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通用13篇)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一年来,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体验、实践、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开展高效课堂实验教学为契机,以学生自主化管理培养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一、以“队伍建设”为前提,强化德育意识:

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形成了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的德育管理的特色。

2、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进行德育的群体力量,学校秉持“全员育人”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学校以学习师德资料,聆听师德报告会等形式,教师从摘写师德笔记、撰写教育随笔等途径,使全体教师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去,形成“德育树人”的良好氛围。本,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视频《宝鸡教育大讲堂——魏书生报告会》、《李炳亭讲座》、《山东省杜郎口中学——高俊英经验介绍》,学习了文章《给青年教师的真诚建议》,并聘请渭滨区教体育局闫喜乾局长为全校教师进行题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的报告,开展了《教育故事交流会》等师德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3、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强化班主任培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召开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优秀辅导员经验交流,为班主任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优等途径,全面提升班主任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已经为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提高德育实效

1、开展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新学期进行的常规系列教育,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和实效性、整体性。学校制定学期德育规划,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为巩固和提升良好的班风、校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依据学校安排,班主任老师就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第一周定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周”,第一个月定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加强检查,考核并以每天反馈的形式,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加强队员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学校少先队继续检查“每月一主题”的工作思路,以主题促活动,以活动促养成,以检查促落实,以评比促实效,保持德育工作内容的一贯性,增强德育工作形式的多样性。本开展了以“行为习惯养成月”为主题的优秀班级评选活动;以“轻声慢步靠右行”为主题的文明示范班级创建活动;以争当课后三规文明示范班级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活动;以“文明行动、扮靓校园,文明示范班级”为主题的评比活动等等;校红领巾监督岗在少先队的主持下,坚持每天收缴检查记录,每周例会制度,学校大队辅导员坚持每天深入班级检查反馈。通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初显成效。

2、以班会为突破口,强化德育养成:学校以“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有主题班会”为工作思路,坚持每周班会统一制定下发有针对、有重点的班会教育提纲,确保班会有主题,教育有内容,纠错有针对,既为班主任工作减轻了一些负担,又保证班会课重点突出,不走过场。学校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制定了“文明守纪路队”、“ “轻声慢步、靠右行,让校园更美好”“我是文明小学生”“课后三规培训”等主题班会提纲。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丰富德育内容:

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品德的有效途径。我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做到真正的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队员的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中去。本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缅怀先烈、感悟清明”主题队会教育活动、“庆六一”表彰活动、暑期“假日小队”实践活动、“感念师恩,祝福老师”主题教育、“感恩幸福 快乐成长”新生入队仪式”、“自主管理”、“争优创先”主题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队员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详见少队总结)

四、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拓宽德育内涵

学校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杜绝了各种不安全隐患。

1、法制教育:(1)、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规范个人行为,自觉维护学校稳定,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于2012年11月29日下午组织五六年级全体师生在宝桥俱乐部与宝桥中学联合举办了“宝桥中小学法制教育大会”。会上,学校为桥城派出所教导员王海龙同志颁发法制副校长聘书,渭滨看守所队长陈东勇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举案说法,以案释法,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具体生动的法制课,使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2)学校紧紧围绕少年儿童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观看了法制教育动画宣传片,并撰写了观后感。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3)反邪教活动是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健康文明、和谐向上、优良秩序、美好环境的有力措施。为了增强学生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悬挂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反邪教氛围,并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知识竞赛答题活动。此项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远离邪教、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

(4)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深化“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预防毒品的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学校开展了以“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演讲举行禁毒知识宣传,组织高年级学生观看了相关影片,相关图文资料进行教育。为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学校还向家长发放“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倡议书、使全体家长和师生员工人人知禁毒,人人参与。禁毒主题教育的开展,既锻炼学生宣传能力,又发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纽带作用,家校形成合力,构筑防毒拒毒的钢铁长城。

2、平安校园创建:

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导,营造气氛,强化宣传,使全体师生深入了解“平安渭滨、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内容,(1)广泛利用板报专栏、校园广播、网站、国旗下演讲、“我为家人讲平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提升“两率一度”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促进和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2)为了确保学生假日安全,平安返校,学校坚持开展节假日安全教育活动。本学校在“五一”假期,国庆节长假、元旦假期前夕都制定了详实的安全教育讲稿,向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为增强师生应急逃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熟悉逃生自救的方法和应变的能力,在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事件中,能安全远离事发现场,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开展“防震防火减灾逃生演练”活动。安全逃生演练对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学校师生应急避险能力是一次很大的检验,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增强师生逃生安全意识,让学生们熟悉各个逃生环节,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培养师生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4)学校注重校园安全,门禁制度严格,在校园协警值班制的基础上,坚持领导、教师值班制度,中午放学护送学生安全过地道制度,并加强督导检查。10月份,按照渭滨区教体局安排,又选派三名男教师成立校园交警中队,协助中午、下午放学交通安全管理。全校学生在协警、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校园交警中队的监控下进行活动,做到了平安到校,安全离校。本学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3、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从心灵开始”,使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工作。

五、以“三位一体”为纽带:发挥德育整合优势

1、学校重视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召开学生家长会,提高家长会的培训性、实效性。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桥小之声”——校报》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并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2、专家引领:为了引领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特聘请小教中心杨权良教授为全体家长进行了“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的报告,通过学习,不但增近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为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3、表彰大会:为了发挥三位一体的整合优势,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受益者,学校于5月底改选了宝桥小学家长委员会委员,并向新委员颁发聘书;召开了“优秀家长、好孩子”表彰大会,授予72名家长为“优秀家长”,36名学生为“好孩子”。

4、大家访活动:根据教体局2012年66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开展了大家访活动,教师们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与家长沟通,针对孩子特点给出合理化建议和科学的教育指导。大家访活动不但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也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了学校三结合工作的发展,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

六、以“三自(自信、自律、自强)教育”为重点,形成德育特色

1、“课后三规”教育,形成“养成特色”:为了强化班级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渐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觉行为,学校在各班推广实施“课后三规”活动。课后三规包括“学具摆整齐 课椅放桌底 有序出教室”三项内容。各班班主任积极训练,配合学校实施,效果显著。为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组织学生进入文明示范班级进行观摩、座谈,为班级之间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不但提高了养成教育活动实效性,也使“课后三规”成为我校养成教育的特色活动。

2、“成长的足迹”展示,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了凸显“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以“把班级建成学生的精神家园”为目标,为各班建成了“成长的足迹”展示交流园地。9月初,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班主任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了以“我的心愿树”、“精品作业展”、“教师节祝福”等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深入各班进行学习观摩。“我的园地我做主” 学生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3、“自主管理”、“争优创先”评选,形成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本着将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理念向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学校常规活动中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素养,使学校养成教育与教学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于开学初在3——6年级各班组织召开了“班级考核评价办法”自主班会。各实验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落实“班级考核评价办法”,于11月21日下午,在三——六年级教改实验班级中开展了“争做优秀学生,创建先进小组”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全校共评选出90名优秀学生,12个先进小组,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也是“班级考核评价办法”工作的阶段性小结,促进学校“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提高。

通过全校师生不懈努力学校荣获得“陕西省德育学校”。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校仍然让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方法,深入探索德育途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七、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继续探索和提高“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力求使养成教育与教学工作相得益彰。

宝桥小学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2

1. 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

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

四是经典国学在增强未成年人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规范他们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民乐乡中心校成立了传统经典文化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校长牵头,主抓教学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与开展。工作重点落实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活动两个层面上。活动的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净化心灵、滋养人生。

3. 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各中小学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安排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把此活动与语文教学和少团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向家庭和社区拓展。在注重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 保护诵读兴趣。

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诵读的主要篇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5. 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理解和学习。

部分学校针对国学经典难理解、难记忆的特点,不断创新和丰富诵读的方式方法。在确保每天集体诵读的情况下,将经典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击鼓传花等十几种游戏中。还将学生做游戏的童谣改成了有节奏的国学经典名句,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快乐诵读。部分学校还自发成立了学习国学小组,共同探讨儒家经典的深厚内涵和人生感悟,进一步推进了活动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民乐乡将“国学启蒙经典诵读”列入小学校本课程,将经典诵读纳入了小学的课程管理;学生诵读范围也由小学扩展到了初中,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确定了不同年级的诵读重点,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和师生的每日常规活动。

6. 创新性地开展国学教育道德实践活动,逐步扩展经典诵读活动范畴。

一是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是围绕学生日常礼仪,通过经典诵读弘扬传统礼仪道德。

三是在教师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优化教书育人环境。

四是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社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

7. 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国学学习的合力。

通过在全乡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村民及学校师生逐步提升了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道德状况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普遍形成了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的共识。近年来,民乐乡家长对孩子的精神文化投资呈上升趋势,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儿童益智丛书等少年儿童读物出现在学生的书包中,参加舞蹈、乒乓球及各种乐器培训班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人数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家庭贫困未成年人献爱心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仅2010—2011年度上学期,通过“阳光助困网”、“希望工程”、永登县妇联等途径得到社会各界捐助的贫困未成年人达32人,其中初中6人,每人600元;小学18人,每人400元。接收捐款约1.5万元,比三年前增长5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务实求新 篇3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道德状况存在六个缺陷:(1)“长不大的一代”。目前,中国的少年儿童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如做人懦弱,不勇敢;自理能力较差;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2)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也是当前未成年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表现是自制力不强,爱发小脾气;比较自私,自我为中心;不谦让,不宽容。(3)害怕承担责任。(4)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5)不爱劳动。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6)攀比、炫耀、追求高消费。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我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尚存在诸多盲点,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漠视学生权利。学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但目前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很多纪律的约束、制度的制定,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人道关怀。教室墙报上全班同学的评比表、成绩栏、无异于将一部分孩子的“耻辱”上墙。在课堂教学、处理突出问题乃至日常的师生交往中,也常常出现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体谅学生感受的情况。学校往往过于关注学生言行的“是非”,而忽视与学生心灵的“共情”。其二,虚假教育情境。在日常学校德育管理中,学校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创造或提供虚假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谎言”。其三,制约管理态势。目前学校带有他律制约性倾向、不与学生自身挂钩的客体性德育管理方式仍很普遍。这种较被动地、制约式的管理态势,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道德是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與防范。这忽视了人的道德生活的需要,忽视了为人提供机会使之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活的意义予以确认。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举措

1.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创新德育观念。逐步树立四种理念即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的新理念;多载体引导、多学科渗透的新理念;平等交流、理解尊重的新理念。二是创新德育内容。重点抓好四项教育,首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第二是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制定详尽的教育计划。第三是强调养成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第四是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法制课和心理健康课以及聘请法制校长、心理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创新德育途径。要把国家、地方德育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适时编写有关材料进行有效补充,充分利用中国德育网、各市地德育网站和各个学校开通的校园网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四是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主要通过研究、开发有关德育课件等工作,更为快捷、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作用。

2.搭建德育实践的大舞台。德育实践是培养学生品格、锤炼学生意志的最好课堂,有效的德育实践将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起到重要作用。在德育实践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观点新的德育队伍,并逐步形成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教育为龙头,相关学科德育渗透为补充,将分解、细化的四项基本任务内容贯穿于中小学整个德育教育链条。此外,还要重视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好入队、入团、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主题教育日、教育月、纪念日以及英雄名字命名少先队、班级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假期这个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努力创建德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和高等院校、部队以及科学研究院所等单位,都可发挥其潜能,做到为我所用。四是重视德育的劳动、体验实践。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定,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按照德育实践化思想,建立学农、学军、学工等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实地劳动和体验实践。

3.建立长效德育的新机制。德育工作要想做到功效持久,就要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加强领导,注重德育机构建设。要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工作机制。二要定期开展德育思想论坛。德育论坛、讨论活动可以使系统内干部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岗位德育意识,树立全员德育思想,切实营造起学校“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三要注重队伍培训。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保障。四要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水平。五要注重德育教育研究。德育研究对做好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前瞻作用。利用研究机构开展调研、研讨和交流活动,将会对德育整体功效起到促进作用。六要加强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督导评估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七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区的“平台”作用,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沟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4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工作总结

松坎中心学校有六个级十四个班,共计学生688人,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智、体、美、劳并重,教学创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新课程教育教学规律,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和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网络 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央[2004]8号文件精神,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讨论,使中发[2004]8号文件深入教职员工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尚有待于加强的共识。在此氛围下,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松坎中心学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并明确专人办公,建立健全了关心下一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经校长为组长的松坎中心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切实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在此基础上,每期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期终总结,真正做到了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在学校管理中,通过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一系列的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

1、坚持每周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

2、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举办了2007年春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演讲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比赛,选送了一等奖获胜者五(2)班李中阳同学参加县举办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赛,并荣获三等奖。

3、通过唱长征组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通过学校播放长征组歌,音乐课教师教唱长征组歌,教师员工齐唱长征组歌等不同形式,共同追忆革命先烈长征历程,用音乐的形式陶冶学生情操。

4、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向烈士敬花圈,成为我校每期清明节的重大内容。通过组织学生用整齐的行进队列,培养学生集体荣誉,在敬献花圈时,在烈士墓前讲话,培养学生革命传统。

5、每星期二为课外小组活动日,通过举办舞蹈、腰鼓、绘画、书法等课外活动小组,在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中,陶冶学生,杜绝学生课后无人管理而违规。

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安全重于泰山”、“反对邪教”等讲座,6、每期举行安全,拒毒法制教育,通过请公、交警到校,定期

培养学生崇尚文明,反对迷信。

7、加强实践,每期组织学生打扫街道等公共场所,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8、加大对新课程研究力度,采用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对思想品德课等进行综合防治整合,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

9、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制框上墙,并利用集队,集会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责任到班,班主任为责任人,科任教师协助班主任工作。

10、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以抓红领巾佩戴为突破口,养成教育为重点,建立并完善了少先队各项制度。

11、加大 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入学巩固率达100%。

12、配合有关单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200米以内无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存在,杜绝学生进进行营业性网吧。

1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分享优质教育。14、2004年秋建立松坎中心学校家长委员会,具体起到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在此基础上,与社区合作,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观看远程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今后工作

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沟通。

2、继续办好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3、加大教研力度,开发好校本教材。

4、继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1、校园活动场地狭窄,制约相关活动的开展。

3、师资严重不足,音、体、美专业教师紧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5

扎实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系列主题活动。3月,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4月,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读书活动;5月底,各小学、幼儿园举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六一文艺演出;6月,组织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优秀童谣传唱”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国庆期间,共有3.7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向国旗敬礼”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参与率达95%以上。向市文明办报送优秀童谣10篇。

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在全县评选出150名“新三好”学生进行表彰,王久豪、王碧、徐君等10名学生为息烽县“十佳最美阳光少年”;郁成亿、刘佳杰、聂倩影等34名学生为息烽县“阳光少年”荣誉称号;陈鑫、杨晶晶、张慧琳等25名同学为“息烽县美德少年”;陈鑫、王久豪、孙江南、吴开琴、许贵银等5名同学荣获“贵阳市20美德少年”称号。

深入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活动。制定下发《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方案》,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10月12日,在息烽县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息烽县第二届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大赛暨20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推进会。

乡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6

拓展创新有效载体,大力开展主题教育。该县结合中小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一特点,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壮族三月三·传承民族文化”“农家书屋·我的梦”等征文比赛6次,参与学生达1万多人次。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100多所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阅读一本长征图书等活动,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市青少年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文艺演出,获得优异成绩。

坚守少年宫活动阵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年3月,该县组织5所少年宫学校项目负责人20余人,前往南丹县六寨、里湖、城关3所少年宫学校考察,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同年10月,该县组织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人员50余人,参加第二届河池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文化活动月,取得绘画类一等奖、书法类二等奖、手工类二等奖、风采展二等奖。同年12月,获得2016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龙岩乡中心小学少年宫开放,成为该县第六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健全领导机制,保证经费投入。目前,该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1所,在校未成年人54868人。为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同时,该县认真落实各项贫困助学政策。2016年以来,该县资助幼儿1777名,发放补助资金216万元;春季和秋季学期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972万元,分别惠及学生16943人、17455人。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7

一、打造校园品牌, 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家园

我校坚持“两个结合”原则, 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园品牌,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培育和激励。一是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从声音到形象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教学楼走廊设立了不同主题的文化墙, 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同时也成为校园特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二是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办学特色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学校成立了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鼓乐队、围棋社、科技团队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 把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 按照锻炼良好体魄、培养艺术才能、发展创新能力、完善人格品质的要求定期开展各项活动。这些兴趣小组, 为孩子提供了施展个性与才华的天地, 激发了孩子的潜能。我校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人格, 让孩子享受到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教育空间, 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体系

我校着眼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 积极构建德育教育网络体系, 有效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构建家庭教育网络, 把创建学习型家庭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使家庭参与到学校的道德建设中来。学校每月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 请家长入课堂, 参与亲子活动;每学期向家长发放一份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课外思想动态;每天请家长准时来学校门前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谐意识。二是构建社会实践教育网络,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交警支队信息中心, 学习操控交通管理监控系统,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治交通、法治社会的公正与文明;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的过滤、传送过程, 使学生切实体验工人们的敬业精神和对人民负责的诚信态度;组织学生到驻军部队参观军营,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军队的强大;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丰富多彩的实践基地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渠道, 丰厚了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的教育资源。三是巩固和提升“道德讲堂”传播网络, 充分利用“道德讲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学校“道德讲堂”每年度面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展10余次讲座, 充分发挥了“以德润身”的引领作用。

三、挖掘文化特色, 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育人内涵

我校积极挖掘文体特色, 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内涵。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 举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校园文化节, 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 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学校以“诗词文化润心田”为主题, 开展诗词经典进校园“五个一”活动, 即每节课前齐诵一首诗词, 每周三早自习赏析一首诗词, 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 每月开展一次诗词吟诵比赛,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诗词诵读成果汇报演出。学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 开展“传递道德正能量, 争做孝心小模范”“最美红旗人, 感恩每一天”等系列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 不仅培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操, 而且引领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四、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落实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以关工委“五老”和市精神文明义务宣传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工作组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与宗旨, 制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细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激励制度》, 细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 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进行专项检查, 实行量化评分。学校定期开展“美德少年”“文明之星”“孝心小模范”“无私奉献小天使”等评选活动, 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8

一、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众多途径中,在学科和教学环节中渗透是首要的最重要的环节。各学科教师应建立全新的教学观,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科教学所内涵的教育功能,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中小学生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地“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教师。学生最崇尚和信服的就是教师,因而教师是学生心中不可替代的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

3.加强班主任和班集体建设的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优良的班风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学会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激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的两大准则,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加强班集体建设对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强大力量,使集体保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积极态势。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抵制和压倒不健康舆论的消极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二、注重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除了在校接受正规教育,其余的时间基本是在家中度过的,尤其是在幼年时期,孩子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相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知识涵养、教育方法、经济条件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儿童的发展,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等关键问题。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示范,教导有方,尽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的重视智力的培养,却忽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二年级的女生在校园里捡到一支钢笔后就占为己有,被失主发现后要求归还,她不肯。此事闹到班主任那里,该女生还振振有词:我妈妈说的“‘捡到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把其父母请来,谈及其事时,他们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这种行为长大后自然会改,但说到近来语文成绩有点下降时却暴跳如雷……这种反差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少见。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注重社会教育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是个大舞台,在学校和家庭所受的教育,最终是要到社会上去实践的,社会中有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未成年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力。我们要让未成年在学校和家庭中树立起的道德观念不断强化,而不是受到摧毁。各部门应全力配合,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应适应形势,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把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实到基层。如学校可与司法、公安部门联系,给师生做法制讲座,建立警民共建和谐文明校园等;多开展德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效果会更好。这些措施都能很好地推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会营造一个教育、引导、影响青少年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工程。面对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鲜明的个性特点,我校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做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必须克服片面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作法;并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成才教育等;改进德育的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功能,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了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此学校成立了德育队伍,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谈育人经验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我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主导,积极探索和实践,重点抓好了以下“四大”教育:

一、体验教育。

让学生亲身参加生活实践,通过自身感悟,在快乐与甘甜中受到教育。同时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把美好反馈给社会,反馈给他人。如学校创办的校园广播站、雏鹰假日小队、感恩教育、读书演讲比赛等,为学生锻炼才干搭建了一个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教育。少先队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的纪律、卫生检查,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体验中受到了教育,并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成长的需要。德育看起来是虚的,因此才更需要行动,要虚功实做,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变虚为实的关键,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动学生的心灵。积极参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多次马营街道及各社区清理垃圾,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学生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花草树木。

二、渗透教育。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周一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树立了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努力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坚定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和信心,少先队组织全校少年学生进行 “祖国统一赞”读书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以“诚信为本”的演讲比赛,考试前要进行诚信教育,各科教师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三、养成教育。

人们常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德育的大目标要得到实现,必须化大目标为一个个小措施、小步骤。学校德育的重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常抓不懈,点滴积累,最后形成一系列好的习惯。学校每学期开学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首先从学生的一举一动入手,通过班级自查,学校统一检查与家长协商整改等措施,树立了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从抓迟到、旷课、乱扔果皮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突破口,加大对班风、校风的整治力度。第三在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到“七不”,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不破坏绿地,不损坏公物,不说粗话、脏话,不乱穿马路。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形成整洁的环境,良好的校风,文明的风尚。学校以“绿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设置了草坪、绿化带,实现了校园四季常绿,夏季有花,秋季有果的要求。在校园中制作了许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标语、人性化的提示语。实现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棵花草说话”,使学生进校受感染,抬头受教育,低头受启发。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而浓厚的文化氛围,铸成学校发展的灵魂。各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班训、班规,并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要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把行为规范细化分解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对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进行量化考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行为养成教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语言变成行动,从理念变成现实,使文明之风遍及校园各个角落;使全体师生在校是文明教师、学生,走向社会是文明市民、合格公民,回到家里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女。

四、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执教。把学校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把常规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安全保卫处、护校队等组织,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开展各种普法教育,观看“交通安全片”,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在班队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在“法制校园”的验收中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安全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同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说理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开展个别的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辟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校德育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德育目标从专一性转变为层次性。要求目标成系列,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来划分和衔接,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目标体系。二是德育内容根据学生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组织安排成系列,阵地建设成系列。三是德育途径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教育,体现德育多样性。四是德育评价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知行统一评价,体现导向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建立了升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制度,定期召开班队会制度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正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进行。

二、主要工作

(一)抓日常管理,加强常规系列教育

为加强常规系列教育,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心设计班会、中队会内容,活动内容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利用好电视、广播、板报、墙报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值周班长的职能作用,值周班长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值班人员认真上岗,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

(二)抓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努力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的、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严格考核班主任工作,包括卫生、行为规范检查、早操评比、班内宣传、班校会情况、各种上交资料等,每月向全校公布,并计入班主任业绩档案中。班主任定期向学校汇报班级管理情况,工作上取得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坚持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文化、文明的行为方式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

(三)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发挥品德与社会、晨会、班队课德育专门课程的功能,贯彻落实本学年课程计划安排的健康(身体和心理)、环境、廉洁、民防(交通安全、防火常识、紧急呼救常识、意外伤害的预防、传染病预防常识等内容)、民族团结、国防法制、毒品预防等各项专题教育。品德与社会课做到专课专用,晨会、班队活动课做到学校统一安排和班级自主活动相结合。结合二期课改,深化以“品德与社会”学科为核心的德育学科教学研讨,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四)抓养成教育,做好行为规范工作

以创校园文字示范校和校园校貌的改变为契机。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文明示范班的评比,把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到实处,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开学初,各班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制定《班级公约》,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五)抓校园文化,优化德育育人环境

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一进校园就能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在学校的教室墙面、楼梯墙面都挂满了有警示、鞭策、激励等富有哲理的语言,凸现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六)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的问题,说穿了是成年人的问题。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继续开展家访活动,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联系电话、联系卡等形式,及时互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配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困难。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种把学生视为“目中无人”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抨击,虽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第一,这些批评和呼声还主要只是停留于教育理论界和舆论宣传界,并没有成为广大师

生的普遍行为。第二,人们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只是局限于智育,而不包括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许多人一方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德育领域中,却仍然以听话、规矩作为“好学生”根本条件。甚至认为,在社会性、道德性的发展方面,学生就是要按照社会和大人设计的路线前进。

总上所述,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还不满足。今后,我们要更加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书》,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方法,克服弊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巩固现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采取更扎实的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1

关键词:基础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04-01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走进今天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学习领域,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诸多问题。因此,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在中国的人口现状是农村胜于城市,农村未成年人数量庞大,覆盖面广。而农村人口的素质偏低,思想比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或一点不重视,至使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出现了偏轨。因此,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

1、家庭障碍——对未成年人监护无力

家庭是制造孩子性格的工厂。也是锻造孩子品质的熔炉。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落后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十分无力,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无人监护或监护无力

近几年农民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在农村干活不管你怎么努力,始终不如在外打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来得实在、快捷。加上周围邻居、城乡经济差距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走出山村,在较宽松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大批的农民大军随应时代潮流,纷纷涌向城市“淘金”,老人和孩子则留在了家园。

(2)父母农务繁忙,对孩子疏于或懒于管教

有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务,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问题极少关心或不问津,遇到问题就粗暴地责打孩子,从不与孩子或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孩子毫无管束,为所欲为,养成任性、粗野狂暴的性格。这些孩子往往受不了学校的约束而辍学,成为流落社会的问题少年,同时也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父母重成长,忽视心理沟通。

从本村的调查看,结果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了,就是好孩子。有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从不过问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孩子犯了错后,知道后臭骂或毒打,而不与孩子沟通,寻求原因。逐渐孩子从父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和帮助,变得不信任父母,孤独的心理倾向,轻生的念头由然而生。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有的很少打电话关爱子女,或者不打电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在孩子的眼里就根本没有父母,没有爱,也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的性格曲向。

2、学校障碍——重教学,忽视教育

(1)“教育功能天平称”失去平衡。我国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及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应该是同步提高,科学协调地发展。然而,在农村小学中,重教学轻教育的失衡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种局面下,智育至高无上,德育屈居于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对教学成绩意义较少”的尴尬境地。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包重了,学习时间充分了,成绩提升了,道德滑坡了。教师们常发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脓包较多,一代不如一代了!”但又不能不屈服于“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教学观!德智失去平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何以推行,小学德育的首要地位无形中彰显。

(2)“优质教育”造成学生逆反,道德匮乏。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思路的转变,“培优转差”的教学新理念逐渐形成教育行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实施优异者,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由于广大教师追求教学成绩,片面地理解教学新观念,对优生“快马加鞭”,差生“走马观花”。优生的成绩上去了,道德水平却出现了滑坡;差生在教师的轻视下逐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已经被教师放弃了,没有希望了,自暴自弃的性格日趋凸显。

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家校的沟通桥梁,加强家庭监管力度

(1)沟通是学校教育进步的动力。学校要利用全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发展近况。家长也要了解子女的动态,跟进教育。(2)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生命的港湾。作为家长应肩护起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发展家庭经济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挣钱而荒废了孩子的一生,实际是得不偿失。建议外出打工的父母,至少要留一方在家,担当起监护子女的义务。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卡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时刻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摆正学校德育教育的位置,提升德育的地位

农村孩子的教育很大是来自于学校。学校要把教学和教育摆在同一发展位置上,主抓教学的同时,狠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人师”,做心理健康之师。

(1)转变教育教学观。在精神的层面上,教师应该改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旧教育观。把教育教学看作是充满乐趣、快乐与幸福的过程,用积极乐观、向上、健康的心态与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面对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解放。

(2)拥有健康的心理。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交通不便的农村,教师的影响超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再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所以教师要做到“四个学会,两个培养”。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2

1 技校未成人的特点

1.1 心理特征

目前技校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反映在动荡性,自卑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一是动荡性。技校未成年人正值少年时期的结束,青年时代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在生物性和社会性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教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成熟,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同时,技校未成年人生理上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二是自卑性。技校未成年人具有明显的自卑心理,他们中间,有的是由于学习成绩差,继续深造希望渺茫,而无奈选择上技校,有的是家庭困难,迫使上技校,有的是因报考学校填错志愿,而错落上技校,这些未成年人自卑性情绪严重,对立性强,思想波动大。三是社会性。技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起来越多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对事物的敏感性强,喜欢对新鲜事物加以评论,参与社会活动日益活跃。

1.2 时代特征

现代社会,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会给学生们带来印记,变换人的特性。反映在技校未成年人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信息敏感,技校未成年人对社会事务极为关注,并且有着突出的自已的角色,他们在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国际事务、消费观等方面有自已的独到见解。网络社会的到来,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接触社会的快捷手段。

个性突出。技校未成年人大多从自我的角度审视社会,同时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充满现代化倾向,思想敏感快捷,主观意识相对较强。

情绪化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作为处于青春初期的技校未成年人,有很强的情绪诉求,受时尚因素的吸引和环境变化情绪起伏波动明显。

1.3 环境特征

首先,技校未成年人所处的环境比较独特,没有像高中生一样有稳定的情绪,同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技校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受到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在学校接受文化、技术和基本技能训练外,还要进入企业进行生产现场实训,环境给他们的影响很大,同时由于自制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第三,技校未成年人处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由于思想没有完全成熟,抵制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2 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道德建设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班主任无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组织者。然而,往往有些技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配备上力量不强,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年轻而工作经历较浅的班主任,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指导,虽然他们工作热情很高,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技校的班主任,往往身兼几职,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

(2)网络的高度发展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网络,互联网内容丰富,但内容庞杂,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经常接触这些内容使青少年的价值产生偏斜。在互联网中,还存在一些诸如诈骗之类的犯罪不良信息和色情信息,这些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有些技校未成年人违纪或违法,很大原因就是由于迷恋网络游戏所造成的。

(3)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技校虽然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但往往忽视技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各人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情绪爱好、个人特性均有差异,单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空洞教育的多,针对实际的少,说教的多,个别指导的少,严厉批评的多,正面表扬的少,应急的多,事先教育的少,结果是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但效果甚微。甚至有的学生还常常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

(4)“两课”教学,未能发挥其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但很多“两课”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从理论到理论,就教学而教学,不能把学生吸引到“两课”教学的目的上来。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衔接不够。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应肩负重任,但是也应该看到家庭和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由于技校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远离家庭,住校就读,家庭教育的作用很难发挥,加上有些学校很少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成了死角,同时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不少企业只是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而往往是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 坚持创新,创建技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体系

针对技校未成年人的特点,要认真把握时代特征,坚持创新,强化技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1)全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网络。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教育。要开拓与家庭联系的渠道,依靠学生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主动争取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走出校园,请社会力量走进校园,共同营造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2)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充实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教师队伍,要选拔富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增加专业班主任的数量,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为技校未成年人服务。要加强从事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指导。加强师德教育,教育每位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纪,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不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此同时,要聘请社会有经验,并且热心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人士充实思想道德建设师资队伍。

(3)以素质教育和各类活动为载体,推进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有利于技校未成年人的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利用我国如“五一节”“国庆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假日新视野活动,以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在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还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团课、团校以及团组织活动进行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教育方式上增加特色和针对性,注重教育的实效,如18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和争当“三好”学生、创建先进班集体等实践和创新活动。

(4)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主渠道作用。要根据技校未成年人特点,认真组织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方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网络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投入,开辟绿色通道,正确引导广大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在学校校园网络建设中,制作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门网页,增加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知识,广泛的参与形式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寓教于娱,寓教于网。

(6)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技校未成年人在理想、情感、道德等方面并没有成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选拔有经验的心理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要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同时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和生理性卫生教育。总之,在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构建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体系。

摘要:加强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技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心理特征、时代特征、环境特征来分析技校未成年人的特点,通过调研,在工作中存在着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思想道德建设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二是网络的高度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三是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四是“两课”教学,未能发挥其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作用,五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衔接不够。要认真分析技校未成年人的特点,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技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点,存在问题,坚持创新

参考文献

[1]吕宁.和谐社会建设中创新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63-6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篇13

一、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依法确定网吧的市场主体资格

凡申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必须提交文化部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方可核发营业执照;对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和居民住宅楼(院)内申请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一律不予核准。

二、坚决取缔黑网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黑网吧做到露头就打。对在市场巡查中发现的、群众举报的、相关部门通报的、新闻媒体曝光的,做到及时查处取缔,决不手软。两年来对辖区的网吧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156人次,车辆134辆次,共取缔黑网吧11户,查扣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主机、显示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专用工具、设备一批,价值35万元。

三、整治校园周边饮食、食品摊点

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贺州市工商局集中执法力量,对大中小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小卖部、饮食摊等进行多次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已及乱摆乱卖等违法行为。同时规定,在学校门口附近,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置流动摊点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等各类物品,凡非法摆卖的,一律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进行查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至今为止,共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摊点56个,查扣不合格食品1235包。

四、清理商标、广告、企业名称中的不良文化

对酒类、烟草广告中出现未成年人形象,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文字、语言以及庸俗、淫秽的广告画面;有误导性的广告和有损于传统文化的商家字号、企业名称以及对于在商标中含有对封建迷信色彩或腐朽文化糟粕内容等进行了清理整顿。工清理收缴乱张贴小广告1256张,查处规范有不良文化现象的企业37户。

五、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上一篇:河南省高级工程师证书下一篇:小学四年下册数学课后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