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总结(共8篇)
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示范小城镇,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实践。需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探索投融资方式的创新,通过土地置换,用土地收益建设新的小城镇,使农民享受土地收益带来的好处。华明镇等先期开展试点的单位,在投融资方式改革、组建规范的投融资建设平台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为了规范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融资行为,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使示范小城镇建设在构建和规范投融资建设平台上有所借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组建投融资建设平台
为了保证示范小城镇建设顺利实施,各区县政府要组建小城镇投融资建设平台(公司),赋予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债务偿还的职能,实现在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一)组建方式
由区县政府明确一个投融资建设公司作为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融资主体(以下简称小城镇公司),具体负责小城镇项目投融资、建设开发、土地整理的运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是政府出资组建国有独资公司,也可以是政府为主导,吸引社会大企业参与,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
(二)市场化运作
小城镇公司通过落实土地置换政策,使分散居住的农民向新
建小城镇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对小城镇中规划出可供出让的土地,通过土地整理,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用获得的土地收益,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
1、政府授权。区县政府要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小城镇公司作为小城镇投融资建设主体,负责项目融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和贷款偿还。
2、公司责任。小城镇公司作为借款主体和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前期手续办理、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管理,发挥公司化运作在成本核算和投资管理上的优势,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使用,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项目资金的延续性和可控性。
3、运行机制。小城镇公司和施工单位通过合同契约明确各自责、权关系。金融机构、小城镇公司、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强化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使项目建设的财务、审计、监管等依法依规进行。
二、创新投融资方式
我市在宅基地换房试点中探索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即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产及其收益作为还贷担保,将土地出让收益权作为质押,并以实际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实现了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现金流量的平衡。
(一)融资操作流程
政府特许小城镇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国土资源部批准土地挂钩周转利用指标→征用土地→银行进行融资设计→银行
给予贷款→项目建设→出让区土地整理→土地出让偿还贷款。该融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贷款合同主体。借款人是小城镇公司;贷款人是银行。
2、担保方式。以土地出让收益权质押方式作为债权担保。
3、贷款用途。贷款资金用以支付小城镇农民安置区住宅及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出让区土地整理的资金需求。
4、还款来源。小城镇规划的可出让经营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出让金作为贷款还款来源。
(二)几个关键环节
1、小城镇公司作为项目特许经营主体,负责申请项目立项、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土地周转指标、办理与土地相关的前期开发手续。
2、政府将项目建设用地作价作为项目资本金给小城镇公司,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并符合项目评审的条件。
3、小城镇公司以土地出让收益权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双方签订贷款协议。
4、银行按照工程建设的进度安排资金供应,与小城镇公司共同协商解决项目现金流平衡问题。
5、小城镇公司按照规划完成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出让区土地一级开发,保证达到可出让条件。
6、小城镇公司受区县土地整理中心的委托,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土地出让条件和市场环境的预测分析,制定土地出让和还贷款计划。
7、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经营用地。
8、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和归还贷款。
(三)融资模式推广
银行以外的其它金融机构,也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创新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方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项目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实施的组织
小城镇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主体,承担项目建设责任,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和实施。要强化公司的主体意识与内部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提高效率。
1、细化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进度要求,编制包括设计招标、监理招标、施工招标、手续办理、工程开竣工时间在内的比较详细的实施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并做好计划的预测、监测、纠偏和优化。
2、工程建设必须全部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依法通过规范的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设备材料供应单位,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进行招标工作,确保工程的阳光操作。
3、依法认定工程建设各项手续。可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招标文件、项目管理程序、财务制度、支付程序进行审查以及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教育等非诉讼法律服务,对项目管理进行法律指导。
4、强化项目的预先控制。为了降低项目管理风险,保证项目
顺利实施,必须要强化预控,措施在先。根据工程的特点,对可能出现的,例如材料供应、专业施工队伍人员供应不足等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5、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小城镇公司要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参建单位的内部管理情况和工程进展情况,做到信息畅通、沟通及时,提高管理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做好基础配套工程。小城镇公司要与专业公司合作,组织好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和热力等配套工程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安全质量监督
1、发挥工程监理过程控制的作用。小城镇公司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监理公司,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发挥监理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项目安全、质量的违规施工行为。
2、重视安全和质量的监管。小城镇公司必须设置专职安全、质量监督人员,深入工地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纠正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必须经常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三)项目资金管理
1、实行专款专用。小城镇建设资金必须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实行资金封闭管理。小城镇公司要按照通过招标形成的合同和工程进度资料,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款项;要与总包
方建立共管帐户拨付材料供应商、分包单位工程款;项目资金从银行到小城镇公司,再到总包单位,再到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再到农民工,要环环相扣,处处时时监管。
3、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小城镇公司要确定严格的工程款支付管理程序,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帐薄,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及时进行财务资金分析,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
华明示范小城镇项目概况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小城镇农民还迁住宅建设项目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首批试点,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天津市城区之间。还迁涉及原华明镇的12个村, 总投资39亿元左右。
因其建设面积大、资金投入多, 依靠政府和农民的财力显然不可能完成。因此天津市东丽区政府突破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资进行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积极推行以宅基地换房为手段的“以地生财, 以城养城”的做法, 在投融资方面开创了国家开发性金融与小城镇建设结合的先例。通过组建政府性融资平台 (天津市滨丽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以政府财政资金垫付项目资本金, 同时以华明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出让区土地收益权作为质押条件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亿元进行项目建设。这种利用项目收益融资的新方式, 缓解了东丽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使得华明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迈出了天津市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步。
华明示范镇建设投融资模式引起的几点感想
(一) 地方政府进行投融资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 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
自2006年4月底开始, 国家五部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停止一切对政府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 地方政府不得为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变相担保, 叫停了地方政府的信用贷款业务。因此, 地方政府要积极领悟国家宏观调控精神,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投资建设领域建立和培育政府的投融资主体, 发展和完善城建投融资平台, 以解决地方政府对各项投资的资金需求。
2. 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改革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基础设施建设变得相对落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电力, 城市交通, 铁路等) 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单独依靠政府投入的资金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加之地方政府受法律不能进行借贷的约束, 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进行投融资模式改革, 改变由政府计划控制和财政支付的方式到财政资金主导和市场化投融资的方式的转轨, 通过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 利用建设项目本身或是政府信用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来缓解政府财政能力不足的压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改革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 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改革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政府投融资模式改革, 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财政投资主导逐步转变为银行信贷投融资主导, 将直接投资方式转变为间接融资方式, 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 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改革是适应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
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是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地方政府在信用贷款受阻后应该积极改变思想观念, 不断借鉴城市经营思路与模式, 进行金融创新, 逐步以间接手段调控社会投资, 实现城建直接融资方式, 大力发展“政府引导、财政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复合型投融资机制, 突破财政资金“瓶颈”和体制障碍, 促进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 提高投资效益,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有力地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 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改革途径:积极推进项目融资
1. 项目融资概念
项目融资从广义上讲, 是指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 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所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从狭义上来讲, 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一般提到的项目融资仅指狭义上的概念。项目融资分为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和有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目前较为常见的均为有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2. 项目融资现状
国际:随着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融资方式形成, 以及在融资结构、追索形式、贷款期限、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项目融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交通、城市公共设施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由于项目融资能够有效的将项目风险与投资者的风险在一定的程度上加以分离, 能够有机的将与项目开发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 帮助改善和提高项目的经济强度, 增加项目的债务承受能力, 减少项目投资者的自有资金投入, 提高项目收益率。因而, 项目融资一出现就有很强的生命力, 并且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 在今天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奠定了自己强有力的地位。
国内: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渐成为以效益为中心、独立审贷、具备风险防范机制的商业金融机构。项目融资方式有助于控制信贷风险和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 有逐步被国内商业银行采用的趋势。而且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纷纷推出项目融资金融服务业务, 包括飞机、船泊、大型设备国际租赁融资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项目融资方式必将在国内信贷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3.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行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融资方式, 主要依赖项目自身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收益为担保条件进行融资, 这种融资模式对地方政府而言, 能够引导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减轻财政负担, 加快地方城市建设速度。
4. 适合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项目融资方式
BOT (建设—经营—移交) 是项目融资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式, 是政府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授予针对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依托项目进行融资、建设, 在约定的期限内, 以项目收益偿还贷款、获取回报, 特许期满将项目设施无偿交给政府。这种以特许经营为基础进行项目融资的投资建设方式, 须经过国家特许才能进行, 形成的债务不是国家主权债务。BOT方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不仅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还可以使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率大大提高。随着BOT方式的日渐流行,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又衍生了BOO (建设—拥有—经营) 、BOOT (建设—拥有—经营—移交) 、RLT (建设—租赁—移交) 和TOT (移交—经营—移交) 等项目融资方式, 实践证明, 这些投融资方式都比较有效可行, 地方政府在城建投融资体系中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选择或创新, 从而扩宽城建资金筹集渠道。
融资租赁也可以说是项目融资中的一种形式, 是集信贷、贸易和技术于一体的融资方式, 可以不先支付现金而解决政府投资项目的大中型先进机械设备资金短缺问题。不少城建项目的先进机械设备都是资金需求量相当大的, 政府可以先向一些租赁公司或其他公司租赁, 使用并开始获得收入后再支付租金给出租人, 租期满后可根据合同协议以及项目本身的有关要求, 折价购买或作其他处置。融资租赁的杠杆作用极其巨大, 只需少量资金即可获得机械设备的使用权, 这对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有很大帮助。
5. 项目融资还需政府在投融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由于我国应用项目融资的时间较短, 从总体上看, 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府要在投资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 寻求适合的项目融资方式, 以缓解财政压力, 同时规避相应的投融资风险。
综上所述,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缓解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和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 必须进行投融资模式的改革, 改变财政直接投资为通过平台公司直接融资, 积极推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融资模式, 通过主要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应用逐步被地方政府重视和接受, 但由于其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需要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 才能使其从真正意义上缓解地方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一)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不全面
我国现行的政府债务会计提供的不全面,只提供部分显性债务信息,不提供隐性债务信息和或有债务信息,不能满足政府对债务管理的深层次信息需求。政府债务会计所提供的政府债务信息内容应该十分宽广,包括政府基于道义、法律、合同规定等而形成的各种支出承诺与责任,不仅要反映直接的显性债务,更要把对政府债务管理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信息反映出来,否则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政府债券未来的还本付息负担,社会保险基金未来的负债,政府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在总预算会计报表里面都没有反映。这样,政府承担的债务信息得不到全面、完整的反映,不利于公众全面了解政府债务状况,也不便于债权人对政府债务规模及偿还能力作出及时的评估和合理的判断,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不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债务管理。
(二)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披露债务信息不客观
我国现行的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在核算过程中没有把发生的全部债务信息进行真实的确认和计量,很多债务并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平时对政府债务的核算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以预算管理为主,一些与预算收支无关的重要会计信息被忽略,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作正常的预算收支进行账务处理,政府债务的具体金额、类别、偿还期限等情况只有依赖备查账和年度报体现,对于政府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具体构成如何,现行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提供真实的信息。这样的政府债务信息缺乏真实性,不客观,反映出的政府债务规模远远低于现有实际债务规模,大大低估了政府债务存在的债务风险
(三)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反映的债务信息没有可比性
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实行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各自执行自己规定的会计制度,分别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信息分散,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债务分类与核算方法在口径上不统一,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对于债权债务状况无法全面总结保持一致性,造成总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在某些项目上可能重复;对于财政部门的内部管理而言,由于缺少资产负债完整的统计信息,难以对财政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外部管理而言,财政状况不透明,不利于社会公众与立法机关的监督,无法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作出真实判断,从而隐藏了债务风险。虚增政府净资产,夸大了政府权益,不利于真实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总体情况。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制度和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各分支相互割裂,缺乏整合。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统一口径,管理部门难以从宏观层面上了解债务整体状况,也难以从微观层面上追踪单笔交易,财政监督与风险管理职能难以行使。
(四)政府会计披露的债务信息不及时
现行政府会计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政府的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只有在实际支付现金时才会被确认,此时决策者再根据滞后的信息采取措施为时已晚,导致决策者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危害性、传导性、隐蔽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不利于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因此政府会计改革要确保债务信息的及时性,不仅要确认报告当期实际现金收付的债务,更要对当前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直接隐性债务和未来可能支付的或有债务予以确认报告,使决策者能够把握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最有利时机,在债务风险尚未发生之前就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可以说,只有及时处理与报告的政府债务信息才有价值。
二、制约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正确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一)财经法规不健全、制度有缺陷影响债务信息正确披露
我国现行的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规定,有关政府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主要是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体现,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是由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附表等构成。其中能够反映政府债务信息的只有资产负债表,由于制度制约,该报表反映的政府债务信息量不足。如:对那些涉及隐性和或有的债务没有进行确认、计量,对显性直接债务的披露也非常真实;政府债务反映的只是当期本金数,对应由本期负担,以后才偿还的利息也不反映;财政支出仅反映当期实际还本付息,不计提的利息支出;对养老金、供应商、雇员的拖欠款也没有确认。这样,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具体构成如何,现行预算会计并没有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从而使政府不能有效管理债务风险。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缺乏针对性造成债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现行的政府会计缺乏核算明细科目,统计出来的政府债务信息不能满足政府债务信息质量要求。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有关政府债务方面的会计科目有: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资金、与上级往来、暂存款四类。其中暂存款,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转移支付或往来计算,并不构成政府负债。IMF发布的《财政透明度手册》要求反映政府的全部债务,内容涵盖应付账款、应付转移支付、应付工资薪金、应计利息、事故赔偿计划、环境债务、政府担保等多方面,我国现有的会计科目与之相比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核算科目过于笼统,核算内容不明确,对信息使用者掌握政府债务情况不利,也不利于债务的分类管理。
(三)核算管理范围窄、大量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导致债务风险难以量化
预算会计核算管理范围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财政预算只能反映当年财政收支信息,无法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状况,对政府的债务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于政府投资形成的股权、产权、政府债权、债务等没有全部纳入核算范围,缺乏对财政责任与偿付能力的合理估计。这样,对分散于政府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和职能部门的那些债务都并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管理体制分散,难以量化债务风险,对债务规模结构难以科学监管,债务资金使用缺乏合理规划,非转贷债务偿付责任不明确。
(四)会计核算基础错位、政府债务规模不确定引起政府债务隐性化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具有很大缺陷的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但是现行收付实现制通常是在不好的后果已经发生后,即只有在用现金直接清偿债务时才进行会计计量和确认。这种只反映现金交易信息,对当期实际发生却没有进行现金支付的重大事项不反映的现行收付核算基础,优化了政府财政状况,隐藏了政府债务风险,如果决策人员依据这些滞后信息采取行动的话,会错过最佳的行动时机。
三、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的重新构建
(一)调整政府债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全面、完整披露债务信息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保持适度的债务规模,是保证财政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及时提供全面的、完整的政府会计债务信息。为此,构建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时,首先,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的还本付息债务和政府对外债务、外贷转债产生的债权以及利用外债安排的支出,从显性负债和流动性负债着手,循序渐进地开展,并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合理披露,进行必要的反映;其次,完整全面地披露政府债务状况,确认应付未付的款项支出,对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暂时还不适合进行会计确认或者列入会计账簿与报表,也不能忽视,应该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最后,对政府的政策性承诺,包括对政府的贷款担保项目中已确认没有还款能力,需要政府作为最后偿债人的债务都应该纳入财政总预算核算的范围,也要纳入披露的范围。编制政府担保债务表、政府承诺表、社会保障信息表、或有债务进度表等附表来披露一些可以量化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标准的政府债务,无法量化而又非常重要的隐性与或有债务可以选择在附注中披露描述其债务范围。
(二)变革政府债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厘清债务类别,分类披露
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基础以及经济管理模式决定了政府债务会计改革只能采取渐进式模式。第一,对于到期应付未付款项、国债本息、公务员养老金债务、粮食收购与流通中的亏损挂账等计量难度也相对较低,可以作为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步目标,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第二,对直接隐性负债这些政府基于道义与政治压力需要清偿的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违规借款、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等发生程度很高、能可靠计量的或有债务也可以适当确认,采用补充权责发生制核算;第三,对满足条件的政府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准备),不满足确认条件的或难以用会计方式反应的债务则可以通过附表和附注披露。
(三)设置合适的会计科目,提高债务信息披露质量
依据权责发生制,结合政府债务产生的实际情况,政府债务会计核算的内容按确认、计量的难易程度,应分为直接债务、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相应设置“政府债务”“预计负债”“债务偿债资金”“应付利息”“净资产调整”及债务预算收支、结余等会计科目分别核算反映:省级政府作为发债主体的地方债务以及所承担债务和预算收入的变化;因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引起财政预算收支和债权债务变动而需要相应调整净资产的部分;国家财政预算为偿还到期国债的本金和利息而设置的一种专用基金;未来的法律没有规定的但出于社会道义、政治压力等地方政府要承担的支出责任;属于政府应付未付而形成的债务和依赖于随机事件发生的,政府基于公众预期和政治压力所承担的道义责任的事项。上述科目的使用范围也应该从中央财政延伸到地方财政,全面、完整地披露政府债务状况,以满足地方财政对地方债务核算的需求。
(四)统一政府债务报告体系,真实反映政府债务规模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某一特定日期的债务情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债务变化结果,政府债务会计核算体系应该进行整合,统一会计科目,统一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建立一套包含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附表(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辅助报表、报表附注等组成的每年度编制一次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体系。建立以核算政府直接债务为主,核算少量公共或有债务为辅,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政府债务会计核算披露体系。政府可以借鉴美国“金字塔”型财务报告来充分反映政府债务信息,分别在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告中由略到详地披露政府债务信息,分别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近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增强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努力把建设小城镇作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挖市场内涵,突出工商贸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镇容镇貌得到极大改观,镇村经济日趋繁荣。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生产百强乡镇、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林果亿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畜牧业特色乡镇,年月被省政府列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年被河南省评定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一、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自我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大力宣传,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下设小城镇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编制了《xx县镇建设规划说明书》、制定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市政管理办法》等。同时利用会议、宣传车、广播、放电影、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书写固定标语余条,散发传单余份,召开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群众会余次,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
镇党委、政府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测绘,同时聘请河南省豫建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
按照“工业兴镇、商业旺镇、农业稳镇,工商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镇的发展特色定位于工商贸型:
一是在镇区东北部规划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电线电缆、农药化工等,使之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二是在镇区南部以棉花加工为重点,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以原镇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商贸业,形成以工商贸带动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尽快完善城镇载体功能。
我们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
镇区道路方面。投资万元正在对镇区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投资万元整修了顺南街南段道路,投资万元整修了镇东顺京路,投资万元完成了镇区大南街下水道建设工程。
在通信方面:投资万元地埋电信电缆公里,完成了镇区通信电缆入地工程,投资万元建成了邮政大楼,使全镇电话装机突破门,电话入户达到以上,移动通信,因特网用户与日俱增。
在工业商贸方面:投资万元扩建了瑞可信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建了金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纳个摊位的工贸商场,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公颂的加油站。
在教育卫生方面: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职高教学楼,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初中实验楼,投资万元建成了镇中心卫生院石佛分院。
工 作 总 结
陶堰镇位于绍兴市东郊,距绍兴市区13公里,是绍兴县东大门,东与上虞接壤,南接富盛镇,西濒越城区皋埠镇,北连孙端镇。104国道、杭甬运河、萧甬铁路穿镇而过,镇域面积31.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3158人8019户,耕地面积18566亩,其中水田17900亩,水域总面积8186亩(含农工商5686亩), 农业生产优势产业以高效生态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全镇共有10亩以上种粮大户102户,承包面积5024.8亩;水产养殖大户47户,承包面积3362.3亩;果蔬种植大户9户,承包面积2931.1亩;畜禽养殖户38户。连续3年早稻订单粮食实际投售占全县近50%。
陶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流荟萃,贤者如林,享有“江南人才名镇”之美誉。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东海明珠、省级生态镇、省级农机安全示范镇、省级粮油示范镇、省级教育强镇、市级十强农业特色乡镇、市级文化示范镇、市级卫生强镇、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市级信访三无镇、市级“平安镇街”、市级科普示范镇、市级农业普查先进镇、市级教育基本现代化镇、县级动物防疫规范化乡镇、多年被评为县级农技推广、绿证培训以及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全镇11个村全部完成县级科普示范村创建,其中2个省级1个市级;4村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村,9村成功创建市级绿色生态示范村,3个单位完成市级花园式单位创建;完成3个市级农机安全示范镇创建。全镇11个村均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其中,5个村获省级万村联网建设先进集体,5个村获市级万村联网建设先进集体。老渔翁食品、日盛酒业被评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全镇已形成以建筑建材、针织服装、五金电器、文娱礼品、食品酿酒为主的五大行业,已拥有省级著名商标6只,市级著名商标10只。农业对外宣传报道108篇,其中《浙江日报》2篇、《浙江省农业信息》1篇、《绍兴日报》3篇、《天天商报》9篇、《绍兴市数字农业》3篇、《绍兴县报》》25篇、《绍兴县电视台》12篇、《绍兴县数字农业》53篇,通过不同渠道的宣传,有力推介了陶堰,同时也提高了陶堰农业的知名度。
我镇根据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责任 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及全国农技推广
示范县建设要求,按照“组织体系完善,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开展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这是切实加强我镇农技队伍建设,规范农技队伍管理,推动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完善“三农”服务,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镇通过示范县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运行,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制订了任务,服务于农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镇示范县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 制订政策
为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技推广机制和服务创新,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镇长为副组长,有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关于成立陶堰镇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制订颁布了《关于全面落实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责任农技推广人员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聘用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意见》、《关于公布陶堰镇社会化(村级)农技推广人员名单的通知》、《关于调整陶堰镇社会化(村级)农技推广人员名单的通知》等一系列个文件,建立起以镇责任农技员为主导,社会化农技推广员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根据我镇实际,镇责任农技员设置水产、粮油、林特(农机)、蔬菜、畜牧5个岗位,按照任职要求落实聘用人员,并明确相应专业分工和工作职责;落实农技人员生活待遇和农技推广经费,使农技人员工作精力得到有力保障,能安心农技工作,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新组建一支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资服务站、畜牧兽医站和科技示范户等组织中的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采取择优录用原则产生的社会化农技推广员以及各村分管农业的村干部为主体的村级农技推广员,并经县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发给农技推广证书,纳入农技推广体系管理。
二、强化考核 明确职责
为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强对全镇责任农技人员的管理、监督与考核,科学评价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为农服务的意识,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有关考核办法。
(一)岗位职责、责任农技员岗位职责:每个责任农技员在按专业分工负责的同
时,全面负责若干村全体农户的农技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农业科技示范户或大户。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及其相关法规和标准,宣传贯彻各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涉农服务和农事矛盾协调;通过现场指导和“农民信箱”等渠道,对责任区域农户和本专业范围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解答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向上级寻求帮助;开展本专业农业良种、良技、良法的试验、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抓好病虫害防治与处置;掌握本专业和责任区域农业生产情况,做好调研、统计和信息报送、发布等工作;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完成领导和上级农技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
2、村级农技推广员岗位职责:在村“两委会”的领导和镇农技推广站的业务指导下,承担本村农技推广和为农服务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抓好本村各项为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包括泵房、机埠、机耕路、渠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修以及灌排、农电等各方面的服务;全面联系村内农业基地或组织(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部门等)、科技示范户和大户。掌握村内农业生产情况,不失农时指导农户开展生产,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及时解答各类技术和政策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寻找帮助;协调解决农业生产矛盾、技术难题和突发事件。抓好农业病虫害、动植物疫病防治与处置,确保有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法规、政策,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会议和业务培训。按镇农技推广站要求开展各种示范、推广工作。办好村农业信息窗,积极采集、传递农业信息。完成涉农调查统计工作,向上级反映本村农业新情况、新问题。完成镇政府和村“两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岗位职责: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公益性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活动,包括开展农技创新、引进、试验等活动,参加或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农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其中村级农技推广员还应承担村级组织农业管理和为农服务的工作,宣传贯彻有关“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按照上级农技部门要求开展农技推广活动。
(二)、岗位考核
考核工作在县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实施。
1、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对镇责任农技员的考核,由镇政府牵头组织,镇政府、县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等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镇政府主要负责综合考评,重点考评工作实绩;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考评;服务对象主要考评对责任农技员的满意度,由镇政府负责组织。责任农技推广人员以其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难易程度为基本依据。责任农技推广人员考核由综合考评、业务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三部分组成,综合考评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考评,业务考评主要对其完成业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实绩进行考评,服务对象直接评主要是由服务对象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责任农技人员最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2、村级农技推广员的考核:具体参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要求,镇农技推广站、村“两委会”和服务对象等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村“两委会”主要负责综合考评,重点考评工作实绩;镇农技推广站主要负责业务考评;服务对象主要考评对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满意度,由镇农技推广站负责组织。
3、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由镇政府牵头组织,主要考核其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公益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实际效果等,重点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由出资方采取一事一评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体系推行 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年初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核心,以确保粮食畜禽生产安全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作物生产、农业产业化、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安全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平原绿化造林、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态工程、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信息工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镇农技人员各显神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如水产技术推广员田富根在绍兴县南花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中华鳖外荡网箱围栏养鳖的技术探索推广,面积200亩,引进鳖1.6万只,当年见效,亩增净利573元;通过无公害青虾标准化养殖推广实施,亩产比去年增加22.6公斤,亩产值比去年增加1243元,亩利润比去年增加1095元。又如粮油技术推广员李文军南湖青虾养殖基地进行的稻虾轮作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每亩收入与单一
养虾相比增34.2%,与单一种稻相比增189%,每亩与单一养虾相比增49.3%,与单一种稻相比增153.8%;亭山洋渡畈稻草鹅生态循环农牧结合种养技术-稻草鹅轮作模式示范推广,平均每只鹅净收入比非稻草鹅轮作模式增近一倍,早稻平均亩产比非稻草鹅轮作模式亩产增2.95%。又如林特(农机)技术推广员冯百仁在做好平原绿化和绿色生态示范创建,生态效益明显,同时积极推广机械插秧、联合收割机和植保机械等省工节本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推广不仅减轻了农业劳动力,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亩可降低成本85-150元。又如蔬菜技术推广员俞志宏在浔阳蔬菜基地推广夜蛾诱捕器,利用物理防治,减少农药防治次数,提高蔬菜质量,亩增收120元左右。又如畜牧技术推广员严国泉在泾口养猪大户唐志刚处推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内无重大疫情发生,既降低了生猪死亡率和成本,又增加了效益,平均每头商品猪净增收入43.3元。
四、体系建设 六个有利
1、有利于引起各级政府重视, 由于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技队伍涣散等背景下的政府行为,同时又强化对各级的考核, 所以各级政府对该项相当重视, 并列入议事日程, 从而保证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开展。
2、有利于稳定队伍, 通过这次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落实了一系列政策, 使农技人员吃上了定心丸, 稳定了人心,从而避免了以前重工业轻农业、有岗位没有人、有人没有岗位、占岗位不干事等现象, 农技人员真正回归到农业队伍,稳定了农技队伍,使农技人员放心、安心、舒心。
3、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组建了一支上下联动切实有效农技推广队伍, 政府花钱买服务, 加强了农技推广力度,农技人员能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
4、有利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农技人员开展良种、良法、良技的试验、示范、引进和推广,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程,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确定本地主导产业,从而达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目的。
5、有利于进一步为农服务, 农技人员经常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向农户传授农技知识,并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现在农民最盼的是信息、实用的农技知识,并需要面对面实实在在的传授知识,所以作为农
技人员要有耐心,要深入田间地头农家为农服务,因此农技人员到田间传授知识最受农民欢迎,从而达到了政府花钱买服务农民轻松得实惠的效果。
6、有利于提高农技队伍素质,由于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内容,对农技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等继续教教育培训,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从而有力保障了农业技术推广。
五、建设体系 机制建议
1、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广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要重视同时,要坚持常抓不懈,善始善终。
2、要建立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并建立相应制度,保障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人、财、物等。
3、要建立更新机制,现在镇农技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因此,队伍更新,输送新鲜血液是目前当务之急,建议吸收不同专业的大中专生到镇农技站工作或上级下派农业技术人员,以达到更新代谢,后继有人的效果。
4、要建立联动机制,设立农业风险基金,稳定农业政策,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关心种养大户,使他们有政治地位、有技术指导、有生活关心、有工作帮助,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粮食、农资价格联动机制,稳定粮食、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动广大种养大户及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5、要完善培训机制,要加强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镇、村农技队伍新知识、新技术等培训,提高农技队伍农技队伍业务技术水平。
6、要完善考核机制,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以其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难易程度为基本依据,按照“谁聘任、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组织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以创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为契机建设绿色乌审
乌审草原,一块亘古文明的文化圣地,一方悠久青华的`绿色净土.从远古的“河套人”摇篮到现代的“中国天然气之乡”,从昔日的毛乌素“死亡之海”到如今的“塞外江南”,从曾经的“牧区大寨”到今天的“绿色乌审”,从许多人记忆中的漫天黄沙到现实里绿满双眼的生态型文化城市,从举全民之力改善生态环境到引领生态文明走向全国前列.多少年来,“绿色”一直是乌审旗发展道路上的一面旗帜,引领乌审人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今,“绿色”已成为一种信仰,一个理念,一条主线,贯穿于乌审旗工业、农牧业、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等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始终.
作 者:奇巴图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 刊 名:城乡建设 英文刊名: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结合本镇实际,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大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乡村治理问题调研,结合我镇乡村治理的实践与创新,编制完成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统筹谋划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申报创建工作。20__年,在全镇2个村(前进村、西游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模式并积累经验。20__年,逐步将范围扩大到全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全方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新模式。
三、试点内容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1.建构网格化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将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管理深度融合,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聚合的要求,成立镇村组三级社会治理机构。按照“集约、整合、互联、开放”的原则,融合打通各类民生民安渠道,建设一套包含日常办公、问题收集、吹哨报到、联动指挥、视频巡查、平台监控、统计分析、考核评价、综合展示等多个功能应用的指挥平台,畅通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渠道和方式。网格内村党组织作为责任单位,要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为目标,扎实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各项基础工作。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因地制宜将外来人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对象,破除外来人口管理难的难题;基层党组织走出机关,组团式集结外来人口中的各界精英特别是流动党员,让外来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培育外来群众的社区意识,营造基层民主协商和居民参与自治的良好氛围;出台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政策,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尊重其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派出所、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二)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开展村庄全域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清洁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到20__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厕所革命”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门塘整治工程。20__年,加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鄱阳湖沿线全部村庄截污控污,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同时不断强化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与村民环保意识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20__年6月选择行政村(前进村、西游村)进行试点工作,20__年12月底前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实现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农房改造聚集,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社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经营。
(镇城乡建设办公室牵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4.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狠抓产业扶贫,通过光伏、资产收益、特色种养殖业、电商、消费扶贫等积极构建多层次产业脱贫格局,实现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贫困户产业扶贫广覆盖;实施就业脱贫,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实现就业全覆盖,积极开发新的扶贫辅助性就业岗位,实现应扶尽扶;巩固安居扶贫成果,在危房改造全面清零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强化教育扶贫;落实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确保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的适度水平;筑牢保障扶贫,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拓宽金融扶贫,鼓励有产业发展意愿贫困户贷款,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持续巩固贫困村脱贫质量,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5.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全镇120个镇、村、组三级清产核资任务(其中:乡镇级1个、村级16个、组级103个),理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系,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鼓励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动,突出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创新,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让资产“活起来”,把资本“引进来”,把资源“用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三)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6.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持续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经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7.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使社会组织成为乡村基层组织的有力帮手。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8.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其他必要支出,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9.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室一站一场一栏”(村议事室、村接待室、村图书阅览室、村民教室、村民服务站、村民广场、村宣传公示栏)标准化建设,新建重建、维修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功能,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里办公议事、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等工作的综合阵地。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四)推进乡村自治建设
10.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积极推进村民自治下移,探索自然村自治或村民小组自治新途径,通过自治组织的建设来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重建乡村社会和谐。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1.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紧密联系各村实际,形成价值引领、合法合规、群众认可、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用制度和法规约束村(居)民,教育广大村民要自觉遵规守法,探索提高村规民约约束力的有效途径。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五)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12.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实现全镇各村全覆盖。在各村摸排符合申报公职律师条件人员,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设立公职律师办公室。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室作用,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在20__年推进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室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20__年底实现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以政府购买形式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村(居)干部及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增强村(居)依法治村(居)法治为民意识。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切实夯实农村基层法治基础。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我县组织“七五”普法暨农村“法律明白人”普法讲师团对各单位、各乡镇进行巡讲,认真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__年底,全镇农村各行政村每10户至少培养1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且有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户数占农户总户数50%以上,推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4.推广“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矛盾纠纷调处中的指导作用,利用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平台调处基层矛盾纠纷,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社区的纠纷调解,禁毒康复教育培训,关爱儿童、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活动,构建不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派出所、镇团委、镇妇联、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六)推进乡村德治建设
15.浓郁文明乡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七有六无”标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建设不少于1个乡风文明示范点,因地制宜,在全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史馆,把时代新风与乡愁乡韵有机融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6.强化乡村道德约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具体化,融入村规民约,融入家规家训,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让村民用自己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实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四会”全覆盖,吸纳村干部、高德长者等人员,自主解决农村道德领域各种难题;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新风尚,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积极推行“道德红黑榜”发布制度,通过舆论的力量约束农村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7.加强道德榜样人物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开展“道德模范”“昌南新乡贤”“昌南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各类道德榜样人物的推荐、评议、评选和表彰活动,倡导基层去评选,评的对象由村(居)推荐、镇审核,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让道德榜样受礼遇、受尊崇、得实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邻里和睦相处,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七)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18.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决策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审核一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微小权力监督机制,制定权力责任清单,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着力铲除农村领域“微腐败”的滋生土壤,严惩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
(镇纪委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9.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受理和收集村民有关意见建议,并紧密结合村情实际,依法依规对村务决策和公开情况、村级财产管理情况、村级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0.规范村级会计核算监督,乡镇“村账乡代理”部门要切实搞好会计核算,履行会计监督职能,通过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村级集体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并系统完整、真实有效地提供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从而达到监督与控制并重的目的。同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三资”监管平台,实行会计电算化,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及运行情况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信息共享。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1.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拓展审计覆盖面,加强村小组财务审计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抓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农民负担、征地补偿费、集体公益项目等村级重大事项的专项审计,并及时向村民公布审计结果,同时抓好审计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八)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2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级民主协商,健全村级议事制度,探索建立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健全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议事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协商方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妇联、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3.加强妇联、团支部、残联、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妇联、镇团委、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4.建立村民议事协商信息平台,让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能及时参与本村协商议事;拓宽村民议事范围,推进村民议事从经济事项向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社会治理办公室、镇派出所、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九)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25.实施“互联网+”平台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广泛应用到乡村治理中,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治理功能不断优化。有机整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及各部门职能,较好解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不愿意”和“不方便”的问题。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6.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遵循“百姓咨询、政府出资、律师竞答、受众免费”的思路,建立“法治新昌南”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启我县线上线下全方位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时代,开创“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新局面。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四、方法步骤
(一)方案编制阶段(20__年__月)。成立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明确第一批试点试点村(前进村、西游村);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乡村治理问题调研,结合实际,编制完成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按要求报备。
(二)启动试点阶段(20__年__月—20__年__月)。组织召开镇、村、组三级大会,全面部署试点工作,统一思想,责任到人,全面抓好试点村试点示范领域的同时,推进各相关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各实施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制定试点计划并抓好推进,力求内容多样、覆盖全面,按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边提炼,全面优化完善相关领域乡村治理各项制度机制。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进展情况中期评估,于11月中旬形成本阶段总结报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推行阶段(20__年__月—20__年__)。总结第一批试点村和各领域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在全县范围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于11月中旬形成本阶段总结报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20__年__月)。全面系统总结试点示范工作各项成功经验,镇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示范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和验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工作成效
通过2年的系统推进,全镇基本实现: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党委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清晰明确,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各村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群众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得到提升,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群众自治机制充满活力,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群众自治,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治理。
(四)乡村自治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理事健全、议事形式丰富,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建立并依法参与监督,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并认同,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五)文化道德形成风尚。农村德治氛围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榜样模范力量得以发扬,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治理。
(六)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农村法治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得到普及,法治队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七)乡村社会安定有序。各类组织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矛盾调处机制健全,自发有效抵制黑恶势力、违法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村民关系亲密和谐,乡村社会安定有序。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镇人大主席肖军同志、副镇长余江涛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办,在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协调、监督试点示范各项工作。各村(居)相应成立以村(居)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村(居)主任具体负责试点示范工作,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并报镇农业农村办备案,确保试点示范工作顺利进行。参与试点示范工作的单位要服从大局,按照“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要求形成工作合力。
(二)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善治”的必然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根据任务分工安排,及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试点示范各环节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创新方法,稳步实施。坚持县乡村联动,县级是“一线指挥部”,要加强统筹谋划,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乡镇是为农服务中心,要加强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单元,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统筹推进和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鼓励探索创新,按程序、分步骤稳步推进,适时总结推广,上报先进案例。坚守试点示范工作原则和底线,严格执行政策,强化及时纠偏,审慎稳妥推进,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成功。
(四)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实行挂点包干制度,一是强化调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村(居)工作进展情况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下步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并及时反馈。二是加强督查,督查组对各村(居)工作进度情况开展常态性督查,并对督查结果通报。三是严格奖惩,将试点工作列入镇党委、镇政府对各单位目标重点考核内容,表彰奖励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优秀工作者,严厉问责消极应付单位及人员。
地方融资平台随着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的产业越来越多元化,人员规模也在逐渐膨胀,对人员的业绩考核日趋复杂。并且各级融资平台由于各种原因,人员身份均较复杂,公务员、事业编制、合同聘用制等员工均存在。鉴于此,南京卓远在实践中针对各级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管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解决思路和方案。
一、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通过我们对融资平台基本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融资平台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以绩效考核体系为核心,实现公司任务为最终绩效目标。
(2)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并据此设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
(3)应用不同维度的组合,全方位对部门及员工进行考核。
(4)建立反馈机制,就考核与员工进行沟通,促使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5)提高各部门的独立运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发挥出激励作用,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员工优异的工作结果最终会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整体绩效,而“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坚持行为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1)相关性原则
设计绩效考核体系,要有助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进公司的整体绩效,有助于改进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2)全面性原则
绩效考核体系中的设置的考核维度能全面、系统地评价部门、员工的绩效。
(3)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方便使用的考核工具。
(4)相对稳定性原则
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公司现状,避免对公司原有体系带来过大的震动,在实现考核目的同时,维持公司内部运作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调整完善后,考核体系一经形成,就要保持其基本项目、内容和流程的相对稳定性。
三、绩效考核组织结构
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项目,要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建立起项目的组织领导、具体实施、监督与控制、评价与改进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在明确职责的同时,建立起相互沟通,共同推进项目高效协调运行的保障机制。
四、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设计
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设计非常关键,关系到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公平性和完整性。总体的考核思路如下:
1、考核层次、主体及周期
总体考核层次、主体及周期如下表所示:
考核层次
考核主体
考核周期
2、考核维度及权重设计
不同层次的考核维度初步框架如下:
(1)经营层考核维度
经营层考核维度为各市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
(2)部门考核维度
部门考核维度为各部门根据部门任务目标,每季度初由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确定当季考核任务目标,由绩效考核工作组具体执行。
(3)部门负责人考核维度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
(4)员工考核维度分为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
以员工季度考核为例:
考核维度
权重
考核主体
备注
五、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绩效考核工作大致要经历确定绩效目标、统计评分、结果审核、结果运用四个阶段。
1、确定绩效目标
(1)部门任务目标分解
每初,根据市政府对于公司下达的任务目标及公司自身工作计划,明确各相关责任部门任务目标。由各部门分管领导与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任务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标准。
每季度初,各部门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当期工作计划及任务完成情况,对本季度工作进行细化,共同确定本季度具体任务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标准。
(2)个人任务目标分解
对于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初,各部门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之前确定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表》情况,以及部门实际工作要求,就该负责人本季度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并就具体任务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标准等进行共同讨论。
对于部门员工:每季度初,各部门负责人与部门员工根据《部门季度绩效考核表》的情况,以及部门实际工作要求,就该员工本季度具体工作任务及日常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并就具体任务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标准等进行共同讨论确定。
2、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各层级考核流程包括部门考核流程、部门负责人考核流程、员工考核流程等。
以下是部门考核流程示意图:
六、绩效考核过程控制
1、绩效考核过程控制内容
绩效考核体系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加强过程控制是保证绩效管理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环节。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完成后,具体落实中的过程控制是保证其有效与否的关键。这一过程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位员工。这一过程需要部门间、员工间良好的配合与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任何一张报表不实都将影响到绩效评估、管理的结果。
绩效考核过程监控内容包括根据经营计划及各部门工作分解情况,各季度部门工作达成情况,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的考核情况及奖金分配情况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是考核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2、绩效过程控制实施
通过对融资平台现状分析可以得知,大多数平台公司存在着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人力资源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力不强,团队凝聚力弱等问题。绩效考核体系方案在设计的思路上体现在保障完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着重要通过考核的实施解决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将绩效考核贯穿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去设计,因此绩效考核的过程控制应该从每一个环节去强化,这样才能实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根据绩效考核的流程,过程控制采取各考核人依据职责对考核的过程、结果、达到的目的进行有效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组作为绩效考核组织实施部门,对整个考核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对考核结果及整个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对考核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批准考核结果,议定绩效考核改进方法。绩效考核工作组每年年终就考核体系运行情况向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作书面报告,分析绩效考核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对体系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体系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体系,以符合下一考核要求。
通过以上办法的实施,保障现行绩效考核体系能公平、透明、正常有序的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为考核体系的优化,不断升级来满足融资平台未来发展需要创造了条件。
七、结语
【示范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总结】推荐阅读:
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建设随想09-07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09-30
市农村信用体系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06-23
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思考11-08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09-12
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总结05-31
小城镇建设论文06-08
“特色示范课堂”活动建设总结11-18
小城镇建设管理06-15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