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通用8篇)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1

一、性质和任务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组织学部分

1、了解基本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功能。

2、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

4、熟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成分。了解骨髓的类型和结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血细胞的发生规律。

5、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掌握骨组织和骨的结构。了解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及发生方式。

6、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7、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熟悉神经元(神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类型; 1

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神经纤维的结构和类;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末梢的类型及功能。

8、各系统组织学(1)神经系统:熟悉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了解神经节和脊髓灰质的结构和功能。(2)眼和耳: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和功能。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结构、房水循环途径以及眼睑的结构。了解内耳壶腹嵴、位觉斑和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3)循环系统:掌握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微循环的概念、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4)皮肤:熟悉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5)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掌握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熟悉胸腺、扁桃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6)内分泌系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掌握各内分泌腺的结构及功能联系。(7)消化管:了解口腔粘膜、舌、牙的一般结构,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8)消化腺:熟悉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肝、胰的结构以及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熟悉肝的血液循环特点。(9)呼吸系统:了解鼻粘膜、喉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10)泌尿系统:掌握肾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熟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2

了解输尿管、膀胱的结构。(11)男性生殖系统:掌握睾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精囊的结构和功能。(12)掌握卵巢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子宫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胚胎学部分

1、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获能,了解胚胎外形的建立和发育中的变化。熟悉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掌握胚泡形成和植入过程以及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2、熟悉绒毛膜、羊膜和脐带的形成、结构和功能。了解卵黄囊的形成和演变,了解蜕膜的形成和分部。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孪生和多胎、先天性畸形及致畸原因。

4、了解颜面和四肢的形成及常见的畸形。了解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和常见畸形。

(二)基本技能

1、了解石腊切片的一般制作过程和HE染色方法。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

3、能在光镜下辨认各种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能初步辨认电镜照片中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4、能绘光镜图并用文字描述光镜下所见主要结构。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 总学时为86~10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1。3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311093212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文名称: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86学时,40学时理论讲授,46学时讨论课,开课学期为第2学期。学

分: 适用对象:临床、口腔、影像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解剖学

二、课程简介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组织学与胚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和主要器官的发生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统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科书内容制定,规定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以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要掌握、熟悉与了解的三级要求。本大纲所规定的理论课内容通过大课讲授、PBL、讨论、自主学习等;实践性内容的教学方法分实验、示教等方式进行教学。4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现状。

三、了解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四、了解组织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基本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四、组织学技术简介。光镜技术:石腊切片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 的含义。

电镜技术: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的图象观察。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象分析术、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等(自学)。【实习内容】 录像片: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电镜图像:透射电镜的细胞结构图像、扫描电镜的结构图象。【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

二、实验室教学。5

第二章 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外分泌腺的结构。

四、熟悉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 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 的结构和功能。

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浆液性细 胞、粘液性细胞;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混合性腺。

四、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游离面:绒毛、纤毛。侧面:紧 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实习内容】 录像片:上皮组织。光镜标本: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

电镜图像: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

二、实验室教学。6

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

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三、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教学内容】

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及来源。

二、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 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 能。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特点。基质(蛋白多糖生物

大分子和分子筛、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

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实习内容】 录像片:固有结缔组织。光镜标本:疏松结缔组织切片。电镜图像: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四章 血液和淋巴 【目的要求】

一、熟悉血液的组成。

二、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三、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成分。

四、了解骨髓的结构。

五、了解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概念。

六、了解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规律。【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二、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正常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网织 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意义。

三、白细胞: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血小板的结构及功能。

五、淋巴的形成及基本成分。

六、骨髓和血细胞发生:骨髓的结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及形态演变规律。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发生。【实习内容】 录像片:血液。光镜标本:血涂片。电镜图像: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教学方法】 8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五章 软骨和骨 【目的要求】

一、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二、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长骨的结构。

三、了解骨发生的基本过程和骨发生的方式。【教学内容】

一、软骨 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软骨的纤维与基质。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软骨的生长方式。

二、骨

(一)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骨板、密质骨、松质骨的结构。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二)长骨的结构:骨干(环骨板、哈佛氏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骨 骺的结构、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骨的发生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的形成和骨组织的吸收)。

(二)骨发生的方式: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三)骨的进一步生长:骨的加长和骨的增粗。9

【实习内容】 录像片:软骨、骨和骨发生。光镜标本:透明软骨、骨磨片、新生儿手指骨。电镜图像: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六章 肌组织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

二、掌握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联系。

三、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教学内容】

一、肌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肌节、明带与暗带)。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骨骼肌纤维收

缩的肌丝滑动原理。肌肉的结构(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

三、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

四、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实习内容】 录像片:肌组织 光镜标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纵横切面 10 电镜图像: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纤维 【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七章 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一、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掌握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联系。了解神经元的分类。

三、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四、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

五、了解神经纤维的类型与结构。了解神经的结构。

六、了解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和几种代表性神经末梢的结构及功能。【教学内容】

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 构、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神经元的分类。

三、突触:突触的概念。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神经胶质细胞:各种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五、神经纤维和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

的一般结构。

六、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概念与分类。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及肌梭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运动终板的结构与功能。内脏运动神经末 11

梢的基本结构。【实习内容】 录像片:神经组织。光镜标本:脊髓运动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面。电镜图像:神经细胞、突触、运动终板。【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八章 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一、熟悉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二、熟悉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三、熟悉脊髓灰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了解脊神经节的结构及功能。

五、了解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丛的概念。

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及神经传导通路。

三、小脑皮质:小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大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颗粒层)及功能。

四、脊髓灰质的结构及功能。12

五、脊神经节的结构及功能。

六、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实习内容】 录像片:神经系统。光镜标本:大脑、小脑、脊髓、脊神经节。电镜图像:血-脑屏障。【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九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壁的结构。了解心瓣膜的结构和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

二、掌握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及其与功能联系。

三、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及与功能联系。

四、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

五、了解微循环的概念。【教学内容】

一、心壁的结构:心壁的构成。心瓣膜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 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二、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及结构与功能联系。

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分类。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分布。13

四、静脉的结构特点。【实习内容】 录像片:循环系统。光镜标本:心脏、中动脉、大动脉。电镜图像: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十章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了解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三、了解淋巴组织的组成和类型。

四、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五、熟悉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六、掌握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及功能。

七、了解扁桃体的结构特点。【教学内容】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主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类型与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14

三、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组织的类型(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四、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胸腺(胸腺的一 般结构,胸腺皮质和髓质的结构与功能。血-胸腺屏障的结构基础。胸腺的 功能)。淋巴结(淋巴结的一般结构,皮质和髓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淋巴窦和淋巴索的结构与功能。淋巴结的功能)。脾(脾的一般结构,白髓 和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脾索及脾血窦的结构与功能。

脾的功能)。

五、扁桃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免疫的关系。【实习内容】 录像片:免疫系统。光镜标本:胸腺、淋巴结、脾。电镜图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十一章 皮肤 【目的要求】

一、熟悉皮肤的组成及功能。

二、掌握表皮的结构。

三、了解真皮的结构。

四、了解皮肤的附属器及功能。【教学内容】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表皮:表皮的分层。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

细胞、透明层细胞、角质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角化过程。非角

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 结构和功能。

三、真皮:真皮的分层,乳头层和网状层的结构特点。

四、皮肤的附属器:毛(毛的组成。毛干和毛根的结构。毛囊的结构。毛球和毛乳头的结构及毛发的生长和替换。立毛肌的位置及功能)皮脂腺和汗腺的结构与功能。【实习内容】 录像片:皮肤。光镜标本:手指皮、头皮。电镜图像: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掌握甲状腺的结构。了解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过程。

三、了解甲状旁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四、掌握肾上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16

五、了解垂体的分部。掌握垂体远侧部和神经部的结构及功能。熟悉丘脑下部与腺垂体及神经垂体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甲状腺:甲状腺的一般结构。甲状腺滤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 功能。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过程。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三、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的一般结构。主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嗜酸性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

四、肾上腺:肾上腺的一般结构。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光 镜结构及分泌的激素。皮质细胞共有的超微结构特点。髓质:髓质细胞(嗜 铬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五、垂体:垂体的分部。腺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光 镜结构及分泌的激素,嫌色细胞的光镜特点。中间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结 节部的结构特点。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神经垂体 的结构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实习内容】 录像片:内分泌系统。光镜标本: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电镜图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PBL。

二、实验室教学。17

第十三章 消化管 【目的要求】

一、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了解口腔的一般结构。

三、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口腔: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舌的基本结构舌乳头的类型,味蕾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牙的组织结构(牙本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和牙龈的基本结构。(自学)

三、食管:食管的结构特点(上皮、食管腺、肌层)。

四、胃:胃粘膜的结构。胃粘膜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胃底腺的结构,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颈粘液细胞的特点,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结构特点。

五、小肠:小肠粘膜的结构。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吸收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小肠腺的结构,潘氏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的功能。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结构特点。

六、大肠:结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功能,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实习内容】 录像片:消化管 18

光镜标本:食管、胃、空肠、回肠、阑尾。电镜图像:主细胞、壁细胞、小肠上皮、胃肠内分泌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PBL。

二、实验室教学

第十四章 消化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三、掌握肝的结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熟悉肝的血液循环特点及胆汁排出途径。【教学内容】

一、唾液腺: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胰腺:胰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部(腺泡与导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分泌部(胰岛)的分布,A、B、D、PP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三、肝: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形态与结构。肝细胞的光镜结构、超 微结构和功能。肝血窦的结构特点,肝巨噬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窦周隙 的结构,贮脂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胆小管的超微结构及胆汁排出途径。门管区的结构及肝的血液循环。【实习内容】 录像:消化腺 19

光镜标本:腮腺、下颌下腺、胰腺、人肝、猪肝。电镜图像: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窦周隙与贮脂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鼻粘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熟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三、掌握肺的一般结构。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

一、鼻腔:鼻粘膜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气管与主支气管:气管的管壁结构与功能。主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三、肺:肺的一般结构。肺导气部的组成及管壁结构变化规律。呼吸部 的组成及各段结构特点。肺泡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肺泡 隔、肺泡孔的结构。气—血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呼吸系统。光镜标本:气管、肺。电镜图像:气管上皮、肺泡与肺泡隔、气血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教学方法】 20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十六章

眼和耳

【目的要求】

一、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与功能。

二、了解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了解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及作用。

三、了解眼睑的结构。

四、了解外耳、中耳的一般结构。

五、了解内耳壶腹嵴、位觉斑和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

一、眼

(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纤维膜:角膜各层结构与生理特性。巩膜的结构。角膜缘与巩膜静脉窦。

血管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结构与功能。

视网膜: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光镜结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光镜结构

和超微结构及功能。黄斑和视盘的结构。

(二)眼球内容物: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与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途径。

(三)眼睑:眼睑的结构,睑缘腺、睫腺和睑板腺。

二、耳(自学为主)

(一)外耳: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结构。

(二)中耳:鼓室和咽鼓管的结构。

(三)内耳:骨迷路的管壁结构。膜迷路的组织结构。螺旋器的结构与 功能。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及壶腹嵴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眼球、内耳。光镜标本:眼球。电镜图像: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的一般结构。

二、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三、熟悉集合管系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功能。

四、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和功能。

五、了解肾间质的结构。

六、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七、了解排尿管道的结构特点。【教学内容】

一、肾的一般结构:被膜、皮质、髓质、肾锥体、髓放线、皮质迷路的分布。泌尿小管的组成。

二、肾单位:肾单位的组成,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滤过屏障的组成及功能。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 小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三、集合管系:集合管系的分段,各段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功能。

四、球旁复合体: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特点和 22

功能。

五、肾间质:肾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六、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七、排尿管道:输尿管、膀胱的结构特点。【实习内容】 录像片:泌尿系统。

光镜标本:肾、膀胱。电镜图像:肾小体、足细胞、滤过屏障、近曲小管、远曲小管。【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十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一、熟悉睾丸的一般结构。

二、掌握生精小管的管壁结构。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支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掌握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四、了解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

五、了解生殖管道的结构与功能。

六、了解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

一、睾丸

(一)睾丸的一般结构:浆膜、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叶、生精小 23

管、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二)生精小管:生精上皮,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支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血-睾屏障的组成及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三)睾丸间质: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四)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二、生殖管道

(一)附睾(输出小管、附睾管)的结构与功能。

(二)输精管的结构特点。

三、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自学)【实习内容】 录像片:男性生殖系统。光镜标本:睾丸与附睾。电镜图像: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精子。【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一、熟悉卵巢的一般结构。掌握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掌握各级卵泡的结构。掌握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二、掌握子宫的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

三、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特点。【教学内容】

一、卵巢: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与排卵,各级卵泡(原 24

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的结构与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 成、结构与功能。白体的形成。闭锁卵泡与间质腺。

二、输卵管:输卵管的结构与功能,上皮细胞的类型与周期性变化。

三、子宫:子宫的一般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与分泌期 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机理。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 与卵巢的关系。

四、阴道:阴道的结构,上皮细胞的周期性变化。

五、乳腺:乳腺的一般结构。静止期乳腺与活动期乳腺的结构特点。(自学)【实习内容】 录像片: 女性生殖系统。光镜标本:卵巢、子宫(增生期与分泌期)。电镜图像:卵细胞与透明带和放射冠、子宫内膜上皮、子宫腺。【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自学为主)【目的要求】

一、了解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了解胚胎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学科。

三、了解胚胎学发展简史与现代胚胎学。【教学内容】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胚胎发育经历的三个时期(胚前期、胚期、胎期)。

第二十一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PBL教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获能。熟悉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二、掌握胚泡的形成、结构及其植入。了解蜕膜的结构及其分部。

三、掌握胚层的形成。

四、掌握三胚层的分化及胚体形成。

五、了解胎膜的形成、功能和演变。

六、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七、了解双胎、多胎和联胎。【教学内容】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精子的获能,受精的时间、地点、条件、过程和意义。

二、胚泡形成和植入: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结构,胚泡植入的过程、部位与条件,异常植入。

三、胚层的形成:二胚层胚盘期(羊膜腔与卵黄囊的形成,胚盘的组成。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胚外中胚层、体蒂的结构)三胚层胚盘期(原条 的形成及意义。原沟、原凹、脊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四、三胚层的分化及胚体形成: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形成 及分化),中胚层的分化(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侧中胚层),内胚层的分化(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及分化)。胚体的形成。

五、胎膜和胎盘: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形成、演变及其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胎盘的结构,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胎 盘的功能。

六、双胎、多胎和联胎:双卵孪生、单卵孪生,多胎,联胎。【实习内容】 录像片:人体胚胎早期发生。模型:人胚早期发生(卵裂、胚泡形成、三胚层的形成),胚泡植入,胎膜、胎儿与子宫关系。大体标本:胎盘,各胚龄、胎龄正常胚胎标本,各种畸形胚胎标本。【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

二、实验室教学(PBL)。第二十二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自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鳃器的发生。

二、熟悉颜面的形成。

三、了解腭的发生。

四、了解四肢的形成。

五、了解颜面和四肢的常见畸形。【教学内容】

一、鳃器:鳃弓、鳃沟、腮膜和咽囊的发生与演变。

二、颜面的形成: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的形成及演变。

三、腭的发生与口腔、鼻腔的分隔。四、四肢的发生。

五、颜面和四肢的常见畸形:唇裂、腭裂、面斜裂、无肢畸形、短肢畸形。27

【教学方法】

一、自学。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自学)

【目的要求】

一、消化系统。

(一)熟悉咽的发生和咽囊的演变。

(二)了解甲状腺的发生。

(三)了解舌的发生。

(四)了解食管和胃的发生。

(五)了解肠的发生。

(六)了解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七)了解肝、胆的发生。

(八)了解胰腺的发生。

(九)了解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

二、呼吸系统

(一)了解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二)了解呼吸系统的常见畸形。【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

(一)咽的发生和咽囊的演变。

(二)甲状腺的发生。

(三)舌的发生。

(四)食管和胃的发生。28

(五)肠的发生。

(六)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七)肝、胆的发生。

(八)胰腺的发生。

(九)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消化管狭窄或闭锁、麦克尔憩室、脐粪瘘、先天性脐疝、不通肛、肠袢转位异常。

二、呼吸系统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二)呼吸系统的常见畸形:气管食管瘘。【教学方法】

一、自学。

第二十四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自学)

【目的要求】

一、泌尿系统

(一)熟悉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二)熟悉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三)了解泌尿系统的常见畸形。

二、生殖系统

(一)了解睾丸和卵巢的发生。

(二)熟悉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

(三)了解生殖系统的常见畸形。【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 29

(一)肾和输尿管的发生:肾发生的三个阶段(前肾的发生:前肾小管 及前肾管的发生。中肾的发生:中肾小管及中肾管的发生。后肾的发生: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的发生及演变)。

(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泄殖腔的分隔,尿生殖窦的形成及膀胱与尿道的发生。

(三)泌尿系统的常见畸形:多囊肾、脐尿瘘。

二、生殖系统

(一)睾丸和卵巢的发生:未分化腺的发生(生殖腺嵴的形成及原始生殖细胞的来源)。睾丸的发生。卵巢的发生。睾丸和卵巢的下降。

(二)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中肾管与中肾旁管的形成。男性生殖管道的分化。女性生殖管道的分化。

(三)生殖系统的常见畸形: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双子宫与双角子 宫,两性畸形,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教学方法】

一、自学。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自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二、了解心管的发生和心脏外形的建立,掌握心脏内部的分隔。

三、熟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四、熟悉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及成因。【教学内容】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血管的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形成(心 30 管、动脉、静脉)

二、心脏的发生:原始心脏的形成(生心区和围心腔的发生,心管的转

位);心脏外形的建立(心管的分部,球室袢的形成及演变);心脏内部的分

隔(房室管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 形成,原始心室的分隔,动脉干与心球的分隔)。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教学方法】

一、自学。第二十六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发生。

二、了解脊髓的发生。

三、熟悉脑的发生。

四、了解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五、了解垂体的发生

六、了解眼的发生。

七、了解耳的发生。

八、了解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常见畸形。【教学内容】

一、神经管和神经嵴的早期分化。

二、脊髓的发生。31

三、脑的发生:脑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发育。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小脑 皮质的组织发生。

四、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五、垂体的发生。

六、眼的发生:视网膜的发生。视神经的发生。晶状体的发生。角膜、虹膜和眼房的发生。

七、耳的发生:内耳、中耳和外耳的发生。

八、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常见畸形:无脑畸形,脊髓裂,脑积水,先天性 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耳聋。【教学方法】

一、自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表

理 论 内 容

时数 实习内 容 时数

一、绪论 1

一、组织学绪论、上皮组织 4

二、上皮组织 2

二、固有结缔组织、血液 4

三、固有结缔组织 2

三、软骨和骨、肌组织 4

四、血液和淋巴 2

四、神经组织、循环系统 4

五、软骨和骨 2

五、PBL(糖尿病)3

六、肌组织 2

六、免疫系统、皮肤 4

七、神经组织 2

七、内分泌系统、消化管 4

八、神经系统 自学

八、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与临床3

九、循环系统 2

九、消化腺、呼吸系统、眼与耳 4

十、免疫系统 2

十、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4

十一、皮肤 2

十一、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4

十二、内分泌系统 2(PBL)

十二、先天性畸形PBL 4

十三、消化管 2(PBL)

十四、消化腺 2

十五、呼吸系统 2

十六、眼和耳 2

十七、泌尿系统 2

十八、男性生殖系统 2

十九、女性生殖系统 2

二十、胚胎学绪论 自学 二

十一、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4 二

十二、颜面和四肢发生 自学 二

十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自学 二

十四、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自学

十五、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自学

二十六、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

自学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2

1 选取合适教材

虽然临床药学教育在我国已开展近20年,但至今所使用的教材多数仍主要借用现有医学及药学的教材,这种“凑合着使用”的局面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会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与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相距甚远。现在有机化学的教材很多,但是适合临床药学的却不多,因此应从临床药学的培养实际出发兼顾“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的要求,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选择重点突出与临床药学紧密相关的教材。

2 精选教学内容

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高中课程重复的内容,精练教学内容。适当压缩经典内容和高中已学过的内容,如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学性质略讲;对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有机酸碱概念可以复习总结的形式进行强调,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适当提高起点[3],而将重点放在学生新接触的化学反应、合成和推断等问题上。同时将有机化学的前沿课题、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适当地渗透到基础理论教学中,在环烷烃教学时,可结合2006年标志着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金刚甲烷、金刚乙胺等展开,从而进行其结构、化学性质的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系统而重点地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然而有机化学课程特点是素材多、化学反应式多、反应条件多、影响因素多、理论性差、难记忆等[4],“满堂灌”模式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思维混乱,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认真备课,积极收集大量材料(包括最新的知识、生动有趣的声像材料等),精心准备并制作形象生动的教案(手写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经过不断地加工提炼,摸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内容中寻找线索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1 结合化学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在课堂讲授中生动而真实地引入与本专业相关的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在有机化学绪论中,应利用20min左右的时间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介绍第一次人工合成尿素从而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Wöhler,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化学史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述醛酮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即Wolf-Kishner-黄鸣龙反应时,既要讲述此反应从1912年由Wolf和Kishner发现到1964年由黄鸣龙改进的历程,也要讲述黄鸣龙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目的。

3.2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情趣化专业性知识

有机化学有其独特的魅力,有机化学的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将生活中所蕴藏的化学应用到课堂讲授中,会把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熟悉有趣。2005年11月吉化双苯厂爆炸事件,可以从多角度描述芳香族化合物,如哈尔滨在处理水污染是在引入江水的蓄水池中铺设大量活性炭的原因、污染物在水中由氧气和微生物作用下的自行降解、爆炸可致癌等这些内容都是由硝基苯、苯和二甲苯的性质所定,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在讲述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和重氮染料时,可将人类肝细胞研究中,苏丹红 (苏丹I:1-苯基偶氮-2-萘酚,苏丹Ⅱ: 2 , 4-二甲基偶氮-2-萘酚) 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事实进行简述,通过对二者的详细剖析,达到讲解含氮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的目的。生活中的实例通俗易懂,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将他们应用于课堂讲授既能展示化学的特色,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运用类比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在课堂讲授中进行类比法,可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述含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比较时,针对碱性——吡啶>吡咯的事实,若将分子中的原子进行类比:N-男生,C-女生;得电子能力N>C好比男同学饭量大于女同学;其存在环状共轭体系的事实好比是会餐;每个电子假定为10元钱。这样吡啶分子中6人共60元钱,而吡咯分子中5人共60元钱,很明显由会餐的质量好坏便可见其其电子云的密度,进而推断出碱性强弱。这种将化学原理类比为简单故事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小学,也适用于由于高校扩招而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和心态成熟程度趋向年轻化的大学课堂,而且在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能提高学习效率[4]。

3.4 联系临床药学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紧扣教学内容,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适当地联系相关医药学知识,将有机化学延伸到临床药学专业课的边缘,在讲述立体化学手性分子章节时,由发生在20世纪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之一——“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入手,以生动形象的声像材料引出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接着由手性分子构型分析,R-(+)-沙利度胺为镇静止呕药,S-(-)-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引出“手性药物”及其拆分,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光学异构体的拆分。这样将有机化学知识融合到临床药学上去,既使有机化学教学知识得到了扩充,又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5 开展教学互动,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组织“课后化学基础知识竞赛”、“课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学法,将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整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自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拟定讨论专题组织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教学互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4 优化考评方式

传统的药学教育在有机化学评价体系上采用了简单化一的方式,一张闭卷的考试模式,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了一批死记硬背和考前连夜突击的学生,考试过后学生们能掌握的知识又有多少呢?为此,临床药学专业应采取综合考试的评价方式。

其中,理论知识考试也就是闭卷内容,考最基础的内容;实验操作由教师指定考核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路线并独立完成,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题讨论是教师提前指定的范围,给出一定的题目或由学生自拟题目,考察学生的准备情况和专业水平;平时论文则是教师依据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拟定若干题目,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完成;期末测试项目指定3-5个题目,在考试一周前公布,考试实行抽签方式,学生要讲解自己的答案并回答师生的质疑。

综合考试既打破了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否定其学习这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的传统,又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5]。同时,在讨论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或者最新的学术动态,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目前,临床药学专业的化学教师大多数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类大学的化学专业,缺乏系统的医学和药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教学贯穿到临床药学的知识体系中去,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孤立的讲授化学知识而使其与专业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6]。知识的缺乏更不能完成指导学生自学的任务,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自学能力的提法:“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那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就成了文盲,这样的教师岂不真是误人子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是不容懈怠。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大都设置在医学院校,教师有学习知识的便利条件,为了适应临床药学的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教师应该阅读相关书籍,掌握一些医学和药学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发展临床药学事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卫生资源浪费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临床药学专业要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科建设开始,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有机化学在临床药师培养中的重要性,不断地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摘要:为实现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文对有机化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要求和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药学,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蒋心惠,杨俊卿,蒋君好.关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3):25.

[2]沈良斌,冒小.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65.

[3]罗一鸣,王微宏,王蔚玲,等.医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7,22(2):20.

[4]孙艳梅,叶非,张永忠.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99.

[5]吴英华,吴玮琳,候小娟,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67.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3

【摘要】临床见习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种因素导致我们的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此现状,本文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临床医学 临床见习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省级一般资助课题(XJK013BGD01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9-02

1.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现状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第一阶段。由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是在各教学医院完成,学校对各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及管理鞭长莫及;各教学医院又以临床医疗为主,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也难以落实到位,由此形成临床教师对病人的临床诊疗全力以赴,对学生的教学敷衍塞责,甚至少数临床医师视教学为负担,造成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学生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见习只是换个教室上课,临床见习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室看看书,参观参观病房,只有极少数同学有机会与患者交流,大部分学生沦为观众,缺乏参与机会,根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临床见习流于形式。

2.造成该现状原因

2.1见习医院数量及容纳能力不足:由于见习的特殊性,见习地点须按就近原则,一般选取与学校同一城市的大型医院。

2.2临床教师精力及水平有限:①临床教师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社会地位低下、受患者尊敬程度不足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师的工作积极性;②科研压力、职称压力、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等大量消耗医务人员的精力,使很多带教老师力不从心;③部分见习老师未经正规带教培训,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手段单一;④少部分老师不能完全融入教师的角色中,把带教视为交差,缺乏正确的教学态度,也是造成学生见习效果差的原因。

2.3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对见习缺乏足够重视,对见习的认识停留在好奇层面,认为见习效果不佳也可以在来年的临床实习中弥补,因而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自主性,影响临床见习效果。

2.4患者配合度不够: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加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见习学生开展见习工作。

3.提升见习质量的策略

3.1吸纳更多合格的见习医院:通过充分对本地区及附近区域医院的病人数量、病种、诊疗规范性、医疗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广泛选取符合要求的医院作为见习医院,缓解附属医院的带教压力。

3.2采用多种见习方式:建议学校鼓励学生到生源地各级医院开展暑期短期见习,参与简单医疗操作、小型手术、义诊等医疗行为,使学生能提前接触临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不足后及时纠正,这样就更易适应将来的正式临床见习,有利于提升见习效果。

3.3加强见习前教育:在见习前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视临床见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对附属医院见习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角色的形成;专业方面,鼓励学生巩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如问诊、临床诊断技能操作等,提升见习效率。

3.4建立临床见习监督管理制度:

3.4.1专人负责制度:附属医院相关科室每学期应抽调专人脱岗负责见习,包括制定见习计划、理论授课、见习带教;见习结束后,由督导组组织学生对带教教师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分,其成绩作为绩效考核、年终评优、职称评审的依据。

3.4.2双向反馈制度:附属医院主管部门应定期召开反馈会,根据见习内容选取节点组织带教教师、学生代表进行教与学评价。学生反映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汇总出修改意见及建议。此举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见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而充分的沟通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

3.5改进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方法LBL,到PBL、CBL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课堂中辅助微课、理实一体化、角色扮演(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教学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病例不足的缺陷,提升教学效果。

3.6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积极性:对住院病人加强宣教,督促患者转变角色,参与到培养医学储备人才的实践中,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积极配合学生见习,这样患者既获得了精神满足,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可适当缓和医患矛盾。

总之,导致目前临床见习质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带教老师、学生、患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充分监督协调,重视临床见习过程、细化见习流程、明确见习目标,对临床见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积极修正,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4

摘 要: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专业性及实践性很强。

为适应目前临床医学实习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介绍在神经内科领域内的一些实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将理论与实戏相结合,推出模拟教学,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实习阶段内掌握更多的神经内科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神经内科见习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5

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培训二个阶段进行。临床药师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业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

神经内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神经内科疾病表现多样、病情复杂,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药师直接参与神经内科专科临床用药实践,对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神经内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大纲,以指导培训和考核神经内科专业临床药师。神经内科专业培训时间为期6个月。

一、培训对象

1、取得医学院校药学本科以上学历;

2、完成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培训目标

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基本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1、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能够阅读和分析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文件、报告;

3、熟悉神经内科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能够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开展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工作的能力;

4、学会制定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能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工作;

5、能够参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住院患者会诊,具有为危重患者抢救及接受复杂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

6、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

(二)培训时间:培训实际工作(学习)日累计不得少于25周,98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880小时,理论学习时间100小时。

(三)培训老师:一名经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合格的临床药师与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神经内科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负责指导2~3名学员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四)轮转科室:基地医院神经内科病区设置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学员不需要安排轮转;未设置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应在25周培训周期内安排学员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做相应的轮转,轮转时间不少于8周。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神经内科疾病基础知识

1、了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了解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等)基本知识。

2、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基本知识。

3、熟悉下列诊疗方法和技术在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

(3)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和脊髓CT、MRI等)(4)脑电图及肌电图检查

(二)神经内科临床技能

1、熟悉下列常见症状在神经内科疾病诊疗中的意义(1)头痛(2)头晕(3)感觉障碍(4)意识障碍(5)不自主运动(6)瘫痪(7)痴呆(8)抽搐

2、熟悉以下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相关临床检验具有初步的分析和应用能力(1)凝血检查(2)血气分析

(3)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

3、掌握以下所列3种以上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相关治疗指南

(1)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4)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如:多发性硬化)(5)癫痫及癫痫综合症

(6)周围神经疾病(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7)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8)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阿尔茨海默病)

4、了解以下危重症的诊断要点、抢救措施(1)高颅内压及脑疝(2)癫痫持续状态

(三)神经内科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1、掌握神经系统50种以上常用药品(列表附后)的作用机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常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掌握选定的3种以上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能够对药物治疗方案提出适宜的建议,并制定药物监护计划。

3、掌握高颅压和癫痫持续状态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与技能(1)经验用药及选药依据

(2)药物使用剂量、疗程及疗效判断(3)药学监护(4)后续药物治疗对策

4、具有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医嘱或处方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或需注意的问题。

5、熟悉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婴幼儿、心功能、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患者用药方案调整。

6、掌握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在临床用药监护中的应用。

7、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国内外药学文献,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五、专业理论培训推荐书目

1、神经病学

2、诊断学、神经诊断学

3、内科学

4、临床微生物学

5、临床药物治疗学

6、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7、相关指南

六、学员应完成的有关培训项目基本指标与要求如下

1、理论培训100学时(1)神经系统解剖学

4学时

(2)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

30学时(3)选定的3种以上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56学时(4)药物流行病学

2学时

(5)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

8学时

理论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与参加学术讲座结合的方式,其中参加相关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

2、临床实践培训880学时

(1)参加医疗查房及专科门诊每周不少于4次(2)参加药学查房每周不少于5次

(3)完成教学药历不少于10份,其中每个指定学习病种不少于2份(4)完成病例分析不少于3份(5)完成患者用药教育不少于50人次(6)参加专项处方点评不少于2次

(7)完成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5次,每次阅读文献≥4篇(8)参加病例讨论会不少于10次,其中学员完成病例汇报不少于3次(9)完成所在神经内科病区医嘱审核覆盖率不低于80%。

3、考试考核(1)笔试不少于1次(2)床边考核1次(3)案例考核1次

(4)日常考核:学员在完成培训指南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5)作业评估:各培训科目的作业及培训环节的实施,均应根据各培训科目的评估要点进行评估,其评估成绩在《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附:常用药物(具体品种由医院指定)(1)抗癫痫药

(2)抗凝及抗血小板药(3)溶栓药(4)抗震颤麻痹药(5)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6)神经内科常用的心血管系统用药(7)神经内科常用脱水药和利尿药(8)神经内科常用的抗感染药(9)神经内科常用的降糖药(10)神经内科常用的消化系统用药(11)神经内科常用的呼吸系统用药(12)肠内营养药(13)常用中成药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6

临床检验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上课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基础》专业课的课堂授课质量,笔者归纳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内容适当更新;提高讲课吸引力.

作 者:罗春丽 陈宏础 LUO Chun-li CHEN Hong-chu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实验诊断教研室,重庆,400016刊 名:医学教育探索 ISTIC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年,卷(期):6(10)分类号:G642.421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 课堂授课质量

肿瘤专业临床教学内容改进的探讨 篇7

关键词:肿瘤专业,临床教学,检测技术

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 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教育。临床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之前职业训练的重要阶段, 是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终末环节, 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最重要阶段[1]。肿瘤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 其临床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所区别、有所创新, 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但在现阶段肿瘤专业临床医学教育中, 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现在学生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深层次发病机理机制不明确, 普通临床学科停留在形态病理学、细胞生物学时, 肿瘤学已经发展到信号通路, 分子生物学层次。如果不能对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从微观层次上深入讲解, 无疑会影响肿瘤学科的教学效果。

“只窥一斑, 不见全豹”。学生对肿瘤学之外的其它学科了解不深, 对临床工作中涉及肿瘤学之外的医学内容比较生疏, 甚至对放疗与手术治疗也所知甚少。而且临床技能不完善。由于缺乏肿瘤学知识的系统性教学, 很多带教医师对于肿瘤治疗的认识也是局限于本学科, 而对肿瘤的其他治疗方法知之甚少。由于知识的局限性, 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本学科治疗方法的优点, 有关综合治疗的内容往往讲述得较简单, 没有合理安排对综合治疗知识和技术的全面阐述[2]。

“纸上谈兵, 坐而论道”。目前的肿瘤学教学不能把阅读文献、科研动手能力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 只停留在让学生背书上的教条内容, 机械应用, 不能做到有机联系, 融汇贯通, 不能学以致用, 对患者的诊治无实用价值。

近年来, 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 尤其是放疗、化疗和生物学治疗的快速发展, 综合治疗得以应用, 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部分治愈。早在20世纪70年代, 人们就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的疾病, 单用某一种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在以后的较长时间, 肿瘤学家提出了综合治疗的概念, 迄今, 国际肿瘤学界多数学者同意综合治疗的效果在多数肿瘤中优于单一治疗。根据病人机体情况及肿瘤的类型、病期、生物学行为, 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种治疗手段, 给病人带来裨益, 这是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疾病时“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 也是广大病人最殷切的希望和要求。一个合格的肿瘤学科临床医生, 面对肿瘤病人, 不但要求对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多种诊疗手段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更佳治疗效果。因此, 在肿瘤学宫, 加强对肿瘤专业医师和学生的全面培养, 是临床肿瘤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

1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教育互相促进

一个好的肿瘤专业医生, 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肿瘤科医生知识结构必须跨越多门学科。仅肿瘤治疗方面, 就涉及: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靶向, 肿瘤生物治疗, 肿瘤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 循征医学等等。相比较其它专科而言, 在强调本专科的深度的同时, 还需强调知识的广度, 即知识的全面性。肿瘤科医生需对影像学, 危重患者救治, 化疗及并发症处理, 危重患者预防知识全面掌握。因为现阶段肿瘤治疗已经达到微创、靶向、适形治疗的全新时期, 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系统全面地讲授肿瘤学知识和肿瘤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内容:包括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肿瘤病理学、肿瘤诊断学、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 使医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肿瘤学的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如何能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肿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涉及专业知识较多, 其发展前景广阔, 而发展现状尚待完善。肿瘤检测新技术涉及种类多:如前哨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活检、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芯片技术, 上述技术均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且影像、化学、基因诊断均需要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最后的确认, 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金标准[3]。但是肿瘤发病情况在遵守一定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又体现出“千人千面”的个体化特性, 在肿瘤诊断、治疗倡导个体化的今天, 肿瘤科医生需要全面熟悉和了解各项检查手段的优劣, 通晓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案, 如Her-2基因检测与赫赛汀治疗的相关性等。以细胞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切入口和突破点, 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发展, 是肿瘤专业临床教学的重点。

3 肿瘤科医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与科研思维培养是重中之重

肿瘤科医生除了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临床一线医生外, 同时, 还应该是一个对分子生物学非常熟悉的科研工作者,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研活动培养独立的医学科研思维能力并掌握相关的科研方法。肿瘤专业作为新兴学科, 其临床思维和传统内科学存在一定区别。如传统医学临床思维是从宏观逐步到微观, 从视、触、叩、听逐步深入到组织病理学、细胞生物学, 再至分子生物学机理, 而肿瘤专业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现阶段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基因检测等新兴手段的兴起, 预示着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要从微观起步, 在宏观尚无征兆的时候, 肿瘤学的诊断治疗工作就已开始[4]。

当前, 治疗肿瘤疗效的新评价已从过去单纯强调无瘤生存到目前的生活质量改善, 肿瘤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治疗初现曙光, 肿瘤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时代, 肿瘤专业临床教学也面临全面改进和创新的时机, 如何贴近科研与临床工作实际需要, 保持科学可持续发展态势, 是我们继续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傅强, 朱超.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育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3) :260.

[2]王瑞, .对临床肿瘤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19) :177.

[3]方伟岗.恶性肿瘤转移早期检测的挑战与策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5) :465-467.

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篇8

【摘要】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专业学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提问式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式教学;病理学;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病理学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实验是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是对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实物呈现,所以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病理学的学习效果。提问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讨论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为主体,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学习潜能,增强求知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病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 是病变最生动、直观、感性的体现,是学生对理论课所讲疾病的具体实践, 因此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病理学实验教学由大体标本观察与讲解、显微镜切片观察与讲解、绘图三部分构成, 基本上传承着传统的“灌注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传统的授课方法较为系统与深入, 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较全面的复习理论课内容, 但却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缺乏活力,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 学时数相对不足,针对临床专业的学生, 有些重要疾病也只能概要讲解, 大致观察,对疾病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提问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主体性主要指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问式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最明显的优点是强调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心查阅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利用多种学习工具获取最前沿信息;回答及讨论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自卑感和课堂上提问及回答问题的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提问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同时,提问式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讲授的内容,也要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既要能很好地调控整个课堂的氛围,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每个环节,不然的话,就掌握不好教学进度,也就保证不了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课前问题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教

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不仅要切实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只有有了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稳固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课前问题,才能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提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3.1问题的设计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

学等入门知识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结构,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串联或并联的小问题提供给学生,同时提供紧密联系的临床病例、大量典型的病理学图片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认识病变向熟悉病变特点再到临床诊断的转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及自己获取的素材,认真学习教材相关章节,仔细观察病变组织、细胞形态特点,结合临床资料,仔细思考,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2问题的解答及讨论

首先,教师可以先利用较短时间复习理论课上讲授的病理学基本概念、病变特征、最新进展等内容,然后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组讨论,各组学生踊跃发言,阐述其对问题的见解,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可以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控制讨论的范围、节奏及时间。

3.3问题的归纳与总结

在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对课前所设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解答,对一些具有争议或疑难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归纳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参考文献

1、关兵,徐小昌.浅谈病理教学的创新思维.中国卫生产业,2015,5:53-54.

上一篇: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介绍下一篇:新娘父亲在婚礼庆典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