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优秀教案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一居士传优秀教案(精选2篇)

六一居士传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教学重点 】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晚年的欧阳修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作者此时已经65岁了,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尽坎坷,二、【梳理字音及文意】

1、字音

初谪(zhã)滁山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 轩裳珪(guī)组 恻(câ)然 赐其骸(hái)骨 偿其夙(sù)愿 佚(yì)讫(qì)无称焉

2、文意

【第一段】

六一居士初谪(贬官)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隐退闲居)于颍水之上,则又更(更改)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 有别的名号吗? 【第二段】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1)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难道)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此庄生所诮(讥讽).(更改)其号。.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快跑)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用来,表目的)志(记述)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却,..表转折)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即使)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2)。然(然而)常患(忧虑)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3)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官车、官服、....符信、印授(指官场事务))劳.(使„„劳累)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身体)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4)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即使这样),吾自乞.(请求)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皇帝同意其告老还乡),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的原因)志.(表明乐趣)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幸无患。吾其.(安逸)矣,.(还是)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1、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

【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

1、何谓“六一”呢?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此答案仅供老师参考,不一定很标准)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3、“乐”之如何? 【明确】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形象的比喻)

4、欧阳修为什么选择了沉醉于“五物”? 【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第三段】

已而(做官),老而休,盖有不待七..(一会之后)叹曰:“夫士少而仕.十者矣。吾素(应当)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向来)慕之,宜..(至今)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如果凭借)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自己的)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5)。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 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本文主旨:“三宜去”,与“六一”相对)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A、“老而休”,是必然规律。(四十年的仕途生活,三度被贬。)B、“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C、“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三、【写作特点】

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四、【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五、【探究拓展】

谈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吾安往而不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3)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6)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受,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

(3)吾其何择哉?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贬谪滁州时自号醉翁,如今又更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反映出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中年被贬谪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B、第二段作者的琴、棋、书、酒、金石都从正面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一种高雅情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作者看来,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而且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的祸患。C、第三段作者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引退的两条理由,第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薄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解析:正确答案C。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词类活用)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贬谪 B、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劳:劳累

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病:疾病 D、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标志

解析:正确答案 A。B项劳:使„„劳累 C项名词作动词,生病 D项记,记述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词多义)

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累:拖累 B、是为五一尔,奈何 尔:通“耳”,罢了 C、累于彼者已劳矣 累:被„„拖累 D、区区不足较也 足:足够 解析:正确答案D,解释为“值得”。

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词多义)

A、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比喻 B、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乞:请求 C、吾之乐可胜道哉 胜:尽 D、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方其:正当自己 解析:正确答案A,解释为“形容”。

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义相同的二项是()()(3分)(古今义运用)A、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B、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C、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D、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解析:正确答案为BD。A项 古义:隐退闲居 今义: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 C项 古义:过多的 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9、与“此吾之所以志也”句式完全一致的是()(3分)(特殊句式)(学案无此题)A、六一,何谓也?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D、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解析:正确答案C。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定语后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已而叹曰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此吾之所以志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柳先生传仿写陆游居士传 篇2

自传

学生乃三中学子一枚,因喜海之包容万象,故名曰海容;因喜鱿鱼之鲜,故以陆游(鱿)自居。性格开朗,言语颇多。好读书,多多益善,但又恐贪嚼不烂;每逢空闲,便魂游书界。居室屡乱,父母收拾百遍亦无用,常无落足之处;或推门而观,满目狼藉,不堪入眼,唯吾不以为耻。常著小说自娱,颇示己志,因学艺不精,言语不通之处比比皆是。

赞曰:其母尝曰:“其爱书之痴,多于学习三分,忘寝之事常有。”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自识字至今,已阅书无数。听曲啃书,不亦乐乎。此不为书控欤?此不为过欤?

上一篇:洗衣服周记下一篇:个人收款委托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