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精选16篇)
国培:何冲
我认为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使用某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讲授法、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三点(1)启发式谈话法、(2)提问式谈话法、(3)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
三、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课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四、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感知、比较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进而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针对美术作品或社会现象从不同角度提出命题如对城市建筑的艺术思考、从艺术角度审视地方工业产品为何缺乏竞争力、从民间美术看中原文化、中西方美术的比较等)
五、参观法、参观法从美术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参观法也是现场欣赏法,就是结合美术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作坊等地参观,在此过程中,“观察比较”、“接触认识”是参观法教学的关键。学生会在现场近距离地接触、感受、客观物象,激活间接知识和信息,用感受和体验再将知识“盘活”,从而加深印象,巩固验证所学知识。
一、讲解的要点
1. 讲解要在把握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
第一,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把握讲解的关键所在。第二, 讲解要精练。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部分, 要力求讲得透彻、讲到点子上, 要使学生明确技术动作的要点, 牢固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 在蹲踞式跳远中, 有效的助跑与起跳是能否完成腾空动作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腾空技术, 让他们切实掌握其间的技术动作要领, 教学的重点则应放在助跑与起跳上。教学中, 教师既可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讲解, 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的印象, 重点在于讲明技术动作要点及各环节如何衔接。在助跑时, 学生要掌握好由慢到快的节奏, 起跳落地之前应降低身体重心, 落地时应像马在跑动时那样收脚落地。必要时, 教师可以采用画简图的形式把技术要点画给学生看, 这样能使学生在大脑中迅速地建立起动作概念, 深入理解蹲踞式跳远中的腾空技术, 进而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尝试进行模仿练习, 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2. 讲解要准确、生动形象, 形式要多样化。
在讲解时, 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形象、精练的语言阐明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 要把各种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要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把握学习方法。其间, 对于简单的技术动作要领, 可采用直接法进行讲解;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要领, 可采用分解法进行讲解;对于一些难点, 可采用集中讲解与单独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如, 在后蹬跑教学中, 笔者把其技术动作要领概括为五个字———蹬、收、顶、伸、扒, 即前脚掌用力向前蹬地;小腿迅速折叠;膝关节用力向前顶, 带动髋关节前伸;大、小腿折叠, 小腿前伸;小腿迅速下压, 前脚掌迅速扒地。通过这些要点的讲解, 既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又避免了练习的盲目性, 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示范的要点
1. 明确示范的目的,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示范。
示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某种动作的外在形象, 使学生明白具体的操作步骤, 进而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如, 在学生初学某项运动技术、技能时, 为了使他们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示范前, 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应注意的重点, 使学生明白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观察教师的示范。示范时, 教师应先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 而后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解示范, 最后可对关键技术动作进行重复示范, 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 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 要注意示范的方向和位置。
教师的示范不仅要正确、规范, 而且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 进行重点示范、分解示范及对比示范, 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多种形式。其间, 教师要特别注意示范的方向和位置, 应尽量把动作示范的方向与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向保持一致, 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动作性质、学生队形及安全要求来选择。如, 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 就应让学生站在起跑线的两侧观察教师的示范,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把握其中的关键:双脚同时蹬地, 后腿积极前送, 身体重心前移, 两臂用力前后摆。做完正确的示范动作后, 教师还可以进行起跑后身体立即抬起、稍作停顿后继续跑的动作示范, 让学生观察、体会两种动作的优劣。实践证明, 选择好最佳的示范位置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1以人为本,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以师授生受的单向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身心俱疲,而学生却感到毫无兴趣,听得昏昏欲睡,考试前就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等高考考完了,就把学过的历史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提高历史内涵和人文素养。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一改过去全用文字排版的呆板面孔,用绿灰、紫灰和黄灰色等淡雅沉稳的色块来切换教材不同内容的各个界面,并配以与教材文字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照片,反映历史事件的插图,以及关于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等等,以象征历史风云的双勾线云纹,作为版面的页眉和页脚,既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又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给读者既一目了然又赏心悦目的感受,充分體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感到历史所记载的内容不是古老陈旧而枯燥无味的理论,而是汇集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和真实的政治历史事件的涓涓细流而成的历史长河,让学生便于记忆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讲历史故事、猜谜语,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演历史课堂剧,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历史内容的如《大汉天子》、《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建国大业》等电影和电视剧等,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地享受历史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不用死记硬背就理解掌握并巩固历史知识,并沉浸其中,形成越学越有兴趣的良性循环,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将来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是顺应新课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性被扼杀,从长远看学生还谈何发展。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学什么到知道怎样学,课堂的教学鲜活了起来。
3依据专题式体例,精心准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由此可见难度比旧教材要大的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的研读新教材。把握好课本的整体性,每单元的系统性,每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备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上网,阅读相关的优秀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也可以和同事共同备课,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力使课堂丰富且效率高。
4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全面提高人文素养。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另外,教师若仅有广博深厚的知识积累,还不能保证把课上好,只有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感人至深,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反思与置疑
教学反思是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又一突出特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哪里,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积极,学生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补救,下一课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可归结为:
5.1教材处理意见。如《欧洲一体化》这一课,可以向教材编者提出质疑:2004年5月1日,又有匈牙利等10国加入欧盟,现在的欧盟共有25国,教材再版时似应反映出来;P.170和P.171两处提到《罗马条约》,而且有逻辑顺序不清之嫌,将P.171有关《罗马条约》的叙述紧接在P.170“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之后似乎更妥。
5.2教学方式的安排。包括对本节教材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使用哪些教具,配合本节教材补充哪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史料等。
5.3学生的反映情况。包括学生对本节课兴趣如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如何,学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5.4课后自我体会。包括讲授本节课的自我感觉如何,本节课中最得意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1)不要惊慌的到处乱跑,要保持镇定;
(2)原地打滚能有效灭火;
(3)如果旁边有较厚重的衣物,也可以将厚重的衣物压在自己身上灭火。
以上具体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当然紧紧有这些理论的方法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应对突发事件比如火灾的意识,树立一种安全意识,家里常备灭火器、防烟面具、逃生绳等,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哦!
★ 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方法
★ 火灾扑救和现场逃生的方法的安全演讲稿
★ 自我介绍的四种方法
★ 校园火灾逃生方法
★ 流程优化四种基本方法
★ 隧道火灾预防与扑救消防工作的新题
★ 学法指导的四种时机和方法(网友来稿)
★ 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 扑救瞬间作文
水培花卉的日常养护是相当简单的,比土培花卉植物更加省心省力,但是由于许多人还是新接触水培花卉这种有趣的种植方式,对水培植物的养护难免有点心中没底,觉得比较神秘,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水培植物的养护管理方法,
一、温度:
水培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在零上5度以上、30度以下。也就是说,只要是人觉得比较舒服的温度,植物也会觉得很舒服的,它们就可以正常生长了,即使在冬天,也可以枝繁叶茂,为我们增添勃勃生机。
二、光线:
以散射光为主。 什么是散射光呢?就是从窗户等地方射进来的自然光,在室内自然散射。一般植物的生长只要有适当的光亮就行,不一定非要晒到太阳,在夏天,还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三、营养液:
一般大家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水培专用营养液就可以了,按说明书来配出合适的浓度,比如稀释400倍还是1000倍,比例千万不要弄错了。配制的时候,要把自来水放置两小时至半天以后,等它的温度接近室温、水中的氯气等挥发干净以后,再按比例加入浓缩营养液,就成了可以养水培植物的营养液了,
四、换水:
换水是指更换瓶中加了营养液的水,一般情况下,春、秋季5-10天换一次水;夏季5天左右换一次水;冬季10-15天换一次水(自来水放置半天后,按比例加入浓缩营养液)。换水是为了保证水中的供氧量,新鲜的水里含的氧气更多,植物会长得更健康,如果长时间不换水,植物也可以坚持一段时间,比如有时大家出差或去度假,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在家,土培的植物早就受不了,一命呜呼了,而水培植物只要你把水量加多,还是可以坚持下来的;但如果时间太长了,瓶中的水很不新鲜或变质了,会影响水培植物的生长,严重的时候,也会造成它的死亡。 注意:换水时,请将植物的根露出一半或三分之一。
五、清洁:
美术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美术教学目的而调整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法,美术过程的进行,美术教学原则的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美术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就决定了美术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和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下面我根据美术课标和本次国培中学到的知识以及我的美术教学经验简单的谈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美术教学基本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 导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对教学方法,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对传播媒介,大量的视觉信息是借助他得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比较法等。以直接感 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绘制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在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生动、具体真实、感受直接,体现了美术学科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特点。
三、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法和欣赏法两种。以情境陶冶为主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对内容创设一种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其艺术美对魅力,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一定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 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 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观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 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 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 又要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表现物象的真实, 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 采用变形的手法, 在打基础的阶段, “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 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 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把形准、轮廓准确、整体感强作为基础训练的目标
形准、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 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 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 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 比例准确, 要点鲜明, 形象明了, 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 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 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 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 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 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不正确的观察方法, 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 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 并不作全面考虑, 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 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 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 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 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 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 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 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 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 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 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 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 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扩眼界, 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 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 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 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 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观察力也比较敏锐,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 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 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 而应认真对待, 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 一定要找出原因, 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 反复分析研究, 反复比较, 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 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 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 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 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 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 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 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是描摹现象, 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 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 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 讲究黑、白、灰, 讲究概括, 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 要力求形神兼备, 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 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 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 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 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 也要提醒他们, 在基础未打好时, 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 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生涯教育的方法是实施生涯教育内容的手段。在生涯教育中,教育者选择的方法第一要为生涯规划的目标服务;第二要适应学生的特点;第三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方法,在方法上有所创新。生涯教育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类:语言类方法;示范类方法;测试类方法;实践类方法。
本篇介绍各种语言类方法,接着几期的三篇文章将介绍其他三类方法。
语言类方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讨论、问答等用语言方式来进行生涯教育的方法。课程改革中,一些人对讲授的方法持否定态度,这是错误的。讲授法是各种教育方法的核心,是传授大量知识惟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教学论专家奥苏贝尔认为:讲授法比发现法更为高级,因为它可以脱离具体情境的限制,从而使教学突破了个人生活的局限。北师大丛立新老师说:“讲授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讲授法是万万不能的,至少迄今为止。”
一、生涯教育课
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授课形式一般采用讲授、讨论分享、校内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上,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及理念,通过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真诚地分享和澄清,获得同伴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对自我和世界的探索。
什么样的课是优质的生涯教育课呢?
首先从学生层面看:一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能否从生涯选择的角度考虑问题;二看学生是否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我决策。
然后从教师层面看:一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二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生涯教学味道浓。
对生涯问题的讨论可采用分题讨论方法。就是在对生涯问题的讨论中,把主题分为几个小专题,每组一个,分别讨论的方法。本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多种立场和角度出发,理性地思考问题。学生的讨论经常会有一个主题,如果不分组,则发言的学生人数很有限;而如果分组讨论同一个主题,各组代表集中起来发言的时候又难免重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把一个大的主题分成几个不同的小专题,每组只需要讨论一个生涯小专题,这些小专题只是大主题的部分内容,是大主题的一个侧面。大主题和小专题都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能够让中小学生有话说,这样,学生就会努力投入到讨论中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加强,能够感受到自己成了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导者。这种分题讨论法,给全体学生以充分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团体会谈和价值辨析等团体辅导技术是培养学生主体性选择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同辈人团体中通过讨论、演说、辩论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学生从多种立场和角度出发,理性地思考问题。价值辨析,是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通过价值选择和陈述、赞赏、行动,让学生明确辨认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价值观念及其与别人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并解决价值冲突,根据自己已有的正确价值选择或新的价值选择行事,在团体成员的共同期望中承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另外,就生涯教育的内容来看,有些时候教师讲解的效果优于讨论式。知识性的内容无须讨论,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带来许多纪律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也讨论不起来。只有当教学内容有争议,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而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时,讨论才是有意义的。
上生涯活动课如果注意以下几点,则效果会较好:
——注重目标或主题的针对性,应围绕生涯及其规划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有趣活动体验为辅助吸引学生;
——善于在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
二、学科融合
所谓学科融合是指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融合生涯教育的内容。生涯规划不仅仅涉及到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更多的是学生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学科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生涯教育都应该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各学科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融合是生涯教育课的重要补充。每一个定理、作品、方程式、历史事件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或一些伟大或特殊的人物,教师可以借由背后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人生关键事件,鼓励他们对于自己所选事业坚持和付出、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他们心里播下职业和生涯概念的种子。这就要求所有教师既具有渊博的学识魅力,同时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本课程的内在规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浙江柔石中学语文教师庄华芬在讲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时,设计了活动——“替骆驼祥子找一条生路”,就融合了生涯教育。她说,活动后的第二天早上,课代表交来作业,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说得很好:“1925年陈嘉庚拥有万亩橡胶园,成为著名企业家;1933年茅以升开始设计钱塘江大桥;1934年22岁的聂耳接受炮火的洗礼,着手谱写《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个令人激奋的故事,一条条人生成功的秘诀,这些中国大地上的耀眼明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学生为祥子找的生路也五花八门:有因善良获得商机而发迹的祥子;有因厌倦北平动荡而带虎妞隐居山林的祥子;有巧遇地下党走上从军路终佩将星的祥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养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将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专业讲座也属于语言类方法的运用。每年在文理分科和高考填报志愿时,年级组可以组织相关的专家做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的实际状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生涯教育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知道专业和职业,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将要迈入的专业和职业世界,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决策方法及制订合理的计划。因此,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咨询室也可以根据年级组的要求,不定期开展如“认识自我”“时间管理”等主题的讲座,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三、个体生涯辅导
有的学校在生涯教育中采用导师制,效果不错。一是学校推选具有良好师德、健全人格和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生涯导师;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生涯导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学生选定导师后,学校颁发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导师的指导对象最好在20人以内;三是生涯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情况并进行自我定位和审视;引导学生确立主要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策划如何达到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修改和更新自己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要帮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生活与工作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设计者除了要真正了解自己,进一步评估自身的内外条件与环境的优势、限制以外,还要充分了解、学习别人择业、生活方面的经验教训。
个体咨询方法是通过教育者与学生进行谈话或通信,对学生的生涯问题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通过商谈的方法,使求询者对自己与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行为,并对生涯有良好的规划。生涯工作者通过商谈、讨论、启发和教育等方式,帮助咨询者解决遇到的各种生涯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
有条件的学校或社区,生涯指导可以采用信件、电话或网上咨询,更为便捷的是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生涯规划咨询。
对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共性问题,可以采用讲座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解决。
生涯咨询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的分析意见,循循善诱,对于他们一时难以改变的观念应逐步加以引导。本法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听得巧妙——真诚耐心,关心爱护,信任理解,尊重人格。
第二个要点:问得高明——耐心沟通,引导激发,及时鼓励,因人制宜。
第三个要点:答得艺术——平等协商,方法灵活,提供信息,简练实用。
专家马晓年说过这样的活:不可能把咨询的每一步过程定得一清二楚,就像给电工、钳工写操作规范一样,那将可笑之至。有差别才是正常的。所以生涯教师不论读了多少书,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场景都一味按部就班地作程序化的努力,虽然也算刻苦,可是离结果却会越来越远。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1)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何 妍
1.纵向比较。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独立的,它的出现必然有原因,它的发生也必然会对历史走向产生影响。同样历史事件不是偶然的,相似的事件必然会在不同时期都有发生。因此,将历史事件沿着发展顺序整理出一条时间轴,通过找出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内的事件区别,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去理解历史,辩证客观地去看待历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记忆从而强化理解。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类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够了解,而且每一个事件的知识点都多而相似,学生一旦不能完全掌握就会出现记忆混乱。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将这四个事件的时间,领导阶级,发展诉求,指导思想逐个拿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从细微之处发现它们的异同。当学生能够清楚区分这些事件的细节时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因此,教师通过纵向对比历史事件能够清楚地理清事件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横向比较。同样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全球史观,让学生着眼世界历史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历史事件深化课程理解。横向的历史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发现历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比较中国的君主专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差异,比较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差异。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还能帮助建立更加宏大的历史格局。同时这样的比较方式还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可度和探索的热情。
二、利用历史故事发掘历史魅力
鉴于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对高度精简的历史理论概括不感兴趣,但是却喜爱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的特征,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的魅力。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许多历史知识和意义都蕴含在故事中,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记,潜移默化之间也就吸收了新知识,学习了新思想。另一方面,如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一直在讲复杂的知识点,课堂缺少调剂,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教师适当插入几个小故事则可以有效缓和严肃紧张的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也可以从有趣的历史故事中挖掘出历史的趣味性和魅力,从而愿意主动接受知识,积极深入探索学习。
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的技术可以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成了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初中生思维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发达,借助多媒体集合音,视,图,文多种形式教学信息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辅助播放和讲解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让学生更够在抽象和形象思维之间相互转换,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学习到灿烂的世界文化时,教师可以边讲解内容边展示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图片;学习到抗日战争时,可以播放一段抗战的影视资料。教师通过这些手段以情动人,将学生个人情感和课程情感相结合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观的感受历史的冲击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不断发掘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表演一段情景剧,再现历史风云,激发历史兴趣;根据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各抒己见,丰富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方式。
四、丰富课堂检测方式
学生学习了知识就要通过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状况。但是当前历史课堂检测方式单一,学生应付检测手段简单,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课堂检测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丰富课堂检测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充分消化历史知识。
1.提问检测。教师设问提问是最基础的课堂检测方式。它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还能延伸拓展历史学习。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停下讲解思路让学生补充完整,还可以提问以前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此外,提问的主体还可以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这也是检测学生对重难点把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提问检测的利用空间很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书面检测。教师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都可以根据考点内容设置题目,形式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限时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回顾章节内容,对学习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五、学习成功经验,弥补自身教学不足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2、直拼教学法
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
3、联想教学法
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4、团体教学法
在课堂上,团体教学法最常被用来教会话,是以学生最有兴趣想要谈论的话题为主,然后老师再视学生之程度,将话题中所会运用到的字汇和句型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
5、交际法
与他人交流沟通,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在课堂上做到真实的交流是为学生走出课堂以后能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形式安排以某个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出现:如问路,就餐,家访等等。学生通过英语交谈,解决这些场景中出现问题。由此掌握已学英语的功能。
6、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因而创造出一个个逼真的交际情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所设定的各个英语教学目标。
7、语言经验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时而与同学讨论合作,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回顾已学内容,时而查阅新的知识,把学习英语巧妙的融入到任务完成中,不让学生感到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潜移默化中杜绝“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出现。
(1)改善脑的血循环: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以图缩小梗塞范围。
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抗栓丸、已酮可可碱、培他定、西比灵等。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扩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防止红细胞凝聚作用。每日静滴250—500毫升,连用7—10天。
有人采用脱水与扩容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也不错。
具体方法:发病后即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日1次静脉滴入,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每日2次。3—5天后,再用脑血管护张剂,如维脑路通或罂粟碱静脉缓慢滴入,每日1次,7-l0次为l疗程。
(2)抗凝疗法:适应于存在高凝状态的病人,目的是为防止血栓扩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疗法前,通常应进行脑CT检查,证明为缺血性病变。有出血倾向者,如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栓塞忌用。每日应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常用肝素、香豆素类。肝素12500-25000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500-l000毫升,缓慢静滴,通常每分钟15—20滴。24—36小时达到应起的作用后,视病情掌握使用。香豆素类同时口服,第1日200—300毫克,以后每日维持50-100毫克,治疗天数依病情而定。
近几年有人以血液稀释疗法(即放出适量静脉血)治疗脑血栓形成,有一定效果。根据病人体重、血压、红细胞压积,确定释出血量,一般在200-400毫升,输入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
(3)浴血栓疗法: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50滴,每日1次,l0天为l疗程。
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应用。取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l00毫升中,颈动脉加压滴入,每分钟15—20滴,1—3次治疗即可。
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一般认为,溶栓药物应早期使用(脑血栓发病l天内,血栓富含水分,易溶解),见效快、疗程短。溶栓和抗凝疗法一样,要密切注意出血倾向,需在医院由医生掌握使用。
(4)防治脑水肿: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三大类,即高涌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高渗液能起到高渗利尿脱水作用,常用甘露醇和甘油。①20%甘露醇在减轻脑水肿、降低鼎内压方面作用快,效果显著,且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毒性最强的(OH)自由基,从而保护脑细胞。有人认为,甘露醇能降低全血粘度,减少血管阻力,提高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②甘油的优点是:作用持续时间长,反跳作用甚微,甘油可作为能量被利用,能改善钠泵功能,有利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消除;促代谢而改善脑功能;渗透压性利尿作用较小,肾损害较轻。
利尿剂也有脱水、降鼎压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功能不良者。常用的药物有安体舒通、速尿、利尿酸等。
缺氧后产生的自由基连锁反应,可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损害,从而导致脑水肿和微循障碍,所以应清除自由基。常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巴比妥类、维生素E、维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作用,抑制花生四酸从细胞膜上释放,从而抑制自由基对脑血管壁的损害,研究中曾发现地塞米松可促进消化道出血,尤其合并新抗凝片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故应慎用。
(5)高压氧治疗:在脑梗塞急性期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治疗是在密闭型加压舱内进行的,吸氧时间为90—1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有人用5%二氧化碳高压混合氧治疗脑梗塞,效果比单纯用氧更好些。尽管高压氧和混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有报道称有效,但也有人认为效果并不可靠,所以目前未能广泛开展。
(6)外科手术治疗: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①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②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尚未建立良好的侧校循环者,可作颖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③大网膜移植术和脑——颞肌瓣覆盖术治疗脑梗塞,通过临床观察,带血管蒂大网膜颅内移植,较游离的网膜移植和颞肌瓣脑表面覆盖效果好。④如已形成脑软化灶,临床有颅高压表现,或有脑疝迹象者,经降颅压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应迅速手术,清除软化坏死组织,或行颞肌下减压术。⑤颈椎病变压迫推动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7)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病人脉证,判断病情轻重、病位浅深、阴阳偏颇、气血盛衰、标本兼顾等辨证施治。
(8)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有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压积,达到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最常用的为体针,根据瘫痪肢体选取穴位,结合补泻手法施术治疗。近些年来,头针被广泛地用于脑血栓的治疗,还有人应用刺络法来治疗脑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脑血栓若能早期进行针刺治疗,并予以适当锻炼,效果会更好些。
(9)颅脑超声波治疗:超声波穿透颅骨通过脑实质时,机械振荡波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组织受温热作用后局部血流增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有利于缺血区侧枝循环建立。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l疗程。没有痛苦,无副作用,可以在康复期选用。
(10)神经活化剂的应用:神经活化剂能改善脑代谢,防止脑坏死、变性,预防梗塞后痴呆。常用的药物有ATP、细胞邑素C、胞二磷胆碱、Y-氨络酸、脑复新等。近年来用活血素等治疗脑梗塞受到重视,究竟哪种药物效果更好尚难肯定。
(11)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压过高、过低均需予以适当处理。但血压过高时注意不要降压太迅速,以免影响脑血流灌注;血压过低时宜适当给予提高。高血脂增加血液粘度,影响微循环, 应限制脂质摄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锻炼。可给予降血脂药物,如烟酸肌酵酯、安妥明等。糖耐量低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且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高血糖要给予适当的处理。同时如要使用甘露醇、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慎重。
(12)处理神经性内脏综合征:脑梗塞发生后,易并发许多内脏症状,如心电图改变(包括脑源性心肌梗塞)、呼吸节律异常、上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呃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脑梗塞的恢复和预后,应予以处理。
(13)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如有心肺合并症者,必要时可吸氧、补液;昏迷病人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
行进间低手投篮是篮球中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式, 它的长处是速度快、投篮命中率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第一步老师进步行完整技术的示范和讲解, 给学生树立完全的概念, 要明白这个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第二步进行脚步移动的练习, 让学生清楚的掌握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第三步进行原地的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让学生控制行进间投篮最后要害的环节投篮出手的动作。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几个毛病: (1) 脚部动作不清晰, 行进间低手投篮它是在篮球规则容许下, 应当用篮球规则进行的一项行进间的投篮方法, 那么让学生要认明白行进间投篮它并不是咱们所说的一步、两步或三步投篮, 它应用篮球规矩里面的中枢脚离地当前球必需出手的这个规则进行技术学习的, 这是第一步, 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行进间的助跑, 跳起摸篮板练习或者按老师的节奏进行行进间的跨步、上步、起跳练习让学生清楚脚部动作。 (2) 学生因为身体的素质情况和对篮球的熟习水平跳起投篮以后学生身体重心控制不好, 那么造成出手投篮力量过大, 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一些限定的方法请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第一步要跨的大, 第二步要跳的高, 第三步在空中要掌握好身体均衡, 出手的时候手指、手段要柔和将球投出, 那么投篮点刚开始我们可以采用擦板投篮的方式, 因为这个目的比较详细、学生容易掌握, 同时可以采用限定的方法, 比如说老师站在最后投篮起跳点的前半米处要节制学生跳起的前冲力, 然后赞助学生保持身体平衡将球投出。
2 行进间投篮技术教学方法
行进间投篮是这一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在教学中每一个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练习。篮球三步上篮要“一大二小三高跳”, 一直给孩子强调动作, 那么他会加深印象, 他也会涌现一些过错, 比如说第一步跟第二步一样大、第二步偏大, 那么好了, 老师就要给孩子指出这个问题, 把这个动作节奏老师去给他示范, 后面就讲授第二步大了不足在哪, 第二步过大会影响你的高跳, 对你的下一步起跳高度会有影响了, 有时候会告知孩子你跳的更高吗?这样你拿语言来刺激他, 他会更深的意识到, 我第二步分歧适, 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他相似的问题, 这是第一步, 第一个问题“一大二小三高跳”, 节奏的问题。
然后再有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便是“接球同时迈右腿”, 以右手投篮为例, 第一步接球是迈出右腿的, 因为这都是针对初学者的, 这个他要掌握之后, 接球同时迈右腿, 早、晚都不好, 所以这是要给学生强调的第二个口诀。
还有一种感想就是我们在给初学者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让他培养成正确的、良好的能源定型, 要构成一个好印象, 因为如果初学的时候就不准确, 对他今后的学习就是一种影响, 也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3 传接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传接球在篮球教学中, 它不单是一个人的技术, 它是需要配合的, 一有配合他就需要传、就需要接, 有来有去, 这样的话传接球技术显得异常重要。传球是在篮球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说打篮球终极的成果是看得分, 但是得分之间我们须要的连接是要靠运球和传球来实现的, 传球的好与坏也可以左右进攻的胜利率, 它是篮球进攻的桥梁或者钮带, 它一定起到连接的作用, 所以说解决好学生的传接球问题, 这项技术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
教学生传接球技术首先是抓基本, 基本功、抓细节, 教会学生基本功以后, 就要投入大批的实际练习, 必需要让学生去千锤百炼, 去体会、把握到坚固这个技术, 这样为他在篮球实际中、篮球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去衔接、组合, 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 练好实用传接球方法。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我们在传球这项里面是最基本的一项, 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之后、能传起来之后, 就应开始部署他们进行多人多球练习。可采取的练习方法有四角传、接球的练习方法, 这个练习运动量比较大, 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多次触球, 而且是在跑动中完成, 学生在练习中需要考虑到接球、传球、跑动、观观察错误的位置在哪, 所以对学生起到多方面刺激的作用, 所以这个方法我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卓有成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屡次的得到触击球的机遇, 然后去体会传、接球、跑动等等, 四角传、接球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如果学生年龄较小, 初学传球气力差、跑动慢、技术不稳固, 所以就让学生把距离缩小一点, 跑的慢一点, 让他从不纯熟到纯熟过渡以后, 缓缓去增增强度、增加训练、增加距离、增加速度, 各方面都加上去以后那时他的成绩就会提高。
4 运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运球技术在篮球项目中很重要, 常用的运球方法有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背外侧运球和脚内侧运球等。初学者经常会出现把机会球运掉了, 这就是个人技术不到位, 运球没有掌握好。那么我们教学生运球的时候, 应该怎么教,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运球一般是在移动中进行的, 既要使移动速度与球运行速度一致, 又要保持合理的动作节奏, 并注意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动作的协调一致关键在于按拍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运用力量的大小, 手臂动作的变化要与脚步动作、身体姿势改变同步进行, 以使整个运球动作协调地完成。
运球技术的教学步骤: (1) 原地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胯下运球。 (2) 向学生讲清运球的目的和作用, 以及运用的时机, 动作方法, 动作要领和关键环节, 指导其掌握正确的运球技术。
运球技术教学中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1) 掌心触球 (拍球时有声响) 原因:手型不正确 (没有成半球形) , 手没有主动迎接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 随球上引缓冲不好, 没有第一指节触及球。纠正方法:讲清正确动作概念, 做正确示范, 帮助分析原因。多做 (体会) 手指、手腕随球上引和按拍的动作, 如对墙连续拍球、坐在小凳上拍球等。 (2) 带球跑。原因:对待球跑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衔接其他动作时脚步动作不清楚, 球运的太高。纠正方法:运球教学要结合规则进行, 讲清概念, 并对易犯的几种违例现象一一示范, 进行分析。练习中要严格要求, 发现走步违例要及时纠正、重做、反复练习, 运球时用力要适度。 (3) 两次运球。原因:手接触球的部位不正确, 停止运球时没有接稳球 (注意力不集中或紧张) , 双手运球。纠正方法:结合规则讲清两次运球概念, 并多做正, 误示范和模仿, 严格要求, 及时纠正, 养成好习惯。 (4) 原地或行进间运球时低头看球。原因:控球不熟练, 或降低重心时只弯腰, 不屈膝。纠正方法:教师要强调大胆运球, 鼓励学生不看球, 在快速运球中培养学员手指的球感, 这样才能解放视野;要强调屈膝降重心。 (5) 运球时脚踢球。原因:手控制球的能力差, 球的落点不好, 注意力不集中。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提高控球的能力。强调落点在前脚的外侧前方。
篮球运动里面最主要的环节配合。那么传接球配合在基本技术教学中应占主要位置, 球传到什么位置、跟对方跑的速度, 给出提前量, 然后去增长配合时机和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和摸索。
参考文献
1、讲解法的启发性及艺术性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的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讲解法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②系统性。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启发性能在讲授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而艺术性是指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生动有趣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们消化到更多的知识。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
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①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②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③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讨论法和总结性
讨论法一般通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的模式来实现。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实质里还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4.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
6.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7.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8.谈话时,可以侧坐,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女士基本坐姿,如下图所示。
男士基本坐姿,如下图所示。
坐姿礼仪要点
1、入坐时要轻而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摆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
2、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4、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
6、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7、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8、谈话时,可以侧坐,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9、坐,作为一种举止,同样有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坐姿能给人一种安详庄重的印象。
10、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参加会议、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
11、男士坐姿: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坐正,两脚略向前伸,两手分别放在双膝上。
1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两腿并拢,两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
优美姿势介绍
一、上班族坐姿
1、身体微微向后倾,颈部有扶托,保证颈部释放自身压力于扶托之上,可避免颈部疲劳。
2、手臂自然下垂,放松肩部肌肉;手臂有扶托,减少因手臂因用力维持自身位置而疲劳。
3、调整办公桌的高低,保证手能与键盘平行。
4、放置腿部健康踏板,使膝盖略高于大腿,保证腿部通畅的血液循环。
5、视线与向地心垂线的夹角为115度角左右。也就是电脑屏幕略低于平行视线。
二、驾驶姿势
1、上身微微后倾,颈部有汽车驾乘人员颈椎保护头枕释压。
2、身体正对方向盘,头正肩平,视线平视前方。
3、手应达到左手握在方向盘时钟的9-10点之间,右手氛在3-4点之间,但左手必须高于右手。
4、后背有双背靠垫做扶托,胸部略挺,小腹略收。
5、两膝自然分开。
三、学生听课及作业时的正确姿势
1、腰背自然挺直,胸部张开,双肩放平,胸离课桌一拳左右;双臂放在桌上略张开,左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成八字形,按住纸左边。
2、写字时,眼睛与纸面保持一尺远距离。
仪态礼仪介绍
仪态也叫仪姿、姿态,泛指人们身体所呈现出的`各种姿态,它包括举止动作、神态表情和相对静止的体态。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行、走、站、立、举手投足都可以表达思想感情。仪态是表现一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仪态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仪态又被称为体态语。
1、坐立行: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姿势,主要包括站姿,坐姿,步态等。“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是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中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我们要学会用兼收并蓄的宽容之心去读懂对方的姿态,更要学会通过完善自我的姿态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2、面部表情:
目光和蔼,面带微笑
3、谈吐、举止: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体现。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习这些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进行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展望人类的未来,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历史事件,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历史学科的意义重大,历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探究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的,发现问题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提出问题,而答案又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肤浅的问题,机械的记忆性的问题不能实现探究的目的。探究就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问题的探究为目的,教学的设计应为探究问题而设计。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进一步去深入探讨,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对史料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具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思维水平的检验。要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就应像学习数学一样,不断进行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的性质都决定了历史教学和学生思维培养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尤其是对于史料的分析,教师要让学生谈认识,讲见解,多角度分析,多方位思考,如此下去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历史课堂提供给学生的是具体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感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可感的材料,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对历史材料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会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习中受到的挫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四、以精心设计为前提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设计要体现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必须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态度,前瞻的意识,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以及教师本人所具备的特点和能力等。现在提倡最优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通盘考虑。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教学方法的有序实施,都与设计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留有余地,以便能灵活变动。
五、以教师引导为助力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唱独角戏。偌大的一个教室好像是专为教师搭建的。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这就给了教师广阔的施展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统筹谋划,注意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对教学的各种活动胸有成竹,并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朋友,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感情,互相了解,互助交流。教师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引领每一个学生走进教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提问方法至关重要。教学提问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时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较为艺术地提问和引导学生,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针对教学提问的意义,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提问可以让学生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其次,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最后,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攻克难点并强化记忆。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寓教于问,寓学于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合作能力
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变革,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其勇于探索,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同时要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与“听”的僵硬关系,使得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则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充当知识引导的作用,创造一个新的属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引导学生有目标地预习
简单的、标注解、读课文,属于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预习。这样的预习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课文内容,使老师授课时学生对课文并没有真正熟悉,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感到吃力。这是传统模式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因此,新课标主要倡导教师课前对学案的设置,比如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概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找出文章的语法好在哪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等等。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在课前将比较难懂的地方标注下来,根据学生上交的导学案,老师可以更好地抓住重点。
三、给学生一个足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将枯燥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生活化、合理化,引起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热情,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是我们目前首先要做到的。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情境模式创设,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培养同学们敢想、敢质疑的精神,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鲜活而又个性化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仍有进一步探索问题答案的耐心,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思想性阅读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而课内阅读又包括朗读、理解与背诵。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尽管学生的理解有时也许不会很深刻、不会很全面,但是必须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才能突破原先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课外阅读往往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因教学任务中没有明确要求等等原因放弃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不负责任的。课外阅读又包括与课内阅读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名著阅读与美文赏析。应该在各个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这里笔者所说的表达,是指学生的口语交际。现代语文培养出的学生应是如新课标要求的那样,“能就适当的话题做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有的同学可能性格较内向,很少在班级、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在语文课上每天都要求一名同学站在台前讲一个故事,或者介绍一个成语的来历、说一说新闻,并要求带上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消除一些同学的“开口恐惧症。”
六、结束语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错误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在教学中只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对实际的教学效果毫无益处。如果在学生没有充分思考、阅读的基础上就组织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成果就会是肤浅的、不全面的,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不会太理想。这样的合作有时可能只为个别学习较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的老师甚至把合作学习模式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每堂必用,动辄就分小组讨论,力图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在听过很多这样的课之后,我认为这种课堂形式大于内容,表面上看课堂很是热闹,学生似乎很兴奋,喜欢这种十分热闹的课堂,但有时候这样的形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有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动辄安排几名同学分成小组合作讨论,有时候甚至一节课让学生讨论到底。以上种种合作学习状况形成的真正原因还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没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自学、自我感悟,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其次,要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展开积极交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究、相互启发、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最后,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推荐阅读:
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07-23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06-02
物理教学的方法有哪些07-2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10-27
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哪些10-06
常用美术教学方法09-27
幼儿园上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07-27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之我见06-09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09-15
美术速写的学习方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