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形式:半开卷
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
I卷:
1、单项选择题 1×102、多项选择题2×103、实务操作题1×10II卷:
4、计算题 15×
25、论述题15×2
主要复习内容:
一、实务操作题
1、三种贸易术语买卖双方责任与义务。P662、出口合同履行各阶段各单证名称及出单机构。P67,(网上课题第三章导读)
3、信用证业务流程(网上课题第三章导读图示)。
4、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流程P1675、海运提单的填制P258,P2626、提单流转过程P26
2二、计算题
1、海关完税价格的确定:关税、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算。P157例题
2、班轮运费的计算。P236,P237两个例题,3、集装箱运费的计算。P253例题
4、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用的确定和计算。P197例题
(上述计算的综合运用,如三种贸易术语价格的换算P67)
三、论述题
1、国际物流兴起的宏观背景是什么?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国际物流兴起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7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差异。P113、国际物流园区的几种运作模式。P494、信用证交易的流程。(网上课堂第三章导读图示)
5、进出口贸易中付款方式。(网上课堂第三章导读)
6、保税区开展仓储业务的原因。(网上课堂第四章导读)
7、国际物流活动装卸搬运的合理化。P1258、检验检疫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P1359、海关对国际物流监控的体现。P16210、国际货物运输特点。P18211、第三方物流的含义及特点。P34312、当前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方式的变化。P1813、从国际货物出口看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P3514、共同海损的含义。共同海损必须具备的特点。(网上课堂第八章导读)
1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主要进展
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的执理会成员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立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 海洋学资料中心的国家[1],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海洋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双边/多边海洋资料交换以及国际业务化海洋学资料收集工作。 我国参加了全球Argo浮标观测计划、全球温盐剖面计划(GTSPP)、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 东北亚海洋观测系统(NEAR- GOOS)等多项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承建了全球海洋资料获取系统元数据服务中心(ODASMS)、东北亚海洋观测系统中国数据库、 西太平洋数据与信息网络系统(ODINWEST- PAC)、海洋数据门户(ODP)西太分节点等全球/区域节点,获取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全球浮标、海洋站、志愿船、卫星遥感等观测资料和公开发布的全球海洋数据集,在扩充我国海洋资料储备、推进我国海洋信息化进程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2]。
2新形势下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Argo浮标观测计划等国际业务化海洋学合作的持续深入和世界数据系统(WDS)等一些潜在的国际合作机遇的不断涌现,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目前我国对国际组织/计划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资料进展与趋势缺乏系统的追踪分析,国际海洋资料源的收集管理工作相对离散[3],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仍需进一步全盘谋划,亟须深入研究当前全球海洋资料分布、获取渠道以及国际海洋资料政策、技术标准等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最大限度实现全球海洋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估、整合、管理和应用服务,持续提升我国海洋信息化水平。
3完善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的建议
基于已有基础和新的需求,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工作应紧密围绕我国海洋外交政策[4],大力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狠抓资料源头建设,发展资料信息技术,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外事管理,从而实现国内和国际业务协调发展。
3.1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政策研究分析
追踪收集国际海洋资料政策,分析其价值并有选择性的翻译,为权衡我国参加各项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活动的利弊、捕捉国际交换与合作时机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同时基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考虑, 研究完善我国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的政策和对策,提出我国可在对外活动中公开的海洋资料和信息产品清单建议,为通盘布局我国海洋资料对外交换与合作工作、逐步改变目前 “中国海洋资料不共享和共享少”的国际局面提供科学有力的信息保障。
3.2国际海洋资料源建设与规划
动态追踪全球海洋资料获取更新、检验评估、整合处理、管理应用和共享服务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厘清能够获取和有可能获取的国际海洋资料源, 建立国际海洋资料源清单目录, 为国际海洋资料获取提供全面、明确的信息支持。与此同时,收集国际海洋资料领域的方案、 规范和手册,进一步研究建立我国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可获取资料的数量、种类、分布等信息,为我国海洋观测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支撑。
3.3国际海洋资料获取更新与管理
借助我国已开展的国际交换与合作工作基础,结合国际海洋资料资源清单目录,有计划地开展全球范围内实时/延时、历史海洋资料及其相关产品的收集、处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形成资料处理、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国际海洋资料检验评估技术,通过客观分析、数值计算和对比验证等方法,开展各来源各类国际海洋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检验评估,提出资料评价结果和使用建议。针对众多来源、时空分散、基于不同标准处理形成的国际海洋资料,按照海区和学科要素开展整合处理,最终形成标准统一的、时空连续完整的国际海洋综合数据集和各类要素数据集,以及不同时空分辨率的网格数据集和基本图件产品,为我国海洋资料对外交换与合作和对内管理与服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3.4国际海洋信息技术合作与交流
通过有针对性的外事活动构筑国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框架,建立并完善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扩展国际视野,开展海洋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海洋资料处理、分析、评估、预测和管理等技术方法,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的整体实力。同时基于国际海洋学院西太区域中心等有利条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全球范围高级别的海洋信息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我国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层面海洋合作的参与度,研究完善我国海洋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体系,快速提升我国海洋信息技术水平。
3.5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服务
基于我国海洋资料和信息安全的根本要求,坚持资料对等和互利合作的原则,开展国际海洋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合作,履行我国的国际义务,并通过全球/区域间的资料合作,借助参与国际计划的方式进一步打通国家间的合作渠道。同时,基于海洋环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等建设和运行,面向国内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全球海洋数据与信息产品共享服务。
3.6外事活动统筹规划和管理
进一步统筹规划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领域外事活动,具体制定每年外事活动计划和目标, 明确外事对象和拟达成的合作意向。通过出访和邀请等多种方式,在参加国际会议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资料中心和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邀请国际组织/合作计划的秘书、主席和各国海洋资料中心重要官员及有学术威望的专家学者等人员来访,频繁在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领域表达中国的声音,逐步融入国际海洋资料交换与合作的核心圈,力争参加并逐步主导国际海洋 “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4结束语
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由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
1.现代国际关系的分期以及特征。
(1)1919—1945年。特征:突出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对世界事务支配权的矛盾转化为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特征: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演变。
(3)苏联解体至今。特点: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2.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建立,实行于欧洲、中东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实质上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对世界霸权的重新瓜分,后来随着德国吞并奥地利、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瓦解。
(2)雅尔塔体系:二战后形成,基本特征是以苏联、美国为核心的东西方对峙,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出现美苏争霸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志其结束。
(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目前表现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几个主要力量中心的并存。
规律性认识: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三次工业革命后,随着世界上主要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国际政治格局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不平衡性是固有的,因此均势只能是暂时的。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不断争夺市场、原料和资本输出地,各種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都必须为之服务,哪怕是付诸武力,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由此奠定。其他国家或集团实力的增长,对世界格局的变动也会产生某些影响,但是国际格局的形成更多地还是带有大国的政治色彩。
③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最为鲜明的特征。事实证明,有时妥协和调整可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有时却正好相反;而合作则会让国际格局更趋稳定。此外,地缘关系也是触发国际关系变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不同: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但两次大战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萨拉热窝事件是其导火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客观原因。
(2)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3)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两次世界大战都历时多年,战火遍及世界各地,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是残酷的,是破坏性的,我们应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珍惜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
4.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与苏东剧变的国家解体、政局动荡和经济滑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②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①原因: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世界大战。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崛起。
②“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确立: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04年3月7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纷纷表态,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
【重难点透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二者的相似之处有:它们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欧洲、中东和远东地区;雅尔塔体系涉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适用于整个世界,具有更大的影响。②中心力量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国际舞台的中心,英法起着主宰作用;雅尔塔体系则是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③形成的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两年内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④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瓜分;雅尔塔体系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2.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①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帝国主义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且《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中国的民族权利受到侵犯,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②华盛顿会议上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问题,为了遏制日本在中国的发展,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将胶州湾交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中国军阀混战进一步加剧。③为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在反法西斯势力的支持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两极格局对中国的影响:①二战中,美英等签订的雅尔塔密约,损害了中国的民族利益。②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控制中国是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在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③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了中国很大的支持。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并最终破裂。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干涉中国内政。④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3)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两极格局的解体,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命题特征】
近几年来,每年高考都有关于此内容的命题出现,且随着国际形势新的发展,高考对相关内容的考查有加强的趋势。近三年来,相关内容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征:
1.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兼及材料题和问答题。
2.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国际联盟、二战的重要战役和影响、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以及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等内容为主要考查对象,2008年高考尤其突出了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
3.从命题的趋势看:从朝鲜半岛的局势、日本极右翼势力抬头、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历程和伊拉克局势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的角度,考查大国之间的关系、战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今人类应吸取的教训等。
【复习建议】
1.世界战争与国际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重大的国际格局的调整往往受世界战争的影响。因此复习中要抓住“战争”这一环节,掌握与其相关的人物、事件、现象与结论,并注意分析其原因与历史启示。
2.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关系中抢眼的字眼。进入21世纪,西方世界一些国家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如何避免与世界大国的正面冲突而求和平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而在复习中,同学们要关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变化中如何尋找并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
3.注意相关内容与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联系。
【典型试题精析】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分析:题干限制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此时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因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参考答案:A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比较型试题分有项比较和无项比较两类。本题属前者,因为试题明确给出了比较项“共同追求”、“建立基础”、“成员国构成”,因此我们应紧扣这些给定的比较项作答,也就是要紧扣题意作答。
参考答案:(1)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2)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专题训练】
1.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A.争夺欧洲霸权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D.争夺海上霸权
2.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发表意见,因而被人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代表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对欧洲事务没有兴趣B.不具备与欧洲列强争雄的实力
C.专注亚洲事务与权益D.日本代表缺乏外交口才与应变能力
3.对于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的产物
B.它解决了战胜国之间原有的矛盾
C.它根除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
D.它缓解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冲突
4.英、法、美争夺国际联盟控制权的斗争结局表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B.国际关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
C.美国不热心欧洲事务D.英法结盟对付美国
5.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并获得收复失地神圣权利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6.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英美争夺海上霸权B.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C.英德矛盾D.法西斯的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
7.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C.美苏争霸的结果
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
8.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9.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的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10.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参考答案:1.C 2.C 3.A 4.B 5.A 6.D 7.D 8.A 9.C
10.(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1.实行稳定性的黄金储备政策。
2.外汇储备计算变化,数量增长迅速。
(1)92年8月以前,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成。
(2)92年8月以后,由国家外汇库存构成。
3.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
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正在日益全面化。
2.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为什么是固定汇率?
3.浮动汇率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使国内物价上涨,本币贬值,出口降低,外币供给减少,进口增加,外币需求增加,外币币值和外汇汇率上升
2、利率水平利率上升,通货紧缩加剧,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内流,供给增加,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降
3.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过度加剧,通货膨胀加剧,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外汇汇率上升
4.国际收支 顺差增加,出口大于进口,外币供给增加,外汇汇率下降,逆差增加则相反
5.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若出口不变,则进口增加,外汇汇率上升;若出口为导向,则出口增加,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趋于坚挺,外汇汇率下降,6、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减有助于政府干预汇市和稳定汇率。
7、其他因素如投机、军事冲突、政治危机等。
4.人民币升值有什么不利影响?欧元贬值?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
5.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优缺点?
固定汇率优点:稳定,从而有利于成本和利润核算,汇率风险低。
缺点:1.汇率的杠杆作用无法发挥2.会牺牲内部经济的调整
3.引起国际汇率动荡与混乱
浮动汇率优点:(1)汇率能够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
(2)不会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
(3)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要,并使逆差国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缺点:(1)外汇波动频繁,使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国际投资的主体难以核算成本和利润。
(2)浮动的汇率给国际投机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剧了汇率的波动。
(3)助长各国在汇率上的利己主义,削弱货币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剧国际经济关
系的矛盾.6.远期业务和期货市场如何防范风险?
一、做好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防止风险的原则和方法
1.做好计价货币的选择2.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3.平衡法4.组对法
5、多种货币组合法
6、本币计价法
7、调整价格法
二、采取保值措施,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
1、签订外汇保值条款:在合同中明文规定汇率变化后的计价方法1)计价用硬币,支付用
软币2)计价与支付都用软币3)确定一个软币与硬币的“商定汇率”
2、签订综合货币单位保值条款
3、签订物价指数保值条款
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结算方式,防止外汇风险的原则和方法
四.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
1即期合同法2远期合同法3.掉期合同法4.货币期货合同法5.期权合同法 6.借款法7投资法
五.签订贸易协定,采取易货贸易来防止外汇风险
7.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用文字表述
8.人民币为什么不是自由兑换货币?
9.我国银行结汇改革的三个时间
1.由1994年的强制结汇在1997年改为限额结汇.2.2002年10月15日对外汇留成账户的调整
3.2004年5月1日起,允许保留的账户扩大为30—40%
4.2007年初取消限额规定,可根据意愿保留外汇现汇收入而不必结汇。
10.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的区别
1.发行市场不同外国债券是指外国借款人在某国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示面值的债券 欧洲债券指借款人在本国以外市场发行的,以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券
2.外国债券一般由市场所在地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主承销商,而欧洲债券则由来自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组成的国际性承销。
3.外国债券受市场所在地国家证券主管机构的监管。欧洲债券发行时不必向债券面值货币国或发行市场所在地的证券主管机构登记,发行后可申请在某一证券交易所上市。
4.外国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受当地市场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管制和约束;而欧洲债券不受面值货币国或发行市场所在地的法律的限制
5.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必须根据市场所在地的法规交纳税金;而欧洲债券采取不记名债券形式,投资者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6.外国债券付息方式一般与当地国内债券相同,如扬基债券一般每半年付息一次;而欧洲债券通常都是每年付息一次。
11.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1、欧洲货币市场经营非常自由
2、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规模极其庞大
3、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较强竞争力
4、欧洲货币市场有独特的利率体系
5、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
1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宗旨:向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战后的经济建设,协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其国际收支不平衡
开发协会宗旨: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无息长期贷款的一个国际金融组织。
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用来减缓各国由于国际收支危机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的竞争与外汇管制的加强,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3.保付与商行的区别:
含义:出口商以商业信用的形式出卖商品,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和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组织,收进全部或部分贷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形式。
(1)向出口商提供资金的基础不同
(2)考察资信的重点不同
(3)业务内容不同
14.福费廷业务与一般贴现业务,保付代理业务的不同
与一般贴现业务的区别(1)有无追索权不同:(2)票据不同:
(3)是否需担保不同:(4)手续简单与复杂不同
与保付代理业务的区别(1)成交商品不同:(2)是否担保不同:
(3)是否需协商不同:(4)内容不同:
15.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1.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
(1)实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某些国家的货币;区域性货币;全球性货币。
(2)黄金储备。
2.采取以自由浮动为主的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
16.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不利影响
1.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1)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大于对外汇的需求,外汇的汇率下降,本币的汇率上升,不利于出口,加重国内的失业。(2)顺差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引发国内通货膨胀。(3)加剧国际摩擦。(4)如是出口所形成的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2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1)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外汇的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短期资本外流,使逆差扩大,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2)为支付逆差和减少本币贬值的幅度,货币当局会动用外汇储备,造成外汇储备枯竭,削弱对外支付能力。(3)为减少逆差,国内实行货币紧缩,利率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导致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
17.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
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求。
2.财政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货币(金融)政策 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
3.汇率政策 调整汇率改善国际收支。
1.国际股票:指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不是只发生在一国内,通常是跨国进行的股票。2.跨国并购: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甚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3.扬基债券:是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货币的外国证券。
4.私募基金:是一种以私募发行的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
5.国际对冲基金: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资金。
6.欧洲债券: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可以自由兑换的第三国货币标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7.龙债券:是以非日元的亚洲国家或地区货币发行的外国证券。
8.武士债券:是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是日本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日本国内市场上发行的以日元为计值货币的证券。
简答题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的基准和策略?
基准:(1)产品创新基准(2)产业区位结合比较优势基准(3)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策略:(1)资源开发业作为对外投资的预防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作为对外投资的主导产业(3)服务业作为对外投资的策略产业。(4)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对外投资的战略产业。
2.中国对外投资的4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6年。这是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和缓慢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处于初创阶段,被称为“非贸易性投资”,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初期主要集中在中餐馆、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后几年在资源开发、加工装配、工贸技贸结合的企业投资占较大比例。(2)第二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迅速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宽,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企业,而且在发达国家建立企业,同时也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投资兴办企业,单项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在资源开发、加工装配、工贸技贸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3)第三阶段:1991-2007年。1991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出现了新的跃升。海外投资涉及到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及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和餐饮等领域。新一轮对外投资浪潮以做实业的企业出去投资为主,投资形式有资源导向性、市场导向型、效率导向性、技术导向型。(4)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了不足,信贷规模也出现紧缩,这使得其本土的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机构不得不从海外撤资,国际资本显现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局面。投资领域逐步发展到矿能源发展、家电轻纺等加工制造、基础设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体中的作用和贡献?
(1)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2)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3)跨国公司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4)跨国公司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5)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6)跨国公司推动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关于证券投资资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1)发行的主体不同,体现的权利关系不同。基金是由基金发起人发行的按契约形式发起的,证券持有人和发起人之间是契约关系;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持有人是股份公司的股东,是一种股权关系;债券是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发行的,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2)运行机制不同,投资人的经营管理权不同。通过股票筹集的资金,完全由股份公司运行,股票持有人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通过债券筹集的资金,完全由债权人自由支配;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和发起人通过委托管理人进行运营。(3)风险程度不同。股票>基金>债券。(4)收益情况不同。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债券的收益是确定的。(5)投资回收方式不同。债券有一定的期限,期满后回收;股票无期限,回收只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按市场价格变现;基金两者都有。(6)存续的时间不同。5.国际间接投资的内涵和主要分类?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以购买国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种类:(1)国际股票。股票作为企业收集社会和民间资金为其发展业务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资本的基础。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而跨国公司的一步一步扩大又是国际股票市场活跃的结果。(2)国际债券。重要特征是发行人和投资人属于不同的国家,筹集的资金来源于国外金融市场,是国际长期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金融衍生工具。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基本特征:高度杠杆化的信用交易和以某种或某几种传统的金融商品作为基础。论述题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及对中国的启示和意义?
产品从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该过程一般经历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额是不一样的。产品生命周期形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要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呈S型曲线。非典型形态有“循环—再循环”型、“扇型”、“非循环型”等。启示:(1)要合理的利用外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引发了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国家、地方、企业的具体利益和最终全局利益,防止自我过渡竞争而使跨行公司谋利。(2)对于我国跨国企业的经营来说,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好坏,都应对产品周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企业寻找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我国企业的目标决不能满足于成为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对象和接受者(3)对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企业应该根据其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来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通过本企业品牌产品与类别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判断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定位,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所采取的各种营销策略就应该立足于完善产品这个目标上。导入期阶段企业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加快新产品的扩散速度,缩短导入期的时间。成长期的产品,其性能基本稳定,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已熟悉,销售量快速增长,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维持其市场增长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改进和完善产品;寻求新的细分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适时降价等。成熟期的营销策略应该是主动出击,以便尽量延长产品的成熟期,具体策略有:市场改良;产品改良。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可选择以下几种营销策略:维持策略;转移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发展利弊及相应对策?
(1)好处: 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②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劳动技能、组织管理技巧等在我国国内的扩散;③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进而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从就业数量上看,外来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机会;
(2)缺点:①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外投资加剧了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②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制约了中国的引资规模和水平。③国际竞争的加强使中国吸收外资面临沉重的压力。④投资自由化加大了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压力和引资的难度。(3)策略:①制定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宏观产业政策、宏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②突破旧观念,允许并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③加速推进投资自由化步伐,拓展更广阔的投资领域④制定市场化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⑤努力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3.“一带一路”的主要战略内容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陆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有在校学生一千多名,他们正处于青春年少对社会的一切充满好奇的年纪,急需社会各方给与其正确的引导,陆川法院禁毒宣传队伍的到来,对引导学生们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无异于雪中送炭。
在职校,陆川法院一行通过上禁毒宣传课、摆放宣传展板、仿真毒品展示以及禁毒宣誓签名的形式,向在校学生们送去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禁毒知识,解读了毒品的巨大危害,宣传了青少年防毒禁毒的方法,师生切身感受到了毒品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
“真没想到,毒品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危害了这么多家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自己不仅不要沾毒吸毒,同时还要劝解亲人朋友和身边的人远离毒品。”学生们在学习了禁毒知识后纷纷感叹到。“通过这次参观禁毒图片展和听青年法官讲座,让学生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以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陆川县中等职业学校一名工作负责人说,这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非常有益,希望陆川法院以后能够多多举办类似的法制宣传活动。
当然,并不是每一类复习资料都是有用的,好的复习资料可以补充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思路与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反,若复习资料选择不恰当,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浪费复习时间,导致事倍功半。那么,应该如何科学甄别复习资料的优劣呢?如何合理利用复习资料,提高中考数学的复习效率呢?这些正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近年来,市面上不断涌现出各类中考复习资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和家长也走入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复习资料越多越好。实际上,恰好相反,资料不在多,读懂读精则可。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的中考数学复习资料。那么,什么样的复习资料才是最合适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呢?第一,复习资料中的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涵盖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没有遗漏,便于复习时的整体掌握;并且难度适中,在教材的基础上逐渐加深,没有偏题、怪题。第二,复习资料中的题型颇为经典,没有大搞题海战术,且习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出题思路别具一格,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另外,根据中考前的不同复习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复习资料。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将中考前的数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巩固和知识机构(初三下学期3、4月份)、专题复习(初三下学期5月份)、综合练习,查漏补缺(初三下学期6月份至中考)。在基础巩固和知识机构,最好以复习大纲和课本教材作为基本的复习资料,这样既可以对考试的范围、重难点了然于胸,又可以复习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牢牢掌握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原理、定理、公式、概念及传统习题的解题思路,等等。在专题复习阶段,则可以利用对某一块或某一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选择一些讲解与习题并有的复习资料,如“边讲边练”类型的,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安排复习,学习复习完讲解部分内容,则可以马上进行习题练习巩固。到了查漏补缺阶段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十分牢固了,这时便可以选取一些经典习题集进行练习,如中考复习真题、全国考试习题汇编集等。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内化基础知识,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和效率,熟悉中考的热点试题、题型等。
二、正确使用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选取合适的复习资料很重要,但是正确使用更为关键。如果不正确合理地使用中考数学复习资料,那么再怎么精心选择都是白费力气。首先,教师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复习资料。例如,许多学生眼高手低,不重视基础,而偏爱于钻研一些高深难题。教师就要悉心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在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中,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不能忽视对教材课本的复习,必须夯实基础,才能修建高楼大厦。当然,复习课本时我们不能像“读小说”一样阅读、浏览,而是要深入思考,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将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体系,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其次,在使用习题类复习资料时,不能只练不想,只注重正确性和速度,而忽视了对每一类题型进行汇总、分析。因为,许多中考数学习题的设计,都不只是一两个知识点的简单叠加,而是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多种数学解题方法相互交织和综合的结果。因此,在我们完成每一类习题的解答之后,都要认真分析其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归纳分类汇总之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题型时就可以轻松解答了。再者,教师要针对一些思路新颖、见解独特、具有典型代表性,或者是争议较大的习题进行统一分析讲解。因为,班级上的学生数学成绩是有高有低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又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统一讲解、强调,让每个学生都不要错过对经典习题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对复习资料的使用情况,避免学生走入误区。比如,有的学生讲复习资料变成了“答案书”,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危害较大。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要依赖于复习资料的参考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三、反复研究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要想合理利用中考数学复习资料,提高复习效率,还需要学会思考、反复研究资料中的内容与习题。资料中的精选题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所学的许多知识密切相连。所以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剖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思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形成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比如,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可以解决“根的判定”、“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根的判定”,以及“二次函数图像与横轴的交点坐标判定”等问题。
另外,学会反复研究复习资料,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初中数学知识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复习资料中的这类习题进行重点钻研和思考,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并内化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有如此,在中考战场中遇到此类题型,才能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杜美霞.初三学生应正确使用数学中考复习辅导书[J].学周刊,2012,(9).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资料;高考
学生进入高三,数学学习压力加大,数学复习资料也名目繁多,而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复习资料,以达到强化知识查漏补缺的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把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相结合,打好基础
在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把使用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熟悉研读考试大纲,了解不同考点的重要程度,把大纲里面的内容都搞明白。以大纲为导向,覆盖式学习,确保运用的复习资料涵盖到大纲中的每一个考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夯实学习基础。
二、把复习资料和错题本相结合,提升能力
错题本是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易错或知识网缺陷的部分知识点的集合,是学生在平时学习或考试中知识网缺陷的查漏补缺,是每个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在这里,学生在数学复习中,要把复习资料和自己的错题本相结合,把错题本上易错的、搞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题型在复习资料中进行重复的训练和总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果,从而攻克各自的难题,提升学生的数学
能力。
三、把专题复习资料和历年高考真题相结合,攻克难题
在数学二轮复习中,学生应注重把二轮专项复习资料和历年的高考真题相结合,对每套真题中同一类型题目的错误点进行总结的同时,运用好专项复习资料中专项训练的总结部分。把此种易错类型集中强化训练,运用专项复习资料不断训练该种题型的不同考查角度,了解这种题型的考点的不同考查方面是否都掌握牢固,不断查漏补缺,分析总结,以达到对这种题型的难点突破。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该运用专题训练时期,进行不同的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题目选择上有所侧重,同时,学生也应该有选择地对复习资料的题目进行删减。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应重点进行夯实基础和一部分的能力提升训练,放弃一部分较难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收获最大限度的回报。
综上所述,在高三数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上,要注重基礎,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并勤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做题能力,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谢平.继承 改革 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课程复习课[J].发展,2010(04).
①名词解释
国际商务谈判: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
主场谈判:只对谈判的某一方来讲,在其所在地进行的谈判。中立谈判:指在谈判双方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点进行的谈判。让步型谈判者:为了避免冲突对抗而屈服于对方。
立场型谈判者:把任何情况看作是一场意志力的竞争和搏斗,认为越强硬者,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多。
原则性谈判:注意于对方的人际关系,使双方各有所获得方案。
投资谈判:指谈判双方就双方共同参与或涉及的某项投资活动,对该投资活动所涉及的有关投资的周期、投资方向、投资方式、投资内容与条件、投资项目的经营及管理,以及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相互关系所进行的谈判。
询盘:指在外贸交易洽谈中,由买卖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就某向商品的交易内容和条件发出询问,以便为下一步彼此间进行详细而周密的洽谈奠定基础。发盘:又称发价,它是由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按照有关条件进行磋商,达成协议,签订合同。
还盘:指收盘人不同意发盘的交易条件而提出的修改或增加条件的表示。②思考题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 1.以经济利益为谈判的目的
2.以经济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 3.以价格作为谈判的核心
1.既是一部交易的商洽,也是一项涉外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应按国际惯例办事 3.涉及面很广
4.影响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 5.谈判的内容广泛复杂
二、分类
按人数:个体谈判、集体谈判 按利益主体:双方谈判、多方谈判 按接触方式:口头谈判、书面谈判 按地点:主场谈判、客场谈判、书面谈判 按态度:让步型谈判、立场型谈判、原则性谈判
按内容:投资谈判、租赁及“三来一补”谈判、货物买卖谈判、劳务买卖谈判、技术贸易谈判、损害及违约赔偿谈判。
三、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原则
2、灵活机动原则
3、友好协商原则
4、依法办事原则
5、原则和策略相结合的原则
四、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谈判环境因素分析、信息的收集、目标和对象的选择、谈判方案的制定、模拟谈判)
2、开局阶段
3、正式谈判阶段
4、签约阶段
五、PRAM P:制定谈判计划 R:建立关系 A:达成协议
M:协议的履行与关系维护 第二章 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因素 ①名词解释
公法:大陆法中包括调整宗教活动和国家机关活动的法规。私法:大陆法中包括调整所有权、债权、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法规。
仲裁:发生争议的各方当事人自愿的达成协议,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交一定仲裁机构来裁决、解决的一种方法。
诉讼:经济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到法院起诉,控告另一方当事人有违规行为,要求法院给予救济或惩处另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制度。
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方式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
权利型对手:以取得成功为满足,对权力与成功的期望很高,对友好关系的期望很低。
进取型对手:以对别人和对谈判局势施加影响为满足。关系型对手:以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而感到满足。②思考题
一、影响国际谈判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法律因素
3、心理因素
二、发挥群体效能最大化的一般途径。
1、合理配备群体成员
2、灵活选择决策程序
3、建立严明的纪律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4、理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的渠道。第三章 国际商务谈判前的准备 ①名词解释
谈判信息:指于谈判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条件、情况及对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一种特殊的人工信息。
最优期望目标:一个诚实的谈判者一开始就推出他实际想达到的目标,由于谈判心理作用和对手的实际利益,他最终可能达到这个目标。拟定假设:是根据某些既定的事实或常识将某些事物承认为事实。
沙龙式模拟:把谈判者聚集在一起,充分讨论,自由发表意见,共同想象谈判全过程。
戏剧式模拟:每个谈判者都在模拟谈判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谈判全过程会一一展现在每个谈判者面前。②思考题
一、谈判组织的构成原则
1、根据谈判对象确定组织规模
2、谈判人员被赋予法人或法人代表资格
3、谈判人员应层次分明、分工明确
4、组成谈判队伍时要贯彻节约原则
二、谈判人员的组织结构
1、技术人员
2、商务人员
3、法律人员
4、财务人员
5、翻译人员
6、谈判领导人员
7、记录人员
三、谈判信息收集的主要内容
1、市场信息
2、竞争对手信息
3、科技信息
4、有关政策法规
5、金融信息
6、货单、样品的准备
四、谈判目标确定的四个层次
1、最高目标:往往是对方所能忍受的最大程度
2、实际需求目标:是谈判各方根据主客观因素,考虑到各方面情况经过科学论证、预测和核算后,纳入谈判计划的谈判目标。
3、可接受目标:指在谈判中可努力争取或作出让步的范围。
4、最低目标:是商务谈判必须实现的目标,是谈判的最低要求,若不能实现,宁愿谈判破裂也没有讨价还价、妥协让步的可能。
五、具体谈判目标要考虑的因素
1、谈判的性质及其领域
2、谈判的对象及其环境
3、谈判项目所涉及的业务指标的要求
4、各种条件变化的可能性、变化方向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5、与谈判密切相关的事项和问题等。
六、模拟谈判的必要性
1、是谈判者获得实际经验,提高谈判能力。
2、模拟谈判可以随时修正谈判中的错误,能使整个模拟谈判过程顺利进行,从而使谈判者获得较完善的经验。第四章 国际商务谈判各阶段的策略 ①名词解释
报价:不仅只产品在价格方面的要价,而且泛指谈判的一方对另一方提出自己的所有要求,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包装、价格、转运、保险、支付、商检、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其中价格条件是谈判的中心。
最低可接纳水平:至最差的但却可以勉强接受的最终谈判结果。报盘:卖方主动开盘报价。递盘:买方主动开盘报价。
实盘:在正式谈判中,开盘都是不可撤销的。实质性分歧:是原则性的、根本利益的真正分歧。
假性分歧:是由于谈判中的一方或双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设置的难题或障碍。
交叉式让步: 指促使双方总体利益弥合的一种做法,要求一方在这一问题上让步,另一方在其他问题山让步;一方在这个问题上让步的损失,可以从另一方在其他问题的让步中得到弥补。②思考题
一、制定国际商务谈判策略的步骤
1、了解影响谈判的因素
2、寻找关键问题
3、确定具体目标
4、形成假设性方法
5、深度分析和比较假设
6、形成具体的谈判策略
7、制定行动计划草案
二、谈判的开局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确定恰当的开局策略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互惠谈判模式的要求,谈判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寻求互惠互利的谈判结果。经验证明,在非实际性谈判阶段所创造的气氛会对谈判的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一种谈判的开局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谈判朝某个方向推进。因此,谈判人员要在谈判开始前建立一种合作的气氛,为双方融洽的谈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局阶段应考虑的因素有:谈判双方之间的关系
谈判双方的实力。
三、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有哪两种典型的报价战术?试述两者的区别。西欧式报价战术的一般模式是:首先提出含有交大虚头的价格,然后根据买卖双方的实力对比和该笔交易的外部竞争状况,通过给予各种优惠,来逐步软化和接近买方的市场和条件,最终达成交易。
日本式报价战术的一般做法是将最低价格列在价格表上,以求首先引起买主的兴趣。由于这种价格一般是以买方最有力的结算条件为前提的,并且这种低价格交易条件下,各个方面都很难全部满足,因此,买卖双方最后成交的价格往往高于价格表种的价格。
四、进行报价解释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不问不答,有问必答,避虚就实,能言不书。不问不答:买方不主动问的问题卖方不要回答。避虚就实:对己方报价中比较实质的部分多讲一些,对于比较虚的部分少讲或不讲。
能言不书:能用口头表达和解释的,就不要用笔写出来。
五、成交阶段的策略
场外交易 最后让步 不忘最后利益 注意为双方庆贺 慎重的对待协议
六、谈判中形成僵局的原因
1、立场观点的争执
2、一方过于强势
3、过分沉默或反应迟钝
4、人员素质低下
5、信息沟通的障碍
6、软磨硬抗式拖延
7、外部环境的变化
七、谈判僵局的处理原则
1、尽力避免僵局的原则
2、努力建立互惠式谈判
八、简述常用的几种让步策略的内容及其适用性。
1、冒险式让步:即在谈判前三个阶段,始终坚持不作让步,而且在谈判后期或迫不得已的时候,一次让出全部可让利益。
适用性:这种方式适用于对谈判的依赖性小,己方为谈判付出的时间、精力、交易数额不大,不怕谈判失败,或是在谈判中有优势的一方。
2、等额式让步 适用性:这种方式适用于竞争十分激烈,或缺乏谈判经验,对谈判对手不熟悉,对方底细不清的谈判或进行一些较为陌生的谈判。
3、递减式让步
适用性:适用于任何谈判,尤其是己方谈判优势不明显的谈判或合资、合作项目的谈判。
4、“虎头蛇尾”式让步
5、递增式让步
6、满足式让步
适用性:适用于大型而复杂的谈判,尤其是谈判陷于僵局或多轮次的谈判。这种方式实施起来富于变化,要求谈判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并善于利用和把握对方的心理。
7、一次性让步
适用性:适用于己方处于被动地位和劣势的谈判,洽谈一开始就以大幅度让步表达诚意;或者双方比较熟悉,关系较为友好时,因为彼此了解情况,一次让利到位可提高谈判效率,并表现坦诚的合作态度。
8、快速式让步
适用性:适用于谈判整体形势对己方不利,又急于成交,不愿失去机会时的谈判。第五章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技巧 ①名词解释
封闭式发问:在特定的领域中能带出特定的问句。(是、否)
澄清式发问:针对对方的答复重新提问,以使对方进一步澄清或补充其原先答复的一种问句。强调式发问:强调自己观点和己方的立场。
探索式发问:针对对方答复要求引申或举例说明,一边探索新问题、找出新方法的一种发问方式。
借助式发问:一种借助第三者的意见来影响或改变对方意见的发问方式 强迫选择式发问:只在将己方的意见抛给对方,让对方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回答。
证明式发问:旨在通过己方的提问,是对方对问题作出证明或理解。多层次式发问:含有多种主题的问句,即一个问句中包含有多种内容。诱导式发问:旨在开渠引水,对对方的答案给予强烈的暗示,使对方的回答符合己方预期的目的。
协商式发问:为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采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发问。②思考题
一、如何在谈判的过程中处理好谈判另一方的人际关系,同时保证己方的谈判利益?
1、将方案的创造与对方案的判断行为分开
2、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扩大方案的选择范围
3、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4、替对方着想,并让对方容易做出决策
二、怎样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来推测对方的谈判心态? 1.根据目光凝视讲话者时间的长短来潘听者的心理感受 2.眨眼频率有不同的含义
3.倾听对方谈话时,几乎不看对方是试图掩饰的表现 4.眼睛瞳孔所传达的信息 5.眼神闪烁不定所传达的信息
6.睁大眼睛看着对方是对其很大兴趣表示
三、怎样有效的说服谈判对手?遇到顽固性对手又该怎么做?
1、说服技巧的环节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信任
(2)客观分析自己意见可能导致的影响
(3)简化对方接受说服的程序
(4)寻找共同点,争取认同
2、说服技巧的要点
(1)换位思考
(2)消除戒心,创造良好氛围
(3)推敲说服用语 说服顽固者的技巧
1、下台阶法
2、等待法
3、迂回法
4、沉默法
四、交锋中的技巧
多听少说 巧提问题 使用条件问句 避免跨文化交流产生的歧义
五、听的障碍有哪些?(1)判断性障碍(2)精力分散,思路较对方慢及观点不一致而造成的少听或漏听(3)带有偏见的听
(4)受收听者的文化知识、语言水平特别是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的限制,而听不懂对方的讲话内容
(5)环境的干扰形成了听力障碍
六、倾听的规则 1.要清楚自己听的习惯 2.全身心地注意
3.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 4.要努力表达出理解 5.要倾听自己的讲话
七、倾听的技巧 1.“五要”
(1)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听(2)要通过记笔记来集中精力(3)要有鉴别地倾听对方发言。(4)要克服先人为主的倾听做法
(5)要创造良好的谈判环境,使谈判双方能够愉快地交流 2.“五不要”
(1)不要因轻视对方而抢话、因急于反驳而弃听(2)不要使自己陷入争论
(3)不要为了急于判断问题而耽误听(4)不要回避难以应付的话题。(5)不要逃交往的责任。
八、提问的时机
(1)在对方发言完毕之后提问(2)在对方发言停顿和间歇时提问(3)在议程规定的辩论时间提问(4)在己方发言前后提问
九、提问的要诀
(1)要预先准备好问题
(2)要避免提出那些可能会阻碍对方让步的问题(3)不强行追问
(4)既不要以法官的态度来询问对方,也不要接连不断地提问题(5)提出问题后应闭口不言,专心致志地等待对方做出回答(6)要以诚恳的态度来提问(7)提出问题的句子应尽量简短
十、答复的技巧
1、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留有思考的时间
2、针对提问者的真实心理答复
3、不要彻底回答问题,因为有些问题不必回答
4、逃避问题的方法是避正答偏,顾左右而言他
5、对于不知道的问题不要回答
6、有些问题可以答非所问
7、以问代答
8、有时可以采取推卸责任的方法
9、重申和打岔有时也很有效
十一、入题技巧
(一)迂回入题 1.从题外话入题 2.从自谦入题
3.从介绍己方谈判人员入题
4.从介绍己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入题
(二)先谈一般原则,再谈细节问题
(三)从具体议题入手
十二、各种行为的含义
1、眉毛所传达的信息:
(1)眉毛上耸:喜上眉梢
(2)眉角下拉:烦恼生气
(3)眉毛运动:同意肯定
(4)紧皱双眉:郁闷怀疑
2、嘴的动作所传达的信息
紧抿嘴角:意志坚决;撅起嘴角:准备进攻;
紧咬嘴唇:内疚生气;下拉嘴角:不满烦恼;
上拉嘴角:注意倾听
(二)上肢的动作语言
1、拳头紧握:表示向对方挑战或自我紧张的情绪。
2、用手指或笔敲打桌面或在纸上乱涂乱画:表示对话题不感兴趣、不同意或不耐烦。
3、手与手指并拢并放置胸的前上方呈塔尖状:表示充满信心,充满自信。
4、手与手连接放在胸腹部的位置:表示谦虚、矜持或略带不安的心情。
5、两臂交叉于胸前:表示保守或防卫。
6、吸手指或指甲:成年人如做出这样的动作是不成熟的表现。
7、握手所传达的信息:
(1)手心出汗:表示处于兴奋、紧张、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2)用力握手:表示具有好动、热情的性格,做事主动
(3)握手无力:表示个性懦弱或傲慢矜持
(4)握手前先凝视对方再握手:表示想在心理上先战胜对方争取主动
(5)掌心向上与对方握手:表示性格被动,向对方示好
(6)掌心向下与对方握手:表示性格强悍,喜支配他人
(7)用双手紧握对方一只手并上下摆动:表示热烈欢迎对方的到来或表示感谢、恳求
(三)下肢的动作语言
1、足尖频繁起落,抖动腿部:表示焦躁不安、不耐烦或欲摆脱某种紧张感
2、双足交叉而坐:男性常用此法压制自己的情绪,如对对方的保留态度;女性如再并拢两膝,则表示拒绝或防御的态度,比较含蓄、委婉。
3、分腿而坐:表示自信并愿意接受对方的挑战
(四)腹部的动作语言
1、凸出腹部:表示心理优越、自信、满足
2、解开上衣钮扣露出腹部:表示开放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存戒备之心
3、腹部起伏不停:表示兴奋、激动或愤怒
4、抱腹蜷缩:表示不安、沮丧、消沉
5、轻拍自己腹部:表示雅量、风度、得意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
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双手抱头。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也是放松。在别人面前特别是给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十三、辩的原则
(一)观点明确,立场坚定
(二)辨路敏捷、严密,富有逻辑
(三)掌握大的原则,不纠缠细节
(四)掌握进攻的尺度
(五)态度公正,措辞严密
(六)善于应变
(七)保持良好风度
十四、辩的技巧
(一)消除对方戒心,创造良好氛围
(二)给对方能够站在双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印象
(三)仔细推敲语言
(四)能让对方下台阶
(五)给对方考虑的时间
(六)对尖锐问题采用迂回战术
(七)寻找双方人格、信仰、价值观的共同点,拉近双方距离
第六章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
一、国际商务礼仪包括主要内容有哪些? 服饰礼仪 馈赠礼品礼仪 迎送礼仪 签约礼仪 第七章 文化差异
【国际物流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国际物流师考试11-13
国际物流公司实习小结10-16
国际物流管理a12-20
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大纲09-24
国际物流导论-模拟试题12-06
保税物流复习12-08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10-29
企业物流管理复习资料06-18
国际商法复习总结06-02
国际金融复习资料整理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