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共10篇)

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 篇1

第一条 为了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准确地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根据《行政处罚法》、《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规则 》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审理我局有关执法部门立案查处的案件,适用本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

(一)在监督管理中发现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现场处罚的案件除外);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经初步核查,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

(三)有关部门移送并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

(四)同级政府或者上级部门交办的;

(五)其他需要立案的。

第三条 局设立行政案件审理委员会(简称“审委会”),负责审理全局立案查处的行政案件。审委会设委员九名,其中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一名。

第四条 审委会下设案审委办公室,具体职能如下:

(一)负责行政执法案件初审;

(二)组织召开审委会会议;

(三)负责审委会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条 凡立案查处的案件,案件承办部门调查结束后,承办人员填写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并附案件的全部材料,于案审会会议召开三日前报送审委会办公室初审。

报送审委会办公室初审应具备下列案件材料:

(一)《立案审批表》

(二)有关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行政相对人陈述、调查笔录、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检验、检定或者鉴定结果);

(三)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案审委办公室负责对案件承办机构报送的全部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工作自接到报送案件之日起3日内审毕。初审结果如下:

(一)对案件材料不齐全的,责成案件承办构补正或纠正;

(二)对案件材料齐全的,提交审委会审议。第七条 审委会审理案件实行会议制度。

审委会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召集。对给予行政相对人较重行政处罚、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应当由审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单数委员参加集体审议;对其他立案查处的案件可以由三人以上单数委员参加集体审议。

听证范围的案件是指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之一的案件: l、责令停产停业的;

2、吊销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或者计量器具修理许可证的。

3、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超过1000元的;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超过10000元的。

第八条 审委会审理案件实行回避制度。审委会人员与审理案件有直接关系或其它关系,应当回避或书面申请回避。

第九条 审委会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审议,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根据情节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免予行政处罚,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案件依法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五)违法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或者程序违法的,由案件承办机构补证或者纠正。

第十条 审委会审理案件应制作《行政案件审理记录》,对各种意见应如实记录。处理意见作出后,出席会议的委员都在《行政案件审理记录》上签字。

第十一条 审委会应当将处理意见告知行政相对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其中属于听证范围的,同时告知行政相对人享有听证的权利。审委会应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

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的,审委会应当在接到申请听证的书面材料15日内组织听证。听证会由审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审委会办公室负责制作《听证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及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第十二条 审委会在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和申辩或者听证活动结束后3日内,应持有关情况和笔录报送主任委员;必要时,可以再次召集审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第十三条 局长对审委会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核,签发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审委会办公室应当组织案件承办机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有关的处理决定书,并应当严格履行执法文书交接核准手续。

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 篇2

关键词:审议案件,会前确认制度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的法定机构, 其主要工作之一, 就是讨论本院办理的重大案件、疑难案件和抗诉案件, 并作出相应决定。作为检察机关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 检察委员会审议讨论案件及其决策具有权威性和决定性, 其所作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必须执行。

1 提请审议案件存在的事实认定片面性问题

在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案件中, 绝大多数由公诉部门提请。根据规定, 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讨论的案件, 应当由承办检察官提出办理意见, 公诉部门讨论, 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 经分管检察长审核后报检察长决定。然而, 承办检察官提出的审查办理意见, 有时存在事实认定的片面性问题, 即侧重于审查起诉阶段认定案件事实的体现, 而相对忽视侦查部门在前期所作不同认定的反映。主要表现在: (1) 证据发生变化导致事实认定差异; (2) 对证据价值判断不同导致事实认定差异; (3) 法律解释不清、界定不明导致事实认定差异; (4) 执法不规范、审查不严格导致事实认定差异。

2 构建会前确认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要克服和解决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事实认定的片面性问题, 就必须建立健全会前确认制度, 即对公诉部门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案件, 在正式召开检察委员会会议之前, 由先前承办该案的侦查部门对案件事实予以确认。其主要特点是: (1) 客观性, 即在内容上仅限于对客观犯罪事实的确认, 而不能针对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的议题作主观上的判断与评价; (2) 同步性, 即在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时, 同步审查侦查部门确认案件事实的意见; (3) 规范性, 即侦查部门对案件事实的确认, 属于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的会前必经程序, 并作为讨论决策的依据之一。

会前确认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它有利于增强检察委员会议事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只有综合考察与客观评价案件事实及其发展变化状况, 才能获取据以分析判断的翔实、可靠素材, 切实保障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的质量和效果;其次, 它有利于强化对刑事诉讼特别是审查起诉工作的监督制约, 这种监督制约不仅取决于检察机关内部体制机制的完善, 而且也需要关注和重视那些来自于检察机关外部, 特别是同样承担刑事诉讼任务的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促使检察工作更趋公平、公正、公开, 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权威性与公信力。再次, 它有利于提升检察队伍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 促使广大检察干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改进执法作风, 致力于增强处置疑难案件、应对复杂局面、解决争议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办案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会前确认机制的构建具有必要的实践价值。其一, 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案件通常具有重大影响或者面临疑难复杂问题, 这类案件经过立案、侦查, 直至审查起诉, 有关事实、证据发生变化或者对既定事实、证据产生新的分歧和争议, 在所难免, 因而需要对整体案情及其发展变化有所认识。公诉部门将案件提请审议, 其意见固然是重中之重, 但侦查工作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 却与其他刑事诉讼阶段显著不同, 特别是侦查部门在与犯罪分子针锋相对时所处背景、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更非公诉部门以书面审查为主的方式所能够切身体会的, 故侦查部门的意见同样不可忽略。其二,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 它介于刑事案件侦查终结与提起公诉之间, 既有侦查监督的意义, 又有审查决定起诉的意义。因此, 公诉案件只有经过侦查、公诉部门的共同努力查清犯罪事实, 法院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的审理和判决, 从而确保刑事诉讼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其三, 如果说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等工作制度的确立, 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 那么将这种创新的思路和成功的经验纳入检察委员会体制机制改革之范畴, 则是检察机关依法加强自身监督的有效举措, 有利于促进检察委员会工作乃至整个检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从根本上体现“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宗旨。

3 会前确认制度的运行模式

关于会前确认制度的具体运行, 应当区分两类不同案件, 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承办的职务犯罪案件 (以下简称“自侦案件”) 以及公安机关承办的其他刑事犯罪案件 (以下简称“刑事案件”) , 采取两种不同模式。

3.1 自侦案件“列席会议”的确认模式

公诉部门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的自侦案件, 应当采取“列席会议”的模式, 即由自侦部门派员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 提出确认案件事实的意见。

3.2 刑事案件“书面审查”的确认模式

公诉部门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讨论的刑事案件, 应当采取“书面审查”的模式, 即由公安机关在检察委员会审议案件之前, 就案件基本事实及其认定依据提出书面确认意见。

参考文献

[1]孙克非.从组织与程序上规范检委会工作[N].检察日报, 2008-08-10.

一起中止审理案件引发的思考 篇3

2011年7月4日下午,间歇性精神病人魏某病情复发,持刀滋事,与被告人窦某发生肢体冲突,后被告人窦某将魏某打伤,经鉴定受害人魏某构成轻伤。窦某2011年7月5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8月3日被逮捕,9月24日被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窦某犯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在审理过程中,受害人魏某认为自己伤势构成重伤,要求自己伤情进行重新鉴定,并且对伤残等级进行鉴定。法院认为受害人的请求可能影响案件审理以及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故而法院同意了受害人申请重新鉴定的要求,由于法院未能在法定的审理期限内结案,于是在2011年10月27日裁定中止审理。但在鉴定期间受害人魏某以找不到法院指定的医院和医生等多种理由没有到指定的医院进行重新鉴定,于是鉴定中心以受害人未到场为由退回鉴定要求。后法院多次与受害人做思想工作,直至2012年2月再次对受害人进行重新鉴定,4月7日,鉴定结论受害人魏某伤情构成轻伤。在此期间,被告人窦某一直被羁押在看守所。

笔者认为,受害人魏某申请重新鉴定,后魏某以各种理由拒不进行配合鉴定,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裁定中止审理。同时,应根据《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对被告人窦某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理由如下:

1.害人提出重新鉴定,可能影响案件定罪量刑,但由于各种原因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应当是中止审理的理由。《刑诉法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虽然受害人以多种理由推托而不能进行重新鉴定,不属于上述规定的中止情形,但鉴定结论可能影响案件的定罪量刑,就必须要受害人去重新鉴定,否则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由此,受害人以多种不正当的理由拒不进行重新鉴定,使案件无法审理,也应当是中止审理的理由之一,可以适用《刑诉法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定该案中止审理。

2.已经逮捕的被告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由于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又将届满,为了不使被告人超期羁押,即根据《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应当对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

有观点认为,受害人有理由提出重新鉴定,而受害人又无故不配合重新鉴定,原鉴定结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致使该案没有伤情鉴定结论这个关键的证据,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在补充侦查的期限内没有提起人民法院恢复法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笔者认为要受害人去重新鉴定,不是公诉机关需要补充侦查的情形。当事人提出申请重新鉴定,如果人民法院同意该申请,就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去重新鉴定,不需要公诉机关补充侦查,即使受害人拒不重新鉴定,公诉机关补充侦查也不能解决问题。再说,当事人提出申请重新鉴定,只是对鉴定结论这个证据提出了异议,并不能否认这个证据的存在,是否采纳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二、久押不决的现状

通过本案,被告人窦某被长期羁押也似乎是合法的,因现行刑事诉讼法未对诉讼中止作出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虽有规定,也较为原则,倘若监所部门监督不到位或者法院仍然以证据等其他理由不能恢复案件审理,那么导致被告人长期得不到宣判,造成被告人被长期羁押、久押不决,有的被告人被关押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对被中止审理的人极其不利,笔者认为中止审理为变相超期羁押提供法律掩护,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

刑事诉讼的中止主要包括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中止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中止审查和法庭审理阶段的中止审理三种情形。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之前或者审理过程中,因发生某种特定情况,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审理,决定停止诉讼活动,待该项原因消失后,再恢复审理,中止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仍然有效。基于审判实践活动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对中止审理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三、问题的根源

因诉讼中止产生的长期羁押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简单化,具体的操作程序严重匮乏,致使对在押的这类特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处置缺乏操作依据:

1.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诉讼中止的期限未作规定。

2.止审理制度未规定对被中止审理的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否应当变更强制措施。

3.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虽然可缓解超期羁押,但也可能导致中止审理被滥用。

4.成诉讼中止的法定事由消失后,如何启动刑事诉讼活动,如何监督刑事诉讼活动,也缺乏相关法律规定。

5.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恢复后审理期限如何计算,是否重新计算,法律也没有作出规定。

四、完善立法是根本

结合中止侦查、中止审查和中止审理的不同特点,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刑事诉讼的中止活动:

1.察机关在自侦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因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病及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接受讯问,丧失诉讼行为能力而中止侦查的,应当由检察机关的自侦部门及时对其强制医疗。

2.依法延长的侦查羁押期限届满后,犯罪嫌疑人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被继续关押,应当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同时继续对其进行强制医疗。

3.察机关自侦案件中止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涉嫌罪行较轻的,检察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强制措施,同时责令犯罪嫌疑人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4.查起诉中,犯罪嫌疑人因患有精神病及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接受讯问,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从而中止审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及时与羁押场所联系,由检察机关负责对犯罪嫌疑人强制医疗。犯罪嫌疑人在羁押场所能有效接受治疗的,可在羁押场所治疗。

安全生产案件审理工作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了规范案件集体审议工作,确保正确、及时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案件,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设立夹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案审委),负责对本部门需案审委审理的案件进行集体审议。案审委办公室设在县监察执法大队,具体负责办理案审委日常事务。

第三条 下列案件必须由案审委主任或受其委托的副主任召集2/3以上的案审委委员进行审理:

(一)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和行政拘留,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的;

(二)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有关证照、关闭、对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折合人民币10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的;

(三)涉外案件;

(四)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案件;

(五)办案人员认为案情复杂、管辖权及适用法律不明确或有较大争议的案件。

第四条 需案审委会议审理的案件,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承办部门应当制作《案件处理意见呈报表》,并附案件的全部文书副本和证据材料,报送案审委办公室进行初审。《案件处理意见呈报表》的内容包括: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及地址、违法事实及主要证据,处理的拟实施处罚的建议、依据和理由等。

第五条 案审委办公室应当自接到案件材料后,在3日内重点针对以下内容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核:

(一)本级部门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

(二)案卷中必备文书是否齐全;

(三)已经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和证明力。重点是《现场检查记录》、《调查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等文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具有合法性和证明力;

(四)办案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五)《案件处理意见呈报表》的内容是否与案卷材料内容相符;

(六)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六条 经审核,认为案卷材料齐全、正确的,即可交案审委进行审议。在证据和办案程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应当要求承办部门补正。

第七条 案审委审理案件实行会议制度。案审委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特殊情况下,由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并主持。

第八条 案审委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一)案审委办公室分发《案件处理意见呈报表》;

(二)会议召集人宣布会议开始,案审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通报拟审议的案件概况(数量、案由及审议顺序)及对案件初审情况;

(三)案件承办人员简要陈述违法事实及有关证据,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四)案审委委员发表意见,对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适用依据等方面提出问题,案件承办人员做相应说明;

(五)会议召集人根据审议情况,对审理意见进行总结,提出拟处理意见。各案审委委员对处理意见进行讨论,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对拟处理意见进行表决,参加会议的案审委委员半数以上通过的即形成最终决议。特殊情况下确有争议的,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六)案审委会议决定的事项应及时向局长办公会汇报。

第九条 案件讨论情况由案审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制作《行政案件审理记录》并由参加会议的案审委委员逐个签字。

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 篇5

发文机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2014.04.24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债权债务纠纷中,当事人利用以物抵债行为转移责任财产、规避国家政策、进行虚假诉讼的情况较为突出,不仅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诉讼秩序,极大地损害司法权威。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精神,对实践中审查认定各类以物抵债问题依法进行规范。现将讨论意见纪要如下:

一、关于以物抵债行为的界定

会议认为,“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以债务人或经第三人同意的第三人所有的财产折价归债权人所有,用以清偿债务的行为。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设定以物抵债的不同时间、约定的具体内容、履行的具体情况等情形来判断以物抵债不同的法律性质,进而正确认定其效力。

二、关于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以物抵债行为的性质及效力认定会议认为,对当事人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应区分不同情形进行认定与处理:

(一)当事人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该协议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目的,如债权人以债务人违反以物抵债的约定而要求继续履行以物抵债协议或对所抵之物主张所有权的,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但经人民法院释明,当事人变更诉请要求继续履行原债权债务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二)当事人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达成以物抵债的协议,同时明确约定在债务清偿期届满时应进行清算,该以物抵债协议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但该约定不具有对抗其他债权人的效力。

(三)当事人在债务未届清偿期之前约定以房屋或土地等不动产进行抵债,并明确在债务清偿后可以回赎,债务人或第三人根据约定已办理了物权转移手续的,该行为符合让与担保的特征。因违反物权法定原则,不产生物权转移效力。债权人如根据抵债协议及物权转移凭证要求原物权人迁让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

三、关于债务清偿期届满之后以物抵债行为的性质及效力认定会议认/

2为,对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的以物抵债协议,应区分两种情况进行认定与处理:

(一)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在尚未办理物权转移手续前,债务人反悔不履行抵债协议,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抵债协议或要求确认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归自己的,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但经释明,当事人要求继续履行原债权债务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二)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并已经办理了物权转移手续后,一方反悔,要求认定以物抵债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如当事人一方认为抵债行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可变更、可撤销情形的,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债权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通过以物抵债协议取得了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后要求债务人承担标的物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关于诉讼中当事人自愿以物抵债的处理

会议认为,在债权债务案件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自愿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并要求法院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建议当事人申请撤诉。当事人不申请撤诉而要求法院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对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继续审理。

当事人双方持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达成的以物抵债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经审查,当事人尚未完成物权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申请。

五、关于对当事人利用以物抵债进行虚假诉讼的防范和制裁会议认为,对当事人进行虚假诉讼,利用以物抵债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从以下方面严格审查并加大制裁力度:

(一)加强对债权债务关系真实性的审查力度,严防虚假诉讼。

(二)对当事人在以物抵债协议中约定的管辖法院与所抵不动产的所在地非同一地的,应按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的规定认定协议管辖的效力。

案件审理记录 篇6

案 件 审 理 记 录

共5页 第1页 案由:泌阳县兴源门业生产彩色铁制门伪造厂名、厂址案审理时间: 2012 年 5 月15日 10时 10分至 10 时 55 分

审理地点:泌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四楼局长办公室主持人:张国柱 职务:案审委主任委员、局长记录人: 董金美审理人员姓名及职务:李阳(案审委副主任委员、纪检组长)齐文杰(案审委委员、稽查队长)董金美(案审办主任、法规股长)朱晓东(案审委委员、食品股长)列席人员姓名及职务:韩强(案件主办人、稽查队副队长)审理记录:张国柱:现在开始开会,今天召开案审会,审理泌阳县兴源门业生产彩色铁制门伪造厂名、厂址案。参加本次案审会的委员共5名,符合《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第六条的规定。议程有四项,一是请案件主办人韩强介绍案情和拟处理意见;二是请案审办董主任介绍案件的初审情况;三是请今天参加会议的委员对该案的管辖权、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法律依据等内容进行审议,并发表意见;四是请参加会议的委员对拟处理意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审议,并形成结论性的处理

意见。下面先请案件承办人员韩强介绍案情和拟处理意见。

韩强:2012年5月7日,我局执法人员韩强、赵泽、王印

功对泌阳县兴源门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现场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彩色铁制门产品品合格证上标注有“浙江兴源门业有限公司,产

共5页 第2页

地:浙江”等字样。该公司不能提供出生产和销售记录。经双方清点,现存该种产品10合。经调查核实,该公司生产彩色铁制门伪造厂名、厂址,共生产彩色铁制门10合,成本价450元/合,销售价500元/合,货值金额5000元,产品现已售完,无法召回,违法所得500元。证明以上事实的证据有:现场检查笔录1份、取证单1份、现场照片1份、调查笔录1份、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身份证复印件1份。该公司生产彩色铁制门伪造厂名、厂址,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规定。鉴于当事人一直表现良好,初次违法生产,伪造厂名、厂址,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第一章第一节第四条第(二)项的相关规定,为较重等次违法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建议给予以下处罚:

1、责令改正伪造厂名厂址的违法行为;

2、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计贰仟伍佰元正;

3、没收违法所得伍佰元正;罚没款合计:3000.00元。

张国柱:请案审办董主任介绍案件的初审情况。董金美:经案审办初步审核,认为此案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办案程序合法,定性准确、适用法律依据正确、处罚适当,可以提交案审会审议。笔 录 页

笔 录 页

共5页 第3页

张国柱:下面请今天参加会议的委员对该案的管辖权、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法律依据等内容进行审议,并发表意见。

李阳:该案的行政相对人你们是否确定准确?韩强:确定准确。泌阳县兴源门业是个人独资企业,办理有营业执照,徐德云是投资人,也是经理,负责生产和销售全面工作。

朱晓东:该案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韩强:为查清事实,我们对该公司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其违法事实是清楚的,主要证据有:现场检查笔录、取证单、现场照片、调查笔录、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齐文杰:该案处罚裁量上把该公司的违法行为裁定为较重等次,是如何考虑的?

韩强:鉴于当事人一直表现良好,初次违法生产,伪造厂名、厂址,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第一章第一节第四条第(二)项的相关规定,符合较重等次违法情形的条件: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产品货值金额40%以上6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因此,我们在处罚裁量标准上为较重额度处罚,建议给予货值金额50%的罚款计2500元,并处没收违法所得500元,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董金美:该公司生产的彩色铁制门如何处理的?

笔 录 页

共5页 第4页 韩强:在调查时,该公司的这10合彩色铁制门已经售出,已无法召回,为了不造成恶劣影响,执法人员要求该公司及时整改,给消费者一个公道合理的补偿。

张国柱:下面请参加会议的委员对拟处理意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审议,并形成结论性的处理意见。

李阳:同意承办人的意见。朱晓东:同意承办人的意见。齐文杰:同意承办人的意见。董金美:同意承办人的意见。张国柱:综合大家的意见,此案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此案予以通过,形成最终处理意见如下:

泌阳县兴源门业生产彩色铁制门伪造厂名、厂址的行为,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鉴于当事人一直表现良好,初次违法生产,伪造厂名、厂址,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第一章第一节第四条第(二)项的相关规定,为较重等次违法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笔 录 页

共5页 第5页

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之规定,决定给予该单位以下行政处罚:

1、责令改正伪造厂名厂址的违法行为;

2、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计贰仟伍佰元正;

3、没收违法所得伍佰元正;罚没款合计:叁仟元正(3000.00元)。审理人员(签字):

浅议“变相诉讼案件”的审理机制 篇7

一、变相诉讼案件的审理现状

由于目前中国法律没有对变相诉讼案件的审理作出规定, 亦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可以参考, 审理案件时无法可依, 导致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极为混乱。据了解, 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1. 先行政诉讼后民事诉讼。

这种案件审理方式在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当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 即人民法院在审理变相诉讼案件时, 先中止民事诉讼程序, 进行行政诉讼, 将行政诉讼的结果作为民事案件审理的依据。这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的社会公益性优先于民事个体利益体现在司法程序上的结果[2]。但人民法院一律先审理行政诉讼, 由于行政诉讼的时效与民事诉讼的时效差异, 往往会有许多案件超过行政诉讼时效而没有超过民事诉讼时效。一方面, 行政案件法院以超出诉讼时效为由不予受理, 错误的行政行为得不到撤销;另一方面, 因为行政案件未得到审理, 不能为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证据, 民事审判庭直接采纳已有证据作出裁判, 这时则可能导致民事案件的错判。另外, 先行处理行政争议而中止民事诉讼, 可能会导致周期过长, 使当事人陷入诉累。

2.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近年来许多法院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如何适用这种审理方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即该类案件一律由行政审判庭审理,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顺带解决民事纠纷。这一做法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 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 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但是, 因为中国行政诉讼法对此没有规定, 各地法院的认识和做法各不一致。没有具体程序的制约, 一些法院将本不属于附带诉讼的案件纳入附带诉讼中来解决, 影响了案件的正确审理, 损害了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形象和司法权威。

3. 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各自进行。

即行政争议由行政审判庭审理, 民事审判庭审理民事争议。如黄玉园诉永春县人民政府给郑一军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证案与郑一军和黄一苹离婚案。2005年2月2日黄玉园以其是诉争房屋所有权人为由, 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撤销永春县人民政府颁发给郑一军永国用[2003]字第149号国有土地使用证、永房权证桃城 (环翠) 字第0318号房屋所有权证, 在法院未作出生效裁判之前, 2005年12月21日, 黄一苹向一审法院提起与郑一军离婚的民事诉讼, 一审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并对财产处理, 包括黄玉园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 郑一军不服上诉, 二审以房屋产权登记争议正在进行行政诉讼为由裁定发回重审。在这种审理方式下, 两个审判庭互不沟通, 各自审判, 案件矛盾率较大, 因此实践中采用这一方式的法院较少。

4. 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如前所述, 中国法律对于变相诉讼案件还处于立法空白, 没有相应程序可供操作。一些法院以没有法律规定为由对案件不予受理, 或者及时受理后, 审判庭以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为由驳回起诉。这类案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影响了社会稳定, 损害了司法公正。

二、当前该类案件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

1. 裁判结果互相矛盾。

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 对于已经存在争议的行政行为, 在民事审判中, 对于存在争议的行政行为, 有的法院在未经法定程序解决争议之前, 便以该行政行为为根据判案, 后因该行政行为被依法判决撤销, 而出现民事判决与行政判决相矛盾;有的法院虽然经过询问行政机关的意见才作出裁判, 但行政机关的意见可能与法律不符, 导致民事案件错判;或者在民事审判中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直接采取制裁措施, 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悖;或者遇到在民事诉讼中举出行政行为为证据时, 既不否定, 也不采用, 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3]。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疏于对可以作为案件审理依据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或者当发现作为证据的行政行为错误时没有及时纠正, 是造成判决矛盾的根本原因。

2. 因审理期限长而给当事人造成诉累。

笔者认为, 造成变相诉讼案件审理期限较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如前所述, 中国没有规定变相诉讼案件的相关审理程序, 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中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 案件往往久拖不决, 不能及时高效地得到审理。第二, 很多当事人选择变相诉讼, 先行提起一种诉讼, 直到败诉后才提起另一种诉讼。但因为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互为前提、相互影响, 当事人不断上诉、申诉, 案件循环往复陷入诉累。“高永善诉焦作市影视器材公司房产纠纷案”的当事人就是选择变相诉讼, 而历时十余年, “张某子女诉动力区民政局撤销结婚登记案”也历时近四年。第三, 变相诉讼案件同时在行政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审理时, 可能出现相互等待、相互中止的现象, 延长审理期限。由于案件审理期限较长, 当事人陷入诉累, 不但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纠纷, 同时也耗费了当事人大量人力和财力。

3. 一审结案率不高。

变相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大多采取两种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或者先提起一种诉讼, 后提起另一种诉讼, 或者同时提起两种诉讼。因此, 该类案件大多要经过同一个法院两次立案, 两个不同的审判庭审理, 这就要求审理该案件的一审法官至少达到4人 (行政诉讼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 无形之中加大了人民法院的人力投入, 浪费了司法资源。另外, 变相诉讼具有行政争议、民事争议相互影响的特点, 案件在审理过程中错综复杂, 当事人对两个审判庭不完全一致的裁判结果难以信服, 一审结案率不高, 案件循环往复。法院不断立案、裁判, 当事人不断上诉、申诉, 法院和当事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司法公正也受到质疑,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

三、构建变相诉讼案件审理机制的对策

1. 完善立法。

司法实践上出现审理变形诉讼案件局面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无法可依, 缺乏规范的程序指导。因此, 完善立法, 特别是现有的《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或者与此有关的司法解释, 建立统一、规范的诉讼程序来解决目前司法实践的混乱局面。另外, 还可以明文规定行政机关的执法范围和程序, 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2. 对变相诉讼案件进行分类处理。

美国学者桑德 (Sander) 也曾认为应根据纠纷不同的类型分配解决纠纷的程序, 以此实现纠纷解决的效率化[4]。笔者认为, 变相诉讼案件是兼具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的复杂案件, 在理论上不可能构建一种审理制度统一审理所有的变相诉讼案件, 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 分别适用不同的审理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不但是科学处理这一问题的要求, 也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按照变形诉讼案件的三种表现形式, 可以将处理该类案件的方式分为三种:民事辅助型案件先民后行。在民事辅助型案件中, 行政争议是诉讼双方的争议焦点, 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行政利益。因此, 在该类案件中应当保证行政争议得到完整、有序的审理, 才能实现当事人进行诉讼的根本目的。然而, 民事辅助型案件的特征就是解决民事争议是解决行政争议、事先诉讼目的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该类案件中应当中止行政诉讼程序, 首先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民事争议, 将民事纠纷的审理结果直接作为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依据之一。行政辅助型案件先行后民。在行政辅助型案件中, 民事争议是诉讼双方争议的焦点, 解决民事争议也是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最终目的。因此, 民事诉讼能否得到正常有序的审理是解决该类案件的关键。因为行政辅助型案件的特征是解决行政争议、解决民事纠纷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该类案件中应当先中止民事诉讼, 对影响民事纠纷的行政行为进行审理, 将审理结果作为审理民事争议的依据之一。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并重的案件先民后行。该类案件中比重最大的是行政裁决案件。是由于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的裁决, 提起行政诉讼, 同时要求解决民事纠纷的案件。由于此类案件是因民事争议产生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纠纷, 而且行政争议也是由行政机关行使准司法权才产生的, 是否解决行政争议不对审理民事纠纷产生影响, 没有必要先行解决行政争议, 反而民事纠纷的审理结果能从反面证明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以, 该类案件应当先进性民事诉讼, 并将其结果作为行政诉讼的根据。

这种分类审理的方式不但合理规避了判决矛盾的窘境, 而且使得整个庭审程序井然有序, 不会因审判庭之间相互等待而延长审理期限, 符合诉讼效率原则。

3. 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协调机构。

变相诉讼案件的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互影响、互为前提, 人民法院在审理变相诉讼案件时, 不可能只在一个审判庭适用一种诉讼程序便将案件审结, 其中必然涉及到其他审判庭的审理工作。为了保障案件的正确审理、使判决结果能够统一, 必然要求不同审判庭之间相互沟通。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则能很好地实现不同审判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北京朝阳区法院对此积极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案件承办人在遇到变相诉讼案件时, 如需首先确定关键证据的效力, 不得自行裁定驳回起诉, 应当将情况告知该协调机构, 由协调机构进行沟通, 形成统一意见后做出裁判, 保障裁判正确, 避免当事人陷入诉累[5]。

参考文献

[1]杨建顺.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审理机制的困境与对策[J].法学评论, 2006, (3) .

[2]郝明金.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447.

[3]陈水深.刍议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J].福建法学, 2009, (2) :74.

[4]Sander.Varieties of Dispute Preocessing, TOF.R.C.P.111 (1976) .

谈谈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期限 篇8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至少有两项提案涉及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期限的问题。例如,人大代表、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提到“专利案件审理期限过长”的问题——立案起到判决生效大部分都在两年以上;人大代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李长杰的建议——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及时性,切实保护创新性企业创新热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两位代表不仅仅是指出问题,还对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作出分析,并给出明确的对策建议,如成立专门法院(法庭)、简化审理程序、提高审理效率、加大侵权制裁力度等。

可以看出,两位代表的逻辑在于,知识产权具有生命周期,如不能及时遏制侵权行为,也就不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而将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热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将大打折扣。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本文也想借此机会,结合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实务实际,谈谈与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期限相关的一些问题。

《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同时,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限制。

也就是说,对于非涉外民事案件(当然包括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民事案件),法律明确规定了六个月、三个月的审理期限。那为什么还会存在人大代表董明珠提到的“专利案件审理期限过长——立案起到判决生效大部分都在两年以上”的问题呢(暂且不去质疑该数据的真实性)?司法实践中,影响案件审理期限的事项至少包括管辖异议、中止审理、技术鉴定(作品比对)、现场勘验、案件疑难复杂、法院案多人少等。对于这些事项,有些是制度设计带来的负面效应,如管辖异议制度。也有些是知识产权本身的问题,如中止审理、技术鉴定(作品比对)、现场勘验、案件疑难复杂等。还有一些是各类案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法院案多人少等。

首先,司法實践中,被告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已经有异化为一项“诉讼技巧”的趋势。《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可见,管辖异议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告在行使),其本意在于制约原告人为“拉管辖”的做法,但在司法实践中这项制度却有异化为一项“诉讼技巧”的趋势。绝大部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被告基本上均会在答辩期限内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当然,不能否认有些被告是善意的,且管辖异议的主张也得到法院的支持。但在大部分案件中,被告将管辖异议作为一项“诉讼技巧”,其用意仅仅在于拖延诉讼。更有甚者,被告在其“管辖异议申请”中表达的实质意思是不侵权抗辩,只不过文件命名为“管辖异议申请书”,然而法院为慎重起见却仍将其视为一项“管辖异议申请”对待。司法实践中,只有涉及到管辖异议,经过两审法院终审,在实体程序还未启动的情况下,时间或许就已过六个月。

其次,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也让其审理花费的时间比其他案件要长。和著作权经创作完成自动产生不同,商标权、专利权的产生需经特定的授权程序,并且获得授权后还有相应的商标争议、专利无效制度。因此,在此类侵权案件中,被告一般会向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关提起商标争议、专利无效申请,尤其是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进而,在此类侵权案件中,就有可能因等待权利稳定,而中止案件审理。例如,笔者就曾经历数起发明专利侵权系列案件,被告在法定答辩期限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申请,法院经开庭审理后,觉得原告主张权利保护的专利权稳定性确实不够,裁定中止审理。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原告主张权利保护的专利权果然被宣告无效,法院亦维持了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以致该数起案件以原告撤回起诉的方式结案。可以看出,法院中止审理的做法还是有其合理性。此外,在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纠纷等案件中,往往存在复杂的技术特征比对、作品内容比对等,甚至可能需要进行现场勘验等,导致在案件事实查明部分花费较长的审理时间。例如,笔者还曾经历一起涉及《史记》点校作品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主张权利的作品和被控侵权作品各9本,共18本书,单就作品比对双方就已花费小半年的时间。更别说,某些案件中可能还存在着复杂的技术问题需送鉴定等,花费时间肯定更长。

第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审理也面临着和其他案件相同的问题,即案多人少,法官人手不够(甚至某些情况下体现为能力不及)等。一方面,知识产权牵涉重大的经济利益,必然引发纠纷多发,尤其是在某些法律规则不太明朗的领域,如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侵权纠纷更是如洪水般涌向法院。另一方面,在案件数量激增的背景下,法官人数并未有相应的增加,且为应对繁重的案件审判压力,法院在业务培训、司法调研等方面的时间受到压缩,必然导致其在应对某些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时出现“能力不及”的困境。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必然影响到案件的审理期限。

民事案件申请延期审理 篇9

延期审理申请书

申请人: 请求事项: 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2012年

延期审理申请书

申请人:A,男,××岁,×族,××省××县人,××省××市××厂职工,现住××市××区××街××号。

请求事项:

关于××区人民法院(1999)民初字第125号“申请人A诉B债务纠纷”一案,现因申请人无法按期出庭,请求人民法院延期审理。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A诉B债务纠纷一案,××区人民法院定于××年××月××日××时开庭审理。申请人于××年××月××日在工作时被机器压伤,右腿骨折,现住院治疗,故无法按期参加开庭审理。为保障申请人出庭参加诉讼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2条第1款之规定,特请求人民法院推延本案开庭审理日期。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A

听法院案件审理报告 篇10

时间:2011年6月9日14:00

地点: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主要案情:

学生在学校跑步时不小心掉入校内未种植树木的土坑中,将脚踝扭伤,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今日,学生将学校告到法院,要求其赔偿各项损失费11万余元。

原告董某诉称,自己是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初三学生。2009年2月23日上午上万最后一节课,自己怕下午上课迟到急着赶回家吃饭。在跑步经过新教学楼时误入被积雪覆盖的尚未种植花草的土坑中。造成原告左脚踝扭伤。后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当时该土坑周围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故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自己医药费、伤残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113941.24元。

案件审理过程:

1.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

2.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

3.确定双方当事人对出庭人员是否有异议

4.原告宣读起诉书

5.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书进行答辩

6.原告的法定代理人补充

7.审判员询问起诉书细节

8.法庭质证,原告向法庭提交证据

9.被告质证,提质证意见

10.被告向法庭提交证据

11.法庭调查结束,双方当事人法庭辩论

12.双方当事人做最后陈述

13.原告不同意法庭调解,法庭不当庭宣判,休庭。

观后感:

这是一起民事纠纷案。起初,我了解到案情的大概,觉得原告有点小题大做,因扭伤而赔偿11万元近乎不可理解了。然而当原告逐一陈述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依据时,一切就变得合乎法律了。并且原告的理由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土坑旁没有任何警示标志而且事故在发生后也没有引起学校应有的关心。原告有较多证据证实学校失职,没有负到责任。而就事故后老师有没有到场,双方发生了争执。对于学校花坛的合理性,被告也提供证明其合法性的证据。但是该证据与原告所述不符,只能留待法庭审核。审判员的问题都是严谨而且关键的,很好地引导了案件的审理,且十分注意双方陈词的真实合法。

上一篇:孩子读的童话故事下一篇:行政工作改善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