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精选8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1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专题研究;

2、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研究;

3、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7、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评估体系与标准的研究;

8、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9、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

10.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11.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12.学校课外体育运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小型竞赛活动的研究;

13.城市、农村体育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研究;

15.新世纪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策略研究;

16.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7.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及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研究;

19.实施体育与艺术“2+1”工程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体育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

22.体育科学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

23.学校田径运动会与趣味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研究;

24.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25.贯彻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⑶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只是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三结合课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⑸地方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⑹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2

对高校体育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的研究分析, 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但由于教材种类繁多, 各类教材动作的结构又有千差万殊, 很难对所有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因此, 仅就《大学体育》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材,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中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概要地探讨, 以期达到举一反三地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规律。

二、教材的重点和确定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材的重点是指一项教材的完整动作结构中的某一动作环节, 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形成动作技能起着主要促进作用, 这个动作环节就是这项教材的重点。例如, 田径教材的跳跃运动, 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动作环节构成的完整动作, 其中对发展力量素质起重要基础作用的是“起跳”。起跳越有力, 身体抛射的就越高或越远, 对提高跳跃基本技能的基本作用就越大。所以“起跳”动作就是跳跃运动的重点。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任务, 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基本技能, 而教材重点正是起着这种锻炼作用, 它和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基本是一致的, 如投掷教材的动作结构是由预摆 (或助跑) 、滑步 (或投掷步) 和最后用力等三个动作环节构成的。其中最后用力是发展臂部力量的重点动作。而投掷教学也要根据发展学生力量素质, 提高投掷能力作为课的任务;又如百米跑的教材是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 途中跑, 冲刺等四个动作结构组成的, 教材的重点是提高途中跑的速度, 教学的任务就是发展跑的速度素质;单杠教材“骑撑后倒挂膝上”动作结构是由悬垂单挂膝, 挂膝摆动和摆动成骑撑三个基本动作构成, 重点是挂膝摆动, 而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单挂膝协调摆动的悬垂能力等。

上述完整动作教材,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解动作教学, 把完整动作分解为几次课来完成, 而多次课的分解动作教学又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如短跑教材中的蹲踞式“起跑”, 是由蹲踞式各就位姿势、预备姿势和蹬离起跑器的起动动作三个动作结构组成。根据其动作结构特点分析起跑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而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反应速度, 引弦待发、闻声起动等协调动作技能, 如教学内容是途中跑, 而途中跑的动作结构又包括后蹬、摆腿、步频和摆臂及上体姿势等。其中后蹬力量是发展跑的速度的重点, 它是提高步幅、摆腿、摆臂等动作技能和频率的基础动力。因此, 途中跑的教学任务就是加强后蹬力量的训练。其它教学内容也依此类推。

三、教材难点和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指在一项教材的动作结构中, 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环节, 就是这个教材的难点。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是以完成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而确定的。例如:跳高或跳远完整动作的难点, 主要是协调过竿或空中动作的技术最不易掌握, 所以过竿或空中动作就是这个教材的难点, 但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必须是在轻松或快速助跳和有力踏跳重要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投掷标枪或推铅球的难点, 主要是协调的交叉步或滑步投掷技术不易掌握, 但它也必须是在发展腿、臂、腰部等力量的重点基础上才能产生爆发力, 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双杠的“挂臂撑屈伸上”动作的难点, 主要是屈体和迅速伸蹬的技术动作, 但是, 这个动作亦必须是在重点训练较大的腹肌和挂臂摆动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等等。总之, 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来看, 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的主要矛盾, 难点属于次要矛盾, 只有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 才有利于解决次要矛盾。这是形成动作技能的一般规律。但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或课外业余训练时, 对教材和教学任务的确定, 必须是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条件的情况下来确定的, 有时为了突破技术难关, 也可把技术难点作为课的任务。

四、教材的关键和教法的关系

教材的技术关键, 即是教法关键, 主要是指为了教会某项完整动作技能, 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教材结构中的技术关键的方法要领之后, 对完成整个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就是这个教材的关键性指导方法。

(一) 支撑跳跃教材的完整动作

无论是高级动作或初级动作, 一般地是由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支撑 (推手) 、第二腾空、落地等七个动作结构组成教材的重点是有力的踏跳, 难点是推手和腾空动作。技术关键就是适当加大“上板”的步幅, 只有加大“上板”的步幅, 才能使踏跳有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 加大“上板”的步幅, 可以使踏跳得到一个较大的反作用力, 有助于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等难点技术的完成。因此, 上板动作是完成整个动作的关键。这种关键教学方法, 不仅适用于指导训练比较高级的支撑跳跃动作, 而且也适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支撑跳跃动作。如“分腿腾跃”, 以基本动作环节上大体相同, 只不过是根据教材的对象而提出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其指导方法要领是基本相同的。

(二) 单杠“支撑前回环”的技术动作

开始直臂支撑时身体重心远远超过杠轴之上, 转动惯量比较大, 不利于围绕转动轴回环动作的完成, 因此“支撑前回环”的技术关键是身体向后起摆取得一定势能以后, 在回摆过程中稍屈两臂, 使身体重心接近杠轴, 用减小转动惯量来增加角速度, 才能顺利完成回环动作。

但有人认为可不用屈臂, 而用迅速倒肩的方法。我们说这种倒肩的技术动作, 不适于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学生实际水平, 它只适用于难度较高的“挺身后回环”动作。同时还必须是在向后上方摆动时取得较大重力势能, 才能完成这个动作。

(三) 双杠教材的“挂臂屈伸上”动作的技术关键

当身体摆至屈折于枉上时 (臂部超过杠高) 两腿猛力向前上方伸蹬, 同时利用肩臂压杠的反弹力,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技术关键要求两腿用力向前上方伸蹬, 是为了取得较大的肩臂压杠反作用力, 伸蹬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 压杠的反弹力量就越大,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就越容易。屈力量的获得和肌肉“内力”作用有密切联系。肌肉有展长与收缩的特性, 肌肉越展长回位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 当挂臂向前上方摆动时, 为了取得腹直肌的较大收缩力, 可尽力挺腹向前上方摆动, 拉长腹直肌, 为收腹创造有利条件。当身体摆至杠面水平时, 借腹肌收缩力比较容易地使身体屈折于杠上, 这时屈折角度越大, 骶棘肌 (脊柱竖肌) 拉的就越长, 收缩力就越大, 又为伸蹬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可使下肢有力地向前上方伸展, 有助于肩臂压杠,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

(四) 跳高和跳远教材的技术关键

跳高和跳远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在有力踏跳的基础上, 确立适当的踏跳角。从技术环节来看, 即助跑与踏跳, 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结合得要适当, 它不仅影响空中动作, 更主要的是影响着跳的高度和远度。一般地来说, 跳高的垂直分力要比水平分力大, 跳远的水平分力要比垂直分力大, 但是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成绩。跳高的踏跳角以930~940为合适, 跳远以680~760比较合适。腾空角度:跳高以570~610为适宜, 跳远是170~240角度比较合适。角度的大小, 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运动基础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所采取的空中身体姿势和过竿方式。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 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关键时, 不要只从形式上看某一动作结构难和易或重要与不重要, 应从教材的本质来分析。

第二, 动作技术关键也是如此, 必须在教材的重点任务初步完成的基础上, 教师再指出完成动作技术的关键方法和要领, 学生掌握这一关键要领和方法之后, 可以收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 教材的重要既是身体锻炼任务的重点, 也是完成动作的技术基础。教材的难点和关键都是从完成技术任务提出的, 技术是动作必须在完成教材重点的基础上, 才能完成技术任务。否则, 基础尚未打好, 在教学中首先强调技术就是舍本求末, 欲速而不达, 浪费时间,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3

【关键词】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现状

1 前言

体育运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健身、学技、养育、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体育除了用作手段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在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一种综合的体育能力,其中包括能正确理解体育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身体和体育娱乐的原理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还应该传授给他们今后有用的健康生活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这些知识主要靠理论课教学和指导来完成。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邢台市第一中学、邢台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内邱中学、隆尧一中、任县中学、南和一中、宁晋一中、巨鹿中学、新河中学、广宗中学、威县一中、清河中学、南宫中学、沙河一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2.2.2 调查访问法

根据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主要内容有体育理论课的开设情况、体育理论课的开设学时、教材的使用、教学的时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学习的态度等方面。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开课情况及教学实数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邢台地区重点高中的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教学时数有的安排72学时每学年,有的安排64学时每学年,而体育理论课的计划时数安排是不统一的,虽然受调查的学校都开设了体育理论课,但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安排存在很大差距,有3所学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达到或超过8学时每学年,而也有3所学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不足4学时每学年,大多数的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都在4到6学时每学年之间,而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具有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体育理论课是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很显然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而大多数的学校每学年只安排4到6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就显得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偏少不够用了。

3.2 学生对体育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态度及其要求

对于体育理论这门课程,一方面学生迫切的希望获得体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上学校体育理论课。通过对15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对学校体育理论这门课程不喜欢上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不喜欢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1.54%,喜欢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3.08%,一般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5.38%。然而,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上学校体育理论课,但是却希望获得和掌握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希望获得体育理论方面知识的人数是104人,占调查总数的80%,不希望获得体育理论知识的人数是5人,占调查总数的3.85%,一般的人数是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15%,这说明大多的中学生具有广泛的求知欲希望获得和掌握有关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有88.4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以满足学习的需要。

3.3 教学时间的安排随意性较大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学校采取集中上理论课的形式,即在每学期的开学或实践课结束时连续的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部分学校在新生刚入校就把所有的体育理论课程集中完成;虽然有7所学校把体育理论课当成是阴雨雪等恶劣天气时的体育教材,但大部分学校在阴雨雪等恶劣天气不进行上体育课;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随意性比较大。体育理论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应合理的安排学校体育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分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践课的进行有机的循序渐进的合理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和内容。

3.4 教学形式单调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仍然采取以前的书本式教学与现在的现代教学模式和要求不相符,虽然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幻灯片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用具,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的人数为10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76%,教学形式一般的人数为1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08%,教学形式丰富的人数为3人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31%,其它的人数为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5%。这一现象说明,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并且这一现象还说明,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上的使用率依然不高,这虽然与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一定关系,而教师使用设备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开发等的滞后都影响着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5 体育理论缺乏合理可靠的考察考核方式

虽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教育的主要思想潮流,但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在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时,更多的还是通过考试来判定,考试成绩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就业与工作。但考试的本意是检查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延深和继续,使学生能更好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虽然学校对体育成绩每学期都有考核,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只对实践课进行的考试.

3.6 教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

通过走访、网络和电话采访的方式以及自己作为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期间的亲身经历发现,在基层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体育理论知识的缺乏以及体育理论素养积累不够充分而存在着多数体育教师愿意上实践课,而普遍不愿上体育理论课的现象。这一现象正好说明了,长期以来基层对体育理论课的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了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滞后,使体育理论知识不能为体育实践做科学合理的指导,也使体育理论知识失去了对学生课外锻炼指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虽然比以前有所改进,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学时数安排不足、教材使用单一、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片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和教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等。这些现状和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和基层教师的重视。

4.2 建议

4.2.1 加强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视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状况,合理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并保证开足体育理论课教学课时。

4.2.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通过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获得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健身健美方法、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原理和体育运动裁判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4.2.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和多媒体计算机等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观察技术动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体育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形式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科学的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运用。

4.2.4 定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引起学生重视

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但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张试卷或者一道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把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和平常体育实践技术课融合起来。如实践课上可以让学生示范技术动作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使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也可以理论课后适当布置课后理论作业,并将其计入学期体育成绩,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4.2.5 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同时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并能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142-144.

[2]陆斌,王远.加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刍议[J].青海师专学报,2005,(06):118-119.

[3]王芳.如何上好中学体育理论课[J].社科纵横,2005,(04):223.

[4]朱静华,丛林.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J].体育教学,2004,(06):31.

[5]陈金杉.我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刍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2):22-23.

作者单位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4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复习方法和答题方法

(一)复习方法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以教材《社会调查研究》为依据,因此,同学们复习时首先是要认真读书。另外,中央电大下发了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我们还在网上发布了许多辅导材料,它们对大家复习考试也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期末复习指导编制了一套覆盖全部考核知识点的系统的综合练习题,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给出了全部参考答案,简答题和论述题在本复习资料中给出参考答案。所以大家应当综合利用教材、期末复习指导和网上资源进行复习。

(二)答题方法

同学们复习时不能只注意教学内容,也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这次期末考试的题目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应用题。填空题:10题,10分

选择题(单选与多选):15分。其中:单选5题,5分;多选5题,10分。简答题:3题,30分 论述题:1题,20分。应用题:1题,25分。

其中填空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的记忆,相对比较简单。同学们只要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就可以了。

简答题主要是注意对答题量的控制。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如果一道题只有三、四个以下要点、层次或方面,那么就需要对每个要点用一两句话加以说明;如果有五个要点以上,那么只答出要点就可以了。

论述题要求答题必须全面、丰满,不能只答要点,而且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题主要考查对一些基本调查方法、技能的掌握,要求做到理解并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无论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和应用题,答案都不要求与教材语言完全一致,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因此,事半功倍的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记要点,然后自己组织语言。

第二部分 主观题重点(占75分)

(红色字体为应用题,本材料并没有完全列出答案,但已经列出教材页码,此类题目难度很大,同学们必须提前梳理和复习,切记!)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1)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2)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

 初级社会群体  社会组织。 阶级和阶层。 民族。 社区。 社会行为。

社会产品。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

 课题确定的方法;

 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  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

 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 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  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3.请说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4.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伦理道德规则。

5.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如: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来分,并举例)

答:(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2)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3)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4)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

具体案例请同学们查看教材28-32页。

6.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7.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

(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系。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中探寻其规律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题中举例略)

8.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 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 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 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9.就你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1.调查题目: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调查目的:

通过对影响蒙汉用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者以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理论构架:

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变量:①某一个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②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③户主的年龄,④户主的文化水平,⑤职业,⑥户口类型,⑦是否移民,⑧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⑨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⑩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2.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调查方式:抽样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3.调查范围:内蒙古赤峰地区分析单位:家庭(户)4.抽样方案:

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③—⑩,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村,乡,旗的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

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项目是:户主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变动,婚姻史,配偶情况,生育史,语言能力,社会交往,邻居情况,个人收入,个人对居住地的满意程度等等,他们是对自变量③—⑩的测量,对每一指标或项目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来了解,以上是主要问卷,此外还设计两个辅助问卷,一个是了解家庭情况,另一个是了解迁移情况,在了解村,乡,旗的历史与现状时,是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提纲。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1)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2)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3)调查时间计划:

•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有关部

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

• 调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

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

• 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 总结与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

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

10.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所选概念任意,但要有一定抽象性、复杂性。概念分解有层次,不能一步到位。一般所分解的指标在15个以上。(具体案例请查看教材的第65页。)

11.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举例说明。(具体案例请查看教材

91-98页)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

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3)分类抽样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样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5)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段单位,并依照随机原则,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出的样本单位的集合,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抽样误差就越大。

这一道题目还衍生出了很多题目,其答题要求都是差不多的。比如:

12.概率抽样有哪些类型?其基本方法如何?其中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性如何?13.衍生的题目:联系社会实际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指出其适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要求三种类型以上)

14.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举例说明他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15.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16.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

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17.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18.查找文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

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19.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20.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21.设计一个小型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题目、封面信、指导语、主体、编码));

问答要在15个以上)

(1)结构完整,问卷名称、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都不能少。

(2)各部分内容符合要求。例如封面信须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字数、内容不限。但问答必须有5个以上。)具体案例可参照教材325页。

22.简述访谈法的类型。

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23.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它?

答: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24.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25.观察法的类型?非参与观察的概念以及其适用范围? 此题衍生的问题还有:

26.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他们的关键是什么? 27.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不同,观察法有哪些类型?

28.列出2中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

察,并分别说明理由。(1)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它常用于对现代社会某些特殊群体和社区的调查研究,目的是全面地、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

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观察,而且多采取无结构的形式,预先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假设,因此需要根据调查研究主题,进行长期观察,从大量现象中逐步概括出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2)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或某些公众活动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例题1: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2)考场纪律。(3)警民关系。(4)社区建设。(5)服务态度。答题要点:(1)(4)两项最适于采用参与观察,因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农民工真正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2)(3)(5)三项最适于采用非参与观察,为只有通过隐蔽、旁观的方式,才能保证当事人不受惊扰,维持自然状态,显示考场、警民关系和商店服务的真实面貌。

例题2.某人向某电视台反映某国家级考点考场纪律很差,电视台派记者去了解情况。小张以记者的身份进入考场,用录像机实地拍摄了考试时的种种景象,还分别与考点负责人,监考人员、考生进行了座谈,收集到大量的材料,并据此精心编制了电视节目。结果节目审查未获通过。请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原因。(提示:结合小张采取的调查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1)采取了非参与观察和访谈法。(7)(2)非参与观察的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

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小张的做法与之相悖,其调查结果并不可靠。(7)

(3)对于敏感性问题、尖锐性问题和隐私问题,不宜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

考场纪律恰其属于这类问题。因此小张国通访谈得到的调查结果也不可靠。(6)

29.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30.简述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会调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等工作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定量分析对调查对象精确的测量、描述和推断使调查对象的定性更加科学;理论分析则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区别事物、分析划类和定量分析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

2018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篇5

(一)体育科研论文摘要部分的基本要素有?应如何书写?

答:体育学科研究论文是指把全部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以一定的标准规格及格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它对于研究成经验和成果的推广交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撰写体育科学论文是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

(二)请说明体育科研论文中不同种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该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90 和ISO 690-2,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

4.1.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用右上标[1][2][3]标示。

4.1.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间隔。

4.1.3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示例:XXXXX[1]……XXXX[2-3]……[7,9,11-13]……

4.1.4 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XXXXX[4]15-17……; XXXXX[4]55……;XXXXX[4]101-105…….4.2 参考文献在文后的标注

4.2.1 作者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可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 ,et al ” , “ et al ” 不必用斜体。作者之间用“,”分隔。

4.2.2 卷期号、年月顺序号、页码、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卷号不必用黑体。

示例1:2005-08-10 4.2.3 正确著录期刊文献的年、卷、期、页 示例:年,卷(期): 页 2005, 10(2): 15-20 4.2.4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要著录正确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

各种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木(第1版不著).译者姓名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可省略).例:[l] 卢开澄.组合数学[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3-88.B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l.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例:[3]林群,仇计清,郭彦平,等.无痛微积分[Jl.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4): 265-268.C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例:[ 5] 钟文发.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一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例:[6]张忠.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2004.E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清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年-月-日).例:[7]陈锡宏.一种温热外用药制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F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 8]

GB/ T 16159-1996,汉语拼音法基本规则[S].G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9]张近.低温等离体技术在表而改性中的应用进展[ET3/ OL].http: //www.cornalab.net/ xgzl/dlztjz.htm,2003-08-16.其中,[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下:[ DB/ OL]------联机网上数据库;[DP/MT]-------磁带数据库;[M/ CD]-----光盘图书;[CP/ 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H报纸

[序号」作者.题名[ 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例:[10]杨桂青.为了孩子我们全力以赴[N].中国教育报,2005-11-27(4)I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三)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分别如何使用?

(1)指导法

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2)练习法

1.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2.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3.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

4.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5.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6.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四)体育科研论文中,表格的制作应如何规范?

1、体育论文写作表格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对表的编排的描述,其要求如下:

1.1 表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1.2 表应编排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为:表

1、表2等。

1.3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1.4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 , 以及需要说明事项 , 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为“附注1)”等。

1.5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1.6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 “ 同上”、“同 左”、“,” 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一” 或 “ … ”代表未发现 ,“0 ” 代表实侧结果确为零”。、三线表格制作方法

重点中学体育游戏 篇6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虽然说是起到热身的作用,但是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深远地影响着课的质量;那么认真思考着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应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是课的成功的需要,课堂质量的需要,认真研究课堂游戏的应用值得深思,意义深远。

游戏的份量主要还是起到对课堂产生浓厚趣味的一种表达式,能否影起学生对课的重视要靠它来调节,它是体育课堂中的兴奋剂,在体育课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课的质量,所以要引起体育老师的重视;怎样选择并正确的运用游戏是体育老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7

一、研究对象

约一万年前中国已出现了农业, 农业的出现一定会产生农业管理思想。任何历史时期总有思想家和农学家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及发展问题寻求管理办法, 从而就产生了管理思想或管理理论。精确地讲, 农业管理思想与农业同步产生。见于文字的中国农业管理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 由此算起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中国农业管理思想汇集丰富, 是中国和全人类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思想家、农学家的农业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的规律。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既包括不同历史断面上的农业管理思想, 还包括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演进;既包括在浩如烟海古籍中蕴涵的传统农业管理思想, 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出现的农业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想。因此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有历史跨度和知识深度的严格要求, 是农业科学和管理科学百花园中的瑰丽鲜葩。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表明, 它是一门复杂的综合交叉学科。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同农学、管理学都有分支隶属关系, 同农学、管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有密切联系。另外,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同历史学、经济学也有密切联系。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考察,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是丰富而成体系的, 有从全局、整体出发的宏观管理思想, 也有从地区、部门出发的中观管理思想, 还有以农户、庄园为对象的微观管理思想。它以农本思想为基础包含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管理、土地管理、水利管理、农业赋税管理、农业人口管理、农产品价格管理等思想, 还包含粮食管理、畜牧业管理、茶桑业管理、林业管理、农副业管理、农业环境管理思想等。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表现为一个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内容浩瀚的庞大体系。在此庞大体系中, 不可避免也有一些起过消极作用或影响的东西。发掘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要分清精华和糟粕, 要从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寻其脉络, 发现其中规律性系统性的思想。

二、研究重点

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重点有三条:

第一, 探索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发展的规律性, 汲取历史上农业管理的经验教训, 提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管理水平。中国农业管理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这些思想有见诸施行的, 也有未施行的。有施行成功的, 也有失败的。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发现这些规律, 能为今天提供很好的借鉴。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思想建立在历史遗产的基础之上, 是历史上农业管理思想的延续、发展和创新, 二者是前后相承的关系。

第二, 认清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在今天的影响, 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其精华应认真吸收, 其封建性糟粕必须批判, 防止它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今天是昨天的继续, 是昨天发展过来的,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是否意识到, 昨天的思想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今天。所以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既要强调古为今用, 又不能生搬硬套, 食古不化。

第三, 批判地继承, 科学地总结。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产生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许多思想是剥削阶级思想家提出来的, 代表剥削阶级利益, 自然不适用于今天。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批判封建主义, 继承珍贵历史遗产。科学梳理, 认真总结。特别要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业管理思想, 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系统的科学。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古以有之, 李悝、《管子》、商鞅的农本思想一直是后人立论的根据;流传至今的四百多种农书反映了历史上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历代都有人对前人农业管理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探涉、研究。但是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一直比较零碎, 还不能称其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因为至今为止能代表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系统理论专著还没有出现, 专门论述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论文也非常少见。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的升华, 是摆在当代中国农学、管理学专家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与责任。探涉中国农业管理思想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也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必要参考的重大工程。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 因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衔接。中国古人立论的习惯是“言必称尧舜, 言必称三代”。后世儒者以孔孟言论为教条, 孟子的井田制思想直到近代还有人推崇倍加。这种思维方式使有些农业管理思想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 使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演进轨迹带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在这种背景下, 严格按照思想理论的发展, 划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相当困难。然而要梳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演进脉络, 探涉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演进轨迹, 阐明各种农业管理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相互关系, 阶段的划分又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 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春秋时期以前为第一阶段, 是中国见诸于文字的农业管理思想的产生时期。此阶段已出现了农业管理思想, 但还比较零散, 可称为中国奴隶社会的农业管理思想。第二阶段从战国时期到唐朝前期, 是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在承接前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较完善得体系, 可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农业管理思想。第三阶段从唐中叶开始到鸦片战争, 是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继续发展并逐渐发生变化时期。这一阶段可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农业管理思想。第四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传统的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受到外来冲击并发生重大变化时期, 可称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近代的农业管理思想。第五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是马克思主义在农业管理思想中逐步取得指导地位的时期。该时期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空前发展, 可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业管理思想。五个阶段紧密相连, 互有交叉, 构成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发展演进的主体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 需要多种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结果可能迥异, 但它们之间并不互相排斥, 也不能互相取代, 而是互为补充, 百花齐放。各种经验方法、理论方法、思维方法、事物属性和数学方法在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中都可以使用。就具体研究项目选择最佳方法, 也可以同一项目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进入近代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管理学说传入中国, 逐渐产生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范畴。以此为椐, 以欧美管理思想为模式来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 仍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要把西方管理学作为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基础, 很容易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特色抹掉, 很容易忽视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历史理论价值。同样, 排斥、拒绝使用新的概念、范畴, 无视管理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食古不化更加危险, 将会被历史抛弃。研究中既注重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范畴概念, 也要注重新的国际通用的范畴概念, 这是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大历史跨度特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必须依靠人类现以拥有的多种方法, 排斥某一方法是错误的, 盲目崇拜某一方法也是不合时宜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根本方法。对历史上农业管理思想的评价应该慎重, 一般来说不要轻易全面肯定, 也不要全面否定。任何思想家都要受阶级、时代的局限。即使是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如明朝著名农业科学家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保留整理和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为明朝设想的“百千万年之计”管理方略却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 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法家代表人物提出的重本抑末, 强调集中控制等农业管理思想也有片面之处。研究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也要反对国粹主义;要反对抹去中国历史上农业管理思想理论价值的倾向, 也要反对把古人思想拔高的倾向。认为中国历史上农业管理思想内容杂乱, 都是封建的东西等看法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古人思想贴上现代人才具有的思想标签, 也是不正确的。如把中国古代管理农产品价格的平籴、常平等主张等同于现代农业保护理论;把《禹贡》、《周礼》、《管子》等古书中的要求按土地位置和肥瘠不同征赋税的主张, 等同于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孟子要求按农产品质量确定价格是已经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已经有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等。

在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中应用比较方法, 可为学科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研究中通过古代、近代及当代不同历史断面农业管理思想的相互比较, 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历史理论价值及其发展演进的轨迹。通过中外各种农业管理思想的对比可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不同国家农业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独特性。但是比较不是万能的, 有严格的条件。把中国先秦重农思想与西欧重农主义相比较, 很容易把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农业管理思想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农业管理思想相混淆。认为孔子已经具有了现代经济管理学的“稳定均衡”理论;孟子已经具有“平等社会福利函数”的概念;司马迁已经具有“一般均衡理论”的观点, 均是比较失误的结果。

当代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中,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非常重要。在中国贫困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前无古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经过长期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关于农业管理的思想主张,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思想财富, 必须认真挖掘研究。邓小平的农业管理思想极为丰富,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农业管理思想, 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农业管理思想的深邃内涵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重点和方法。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思想家、农学家的农业管理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研究重点是探索中国农业管理思想发展的规律性, 汲取历史上农业管理的经验教训, 提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管理水平, 认清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的影响, 批判地继承, 科学地总结。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 且各种方法互为补充。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兴趣;方法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提升体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在部分高中院校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因此经常导致教学发展迟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践行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发展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带有统一性,因此很难让学生在个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此,在今后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出发采取分层式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二、巧用竞赛模式,树立集体意识

绝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都带着一定的竞技性,而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进行竞技活动,因此浪费了体育运动的这一优势,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竞赛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展开让学生融入学习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同时,由于竞赛的展开,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形成集体意识,并且将自己与小组的荣誉联系在一起,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上的各项体育活动。

三、进行趣味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是我国教育界高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很难被实现,这主要与教师素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有关。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到体育知识。例如,学习篮球过程中可以进行双人带球跑、篮球术语竞猜等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足球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杯,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对足球了解更多。

综上所述,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是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体育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工夫,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周丽萍.浅谈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动机兴趣的研究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英文求职信下一篇: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