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共9篇)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1

在全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刚才,玉涛同志宣读了《晋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此方案是在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市做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总抓手。平凯局长就我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使大家充分了解我市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的构成、拨款方式、程序等,希望各乡镇、各部门深刻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掌握其内容实质,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全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下面,就如何做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

内、预算外资金)集中于国库单一账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的集中支付机构根据单位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将款项划入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账户上的一种制度。我们原来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是将财政资金拨给各预算单位,并由各单位支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财政性资金拨付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存在很多弊端。近几年,针对这些弊端,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是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编制改革,增强了预算约束力。二是稳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对采购资金实行了直接支付。三是实行了工资集中统一发放。四是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部分重点建设工程,实行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施工企业。这些改革为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各级各部门对这次改革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我市财政收支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支出规模的增长迅速。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81191万元,扣除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后可用财力为46259万元。可以看出,我市目前还处在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过渡阶段。所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现行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运转慢,一笔资金要经过层层转拨,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抵达收款人,资金流转缓慢,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机构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有利于依法理财,真正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同时,预算安排各部门各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支出,从国库拨出到收款人,其支出内容、流向和数额情况,在支付系统反映清清楚楚,全部臵于人大、财政、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之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制止和防止违反预算制度的行为发生,确保预算执行真实、可靠。

(三)有利于提高监管能力。在现行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分散管理的制度下,财政按预算将资金拨给单位,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支出。由于单位点多面广,每个单位支出业务频繁发生、自由度高、随意性大,财政、审计实施的只能是事后监督,无法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监督难以到位。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除小额零星支出外,单位基本建设、工资、物品和劳务支出,均由财政直接支付,国库资金支付不再通过单位,单位不再拥有存款,不能随心所欲、自由支配预算安排的资金,违规作弊的问题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财政在为单位支付款项时,能够掌握了解单位支出的项目、内容、数额和去向,审查监控单位支出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和财政规定,发现问题,及

法,使各项程序更加规范,更具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国库管理系统,保证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库单一账户每天的收支情况、资金活动情况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三)要统筹协调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体意识,顾全大局,恪尽职守,搞好配合。财政部门作为这次改革的牵头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方案要尽可能周全,工作要尽可能细致,做到改革过程不影响单位工作,不影响机关运行,不影响业务开展,做到紧张有序,手续完备,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要牢固树立为预算单位服务的意识,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切实为单位理好财,为政府把好关。要主动与部门和单位多沟通、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坚决防止和及时纠正不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收支行为。金融部门要依照程序,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开具的支付令支付资金。从而形成各部门、各单位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推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省、市的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紧密配合,认

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工作要尽可能细致。要牢固树立为预算单位服务的意识,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切实为单位理好财,为政府把好关。人民银行要适应改革需要,积极行动,充实力量,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指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有关业务的开展,保证国库资金及时划拨和清算。商业银行要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与财政配套改革有关工作,完善内部制度,明确内部分工,改善服务质量,及时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严格按财政规定管理单位授权支付业务。

(四)严厉督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涉及到部门利益,时间紧、情况复杂,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寓检查监督于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全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工作细节。财政部门要按照工作日程,对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大检查调度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改革工作平稳推进,顺利进行。

同志们,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是我市落实上级要求、适应新形势作出的决定,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同志,要以健康的心态适应改革,以积极的言行支持、配合和参与改革。我相信,通过大家扎实的工作,一定能够全面落实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各项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2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预算执行体制的一项制度创新,按支付形式划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大宗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在财政直接支付中核算,零星支出在授权支付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目前的分散支付财政资金转变为国库集中支付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即财政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纳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相应的撤销各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的账户,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预算单位分散保存,预算单位在批准的全年预算指标基础上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再在批复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提出用款申请。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支出,购买支出等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给收款人;属于授权支付的零星支出和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购买支出,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形成了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权限的情况下,使财政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使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

二是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改变了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账户的设立。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收支活动,并与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基金专户,用于核算预算外资金活动及日常收支清算。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后对比

㈠账户管理由多头开户改为单一账户账户管理是整个财政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管好账户,才能管好资金,管好支出。改革前,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都不只一个,财政部门无法掌握资金全貌,财政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金库”等违规现象始终是屡查屡禁不止,改革后,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代理银行开设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各单位自行开设的账户统统取消,经批准设立的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未经批准,单位不能擅自在代理银行开设任何新的账户。

㈡支付方式由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改革前,各部门和单位的拨款申请只要符合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国库即将资金拨付给部门,部门层层下拨到基层预算单位,再由基层预算单位支付给供应商,使得财政资金在预算单位支付行为发生前就流出国库。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财政资金一旦离开国库,到了各部门和单位的“口袋”里,即由部门和单位控制,如何分配使用,什么时间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管理规定,有没有专款专用,财政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容易固化“财政资金从国库到单位就是单位所有”的观念,预算约束软化,财政支出的执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改革后,财政支付方式改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直接支付是由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开具支付凭证,通过代理银行将资金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主要包括统发工资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和额度较大的工程、物品、服务等项支出。授权支付是由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在规定的月度限额内自行开具支付凭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拨付到收款人,包括未实行统发的工资支出、分散采购支出和零星支出等。这就使财政部门掌握了财政资金支付的最终环节,对不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支出申请可以拒绝支付,减少单位支出的随意性。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情况,以便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㈢资金存放方式由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前分散存放在预算单位,改为统一存放在财政部门。改革前,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并在银行低息存储,而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缺少资金,却反过来还要向银行高息借贷,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改革后,只有在预算单位发生实际支付行为时,才引起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即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前,预算单位应支未支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资金办大事。

㈣资金结算方式代理银行先存款后支付,改后先支付后清算。改革前,预算单位必须先在代理银行存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代理银行依据预算单位账户实有资金额度控制单位支出。改革后,财政性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均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而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每日的银行存款都为零。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开具支付凭证办理支付业务时,暂不动用财政资金,由代理银行先行垫付,并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控制单位支出,每日终了,代理银行再与人民银行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行进行资金清算。这种做法,改变了目前资金层层下拨的支付方式,基层预算单位无论何时用款,均可在一天之内拨给收款人,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方便了单位用款。

㈤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方式由事后反馈改为实时反馈改革前,财政资金层层转拨,支付过程不透明,支出信息只能事后层层汇总后才反映出来,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分析提供准确依据。改革后,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部门通过不同的网络系统进行连接,预算执行信息实时反馈,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公众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执行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了财政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㈥监督方式由事后监督改为全过程实时监督改革前,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流经环节过多,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缺乏全过程有效监督。单位自行管理银行账户的使用,并拥有资金实际支配的决定权,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中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短斤少两”。财政部门只能在事后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往往是“事过境迁”,改革后,单位所有资金统统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部门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代理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

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前财政资金拨付都是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计划安排的程序一级一级地下拨,每一级都要在银行开设存款账户,资金到了各级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及时下拨和使用,这样,不仅拨付环节多,资金运转慢,而且每个单位都多少会有结存的资金闲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有效地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周转慢、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加快了资金的拨付时间,克服了过去因财政资金层层拨付而造成的在途时间长的问题,只要手续齐全,即可及时拨付到用款单位。

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细化会计核算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预算单位财务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决策型转变,同时,由于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所有财政支出都要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保证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财政资金管理新机制,大大提高了预算约束力。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02-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财政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自1998年起,改革的方向转向财政支出管理方面上来,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结构。财政公共支出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其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这次改革的重中之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形成了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方式和资金收付制度。在特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分散支付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想冲突,产生矛盾。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教育财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是当前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从2002年10月开始,在教育部本级及所属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华东)等五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之后于2007 年下半年开始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和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到2008年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校都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①

一、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给现行的高校财务运作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降低资金的运行成本。国库单一账户的开立及财政资金的集中收付,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财政资金全部由过去向多个户头拨款变为向一个户头拨款,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资金在高校账户间的划转,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其次,强化了高校的预算管理,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 强化了高校建立先预算,后支出的观念, 从而克服了没有计划地,拍脑袋上项目的现象,减少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第三,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腐败。以前, 财政资金拨付到各高校后,就脱离了财政监督,各种挤占、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产生资金违规现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财政资金不再在期初预先拨付到高校账户,财政部门在高校预算执行时对其进行审核,同意后使用,结余以指标体现。这对于预防和遏制腐败起到积极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产生大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具体表现在:(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发生变化。高校不在收到实拨资金,而是一个用款额度。已批复经费需当年用完,不能跨年度使用,净结余将被收回国库,资金的结余使用受到了限制。同时,高校只能在预算规定的项目和核定的额度内使用资金,高校的资金在预算内外之间、项目之间无法进行横向调整,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和调度权全部归财政部门。(二)伴随高校规模扩大,上马基建项目增多,对资金需求急剧增加。高校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而做抵押的通常是高校基本账户存款余额或者未来高校学生学费收费权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拨款没有拨付给高校,高校基本户结余资金出现急剧下降,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加大,商业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压缩对高校基本建设货款额度,增加了高校筹资难度。(三)高校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根据不同类型和主体的支出,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按月、按季度编报计划并提交财政部门进行审批,对高校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制时要有前瞻性,预算的编制更加细化,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一定工作强度。(四)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独立于目前各高校的账务处理系统,在日常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时,会计人员每办理一笔支付业务,需要先在财务系统中处理完毕后,再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录入、复核并提交国库中心审批。程序手续繁琐,业务量与以前相比成倍增加。

二、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认识到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复杂性,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创新财务核算体系指标,不断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国库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建立起主要校领导负责的工作责任制。高校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三个观念”,一是计划用款的观念,通过编制科学的用款计划,形成按照计划用款,没有计划不用款,突发事件增加计划的资金支付方式。二是资金管理观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后,高校财务系统中没有了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新增一个零余额账户额度科目。三是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观念。

(二)加快推广公务卡的使用。公务卡不仅为高校教职工人员用款提供方便, 而且能够让财政部门掌握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情况,实时监控,堵住现金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高校必须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从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计算机技术和专业技能要求高,高校的会计主管、出纳员、计划申报员、支付操作员、审核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操作流程与工作方法。还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高校还要建立定期和国库、银行的对帐制度,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对帐,保证国库收支业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相适应的岗位,健全相关部门和经办人、审核人等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禁止一人办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的全过程,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对于重大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4

(连云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知识培训)

2011年5月

主要内容:

1、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情况介绍;

2、连云港市国库集中支付发展运行情况;

3、现场交流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情况介绍

一、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

就是由过去财政部门业务处室根据预算单位的预算代编用款计划、拨付资金给预算单位,改为由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提出用款计划,在计划范围内依实际需要直提出用款申请,由国库支付系统将资金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二、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际上国库管理制度有三个基本特点: 

1、采用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

2、支付行为在发生之前;

3、都有一个专门的支付执行管理机构。

(二)为什么要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原预算执行方式的弊端

预算执行的运行控制不规范

预算执行的信息无法及时反应出来

现金管理效率低

不利于加强监督,会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重复和分散设置帐户,导致财政性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全面监督

四、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有利于规范管理;

2、要加强监督,增加透明度;

3、要方便用款;

4、要分步实施。

五、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构成国库单一帐户由五类帐户体系构成:

1、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帐户;

2、国库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帐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4、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帐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

5、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的特殊性财政专户 我市设置的帐户体系中还包括在代理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和工资统发专户

六、国库集中支付程序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存储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支付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即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账户。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即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和批准的用款计划,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

用款计划控制用款申请

除上述内容外,国库制度改革还包括:

1、收入收缴程序改革(就地缴库、集中汇缴、自收汇缴); 

2、收支分类改革(购买支出、转移支出);

3、配套改革措施。包括:

(1)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细化、规范; (2)要有相关的法律保障;这项改革涉及到《预算法》、《金库条例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都要相应修订 (3)要有组织机构保证,设立财政支付资金机构; (4)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支付管理子系统; (5)要建立银行清算系统;

(6)要建立新的监督、制约机制;

a、预算单位内部要加强监督、制约

b、财政系统自身内部加强监督、制约

c、人民银行对代理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加强监管。连云港市国库集中支付发展运行情况

一、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透明管理原则

资金高效运转原则

会计主体不变原则

积极稳妥原则

二、基本情况

1、机构设立2004年7月成立市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副处级建制,下设4个科:受理审核科、支付科、会计科、综合科。2004年8月人员到位。

2、基础工作推进2004年9月出台《连云港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实行办法》、《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银行支付清算办法》、《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同时选择了2家代理银行。10月份选择10

个市级一级预算单位进行试点。同月市政府召开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动员会。2005年1月在市本级全面扩广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推行的速度快,预算单位反应也很快,市劳动局、民政局、教育局、建设局、公安局等单位分别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加强单位内部监督调控和制约,效果明显。

3、深化国库集中改革2008年1月,市本级在国库集中

支付基础上,推行公务卡,同时停止授权支付提现业务。2009年1月,为了贯彻国库集中支付¡°宽要到边、深要到底¡±的要求,对垫付资金、往来资金、往非部门预算单位拨款的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10年6月撤销预算单位基本户。目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有344个。

2005-2010年市本级审核、清算资金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表格

公务卡情况介绍

公务卡改革于08年1月1日起在我市市本级全面实施,这项改革是一项新内容,但其实质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是强化对各预算单位财务监督特别是现金支出监督的一种辅助手段。

公务卡定义:公务卡是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支出结算时使用的银行卡统称。

(一)公务卡的使用。

职工因公出差或外出采购时,需先使用其个人卡进行刷卡消费,再凭发票、POS消费凭条等单据回单位按规定进行报销。如遇个别商业服务网点无法使用银行结算系统的情况,则由职工先以现金垫付,而后凭发票等单据到单位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

实行公务卡改革后,原则上不再办理职工因出差等公务发生的借款事项,由职工先垫付再回单位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出

现特殊情况需借款的,可经单位领导同意,由经办人办妥借款手续后,出纳人员通过财务转账POS将所需借款资金划转到个人卡上。

(二)公务卡的报销。

实行公务卡改革后,不改变各单位原来的报销审批程序。

1、报销人凭发票、POS消费凭条等单据,填写报销审批凭证按本单位报销程序审批。

2、出纳人员凭核准的报销凭证及报销单据,通过财务转账POS将报销资金划转到个人卡上。

3、报销人员当场确认并在财务转账POS打印的凭条上签字。

4、财务人员根据签字确认的凭条,报销审批凭证及报销单据登记入账。

5、如因个别商业服务网点无法使用银行卡结算系统,报销人先以现金垫付后,可凭发票等单据到单位财务部门办理报销审批手续。

建议使用银行贷记卡(贷记卡可在一定额度内透支,借记卡则不行)来支付公务支出款项,在银行规定的透支免息期内(最长可达56天)办理还款事宜。

财政部门规定办理个人卡时,借记卡必须办,贷记卡自愿。(主要出于个人的需要不同)

(三)其它注意事项。

1、所有津贴、补贴一律发放到职工个人卡上,不再发放现金。(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发放另有规定)

2、职工使用个人卡(贷记卡)所发生的公务性支出,必须及时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报账,报销资金转入其个人卡(借记卡)后,由其在透支免息期内自行办理个人卡(贷记卡)的还款手续。因还款不及时而产生的透支利息和罚息,由职工个人承担。银行提供多种服务,可以由个人自行在网上还款或是通过绑定卡还款,可向银行进行咨询。

3、公务卡的消费责任由个人承担。消费后逾期不还款,恶意透支等行为引发的问题及责任,由职工个人自行承担。工资统发情况介绍

2003年对市本级行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了工资统发。

工资统发数据管理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并行使用。单位申报的新纳入工资统发的人员,逐一到市人事局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网上查询核对,凡是未入编的人员,一律不予办理。

对照市人事局的工资审批表审核单位所报的工资数,各项基金缴存数按照文件规定的缴交基数及比例执行,对单位申报的行业特贴等事项一律要求单位提供有效的文件证明及说明。目前市本级共有194家工资统发单位13746人,其中:行政在职5530人,行政离退休2651人;事业在职4620人,事业离退休945人。(离休336人)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5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看,对国库监管提出了挑战。具体而言:一是削弱了国库的监管职能。(1)国库的审核权难以发挥。改革前,国库可以对每笔预算拨款的凭证要素、拨款用途进行逐项审核,发现要素不全、填写不正确、用途不合理的拨款可立即拒办。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对预算拨款凭证的审核基本上由代理银行完成,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只是在代理银行营业终了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才对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额度进行审核,只要在额度以内,人民银行就要清算。这样,人民银行对预算拨款就由直接审核变为事后审核,成了名副其实的“事后监督”。二是监督面逐步收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没有赋予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对预算拨款的计划性进行监督,只是根据财政部门填制的“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通知单”审核代理银行是否超额度办理清算,至于各级财政预算收支整体计划执行情况及各预算科目类、款、项收支进展情况,人民银行不得而知。三是检查处理权无法行使。《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库监管工作的通知》对人民银行国库监管的职责作了明文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除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外,受各种因素影响也难以执行到位。虽然《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库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人民银行监督代理银行代理财政性资金收付的有关业务”,但代理银行的代理资格是财政部门“确定”和“取消”的,也没有规定人民银行检查发现代理银行在代理财政性资金收付业务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处理。(2)加大了国库的监管难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资金拨付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由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审核预算拨款凭证后将资金划转到预算单位账户,变为代理银行根据“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凭证”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这样,人民银行部分核算内容和管理对象就有所改变:人民银行在预算拨款业务上,由传统的“批零兼营”变为重点经营“批发业务”(指审核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通知单),一般“零售业务”(指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通知单)则由商业银行代理。这样,国库在预算拨款业务核算上就会出现“业务笔数少、金额大、风险凸现”现象。再者,人民银行国库对拨款的监督对象,由传统的对各级财政机关监督变为对代理银行的监督。另外,监督的重点由原来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计划性监督,变为对代理银行业务的规范性监督。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改革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6

关键词:财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措施

一、传统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在财政资金使用上缺乏对预算单位的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由于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流经环节过多,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单位自行管理银行账户的使用,并拥有资金实际支配的决定权,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资金在使用中被各种挤占、截流、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项目资金,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短斤少两”。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2.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加大政府运行成本。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容易造成财政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资全使用效率不高,变相加大政府运行成本。由于各单位资金都有逐渐支付的过程,预算资金按期拨付,在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在各单位形成走量财政资金沉淀,并在银行低息存储。而财政部门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往往缺少资金,却反过来还向银行高息借贷,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

3.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馈迟缓,财政部门难以及时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由于支付过程不透明,支出信息只能事后经过层层汇总后得来,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因为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银行账户上,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难以对财政和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及时、准确判断。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显着成效

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预算单位多头开户改为单一账户,由原来的预算单位自己支付改为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单位自行支付行为为辅;财政资金由分散存放改为统一存放财政部门;将原来的事后反馈改为实时反馈,将事后监督改为实时监督。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财力统一运作,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中,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减少中问环节,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从而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预算单位结余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

2.有效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有效地预防单位挤占、挪用和截流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都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生,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使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流财政资金无可乘之机。

3.完善和健全了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代理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4.规范了预算资金的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和监督。现在建立起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关系,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在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树立了依法执行预算观念。国库集中支付额度必须严格按部门预算执行,因为部门预算是经人大审议批准的,所以任何机构和个人必须严格按此执行。对于预算支出中需要调整的项目、内容,都必须按程序报经原批准单位进行调整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改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一些预算单位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财务人员对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不熟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此项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使预算单位和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领导认识到此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让财务人员热悉相关政策、程序,预算单位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争取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2.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支出的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为此需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于行政单位,一方面在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设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另一方面,在行政单位构建相关资产明细账户,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实物管理。

3.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建议相关部门对预算单住财务开支费用标准加以整理、归类和修订,出台相应法规、制度,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和统一相关费用开支标准。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支付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高,提高政策水平。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地位,规范核算操作,使广大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熟悉,了解有关的操作程序,能够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

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7

(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分散支付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呼之欲出。2001年,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 “十五”期间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并于同年8月由中央财政选择水利部等6家中央级单位开始试行,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成为必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真正拉开序幕。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取得明显效果。当前, 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已成为“十二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定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由国库集中支付, 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并对各部门和单位的支付进行集中统一处理, 在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报酬时, 预算单位提出申请, 国库集中支付机构通过审核, 将财政资金由集中支付专户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一项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一)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 通过层层拨付的拨款程序下达财政资金, 资金拨付环节多, 流转时程长, 造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 国库资金无法实现统一调度, 资金运行成本非常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财政资金不再拨付到预算单位账户, 结余都以指标体现, 有利于简化财政拨款程序, 缩短资金在途时间, 克服了财政资金分散支付, 把闲散资金和沉淀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有效地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多头管理的弊端, 打破了帐户管理的混乱局面, 集中财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从而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二)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强化了部门预算的执行, 推进了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脚步

我国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 财政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后, 无法及时、准确了解资金运行情况。预算单位是否能按照预算严格执行, 只能靠事后的政府审计来进行监督, 很容易导致预算和执行分离。而且分散型的收支制度实行“以拨定支”, 造成支出金额和支出用途的信息失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把总额控制变为对每个预算项目的精细控制, 把事后监督提前到支付环节, 预算执行趋于严格, 减少了随意性, 增加了执行的透明度。并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能够实时监控到每一笔资金的支付活动, 所以能真实反应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 为决策提供准确判断的依据, 大大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

(三)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 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

加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和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政府采购行为发生后, 财政支出管理部门通过审核, 政府采购资金集中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 预算单位就无法直接得到财政资金, 有效地防止了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了政府采购资金, 从根本上解决了随意采购、违规采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诸多问题, 使政府采购行为走向了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和完善

建立在原分散收支制度上的国库管理法律制度已不能适应现行改革的实际需要, 现行的预算法律制度也比较滞后, “先支付后清算”的支付方法、存款账户透支记账违反现行金融会计基本制度。

(二) 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同步

如部门预算编制不细化, 不全面, 年度预算批复较晚, 年度中间追加指标随意性大, 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

(三) 代理银行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性不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一方面代理银行在资金支付、划款清算、账户管理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 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后付, 当日余额必须为零, 银行收取的手续费较少, 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得到可用资金, 有的基层单位还达不到实时清算, 容易产生垫付资金的风险, 而目前也没有补偿垫付利息的规定, 容易产生资金的损失。鉴于以上原因, 代理银行的成本和收益不匹配, 积极性难以调动。

(四) 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落后, 数据资源不能得到全面交流

目前, 我国还没有实现财、税、库、行之间的横向联网, 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库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 部门预算的无纸化操作也没有实现, 更无法满足部门数据之间的无缝链接和数据共享的要求, 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率的提高。

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金资支出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是整个财政支出管理和预算执行机制的制度创新, 势必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方法保驾护航。要想改革顺利进行, 必须修订与国库改革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合理制定国库相关法律法规, 研究修订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使之符合实际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制定相关法规, 对改革后的银行账户管理、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代理银行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及业务操作程序等一系列问题, 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 使国库改革工作有法可依, 依法理财。

(二) 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作为一种支付手段, 以部门预算的编制为基础。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就是要不断地完善定员定额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 从改革预算编制的体系分类和预算科目着手细化预算,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适当提前预算编制时间, 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 并提高公众参与度, 增加部门预算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人大预算审查制度。部门预算是资金的统一安排, 控制支出的源头, 预算做好了, 才能发挥集中支付的优点。

(三) 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离不开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 应把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快立法步伐;加强采购人员业务培训, 建立政府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和步骤, 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规模、采购程序、采购形式, 拓宽采购领域, 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作用。政府采购规模越大, 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 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

(四)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信息网络平台一体化

快捷, 畅通的网络信息系统是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内部信息高速交换的根本, 应该逐步完善和提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建立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的的财务信息处理中心, 将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民银行一并纳入金财网络中, 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尤其是应尽快实现财、税、库、行之间的横向联网, 构建信息网络平台一体化, 实现网络数据交流共享、多方对账和多渠道监控。完善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国家金库支付业务系统的各项业务功能, 加快建立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 实现人民银行与代理银行的实时清算, 使国库拥有直达、畅通的资金汇划渠道, 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

(五) 努力推进国库管理制度创新

预算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公务卡专用支持系统, 同时配备系统辅助管理和动态监控, 构建与公务卡有关的财务报销、信息审核和维护、银行划款和动态监控等业务流程, 由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公务卡的管理和推广。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依托公务卡支持系统, 认真审核公务卡报销事项。对于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 应当按规定时间, 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向公务卡的资金还款手续。努力推进国库管理制度创新, 实施公务卡管理制度, 才能减少乃至杜绝灰色报销公务消费, 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透明度、控制现金流量。

(六) 加大各利益方的配套协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代理银行的共同协作和配合。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改革的宣传, 把握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使预算单位克服被动服从的观念, 提高理财的积极性。还应尽快建立代理银行垫资补偿机制, 及时与代理银行清算代垫资金, 遇到资金紧张, 难以清算的, 要及时办理手续, 作为贷款处理, 按照银行规定还本付息, 同时, 还可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确定代理费用标准作为代理银行的利益补偿, 通过利益激励约束代理银行的行为, 从根本上解决代理银行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称, 提高其代理集中支付业务的积极性。

(七)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账户设置、账户核算内容、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对会计记账基础形成冲击, 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不仅要懂政策, 而且要熟悉相关操作程序, 能够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能够积极参与到制度改革中, 与时俱进, 以便更好地适应国库改革、发展的需要。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重要保障, 是市场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国际通用方式。本文阐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背景和定义, 介绍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针对目前集中支付存在的若干问题, 提出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以期能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谷华明.当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金融经济.2012 (02) .

[2]刘丽莉.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现代经济信息.2012 (23) .

[3]杨文群.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时代金融 (中旬) .2012 (10) .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8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公共财政;改革

为了能够使公共财政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自2000年起,在借鉴了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对现行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传统的分散分级国库收付制度转变为现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以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的缴拨由国库进行集中收付,目前主体框架已经构建完成,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现状

经过人民银行、各级财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配合,我国自2001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进行试点,目前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为:杜绝在收入缴库时出现挤占拖欠行为,国库财政收入无法足额、准时入库的情况得以解决;规范财政预算的制定以及执行,完善和明确了预算约束;使财政资金拨付环节过多、涉及面较广的弊端得到有效解决,为预算单位的款项及时到位创造了条件;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率极大提高,大大增强了国家当前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1)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当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虽然也相应改革,但仍然存在着和现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相配套的方面,例如:预算编制的项目不够细化,较为粗放;基层部门的预算改革还应进一步深入;预算编制批准的时间不够及时,且时间跨度较短,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执行程序及依据的规范性;财政资金有预算内及预算外之分,无法让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资金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2)旧式体制对改革的阻力。由于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是建立在旧体制上的一项改革工程,因而遗留下来的旧体制对于改革的阻力仍然存在,削弱了新型体制的优势,使改革调整期较长,对经济的发展以及成功改革到位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督规范的执行力度小。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往往可能出现博弈关系;另一方面,管理财政资金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与国家之间,也可能形成三方博弈,而由于传统体制的弊端,造成大量财政管理漏洞,新制度改革后,对财政资金加强了集中监管力度,使得这些做法无法继续得逞,从而导致一些代理银行或预算单位受利益驱动进行违规操作,影响到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的改革成效。同时,由于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改革偏重于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规范,而对于相对忽略了对执行机构行为的规范力度。由于对执行者的监督作用较弱,往往导致执行者可能出现职权滥用,增大财政风险。二是传统预算会计制度适用性降低。建立在传统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之上的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对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无法完全适用。一般而言,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总预算两部分会计,以收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五部分为框架,对各自管理的会计主体实行核算,而改革后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得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对资金运动的过程及支付的管理方式进行准确的反映及核算。此外会计基础及核算内容上,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并且不能对政府资金运动的全貌进行准确反映。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部分已经过时,无法对现行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进行指导,或者仅为基本原则,不具备可操作性。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发布了各项规章制度,然而仍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四是旧式行政干预过多。虽然制度已经改革,但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意识仍然存在,资金及财权的分配、预算编制及执行等各环节中都有各种旧式的、不适应目前经济形态的行政干预手段,而新体制对其行为予以制约,造成了二者的对立,给新制度的实施造成困难。五是横向的信息管理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国库、财政、银行与税务之间的信息化联网程度仍然较低,导致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缺乏高效运行的基础条件,数据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制约了财政监督作用,降低新型制度的实施效率。

三、完善措施及建议

(1)预算管理体制应做进一步的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作为预算管理制度的一个核心制度,应为其正常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而应进一步对预算管理体制中其他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增强。例如针对传统体制的不足,将财政资金全部归入预算内,不再区分预算外与预算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人民银行单一账户对财政资金进行收支运作,全部纳入国库的监督和管理之内,真实反应所有的财政收支情况,对财政赤字的缩小、短期国债发行量的减少以及国家制定宏观财政政策,均起到积极的作用。(2)将预算编制方式全面细化。欲使新制度的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必须从预算编制的方式上进一步改革,内容包括:一是内容上,从分别包括预算内及预算外两方面编制转变为综合预算,部门全部的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进行综合预算,实现资金统筹的综合平衡;二是形式上,应从由传统制度以支出功能分散预算的编制,转化为按部门的职能及部门主体进行完整统一整的部门预算编制;三是方法上,部门预算编制应分为“项目支出”及“基本支出”,项目应细化列明具体的事项,预算科目应详细分为类、款、项和目四层,并将预算由上而下明确细化至基层的预算单位,增强透明度,提高准确性、规范性及完整性。四是方式上,从基数法转变为零基预算。(3)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重组。打破原有行政事业单位及财政总预算两部分会计这一体系,建立起适应新型制度的政府会计体系,即将二者合二为一。事业单位的会计部分,除了通过财政拨款的部分归入政府会计之外,其他的均纳入非营利组织会计。实现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能够对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下的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和结果做准确监督和正确反映,对政府整体的收治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核算,反映预算收支的全貌,准确提供政府资金运营的会计信息。(4)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应对财政资金的收付进行实时监控,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动态的监控系统、内控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采用多种的监管手段,对财政资金运动的事前、事中全过程进行监督,建立起各參与单位之间的制衡关系,互相独立,相互监督。(5)相关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后,由于账户系统、预算执行的机制、财政资金收支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更,因此应针对国库管理的特点及性质,将有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例如《国库条例》、《预算法》等,避免出现有关法律法规与改革做法发生矛盾的情况。此外,为了使新制度下的各项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对现行会计制度,例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进行修订,并在时机成熟时出台《国库法》,提高法律约束的层次和方面,为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的全面实施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6)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库、财政、银行与税务之间的信息化联网,加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四、结语

在国库集中收付支付制度进一步的改革中,应做到紧密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完善其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监督制度,修订和建立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确保这一新型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加强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孙岩.再论有效运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措施[J].财经界.2009(10):17~18

[2]陆士冲.谈谈当前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J].科技信息.2009(7):25~27

[3]王欣,杨宏.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刍议[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45

[4]马妙根,周景明.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影响的若干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09(5)

[5]饶洁.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9,9(2);89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讲话稿 篇9

根据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若干修改内容以及《凤台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通过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每日报来的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财政支出日(旬、月)报表与人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列报预算支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

并按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支出功能类科目”的类、款、项科目依次设置明细账(下同)。

二、预算外资金专项会计

预算外资金专项会计对通过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每日报来的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财政支出日(旬、月)报表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外支出。

借:一般预算外支出贷:财政专户存款

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

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其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执行。同时,根据改革需要增设部分会计科目。在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号为10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编号为106)和“已结报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号为21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编号204)会计总账科目,并按一般预算外支出相关支出的“类”、“款”、“项”设立支出明细账。“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办理资金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登记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当日办理的资金支付数;本科目借方,登记当日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当日资金结算后,余额为零。

“已结报支出”科目系负债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存款资金已结清的支出数额。当天业务结束后,本科目余额应等于预算内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与预算外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之和。年终转账时,作相反分录,借记本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

(一)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为预算单位办理财政直接支付款项时,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凭证第二联(回单联),区别预算内、外资金,按部门分“类”、“款”、“项”列报预算内、外支出,会计分录为:

1、支付预算内资金时记: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2、支付预算外资金时记:

借:一般预算外支出----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每日将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财政资金支出结算清单》与人行凤台县支行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汇总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送财政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1、预算内: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贷:已结报支出(预算内)----财政直接支付

2、预算外: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贷:已结报支出(预算外)----财政直接支付

(三)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于授权预算单位支付的款项,根据代理银行报来的《财政支出日报表》,与人行凤台县支行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汇总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内、外支出,并登记预算单位支出明细账,会计分录为:

1、预算内: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单位零余额户额度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2、预算外:

借:一般预算外支出—单位零余额账户额度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四)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财政局批准下达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但需要备查登记。

(五)年终,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心将预算内、外支出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转账

时,会计分录为:

1、预算内:

借:已结报支出贷: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2、预算外:

借:已结报支出贷:一般预算外支出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仍执行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根据支付改革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07,事业单位编号 103)会计总账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的授权支付业务。本科目借方,登记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支用的授权支付额度。

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后,原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结余和各项往来款等。

(一)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代发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区别预算内、外资金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录为:

1、预算内: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财政直接支付)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2、预算外: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事业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财政直接支付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二)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区分预算内、外资金登记入账,会计分录为:

1、预算内:

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2、预算外:

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事业收入----基本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三)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转账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四)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现金

事业单位:

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明细科目)贷:现金

(五)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决算仍由各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并逐级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上报县财政局。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后,一级预算单位和上级单位在汇总资产负债表时,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字相加,不得将上级的“拨出经费”与下级的“拨入经费”相抵冲的处理。

五、对账

县财政局职能股室、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预算单位、人行淮南支行、代理银行应建立全面的对账制度,在认真处理各项账务的基础上,定期、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核对账务。

(一)县财政局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人行淮南支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核对账务。

1、与人行淮南支行核对月末国库存款余额,对账单由人行淮南支行提供,对账内容为“国库单一账户”收入数、支出数、结存数。

2、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核对月末财政专户存款余额,对账单由代理银行提供,对账内容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收入数、支出数、结存数。

3、与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核对财政性资金支出数,对账单由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提供,对账内容为按部门分“类”、“款”、“项”的预算内、外支出数。

(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县财政局职能股室、代理银行和一级预算单位核对账务。

1、与县财政局职能股室核对按部门分“类”、“款”、“项”的财政性资金支出数,对账单由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提供,内容主要包括分“类”、“款”、“项”的财政性资金支出的当月发生数和当年累计发生数。

2、与代理银行对账,对账内容为代理银行提供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当月分“类”、“款”、“项”的财政性资金支出数和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数;同时,与各代理银行核对各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支用数”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数”,对账内容为代理银行提供的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银行分“类”、“款”、“项”的相关数据。

3、与一级预算单位对账,对账内容为该一级预算单位及所属各级预算单位汇总的分“类”、“款”、“项”的财政性资金支出数,其中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的额度数、支用数、余额数,对账单(表)由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提供。

(三)预算单位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单位零余额账户”与代理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结余数,对账单由代理银行提供。经双方签证后的对账单由预算单位随同月份会计报表逐级上报。每日终了,预算单位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四)年终,县财政局和预算单位设置10天的整理期,用于处理未达账项等事宜。在整理期结束后,县财政局职能股室、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预算单位之间、上下级预算单位之间的各有关账务必须完全一致,不应再有未达账项。

六、会计报表的编报

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一级预算单位及所属预算单位要建立健全会计报表制度,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按规定格式编制月、季、年报表。

(一)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日向县财政局职能股室报送财政性资金库存款余额情况表,内容包括各账户的收入、支出、余额数。

(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规定向县财政局职能科室报送分预算内、外资金,按政府预算支出科目“类”、“款”、“项”分部门的汇总支出月、季执行情况报表,并附文字分析报告。

(三)一级预算单位按规定向县财政局职能科室报送汇总所属单位的月、季、年财政支出报表。一级预算单位于每月10日、季末15日内,以《预算单位财政支出汇总月(季)报表》的格式(含电子文档),汇总所属各级预算单位上月财政性资金支出情况,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报县财政局职能股室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基层预算单位按一级预算单位规定的时间,以《基层预算单位财政支出月(季)报表》的格式,向上级主管单位逐级汇总报送上月财政性资金支出情况,基层预算单位报送的《基层预算单位财政支出月(季)报表》由其上级主管单位作汇总依据并由一级预算单位汇总留存。预算单位年终决算仍由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局的统一布置,按规定格式编制并逐级报送至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县财政局。

七、执行

上一篇:六年级有关廉洁作文下一篇:司法鉴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