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论文(精选8篇)
Acts of God 不可抗力 AAA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美国仲裁协会 arbitration 仲裁公断 analogy 类推法 aesthetics 美学 agent 代理商 acquisition 收购 advertising 广告 advertising appeal 广告诉求 advertising copy 广告文案 advocacy advertising 倡导式广告 black market 黑市 BEMs Big Emerging Markets 大新兴市场 BOP Bottom of the pyramid 金字塔的底部经济落后国家 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收支贸易支付差额 bribery 贿赂 benefit segmentation 利益细分 behavior segmentation 行为细分 brand equity 品牌资产 bipolar fashion 两极时尚 barter 实物交易物品交换 BTO built to order 按订单生产 bargaining power 议价或谈判、交涉等的实力或权限 broadband 宽带 bluetooth 蓝牙 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 Common Market 共同市场 collectivist culture 集体主义文化 cultural typology 文化类型说 common law case law 普通法案例法 civil law 成文法 copyright 版权 counterfeiting 伪造 conflict resolution 冲突解决 cluster analysis 集群分析聚分析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反应研究小组 cobranding 联合品牌 cencentrated global marketing 集中全球营销 cost-based pricing 成本加成定价 CIF costinsurancefreight 成本加保险费和运费 CFR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 cost-based transfer pricing 基于成本的转移价格 2 competitive pricing 竞争性定价 countertrade 对等贸易反购贸易 counterpurchase 互购反向购买 compensation trading 补偿贸易 convenience store 便利店 category killer “品类杀手”掌握特定系列商品的优惠专卖店 containerization 货柜运输货柜装货 corporate advertising 企业广告 creative execution 创意执行 collaborating 协作 convergence 聚焦集中 channel 渠道 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性优势 cross-border 跨国界的跨境的 centrally planned socialism 计划配置体制 centrally planned capitalism 计划市场体制 capital flow 资本流动资金流 current account 经常帐户 capital account 固定资产帐户资本性帐户 call option 购买选择权 distribution 渠道、分销 domestic market 国内市场 domestic company 国内型公司 deficit 赤字 depreciate 贬值折旧 devaluation 货币贬值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创新扩散 dispute settlement 争议调停 demographic segmentation 人口统计细分 diversification 多样化 dynamical 有力量的 differentiated global marketing 差异全球营销 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税后交货制定目的地 dumping 倾销 distributor 分销商 department store 百货公司 discount store 廉价商店 ethnocentric 母国中心的 extension approach 延伸方式 experience transfers 经验移植 EU European Union 欧盟 economic system 经济体制 economic freedom index 经济自由度排名 3 economic exposure 经济风险 economic union 经济联盟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环境敏感性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无纸贸易 ethnic segmentation 种族细分 equity stake 股权 ex-works 工厂内交货 emotional appeal 感性诉求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外汇市场 forward market 期货市场 FTA Free Trade Area 自由贸易区 Femininity 女性气质 FCPA Foreign Corrupt Parctices Act 国外腐败行为法 FCCP Foreign consumer culture positioning 外国消费者文化定位 franchising 特许经营 FAS free alongside ship 装运港船边交货 FOB free on board 船上交货 fluctuation 不稳定性 form utility 形态效用 flagship model 旗舰模式 global marketing 全球营销 globalization 全球化 GMS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全球营销策略 global or transnational company 全球或跨国公司 geocentric 世界中心的 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lobal strategy 全球战略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总值 G-7 Group of Seven 七国集团 global market segmentation 全球市场细分 global teen 全球青少年细分市场 global elite 全球精英阶层细分市场 GCCP global consumer culture positioning 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 greenfield investment 绿地投资 government controlssubsidies 政府控制和补贴 grey market 灰色市场 global retailing 全球零售业 hyper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 high-context culture 高背景文化 high touch product 高感性产
品 hypermarket 大卖场 international company 国际型公司 individualist culture 个人主义文化 4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国际法律委员会 ICJ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庭海牙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国际约定 international custom 国际惯例 Islamic law 伊斯兰法律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 ICC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国际商会 ICCA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mmercial Arbitration 国际商业仲裁理事会 incipient market 初始市场 incoterms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flationary 通货膨胀的 intangible property 无形资产 information utility 信息效用 inventory management 存货管理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协调联运 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整合营销传播 idiom 方言土语 image advertising 形象广告 jurisdiction 权限 joint venture 合资 localized or adaptation approach 本地化或适应化方式 Leverage 杠杆作用 low-income countries 低收入国家 LDCs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中低收入国家 LAFTA Latin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拉美自由贸易区 low-context culture 低背景文化 LTO long-term orientation 长期取向 license 许可 licensor 许可证颁发者 licensee 许可证接受者 litigation 诉讼 latent market 潜在市场 LCCP local consumer culture positioning 当地消费者文化定位 labeling 标签 logistic 物流 management orientations 管理取向 multinational company 跨国公司 management myopia 管理短视 market capitalism 市场配置体制 market socialism 市场社会主义体制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 MFA Multifiber Arrangement 多种纤维协定 merchandise trade 商品贸易 5 masculinity 男性气质 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 marketing model driver 营销模式驱动因素 market skimming pricing strategy 市场撇脂定价策略 market holding 市场保持 marginal-cost pricing 边际成本定价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e 基于市场的转移价格 nonmonetary cost 非货币费用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tional controls 国家管制 NTBs Non-tariffs barriers 非关税壁垒 NIEs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正在工业化的经济 nationalization 国有化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e 协议转移价格 organizational culture 组织文化 orthodox 传统的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ption 优先选择权 ownership 所有权 offset 抵销 outlet store 处理品零售店名品折扣店 organic growth 有机增长 polycentric 东道国中心的 postindustrial countries 后工业化国家 product saturation levels 产品饱和度 power distance 权利距离 persistance 坚持继续 perseverance 坚定不移 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国际常设法庭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公共国际法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私人国际法 patent 专利 primary data 原始资料第一手数据 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心理因素细分 positioning 定位 product warranty 产品质量保证书 platform平台 penetration pricing policy strategy 渗透性定价 price escalation 价格升级 price transparency 价格透明度 parallel importing平行进口 puleria 杂货店 place utility 地点效用 6 PR public relationships 公共关系 publicity 公众度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产品差异化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开发 rival 竞争者 regiocentric 区域中心的 regional economic agreement 区域经济协定 resource utilization 资源利用 restraining forces 限制因素 right of priority 优先权 rational appeal 理性诉求 rivalry 竞争敌对状态 standardized approach 标准化方式 scale economic 规模经济 services trade 服务贸易 STO short-term orientation 短期取向 SRC self-reference criterion 自参照标准 surveillance 监督监视 secondary data 次级材料第二手数据 survey research 问卷调查 standardized global marketing 标准化全球营销 sourced goods 货源货物 syndrome 综合病症 switch trading 转口贸易转手贸易 specialty retailer 专业零售商 specialty store 特种商店 supermarket 超级市场 supercenter 特大购物中心 selling proposition 销售主张 slang 俚语 substitute product 替代产品 strategic intent 战略意图 spreadsheet 电子数据表电子制表软件 tariff protection 关
税保护 trade deficit 贸易逆差贸易负差额 trade surplus 贸易顺差贸易盈余 transaction exposure 交易风险 thrift 节约节俭 Triad regions 三元区域 trademark 商标 trade secret 商业秘密 target market 目标市场 transfer pricing 转移价格 tangible property 有形资产 7 time utility 时间效用 upper-middle-income countries 中高收入国家 uncertainty avoidance 不确定性回避 United Nations Charter 联合国宪章 UCC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统一商业编码法 usage rate 使用度 user status 使用者身份 value chain 价值链 VALS Value and Lifestyles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系统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 WIPO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arehousing 仓储 wireless connectivity 无线连接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个合格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交流与沟通的专业性, 二是洽谈经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作为应对未来国际化挑战的基层应用型人才, 通常既侧重应用能力和涉外能力的结合, 又更加强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一般表现。学生英语培养体现为三个具体运用英语言能力的基本方面:能力1:交流技能。现代国际营销注重业务员与顾客的交流和沟通。整个营销活动无始无终不是交流的过程, 交流技能强调的是符合国际市场营销惯例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通俗一点说就是“除了要会外语, 还要能适应当地国家生活习俗, 在中国要会用筷子吃饭, 在西方会用刀叉, 到了印度也会用手抓饭吃。”能力2:陈述能力。陈述能力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描述技能。国际营销活动离不开宣传演讲, 学生需要有效地将英语语言能力运用于新产品的发布、国际展销等职场环境, 学会进行卓有成效的职场宣传, 对提高国际营销能力十分重要。能力3:谈判技能。谈判包括谈判前的准备、谈判组织与日程确定、谈判中的应变、谈判协议的签署和谈判结果的预测等阶段。可以说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具体的谈判技能的运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谈判案例模拟教学
下面以提高学生英语谈判能力为例, 具体阐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基于职场谈判的案例模拟教学围绕特定的职场谈判内容, 采取案例分析结合职场工作过程模拟的方式, 案例分析是先导, 模拟是形式, 工作过程是导向。
教学步骤1:案例分析。谈判案例导入, 学生用英语陈述或以视听方式观摩典型案例, 时间十分钟, 单词数500左右。导入案例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对谈判案例进行分析和互动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谈判原则、方式、过程, 分析策略, 解决主要语言点, 捋顺长难句, 理解重点单词, 明确职业能力。
教学步骤2:模拟。采取扮演案例角色的模式。模拟谈判的设计基于跨语言文化交际基础上的价格谈判议题, 谈判主线与语言文化紧密结合。价格谈判具有难度适中, 在日常营销活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模拟案例:Make egotiati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s given below.Mr.Yang is going to import a quantity of Ford cars.But he finds the price quoted by Mr.Walker of US Ford Export Company is too high.Since the bottom line is 1, 000 on the quoted price of$102, 200 per unit, Mr.Yang tries his best to persuade Mr.Walker to reduce his price to$98, 200 per unit.After giving Mr.Yang as much information of the new brand Ford cars as possible, Mr.Walker tries his best to persuade Mr.Yang to make an order of at least 1, 000 cars at the sellers'price of$102, 200.This price is beyond Mr.Yang's purchasing ability.模拟案例的分析:学生领取模拟任务后, 首先要进行模拟案例的分析, 将价格谈判模拟的角色分工、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一一具体化, 做到目标明确, 注重效果。 (1) 工作岗位分析:中方谈判者杨先生, 进货商 (Mr.Yang, Importer) ;美方谈判者沃克先生, 销售商 (Mr.Walker, Seller) 。 (2) 工作任务分析:买方:价格谈判, 将某型号福特汽车单价降到$100, 000以下, 进口1, 000辆, 一定要达成购买协议;卖方:卖方市场价格是$102, 200/辆, 销量为1, 000辆。 (3) 职业能力要求目标分析:a.能按照谈判基本规则、操作流程, 采取策略进行谈判;b.能制定标准的谈判时间表, 并努力控制谈判进程;c.能进行市场分析, 准确描述产品性能、特征等;d.能将价格商定在合理的位置, 以保证谈判达成双赢的结果;e.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谈判, 并能正确运用营销谈判相关词汇:Rock-bottom price/bottom line, concession/a 5%reduction, quoted/quotation…职场价格谈判的基本流程为五个基本环节:确定价格谈判目标, 划定谈判底线, 选定可供谈判的范围;制定可行的谈判时间表;充分认知并分析对手, 确定采取的策略;实施谈判;达成协议。按照这五个环节, 价格谈判工作内容得到具体展示,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个全面的了解, 能快速进入所角色, 融入到中美双方企业关于福特汽车的进口谈判职场环境, 杀价这个目标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进出口特定的职场谈判岗位, 规定了具体的谈判工作任务和获得成果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明确了自己所处职场工作岗位后, 能够清楚谈判任务和特定情境下的能力要求和目标, 案例模拟操作自然开展。
教学步骤3:成绩评定。模拟谈判涉及政府政策、投资环境、利益、跨文化交际等博弈因素。因此学生模拟完全按照“实战”模式进行, 成绩的评定选择开放式的方法, 注意收集学生的发言录音、上交的文字材料、策略选择等, 以确保谈判的结果的开放式和谈判过程的可考核性。这样在谈判模拟过程中, 扮演美方角色的同学要有市场调查、数据报表及分析, 扮演中方角色的同学也有其相应的材料解析, 双方陈述各执一词, 由此展----------------------开洽谈。利益分析和谈判规则、程序、技巧等都在交谈、论辩、磋商中完成。确保了谈判模拟的“实战”性, 学生作为准营销人才, 锻炼了分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英语谈判技能。几组学生谈判模拟后, 参与模拟和观摩的同学分别就各自所处位置, 结合案例分析所学发表见解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总结。
参考文献
[1]孙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英语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7, (6) .
[2]王振南.国际商务洽谈口语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3]张刚.基于谈判过程的英语案例教学设计[J].考试与评价, 2012, (1) .
[4]张刚.外事英语课程设计:以案例教学为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关注。[1] 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探索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式与方法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的自身素养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意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框架,对基本的知识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运用的能力。在这里主要从学时的设置与教材的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1.学时的设置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涉及面较广,包括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甚至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知识体系围绕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及过程,市场与消费者以及营销战略与扩展策略等部分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实践教学也应包含在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英语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经济学,营销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尚有欠缺,在知识框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理论基础的铺垫;而理论基础的掌握只是本门课程的习得目的之一,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学时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许多高校将其课内学时设定为64学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商务知识的了解也不应局限在表面,因此本门课程的学时设置建议不低于4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不低于12学时:足够的理论学时能够给予课堂充分的时间让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实践运用学时的设置不仅能够让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得以体现,还能够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材的选择
基于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涵盖了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将这些理论运用的背景扩大到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市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笔者认为本门课程的教材在选择上应倾向于以英语为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对于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都具备一定能力,选择英文教材不仅能使学生将自身的英文应用能力融入到商务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使其更快地适应课程的内容,也能在案例分析与资料搜集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更加巧妙地结合。
在确定了教学过程中以英文教材为主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还是国内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目前国内引进的营销类课程英文原版教材,多是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理论框架清晰,覆盖的知识面广,但由于课本内容有一定深度,而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课时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过多的知识点; [2] 而一些国内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虽然考虑到了国内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引用以本土案例居多,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案例引用更新不及时,时间跨度较大,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结合到实践的这一环节并未起到太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国内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且阅读量较大,但是案例引用更新及时,更为贴近社会背景与市场形势,对问题的剖析也较为全面,若配以中文版的营销教材提供适当的辅助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理解难度会有所降低,对于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3]
二、教学手段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更需要学会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看待客观事件的角度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略有不同,这种特定的思考模式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教材的解读、教师的讲解、辅助教材的阅读等方式让信息呈现在学生脑海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老师将理论知识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对新的概念进行认知并将其储存在自有的“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联系实际生活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对理论加深印象。但在理论教学阶段,本门课程的施教目标只完成了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由实践教学来完成。以课程案例教学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代入到特定的案例背景,通过收集资料与数据、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梳理分析实际问题然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与理论知识相互映证。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巩固知识结构的必要步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是在学习商务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运用去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并学会有逻辑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三、教师的自身素养
首先,承担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复述给学生,而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市场案例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并理解课程内容,巩固他们的知识架构,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案例储备,注重自身的理论结构完整性,不断学习与接受新的市场知识,时刻了解最前沿的市场热点与动态走向,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其次,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自身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利用外语教学的水平。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面对的是以学习商务英语为主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案例的互动交流都应以英语的运用为基础,因此,本门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看来,任课教师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强化不能只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读写听说习得掌握阶段,更应延伸到以商务情景为主的实践应用阶段。在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机会,向国内有着丰富双语教学经验的院校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那当然是更好的,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通过学习到新的实践经验为教学过程注入更多的有利因素。
最后,任课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频率,与企业和公司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热点动态,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各行业的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汲取案例教学的资源,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把控能力,让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相辅相成。[5]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同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探索出与其专业特征相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合理设置课时,以英文原版的教材为主并配以中文营销教材相辅;在教学手段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通过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强化理论知识结构与英语运用能力,还应积极拓展各种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素养。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专业特征与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前进,才能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 34-41.
[2] 彭学敏.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教材建设讨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161-162.
[3] 关丽. 商务英语专业“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20-121.
[4] 冯玥. 案例教学模式在国际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176-177.
摘要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听力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为例,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建议本科翻译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对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翻译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关键词教学改革 市场导向 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促进了翻译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5万人,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①但中国翻译人才缺口仍高达95%以上,尤其缺乏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几乎所有的翻译公司只能感叹千军易找,一将难求。
黄友义指出,第一是要加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既重视高素质、基础性人才,同时也注重培养应用型翻译实践人才。刘宓庆②也指出,翻译教学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和目的与文化建设需求。二者提到的“应用型”和“社会需求”可以这样理解:以翻译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译员翻译实践能力和技能为侧重,培养实用型翻译人才。
高校英语专业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战场,必须重视翻译专业课程建设。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③由此可见听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性,高校英语翻译专业教学改革应从听力开始。本文以笔者执教的视听口笔译课程为例,分析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听力课程存在的问题,总结一年教学实践中的成果与不足,进而找出可以着手实施改革的诸方面。听力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总结
(1)教材方面。本系选用《基础/中级/高级听力教程》(外研社),每册书有十六个单元,分别涉及不同领域。每单元既有词汇及传统听力题型,又有句子及篇章听写与翻译,后者是其他教材所没有的。此教材实战性强,把听、译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训练学生听译技能,堪称一部不错的教材。(2)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听力课自身规律和要求,我校翻译专业开设视听口笔译课程(共分初级、中级、高级),该课程从大一开始设置,贯穿于大学三个学年,周课时为四(45分钟/课时)。
(3)教学方面。传统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听录音-对答案”。但社会的发展决定了这种单一型教学模式已太过单调乏味,笔者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多”字。
第一,教学方法多样化。传统听力课形式单一,枯燥单调。本人根据不同练习题型,采用多种方法:听写、模仿、复述、问答、口译、笔译、速记、抓要点、精听、泛听、移情联想等。这样一来,听、说、读、写、译就落实在了每一堂课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第二,教学材料多样化。超级课本并不存在,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及时补充材料。笔者授课内容包括三大部分:教材内容、网络资源(与该单元相关VOA、BBC等材料)、欧美影视音乐赏析。一半课内,一半课外,该课程的系统性、趣味性、严谨性、衔接性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语音教室的普及为教师施展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性。Word文档讲解难点,可以增强知识直观性。时新电影及新闻讲解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流行音乐陶冶学生情操,有助于语音、语调及发音技巧的学习。语音室录音功能保存学生口译表现,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在比较中迅速提高。
第四,训练方式多样化。教师要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当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的推动力。如要求学生每周做一篇Dictation,每单元的Spot Dictation译成中文,每月模仿一篇文章、自我录音并反复校对。教师对听译材料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行速记并补充听译技巧,不断反思,学以致用。潜移默化中,习惯成自然。
面向市场需求,我校从教材、课程设置及教学三方面对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效果如何?学生反应如何?学生实战能力有无提高?笔者拟从一份问卷调查及两套期末试卷找出答案。调查研究实例
2.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和6月,123名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2008级英语翻译专业(口、笔译)学生参加了本次调研,口、笔译学生人数分别为62、61人。所有学生都按照我校规定,修完大学一年级英语课程,包括视听口笔译课程。笔者为研究对象授课一学年,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口、笔译班教材亦相同。
2.2 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一套。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由15个问题组成,旨在调查研究对象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语言能力、学习策略及相关行为五个方面的提高进步程度。仿照程晓堂等人的英语学习策略理论,每个问题均采用五级选项:A、突飞猛进B、明显长进C、稍有进步D、原地踏步E、有所倒退。选A得5分,选B得4分,依此类推,选E仅得1分。因此平均分数越高,说明学生进步越大。
(2)期末考试试卷两套。两套试卷分别为一、二学期期末试卷,都由八道大题组成:Sentence Dictation, Spot Dictation,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Statements, Short Conversations, Sentence Translation, Passage Translation和Passage Dictation。为保证试卷可信度与有效度,分别取其中两道大题作为对比对象,一道为Sentence Dictation(以下简称“SD”),共5小题,满分为10分,取自课内教学材料;一道为Passage Dictation(以下简称“PD”),满分为15分,取自课外,分别为2008、09年英语专业四级听力真题,试卷评判严格按照专四评分标准。两套试卷难度相当。
2.3 数据收集
123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部分学生漏答部分题目,共收回有效问卷97;123名学生全部参加两次期末考试,收回有效试卷各123份。
2.4 统计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模仿程晓堂④等人英语学习策略理论,我们假定:平均得分4.5-5.0表示学习效果突飞猛进,3.5-4.4表示明显进步,2.5-3.4表示稍有进步,1.5-2.4表示原地踏步,1.0-1.4表示有所倒退。从表1可知,四项平均值在3.5到4.4之间,属于“明显进步”档次,只有“相关行为”低于3.5,表示稍有进步。因此,理论上来讲,实施听力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在语言及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表1学生素质提高描述表
(2)试卷分析。如果说表1的调查结果过于主观,那么表2两次期末考试成绩则更客观地证明了受试者的进步。如表所述,翻译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测试“SD”中平均得分仅为4.882分,在“PD”中平均得分仅为5.207分,但在第二学期中有了明显提高,分别为7.837和8.805,平均分提高有三分之多,此两项学生最高得分分别为10分(满分)和14.5(差0.5满分)。
表2期末考试成绩对比表
综上所述,从教材、课程设置及教学三个方面对翻译专业听力课进行改革后,学生学习习惯与策略得到了巨大改进,学习兴趣及语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表1的调查结果从理论方面证明了这一点,表2的试卷成绩也给出了实证。因此可以说此次课程改革非常成功。结语
迎接世纪挑战,把握时代机遇,高校外语院系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重新进行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我校听力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为例,就英语翻译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教材方面。教材选择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与灵活性。科学性是指教材内容与结构都要与本科英语教学目标与实际相统一。教材要涉及翻译的各个领域,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时代性是指教材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材要及时补充新词汇,增加时新翻译材料及成果。灵活性是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不呆板。灵活性是英语翻译的灵魂所在,译文不能满足一对一的模式,翻译实践的复杂性决定我们惟活学才能活用。
第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弱化“灌输式、传输式”的教学理念,强化“启发式、辅助式”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工具,集声、色、光、像于一堂,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第三,教学效果评估方面。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制度,评估考核方式要科学化、多样化。举例来说,期末试卷题型应当多样化,不能因为容易操作而以客观题为主,可由教师集体出题,对试卷类型、难度等集思广益,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及可信度。其次,实践一日胜过读书百日,高校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实战机会,以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增强学习动力,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好办法。
第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来造就,师资队伍建设及结构调整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我,加强知识积淀,教学科研两手抓,不断摸索适合校情、市(场)情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科研,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建立一支稳定的老、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梯队团体。
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化为高校外语院系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面向市场,深化翻译教学改革是时代要求,潮流所趋。翻译教学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衡量外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探索一套成熟、科学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克服以往教学的不足是众多翻译教学工作者以及翻译教学研究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D?D由培养关注‘全面型’人才向‘市场型’人才转变”,项目代码:A03-0502
注释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4岁(1986年5月2日)
居住地: 上海
电 话: 139********(手机)
E-mail: jiang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1年11个月 ]
公 司: XXX(上海)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行 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职 位: 市场企划专员
最高学历
学 历: 本科
专 业: 市场营销
学 校: 上海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1.为人开朗豁达,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上有拼搏精神,注重团队合作。
2.有良好的英语撰写能力及流利的口语对话。
3.两年以上外资企业市场部经验,可以出色的完成全年促销方案,能控制每一项活动规划、执行、结案。最终使公司销售额有所提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市场企划专员,产品/品牌专员
工作经验
2009 /2--至今:XXX(上海)市场营销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1年11个月]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市场部 市场企划专员
1.负责促销计划的执行、追踪、结案
2.负责每月推力个案及销量预估
3.定期拜访经销商、终端,了解当地市场竞品动态及销售情况
4.统计华东地区市场费用的使用情况、管理费用及预算
5.培训客户销售记录卡的使用,定期检核记录卡的填写及线路规划
汇报对象:市场主管
------------------
2008 /3—2009/2:XXX网络技术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1年 ]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市场部 市场助理
1.根据公司战略,结合公司业务需要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利用各种外部互联网及线下资
源,策划线上活动及推广方案
2.负责各主要市场推广渠道的线上投放,独立分析市场数据,优化市场推广效果
3.竞争对手市场动态监测,并进行分析制定市场对策,保证品牌竞争力
汇报对象:市场主管
教育经历
2004 /9--2008 /7 上海财经大学 市场营销 本科
2008年7月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
培训经历
2007 /9--2007 /12:新世界培训中心 中级口译课程
证书
2007 /6 公共关系资格证书
------------------
2007 /6 市场营销资格证书
------------------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之相反,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市场营销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市场营销专业是需求较大的专业,各类企业均需要此类人才,就业前景很广阔,历年平均就业率达97%左右。
我院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于2005年。现有专兼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教师中研究生比例占到教师总数的90%以上,多数教师都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占到80%以上。
为适应现代化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要,本专业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学、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学、推销技巧、管理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战略眼光和富有现代思维与创新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晓营销知识具备从事营销(含推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在校期间可到各企事业单位实习,亦可参加各类别专业赛事锻炼自身能力。也可通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参加营销师、营销策划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相应证书。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
关键词:英语专业,市场需求,综合能力,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英语作为当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备受推崇。无论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开发海外市场或存在发展意向, 英语已渗入各行各业中。尽管英语专业人才队伍日渐庞大, 但是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面对日益增长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化的时代, 我们有必要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及市场需求状况了解、分析和重新审视, 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市场需求的趋势, 及时调整职业目标, 也帮助企业找到适合其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一、英语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 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外国产品和文化也进入到中国。语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不难发现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英语人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英语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被无数中国学生追捧。然而, 现在由于过多人员涉入了英语这一行业, 因此大批英语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挑战。
(一)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 人才总需求不断增长, 英语人才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各种体制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使我国人才总需求量也稳步增长, 极大地拓展了英语的发展空间, 上万家企业拥有自主出口权。英语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越来越多的专业英语人才如单证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翻译等都将走俏市场。
2.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尽管近几年来英语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但是真正符合市场企业要求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要求在职者有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但大多数就职者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 缺乏英语沟通能力和中英文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总体反映为英语基本功不扎实, 实际操作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将英语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二) 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现状
很大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是:外贸类和文职类。而企业提供的较多的岗位也是外贸业务类的。从这个角度看需求和供应是基本相符的。这对英语毕业生就业目标的稳定性很有利。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沿海城市和一些大城市日益国际化, 大型企业、外贸企业日益成为毕业生向往的就业目标, 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 企业在工作中会有大量场合需要接触一些英文文件、材料及直接与对方进行商务上的接触, 甚至有些工作在日常公司文档中要求直接使用英文, 所以现在高水准的公司对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实际应用水平要求非常高, 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水平的考查将普遍成为用人单位衡量的重要指标。
二、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 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
目前, 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在我们所调查的50家企业中, 46%的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41%的企业认为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一般;5%的企业则认为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严峻。
(二) 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超过一半的企业注重的是英语专业人才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81%的企业认为目前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与其需求基本适应。在选拔职员时, 优先考虑学校名气和相关证书的企业占52%。
(三) 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目标之间的差异
当前市场需要的是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翻译能力、中英文商务谈判实践能力、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管理型、技能应用型英语人才。但是很大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本功不扎实, 英语总体水平差并且英语思维能力不过关, 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其他专业知识, 导致与实际市场需求有较大差异。
三、企业对英语专业教育及培训提出的建议
(一) 不少企业认为, 目前需要的英语人才应具备良好的
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并培养具备独立处理公司事务的能力。很多公司认为实用型、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才是培养的重点。
(二) 不少公司认为现在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创新能力不
足, 创新活动少, 供给性创新不多, 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少。从教育角度看, 问题出在英语教育的模式上。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知识面狭窄, 仅局限于英语专业知识教学内容。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 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 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育方式过于呆板, 过于注重考试和成绩, 缺乏启发、研究式的氛围;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脱离实际, 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交流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三) 企业认为英语专业学生不仅应具有听说读写的英语
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还应熟练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 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使其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和各项环节的运作, 并承担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日常管理工作, 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
四、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 还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性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要求。”
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无论从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还是从企业吸收高素质人才方面来看, 都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 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做出贡献。另一方面, 企业通过吸纳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奠定基础。
因此, 调整英语专业人才职业目标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是英语专业学生与市场接轨的必要途径,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专业人才职业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个人综合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我们要及时掌握各企业单位所需英语人才的规格、结构、知识结构, 以及能力和学生就业的需求认识, 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市场需求的趋势, 及时调整职业目标, 而企业也能够找到适合经济发展需求、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 2010, (1) .
[2]安圆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市场需要[J].科技信息, 2007, (33) .
[3]闵维方.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 .
【摘要】通过学生的专业认知调查,找到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缺乏动力的原因,以便调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动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7-02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职能,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把市场营销的品牌管理和公关、市场策划活动视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1.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和内容有效问卷为213份。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为报考前对所学的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自己兴趣的把握程度、对该专业的了解是通过何种途径、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对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日标的了解程度、对学校的专业教育方而的满意度、是否想过转专业及转专业原因、所学专业的前景信息度等,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提出了11个问题,同时对专业各项目满意度评价提出了11个问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凭兴趣爱好初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比例偏低
选择学校和专业由于是兴趣爱好选择营销专业的占到36.62%,要受父母和他人的建议的只占到12.68%,但是被调剂的占到28.33%,受分数限制只有报考市场营销的占到28.63%。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大一学生中,兴趣爱好选择营销的人数只有36%左右,但是在做访谈时,大三学生中有50%的同学表示觉得市场营销专业很有意思,在被调剂的同学中,有4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转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觉得市场营销不是原来所想象的,现在有兴趣学下去并从事相关工作。
2.2专业认知教育不够
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欠缺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体现在对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所学课程、培养日标、专业理想、就业方向等等缺乏了解,经调查得知,有8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即便达到了解程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要在上学两年,甚至两年以后。虽然近儿年来,学校逐步认识到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但调查显示,仍有12.6%的学生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不满意,3.29%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只有50.23%的学生对营销专业表示一般。
2.3学生自认为专业素质迷茫
在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调查中,62.5%的学生选择了随机应变能力,55%的学生选择了用于创新;但是在如何获得这方面的能力时,又很迷茫和无措,有高达82.5%的同学认为应具备英语四六级证书,有20%的同学想过要考会计从业证书。他们寄希望这些证书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素质证明。
2.4学生对老师的实践经验很在意
46.01%的学生认为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只有30.99%的学生认为理论水平很重要。据此可以看出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领略商场经营的分享。
2.5学生对专业教育的期望
有高达42.72%的学生认为策划,销售管理的实践很重要,但是只有5.16%的学生表示对这些实践课程很满意,31.9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
3.思考和建议
3.1专业认知度对学生成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指引的作用
如果带着认知偏差进来,或者是带着无奈和被强迫学习专业,将导致严重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校期间老师要做很好的引导,否则应该允许其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意愿的尊重,是高等教育制度进步的表现。
许多同学对于专业认知非常缺乏,对于专业的培养日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概念模糊,千方百计转入一个“热门”专业,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众所周知,专业选择和以后的就业密切相关,在转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进入热门专业就能够顺利就业。事实并非如此,况且,眼前的热门专业儿年之后可能社会需求饱和或者形势发生变化,成为冷门专业了。因此,避免转专业闹剧的重演和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就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
3.2建议
3.2.1加强专业介绍活动
目前,学校采取的专业介绍是大一军训后进行一次专业动员。但效果一般,在大一新生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介绍培养方案体系,由于学生的理解和介绍能力有限,效果不佳,这种活动要在以后的每一学期都开展,可以请专业课教师或有关专家讲解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
3.2.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教学时有着很高的热情。所以现在,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它包括学生的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等。无论选择何种专业,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3加企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视野
需要学校提供资源,使得学生在校能与企业亲密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各行各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运营方式,打开专业思路。
3.2.4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
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选择,避免选择的盲日性。可以请已经在社会上取得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用他们自己的成功事迹来教育学生,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也最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者简介:
陈蓉(1972-),女,湖北省武汉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论文】推荐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论文范文09-30
市场营销学专业论文11-30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7-05
市场营销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育论文06-23
市场营销专业排名09-27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05-25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简介09-28
市场营销专业申请解析10-02
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特点11-09
市场营销专业自我介绍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