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练习题

2025-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际礼仪练习题

交际礼仪练习题 篇1

1.礼仪、礼节与礼貌从概念到形式有什么区别?

2.交际礼仪的类型有哪几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举例说明交际礼仪有哪些实际作用?

4.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交际礼仪的特点?

5.怎样理解中西交际礼仪的区别?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方法有哪些?

7.怎样理解交际礼仪六条基本功能?

8.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理解交际礼仪六条基本原则?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9.人际关系有怎样的基本心理要素?

10.什么是人际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1.人际交往顺利进行需要哪些能力?

12、如何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

13.如何发展我国的交际礼仪文化?

14.谈谈在社交活动中应如何体现礼仪的敬重之心。

15.谈谈在社交活动中应如何把握礼节中的“分寸”。

16.试述宗教礼仪在交际礼仪中的地位和作用?

17.外国、我国现代有哪些重要节日?

18.怎样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

19、简述船员礼仪修养的内容及其意义?

20、简述仪表美的作用?

21.交际活动中的礼节有哪些要求?日常往来有哪些礼节?常用礼貌用语?

22.与宗教界人士交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3.船员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以及建立船员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24.你是如何看待各国文化多样性的?

25、实用礼仪:

仪表举止礼仪、言谈礼仪、往来礼仪、通讯礼仪、集会礼仪、馈赠礼仪、宴会礼仪等

26、理解以下名词:

交际礼仪练习题 篇2

一、商务交际礼仪解读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 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 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二、商务英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 必然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或探讨改变别人的看法, 等等。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运用语言艺术的结果。针对性强:在商务谈判过程中, 语言的针对性要强, 对答有顺序, 做到有的放矢。同时, 要巧妙地运用如下语言技巧:

(1) 给以反馈, 即向讲话人表明你在认真地听, 你已听懂或没有听懂。

(2) 请求重复某一点, 即请求讲话人重复一下自己未听清之处。

(3) 核对情况细节, 即核对一下自己是否已听清其意。针对不同商品、谈判内容、谈判场合、谈判对手, 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语言。

婉转拒绝:谈判中应当尽量使用委婉语言, 这样易于被对方接受。要让对方相信这是他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 谈判对手有被尊重的感觉, 他就会认为反对这个方案就是反对他自己, 因而容易达成一致, 获得谈判成功。

应变灵活: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 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 能采取恰当的应急手段系, 巧妙地摆脱困境。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 你可以看看表, 然后有礼貌地告诉对方:“I’m sorry, Please waiting for a moment, I have to call my friend。”于是, 你便很得体地赢得了片刻思考的时间。

无声语言:商务谈判中, 谈判者通过姿势、手势、眼神、表情等非发音器官来表达的无声语言, 我们通常称之为非语言 (body language) , 非语言往往在谈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形式有:与讲话人目光接触, 微笑、点头, 未听懂时显出迷糊不清的表情;感到奇怪时做出惊奇的样子。在有些特殊环境里, 有时需要沉默, 恰到好处的沉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商务英语礼仪常用语的掌握

在商务英语交往活动中, 要掌握一些常用基本用语, 做到事半功备, 因此, 在要商务活动前, 我做一些准备, 多积累一些常用词, 例如比下这些用语, 要做到心中有数, 用起来得心应手。

Theme议题

Topic for discussion双方商定的议程

Schedule mutually agreed upon开幕会议

Opening session全体会议

Plenary session开场白

Introduction情况介绍

Presentation小组讨论

Panel discussion同有关单位磋商

Hold consultations with the organizations concerned一轮会谈

One round of talks决议

Resolution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现在开会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请……发言

I invite the representative of…To take the floor.我方很希望贵方能尽早给予肯定的答复

We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us your favorable and prompt commi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请你们务必在8月1日前提出意向书。

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submit the letter of intent on the date no later than 1st August.

您看是先谈原则问题呢, 还是先谈具体问题?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matters of principle or specific issues?

您看是先谈原则问题呢, 还是先谈具体问题?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matters of principle or specific issues

小结

商务英语交际礼仪在对外商务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人对交际礼仪的重视度是非常高的, 外国人认为如果连交际礼仪都不好的话, 那么商务合作也不会顺利进行的, 他们将交际礼仪做为一项寻找合作伙伴的指标, 因此,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 一定要注重交际礼仪的培养, 更好的进行对外商务活动。

摘要:商务英语交际礼仪在外交商务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人非常注意社交中的礼仪, 如果不注意交际礼仪, 往往会给商务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商务英语交际礼仪进行论述, 希望为商务英语交际礼仪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商务英语,交际礼仪,语言

参考文献

[1]鲁培新:《外交礼仪背后的交锋》, 《今日南国》, 2006 (12) 。

[2]靖鸣、周燕琳:《企业如何组织策划新闻发布会 (下) 》, 《新闻与写作》, 2006 (01) 。

[3]靳文:《闲话礼宾》, 《世界知识》, 2003 (14) 。

[4]黄士平:《礼仪规范的常式与变式》, 《公关世界》, 1998 (10) 。

[5]李晓军:《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内江科技》, 2007 (03) 。

日常交际中的礼仪 篇3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久等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地通知主人,并以适合方式表示歉意。

2.尊重老人和妇女

这是一种美德。在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应让老人妇女先行、先坐,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要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同桌用餐,两旁如是老人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

3.穿着适当整洁

任何服装都要注意清洁、整齐。参加比较严肃的公众集会活动,不要袒臂露胸,不要卷起长裤。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做客,参加联欢会等,应尽量穿得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穿便装。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

4.举止文明大方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坐时,腿不乱摇,脚不高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交通要道上,多人行走不要有意排成横队形,与不够熟悉的人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存心大笑或高声喊人。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都要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演讲、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5.结识讲方式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事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熟悉的,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则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表示尊敬时,递交名片,以示今后来往,如果无意结识,则只言片语,点头示意即可。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6.握手有讲究

在交际场合,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或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密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次序,应由主要、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

握手除是一个见面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项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辞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7.致意有分寸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遇见身份高的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他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与对方很熟悉,一般也要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对自己尊长中的熟人,要主动致意,不要佯装未见。但对方如果很忙时,则以不打扰为宜。

8.交谈讲礼仪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随意用手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要不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应掌握谈话的时间,如属初次见面,谈话时间不宜太长。对方工作忙,把需谈的问题谈完即行告辞。晚上拜访别人,一般不要至于夜深。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

谈话的内容可不受拘束,但不要谈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讥笑讽刺别人。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无休止与妇女攀谈引起别人的侧目。与妇女谈话要谦让、谨慎。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

9.赴宴莫失礼

接到别人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别人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一般客人应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即陆续告辞。出席宴请,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应邀出席宴请,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应注意自己的座次,不要随意乱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碗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愿吃的菜肴,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碗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不要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响,吃东西不要发出“喳喳”之声,如汤太热,可待稍凉后再喝。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乱吐。嘴内有食物,不要说话,更不能大声谈笑,喷出饭菜或飞沫。在饭桌上,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掏鼻孔、搓污垢、剔牙齿、挖耳朵等。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与主宾致词、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主宾碰杯后,往往到其他桌敬酒,被敬者要举杯起立,碰杯时,要目视对方示意。

宴席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失态,因此必须控制酒量。

宴会过程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菜茶等,应沉着,不必着慌失态。餐具掉落可换一副,酒茶溅到别人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饭后喝茶、吃水果,座次可随便选择。散席之后客人告辞要表示感谢。

10.谒见要恭谦

晚辈拜谒师长,应先递名片或征得师长的同意。师长出迎,如自己戴了帽子,应脱帽向师长行鞠躬礼或问好,师长亦应答礼。告辞时也应向师长鞠躬或道“再见”,师长送出,应请师长“留步”。

尊长见幼辈,幼辈应到门口迎接,请尊长先行。尊长辞退,幼辈之主人应送到门口。

男子拜谒女主人,一般应点首问好,如女主人年长身份很高,可鞠躬请安,男子不应主动伸手去握,如女主人伸出了手,才可伸手去握。

11.赠花果有象征

在我国或在外国,还有赠送花木水果的习惯。在这要视对象而定。如青年男女,赠一枝红蔷薇表示初恋之意。要是对方不同意,回赠香石竹表示拒绝。求婚时送一束玫瑰,回赠玉兰表示赞同。合欢花,表示夫妻和乐合好。

交际礼仪练习题 篇4

2.若对方没请你坐下,你最好站着。坐下后不应掏烟,如对方请你抽烟,你应说:“谢谢。”把烟灰和火柴头弄到地板上,是很不得体的。

3.不要急于出示你随身带的资料、书信或礼物。只有在你提及了这些东西,并已引起对方兴趣时,才是出示他们的最好时机。当对方询问你所携带资料中的有关问题时,你应给予详细的解释或说明。

4.主动开始谈话,珍惜会见时间。尽管对方已经了解到你的一些情况和来访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动开口。你可再次对某些问题进中,国教,育集团行强调和说明。也是礼貌的需要,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5.保持相应的热情。在谈话时,你若对某一问题没有倾注足够的热情,对方会马上失去谈这个问题的兴趣。

现代交际礼仪 篇5

观看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在让人不禁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知识。前不久观看的关于“白金法则”的礼仪讲座就让我们懂得了交往行为要合法,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等人际交往技巧。而这个星期观看的讲述 “3A法则” 更让我受益匪浅,颇有体会。

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注意善于向交往对象表达我们的善良、尊重、友善之意。的确,与人交往,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消除别人对自己的顾忌和戒备心理。其次,要学会尊重别人,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友善之意,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一个简单的微笑或者善意的动作,都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金正昆教授的“3A法则”主要包括accept接受对方,appreciate即欣赏对方,admire即赞美对方。首先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接受对方,善于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善意。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接受对方的小缺点,包容对方,不能斤斤计较。试想,如果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事事锱铢必较,交往能顺利进行下去吗?应该要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就像金教授讲的那样,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好像西方国家的交际礼仪与我们中国的礼仪习惯有许多出入,我们要学会去接受对方的人际交往礼仪和交往习惯。接下来是欣赏对方。金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要学会欣赏地重视别人。的确,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得饶人处且饶人,把对方放在心上,宽容地对待他人,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最后是赞美别人。肯定别人实际上也是肯定自己。任何人渴望被肯定和被赞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适当地夸赞对方,会使对方心情更加愉悦,更能达到交往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夸人要夸到点子上。

金教授的礼仪讲座确实让人获益良多,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人际交往的误区,相信只要在人际交往中好好运用“白金法则”和“3A法则”定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金正昆《人际交往礼仪》有感

左天妍

10金融全英

20100200849

做人,不容易,想要做成功的人,更不容易。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如何与人沟通这点。上节课我们看了金正昆教授讲述白金法则的视频,我觉得获益良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欢迎,要想自己受欢迎,自己的为人得到别人认可,就必须了解做人处事的礼仪和方法。

行为合法这点,我觉得这点除了是要求交往行为除了要符合法律,更重要的是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与人沟通交往不会是一味的迁就。如果别人要什么你就给什么,甚至超过自己的底线,这就不是健康的交往了。个人有原则底线也是一种人格的鉴定和行为的规范。

人际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尽量满足对方什么。看对象讲规则,以及了解人尊重人是人际交往中实现有效沟通的两个必备条件。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的要求、性格都是又不一样的地方的。所以每人的需要都不一样,尽自己力量,满足对方需要。当然,这是在不超越自己底线的大前提下。也许有人开始觉得不公平,其实,如果大家都能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那么,你怎么对人,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保持理智的耐性,等待付出汗水后的收获。

金正昆教授说:“我从不拿自己折磨别人,也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内在意义重大,至少对我是这样。我有我自己的原则,我不犯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自己,也不伤害到任何人。对朋友关心,对父母孝心,这是我能做到的“不折磨别人”。但是,对于后半句,我在生活中却常常做不到。我做不到让人人都喜欢我,欢迎我,我不为这点伤心。但是,经常会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是没有尽力做到最好。灵魂分成两半,一半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去管那些你不在乎他他不在乎你的人的观点,做好自己!但是另一半却常常出来反驳,要做个大家都欢迎的人,要在乎所有人的想法。就这样,常常会拿别人折磨自己。

交际礼仪常识 篇6

绪.5,飞机的乘坐

乘坐飞机,已是现代人的寻常之事.在乘坐飞机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乘坐飞机,应至少 在飞机起飞前1小时到达机场办理手续.因为飞机飞前半小时,将停办登机手续.办好登机手 续后,应按时登机,不要耽误飞机起飞.在交验行李时,应主动配合.应遵守规定,不带危 险品登机.在登机后,应按照登机牌指定的座位就坐,不要乱窜,乱坐.放置随身携带的行 李时,与其他乘客应和睦相处,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或是危言耸听.不要反复窥视异性与 外宾.不要在他人面前更衣,更不要把腿伸到他人身边“晾脚丫”.6,宾馆的住宿 有机会下榻于宾馆,饭店时,以下四点一定要加以注意:第一,要礼待他人.享受服务员的 服务后,应当致谢.早上遇到其他任何人,均应问候对方“早安”.被他人问候后,要回问对 方,不可不理.第二,要不妨碍他人.进入自己的客房,应随手关门,不要开门展览.不要 去不相识者的房间串门,也不要窥视别人开着门的房间.不要穿着睡衣,拖鞋走出客房,也 不要在房内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第三,要保持卫生.在自己房间内,不要把物品乱扔乱放.衣物洗过之后,不可悬于窗外,而只能挂在洗手间内晾干.第四,要不懂就问.档次越高的 宾馆,设备越先进,遇有不明白之处,可向服务员询问,切勿蛮干要粗.7,鲜花的赠送 鲜花,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雅的礼品.要使作为礼品的鲜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重视 以下见处细节:第一,应当了解花语.花语,是人们借花为语,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 种做法.例如,玫瑰表示爱恋,红豆表示相思,梅花表示坚贞,文竹表示长寿,橄榄表示和平,等等.对此不可滥用,错用.第二,应当避开禁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鲜花常有不 同的寓意,比如我们喜爱的菊花,莲花,梅花,在与法国人,日本人,香港人交往时,最好 不要送,因为在那些国家或地区,它们分别被认为代表着不幸,死亡,晦气.第三,应当加 以包装.赠送鲜花于人,一定要郑重其事,所以最好事先认真包装一番,这样作可以使之“升 值”.8,赠言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需要为亲朋好友书写留念赠别之言,这就是所谓赠言.古人云:“赠人以 言,重于金石珠玉.”为他人书写赠言时,对其具体内容有必要加以字斟句酌.具体来说,要 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赠言要求感情真挚.替人书写赠言,切忌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唯情真意切的赠言,才有纪念意义,才会受到受赠者的重视.第二,赠言要求高雅脱俗.为 他人书写赠言,理应推陈出新,独具特色,但是,也要避免消极颓废,庸俗无聊,取笑他人 的内容出现.第三,赠言要求形式灵活,书画式,对话式均可.要力求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同时避免千人一面,枯燥乏味.

9,签名的方法 在公务往来与私人

人交际中,我们时常需要签名.从礼仪上讲,为别人签名与请人签名时,都 有一些注意事项.为别人签名时,首先,要正确选择书写工具,最好选择毛笔,钢笔,签字 笔,忌用铅笔,圆珠笔.以钢笔为他人签名时,勿用红色,紫色,绿色等彩色墨水.其次,

要书写认真.替别人签名,将在对方指定之处书写.在签名时,应一笔一划,字迹清晰,不 要大笔一挥而就,笔迹潦草难辨.最后,要牢记讲究礼貌.为他人签名后,应将签名本捧交 对方.多人签名时,应遵守一定的顺序.请人签名时,则应注意两点:一是要选择适当的时 机,使双方都方便,都愉快,别让人勉为其难.二是在签名时要维护秩序,排队等候,不要 起哄加塞儿.10.交谈的规矩 与他人交谈,重在交流信息,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也应注意尊重交谈对象.在交谈中,态度 要谦恭,语言要文明,另外还要避免出现以下10情况:其一,是“闭嘴”.“闭嘴”,即一言不 发,使交谈冷场.其二,是“插嘴”.“插嘴”,即在他人讲话的中途,突然插上一嘴,打断对 方.其三,是“杂嘴”.“杂嘴”,即乱用方言,俚语,外语,术语,语言不标准,不规范.其 四,是“脏嘴”.“脏嘴”,即用语不文明,满口“脏,乱,差”的黑话,脏话.其五,是“荤嘴”.“荤嘴”,即出口带色,时刻将性事,艳情,绯闻,下流话挂在嘴上.其六,是“油嘴”.“油嘴”, 即交谈时油腔滑调,胡乱幽默,取笑他人.其七,是“贫嘴”.“贫嘴”,即爱讲废话,爱饶舌 好犯贫,好起腻.其八,是“强嘴”.“强嘴”,即爱与人争辩,好强词夺理,自以为自己一贯 正确.其九,是“刀子嘴”.“刀子嘴”,即讲话尖酸刻薄,肆无忌惮,恶语伤人.其十,是“电 报嘴”.“电报嘴”,即爱传闲话,爱搬弄是非,爱打探小道消息.11,闲聊的话题 俗话说:“言为心声”,闲聊虽然未必正式,但其话题的选择也有高下之分.在闲聊时,适宜 选择的话题为两类:一是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影视,比赛,娱乐,休闲,观光,美食,天气 等.二是交谈对象所擅长的话题,如与老年人谈古忆旧,向作家讨教创作,都会使其“酒逢知 己千杯少”.在闲聊时,还应有意识地回避一些不宜选择话题.其一,是格调不高的话题,如 小道消息,家长里短,他人是非,下流故事,等等.其二,是有关隐私的话题,如年龄,收 入,婚恋,经历以及商业秘密,等等,其三,是涉及禁忌的话题.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 短,因此,要谨记“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对胖人不言“肥”,别跟离异者大谈家庭生活 幸福.12,握手的惯例 握手,是国人所用最多的见面礼与告别高.在握手时,请注意避免如下几条禁忌:一忌不分 顺序.握手,讲究以“尊者决定”来确定伸手的先后顺序.即女士,长辈,老师,职位高者先 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即女士,长辈,老师,职位高者先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学生, 职位低者方可与之相握.客人来访时,应由主人先

伸手;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先伸手.二忌心不在焉.在握手时,务必要双目正视对方双眼,以示专心致志.此刻左顾右盼,或者 忙于招呼其他人,都是对握手对象的失敬.三忌用力不当.握手时用力过重,会弄疼对方;而用力过轻,则有敷衍了事之嫌.在握手时,用力要适当,不轻不重才好.四忌时间过长.与人握手,特别是与异性或初识之人握手,不宜过久,一般有3秒钟左右即可.要不然,就会 显得热情过头,令人莫名其妙,不宜同时用自己的双手去握别人的一只手,尤其不可对异性 采取此种“三明治式”的握手.另外,与国外穆斯林握手时勿用左手,因为后者认为左手不洁.

六忌不摘手套.握手时依旧戴着手套,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所以握手前务必要摘下自己的 手套.13,名片的用途 在人际交往中,名片发挥着多种用途.其主要用途如下:第一自我介绍.与人初次见面时, 口头上如何作自我介绍,往往让人犯难.使用名片,即无此难题.第二,是结识新友.想认 识某人而又不好开口时,递上一枚自己的名片,常常便会化难为易了.第三,是维持联络.名片上印有多种联络方法,好似“袖珍通讯录”.交换名片,自然有助于日后保持联络.第四, 是通知变更.一旦自己工作或联络方法有变,送人一枚新名片,便可使自己的对外联络畅通 无阻.第五,是代替短信.有时难给亲友写长信,在名片上写句短语寄上,依然可以传达情 谊.第六,是拜访通报.拜访生人或访友不遇留言,亦可使用名片.14,名片的交换 交换名片,宜在人视觉效果之时进行.在交换名片时,应起身站立,双手将名片递交与人, 同时还应口称:“请指教”或“多多关照”.若同时与多人交换名片,要讲究顺序,或由近而远, 或由尊而卑,不可跳跃式进行.接过他人名片时,应毕恭毕敬,马上说一声“谢谢”,并要起 立和使用双手.如有可能,则接过名片后,首先要用约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它通读 一遍,以示敬重之心,切勿看也不看,乱扔乱塞.通常不宜向人索取名片.若确有必要,可 先将本人名片递上,以求“回报”;或者以委婉的语气,如“以后怎样向您请教”,“今后怎样联 系”,来暗示此意.不想给人名片,不宜直谈,可告以“我没有带”或“用完了”,加以婉拒.15,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即将本人介绍给他人.从礼仪上讲,作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下述问题:首先应当表 现得落落大方.在自我介绍时镇定自若,潇洒大方,有助给人以好感;相反,若结结巴巴, 目光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其次,应当言简意赅,节省时间.普 通的自我介绍,不宜超过一分钟,而且愈短愈好.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哆嗦,而且交往对 象也未必记得住.最后,应当使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3项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职的单位 以及具体部门,

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 这3项要素, 在自我介绍时, 应一气连续报出, 这样既有助于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节省时间,不说费话.16,为他人作介绍 在社交场合,有时我们往往有为不相识者彼此引见一下的义务,这便是为他人作介绍.为他 人作介绍,有三点应作得合乎礼仪:第一是介绍人的问题.在公务交往中,介绍人应由公关 礼仪人员,秘书担任;在社交场合,介绍人则应由女主人或与被介绍的双方的均有一定交情 者充任.第二是被介绍者的先后顺序问题.礼仪规定:尊者有权优先了解情况,因此男主级, 客人应被介绍给主人,迟到者应被介绍给先至者.第三是介绍的内容的问题.为他人介绍的 内容,大体与自我介绍的内容相仿,可酌情在3项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加减”.17,电话的接法 接听电话,亦有礼规可循.在电话铃响之后,应尽快接听电话,尽量使铃响不超过3遍,不要 有意拖延,怠慢对方.拿起话筒后,不要开口便问“你是谁”,或“喂”个不停,而应当先向对

方问好,随后作一个自我介绍,以便对方确定有没有打错电话.万一对方拨错了号码,不要 责怪对方,或是一言不发,便挂断电话.在通话时,遇有重要内容,可重复一次,必要时应 当笔录下来.需要代为找人,或代为转告他人时,应尽力而为,热情友好,不要一推了之, 甚至恶语相加,从原则上来讲,电话应由发话人挂断,因此受话人不宜先放下话筒.若确有 特殊原因由已方提议中断通话,应说明原因,道歉,并在方便时主动与对方通话.18,电话的打法 礼仪规定,在打电话时有以下注意事项:其一,要选好时间.打电话时,要避开受话人休息, 用餐的时间,而且最好别在节假日打扰对方.其二,要掌握通话时间.打电话之前,最好先 想好要讲的内容,以便节省通话时间;不要现想现说“熬电话粥”,通常,一次通话不应长于3 分钟,此即所谓3分钟原则.其三,要态度友好.在通话时,不要大喊大叫,震耳欲聋.在请 总机接转时,应当致谢.拨错了号码,要说“对不起”.放下话筒时,要先行道别,随后轻放.其四,要用语规范.通话之初,宜说“您好!我是某某某”,以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不要让 对方“猜一猜”.请受话人找人或代转时,应说“劳驾”,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19,出席会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有机会出席各种类型的会议.出席会议,务必遵守有关的会议礼仪.这样,既表明自己态度认真,也表明对会议的重视.参加会议时,特别是作为主持人,报告 人参加会议时,宜着正装,不要穿便装.要严格遵守关于会议时间,议程的规定,不要迟到, 早退,不要随意使会议延期举行或拖延其结束,在会议上做报告或发言时不要超过规定的时 间.在会议上,要在指定之处就座,不要自由散慢,在会议进行期间“走亲访友”.参

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 篇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文明的民族。西方社会,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 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 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些国际商务谈判中, 中国代表和对象国代表频频会有会餐的必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也会受到外国友人的邀请去一同进餐。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从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冲突

(一) 中西宴客观念的差异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 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 中国人请客吃饭, 重在饭菜本身, 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 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 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 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 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二) 中西宴客礼仪的差异

1. 桌位安排的差异

中国人在宴请宾朋时, 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 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 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 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 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 距离主桌越近, 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 桌次越低。比如在婚礼当中, 越靠近婚礼的主席台的桌子桌次越高, 娘家人或单位领导一般就安排在正对主席台的桌子, 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2. 餐具使用的礼仪差异

(1) 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筷子。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 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

(2) 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 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 比如花生米或松仁玉米等。用勺子取食物时, 不要过满, 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3) 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 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中式的盘子各式各样, 有大一点的冷盘, 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 其形态细长, 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 为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边, 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4) 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陶瓷质地的一般用来盛放茶水, 玻璃质地的可用于盛放饮料、果汁。

(2) 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于中间,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内, 盘前横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余用具酌情摆放。

餐具的取用应由外及内, 切用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边切边用;也可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 用叉子把食物送到嘴里, 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食用。

(2) 餐具的使用方法。Ⅰ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 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用来送食物入口。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 应摆成“八”字型, 分别放置餐盘边上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 平行放置于餐盘上, 表示用餐结束。Ⅱ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 餐匙可以分为两种, 个头较大的是汤匙, 摆放在右侧最外端, 与刀并齐摆放;个头较小的是甜品匙, 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

3. 中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和酒, 后上热菜, 再上主食, 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 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 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 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应使鸡鸭鱼头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 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等。因为是要开胃, 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 味道以咸和酸为主, 而且数量较少, 质量较高。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 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 也称为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 比较容易消化, 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 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 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 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 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 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 可以算作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 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 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 咖啡或茶。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4. 用餐过程中的礼仪差异

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 不要取得太多。敬酒要先给尊者、长者、职务高者敬酒。多人一桌用餐, 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 依次而行, 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切忌起身或离座去取;吃面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声”。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就餐时尽量少说话, 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 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 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 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 再用刀去掉皮、核, 用叉子叉着吃。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

餐桌上交谈礼仪也有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劝酒, 尽情地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无论菜肴多么丰盛, 主人也会习惯性地说几句“没什么好吃的, 随便吃点”或“粗茶淡饭, 不成敬意, 多多包涵”等客套话。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地切割自己的盘中餐。主人一般也会说一句“Help yourself, please”。西方盛宴一般有四至五道菜, 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 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 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 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 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 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 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

另外, 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晚饭吃的啥”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 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 你若问人吃饭没有, 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 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三、结语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之处。各种文化均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从以上对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 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将二者合理有机地融合, 方能建立适合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 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 对我国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国人在国外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7.

[2]金正昆.礼仪金说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3]王小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中央翻译出版社, 2008.9.

交际礼仪练习题 篇8

在跨文化交际里,由于非语言交际行为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中,往往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影响更大。而只有准确地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涵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与泰国两国民众在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互异较多,特别是非语言交际的礼仪规范方面。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泰非语言交际的礼仪互异,对促进中泰跨文化沟通,避免跨文化冲突,增强跨文化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见面礼仪互异

见面礼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民众日常社交中最常见、最基础的礼仪,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见面礼仪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中国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有握手作揖礼、招手致意、点头欠身、脱帽致敬等,形式较为丰富多样。

而相比之下,泰国的见面礼仪则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显得较为独特。

在泰国,合十礼几乎成为人们之间唯一的见面礼。行合十礼时,两掌相合,十指伸直,指尖朝上,掌心微开,举到胸前,略为弯腰,头微微下低,面带微笑。根据施礼者与受礼者的关系,合十礼分为站合十礼、蹲合十礼以及跪合十礼三种方式。同辈之间一般行站合十礼,双手举至胸前即可;拜见长辈时可行蹲合十礼,双手举止鼻间;拜见高僧和王室成员时,需行跪合十礼,双手举至额头间。

泰国的合十礼是以食指尖定位置的。食指尖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依次为,食指尖与锁骨略为平行——食指尖与下略为巴平行——食指尖与鼻子尖略为平行——食指尖与双眉之间略为平行——食指尖与额头与发际之间略为平行。

在泰国除了合十礼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却不为他国民众所熟知的见面礼仪——栓线礼,即主人用一根白色的棉质“灵”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并打结,该“灵”线代表眷恋之环,寓意着希望客人能在泰国吉祥安乐、生活幸福。

二、左右尊崇互异

在当今中国的政务会议、军事会议及央企、国企内部的大型会议等政务活动中,政务礼仪往往采用“以左为尊”的传统做法进行排次定序。

其实,从古到今,中国的“尊左”抑或“尊右”的问题并非一成不变,至今仍存在争议。大体而论,秦以前官事尚左,凶、军、兵等诸事尚右,秦之后除了秦汉时期以及元代,大体都尚左。究其因,一说为古代帝王崇尚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而日出东方,东方为尊,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另说为《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即古时战车车座分左、中、右三个座位,左座位最安全,所以左位为尊。至于民国时期尚右之风兴起,大概是借鉴西方礼仪的结果。但不论何朝何代,在中国,一般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另外,古人认为左代表阳,右代表阴。“左为阳,阳,吉也,右为蝇,蝇,丧所尚也。”(《礼记·杂记》)同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男左女右,实际上就是男尊女卑。

不可否认,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如: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虽然在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如:元朝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但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重新恢复以左为尊,此制为自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后,又沿用至今。

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朝气蓬勃,东边按照他们的思想就是右侧,西边就是左侧。而日落西山,黑暗将要降临,西边不吉利。

相比于中国“以左为尊”的传统,泰国则与西方国家一样,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等方面,都尊崇“以右为尊”的原则,有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体现。

三、观念互异

(一)时间观念互异

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各有异同,中国人与泰国人在时间观念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一向忙碌的中国人习惯于单向计时制,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习惯按照计划明晰做事;而相对休闲的泰国人则属于典型的多向计时制意识,没有清晰的日程安排,经常有“临时通知”的事情发生。

其二,虽然中国人与泰国人一样受历史、宗教的影响,都有环型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圈,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龄更迭等。但是,同样是环型时间观,二者对时间价值的观念并不同。中国自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较早地确立了时间的观念。在中国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时间意识更倾向于线型,认为当天之事当天毕,会争分夺秒地去完成工作。泰国人则不太重视时间的价值,认为时间是没有穷尽的,今天的事情做不完还有明天,不用急着去完成工作。

其三,守时观念。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较为严谨,守时被认为是传统美德,迟到则不礼貌。泰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则较为随意。

其四,集体时间与个人时间。泰国信奉佛教,相信时间是一种轮回,无论计划做什么,总是会因为某些规律重新轮回,因此更多地重视自身的时间安排;中国人则是比较重视集体或他人的时间。

过去,中泰的时间观念是相似的。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线型时间观,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仍属于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两国时间观念的差异给交际造成了障碍。

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引发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国人要了解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特点,切勿以自己的时间观为准绳进行评判。应该了解、尊重持有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的人做事容易缺乏计划、缺乏效率的特点。

(二)消费观念互异

泰国人的消费观念更趋向于短期取向,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短期内可以消费就应该进行消费,是一种提前消费的思想。但是,他们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又属于长期消费取向。但无论如何,泰国文化使泰国人更喜欢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中国文化却让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中国人喜欢储蓄,这说明中国人有着一定的长期消费取向,希望通过储蓄来保障未来的生活。但是,中国人对于一些东西的消费却又表现得较为短视,如房地产等投机行为。总体来说,中国文化仍然更为偏向长期消费取向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取向观念互异

泰国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一向认为人作为宗族、家庭的一员来到人世,家族应该予以保护,成员应该报之忠诚,泰国人思考问题,决策出发点是“我们”。泰国人注重群体的关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人在关注自身感受的同时,也应关注身边他人的感受,保持一种和谐平静的生活。

中国文化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主流思想依然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之间也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并不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

(四)男性化与女性化观念互异

由泰国的“人妖文化”不难看出,泰国在男性化还是女性化的维度上更倾向于女性,由于人妖这一行业导致的旅游业风生水起,利益驱使人们更加认可了这一行为,女性的地位得以不断提高。泰国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例如在无男孩的家庭,财产可由女儿继承。虽然提高女性地位方面,中国一直在亚洲国家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中国女性日趋自强与独立,但是仍未能改变男性化占主导的地位的现状。

(五)色彩文化观念互异

初到泰国的人会发现,满街都是穿黄衣服的人。泰国人解释道:此乃百姓热爱国王的表现。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从2006年庆祝他登基60周年起,人们就用穿黄色上衣来表达祝福。这样的理解似乎正确,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巧合。代表泰国国王的明黄色,并不是王室专有,而是来源于泰国的“七彩文化”,就是每星期7天都用不同颜色来表示:自星期日始,红、黄、粉红、绿、橙、淡蓝和紫红色按序排列下来。七彩来源于印度宗教与神话。古代印度即有“九曜”之说,即指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与计都9个天体。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从而发展出自己的“七彩文化”:每周7天,各对应一颗星,并由一位神守护,颜色也就不一样。如今,“七彩文化”仍然盛行。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生日在星期一,对应的星体是月亮,代表色是黄色。所以与国王相关的都是明黄色调,包括他穿的礼服,活动庆典会场布置、相关纪念物品等等。王后生于星期六,对应土星,代表色是紫红,与王后相关的活动则挂满紫红色的旗帜。“七彩文化”体现在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泰国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是以泰国历史上功绩最大的曼谷王朝第五世国王名字命名的。五世王生于星期二,所以朱拉隆功大学象征色就选定粉红色。洛坤府的象征色是紫红色,是为了纪念泰国南部现代教育先驱僧人披拉,他生于星期六。曼谷的轻轨线不像北京地铁那样以数字命名,而是以颜色命名,分别称为红色、紫色、蓝色、绿色捷运线等。每年12月5日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生日,也是泰国的国庆日,曼谷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仪仗队的制服就是7种颜色。

而在中国,除了国人熟知的“红喜白丧”外,似乎没有多大讲究。

参考文献:

[1]杨存田.中国风俗概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杨媛莉.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3][美]爱德华·霍尔.刘建荣译.无声的语言[M].上海人民出版社.

[4][美]爱德华·霍尔.何道宽译.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5]闫春宇.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时间观——线性与循环时间观比较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

[6]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会主题标语下一篇:绘本《彼得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