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程的作文(精选12篇)
大多现在的学生,最讨厌的可能就是考试啦,考试,这个词,生活中很常见,像期中考试啊、期末考试啊、小升初中考、高考啊。很多很多,但有些人却不理解考试的真正含义,都把考试当做一个敌人看待。
可是我觉得,考试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测验,主要就是看看你的不足究竟在哪里,你好去改正它,以后不再犯这个错。古人曰: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因为没有失败哪来今天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其实我也是遇到过这样的挫折,每次数学老师考卷子,有时也错七、八道,觉得很没面子想哭。但是自己的另一个想法有油然而生,考不好算什么?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啊,没有失败哪来成功,即使没有打一百分,我还是感到很高兴啦。
因为,还有比我错的更多的。哈哈。有时升旗,看到我们学校的楼牌,当太在太阳的照耀下,好像已经不是很旧,而是一个新的牌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点小小的光辉,即使没有考一百分,但是,还是觉得欣慰啊!即使你学习不好,肯定在别的方面很出色,你就可以尝试在别的方面取得满分。考试只是评价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只要平时好好学习,你会觉得考试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目前地方高校考试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地方所属高校 (省属高校) 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 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与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资金资助和信息流畅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考试模式也一样, 甚至问题更多。 (1) 考试方式单一, 大部分是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闭卷、开卷、实验等, 方式单一, 考试方式基本没有在考试中的得到综合运用, 特别是一些应用型的课程考试考试就成了问题。 (2) 考试命题注重对知识的识记, 忽视对知识的内化、忽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考试时间安排整齐划一, 课程结业考试一般以一次性考试来结束。 (4) 考试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从评价方式上看, 一般是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或者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40%, 目前的考试评价结果是不能检测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的。
地方高校的考试模式与方法亟待改革, 考试要以人为本, 实现有效考试, 考试应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发挥, 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 高校的考试模式应注重过程化, 从根源入手进行改革。
一、过程化考试模式的必备条件
目前地方高校考试模式对培养创新型、个性化、综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阻力, 那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具备哪些条件?
1. 打造不断更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不能只凭经验办事, 在工作过程中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调整思路、想办法, 要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市场需求、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考试模式,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考试模式, 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和多能力的评价。
2. 具备一支高素质的集教书育人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一身的师资队伍。
多样化本身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个性化学生、复合型人才都要求教师具备既教书又育人的综合能力, 允许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个人意见, 同时还要求教师本身实事求是、诚实施教施考, 具备渊博的知识, 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讲实效、讲诚信的高贵品质。
3. 具备良好的教学硬件条件。
在当今不断对教育加大投入的时代, 高校受益匪浅, 只有教学条件满足培养综合性、个性化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教育
个性化往往与大众化是相互博弈的, 对于特殊专业、特殊群体、特殊人才应采取特殊政策、制定特殊制度, 建立“因才施考”的特殊考试模式, 让特殊人才在大众环境中脱颖而出, 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具有个性专业精神、适应市场需要、复合型的、具有创新型的个性化人才。
5. 做好后勤、教学管理和政策调控, 为多样化考试改革奠定基础。
考试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条件不能滞后, 学校各项政策应为教育教学服务, 比如考试改革时需要在教学时数和考试时数上进行调整, 那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就需要灵活掌握,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再比如, 考试改革中可能增加考试次数、延长考试时间, 那么教学安排时也需要灵活, 印刷试卷或者调整考室等方面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教师进行改革。
二、过程化考试模式框架的构建
只有符合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考试模式才能真正起到推进考试改革的作用, 才能使考生从中受益。将考试课程进行分类,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 理论框架将考试分类。
(1) 理论性课程考试模式, 以文科课程、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为主要形式, 要求学生对课程的基础概念、系统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和内化, 弄清楚相互之间的关系, 准确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 并能在给定的案例中加以灵活运用, 基本体现于理论性试卷模式。
(2) 应用性课程考试模式, 以工科、文理兼容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主要形式, 这种课程的考试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情况, 以及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种形式可用文字表现, 也可现场表现, 考试形式不拘泥于理论试卷模式。
(3) 操作性实验性课程考试模式, 这种考试必须基于实验场地才可以完成, 通常独立开课, 多以理工科为主, 学生必须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公式、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验证能力, 纯属操作性考试模式。
(4) 理论和操作实验、面试相结合性课程考试模式, 以应用型课程为主, 视课程情况决定, 分值的分配以理论为主应用为辅, 理论分值大于应用分值。如语言类的课程, 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 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学得更好。语言是先说再学, 我国学生“哑巴英语”男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类应用型课程一定要考查学生说的能力。
2. 将课程考试模块管理进行分类, 分为校、院、教师自主三级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这对教学条件、政策调控、硬件设施、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其中, 院级考试模式必须保证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相互适应, 教师自主考试模式要求教师在德、行、能、识等方面, 尤其是教书育人方面具备一定的素质。只有满足这些条件, 才能使考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甄选人才, 选拔优秀人才。
(1) 统一管理, 保存校级课程考试模式。这是沿用多年的考试模式, 将所有课程集中于一次考试中, 学生一考定成败, 多适用于公共、基础、理论、闭卷型课程考试, 这种考试可由学校教务部门牵头组织, 统一时间、统一地点, 在期末统一大规模实施, 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2) 下放管理权限, 建立院级考试模块。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应用型、操作型课程考试, 考试全力下放到学院, 由学院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时间, 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小集体形式的考试模式, 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自主考试模块, 由教师纵观全局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内容、对象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测试, 这种测试可以从长时间计划,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 比如课堂提问、小论文、小组讨论、解决某一个问题、分析某一个问题, 甚至不需要得出正确的答案, 只要求学生讲解分析过程, 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 以及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 学生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 因势利导, 使学生既有个性化的潜在素质, 又有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这种考试模式要求教师既有渊博的知识体系, 又有一整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以及正确评价事物的能力。
摘要:考试是鉴定、甄别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高校考试模式对于考试人才的选拔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建立新的考试模式所必备的条件。新的考试模式重在检测学生学习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考试模式,过程化考试模式,框架构建
参考文献
[1]廖平胜, 何雄智, 梁其健著.考试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本文通过列举2007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试题,分析其在“过程与方法”上的命题特点及考查途径,给同学们平时的历史学习提供一点帮助。
一、通过考查学习方法的途径考查
[例1](资阳试题)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始终是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有关拿破仑的活动简表。
(2)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以上问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简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对拿破仑这个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最终归纳总结学习方法,重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考查。
二、通过活动探索的途径考查
[例2](泰州试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特别是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为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你班准备举行一次小型的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展。
(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活动方案,但顺序上有些不合理,请你帮他重新排序。
①收集资料②设计展示方案③确定主题,明确活动内容和分工④加工整理资料⑤展示成就
正确方案顺序:____—____—____—____(请填入序号)。
(2)下面是你班同学收集的相关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①请你用一句话说明图片一中的蒸汽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
②请你找出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图片。
③展示中还需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家或科学家,你可以选择哪些人物,试举两例。
简析: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本题很好地将在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引入到卷面上,第一问要求学生为活动步骤排序,这是对学生平时是否具有科学学习习惯的检验,而第二问第一小题中的“用一句话说明图片一中的蒸汽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则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维度的考查。
三、通过换位思考的途径考查
[例3](威海试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喜欢用哪个学派的思想管理班级?说说你的理由。(应包括所选学派的名称、主要主张及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简析:例3通过假设,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换位思考,这是很多省市中考题中常见的出题方式,但一般都是跟某位历史人物进行“换位”,而本题是对现实中的人物进行“换位”,很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通过设计活动方案的途径考查
[例4](龙岩试题)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右图)。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例5](临沂试题)某一中学定于2007年7月7日举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请你帮助该校设计两项活动。
简析:设计活动方案的题目在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中难度系数较大。例4难度相对较小,例5则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对课本中的活动课不加以重视的话,在中考中遇到这样的题日,定然无从下笔。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活动课,并且要对活动课进行过程与方法上的总结,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五、通过补充活动方案的途径考查
[例6](连云港试题)角色体验,是我们走进历史的重要途径。根据下表,帮助孙明同学完成“罗斯福新政”课本剧的①—③部分。
[例7](襄樊试题)某校师生在“五一”长假期间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来到一个被誉为“英雄城市”的地方参观考察,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他们参加了以下活动:
向英雄献花:他们来到纪念碑前献花,把鲜花献给了80年前参加____起义的将们。
参观陈列室:他们:进入陈列室,看到了一排威武的塑像,他们是这次起义的领导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____。(写出两名即可)
聆听教诲:他们听一位老红军讲到,这次起义的意义在于____。
活动感悟: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对人民军队有了新的认识。你打算今后怎样对待人民军队?
简析:例6和例7两题都是通过补充活动方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两题直接考查的维度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新颖的试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三维度的有机结合。
六、通过扮演角色的途径考查
[例8](盐城试题)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期题为“中外交往风雨历程”的展览。请你参与筹备。
(1)展览1:古代中西陆路开通,请你为下图拟名并写出为开通此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物。
图名____人物____。
(2)展览2:“闭关锁国”的后果。作为解说员,你打算向观众介绍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展览3:洞开的国门。请写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生产技术的历史活动名称。
(4)展览4:对外开放的硕果。请你向观众介绍2001年中国承办的多边外交会议的名称。
(5)总结:以“交流与合作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为主题简要谈谈看法。(不超过20字)
简析:例8共5问,在设问时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包括扮演展示“闭关锁国”政策产生影响的解说员、对外交往问题的评论员等,试题这样一“改头换面”,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答案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这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魅力体现,也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七、通过自行设计问题的途径考查
[例9](资阳试题)下页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请你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任意答出两个即可)
(2)三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三项活动内容?如果你是从事这些活动的当事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说明文、记叙文、杂文、诗歌、历史短剧、图片简介等)陈述开展这三项活动的理由。
(3)除上述问题外,请你设计一个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第一步:审题、确定立场、列出理由(只需要在草稿纸上用英文单词或汉语列出各个理由,防止遗忘),最少3分钟最多5分钟。要避免两个极端:
a.用时太少,理由没有想清楚就开始写,不仅造成文章逻辑结构不清,还会引起行文中频繁的修正,欲速则不达;
b.用时太多,不要追求一次思考就能把每一条理由及相关例证都想出来。其实想出两条之后就可以动笔,各个理由的例证可以写到该段时边思考边写。这一点你不必怀疑,只要你的思维还是正常的,一定能做到。
第二步:正文写作最少22分钟最多26分钟:
a.各段写作时注意对段落的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的重视。主题句给予最大重视,注意炼句,别说你不想写主题句,主题句可以使读者和笔者本人更清晰该段落写什么。各段中支持性细节写作不必遵循相同的模式。
有n种选择可供参考:1.举具体事例 2.说对方相对缺点 3.使用数据 4.使用假想例子 5.使用类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段来论述。 哪一种你最容易想出来,就用哪一种。
b.考前将文章开头、结尾、例证、让步等各种句型背熟练,并且练习和模考时把他们用熟,要象做完型填空一样对待考场作文。别试图在考场上再去临时决定比如哪种开头好,怎样结尾好。使用自己选种的套话。
c.当被告知还有5分钟结束时,一般你应该已经写到最后一条理由,或者已经在做结尾。要确保文章有结尾段(不排除将它和最后一条理由的末段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第三步:检查需要1-3分钟,有侧重点地检查:
a.句法:确保每句话是完整的,有谓语,且简单句只有一个谓语。
b.时态:文章绝大部分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要使用单数;使用过去发生的事例时用的是过去时;
在如今的选择题答题卡填写方式是通过电脑扫描答案,进行阅卷的,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只能看到自己负责区域内的答案,如果答题过程不规范,将答案填错,甚至错位等情况,在阅题过程是无法进行正确评分,导致失分现象。
而答题卡填写过程乃是使用2B铅笔进行作答,如果答题过程出现笔迹过轻,很可能也会导致失分现象,所以靠门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涂写过程要保持均匀,不能过轻也不要出现过重现象。
二、字迹要整洁
我们在高考作答过程要注意卷面的整洁,与我们答案填写过程中的字迹清晰度,如果答案填写过轻,也是会出现扫描过程出现不清晰,无法法扫描的情况出现,答题过程出现错误答案,只需要在错题之上划上一条斜线,并在指定位置填写正确答案。
三、按要求答题
我们在答题过程要仔细进行审题,不要将需要填写详细步骤的计算题省略,只填写最终答案等情况,阅读题审错看错等可避免的错误出现。考试过程要仔细对待每一道题目,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答题,即使最终答案正确,也会因审题错误扣分。
四、答题过程要规范
我们在解答各种学科题目时,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答题,尽量减少口语化情况,这是为了答案的严谨性与卷面整洁性。避免因不规范而出现扣分情况。
五、作文
各位学弟学妹们,作为你们的学长,简单总结下自己的考试经验,也给自己留下点组织过程资产。刚考完没几天,虽然自己还不知道过没过。不管怎样,这份学习和备考的经理是值得分享的。总的来说,就像三模后的老师讲的那句一样,概念很重要,定位很重要。还有一句话,就是题目,学习PMP之后,学以致用。
概念很重要,因为概念考试是PMP的考试重点,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也能变通。有些概念非常的相近,这事PMP的难点,比如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质量。都是质量的过程,但是概念不一样,需要找到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又比如解决冲突的技巧,有两个特别搞,就是缓解和妥协,也需要我们去辨别他们的区别。
定位很重要。PMP考试十分灵活,要拨开很长的提干,特别是在情景题中找到关键的词句,才能知道他到底考我们的是什么。有时候就是两个选项之间要纠结下,这时我们就需要定位,理解提干中的主要矛盾,靠我们的是沟通管理计划,还是干系人管理;考我们的是变更管理做的不好,还是干系人的期望没有达到。这些识别的能力只有通过做题,通过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提高。
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很重。P61的的3-1这张图,我虽然只背了2个小时不到,但是对PMP整个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模老师曾经说过,3-1这个图背出来,基本PMP的考试一半就通过了。这个绝对是PMP的精华所在。另外很多同学问道到底要不要背ITTO图,我认为不需要。因为考试就是4选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排除,很容易就能排除两个,还有2个再纠结下就可以了。因为很多工具,输入输出都是有联系的,只要牢牢记住3-1这个图并且能够灵活应用的话,我认为不需要死记硬背ITTO。如果硬要背的话,多看看采购,风险和质量,实在是考的太多。
学以致用很重要。在老师发放了一些自己的项目管理的资料后,我就把一些表格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中,虽然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是最为组织过程资产和经验教训还是很重要的。虽然PMP是一本用于重大项目的葵花宝典,但是里面的原理和工具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是可以借鉴和使用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轻视PMP考试。在PMP考试前,我刚完成了考研。我并不认为PMP考试比考研轻松多少。所以5次课和3次模考都必须重视,特别是回家作业,以及自我总结。利用帕累托原理找到自己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多理解加深突破。我相信不仅可以通过考试,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很大提升。
最后祝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得到一份称职的结果。也祝自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第一、形式和内容单一,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采用的方式是, 单人单杆考试, 所有人考试内容一样, 学生来学这门课时提前知道要考什么内容, 就会在学习中非常有针对性, 到学生结课时其他技能反倒没用了;
第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 我们这门课考核登杆作业, 这项工作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得, 学生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差异, 男生女生也有差别, 考核结束, 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没学好, 自信心也会受打击;
第三、与现场工作脱节, 外线作业是现场性很强的工作, 传统的考核方式体现不出与现场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认为外线作业就是登杆作业;
第四、学生的责任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实我们学生在练习中还是有很多组织工作、也有协作的, 考试时每个同学就觉得脱离组织, 协作、组织体现不明显。
要解决以上的不足, 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让考核尽量和实际工作一致, 如此一来问题也就产生了, 现场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不清楚, 实际这门课程考试改革以前就在酝酿, 就因为不了解现场, 一直也没有构思一个成熟的方案。近几年我参与了一些职工培训, 也组织了网公司职工技能竞赛, 利用这些机会, 我请教了多名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线路专工, 留心观察他们的现场工作方式, 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段时间的准备, 于是有了我们这次考试改革。
本次实施考试改革的班级是输电1301班, 班级容量47人, 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分为8组, 每组5-6人;
共42学时。人数上来说, 每个班组人数足以完成较复杂任务, 课时这次考试改革主要针对技能测试部分, 主要有:设置若干考核题目 (工作任务) 、角色分配、考核任务的实施过程、成绩评定。
第一、考核题目, 本班的工作任务根据整体练习效果确定, 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太难可能完成不了, 列举几个任务:
⑴停电更换0.4KV实训2线6号杆右边相针式绝缘子。
⑵停电清扫0.4KV实训2线4号杆蝶式绝缘子。
⑶停电检查实训1台区高压侧避雷器上引线并测量防雷接地电阻。
⑷停电安装驱鸟器 (2个) , 位置:0.4KV实训2线8号杆。
⑸停电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2个) , 位置:0.4KV实训2线9号杆。
⑹停电抢修0.4KV实训2线2号杆至4号杆右边相断线事故。
⑺停电巡视10KV实训1线、0.4KV实训2线及实训1台区 (至少处理一起杆上异物) 。
考核前一天以工作组为单位抽签决定班组任务, 其中断线事故抢修工作量较大, 由两个工作班组合作完成。
第二、角色分配, 工作班组任务确定, 马上抽签决定个人工作角色, 根据任务的不同, 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角色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杆上作业、杆下配合、停送电、测量员、记录员等) ;我们两位老师也在任务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练习中每天就转换一种角色, 不同的工作至少体验几次, 考核时抽到什么角色也不会不知所措。
即便如此还是会出现问题, 尤其抽到杆上作业了, 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 规定可以由工作负责人办理人员变更手续, 但分数上会有所体现。
第三、考核任务的实施过程, 工作负责人领取工作票, 进行现场勘查, 进行危险点分析, 制定安全措施, 填写工作票等等, 正式考核所做的工作:准备工作、任务实施、完工后工作等。
工作票采用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样式, 基本不做改变。
第四、成绩评定办法, 班组扣分:主要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所占分值不高, 一般10-20分;
角色扣分:考察每位工作成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技能、组织、安全文明等,
个人技能成绩=总分-小组扣分-角色扣分
实施考试改革的优势:
第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工作角色的不确定性, 也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每种技能和知识都得认真学习, 这点在授课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毕竟我们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 而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跟现场一致, 学生兴趣也高。
第二、学生对现场工作环境、工作组织形式有了更形象深刻的认识;
第三、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及责任感等社会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在任务实施中表现非常突出。
第五、人尽其才;原来的考试方式让不能登杆的同学留下了遗憾, 并且成绩也受影响, 新的考核方式工作不止一种, 而且每一项工作都是重要的, 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能力、信心也提升了
第六、丰富了教学内容;考核之前, 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这样保证工作任务的多样性。
本次考试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作为一门实训课的老师, 我们对现场了解仍有不足;今后还要加强学习;
【关键词】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过程性考试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学校中,旅游管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从事导游工作获得导游资格证的必修课之一,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1.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课程,其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历史宗教、民族风俗、古代建筑园林、风味菜系、风物特产以及我国的客源国概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我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情风俗、园林建筑、艺术、饮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面比较广,是学生参与旅游资格考试必须要考的内容。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现状
1.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不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运用闭卷的理论考试形式为主,很少采用知识答辩、口试、技能实践的方式。考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记忆力好的学生普遍分数较高。另外,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識》课程成绩进行考核评判的标准也比较单一,主要运用一次性测试成绩的考试方式,多次综合评价成绩的考试形式比较少,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定时,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学生的表现,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考试的过程。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教师普遍的运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捧着教材滔滔不绝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记忆疲劳。
3.忽略学生的技能培养
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为理论教学课程,以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以获取知识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没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
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的改革
运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形式,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考试形式进行改革。除了运用笔试的考试形式之外,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答辩、现场测试以及实地操作等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例如运用章节测试的形式代替以往的以期末考试,将期末考试的成绩以章节考试的成绩为准等,灵活地运用考试形式,旨在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知识竞答
在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考试时,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来对学生掌握的导游知识进行提问和考核,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以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例如对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进行提问,诸如“我国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指的是什么?其在古代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等问题。
2.知识梳理总结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导游知识情况进行掌握了解时,可以运用知识梳理总结的方式。知识梳理总结能够将事物的共性规律进行体现,让学生由一个事物对该类事物进行了解。例如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进行梳理总结时,可以通过对其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艺术、服饰等方面进行总结,诸如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维吾尔族的语言是阿拉伯字母和拉丁文字母、朝鲜族运用汉语文以及蒙古族运用阿尔泰语系等。
3.专题论文撰写
除了运用知识竞答和知识梳理总结考试方案之外,还可以运用专题论文撰写的方式进行考核。专题论文撰写具有浓缩知识点精华的特点,有利于让学生对关键知识进行掌握。例如让学生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及特色论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导游知识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得出自己督导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过程性考试现状以及过程性考试的改革进行详细的分析,运用改革考试形式、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运用导游模拟讲解的方法,最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014四川省农村信用社面试考试分享难得的面试过程经验 四川省农信社招聘就要开始面试考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信社面试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 下面提供一段曾经参加过农信社面试考试学员的面试经历,给还没参加考试的考生心里有个底;
1、早上八点到市办事处等候,阳好提前15分钟到场,等到差不多时间的时候会有工作人员提醒考生们到八楼进行抽签,到这儿有很多考生问到面试着装问题,我个人发觉今天穿正装的比较少,个人觉得穿得整洁大方就行了。
2、到了八楼会议室,工作人员会宣布考场秩序,开始抽签并签名,抽到1-3号的先到会议室外面的候考区等候(手机要上缴),抽到4号以后的会安排去十楼培训室等候。
3、轮到你时会有工作人员通知你,进去考场,一个主考官,四个评委,若干个记分员之类的工作人员,通通围着你。首先主考官会叫你作自我介绍,介绍完了会让 你回答放在桌面上的一条必考题目(如:如果本单位录用了你,你会怎样样开展工作,你对薪酬待遇有什么要求?之类的),然后,会让你随机抽取一条已经准备好 的题目,大概有十几条题目让你抽。在这之后,考官会随便和你拉点家常,都比较轻松,全程主有主考官一个人问话,没有网上流传的“群欧”那么可怕,总之形 式跟 公务员面试差不多咯。大概每个人是五到八分钟左右,面试完以后工作人员会交还你手机,直接离场。公告上说:面试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市州办事处(市级法人 机构)在办公场所公布所有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最终面试成绩和“推荐”票数情况,祝大家顺利通过!
小编推荐:2014四川农信社笔试面试辅导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119/11742/?wt.mc_id=fw13840
更多2014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招聘信息请关注:四川农信社招聘网 http://sc.jinrongren.net/ 备考神器:
一、中公金融人官方微博:http://weibo.com/zhongongbankedu
二、中公金融人四川分校微博:http://weibo.com/sczgjrr?s=6cm7D0
三、中公金融人官方微信:yhzpks
扫一扫,有惊喜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C座12楼(美领馆旁)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是()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2、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学习方法 D:学习过程
3、中小学教师资格由()认定。A:县级以上教育部门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市级以上教育部门
4、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A:根本途径 B:基本途径 C:唯一途径 D:全部途径
5、要给某人通过E-mail发送某个小文件时,可以。A:在主题上含有小文件
B:把这个小文件复制一下,粘贴在邮件内容里 C:无法办到
D:使用粘贴附件功能,通过粘贴上传附件完成
6、考试的中心环节是____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7、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范例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五段教学法
D:结构化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模式
8、一个7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则他的比率智商是__。A.70 B.80 C.114 D.100 E.125
9、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是()A:竺可桢 B:李四光 C:张钰哲 D:钱学森
10、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11、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__ A.激发求知欲 B.变化教学情境 C.唤起先前经验 D.引起学生注意
12、青年初期是世界观__。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13、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称为()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14、”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是指。A:反思性教学 B:微格教学 C:专门训练 D:观摩研讨
15、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__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6、皮肤觉通常包括__。A.感觉 B.触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痒觉
17、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动作方面的基本内容。____ A:学习“安静” B:学习剪指甲 C:学习穿衣服 D:学习浇花
18、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19、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20、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开始的。__ A.16世纪 B.18世纪 C.15世纪 D.17世纪
21、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是()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桑代克
22、)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A: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的能力 B:良好的生活习惯 C: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D: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23、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包括()A:学习权 B:人格尊严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2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25、据卫星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表明,原先预报的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一定出现。以下哪项最接近于上文中气象资料所表明的含义?()A: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一定不出现 B: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出现 C: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不出现
D: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出现的可能性比不出现大
26、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A:心理环境 B:情感环境 C:认知环境 D:物质环境
27、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__.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主张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__。A.精选教材
B.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教授学习策略 E.提高迁移意识性
3、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__。A.教研组 B.班级 C.教师 D.学生
4、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5、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6、不属于教育技术目的的是。A:优化有关教学理论 B:开发教学媒体
C:应用规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D:优化教学实践
7、In no country____ Britain,____ as has been said,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day. A:other than;one can B:rather than;one can C:other than;can one D:rather than;can one
8、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__。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9、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遵循的是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拿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幼儿动作发展服从了____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1、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肯普 B:利普新 C:科里. D:迪克
12、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__。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1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____是最基本的需要。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14、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B: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 C: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 D:跟小明说下课谈论
15、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__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D.列提纲
16、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__。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1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18、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__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19、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20、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有()A:指导作用 B:统帅作用 C:补充作用 D:裁决作用
21、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A:独立自主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活动性
22、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3、”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时期。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元帝刘奭
24、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至今还能自然而然地记住,指的是()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25、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6、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A:心理环境 B:情感环境 C:认知环境 D:物质环境
一、前奏曲:一路高歌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良师。”一篇作文下来,学生确实够辛苦的,假设教师一味地予以否定、批评,学生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难怪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我的做法是:
1.正面表扬
对于作文好的学生,老师自然乐于看,但应不忘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这样会使学生作文时兴趣盎然,既培养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又提高了作文能力。
2.侧面表扬
这类评语一般用在中等生、后进生的作文中。我们万不可忽视这一群体,应学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旁敲侧击,给予足够的表扬。
例如:《一件难忘的事》(我在一位素有班级“调皮王”之称的后进生作文评语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还记得吗?那是个下着小雨的下午。你犯了错误后,同学们都用蔑视的目光看着你。而你,把真切的目光投向了我。我什么都没说,示意你坐下。下课铃响了,你追上我,递给我一张便条:‘老师,我错了。’你知道吗?从你那恳切的目光里,我看到了你的坦诚,从你那真挚的行动里,我看到了你的进步。抬头挺胸,认认真真作文,端端正正做人,我永远相信你、支持你!”
二、主题曲:优劣并存
学生作文兴趣来了,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但毋庸置疑,一味地表扬(高歌),会使同学们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优越感,往往忽视或轻视了作文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因而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因人而异,给予恰到好处的批评。或直接指出不足,或间接提示,或提出修改性意见,或否定不可取之处。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表扬(高歌)的基础之上。
1.直接性批评(鼓励)
对于自尊心较强、有钻劲、上进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宜采用直接性的方式予以批评(鼓励)。
例如:《一件难忘的事》评语:“读了你的文章,我很欣慰。你终于进步了,但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应该注意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描写。比方说,‘我翻开书’可改为‘我高兴地翻开了书,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我哭出了声’可改为‘想着想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份情谊更珍贵的呢?’等。”
2.间接性批评(鼓励)
对于情感细腻、脆弱,缺乏独立精神的学生,不宜直接接受别人批评的学生,可采用间接的方式予以批评(鼓励)。
例如:《我的爸爸》评语。“文章中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描写,让人读来能置身其中,回味无穷。假使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些就更美了。”
三、高潮曲:披荆斩棘
作文兴趣有了,作文习惯养成了,还需通过恰当的引导。结合有机的批评,让学生们在作文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当然,批评一定要得法。教师心中要有权衡度,做到该批评时不手软,不该批评时不乱批评。这样才能起到使学生们在批评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在批评中奋进的效果。
1.从作文的形式批评
例:“作文中有多处语句不通顺,且不少词语运用不当,真让人担心。下次作文还会有多少类似这样的毛病?”
例:“作文的结构脉络在哪儿,作文的重点在哪儿,简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后作文中一定要先确定好作文的主题,灵活地选材,重点处多用一些笔墨。”
2.从作文的内容(思想)批评
作文如做人。千万不可忽视了学生作文中所渗透出来的思想。要能有机引导,从作文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牢固树立“品德为先”的思想理念。例:一个单亲家庭的女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对我不负责,而且还有了相好的……”我采取了面批的形式。她坐在我的对面,我给她下了这样的批语:“在学校里你是强者,在生活上你是强者,但在爸爸面前你是弱者。因为你爱爸爸,你需要他的关心。爸爸给你关心了吗?给了。冬夜帮你盖被子的是谁,夏日耐心教你游泳的是谁,雨天為你送来雨伞的又是谁,让你上学读书、圆你一个个梦想的又是谁?……是爸爸呀!可你在意过他的感受吗?天下哪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后来,这位女孩流着眼泪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情必能动人、感染人、熏陶人。
几年实践下来,深切感受到学生们不同了。作文兴趣高了,作文习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过去怕批评的,现在“乐意”接受批评。这样作文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黄岭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GPA,考试文化,智力,评价文化,心智
一、引言
21世纪初, 前哈佛学院院长刘易斯指出, 在目前的这种竞争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大学文化导引下, 评价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考试制度和与考分直接挂钩的奖励制度, 不仅脱离了真正的学识, 而且抹杀了学生努力的意义以及追求公正的信心, 进而演变成为一场钩心斗角的厮杀, 从而培养出“暴民”;大学已经失去了灵魂, 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了解自我、探索生活的远大目标, 到毕业时成长为二十几岁的更加成熟的人[1,2] 。的确, 无论中外, 都可以发现当今的本科生前所未有地将自己的学习努力置于评价的基础之上, 他们分配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都是基于对评价的理解, 即评价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学习什么内容可以拿到高分, 所以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 在许多课程中, 评价之于学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教学之于学习的影响[2]。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主要策略 (strategy) 是以牺牲效度来达到信度的目的, 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出题者的目的;所有的考试都意味着一种妥协:为了评分的精确性, 考试内容就必须简单化和去情境化, 学生利用资源的路径就要受到限制。学生既不能让考题适于自己的风格, 也不能就考题去质问老师, 而这在当代社会是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的[3] 。在这样一种文化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能是平庸者 (mediocrity) 。所以, 我们不应该将“评价”只看作是“考试”。评价是用一系列更为全面的、多维度的方式去观察和判断行动中的个体学习者如何思考。设计合理和实施得当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率, 在评价的过程和反馈中学习, 同时评价还可以为教师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信息[4] 。
福柯曾经这样质问, “为什么没有人撰写更普遍、更富于变化、但也更有决定意义的考试的历史——它的仪式、方法、特点、作用、问答游戏、评定和分类体系。要知道, 在这种微不足道的技术中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知识领域、一种完整的权力类型”[5] 。另外, 他又指出学校中的考试是一个永恒的知识交换器。它确保知识从教师流向学生, 但它也从学生那里取得一种供教师用的知识。基于此, 本文致力于分析考试文化和评价文化的发展演变的认识论之基础和其本质特征, 以期阐述当代大学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应担当的使命。
二、以GPA主导的考试文化:强调学生为客体的“分数与排名”
早在19世纪30年代, 牛津与剑桥就意识到考试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尽管考试主导了当时刚刚新起的大学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基于此, 惠韦尔还特别提出告诫, “考试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1,2] , 进入20世纪后考试越来越科学化, 但也越来越机械化 (mechanical) [3] 。
大量研究指出, 考试的认识论基础是智力 (Intelligence) [8] , 研究者们认为:
①智力是特定的, 一元的, 固定不变的, 没有类型 (kinds) 只有等级 (ranks) 。所以特曼 (1922) 明确指出, 可以根据智力水平以固定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分等[9] 。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正态分布”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夸大遗传和社会阶级地位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为考试和学生追踪制度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基础。
②应该通过分等的形式组织教育活动以对学生未来“命中注定”的生活做准备, 这样课程的设计就应该呈阶梯状 (ladder) , 即知识的获得——从入门的了解到最后的掌握呈线性顺序, 而且纯粹的思维要比实际行动更有价值, 解决实际问题是知识获得的最底层, 理论性的思考是知识获得的最高层。在知识序列和学习等级观点之下, 与之相对应的考试形式就主要是完形填空、选择题和匹配题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院校效率运动 (efficiency movement) 和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观”强调的就是认知的单元性和渐进性。
③为了表明个体差异以及对学生的分类, 就不能使用包括合作、资源和工具使用等在内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 而必须使用一种最能体现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tic) 的方式——考试。因为表现个体差异的智力, 就像身高等特质一样, 是已经确定了的, 没有其他任何辅助的东西可以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智力”认识论基础, 以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竞争和消费主义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所催生的大学考试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一种易于量化的方式来展示个体学生知识信息掌握的数量上的差异程度, 而不是其思维表现的差异。这种大学考试文化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客体性:以GPA为主导的“分数与排名”——所谓GPA (Grade Point Average) 指的是平均成绩点数即学积分, 其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乘以学分, 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我国高校考试分数设置一般为百分制, 但其实质和GPA相同, 且目前已有很多院校使用GPA计分形式, 就是基于固定的和外在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等和比较, 而不是描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考试的主要工具就是正态分布曲线, 曲线两端是少数的不合格者和优秀者, 中间部分是大多数学生群体;因此, 考试是迫使学生想尽各种方法排名靠前, 而不是刺激学生提升学业成就 (accomplishment) 。所以, 考试文化就是将学生看作一个个的客体, 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中有些人“失败或者表现不好”是自然的, 这样就使得“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学习”和“针对学生当前的成就水平提供指导”的责任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和必须[8] 。
②去情境性:考试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的即时反应 (first-draft responses) , 强调速度和效率而非思考和准确。所以, 在考试中表现较好的学生, GPA较高的学生在实际中未必一定表现很好[11] 。另外, 考试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单独的事, GPA排名则是一种零和游戏 (zero game)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大多数的工作是需要合作和借助于其他资源和工具的。
③终结性:考试作为一种科学测量方式, 就像温度计、测深仪一样, 学生只是被测试的客体, 学生和教师关注的只是结果, 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或成功, 这样也就没有更进一步的针对考试结果的讨论和学习。GPA说明的只是数量的多少而不是质量的好坏, 通过GPA并不能了解学生的“追求、研究、想象和观点”等方面的思维特性。
三、以过程为主导的评价文化: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成就与发展”
用更为全面的评价方式代替考试的讨论、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因为GPA膨胀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对大学本科教育的全方位思考, 使得包括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内的各界人士都逐渐将注意力从考试投向评价。这种语词上的改变不仅是形式上的, 更是一种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转变。
评价文化的认识论基础是心智 (mind) [8] , 研究者们认为:
①思考的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学生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 需要多种心智和工具的合作。而“心智”这一人的基本素质存在于不同人的不同发展阶段, 所有的人都可以构建而不是仅吸收知识。发展和认知心理学比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3] , 罗格夫的日常认知[14] 和学徒思维[15] 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②学习并非一点一滴的线性累积, 而是一种不均衡的飞跃式的转变, 新手与专家的区别与其说是知识掌握的多寡, 不如说是其根据经验所设想出来的为完成任务在组织和识别信息方面的能力差异[16] 。因为只拥有心智的结构 (furniture of the mind) 亦即智力 (intelligence) 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心智的规训 (discipline of the mind) 亦即用一种有成效的方式去重组和使用智力的能力[17] 。
③心智的社会属性, 即思考像其他行为一样具有社会属性。只有在见证其他不同的心智如何工作以及其他心智介入、挑战自己心智的情况下, 理解才可能变得更深刻和复杂;而只有在与其他资源和工具等结合的时候思考才能发生。所以, 学习不仅是个体的事, 更是一种群体的、合作的事。
基于“心智”的认识论基础, 评价文化强调的是一种探究和合作, 这种文化侧重于衡量个体学生如何探究复杂的知识技能, 如何与别人合作。其实, 早在1899年, 美国实用主义的倡导者詹姆斯就明确指出, 没有任何一种在实验室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某门学科对学生的影响,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试, 但只有心智的成长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18] 。这里詹姆斯担心的就是评价变成了一次性的测量, 他指出, 如果我们想证明学生的进步与否, 就必须首先描述进步是指什么, 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使用一种发展的、历时的数据从长远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成长。相对于单一的考试测量, 评价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心理构建[19] 。这种评价文化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从排名到证明——主体性:评价是去“证明成就 (document accomplishment) ”而不是基于智力的概念使用特曼的“正态分布曲线”排名。从发展的视角看“证明成就”, 是指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非和他者比较的情况。这就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而非客体,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彰显自己的主体性。另外, 考试排名关注的是学习成绩的合格与不合格, 评价证明的是学习成就的深度和丰富性 (thickness or richness) 。评价的目标是去证明学生在他们的受教育历程中的位置, 而不是在其不断变动的同学数量中的相对位置[20] 。在“证明的主体性”框架下, 成功于学生就不再是虚无缥缈, 于院校就不是各种排行榜的位置, 而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智的成熟和理解的深入。
②对学生心智发展的评价——情境性:应该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及其所处环境对其进行真实情境下的评价, 需要让学生在一个目标清楚的任务里自己去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思维[8] 。比如大四毕业论文答辩考核方式, 学生需要在答辩委员会和其他师生面前为自己的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辩护, 这种方式了解到的学生就是多元的, 即使打分也不仅只针对学生的论文, 还有他/她在辩护自己观点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综合性的心智特征;而且这种考核方式关涉的也不只是学生个体的事, 还可以评价他/她怎样充分使用资源, 和他人互动合作的心智的社会特征。
③ 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过程性: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教育对自我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自评, 但是这种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在别人不断评价而不是测量的基础上形成的[3] 。评价就像各行业中评论者所持的评论理念, 其核心是反思、判断和讨论。也就是说, 评价本身就应是师生可以受益的一个事件、场景等, 应该是过程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其中过程性的档案袋评价法 (process-folios assessment) 就是强调如何培养学生自评的能力,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讨论怎样才能更有创意地完成任务, 什么是有意义的批评, 怎样才能让评论有益于正在进行的学业等;在最后要给学生进行评分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重新打开自己的档案袋, 自己选择和思考那些可以代表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材料[23] 。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去回顾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 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评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技能和理解, 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自评者[24] 。
四、从考试文化转向评价文化:
当代大学文化的挑战与使命
其实,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学生学习的方式沿用至今, 也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如果现在还将考试作为大学中唯一的或者说是主要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那就是欠妥当的。因为随着“教学”“学生”“智力”等概念的不断演进以及我们对这些概念理解得深入和全面, 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的呼声也就更高。而且前述过程性评价也为以GPA为主导的考试文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并已经有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践验证。这样一种新的评价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价值观就是, 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同时也为教和学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 大学有必要在认识到单一考试的不足的基础上, 构建和使用新的能够展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从考试文化转向评价文化。首先, 应转变“效率优先”的观念, 即原先的考试文化只适合那种“学生适应课程”的, 认为智力是固定单一的精英教育阶段, 在这种情形下, 师生在基于对“效率 (efficiency) ——正确地做事”的标准和证据讨论的前提下, 得出的只能是一种以“分数与排名”为特征的高风险决策 (high-stakes decisions) [8] 。而以过程性为导向的评价则是在一种“课程适应学生”的, 认为心智多元的大众教育阶段, 首先考虑的是“效能 (effectiveness) ——做正确的事”, 所以重点就不是“分数与排名”而是“成就与素质”。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的情况下, 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 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26] 。
其次, 过程性评价文化要比考试文化更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评价相对考试而言, 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以更全面地考核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也就意味着对于那些不太适应于传统考核方法的学生, 或许GPA不高、排名靠后, 但是新的评价理念和实践或可以说明为什么他/她的GPA不高, 或可以说明虽然GPA不高, 但是学生整体“心智”的发展是完善的。这样的一种评价文化不仅可以激发最好的和最优秀的学生的学习动力, 而且也能激发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 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维度就是去展示心智在一种真实情境下是如何工作的,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及时地去帮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 而不是放弃或者指责他们。考试只能说明个体智力的差异, 评价则能描绘个体整体心智的品质, 后者才能真正地诠释教育的要义。
第三, 评价文化强调的是“证明和证据”, 即提供证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更好”的证据, 这样证明的方法就是多种类的, 证据也就是多样化的。但前提是大学应该对一名大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的标准和发展有一个清楚的描述。比如当我们讨论“思维的表现力”的时候, 在不同年级学生身上具体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收集什么样的“证据”来说明学生掌握了什么, 没有掌握什么?我们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任务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等。这些都是考试文化主导的教和学中基本不考虑的。所以, 从考试文化转向评价文化的前提是设计一个明确合理的评价量表 (rubrics) 去指导评价实践。
第四, 呼吁新的教育心理测量学, 亦即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 即要抛弃那种“优秀”的路径是单一的想法, 即一个人的成长是沿着一条从新手到专家的单一路径。实际上, 我们居住在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会涌入大学, 设计一种能够挖掘不同类别学生潜能的标准就成为必须。这就要求师生都应该参与其中, 讨论标准的制定和具体的实施。
【考试过程的作文】推荐阅读:
过程审核员考试题09-21
关于成功的过程的作文10-19
日全食的过程作文10-06
包粽子的过程优秀作文06-02
成长的过程_初三作文_初中作文06-12
第一次学溜冰作文的过程09-08
过程与结果作文07-20
高考作文过程与结果07-01
以过程为作文600字09-16
养蚕的过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