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经典诗歌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画的经典诗歌(推荐10篇)

画的经典诗歌 篇1

月光倾泻,飘逸着薄纱,

弥漫了夜的温馨,

深无止境....

是谁娇妍浅笑?

摇曳阑珊心事,

踩着草尖的鲜露,

深蓝呼吸,

独步望月..

/

是月光太美,是思念太深?

遥望的眼眸,闪烁着期盼!

请细细聆听,

风中那深情,低窃窃的轻唤,

早已缀成梦境的`画卷。

枝头的宿鸟休惊,

我们已心心相印!

谁知她芳心忍.,冰心盈满了热恋的火星

/

情何物?

心无悔,

每一个眼神都为你沉沦。

一颗心千山万水,默然的,

冬去春来,总相随...

/

满眼的温柔、与梦幻一起入诗

岁月依旧,

念在每一个晨昏,朗月下,

沿着一路花香去远方。

/

思念是流淌在心里的歌谣,

是心魂相通的感应,

有着对未来,更加炽热的向往,

能够与你相依偎,

是今生最深挚的爱,

历尽世事沧桑,此情不渝....

/

月光下,

我们互诉心声

无涯的深情划破了星空,

快乐将从这里启程

这浓情穿越时空的情话

在指尖凝墨成花。

我多想让这眷恋,从天涯牵到你的身旁,,,

/

让我们相聚吧!

只愿与你走遍这世间所有的美丽

一起回到梦中的故乡

画的经典诗歌 篇2

一、推行“每天十分钟”

在学校推行“每天十分钟”是一种引导小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校门口醒目处以及各个教室的黑板报一角,开辟“诗歌角”。每周抄上一两首新诗,让学生吟诵。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诗歌诵读。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科学选文,合理安排。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认真选择适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诵读的诗词,并结合推广普通话工作,给古诗词注上汉语拼音。其次,要像语文课本的编排那样,尽量根据时令选好诗词。如:春季宜选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春晓》《春夜喜雨》《春日》等;夏天,选用描写烈日炎炎下农民辛勤劳动的《悯农》;清明节选用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春佳节过后,让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元日》,回忆体会“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景;严冬之际,可选用《梅花》,让学生欣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再次,要考虑诗词出现的前后顺序,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 感悟为主,理解为辅。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而让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推行“每周一诗”不必像正规的古诗教学那样,要求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只要对诗词大意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读、去背、去感悟上。只要学生能读得朗朗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古诗词中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

3. 注意反馈,及时检查。

“每周一诗”的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忽视反馈,疏于管理,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学生积累了几首古诗词后,就要及时检查。方式可灵活多样,如:个人背诵、师生对吟、学生竞赛等。

二、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要注重趣味性,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智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每周进行形式多样的诗歌活动,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都要进行全校诗歌诵读节目比赛。

1. 猜谜引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把猜谜语作为学古诗的引子。如:学《咏鹅》用“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学生七嘴八舌、情绪兴奋之时,转入古诗词的学习、诵读。

2. 创设情境,出游诵诗。

许多优美的古诗词,都是诗(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因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交融之境界来诵读古诗词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结合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春风拂面,柳条轻摆,姹紫嫣红的美景中,轻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天,带学生到花红叶绿的荷花池畔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讲诗词故事。

许多古诗词的诞生往往有一个或美丽动听或凄婉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产生的背景及当时诗人的情感。如:学曹植的《七步诗》,如果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不用教师解释,小学生对这首诗中“豆”“豆萁”“同根生”的喻义会自然明了,对诗意的理解也就容易、准确得多。这样,便于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更易于渐入诗的意境,步入彼时彼地诗人的情感世界,诵读起来会声情并茂,牢记于心。

三、营造浓厚的读诗氛围

如果让学生处在浓浓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悟会大大增强。因此,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也非常重要。

1. 课前吟诵。

坚持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让古诗词的朗朗诵读声充满课堂、充满校园,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2. 开展诵读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赛诗会、诗歌朗诵会。发现、表彰一批古诗词背得多、吟诵得好的学生。让学生得到启示:学校、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学生,同学们也佩服和羡慕胸有诗书的伙伴。让学生对诵读古诗词产生更高的热情。

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古诗

在古诗诵读教学中,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学《草》(离离原上草)一诗时,短短四句话,低年级学生要完全理解诗中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学校草坪上的草什么时候长得最旺盛?什么时候枯萎了?到了第二年,那些草是不是还会重新焕发生机、蓬勃生长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野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有时学生没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可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一种作客他乡,感到孤独无亲,更加思念自己亲人的感受。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尚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教师就转移对象,引导学生体验自己远离父母到亲戚家时间较长时的那种感受,让学生从间接体验中产生语感。因此,刘国正在《读诗答问》中指出“内容过深或情感过于隔膜、学生完全不理解的”作品不要选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读旧诗”(指古体诗)“固然不能要求他们都理解,却也不能像旧时私塾中读蒙书那样,完全不要求理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很好;《戏为六绝句》学生就很难理解。杜牧的《清明》很好;《秋夕》曲折地表现了孤独少女的情思,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忽略这点而使诗歌教学陷入艰难晦涩的地步。

中国经典诗歌意境文学图式的调节 篇3

关键词 图式调节 世界图式 文学图式

图式的调节是指“对图式进行修改并对其成员的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调整”(Stockwell,2002:79)。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够重复地解释新的信息,即没有相同的背景信息存储在脑海中时,原有图式的某些特征就会被调节。例如,人们通常遵循自己脑海中的行为图式去做事情。根据已有的经验,人们在餐馆就餐时,通常是先就餐后买单。但是如今有很多餐馆要求先买单后就餐,这让很多人之前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迷惑。这样一来,在餐馆消费的行为图式就需要加以调整。

在中国经典诗歌中,图式调节是指图式内部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和调整,从而导致同一个世界图式对应多个文学图式和意境的局面。其中,世界图式与文学图式、意象与意境都是不同的概念。世界图式是关于某个客体的百科知识,相当于物象。文学图式是关于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客体的知识。意象是指被赋予了主观感受的客观物体,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产物,等同于文学图式。意境是指在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主观情感。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正确理解依赖于诗歌中意象的文学图式。

根据对文学图式调节的不同程度,图式调节可分成“图式变迁”和“图式变异”。图式变迁是指新的文学图式与典型文学图式有稍许偏差。图式变异是指意象的文学图式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意象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

虽然通过文学图式变迁所形成的意境虽然有稍许不同,但是不会打破原先的经典文学图 式。譬如“月亮”在经典诗歌中通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但是由于思念之情的来源不同,不同诗人所描写的“月亮”的文学图式是不同的。例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人民的关切; 李煜的“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表达了诗人的亡国愁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张继在秋夜漂泊他乡的孤单寂寞。由于诗人的背景不同,不同的诗人的个性和在写诗时的情境也不同,所以不同的诗人对同一意境产生不同的情感。虽然由于“月亮”形成的意境有稍许不同,但是并没有改变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同时,月亮的文学图式的变迁还丰富了“月亮”这个意象的涵义。

中国经典诗歌意境文学图式的变异的认知机制是在语境干预下的认知凸显转移,即从文学图式的一个特征转移到另外一个特征上从而导致图式本身发生变化,用来表达主观色彩的成分由一个变成了多个。譬如“柳树”文学图式的主观成分即可以是“离别”,又可以是“故乡”的象征,还可以是“遣愁”的凭借。

“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是用来表达“思念”情怀。例如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明月”这个词激活了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所以认知凸显这个认知加工环节没有发生作用,月亮的典型图式没有被修改或调整。但是由于月亮的物理特征,它还可以成为亘古不变的象征。因此,月亮的世界图式就衍生出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文学图式来,一个是表达思之情的月亮,一个是表达亘古不变涵义的月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月”激活了月亮的世界图式,世界图式继而激活了有关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语境的干预下,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思念”上转到了“永恒不变”这个特征上。此时,“月亮”的文学图式的调节为另一个文学图式。

但是不管是图示变迁还是图式变异,文学图式的调节只是对原有文学图式进行了一些调整,而不是完全颠覆。这种调整只是增加了某些特征到原有的图式上,从而创造出了更多的意境。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图式调整是根据语境将一个文学图式中的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一个特征调整到另一个特征上,从而导致图式本身发生变化使凸显的新特征与诗歌的主旨一致以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文学图式的调整可以丰富文学图式的内涵,同时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Stockwell,P.CognitivePoetics:AnIntroduction[M],London: Routledge,2002.

[2] Semino,E.Language and World Creation in Poems and Other Texts[m]. London: Longman,1997.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2.

画的经典诗歌 篇4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满街的汽车,没有手机,没有变化多端的网络世界。物质生活的相对匮乏却创造了中国新诗最后的辉煌。

那时候,写诗是一种风气和时尚。诗人们闯荡于诗歌的“江湖”,民众们枕边都放着《朦胧诗集》,孩子们对诗人的疯狂崇拜丝毫不亚于今天的追星,读诗、写诗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当我们回顾那段岁月时,浮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那些意气风发的光辉面影和那些或充满希望或带着迷茫的诗句,还有一个时代落幕时分的凝重血色和我们对纯粹的怀念。

让我们记住这些才华横溢的名字。

穆旦

早在四十年代,穆旦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他的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较为深入地讨论着,并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穆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穆旦被认为“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一”。

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穆旦《冥想》

北岛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他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回答》中,北岛以高音喇叭的方式,呐喊出了一代

人“我不相信”的回声,表达了对“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的怀疑与拒绝。哪一代人都要找一个发泄愤怒的代言人,无疑,北岛代表一代人的“生气”的指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海子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寥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他的诗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顾城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舒婷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经典诵读诗歌 篇5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酹江月·赤壁怀古》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词)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2、.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诗词)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讴歌我们的历史。那狼烟里冲杀出,兵马俑威武的阵容。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五十四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五十四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五十四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五十四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五十四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五十四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五十四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五十四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祖国啊,我为你自豪,精彩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

3、祖国的十月(歌颂祖国诗歌)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4..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诗: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评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 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 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 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 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 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 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 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 金散尽”“且为乐”。同 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 寞”,只有“饮者留名” 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 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 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 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 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 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 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 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 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 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 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作者:王怀让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外国人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当五大洲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往。

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思念经典爱情诗歌 篇6

有了电话手机

有了飞机高铁

却一别经年

再也没有交集

不能相濡以沫

就希望能相忘于江湖

只是为何还会时常

在心底默记你的号码

虽然已经相对无言

为何总忍不住

要拨一拨你的号码

只为了听一听

你手机的铃声

偶然你的铃声没有响起

为何我还要慌乱地

象断了线的风筝

当你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我的梦境

我才明白

思念原来是醇酒

哪怕把它深深的深深的埋在地底

随着时间的流逝

却日益的浓郁

而今我已是一个酒鬼

适应不了厚黑的潮流

依旧只能将醉酒时

流露出来的心痛

写成斑斑的两行

却不知你是否依然

画的经典诗歌 篇7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是一种天然的存在状态, “法”即师法、效法。“道法自然”是要使世间万物按照原本的样子发展变化。在《文心雕龙》开篇《序志》中, 刘勰即指出“为文之用心”始于“自然之道”。相对于道家把“自然之道”与宇宙观、人生观紧密联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的“自然”只是取其“自然而然”、“本应如此”的含义, 主张人“文”的产生和存在是“自然之道”的体现。《文心雕龙·原道》写道:“言之文也, 天地之心哉!”说明语言须有文采, 才算是天地的心灵。而锦绣文章从何而来呢, 《原道》一篇中也有明确的解释:“玉版金缕之实, 丹文绿牒之华, 谁其尸之, 亦神理而已。”玉版上的金字内容, 绿简上红字的文采, 是谁造成的?是神秘的启示罢了。 (1) 这里的“天地之心”和“神理”与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千五百年前, 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有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轴心时代”, 柏拉图用他在《伊安篇》和《裴德若篇》里所集中阐述的“灵感说”对诗人的创作动力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凭着灵感, 而所谓灵感就是诗神凭附后的神力驱遣, 这与刘勰的理论颇有相通之处。他把世界分成两层, 一层是人类感官感知的事物所组成的“感觉世界”, 另一层是由理智领悟的由一般概念组成的“理式世界”。所有的艺术本质是在摹仿人类的感觉世界, 而被摹仿的客体只是感觉世界, 而非理式世界。所以艺术的摹仿不过是模本的模本, 影子的影子, 和自然真实体也即理式世界隔着三层。由此, 他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他主张诗人在创作时对自己所写所歌的内容并不了解, 而只是神的代言人, 是代神说话, 这一点与道家自然论哲学观的“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很相似。刘勰在《丽辞》篇中谈论对偶的时候写道:“造化赋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 (2) 也指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的摹仿, 虽然创作者并不能了解自然造物的奥秘, 但在“神理”的启示下也能做出最美妙的作品。

但是如果深一层分析, 柏拉图的诗神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控制了诗人, 诗人没有任何技巧和个人的理性思维, 柏拉图认为:“凡是高明的诗人, 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 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 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 有神力凭附着。” (3) 他把文艺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原动力归为神力, 并认为诗人创作时失去了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 从而落入了神秘主义的迷沼。完全否定了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创作的作用, 而片面强调“神力驱遣和无知无觉的灵感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 (4)

相比之下, 刘勰的“神理”更加倾向于自然对人的启示, 并且在《文心雕龙》中对文艺创作的技巧进行了全面阐释。同时他也强调在文艺创作中作家本人的风格对作品的影响, 在《风骨》篇中, 他写道:“若能确乎正式, 使文明以健, 则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 (5) 倘若能够确立正确的体式, 使得文辞鲜明而刚健, 那么风力清新, 骨力高超, 文章整篇都具有光彩。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杜甫之后, 模仿他的风格者众, 能接近者却少之又少, 只有在宋代同样经历了国家危难和由北至南颠沛流亡的陈与义才能略得其精髓。两位经历了人生苦难的诗人发而为诗, 一方面, 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陈与义对杜甫的律诗写作技巧也有师承, 所以二人作品呈现相似之处。这也证明了柏拉图将文艺创作完全归因于诗神凭附而忽视作者本人风格和技巧对作品的影响确实有失偏颇, 传世经典的产生有神理对作者心灵的启示作用, 同时也是作者个人风格和创作技巧的体现。即使相似的题材, 不同的作者写起来也会因为个人气质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在西方诗歌作品中, 也可以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来证明风骨对作品的影响。在2015年的春节晚会上, 有一首歌曲《当你老了》, 歌中唱到:“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取暖, 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虔诚的灵魂和你苍老的, 脸上的皱纹。”在晚会的字幕上,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叶芝。作为爱尔兰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代表作还有一首根据爱尔兰古民谣改编的名为《柳园里》的诗, 也被谱上乐曲, 至今这首英文歌曲仍然被全世界各国歌手传唱, 小学和中学的校园典礼上这首歌也是常常出现的经典曲目, 当眼神清亮的学童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但我当年年少无知, 不愿接受她的心语”时, 这首古老的民谣经由叶芝的改编被赋予的深意往往使观众席里的人们像诗中描述的那样“泪满衣衫”。

与《柳园里》相似, 《当你老了》也是叶芝根据前人的创作改编的, 这首诗的原型由创立了七星诗社的法国诗人龙沙 (Pierrre de Ronsard) 于1574年所作, 写给一位叫埃莱娜的女孩, 名为《致埃莱娜十四行诗——当你到了老年》。原诗是龙沙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写的也很优美, 但与叶芝的改编版本相比, 因为诗人气质的不同, 原作在意境和胸怀上完全不能与后者相比。在诗的开头, 两位诗人都通过描写在炉火旁睡意昏沉独自回忆青春的老妇人而感慨岁月匆匆, 红颜易逝, 但是从诗的第二节开始, 两位作家的风骨开始显示出了各自对作品的影响, 叶芝在诗中写出了使无数人感动的名句“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虔诚的灵魂和你苍老的, 脸上的皱纹。”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而龙沙的诗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要等待明天, 在被埋入尘土之前我们要珍惜现在而生活, 收藏你生命中仍然甜美的花朵。” (Vivez, si m'en croyez, n'attendezàdemain:Cueillez dés aujourd'huy les roses de la vie.) 在诗的结尾处叶芝写道:“逝去的爱在头顶的群山中踱着步子, 在灿烂群星中隐藏了脸庞。”这样的咏叹以由近及远的视角, 将诗的场景由一个火炉边的老妇人扩展到一间屋子, 再提升到远山和星空, 将一个人的故事转变成一个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普遍的真理, 使诗歌有了不一样的胸怀。与之相比, 龙沙的原作从头至尾一直局限于个人的感受以及“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劝诫。题材一致, 叶芝的改编诗作却展现出原作完全不具备的平和深远的优美意境, 因此, 如果要体味什么是刘勰的“风清骨峻”, 读读叶芝的诗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释

11 2《文心雕龙今译》, 中华书局, 周振甫, 2013年, p12、p317

2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光潜译, 1963年, p8

34《西方文艺理论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章安琪等著, 2010年, P8-9

诗与画的联姻 篇8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初春或早春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们大都是从花草梅柳等方面着笔,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如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总之,就像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所说的那样:“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然而。诗人刘方平却力避其同而力求其异,他的务求新创的意识,现代心理学称之为“逆向思维”或“求异性思维”,正是由于求异创新,他的《月夜》才让读者获得了耳目一新的惊艳般的喜悦。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生活于盛唐时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刘方平的高祖政会,是曾封“邢国公”的唐朝开国元勋,祖父与父亲均官居要职。刘方平身为高干子弟,又工词赋而善书画,却于天宝九载应进士不第,于是绝意仕途,隐居颍阳大谷,即今河南颍水以北之许昌一带。《全唐诗》中他存诗仅26首,并非如今日流行语所说的“著名诗人”,但鲜桃一口,胜过烂杏一筐,他有一些作品令人口颊生香,曾得到时人的赞许,如名诗人李颀就说他“二十工词赋,惟君著美名”(《送刘方平》)。今日的许多唐诗选本,也不敢把他遗忘。如“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采莲曲》),如“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怨》),而《月夜》尤堪为其代表作。这首绝句,可以说是“想”得妙,“写”得也妙。想得妙,主要是在于它的构思新颖脱俗,能冲破陈旧的咏春模式的藩篱,开创出别有天地的具有新鲜感的艺术世界。因为诗歌的本质是创造性的。一篇创造性的佳构,远胜过三千篇雷同的平庸的作品。如同一颗晶莹照眼的珍珠,远胜过沙滩上那成千上万的贝壳。《月夜》不愿重复前人,而是从“虫声新透”这一他人未曾着眼的意象落笔。显示了诗人独立创造的诗的智慧,给读者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美的享受。至于写得妙,则主要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与画,有如一对孪生的姐妹,有同样的血缘。丹青与吟咏,妙处两相资。唐诗人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苏东坡也早就赞许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的词人张舜民,他的《画墁集》更是从个别到一般地概括出一个艺术原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心中外相通,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诗会缘画”。德国18世纪的美学家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也认为诗是画的“绝不争风吃醋的姐妹”。刘方平的《月夜》正是如此。他本来就是诗人兼画家,画家讲究线条、色彩、明暗与构图。“更深月色半人家”。是一幅月色朦胧的夜景。庭院人家一半藏在暗影之中,一半露在月光之下,明暗对比强烈,但相对于下一句所描绘的,这则是低景、近景。“北斗阑干南斗斜”转为高景、远景,由地上人家而天上星斗。曹植《善哉行》说:“月没参横,北斗阑干。”“阑干”为横斜之形,将落之貌。“南斗”为二十八宿中的斗星,相对位置在北斗星以下,故称南斗。对北斗与南斗状态的描绘,是全诗的空间布景,也在时间上与上句的“更深”相呼应。“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第二句的高景、远景而且是大景的勾勒之后,第三句之“今夜”再一次点明时间,也点醒绝句《月夜》之中的“夜”。同时,诗又由天上而人间,由浩浩的星空转向首句小小的“人家”,画面也由高远的大景而低平的小景。焦点则是“绿窗纱”这一局部的细景。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诉之于视觉。有视觉之美,那么,后两句就是诉之于听觉,有听觉之妙。“新透”即“初透”之意,是谁“偏知”春气暖呢?当然首先是对自然界的气温变化有敏锐感受的鸣虫,这是写实,也是拟人。同时,也包括深宵不寐的诗人自己。有谁不期待大地春回呢?有谁不喜爱春光明媚呢?如在目前的鲜明画面之中,蕴涵了许多令人品味寻索的言外的诗意。

想念经典诗歌 篇9

似乎离我很远

可是我心中

你却离我很近

仿佛就在我身边

默默地站着

我感觉心很温暖

就似快乐的春天一般

你那边的风吹过来

我这边的花儿就开了

花香挤走了月光

就如清香送走了拥挤一样

你在你的坐标线

似乎离我一点点

但是我却知道

其实你

离我很远很远

是我眼前触摸不到的天边

我的想念

如夜晚的灯光

填满了整个房子的空间

我不知道你那边

是否也有星光灿烂的夜晚

花儿幽居在房间

错过了春天的烂漫

月光如雨

一夜夜浇灌着天地

因为想忘却而不去想念

因为想念却难以割舍

只是不想让你知道

诗画的人文意境 篇10

关键词:诗;美术;课堂效果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当我们在欣赏王冕的这幅墨梅图时,不仅会被其清雅的格调、明洁的画面构成所吸引,同时也会被这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所感动,王冕那不屈的人格,不俗的品行跃然纸上,鲜活而深刻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幅作品是画和诗的完美结合,借物抒情,托物以言志,是中国文人画代表之作。赏着画,品着诗,我的思绪慢慢地蔓延开来……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给予诗以具体的形象,诗启发着画中的意态,诗画交辉,意境丰满。诗作为绘画的姊妹艺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我们再看徐渭的名作《墨葡萄图》也同样精彩,作品饱满的用墨、洒脱的用笔,给人畅快淋漓之感,再配上独绝的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将徐青藤晚年凄苦的生活状况,怀才不遇的人生境遇,形象地展现出来。

有很多诗不但有国画的意境,还有油画的情趣和意象。我们可以读一下唐人王昌龄的一首题为《初日》的小诗:“初日净金闺,光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我们细细地品味,她多像是一幅印象派大师的画,画面呈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里是活跃的主角,她暖暖的,懒散地照着罗帐、琴瑟……还未梳妆的少女端坐于窗前,凝视着眼前的美景。这是多么温馨、唯美的油画啊!有好多诗蕴涵着画意,我们在这里是有好多文章可做的。

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从诗三百到屈原、陶渊明、李太白……有多少不朽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的天籁之作,感染着、铭刻在我们心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我们奋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自怡、淡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们自信、豁达……

我国历来享有“诗国”之称,我想这不仅表现在我国诗歌的成就之高,数量之多,而且还表现在我们国人对诗的喜爱和广泛的普及性基础上,试问普天之下有几人不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名句呢?我们对诗都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理解,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诗意化的情绪体验,面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谁不会发出“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感慨呢!

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最灿烂的一笔,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想根据这几年教学中所体会到的来谈一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引用古诗的必要性和如何活用古诗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如春天的和风吹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注重人文关怀,挖掘美术学科的文化性,渗透跨学科知识,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一、美术课不受重视的原因

我们目前的美术教育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看法,学生对美术课的确还不甚重视,这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1.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贫乏,以致没有学习的兴趣

初中时,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一、初二就没有很好地开设美术课,很多学校到初三干脆就把美术课让给了语文、英语等课了,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比如,在讲《绘画艺术的特点》一课时,当我向学生介绍贾又福先生画的《太行丰碑》时,问道:“这幅作品根据技法的不同来区分,这应是什么画?”答曰:“风景画”……像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在课堂中屡见不鲜,可以想象这些学生在美术上的基础知识到底有多少!然而学生对于诗词则要重视得多,掌握的信息量也要多得多,在课堂中恰当地渗入一些诗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由于我们对美术学科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她)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旁征博引,把美术这门课讲得更生动,更具有艺术性。多读一些古文诗词,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学识,更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觉得学一些诗词,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来运用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来说一下我的做法:古诗导入法、诗画对照法、以诗作结法。

1.古诗导入法

以诗词导入多可适用于绘画类作品的欣赏。在讲解作品前朗读或写一写与其意境相符的诗句可以创设很好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展。例如,我们都知道:在宋代招收画院学生时,多采用诗句作为考题,比如,“深山藏古寺”“嫰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①“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当代的很多国画家也采用拟古诗词之意来创作。所以,当我在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这一课,介绍到南宋山水画逐渐由北宋以描写自然为主,变为追求诗的意境时,要求全体学生先背唐诗——柳宗元的《江雪》,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其诗意来描绘一下此诗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什么样的画面?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再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比较。然后一起来探讨:大画家马远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来处理呢?最后还可以出示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同学们再根据诗意来创作一幅作品并说明构思和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这样逐渐展示挖掘就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诗画对照法

中国的绘画一般都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这一点无疑与中国的古代诗歌相似,两者都强调创作需将情感和作品联系在一起,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志向、抱负的凸显。所以在讲解课文时,应该很好地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编辑 薄跃华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编辑 薄跃华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新态势下一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