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通用8篇)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1

2010.12 一.复习内容

(一)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配套习题内容为主)(二)简答题

1.审计关系人有哪几个方面? 2.简述审计的职能。

3.审计风险的组成内容有哪些?它们的关系如何? 4.简述审计准则的含义。

5.简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以及分类。6.简述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7.什么是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条件是什么? 8.简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9.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应收账款函证范围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0.请问注册会计师一般应以什么项目作为应收账款函证对象?

11.注册会计师在采用应收账款函证方式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采用否定式函证? 12.简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13.简述银行存款实质性测试程序的主要内容。14.我国社会审计报告表述意见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哪些? 15.社会审计报告符合哪些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期末复习作为参考的练习和例题

1.在对G公司2005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M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货币资金项目。G公司在总部和营业部均设有出纳部门。为顺利监盘库存现金,M注册会计师在监盘前一天通知G公司会计主管人员做好监盘准备。考虑到出纳日常工作安排,对总部和营业部库存现金的键盘时间分别定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监盘时,出纳把现金放入保险柜,并将已办妥现金收复手续的交易登入现金日记账,结出现金日记账金额;然后,M注册会计师当场盘点现金,在与现金日记账核对后填写“库存现金盘点表”,并在签字后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要求:请指出上述库存现金监盘工作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答案】

(1)提前通知G公司会计主管人员做好监盘准备的做法不当。M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突击性的检查。

(2)没有同时监盘总部和营业部库存现金的做法不当。M注册会计师应当同时监盘,则应对后监盘的库存现金实施封存。(3)G公司会计主管人员没有参与盘点的做法不当。盘点人员应包括出纳,会计主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

(4)现金盘点操作程序不当。库存现金应由出纳盘点,由注册会计师监盘。(5)“库存现金盘点表”签字人员不当。“库存现金盘点表”应由公司相关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共同签字。

2.简述函证银行存款与函证应收账款的异同点有哪些? 【答案】

相同点:(1)函证的直接目的的相同,二者都使为证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列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2)函证银行存款和函证应收账款,均应由注册会计师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并对函证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区别点:(1)函证范围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向被审计单位在本内存过款的所有银行发函。函证应收账款时,注册会计师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一般情况下,账龄长,金额大的应收账款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向债务人函证的对象。(2)函证方式不同:函证银行存款采用积极式询证函。函证应收账款分为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两种。(3)函证内容不同:银行询证函不仅询证被审计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还要函证借款。询证费用可直接从被审计单位存款账户中收取。企业询证函不仅询证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还有询证预收账款,且在询证函重要说明函证仅为复核账目之用,并非催款结算。

3.确定应收账款函证样本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确定应收账款函证样本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通常,样本量与该比重成正比。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如果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则可相应减少样本量;反之,则应扩大样本量。

(3)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如果以前函证中差异较大或欠款纠纷较多,则样本量应相应扩大。

4.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可能未得到被审计单位个别债务人对积极式询证函的答复,请回答:

(1)未得到询证函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若第二次询证函仍未得到答复,注册会计师应如何进一步审计?

【答案】(1)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个别债务人对积极式询证函不予答复的可能原因有:1)债务人可能没有理会询证函,即对所函证的内容故意不予回答;2)债务人可能未收到注册会计师的询证函,或者相反,注册会计师未收到债务人的回函;3)债务人可能并不存在。(2)基于以上三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再次向债务人发询证函。若第二次询证函仍未得到答复,注册会计师应实施替代程序,即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包括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及发运凭证等,以证实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5.应收账款函证和应付账款函证有何异同?

【答案】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审计时都可以使用函证的审计程序,但两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必要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金额。但是如果控制风险比较高,应付账款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而应收账款的函证时应收账款审计中必要且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证实应收账款账户金额的真实性,正确性,是应收账款审计时所必须采用的审计程序之一;

(2)函证对象的选择不同。应付账款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而应收账款函证时,则应选择那些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应收账款,即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账户;

(3)函证方式不同。应付账款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而应收账款函证,既可以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也可以采用消极式函证方式,但一般只在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和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或差错问题是采用积极方式函证。

相同点:应付账款函证与应收账款函证一样,注册会计师都必需对函证过程进行控制,并要求将回函寄往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回函的情况,编制与分析函数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6.(一)资料: 2003年4月,某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某股份有限公司2002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组的外勤工作结束日为5月10日,并于5月20日向市审计局提交了审计报告。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该公司2002年会计报表反映,2002年末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股东权益总额为2500万元,当年的税前利润总额为300万元,使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的会计报表无附注内容。

2.2001年末和2002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800万元和1200万元。公司的坏账核算方法一直采用备抵法。2001年和2002年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0.5%和0.3%。3.2002年4月,该公司应收某客户的账款150万元,已被确认为坏账损失并予以注销,占2002年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12.5%。

4.2002年末,该公司的存货余额为1200万元。2001年和2001年的存货计价方法分别为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5.2002年末,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800万元。2001年和2002年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分别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

6.2002年6月,该公司在用的机床1台因管理不善提前报废,原值320万元,累计折旧28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34万元。该台机器的原值占2002年固定资产原值余额的11.43%。7.2002年末该公司按利润总额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30万元。该公司2002没有年初未分配利润、罚没和其他转入项目。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1.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在2002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应予以说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包括(ABC)A.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0.5%改为0.3% B.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发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C.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 D.重大的坏账损失和固定资产报废事项

2.对该公司2002年会计政策变更,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的内容有(ACD)A.新采用的会计政策是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B.新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为该公司全体员工所知晓 C.变更是否必要合理 D.变更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3.分析2002年应收账款余额减少的情况,审计人员认为可能的原因有(AC)A.注销坏账

B.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C.改变收账政策以加速收款 D.改变销售政策以增加销售

4.对注销的某客户的150万元账款,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的内容(C)A.赊销政策 B.有关付款凭证 C.注销坏账的审批文件 D.全年销售政策计划

5.通过对该公司法定盈余公积提取合规性的审查,审计人员可以认定法定盈余公积金存在的问题(A)A.提取顺序不符合规定 B.提取比例不符合规定 C.使用不符合规定 D.未经审批

7.(一)资料: 20x7年4月,某审计组对某公司20X6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1.负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人员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评时,了解到该业务循环部分职责分工如下:销售部门负责人批准客户的赊销信用;仓储部门负责发送货物,财务部门负责开票;出纳人员负责记录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会计主管负责批准销售退回与折让

2.该公司20X6年12月主营业务收入有大幅增加,20X6财务报表已于20X7年1月31日对外报出。20X7年2月发生多笔销售退回业务。

3.该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上的期末余额不一致,由该公司出纳员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反映两者调节相符。

4.20X6年12月28日,该公司收到一批货物,采购合同价值20万元。截至20X6年12月31日,尚未取得采购发票,未进行账务处理。20X7年1月5日公司收到正式发票,同日支付贷款20万元,并根据发票登记入账。

5.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账中,记录了甲产品的如下支出:(1)分配制造费用80万元(2)分配辅助生产费用40万元

(3)购入生产设备一台,买价及运费等共计20万元(4)因生产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向环保局支付罚款10万元。(二)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针对“资料1”中的职责分工,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A)A.销售部门负责人批准库户的赊销信息 B.发送货物与开票相互独立

C.出纳员负责记录应收账款总长和明细账 D.会计主管负责批准销售退回和折让

2.针对“资料2”的情况,审计人员应适时的审计程序有(ACD)A.审查销售退回是否冲减了退回当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要业务成本 B.审查销售退回是否在20X6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充分披露 C.审查销售退回的原因及批准手续

D.结合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审计期末发生的销售业务的真实性 3.针对“资料3”中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BD)A.直接认定为其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 B.向有关开户银行函证 C.要求出纳人员对其编织的银行长款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 D.审计人员自行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针对“资料4”中该公司采购业务的处理,审计人员可以认定(BC)A.其处理方法正确

B.少计了20X6年末负债20万元 C.少计了20X6年末资产20万元 D.少计了20X6营业利润20万元

5.针对“资料5”中的情况,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有(CD)A.制造费用80万元 B.辅助生产费用40万元

C.购入生产设备的买夹击运杂费等20万元 D.罚款10万元

8.(一)资料: 2009年4月,某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某公司2008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该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1.审计人员直接向债务单位发函询证,审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准确。

2.该公司实行永续盘存制,每个月末对存货进行盘点,审计人员抽查该公司的存货盘点记录未发现问题。

3.审计人员对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截至测试,核实收入交易的截止期。审计中注意关键日期,如发票开具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这三个日起在同一会计期间表明了纪录是正确的。

4.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

5.该公司将一批原材料用某项在建工程,并按其购进成本10万元,借记在建工程10万元,贷记原材料10万元。该公司适用增值税率17% 6.审计人员在审计该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原材料验收单时发现,该公司2008年12月28日验收入库的一批原材料未进行账务处理。原因是该公司年底以前未收到购货发票,也未支付货款。

(二)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发函询证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CD)A.向债务单位的函证过程均由审计人员控制 B.抽取部分应收账款业务处理过程 C.函证回函认可的金额与函证金额有差异

D.对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可采用肯定式,对应收账款金额较小的可采用否定式 2.审计人员在抽查该公司的存货盘点记录时,应重点关注的事项有(AB)A.存货盘点的范围和组织方式 B.存货盘点结果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 C.盘点工作是否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D.存货出库单有无销售部门主管批准的签字 3.对营业收入截止期审查线索有(ABC)A.以明细账为起点追查决算日前后会计凭证 B.以决算日前后销售发票为起点追查发运单和明细账 C.依据发运单为起点追查销售发票和明细账 D.从销售发票为起点追查发运单和明细账

4.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及存货盘点方法检测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其测试程序不包括(C)A.将企业内个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分析 B.计算本期重要产品毛利率为18% C.计算本期存货周转率为5% D.比较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

5.该公司将产品用于某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为反映增值税,会导致(C)A.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 B.多记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 C.少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D.多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6.该公司因购货发票未到而没有对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其造成的影响是(B)A.少计生产成本 B.少计负债 C.多计当年收入 D.少计当年利润

9.书P136(案例7.1、7.2)10.P182(案例8.2)11.P216(案例9.1)12.P263(案例10.1)15.书P287(案例11.1)16.习题第六章实务题1、3 17.习题第七章实务题1、2 18.习题第十章实务题3、7、8

二.考试类型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2

一、资本公积形成及增减核算

资本公积包括两部分内容:“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和“其他资本公积”, 并设置对应的明细分类账户核算。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明细账户核算的是公司接受投资时, 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其他资本公积明细账户核算的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具体而言, 资本公积的形成核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资本溢价 (或者股本溢价)

企业在吸收新的投资者时, 投资者实际出资额一般要大于其投资比例所占的资本额, 超出部分应确认为资本溢价。如果是股份公司, 吸收投资采取的是发行股票的方式, 则股票发行价格超出股票面值和委托证券商代理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之和的差额才应确认为股本溢价。在确认和计量股本溢价时, 记账凭证应有相应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 (大) 会决议、有关合同、政府批文以及银行存款增加等原始凭证作为附件。要注意的是, 在债转股中一是要注意资本公积的形成, 二是要区别资本公积和营业外收支。例如, 某股份公司欠供货方100万, 先双方达成债转股协议, 公司转让给供货方10万股普通股用于抵偿债务, 股票面值为1元, 股票市价为9.5元。在本例中, 在冲减100万债务的同时, 除了按面值确认股本增加10万外, 还要按股价高于面值的差85万元来确认股本溢价, 至于股票市价低于债务金额的差则是债务重组利得, 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二) 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权益变动

对于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将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目的就是使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保持一致。企业在增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时, 其对应账户必须根据情况加以区别: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上升是因为净利润所致, 则增加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与之对应的账户就是贷记增加“投资收益”;如果是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则应该借记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账户, 与之对应的则是贷记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待处置该项投资资产时, 再转销这部分资本公积。在审计中, 投资单位会因为种种原因, 采取张冠李戴的手法来达到自身目的。例如, 投资单位为了偷漏税, 会将本应计入“投资收益”的挤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是因为利润指标完成不了, 想虚高利润的, 则将本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挤入“投资收益”。

(三)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企业将原本计入存货资产的房地产、自用的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就应该按该房地产、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账户, 同时冲减其原账面价值, 至于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则要视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如果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原账面价值, 就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如果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原账面价值, 则不能错误地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而是应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 等到该项资产处置时, 才能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金额转作处置当期损益, 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四) 金融资产相互转换

金融资产相互转换有两种:一种是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其他, 应在重新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转销为零, 同时将倒挤出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如果在重分类前该资产计提过减值准备, 还应将其减值准备转销为零。但要注意的是,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时, 对原已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 应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对有固定到期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这种资产, 应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的资产负债表日, 将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出的摊销额借记入或贷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对应账户为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账户;对其他没有固定到期日的金融资产就只能等到处置该资产时, 才能同上处理, 即将资本公积转销, 计入当期损益。还有一种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 转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重分类日, 会计处理时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反方向转销, 使之变为零, 将倒挤出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如果该资产在重分类前还计提过减值准备, 还应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转销为零。

(五)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首先需要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并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按所占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按实际支出金额冲减银行存款或按股票面值增加股本, 同时将两者之差确认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应注意的是, 如果资本公积在贷方是增加“资本公积”, 不会影响到其他账户;如果资本公积在借方则为冲减“资本公积”, 则应注意企业资本公积账面上的金额是否足够冲减, 不够部分, 则应冲减“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另外, 企业在编制比较报表时, 还要考虑到因企业合并发生的时间是在当期, 故在以前各期, 合并方的账面上并没有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 所以应将因合并而产生的净资产的增加额调整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

(六) 在资产负债表日, 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根据企业所得税准则, 对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如果当期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表明该资产增加了, 应按其差额借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 对应账户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账户;如果当期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 表明该资产减少了, 资产减少计入贷方, 所以按与上述分录相反方向进行会计处理。要注意的是, 在编报日, 如果预计在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 则应将已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将来又无法获得的那部分冲减掉, 即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账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至于应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也应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如果本期应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表明该负债增加, 应记入贷方, 即贷记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 对应账户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账户;如果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 则进行上述反方向的账务处理。

(七) 关于股份支付的核算

首先, 在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企业内部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时, 需按照受益原则和确定的金额, 在确认相应的成本、费用增加的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增加;其次, 在行权日, 一般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的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转销原已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确认“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加, 并按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确认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例如, 某股份公司由于上年经济效益大幅上升, 经相关部门批准和2012年3月8日股东大会决议, 以增发的股票奖励生产工人, 每人奖励普通股100股, 共计45万股。当时股票市价为5元/股。同年5月12日, 办理完过户手续, 并将股票支付给职工时, 此时股票市价为6元/股。在3月8日, 首先要按受益原则, 借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贷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计量的金额为股数乘以当时的市价, 金额为225万元, 5月12日办理过户手续时, 借方要补充登记股票涨价差额, 计入“生产成本”账户, 同时要冲销3月8日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方要按票面金额增加“股本”, 至于当时的股票市价与面值之差则应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增加。

(八) 关于收购本公司股票的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来减少资本时, 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收购本公司股票支付的价款高于股票面值总额时, 需按股票的面值乘以注销股数计算出的股票面值总额转销“股本”账户, 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 按倒挤出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如果股本溢价不足, 则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是当收购本公司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股票面值总额时, 需按股票面值总额转销“股本”账户, 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账户, 将倒挤出的差额确认“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增加。

(九) 企业接受政府投资

企业接受政府作为投资者投入的, 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后将其投入工程项目, 项目完工时, 将其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 借记冲减“专项应付款”, 同时贷记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这部分资本溢价转增资本时, 再将其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

二、资本公积项目审计常见问题及甄别

企业确定资本公积的形成、增减及其有关经济业务会计记录的合法性、真实性, 使用的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资本公积项目总额变化是否合理, 而且有利于了解资本公积明细之间和资本公积与当期损益之间的转换以及所得税的计算是否合法。在审计中, 对资本公积项目进行认定时, 一般要编制资本公积实质性程序表、资本公积审定表和资本公积明细表等审计工作底稿, 并根据资本公积项目的4个审计目标, 完成相应的具体工作和注意事项:首先, 要获取或编制资本公积明细表, 并将收集到的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 (大) 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与资本公积总账、明细账和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资本公积项目进行复核, 检查金额是否相符。其次, 要采用逆查的方法, 从资本公积明细账追查到相应的原始凭证, 逐项核实“资本 (股本) 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的发生额, 要注意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 公司的资本公积中只有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可以转增股本, 以后发生经济业务所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则不能转增资本, 另外, 要注意资本公积的每一次增减变动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在认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资本公积项目时, 着重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金额是否正确。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经常发现被审计单位为了偷漏税, 将本应先计入收入类账户, 然后结转入本年利润的, 绕过收入类和本年利润, 直接计入了资本公积。审计时, 一是要应注意明细科目的填列;二是要根据企业被审计年度的收支情况, 结合往年, 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异常;三是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资本公积的具体变化。

(1) 为了达到不交流转税和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通过采取损害国家税收收入的手段实现投资者独享收入的目的。

(2) 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 把利得中应该确认为当期损益的那部分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如将企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投资收益, 因债权人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偿还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债务, 接受捐赠利得, 盘盈固定资产的所得和罚没利得等本应确认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增加当期盈利, 应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却被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来处理。

(3) 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 错不按准则要求处理股票发行费用, 对资本公积———股票溢价计量时出现错误或舞弊。股票溢价部分不能全额计入资本公积, 而是先要冲减股票发行费用, 然后以净额计量。审计时, 如果发现股票发行期间产生了大量财务费用或管理费用, 就会导致当期费用虚高, 虚减利润, 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少计算了企业所得税, 同时虚增了资本公积。

(4) 企业吸收新的投资者时, 由于种种原因, 没有正确确认和计量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这虽然没有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但由于混淆了所有者权益内部各项目, 会损害原有投资者的利益。

(5) 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属于投入资本部分, 是准资本。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享有,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 按各个股东在实收资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计算金额, 分别转增各个股东的投资金额。为了虚增实收资本, 在不符合增资条件的、未经批准和办理有关手续的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企业采用障眼法, 首先故意混淆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 将本应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的故意混淆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中, 会计期末时, 寻找机会将“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或股本溢价) ”转增资本。所以在审计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 应取得股东 (大) 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有关批文等, 核实资本公积减少数的正确性;审查资本公积是否确实用于转增资本, 有无挪作他用的现象;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实际额与批准额是否一致, 检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还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问题。该业务处理的一般规律是:如果是流动资产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作为当期损益, 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 影响当期利润;如果是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作为所有者权益, 则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特殊情况就是, 目前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却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7) 要注意关联方交易中, 被审计单位对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是否调整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在实际工作中, 不要说非上市公司, 就是上市公司大多都不主动调整, 因为一调整就等于直接承认自己定价不公允, 关联方向企业输送利益, 审计就会质疑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所以, 对于这部分差价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掩饰, 如找证据证明其价格是合理的, 如果找不到证据, 就会采取修改原始单据和合同, 让其价格合理, 总之是要达到不做账务调整的目的。审计时, 首先要确定关联方, 然后要确认关联方交易是否重大, 价格是否公允, 对不公允部分的差价要建议调增“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冲减虚增收入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桦、钱薇:《财务会计》,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

一、重要性概念

(一)重要性定义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或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报或漏报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定,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就可能存在差异。

(二)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也就是说,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数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质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性质,有些错报或漏报的金额不大,但如果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那么,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比同等金额的笔误更重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而且对单个看在金额和性质上都不重要的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也应关注。因为单独的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金额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被审计单位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原本几百元的错报或漏报全年加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上万元的错报或漏报。这样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影响企业的盈亏,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此特别关注。

二、审计风险概念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时,审计人员对其发表不恰当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所下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这里的意见包括两层含义:当财务报表没有被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或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风险的含义通常是某一事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口自。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1、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固有风险列入审计风险的要素,是现代审计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意味着审计人员应当努力预测财务报表中哪些最容易出错,哪些最不容易出错。这一信息影响审计人员收集证据的数量,也影响审计人员如何在审计的各项内容之间分配收集证据的力量。2、控制风险。是指客户内部控制结构政策或程序未能及时防止或察觉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结构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主要偏差的不法行为,致使财务报表失真的概率。3、检查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察觉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运用审计程序也未能发现这些错误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风险,但因受审计资源、审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不能根除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要素的运用

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便可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证据概念

(一)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获取、评价以及更好地利用审计证据,保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将审计证据定义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察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审计实务中,通常是针对审计目标或者针对每项会计报表的认定来获取证据,比如对固定资产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得用于代替固定资产计价应获取的审计证据。有些情况下,一项测试可为多项认定提供审计证据。比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可为应收账教的存在和计价提供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根据与审计目的的关系有证明是否存在的证据、证明所有权的证据、证明价值的证据等;根据提供逻辑证明的类型,有正面证据、反面证据;根据与其他证据的关系有基础证据、佐证证据等;根据与被证明事项的关系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来源有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进行科学分类。使多样、复杂、具体、证明力各不相同的审计证据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性质的认定,使各种审计证据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因此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审计证据可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审计人员在选择审计证据时,应力求做到审计证据的收集既有效又经济。

(三)审计证据的运用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充分性。在实务中,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高,则所需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减少;相反,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程度越低,审计证据的数量就相应增加。

四、总结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低,审计风险就会增加。反之,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高,审计风险就会降低。

重要性水平和所需的审计证据也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4

1.管理部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管理,

2.会计师事务所形式: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执业,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3. 会计师事务所性质:事务所经济上不依赖于国家和其他行政单位,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具有法人资格。

二、 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主要有(1)审计业务(法定业务)(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及其他事项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比如代理记账等

▲总结:审计业务是法定业务,提供保证服务,因此出具的才是鉴证的报告,比如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

备考资料

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不提供保证。

【例题11-单】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范围的是( )

A.对未来事项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B.代行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管理职能

C.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D.对被审计单位违反会计准则的事项进行处罚

【答案】C

三、权限

1.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

2. 对国家机关委托办理的审计、查证、鉴定、验资等事项,会计师事务所有权查阅有关会计资料和文件,查看业务现场和设施,向与委托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对其他人委托办理的业务,由委托人和事务所在委托书或书面协议中约定有关查阅账目、文件、资料和核查资财的权限。――国家机关委托,有权取证;其他人委托,按约定取证。

3. 社会审计组织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查证、鉴定、验资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注意:这里不包括会计服务。

4.社会审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

四、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民法、刑法对社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都有规定。可能负有的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关注41-42页(新)

《公司法》1-5倍

《刑法》5年以下

《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连带责任

实验四 审计实务 篇5

实验目的:

1、2、根据提供的审计程序、操作指导及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审计步骤而需要使用的审计工具和需要调用的审计文档,完成各项程序 练习确定审计问题的方法、思路及审计调整分录的制作等要求。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

实验内容:

1、分析性复核过程:

(1)取得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与利润表一致(准确性测试)

(2)主营业务收入复核性分析:趋势分析

(3)收入与成本率分析:科目对比分析

(4)抽查大额的收入:利用PPS抽样,对所有收入广泛抽查(抽查参数自定)

(5)检查收入的来源:利用对方科目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生成是否为正常

业务交易的结果。

2、审查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12月份的收入略低于成本,且成本收入比例明显比以前月份高,应作为疑点进一步查证。

运用“审计预警”--“同科目同金额”分析工具发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12月份有大额的库存商品发出,通过调取发货部门的发运凭证、并追查有关的销售发票副本发现凭证编号:12115的业务存在没登记的发货,通过进一步查询表明主营业务成本多计10,000元,由此,企业存在多计成本费用,逃避税金的问题,将凭证发送至“excel工作底稿”

制作调整分录:

借: 库存商品-槽车类产品1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槽车类产品 10,0003、将调整分录右键发送至“发送至空白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问题,处理意见,并将相关凭证作为附件添加在底稿中(右键—添加)。

4、制作“科目审定表”:“审计成果”—“科目审定表”,选择“主营业务成本”。

(二)、应收账款的审计

实验内容:

1、分析性复核过程:

(1)

(2)

(3)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一致(准确性测试)对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进行趋势分析 检查应收账款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应收账款对方科目进行分析

(4)抽查大额的应收账款:利用PPS抽样,对所有应收账款广泛抽查(抽查参

数自定)

(5)抽查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打开“账证查询”—“询证函”,利用PPS抽样

结果中的重点样本进行函证(此处仅选择期末借方余额最大的前三个客户)。

(6)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利用“账证查询”—“账龄”,取数来

源选择“从辅助账取数”,科目选择“应收账款”,对账龄大于半年的客户,进

行联查。

2、审查应收账款发生认定:

通过以上分析性复核,发现企业6月份应收账款有大额增加,通过账龄分析及函证发现凭证编号693,对摘要为“BOC气体(天津)公司21立方CO2罐车”的业务通过函证发现是不真实的销售行为。

制作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槽车类产品581,196.58

98,803.4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收帐款-应收帐款

680,000.003、将调整分录右键发送至“发送至空白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问题,处理意见,并将相关凭证作为附件添加在底稿中(右键—添加)。

3、制作“科目审定表”:“审计成果”—“科目审定表”,选择“应收账款”。

(三)、坏账准备审计

实验内容:

1、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金额是否正确:

(1)打开科目余额表,查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坏账准备三个科目的余额。

(2)被审计单位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根据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估计坏账准备计提率为0.42%,已经批准并备案。

(3)根据以上情况,按照坏账准备计提基数(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确定本被审单位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并作调整分录。

注:坏账准备的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

2、审查坏账准备的确认和转销是否正确。

3、编制坏账准备审定表。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应付账款审计

实验内容:

1、分析性复核过程:

(1)

(2)取得应付账款明细表,与总帐和报表的有关项目进行核对。对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分析。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相应的会计

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疑点。

选取与被审计单位交易量大、往来频繁的重要供应商、长期挂账的应付

账款、非正常购买形式或经常发生购货退回或购货退回数量大的供应商的等,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在“账证查询”—“询证函”中)

检查有无大额整数金额的应付账款和大额调整项(用“审计预警”--“分

录模型预警”检查),得到检查结果,进一步查看凭证,将疑点凭证发

送到疑点问题中。(3)(4)

2、审查有无和购货无关的应付账款

查账疑点:在对应付账款对方科目分析中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相当比例的应付账款对应“银行存款”的业务,其所附的原始凭证均为银行存款进账单和销售发票,经询问证实确属销售业务,被审单位是为转移和隐藏当月销售收入,一般会在其他月份或下一予以冲回。基于以上情况,建议将以上4张凭证予以调整(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法定盈余公积10%,任意盈余公积10%)

借:应付账款—应付账款1 7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452 991.4

5应交税费247 008.05

借:所得税363 247.86

贷;应交税费363 247.86

借:主营业务收入1 452 991.45

贷:所得税363 247.86

盈余公积217 948.7

2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71 794.87

操作要求:

1.将查出的问题凭证发送到疑点问题。

2.将疑点问题确认为问题,并编制工作底稿。

3.编制调整分录和应付账款审定表。

三、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一)存货审计

实验内容:

分析性复核

(1)确定各存货明细项目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打开余额表,取得材料采购、原材料、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委托代销商品、制造费用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期末余额,与报表数据中存货项目进行核对。

(2)计算月毛利率、检查存货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利用科目对比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

入、主营业务成本是否有大的波动。

(3)计算月存货周转率,检查是否有过多存货或过时存货的存在:利用科目对比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的比率是否有大的波动,并查找原因(提示:通过对库存商品对方科目分析,发现库存商品结转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情况,再对制造费用的进行分析,考察其计量是否合理)如有疑点作为疑点问题保存。

(4)检查存货用于成本费用的情况:对存货的对方科目进行分析。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

实验内容:

分析性复核

(1)打开余额表,取得工资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核对。

(2)分析各有工资的提取和发放情况,或按照不同部门、车间、生产线计算上述比率,对异常波动,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并取证,对于无法解释的波动,应作为审计线索进行追踪:利用科目对比分析,选取应付职工薪酬借方为分子、应付职工薪酬贷方为分母。

提示:9月和12月应付职工薪酬有大幅增加,按照以往各月的平均比例计算异常月份应付职工薪酬的数额,得出异常值,查看应付职工薪酬借方的对应科目,找出异常部分,追查到查询凭证,并查看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的对应科目,了解进一步原因,相关项目及报表会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将疑点保存到底稿。

(三)管理费用的审计

实验内容:

分析性复核

(1)将本各月份的管理费用进行比较,有无重大波动或异常项目情况:利用科目趋

势分析,对各月管理费用出图分析。

(2)检查管理费用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摘要汇总分析,对与管理费用发生的有关摘要进行汇总分析,将发生频率大于10或发生数额较高的记录发送到疑点问题,(3)检查费用开支是否超过规定标准:利用科目对比分析,将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与

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并将结果发送到底稿。

注: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

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各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年末对所有会计科目下的业务招待费归集,与扣除限额标准比较,超过限额标准的业务招待费均应在年终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增。

(4)抽查数额较大的或异常的重大项目,检查重大项目是否合规、合法,会计处理是否

正确:利用凭证高级查询,设定借方科目包含管理费用,金额>10,000的分录,将结果发送到底稿。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实验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审计

分析性复核

(1)检查无形资产转让会计处理是否合理:利用凭证高级查询,设定贷方查询条件,金

额>1。

(2)抽查复算摊销计算是否准确:方法同上,区别在于增加借方查询条件,即“且,借

方科目包含管理费用,金额>1”,检查摊销是否有异常变化。

案例分析:无形资产减少处理不当

在无形资产减少核算检查时发现,该企业11月有一笔向外转让无形资产的业务,借:其他业务支出 900 000贷:无形资产 900 000,另外发现其转让收入借:银行存款 120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120 000,而没有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面中。

分析:

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已摊销的累计摊销额,借记“累计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应交税费”(按5%计交营业税),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或借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借:银行存款1 200 000

贷:无形资产770447.71(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0 000

营业外收入369 552.29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6

1.下列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说法中,体现审计工作上的独立性的有()。

A.审计机关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

B.审计人员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C.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D.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不得干涉

E.审计人员如与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2.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的特点有()。

A.法定性

B.内向性

C.及时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3.下列各项说法中,审计的职能包括()。

A.经济调控

B.经济评价

C.经济监证

D.经济管理

E.经济监督

4.审计的独立性表现在()。

A.组织结构

B.业务工作

C.人员

D.经济来源

E.技术手段

5.按审计的主体,可将审计分为()。

A.全部审计

B.国家审计

C.内部审计

D.局部审计

E.社会审计

6.社会审计的特点有()。

A.有偿性

B.及时性

C.独立性

D.委托性

E.广泛性

7.按审计的内容划分,可将审计分为()。

A.全部审计

B.财政审计

C.财务审计

D.财经法纪审计

E.局部审计

8.国家审计的特点有()。

A.独立性

B.综合性

C.宏观性

D.强制性

E.法定性

9.与国家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有()。

A.及时性

B.内向性

C.法定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10.在审计实践中根据审计职能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审计的作用可以表述为()。

A.调控作用

B.保证作用

C.建设性作用

D.防护性作用

E.促进作用

11.局部审计的优点有()。

A.范围大

B.审查重点突出

C.审计成本较低

D.省时省力

E.针对性强

12.授权审计必须符合的要求有()。

A.授权审计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并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B.授权审计的被授权方必须是审计机关,而授权方没有限制

C.授权审计的可以是任意事项

浅谈整合审计的实务操作 篇7

2011年度,实施《内控规范》试点的上市公司有230家承担整合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38家。本文基于2011年度整合审计实务经验,浅谈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整合审计时的实务操作。

一、整合审计的相关概念

(一)整合审计的概念

整合审计,即是指同一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审计委托同一家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差异。

1.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的联系。两种审计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最终目的一致,虽然二者各有侧重,但最终目的均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2)都采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缺陷(或错报)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3)都要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并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和评价方法相同,都可能用到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重新执行等方法和程序。

(4)均要识别重点账户、重要交易类别等重点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需要评价这些重点账户和重要交易类别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在内部控制审计中,需要评价这些账户和交易是否被内部控制所覆盖。

(5)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同。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旨在检查财务报告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旨在检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由于审计对象、判断标准相同,因此二者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亦相同。

(2)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差异

内部控制审计独立于财务报告审计,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是否可以相应减少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以及支持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则是为了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2)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存在区别。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可能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对于某些审计领域,可以绕过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进行审计。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则不能绕过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每一审计领域获取控制有效性的证据,以便对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3)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要达到的可靠程度不完全相同。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对控制测试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注册会计师测试的样本量也有一定的弹性。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则需要获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高度保证,因此对控制测试的可靠性要求较严,样本量选择相对弹性较小。

(4)两者对控制缺陷的评价要求不同。在财务报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仅需将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区分为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一般缺陷。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严格的评估,将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将影响到审计意见的类型。

(5)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同。在财务报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一般不对外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除非内部控制影响到对财务报告发表的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整合审计的思路

整合审计采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思路。自上而下的方法分为下列步骤:

(1)从财务报表层次初步了解内部控制整体风险;

(2)识别、了解和测试企业层面控制;

(3)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4)了解潜在错报的来源并识别相应的控制;

(5)选择拟测试的控制。

二、整合审计的实务操作流程

由于两种审计存在着实质的不同,如何才能有效的整合,同时实现降低工作量及审计风险的双重目标,对CPA行业却是不小的挑战。本人结合2011年度整合审计的实践经验,梳理出整合审计的具体实务操作流程如下:

(一)初步业务活动阶段:

需要在每年度中期之前即与客户进行接洽,认真评估事务所、项目组成员的独立性及专业胜任能力,完成业务承接或保持程序,编制业务承接或保持底稿、独立性调查问卷等底稿。执行事务所业务承接审批流程后,分别与客户正式签署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及内控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风险评估、计划审计阶段:

业务约定书签订后,即可着手编制总体审计计划,初步确定执行整合审计业务所需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如:项目组成员的选择、对项目组成员审计工作的分派、项目时间预算等。

最迟7-8月,即需进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公司整体层面及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尽早获取中期财务报告执行初步分析程序,计算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根据重要性水平,识别出重要组成部分、非重要组成部分、重要账户及其相关认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通常会多次安排与公司管理层、审计委员会成员等会面,直接询问公司本年度为止的经营状况、预算执行情况、重大事件、面临的风险与机遇,行业状况、主要竞争者情况、法律法规的变化等,并获取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会议纪要、总裁办公会议纪要等。与公司的内审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公司的内控自评工作、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获取内控自评工作方案、自我评价工作底稿及自评报告、内审工作计划及内审报告等。通过审阅上述会议纪要、工作报告等内部资料以及通过上网查询行业资料、公司公告、新闻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公司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执行上述风险评估程序后,需要完成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记录、企业整体层面控制的了解与评价底稿、业务层面控制制度的了解与穿行测试。

在完成风险评估工作之后,需要对公司风险因素进行汇总,评价公司的企业层面控制的精确度及有效性。基于财务报表层次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进而识别影响每个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的重大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识别被审计单位用于应对这些错报或潜在错报的控制;将识别的重要错报风险与重要账户、列报及认定相关联,对是否存在合理可能性进行判断。若存在合理可能性的,需要进一步了解该重要账户、列报活动包括哪些流程,是否重要,只有非常重要或一般重要的流程,才需要了解及描述其控制措施。了解内部控制时,需要确定哪些重要流程用来应对风险,这些流程采用了哪些控制措施。在该阶段,需要采用穿行测试方法,测试控制测试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个相关认定,我们均需要获取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完成了穿行测试之后,需要对上述工作进行汇总,制订出适用的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汇总表及进一步审计程序表。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阶段: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是整合审计的关键环节。在测试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之后,需要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样本量分布情况。我们一般选择在中期对控制次数少的控制先行测试,控制次数较多的,会选取极少量样本进行控制测试;10月底11月初再次进场,选取较多样本进行控制测试;为符合基准日前45日需要至少有样本的要求,还会留取1-2个样本,待12月份时再行测试。整个控制测试的样本量,符合准则规定的最低样本量要求。

控制测试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如何识别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是指审计组选择来测试运行有效性的控制。一般从业务流程中先行判断流程的重要性,在每个与风险相关的非常重要的流程选择关键控制点,并且考虑在与风险相关的比较重要流程中选择关键控制点。选择时,掌握这样一个原则:每个重要账户的相关认定至少应当有一个对应的关键控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一般选择能够被测试的操作性控制作为关键控制点。控制测试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没有记录的控制,一般采用询问与观察方法;有记录不经常运行的人工控制,一般采用重新执行方法。

完成控制测试之后,对识别的控制缺陷进行汇总,根据评价标准及程序进行认定与评价。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将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区分为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一般缺陷;对于审计差错等,编制调整分录汇总表及未更正错报汇总表;根据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严格的评估,将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对于认定层次,需要识别各相关认定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一般评估为中或高。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和对内控制度的可依赖程度,设计相关的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测试程序是财务报表审计特有的,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分析性程序。内部控制审计的测试结果拟用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且可以利用该结果来支持分析性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如果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除了需要考虑对已经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

(四)总结报告阶段:

在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后,分别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签署相同的日期

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需执行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经复核修改完成,对外正式签发审计报告。

三、结语

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规避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并能扩大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转型升级。从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来看,双重审计制度的实施,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大大增加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成本。如何将二者进行整合,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顺利实施的关键,也将是实务界未来几年持续倍加关注的问题。

摘要:整合审计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本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整合审计的一般思路,并根据长期的实务经验总结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整合审计时的实务操作流程。

关键词:整合审计,实务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中注协负责人就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答记者问2011-10-11

审计实务复习资料 篇8

【摘 要】 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目前技能型名校建设项目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中的切实需求。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审计实务》课程为个案,提出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并实践应用,为教师专业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 名校建设;审计实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一、《审计实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素材,有助于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一是要由行业主导,在教学资源库中搭建“工作任务解读”和“岗位能力标准”两个平台,帮助师资及时了解审计的职业要求和能力需求,促使师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审计工作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二是师资可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库不断更新的《审计实务》优秀课程、海量教学素材和行业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先进教学模式。三是师资可通过教学资源库提供的各类教学辅助、互动交流、虚拟实训、在线测评等功能,加强师生交流、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帮助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模式。生活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院校学生,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信息获取知识技能,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环境也必然是数字化的。因此《审计实务》教学资源库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在专网上搭建“以学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既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和资源,实现“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同时又适应当前学生的受教习惯,也让学生更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存环境。

3、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是为企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所以在该项目建设中,联合一批行业内著名企业从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确立和实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资源库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1.校企联动、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要联合院校、行业单位共同参与。建设团队要细化建设计划和分工,让院校发挥教育人力资源、教学信息资源、实训设施资源、学术成果资源等优势,让行业单位发挥行业专家资源、行业信息资源等优势,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2.紧贴实践、追求实效。《审计实务》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以提高审计岗位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具体教学资源内容建设和服务平台功能设计开发工作中,建设团队要遵循审计职业教育规律、审计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力争做到让师生能“学有成效、教有支撑、用有依据”。要按照“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

三、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1、完成顶层设计

组织行业、院校和技术单位相关专家研究确定《审计实务》资源库框架与层次,确定资源内容、要素和技术标准,并对项目开发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完成资源库项目的顶层设计。具体而言,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就业面向与就业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岗位行动领域,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分析职业岗位能力与知识素质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建设整体方案。

2、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建立教学资源库,活跃考证课堂教学

21世纪就是资格认证+能力+经验的时代,每个钥匙本身都是一个优势,拥有能力和经验再加上证书,才具备竞争优势。考证很大程度就要自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按照考纲让学生背考点,再加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烦,不愿意学,考证过级率低,影响以后的就业。教学资源库利用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享受到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自学,提高考证能力。

3、制定专业标准库

专业标准用以指导审计专业办学,包括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学年限、师资、实训实践条件等方面的标准。课程标准用以指导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干课程的确立及具体某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及评价的指导性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个院校审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应围绕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谁来培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进行描述和设计。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对本专业的技能实训进行分析与梳理,构建审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框架。

4、测试运行效果

资源库网络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导入相关教学资源后,先对联合建设的各行业和院校提供服务,通过联建单位共同使用,综合测试资源库网络平台的结构、性能和安全,并及时了解各类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存在不足等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组织专家商定完善方案,采用边建边改的形式,完善各项细节,使其基本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5、全面开放推广

将修改、完善后的资源库平台,对外全面开放。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内容为网络平台框架构建、可持续发展设计、资源标准规范建设和平台工具建设等。建成后能够满足专业在校学生学习、《审计实务》的教学需求,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与服务,建设集教学资源集成与共享、教学资源个性化定制、成果推广与利用、人才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并能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演进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同时,组织开展资源库应用培训,宣传、推广资源库。资源库验收后,将组织并鼓励院校和单位加入到资源库建设队伍,根据教学模式改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等情况持续更新资源库相关内容,保证资源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总之,《审计实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要加大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努力建立以应用为出发点、与审计职业岗位群对接且具有普适性、可拓展的《审计实务》课程资源,满足教师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满足社会在职人员自学、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社会大众了解该专业相关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国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上一篇:中央直属机构下一篇:青春演讲稿励志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