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方法经验谈(精选8篇)
第一轮复习之后,大家应该能够自己把这些图画出来,或者把它画得更详细,第二轮之后,就要求对图中的每一个点能够展开分析,而第三轮之后,我们应该可以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解答综合性试题。
宏观经济学相对微观部分来说,整体知识内容较少,但是分支较多,我用的那本复习资料“河海大学856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将它分为了以下八个部分,这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都属于重点内容,各位同学可以对宏观、微观经济学整体框架做一图解。具体的答题技巧,建议如下两点:
第一,正确的答题思路。虽然西经的试题偏重于文字性内容,但设身处地地,我们站在评卷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肯定是希望花费最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给出一个最公正的分数,那么,如果是单单的几页文字叙述,只会让老师越看越头疼,很难抓住重点。所以,什么样的答案最简洁,同时又最有说服力,这就是数学语言的表达。
我们在解答西经试题时,大致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首先,如果能够找到数学公式的话,先写数学语言,然后,就是二维图形,用图形来描述问题(初级西方经济学中,好多问题都可以用图形说明的),最后,才是文字表述。这样,在改卷的过程中,老师很可能看到你正确的数学式子和图形,直接就把分给你了,你写的文字只不过是对这些东西的描述罢了,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也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多加注意书中的公式和图形。
第二,合理的时间分配。考研时,西经试题的题量还是相当大的,几乎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我们要不停地书写,
备考资料
因此,必须在拿到试卷后,仔细地分析试题分布,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开来。以免在前面比较简单的小题部分耗费大量的时间,耽误后面重要的简答和论述题的解答。
此外,一位成功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分享,“考研在我眼中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这在考试的试卷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十年磨一剑”固然可喜,但是若是因为“剑利而招不对”就着实可惜了。因此在考研战场上除了基础牢,难点通外,还需要有着应万变的答题技巧。
注意答题技巧的细节,可以让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起初,经济类的题目对于我这样一个工科生来说很是头疼,因为对于很多题目,我能理解它的意思,却难以表达。我习惯了工科的那种言简意赅的逻辑思维,比如一道计算题,我只能列一个公式代入数值算一个结果,而不会想到加上很多语言文字的描述。但后来发现,每类题目都有每类题目的答题规范,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与说明,但是每类题目都有约定俗成的答题规范,你做到了,老师自然能给你高分。这也是我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答题技巧。
对于名词解释,首先,要详细描述它的含义,然后要解释它相关的性质,有图的配上图形,有公式的配上公式,然后跟它相关的你能想到的都写上,尽量多写。
对于简答题,首先答出题目中涉及的名词解释,然后再对问题本身作答,回答问题时要尽量详细,有图形或公式说明更好,只要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和结论都要写上。最好是分条描述,即写上标号,这样老师看得清楚,也显得你思路清晰,回答得有条理。
对于计算题,先要把涉及的相关原理和公式写出来,并对公式做适当的解释,然后对公式中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进行解释,并联系题目进行赋值,最后得出结果,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对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
一、《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 教师教学现状。
一是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 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把精力投放在记录、整理和记忆课堂笔记上, 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狭窄。二是师资结构尚待完善, 教授本课程的教师结构不合理, 职称、年龄未形成梯队, 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三是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多, 联系实际较少。西方经济学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多以较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加以论证, 在教学中如不能紧密联系实际, 让学生有所共鸣与思考, 将使学生在初学时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 丧失学习兴趣。
(二) 学生学习现状。
一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同。部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平时不努力, 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 尽管有学习兴趣, 但因该学科理论性、抽象性较强, 课下不预习, 课上主要是被动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 存在抄袭现象, 期末成绩不理想;而另外一部分上课认真听讲, 下课按时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收获很大。二是学习基础各异, 对课程的理解掌握能力上有差距。由于经管专业学生招生是文理兼收, 个别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 因此, 在学习借助于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方法去分析问题时, 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学习方法单一, 多数学生仅限于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 鲜有找课外读物自修的, 即便有也多是找寻一些相关习题类的练习册, 很少有寻找前沿的课外书籍和资料来拓展知识面的。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相同专业不同班级授课不一致。
目前, 我校《西方经济学》开课的院系主要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大二上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 大二下学期开设宏观经济学。同一专业各班级由于任课教师不一, 所以, 教学的内容覆盖不一致, 出题考试的难易程度不一致, 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尺度也不一致。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不同, 导致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知识点的涵盖面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 教学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当然, 也存在由于讲授对象为不同学院、不同系别的学生, 他们的上课状态、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的不同, 同一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
(二)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多媒体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成为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不可否认的, 多媒体教学确实真正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 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 尤其是在实施美育、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信息量大、表现力强、准确度较高、教学环境得到改善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了“时尚”, 多媒体俨然成为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装备。甚至在进行教学竞赛的时候, “是否应用了多媒体”也是评分的重要一项。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知识接受存在盲点、教学功能不健全、课程具有选择性, 有一部分学生反映教师讲课过快, 前一个问题刚想仔细考虑, 已经开始讲解下一个问题了, 学生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脉络, 反而加重学生记笔记的负担, 减少其思考的时间, 适得其反。这样, 上课效果必定打折扣, 课堂秩序无法保证, 反而影响教学步骤的正常实施, 破坏了一堂课的整体性。就一些实际的调查来看, 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是持否定的态度, 少数学生不反对, 部分学生赞成。
(三) 考试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单一, 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 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衡量, 因此, 考核方式和考评指标设置有较高的科学性要求。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 主要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 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不同教师出的期末考卷在题型、题量、考核知识点及其分布、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 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四) 教学形式死板。
目前, 许多院校的教师在教授《西方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种“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 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 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 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 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 其理解难度较大,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照本宣科, 那么, 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 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
在现实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自己分析经济问题, 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 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所以, 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只会“纸上谈兵”。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 在第一次上课时, 教师必须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时必然遇到的困难, 原原本本告诉给学生。有些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解决, 也有些问题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学生必须自己摸索。其次, 教材每章的内容不可能全面介绍, 许多内容学生必须课下自己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只能集中在难点上。有些内容很重要, 但不难理解, 我们课上可能不讲, 但不等于不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应围绕教材中各章后面的要点提示来预习和课后习题来复习。再次, 学习《西方经济学》时, 学生普遍反映微观经济学部分比较好学, 宏观经济学部分比较难学。这是因为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离大家的日常生活比较近, 容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关例子;而宏观经济学离大家的生活比较远, 不太容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关例子, 可能需要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
(二) 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才能相得益彰。但是, 在公式推导、曲线的生成等逻辑性较强、内容抽象的情况下, 必要的板书是不可或缺的。首先, 传统黑板教学模式的优势, 是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和教师的讲解节奏上基本是一致的, 学生与教师的思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而且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学生有个思考的过程。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整体是互动的两个角色,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因为老师一面要操作电脑, 一面要组织教学, 老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会少一些。所以, 上课时老师要避免总站在多媒体展台前, 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去, 讲课时眼睛注视学生, 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 授课的语音不仅要准确, 更要抑扬顿挫、做到优美动听, 富于感染力。
(三) 考试制度规范化。
在考评方法上, 我们要改革以往的期终考卷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要进行全方位考核, 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采取新颖、灵活、实用的考评方式, 考评指标要规范化。如以下的4种考评方式:笔试、作业、讨论和考勤。通过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记录提问、发言、出勤等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 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笔试分值占总分值的70%左右, 即:期末笔试试卷由学科组统一命题 (占总成绩的70%) , 主要用以考核统一界定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教学状况, 其余30%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为了保证笔试考核的科学性, 要建立大容量规范化的试题库, 每张考卷设置单选、判断、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等几种标准化题型, 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 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对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讨论和学习态度的评分标准也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 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 教学实行多样化。
在当今大学课堂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而课堂50分钟和课间10分钟又是有限的。不少学生并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 有些学生还有相当的博览群书的热情。因此, 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要与时俱进,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最大限度的与学生交流, 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研究。传统的课堂沟通是必要的, 课下沟通却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技术工具, 运用QQ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 直接进行“网上答疑”。通过强化与学生的交流, 促进教学互动, 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改变目前单一的标准试卷考核方式, 改变这种“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局面, 完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在学生作业中多补充一些案例分析, 让他们多参与课堂讨论, 并尝试写一些经济类著作、文章的读后感或对一些经济事实的评论文章, 并进行评分, 记入总评成绩。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四、国外经济学教学经验
中国老师习惯于对教学内容嚼烂后精讲, 惟恐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则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而美国老师在课上讲得少而精, 课后布置的阅读量则相当大, 课上则要求学生当堂陈述, 进行讨论。结果是, 国外 (如美国) 学生一学期15个学分的课, 学生累得厉害;中国学生一个学期30个学分的课, 学生还反映吃不饱。
为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美国一些大学经济学系十分重视安排一流的教授给一年级学生上经济学基础课, 如世界级经济学大师保罗、克鲁格曼和杰弗里、萨克斯等人都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一年级本科宏观经济学原理的教学任务。美国大学在基础课教师配备方面还建立了严格的轮换上课制度, 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一流教授教学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也不会把一部分教师总困在基础课教学之中, 有利于教师进行一些科研工作, 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方法、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引入到基础课之中, 丰富和优化基础课教学。
美国一些大学十分重视通过网络资源来强化经济学的课程教育。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安排考试、答疑、批改作业等。另外, 教师在个人主页向学生公布本人所教课程的内容介绍、教学进度、参考书目以及学习要求, 甚至把本人发表过的论文以及工作论文等材料公布到网上, 给学生提供参考。这些手段的运用, 强化了学生的批评性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独立和自主能力, 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和沟通, 对学习绩效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反馈。
参考文献
[1].朱学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6:176~177
[2].郑红玲, 王洋.有关《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9, 8:173~174
[3].刘志彪, 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 1999, 12:64~69
[4].郭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5:48~49
曾经的柏林之窘,濒临破产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统一,但柏林的经济却一蹶不振。为推动经济增长,1990年,柏林推出了历时八年的以房地产为龙头重建的“欧洲首都”计划,反而使它跌入更深的深渊。
一系列的问题使柏林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转型成了柏林最后的机会。
柏林之转机,创意产业
2001年,著名的同性恋政坛人物沃维莱特当选柏林市长。其执政之后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部门的工资收入,大力减少住房补贴以应对柏林600亿欧元的巨额债务。随后,他主动接近国际级的电影制片人,希望他们到柏林制作、拍摄电影。在他的推动下,柏林逐渐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服装设计师、作家,旅游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全面发展等于没有发展,柏林需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新的业态模式在哪里?”成为柏林首要思考的问题!
柏林拥有的大量老旧房屋和空房成为了突破口,政府开始变废为宝:投入大量资金将这些房屋进行修缮整合,以低廉的租金提供给设计师和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使用者。创意人才的入驻给柏林经济带来了新的曙光。
柏林之发展,创意之都
依靠创意产业,柏林虽然显现出经济发展的曙光,但还是难以迅速将其推离泥沼,柏林不得不开始第二次求生计划。
2000年前后世界各地的创意人才不断涌向柏林,由他们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给柏林带来了真正的改变,这批人才也被CNN形容为“野孩子(wild child)”。现在,柏林四分之一的创业人群分别来自190个国家,庞大的外来人口让柏林成为各国文化的熔炉,有的创业者需要对多个国家的目标消费者进行调研,而不出柏林他就做到了。
柏林之再生,欧洲硅谷
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柏林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相结合,打造跨界的文创产业,使柏林成为欧洲的APP产业新硅谷。
APP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此柏林抓住了人才保护的关键:首先是针对人才保护,不着重招商。柏林认真地分析了城市的竞争优势和潜力,极力做到对新经济的包容;其次是认真倾听创业者的需求,从真实层面去解决实际问题。柏林政府以走访的形式,通过多年的细致研究,形成由下到上的针对性解决政策;最后是不盲目推出政策,但是要保证每个政策切中要害。如针对八成创业者都是国外团队的情况,政府推出了房租控制机制等保障外国人在柏林的基础条件,针对创业团队对资金的需要而推出微型贷款政策等。
一系列的措施使柏林创意产业得到真正发展。2011年前3季度柏林的创新团队所获得投资金额比2009年全年增长180%,并且80%的资金来自国外。而美国硅谷的投资额同比2010年减少了48%,少了4.8亿美元。毫无疑问柏林成了欧洲的IT产业地标,欧洲硅谷。
之所以在这里写些经验,是因为想到第一年考研刚开始自己的那种茫然无措,而一些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帮助真的让我在专业课的复习上走了很多捷径(至少我这么认为),二进宫时自己虽然大概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但由于方法得当,公共课较第一年提高了近60分。深刻的体会到了第一年的茫然和第二年的轻松,因此只是想写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报答在考研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师兄师姐们!
为免唐突,先自报一下家门吧!我本科学校是北京一所不大有名气的21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成绩排名也只是比较靠前而已,2007年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抱着考两年的打算,给自己留了很大一条后路,所以根本没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公共课几乎没怎么投入,只是在专业课上花的功夫多了一些,考不上实属平常。第二年,决定考中大管院会计,毕业了才开始学习,7~9月全部用来复习CPA了,10月份正式投入考研复习,成绩如下:政治85 英语75 数学142 专业课95 总分397 初试第六名
下面我重点将自己觉得受益较多的方法一条条列在下面,至于时间分配,还是看个人喜好吧!
一、英语:(不强,4hours/day)
1、每天早上大概花30~40m读背新概念三、四。一天一课,尤其是新概念四(如果觉得自己基础还行,可以直接背四),傍晚再花半个小时将当天背的课文默写出来,并改错。这里我强调的背,并不是拿着英语文章就叽哩呱啦背诵一通,我相信大家也都会对自己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全一篇课文还持怀疑态度。我自己悟出的一个方法是,先读几遍,理解一下其中的意思,毕竟新概念四里面的句子确实有难度,有时候我对照中**理解不出来(e.g beauty那一课),然后对照中文背英文,这样省去了记忆课文时不得不把中文意思也记下来的功夫,如此便会节省时间。晚上默写时,也是对照翻译来默写的。这样,既能提高长难句的理解,又能学会一些经典的套话,助于写作。
2、着重把握真题阅读理解,完型基本放弃。尽量提早做真题,一切以真题为主,这一点在第一年考研的时候PEST就跟我建议过多次,我却不能领悟,总觉得自己的水准还没有达到真题那个高度,所以一直不敢亵渎数量有限的真题。第二年,我几乎只看真题,可以一个星期做两套的样子,在暑假结束前最好就完成真题第一遍,这里一定要把做错的题目分析一下,由于是第一遍,不用分析太深刻,主要是回原文找,其实对于阅读理解考过的人都深有体会的一点是:阅读理解的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答案以证实或证伪。第二遍的时候,我着重使用胡敏的《读真题记单词》把每天上午花了两到三小时把真题的阅读理解自己动手翻译成了中文,并写在装订好的A4本上,一页一篇,一天2~3篇。其实,整个翻译过程很快的,慢的是自己翻译之后,对照标准翻译进行修改并消化理解的过程。这时,我会把自己翻译错的句子用红笔标注,并将一些经典的熟词生义、短语、句式写在下面空白处。这样下来,翻译了大概三本,每页都是红红的一片,等到后期每天花半个小时翻看。这一步既练了翻译能力,又记忆了单词和短语,很有收获。
3、保证经常做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练习,这里,我想推荐两本书,这是个人认为跟07,08真题最接近的两本。《张剑曾鸣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20篇》(忘了是多少篇了,也可能是200,也是高教版的,但是书上写的是中央编译出版社)、《韩鹏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和新体型》(高教出版)。前者比较难,跟08年的真题思路有点像,比较注重对全篇的把握,有的单元做完后很打击信心,不过,身边一个英语系的研友(过了专八的)居然也错很多,所以心里就还平和了点。后者则相对简单,跟07年真题很接近,注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重点推荐,做完后信心十足,基本上就错2~4个。个人认为,这两本书应该穿插着做,打击信心之后再找回点信心,因为我是先做的前面那本,被打击得不行了,才换了后一本,发现错那么少,就很飘飘然的觉得自己英语肯定没问题了,最后一两个星期冲刺阶段,我就想当然的把英语放掉了。结果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发现跟张剑那本有些像,可是那种全篇把握的感觉没有了,差点做一半交卷弃考,好在后来还是耐住性子坚持到最后打铃,考完后就大哭一场,以为自己一定过不了线。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记住,一定要难易结合,才能减少考场的不确定性。
4、关于作文,有很多的感触,小作文就不多说了,基本都能得平均分。而大作文最关键的当然是总结模板,这是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人作文得高分的捷径。当然,一定要是属于自己的模板,别一开头就用“As is vividly depicted...”,07年因为这个开头不知道多少考生大作文20分就得了7~8分,我那个英语专八的研友就是,本来英语超好的,她自己也觉得当时发挥不错,就是稀里糊涂用了那个开头得了8分。在设计自己的模板时,我参考了一些新概念四上的经典句子以及一个同学考GRE时写的好句子,新概念四上面的很多句子都超经典,比如:第二课蜘蛛那篇开头是“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spiders be our friends?”,你就可以改写成“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this phenomenon be taken seriously?”这样改写就成了万能句子,哪篇作文的第二段开头都能用;第二课还有一个“were it not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the spiders,...”(具体忘了),在自己的作文中用这么个倒装句就很出彩;另一课是跟科学知识有关的,里面很多句子都很漂亮,诸如此类,不甚枚举!如果能在文章中用一些长难句,就更出彩了。我就不一一举例,还是大家自己分析得来,有时,就为了设计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式模板,我甚至会花上一个半天的时间,当时就好心疼浪费的这些时间,但其实确实有收获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个跟你报考不同省的研友一起讨论,优势互补,因为公共课是分地区阅卷,即便设计一样的经典句型,也没有机会被阅卷老师看成雷同卷。我就跟那个英语系的研友经常一起讨论,她很会把握经典句子,毕竟是学英语的,对这些比较敏感,我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她开口称赞漂亮的。而我的思维逻辑比较严谨,会对哪个句子跟哪个句子如何衔接给出一定的建议,在最后两个月,我俩几乎隔几天就聚一起讨论,汇总这期间碰到的经典句型,讨论何时该用哪一个。这次英语之所以考75分,估计就是作文分很高的原因。
5、关于单词,肯定是要背的。新航道的读真题记单词大家不妨看看,当时我和身边的人都用那本,你会发现真题的单词基本上有重复的,一些熟词生义也大概就考固定的几个意思。结合着真题文章来记忆单词,会更深刻,效果很不错!
二、数学(强项,有第一年的基础,1~2hours/Day)
数学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经验,因为从小到大数学都还不错,又比较感兴趣,所以经常是停一个多星期再做一套模拟题之类的,但是仔细想想,第二年考研复习也用了不少资料,好像大概都做完了。就强调几点,大家仅作参考:
1、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相当经典。第一年考研复习前,没觉得自己线代学得好,看完讲义,发现脉络相当清楚,后来做线代的真题基本上不丢分的。
2、真题一定要研究至少两遍。第一年连真题都没做完,02~06的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自己却一点都没看,总想拖到最后做,结果还是没有充分利用最有价值的东西。第二年,把知识点复习一遍之后,就开始做卡时间做真题了,每天一套,把错题消化半小时,马虎的地方再内疚内疚,10天搞定。做完你会发现,虽然以前也接触过真题,但是容易错的地方还是会错,这是知识掌握不牢或者马虎造成,其实马虎也是知识不牢固的一种表现,所以一定还要再花时间专门把错题仔细研究一遍。
3、李永乐的400题强烈推荐。都说它难,第一年由于一直看专业课没时间做,后来有些数学考分较高的同学都推荐我当套题严格卡时间做做,第二年吸取教训,做了一遍,有的题目确实有难度,但其实总体上还是能达到120+。推荐这个,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因素,07年数学是比较难的,当时在考场上冲着140+去,碰到一个大题卡壳就慌了,最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完成的答卷,心态没调整好,这是我第一年数学没考好的最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成功做完400题,那么心理素质已经差不多具备了。
4、考前10天内一定要再做做套题,避免手生。我当时做了李永乐5+3的其中一套,最后,考试居然碰到类似体型,看到题我就暗暗叫喜!当然,大家别冲着押题去,主要是找一些考场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基本上是重点看政治和专业课的,因为它们提高空间大,而数学到后期已提高不了多少,因此,保持感觉就是上策。
三、专业课(仅供参考)
大家也看到了,我专业课才95,这是个相当低的分数,基本上,考上的人专业课都比我高,所以不能给太多的建议,只是略提两点,大家仅供参考:
1、总结相似的名词。管理学和微观都要总结,我考前一天晚上把之前的总结翻看了一遍,管理学的名词解释基本上都考到了,微观的隐性成本那个也考到了。
2、微观注重用经济学解释生活实际例子。大家分析一下历年真题就知道,这类题型占了很大的分值,08年则更甚,40/75。我就是这40分没把握好,专业课才差点没过线。
3、考场答题时间一定要分配好。有人说管理学答题时,名词解释当简答题答,简答题当论述题答,论述题当小论文写,其实,这样不对,至少对于管院的专业课没有效,因为它的题量太大,这么答时间根本不够用,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管理学自认为答得非常好,而且每道简答题基本上都占了一页,还举例子,啰嗦一大堆,结果剩下最后15分钟做40分的微观问答题,要答好根本是impossible的事情,最后只能瞎答一气,这是我专业课失利的直接原因!最后,各位有什么问题、需要管理学院的专业课复习资料都可以联系我。我的QQ:81433923。我希望给我可以尽我的全力去帮助各位同学,追求你们心中的梦想。
跨专业经济管理类考生的专业课复习经验
发布日期:2005/9/22 来源:[本站] 作者:[寒雪] 浏览:[1328] 评论:[0] 字体:大 中 小
很多跨专业报考经济管理的很多考生觉得他们专业课是最大的门槛,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尤为重要,而直接看参考书目中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可能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考研的专业经济学我觉得主要还是重在理解,很多考生连基本的概念思想都没理解都去做题分析,那肯定是徒劳的。
经济学首先要理解它的思想和含义,这是最关键的,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的灵魂,考试时你即使忘记推导过程,但能用语言来把思想分析清楚,也能拿高分。
所以我一直建议跨专业的朋友首先要找本容易懂得经济学书籍先看看,即使是通俗读物也没关系,首先是要能够正确理解一些经济学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做题分析。
但是很多考生时间很紧,已经不可能再从经典的入门教材看起,比如《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萨缪尔森 著;《经济学》斯特格利茨 著,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但很多考生都来不及看了,非常可惜,直接看中级教程,这显然是很有难度的。很多考生反映直接看比如《微观经济学》周惠中著(复旦、北大CCER参考书目之一),具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更感疲惫不堪。
根据我自己的复习经验,大家可以先去看一些通俗的微观经济学读物,篇幅相比标准入门教材要少很多,同时又通俗易懂,而且主要是效率高,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完,把握住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了解这些核心思想以后,再去看参考书目中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程,就会感觉易懂的多,这是我个人的体会。我最近在看一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杨雁捷著,我上周在北京书店里刚买的,是2005年9月份刚刚新出的,可能外地有些地方一时还买不到,不过我想过阵子应该各地都有卖了。我看了几章,感觉这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经济学通俗读物,非常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最重要的是,他把微观经济学里的核心思想用非常通俗幽默的语言阐述的非常深刻,而且也不是很厚,复习闲暇之时,可以翻翻,既可以放松一下,这本书确实写得挺幽默,同时也可以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记忆一些经济学概念和思想,真的非常不错,我非常建议跨专业的经济管理类考生都去买本看看。
经济学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懂得联系实际案例做分析,考题往往是让你用模型来分析现实问题,所以平时要多注重联想,自己找些生活中的案例来结合模型加以分析,要学会使用经济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这是最关键的,考生一定要学会!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厦门大学最重要的支柱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教学科研重镇之一。下面是凯程整理了厦门大学考研学长为大家总结的考研经验。以供2018经济学考研学子使用。
题记:时至今日,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并没有那么激动,因为早在3月底就已经可以查到拟录取名单了。所以剩下的是一份安心,自然也觉得应当整理一些好的建议,留给下一届的考生们。
先说三点:
一、我并非应届生,而且属于跨专业考研,所以想要二战的朋友我的经验应该更能感同身受;
二、我是在家复习,所以并没有自习室、图书馆这样的环境,所以我的学习多半是在电脑的陪伴下进行的;
三、我一战成绩340,二战成绩385,可以说是学得并不好,写这么多只能说希望对你们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第一次考研不想多说,可能也跟大部分同学一样,容易偏离重心,会抓不住复习重点,干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说花了大量时间背单词,但却没有背下来;数学看到学不明白的章节就会卡住进度;比如在英语和政治上花了太多时间。毕竟大学是生物专业,对数学要求很低,特别是高等数学下册的内容基本上没怎么讲。所以在学数学,即便是数学三都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就比如我特别怕二重积分、级数、微分方程、中值定理、二次型、二维随机变量这些块,也不知道去网上找一些课程,学校没有人考数学,没有人交流,也没有数学培训班来这里上课。专业课也是刚接触,一看就犯困,那么厚的书,厦大的两本书虽然有很多例子,但是也比较啰嗦,章节很多,无法形成只是脉络,所以这两科学得很吃力。所以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来学英语和政治了。这是比较致命的错误,因为这两科拉不开分数。最后我第一年前两科的分数是72,67算是不错了,但数学和专业课成绩惨不忍睹,成绩才刚过国家线。所以今年我能考上,其实也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但是也要告诉大家,福建卷英语和政治改的相对比较松,拉不开什么成绩,我比我好几个考北京上海的同学英语政治成绩都高,虽然也可能是确实学得好,但是考完对了客观题的答案,一估分,就知道主观题没怎么扣了。
其次说一下我去年考研的情况。为了给大家合理的参考,我尽可能细致的细数一下第二年考研的每一步。因为在家人的建议下,参加了去年9月中旬的司法考试,所以我开始复习考研的时间是9月20号左右,正式进入状态应该是在10月初。准备时间不是很充分,而且9月之前一直在看的法律跟我第一次考研所考的经济学相去甚远。当时基本上有想放弃考研,但又无法确保司法考试一定会通过,考研毕竟有了一年经验,也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又重买了书开始准备了(我用的书和各科学习的建议后面会有系统的总结,这里就让大家先看故事了)。当时有很多不同的建议,有家人建议我改考法学,也有朋友建议我放弃考厦大这么好的学校。最后我都没有采纳,原因是不同的学校都要换书,准备时间不够,更不要说不同的专业;其次我坚信考厦大也有特别的好处:
1、院基本线几年在380,一出成绩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能否有希望,省去一堆揪心难熬等国家线的日子(一战的朋友没有经历过,是不会知道等待命运被决定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
2、作为自主划线学校,厦大复试特别快,3月份就能知道结果,不影响调剂,但如果改报差一点的学校,复试基本上要等4月份,知道结果后所有机会都没了。
3、福建改卷相对于一系列考研大省会偏松,虽然大家都一样松,但是要是考不上厦大,非要调剂到其他学校,分数好看容易调剂。
4、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卷子出的相当基础,没有偏题怪题,有做过其他学校的卷子,有些计算题连题目都看不懂,不要说在规定时间解出来了,厦大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计算题相对都比较简单,而且看过真题的人应该也能发现,厦大真题重复率很高,碰到一样的题目能省去好多思考的时间。所以,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准备考厦大,只是换一个相对好考的专业。(也相信大家,考厦大经院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如果最后状态不佳也建议不要轻易换学校,因为考不想考的学校,动力就会掉一个等级)。数学
因为刚开始很难进入状态,毕竟是在家,周围根本没有学习环境。数学根本静不下心来看,复习全书,如此之厚,一看就心烦。我只好先看了政治,在网上下了一系列课程,我是觉得听谁的无所谓,只要你能找得到讲义,就可以下来听,毕竟是帮你把课程梳理一遍。我第一年是报了班,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次就只是从网上down了一些最新课程的音频。因为我们考司法考试有个习惯就是,听课件音频习惯加速听,因为课程太多根本听不过来,所以我就把这个方法借鉴到考研上。安卓手机基本上可以下载一个叫audiospeedchanger的软件,你把政治的音频放入手机特定的文件夹,然后可以调速度到1.5倍来听,这样,既省时间,又不容易走神。如果你有发现你特别喜欢的老师,请把课程音频留住,考前也要再听一遍确保记忆,只不过12月份再听的时候,可以放在睡觉前,吃饭时加速听。政治
经过了政治课的预热后,我就开始整理政治背诵点,因为各个老师一般都会结合今年的时事,讲一些大题命题点,我就把这些大题命题点的答题关键句全部按专题输入到word文档里。哲学的部分,强烈建议大家看一下03年到14年的真题大题的答题句(当然是在听完哲学课,你对哲学已经建立了一定框架的基础上;如果哲学根本学不进去,那就不要这样做了,因为哲学分析题很难,努力不努力差不了几分),我就是把历年哲学题的答题精要都整理到word里面,天天浏览,而且这些答题关键句几乎牵涉到哲学所有能出大题点的地方。如果大家懒得去做,哲学部分我可以把我整理的发给大家。只是大家在整理的过程中也算是一种学习。其他科就不看真题,就看听课老师建议和他们抓的大题点,整理各科核心答题句,我在10月之前,就已经把政治五道大题的可能点分类整理好打印出来随时浏览了。英语
政治准备完,我就开始准备英语作文。在第二年考试,我更相信,像英语作文都是提前准备出来的。那些考场上现写的,或者最后一个月期待押题班的,或者直接套用模板都是拿一年的时间在开玩笑。既然选择了考厦大,就不能抱有相信奇迹的态度,更不要说我是第二年考,没有退路可言。英语阅读,单词,6月份就可以开始准备了。但是到了10月份,你还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就有一点危险了,因为那是基本功,10月份开始后的时间已经要开始模考英语真题,准备英语作文了。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事先把12月份扣除。因为你12月份还有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要做,所以你事先如果在12月份安排了众多你现在都不想去碰的东西,在那个焦躁期,你很难去碰,就比如英语作文,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们,你们现在都不想动笔,12月份更难,而且会加重你的焦虑。越害怕的事情应当越先搞定,这样后面会很舒服,就比如我去年考研12月份就很放松。所以在你的考研规划中,先不要给12月份安排至关重要的计划。专业课
厦门是一个妖娆的城市,说起她,小清新,文艺,就是很少听见说她妖娆。如果,你爱一个城市,就如同爱一位恋人,想必这也是动力的一种。二战的考研人心中也肯定有个坚持到底的梦,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说起来,不就是因为因为考研这场梦吗?有梦,就追吧!!
说说我的情况,3月27号,期待已久的复试名单终于下来了,看到名单的那一刻,心里几度潸然泪下。过去两年的心酸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喜悦的眼泪,最终考入厦大经济学院某系某专业,长达两年之久考研之路终于落幕。在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前辈和朋友们,尤其感谢颜学姐,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复试时帮助了很多。同时,两年的考研历程也让我明白考研之路确实不容易,我对大家踏上厦大考研之路表示敬佩,你们都是勇士,再次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后来人。
第一年:也不知何时和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考研选择了厦大。但是第一年的考研不是太顺利,由于家里的一些原因,整个暑假都耽误了,等我回到学校已是开学季。九月份,然后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有夹着毕业论文等等各种事情,最后考了387(是压分的,我报的投资,如果报今年这个专业的话,估计也走了),无缘厦大。
第二年:心里的不甘促使着我再考了一年,因为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第二年相对来说轻松一点,中间还准备了CPA会计的.考试,最终以72分的成绩过了,至此CPA已经通过了四科,考研考了402,专业课131,以专业第二名进入复试。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想炫耀,也不是想显示自己多么牛,只是想说明我有这个能力帮到大家,尤其在专业课方面。
然后说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别人的方法其实只是一种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
一、专业课(806宏微观经济学)
指定教材: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推荐教辅:金圣才出的两本《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厦大的专业课相对其他学校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考的还是基础,都能从课后习题以及历年真题和期末卷中找到类似原题的,而且论述题紧扣历年的热点话题,通胀很严重,宏观最后一题考的就是通话膨胀的知识点,还有一年我国实行阶梯电价,结果微观最后一题考的就是价格歧视。
专业课的复习第一步就是有层次地看书。两本宏微观指定教材,每本都有600多页,但是也要静心的看下去,到底看多少遍,要看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平时知识的积累了。我第一年由于时间的缘故只看了两遍,第一遍肯定摸不着头脑,脑袋一团浆糊似的,但是没关系,第一遍都这样。到第二遍的时候脑子里要慢慢梳理出脉络,逐渐构筑起知识的架构。第一遍的时候按章节来看,给自己定个任务,一天看多少章,每天必须完成,第二遍的时候按模块来看,比如先看消费者部分,再看生产者,再看市场失灵。脑子里一定时刻记着自己看的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宏观的话,先看超长期经济,再看长期经济,再看短期经济,每个时期还都分封闭市场和开放市场。宏观最注重的就是假设,每个时期的经济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建设之上,在此基础上构筑起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像物理学很多时候假设没有摩擦力、没有空气阻力一样。 考研 教育网
两遍书过后,脑子里有一定的脉络。这时候还得看书,现在看书不光是看书了,要在看书上的知识时学习课后的习题,看一章书看一章金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同时看着那本复习全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建议这一过程也不要进行一遍,课后习题和复习全书也要看至少两遍。
这些都处理完了后,我估计也得到11月中旬了。这时候应该尽量抛开课本,心里想着书本的每个版块都讲些什么,整理出自己的笔记,笔记不需要多,A4的十几页纸而已,以后这就是你复习的大纲,甚至到考试时拿着这十几页纸就可以了。去考试时有些同学拿着一书包书,而我就拿了我整理的这十几页纸,我是指专业课。整理完笔记,开始研究真题,要研究出真题的出题方式,研究出806宏微观到底要考大家什么,真题的答法,我会在临考试时写下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1.1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矿井排水安全的因素很多, 但主要有: (1) 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质量是确保矿井排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水仓的淤积和管网的完好状态以及水泵的完好状态等是影响矿井排水安全的重要因素。 (3) 确保在设计最大涌水量情况下排水设施能够正常工作。
1.2 影响排水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1.2.1 排水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换代, 仍
然使用效率很低的老式水泵, 或水泵没有按规定定期检修, 其效率低下影响排水效果, 造成大量的能量消耗。
1.2.2 设备运行工况效率低。
有相当多矿井所用的主排水泵本身效率较高, 但运行工况效率低, 没有发挥出其高效率。
1.2.3 管路积垢。
由于排污水, 管路内壁积垢越来越多, 使管路内径减小, 阻力增大, 扬程增加, 排水系统效率下降。
1.2.4 水仓容积小。
水仓容积小, 淤积严重导致水泵频繁启动, 或为了避免频繁启动水泵, 平时压闸阀控制水泵排水量而长时间运转, 浪费很多电能和导致设备磨损。再者就是由于水仓小, 不能有效控制水泵的运行时间, 用电避峰填谷时间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造成很大的用电消耗。
1.2.5 多水平排水, 必然造成整个矿井排水系统的配置不合理, 能力过剩而产生浪费。
2 提高矿井排水安全性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 日常工作中, 要有针对性和侧重采取必要措施。
2.1 为搞好供电管理, 要配置可靠的双回路供电电源。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应定期对供电设施进行检修试验, 提高供电质量, 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2.2 要对排水设备和管网等设施定期检修, 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完好。
定期清挖水仓, 使水仓容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和设计要求, 保证必需的缓冲时间。
2.3 要搞好每年一次水泵联合试运转试验, 确保最大涌水量时排水系统能够安全运转。
2.4 对一些压力较大的排水峒室, 由于压力
大易使峒室变形, 要推广使用铸造的水泵整体底盘, 避免由于巷道变形而使电动机和水泵不同心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排水设施运行过程中, 有些不正常现象会对矿井排水的安全性产生很大影响。实际上, 加强日常管理, 及时清理水仓淤积, 并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
3 提高排水经济性的措施
3.1 提高水泵效率
淘汰老型号的低效泵, 选用高效泵, 如D型泵;提高水泵的检修、安装质量, 降低其容积、水力和机械损失, 保证水泵长期高效运行。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超限的大小口环, 保证与叶轮前后边缘间隙合理;均匀压紧填料盖 (以水均匀外滴为准) ;无论配置新叶轮还是检修安装泵, 都应清除叶轮和正反导叶流道内的飞边、毛刺, 使泵腔光洁。
3.2 合理调节水泵运行工况点
3.2.1 减少叶轮数目。
分段式水泵的扬程与叶轮段数成正比。当矿井分段式主排水泵扬程大于实际排高并超过一级时, 可根据实际运转情况拆级运行。减少叶轮应从排水侧减起, 若从吸水侧减起, 则会增加吸水阻力, 使临界汽蚀点左移, 发生汽蚀。减少叶轮数目后, 水泵工况点左移, 节约扬程ΔH, 提高了经济性。也使水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增大, 提高了吸水能力。
3.2.2 对余量不足一级扬程的, 适量车削叶
轮叶片长度, 通过削短叶片外缘直径, 减少叶轮圆周速度, 降低扬程, 调节水泵特性。
利用切削定律得到切削后的叶轮直径D′=D姨H'/姨H。实际切削时, 应减少切削量, 根据比转数不同乘一个不大于1的修正系数。式中, D、D′分别表示叶轮切削前后的直径, H、H′分别表示叶轮切削前后的扬程。叶轮切削后, 其扬程特性曲线下移, 因此, 在管路特性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工况点左移, 落在工业利用区的合理利用段, 提高效率并增大水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3.3 降低管网阻力, 改善管网特性, 提高管网效率
3.3.1 清除管内结垢。
煤矿排水管路经多年使用管壁结垢, 使有效断面减小, 严重者可减小一半以上, 这不但增加了管道阻力减少了排水量, 而且增加了电耗, 及时清除结垢是提高管网效率和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采用水力清除法、化学清除法结合机械清管法 (探水钻加装钢丝刷钻头或水压棘球) , 以减小排水阻力, 提高效率。
3.3.2 多管并联排水。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排水管路应有工作、备用。在正常排水时可充分利用备用管路和不同时使用的工作管路进行多管排水, 可较大的降低排水阻力, 提高管网效率, 从而节省电能。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和使用泵型, 可以采用1泵双管、2泵3管、3泵4管等不同组合, 均比单泵单管、2泵1管损失大为减少。
3.3.3 钻孔排水。
由地面往井下钻孔装入管路, 减少管路长度, 可大幅度降低电耗。如小煤矿斜井的主排水可采用钻孔。
3.4 加强泵的管理与维修
3.4.1 按规程要求每年及时清理水仓, 除去
沉淀物, 以增加容积, 减少泵的开动和水泵的磨损。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电机频繁启动, 还可以避免杂质流入泵内, 降低水泵运转效率, 并能减小吸水管路的堵塞, 减小吸水阻力, 提高效率。
3.4.2 要制定合理的百米吨水单耗指标, 以利经济运行。
3.4.3 合理安排开泵时间。制定全矿水泵躲峰运行时间表规定每台水泵的运行时间, 减小电费开支。
3.5 综合治理、减少井下涌水
井下涌水来自含水层或地面渗透等, 为了减小矿井排水量, 降低排水费用。应整修地面的河沟、岩石裂缝和塌陷区等易向井下漏水的地方。有向井下漏水时, 可用注浆的方法来堵水防漏。矿井防尘、空压机冷却水及其它生产用水, 尽量利用地下水, 以减小排水量。并应堵塞井田范围内的废旧钻孔。
3.6 排水系统设计改革
3.6.1 减少排水级别。
矿井开采深度加大, 水平数增多, 往往经多级才能排出地面, 如能减少级数或一次排至地面, 总效率明显提高。
3.6.2 采用经济流速设计排水管路。
管路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对于常年运转的水泵, 根据各地的条件、水质、年限价格等因素不同, 合理的设计经济流速, 收益很大。
3.7 进行无功补偿减少用电损失
排水泵电机多为异步鼠笼电机, 且功率大, 功率因数不高, 使得电网无功增加, 线损加大, 利用电容器就地补偿, 不但提高功率因数, 保证了供电电压, 且减少了线损。矿井排水方面, 根据矿井排水量大, 能耗高的问题, 从离心水泵、排水管路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
3.7.1 优化排水系统, 充分利用自然水头,
采用串联或并联等排水方法, 减小管路阻力系数, 减少水头损失, 提高排水效率, 节约电能。
3.7.2 改造水泵为无底阀水泵, 增加水泵的
吸水高度, 该方式对于200D43-9型水泵每台可减少功率损失4.61k W, 每排1吨水可节约电能0.0131k Wh。
3.7.3 定期调整水泵富裕扬程, 通过改变水轮轮叶的直径或水泵段数, 避免水阻大、水泵气蚀现象。
3.7.4 在旧电机上采用磁性槽泥, 填充槽
口, 对电机进行改造, 减少电机的齿谐损耗和空载损失, 合理选择电机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使电机的负荷率达68%以上。
3.7.5 定期调整水泵及排水管路的特性, 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点。
4 结语
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 深井大涌水量的矿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煤矿的机电设备中, 排水设备用量很多, 消耗的电量很大。正确选择与使用水泵, 合理配制主排水系统, 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对于煤矿企业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摘要:煤矿排水的安全经济运行, 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 实现主排水系统的经济运行对企业的节能降耗至关重要。以上就提高排水安全经济性的有效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煤矿井,排水设备,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金融增长
1.研究分析的背景以及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金融环境的逐渐发展,金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纵观历史,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状况对于经济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的重要。不过,这其中的重点是资金,资金的的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审视阻碍经济的向前。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都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但是,两个的具体影响关系如何,这个就是广大经济学者们所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们任务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有三个点:首先就是会对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数量进行调节,利用商业银行来作为货币支付以及货币流通的方法,如此,便可以有利于买卖交易的完成,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第二点就是给予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信誉度方面的保障。金融机构加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的话是非常有利于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聚拢的,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第三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政府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政府进行对市场的调控时,金融方面的调控也是各个政府机构所不容忽视的一块,经济发展以金融为核心,金融市场能够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是可以起到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1]。
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发达国家的完善与健全,家庭在金融市场的互动不多,参与较少。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表明,家庭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9.0%不到,其中城市家庭在17.0%左右,农村家庭仅仅只有2.0%左右;中国家庭在基金市场的参与率只有4.0%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7.5%左右,而农村的家庭才只有1.5%不到;在正规的金融市场整体参与率不高,在11.5%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17.0%左右,而农村家庭只有3.%不到,不过,在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这一块的家庭参与率却意外高,其中35.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入款项的,还有12.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出款项的[2]。从以上的数据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的家庭对于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农村人民在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没有城市人民的活跃度高的。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之中,金融学者们认为,家庭最好是将总收入按比例抽出一部分来进行一些风险投资,而投资者的对于自身的资产管理程度是决定投资金额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家庭在金融市场的参与率过低应该是和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关。根据其他的經济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投资方式,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而迅速额得到发展[3]。
2.中国的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
经济学上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是,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就会使得经济的到发展。同样,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也适用这样的关系。金融的增长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以及其数量的增长程度;我们说的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增加,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其金融效率上面的提高,也就是表现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所以说金融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一定需要金融发展。
金融学者们在对我国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我们国家公布的金融增长中一直存在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存在,并且从1985年开始越来越多,一直到2000年,这些虚假的数值已经达到了1.08[4]。在去掉这些弄虚作假的成分之后,我们国家金融发展的真实程度并不算高,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2.29左右,这个数值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调控之下,对于我国的金融产业的进步是一直怀有着某种的错觉,不过,我们现在去除了这些,指出并去除了这些错误的所在,那么,就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政府机构清楚明白的认识到现今的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状况。
3.了解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增长与发展根据经济学之上的解释,发展是一种本质的提升,而增长则是一个数量上面的提高,量的增长最终可能会使得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所谓发展就是不断的变化以及进步,并不是单纯的想着增加数量就行,按照学术意义来说,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有了快速的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只是金融市场中的资产量在进行简单的增加而已。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对我国的金融增长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的部分进行了删去,去除掉那些虚假部分之后所留下的,我们可以看作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由量的积累导致的质的提升,很明显,这样的改变也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
综上所述,金融增长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数量上面的增加,而经济的发展则是体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上面,这两者的主要作用是:第一,确立了衡量金融市场规模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的标准;第二,向人们展示了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所起到了促进作用等等。
4.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对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前期,要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让金融机构通过扩张还有不断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来刺激的,不过,到了后期就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新金融发展衍生的金融服务来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些弄虚作假的成分在,所以在我们将这部分去掉之后,再来更客观和直观的看待我国的金融发展的水平。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下的单纯进行量的增加会导致技术相对滞后,最终导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本文是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上的研究,在理论上说明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且通过结合历史来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例如金融发展对于企业投资方面与研究开发等的一些金融领域的影响,包括家庭消费、投资理财、人力资源等等。我们在进行研究证实之前需要准确的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并且,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5]。
文章主要的含义是,如果说金融的发展能够提高与促使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发展的质变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话,那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简单的通过增加传统金融服务来促使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更加的倾向金融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制度规范等的方面入手,来使经济增长。所以,我国的金融如何才能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下带动经济的增长,这是我们所需要积极研究与分析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王金明,吴桂珍,刘玉红.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J].金融研究,2013,(10),20一31.
[3]李泽广.金融结构趋同、经济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模式选泽—发达国家金融结构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4),32一37.
[4]庞晓波,赵玉龙.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弱相关性及其启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9),47一51.
【经济学教学方法经验谈】推荐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09-1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06-01
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经验11-2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验材料06-1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06-08
经济学 教学总结12-09
地方政府融资发展经济的国际经验与启示06-03
物流经济学方法论文11-06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07-11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计划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