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通用9篇)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篇1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主要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尝试成功,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纪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纪,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学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学生在编皱纹纸做做拖鞋的装饰边,还有的在编了做拖鞋的内底,能力一般的在用水彩笔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能力弱的用现成的图案进行装饰。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二、发挥潜力,在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利用科学科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玩具动起来”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动手操作,想想、尝试做做用什么方法能让玩具动起来,当看到玩具动起来时,孩子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学生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活动家”和“实干家”。例如:在探索溶解现象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提高了积极性,还知道除了糖、盐、洗衣粉、果珍放在水里面会化掉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放入水中也会溶解。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三、把握时机,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学生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在春天教学生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学生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学生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对儿童在接触大自然中一些活动的写照。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我今年带的是学前班,开学前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自己探索的欲望,遇到困难就退缩。我利用小小值日生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这学期就开始安排值日生,每组每天都有一个孩子做值日生。值日生在桌面游戏时选积木归放积木;吃点心时,拿饼干分牛奶;操作活动前拿操作材料;给自然角植物浇水。孩子都有机会当值日生。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提醒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不少。每个人都能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穿衣服。现在正在鼓励他们自己洗袜子与手绢。连家长都在感慨自己孩子动手能力飞速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多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提问者评价

谢谢!不过我自己已经写好了

评论(1)|12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2010-08-29 16:40gcl328381956|一级

家长的包办代替,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生存发展的能力,是在残害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讲,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在与周围小朋友的交往感受到比较,孩子内心会非常沮丧,这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形成孩子不原意动手做,执行力差,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孩子不爱动手做作业。而不动手去做最后会导致,孩子看什么都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眼高手低。这会给孩子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儿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克服这一系列的障碍。

可是,在目前中国的家庭中,越是成绩好的孩子,动手的机会越少,我曾经见过一个神童,五岁时,各科综合评测就已经达到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这孩子弹得一手好钢琴,非常优秀,但是她对自己的妈妈寸步不离,因为她已经养成了每天要妈妈帮助穿衣喂饭的习惯,离开妈妈,她的生活难以自理。她的妈妈是一个记者,为了孩子,辞职在家,专心培养和照顾这个令人羡慕的神童。同时,由于这个孩子过于依赖妈妈,同妈妈的接触也最密切,所以,她开始排斥爸爸,她认为爸爸是多余的人。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能走多远,但是我知道另一个没走太远的优秀孩子。

秋秋是我中学的同学,在我们学校她是出类拔萃的顶呱呱的学生,她不仅成绩好,还乖巧听话,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秋秋的个人表彰大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秋秋一样优秀。但是,秋秋上大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秋秋的父母太疼爱她,包揽了秋秋所有的事情,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个好学生。秋秋考上清华后,自理能力太差,依赖性太强,不适应大学生活,她习惯别人照顾她的一切。宿舍里轮到她值日时,她什么都不做,她也做不好,她没有集体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总之她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她非常孤独寂寞。强烈的不适应一直困扰着秋秋,一年以后,倍受折磨的秋秋退学了,回到父母身边,准备复读,重新考一个离家近的学校。秋秋的父母非常失望,但是,由于他们一直以来最看重秋秋的学习,只要秋秋成绩好,她的固执、任性、懒惰等等所有的缺点,父母都可以包容、妥协。此时,他们已经无力改变秋秋的想法和行为。秋秋的父母备受打击,几乎是瞬间白了头发。现在的秋秋完全看不出当初的优秀和灵气,她过着一份低薪但是稳定的生活。我不知道她内心有没有波澜,但是我知道,她坚决不要孩子,同学的聚会,她也从不参加。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篇2

一、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

《电子技能与实训》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为了强化实训动手, 培养独立创新能力, 提高实训效果。首先, 注重仪器仪表的使用。其次, 进行模拟工厂的实训。最后, 通过面试来考查每个学生理论和动手的实际水平。仪器仪表的使用重点掌握测量方法。例如, 示波器在电子实训中是常规的测试仪器, 将示波器分为原理和使用两个实训项目, 重点是示波器的使用。要求学生通过每一个实训多次重复的操作, 最终达到熟练使用示波器。要求学生不但会“定性”观察波形, 而且能“定量”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周期等。

二、识读检测电子元器件的好坏

电子元器件的识读是基础, 以前有的学生就业时, 还不能识别有关元器件, 不会进行基本的检测。因此, 必须加强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读,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形式、种类、材料、标称值。对电子元器件检测, 主要是通过反复使用万用表, 对大量元器件进行测量, 以达到掌握测量方法, 判断元器件好坏的目的。

例如, 学生对电路的分析, 只注重理论上的设计和分析, 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根据设计电路图, 进行实物安装调试时, 由于没有掌握元器件特性参数, 无法做到根据实际要求对元器件进行对比和选择, 调试成功率往往较低, 甚至做不出来。在产品调试过程中, 无法辨别是设计问题, 还是元器件质量问题, 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因元器件的质量而错误地认为是设计问题, 把产品设计引入误区。在实际组装时, 由于元器件质量问题, 更会引起整机质量严重下降。因此, 识读检测电子元器件非常重要。

三、加强电子技能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训练中, 掌握导线加工、元器件引脚成型、插装、焊接等各项基本技能;读懂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图;掌握调试方法;把SMT技术和计算机制作印刷电路板等作为实训内容。按照工厂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流程, 使电子技能实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工厂中有句行话:“工艺就是法律”。只有每一步生产都严格按照工艺卡上的内容去做, 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校期间就让学生按照工艺卡进行操作和实训, 无疑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工艺卡要明确规定该道工序的实训内容, 装配焊接电子元器件的数量、种类, 检测仪器的名称、连接方法, 调试内容和检测点等, 都要在卡上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这些记载既是学生在该道工序应该完成的操作任务, 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量化标准。学生按照实训工艺卡进行操作, 实行各道工序定时循环, 完全模拟工厂的实际生产, 是学生掌握岗位生产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工艺水平, 还要注重学生操作的速度问题。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实训只要把任务完成就行, 并不考虑完成任务的快慢, 岂不知工厂需要的是高效率的生产, 而不仅仅是操作正确。曾经有个毕业生告诉我, 他在进行电子元器件装配时, 别人8小时能完成的任务, 他却需要工作10小时, 因此, 感到的苦恼。所以, 操作速度也是实训内容。

电子技能实训既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又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进行创新能力训练开发学生创造力

利用技能训练中焊接、调试的机会, 让学生反复思索, 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被消化吸收, 灵活运用, 进行创新, 初步具备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

完成一个合格产品的设计, 只有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是不够的, 它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仪表, 对元器件进行全面的测试, 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 计算出各种元器件在电路应用中的数值, 最终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通过认真地设计、制作、安装、调试, 不但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设计及制作产品的过程, 真正使学生从原有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 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加强研究性、设计性实训时, 教师只提供若干有明确技术要求的实训题目, 不把实训方案明朗化。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组织实施、处理数据、结果分析和研究讨论, 写出设计报告。尽管开始的效果不理想, 但我们训练的目的是“过程”指导。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实训技巧, 开阔知识面的同时,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会从实训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的训练, 学生一到企业就成为熟练工, 在企业大受青睐, 部分学生在企业很快成为技术能手, 有的成为企业的骨干, 成为企业培养的对象。

摘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容忽视。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项目的确定和内容的安排, 必须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为基础;电子技能实训方法, 必须与工厂生产实际一致。我针对比较基础而关键的能力培养,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电子技能实训,动手能力,创新

参考文献

[1]《电子技能与实训》聂广林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篇3

在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头脑中必须有了数感,才会运用数学,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才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因此,建立数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描述了有关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培养学生的数感。

1、重视概念数学的培养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现实的着眼点。

2、加强运算中的培养

学生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这些都是培养数感的需要。

3、增强对运算理解的培养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计算。简单地重复操练是无意义的行为不仅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严重的是学生从中根本就没有弄懂为什么要计算。一个问题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选择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用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纸,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接缝)。要使它的容积大于550立方厘米,请问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它的容积又是多少?”

这题集数量关系、空间观念、实际应用等数学问题于一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决,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创新意识也能从中得到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应用意识,是学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内驱力,没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学习数学就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应用,应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注重知识的前因后果

知识源于实践,更运用于实践。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有助于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在教学“按比例分配”问题时,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按一定比例把药粉和水配制成药水,了解药水配制的方法及用途;试一试用沙子、石子、水泥配制混凝土。这样,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使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这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有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题方案。例如四年级的《参观果园》,我注意设计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自己寻求乘车方案。例如进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我设计了《游览中的数学问题》,针对游览中的路线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步学生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应用意识的增强更能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操作互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礎上,充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个圆柱形水池,用一根长6米的竹竿竖直地插入水池中,在竹竿与水面的交接处注上记号后取出,然后将竹竿倒过来,依照上述方法再做一次。如果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整个竹竿长度的1/6,那么,水池中水深多少米?”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加深了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新理念下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论文 篇4

摘要: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增强其自信,更是其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幼儿园;创新;动手能力;培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人格健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个人启蒙阶段的教育,对其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强调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进行研究。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想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能有更好的发展,首先要使其大脑不断地发育成熟。以大脑机能的活动来看,幼儿智力水平高低与操作能力强弱是离不开大脑的发育完善的。幼儿越是多动手,大脑则会跟着发展。大脑的不断发展,又能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幼儿手部活动的发展,亦可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再次,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能增强其自信,使其渴望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有利于他勇敢、坚持的精神培养。这些看似很空洞的理论,恰恰可能是幼儿成功的关键,对其将来更是有着深远且重要的影响。实际上,从小爱玩手工、爱动脑创造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有想法,显得更聪明一些。在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中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教师指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以艺术语言结构创造出视觉等形象,由此来表达思考者的创造和情感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如剪纸等,既满足了他们好玩的心理,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营造和谐宽松的动手实践环境。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智力体力状况,给幼儿提供他感兴趣的道具材料。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最初时期,教师应该多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在生活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如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花花草草、飞鸟鱼虫这些他们能自身感受到的自然景物入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进行剪纸训练,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训练动手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等物品、注意安全、自己收拾一些废品、学会整理工具等。通过动手能力的训练,幼儿其他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整理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

(2)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最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上文中已经指出幼儿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缺乏,其创新的想法也会被认为是很幼稚、异想天开,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回答幼儿的问题,引导其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寻找不足并协助他们解决,适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以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教师千万不能不闻不问,嘲笑不理幼儿,这样会打击他们创新的兴趣,也会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胆小怯懦。另外,教师在讲故事课或有开放性话题时,应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我曾以“我喜欢的花”为题目,给予幼儿们想象的空间。如其中一个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说最想看到绿色的花,绿色的花是不常见或需要嫁接等技术去完成的,但是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悉心讲解其中的原因,用简单的语言给他们扩充了知识。

(3)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让家长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参加制作活动。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和孩子多交流互动也是对他的一种爱。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通讯方式,定期与家长见面,将孩子在日常训练中的.问题反映给家长,加速他们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习计划等告诉家长,并要求家长提出建议并配合老师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计划,两者共同一致、目的统一。尤其是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家长观看幼儿园组织的动手能力训练课,真实地观看孩子的进步,以更好地与老师配合。而且经过教师的讲解,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的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幼儿的动手能力。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更积极地配合教师,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够使其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等身体机能的发育成熟。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感,这是一种脱离了个体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只要他的情感生活变化了,那么他便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艺术过程中去了”。每一个幼儿都有他创造发明的潜质,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份潜质还没有发展开来时,保护好幼儿的积极性,给幼儿创造机会。同时,教师更要在活动中时刻围绕幼儿的发展来进行,注意发展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素凤.兴趣与操作———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J].辽宁师专学报,(02).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篇5

潍坊市素质教育重点工作项目示范建设校名单

潍坊市素质教育重点工作项目区域推进计划书

县市区:(盖章)

注:1.对于13项重点工作,每个项目都要填写一份《区域推进计划书》;

2.可另加附页;3.请于4月30日前将文本与电子版同时报市教育局。

潍坊市素质教育重点工作项目示范建设校

(重点推进校)项目实施计划书

学校:(盖章)

注:1.“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组长及成员,需注明姓名、职务等信息;

2.可另加附页;3.请于4月30日前将文本与电子版同时报市教育局。

附件5:

潍坊市素质教育重点工作项目进展情况报表

县市区(学校):年月

注:1.可另加附页。2.从5月份起,请于每月25日前报市教育局(电子信箱:wfszjy@163.com)。9

附件6:

潍坊市素质教育重点工作项目示范建设校

项目进展情况报表

学校:年月

注:从5月份起,请于每月25日前报市教育局(电子信箱:wfszjy@163.com)。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篇6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一些实验课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人人在动手,个个在参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若问到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展这样的实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学生却回答不上来。这些学生对开展实验的目的性还不明白,对实验的兴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因为做实验很有趣、很好玩、也很好看的层面上,玩得高兴但收获却很少。

我觉得有必要加强科学课探究实验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操作前教师自己要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的,哪些实验可以由老师进行演示性的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兴趣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有许多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去做的,这样的活动必然带有盲目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所以在做每个探究实验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从中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作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科学教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究,鼓励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学生可以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本领。我们是提倡民主、开放、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因为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 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教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7

据有关专家调查资料显示:现在2—4岁的儿童, 活泼爱动占93.1%;5—13岁的儿童, 具有观察思索身边事物能力的占83.6%;而目前农村亦或者是城市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 加之教学硬件设施较差, 有的教师教学没有辅助教具, 只是教师讲书本, 学生看插图, 存在教师干巴巴地讲, 学生软绵绵地听, 不适应现代儿童学习欲望的发展格局。同时, 这样的教学不但违背了现代儿童成长的需求和心理特征, 而且挫伤了学生探讨语文知识, 掌握理论逻辑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化发展。为此, 为进一步有序推进课程改革, 改变传统不适用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自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出如下观点:

一、以“新”焕发小学生“欲”, 触动他们动手操作

新鲜的事物最能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欲望, 会激发出浓厚而神奇的兴趣, 同时也会自然消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惧, 更会主动融入教师设计教学课堂。因此, 教师的语文课件设计, 必须围绕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 力求活动内容新颖, 方式独特, 思维灵活, 关系紧密, 用“新”焕发小学生“欲”, 让小学生感到活动新鲜有趣, 并主动积极投身到活动操作中, 精心观察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认识活动中的内涵, 掌握其演变和规侓。这种活动式的教学, 即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 达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目的, 也拨动学生爱动的心弦, 调动学习的兴趣, 呈现出教学有学生参与, 问题让学生来解决的欢快氛围。

二、以“奇”诱发小学生“学”, 激发他们动手操作

惊奇的画面和神奇的课堂设计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促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和勇于尝试,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目前中、高年级儿童喜欢模仿拟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 借助活动惊奇和神奇间接或直接吸引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带着模仿拟造心理追求, 积极投身于活动操作中,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深层次掌握活动的技能和要求, 同时可以全面透彻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师教学复杂汉字的组合时, 先出示一些零乱的不同颜色的笔画让学生观察, 使学生产生复杂的感觉, 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教师瞬间把零乱字拼组好, 形成一幅漂亮的图案,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样随着教师的安排和引导, 结合学生平时所玩的玩具及心中烙印的喜爱图案, 会积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竭尽全力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动手操作、思考分析、乐于创新的过程中, 有力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以“疑”促动小学生“思”, 鞭策他们动手操作

质疑是路, 实践是脚。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 可以从疑惑的角度出发, 本着疑难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思考, 触动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不能让疑难问题超出小学生学习语文内容范畴, 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做到有疑难, 却不困难, 让在一定的疑难问题上能够自行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实践、分析、总结, 从而调动学生借助各自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认真分析, 以此来解决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诸多探讨处和质疑点。

四、以“好”带给小学生“悦”, 鼓励他们动手操作

小学生最怕是受到教师批评, 最高兴是得到教师表扬。有了教师的表扬, 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 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 多一个“好、聪明、真棒、书法家、朗诵家、未来的科学家”等语句, 对学生来说是无比的甜蜜和自豪。因此, 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中, 也应该如此。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树立自信感, 又能启发学生再次思考、再次动手操作, 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8

关键词: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合作創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成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热点。教学中让学生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等的尝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动手操作,教师要正确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好分工,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边操作边思考,从而避免学生操作流于形式,教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从而逐步放手,得出结论。

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让学生自由画角,然后四人一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分类,学生很快地将这些角分为三类,一类是小于直角、一类是大于直角、一类是等于直角。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特殊的角,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平角)、角的两条边重合(周角)。告诉学生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画平角和周角,用直角量一量,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得出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记忆犹新。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有了兴趣,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先让学生们准备3、4、5、6、7、8厘米的小棒,课上让学生任意拿出三根小棒摆一摆,看看哪些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反复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们发现,两根小棒的和要比第三根小棒长,这时才能摆出三角形,然后我追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地发现规律。并且有的学生提出想再摆一摆验证一下结论。学生都在饶有兴致地验证结论,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的的兴趣,愉快地获得了新知,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个三角形,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再加起来,再把这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的尝试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学生很有成就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勤于动手,就能获得新知。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学时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勇于探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这样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桌子的长和宽、数学书的长和宽等,小组长进行分工,有的测量,有的读数,有的记数据。学生合作得非常默契,然后再进行计算,很快地完成任务,这样就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每个人都发挥了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后进生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从中也看出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好品格。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先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在准备的同时既复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为本课的学习准备了材料。这样课上学生就会用他们手中的三角形摆出精美的图案,他们摆出的图案各不相同,并且每位学生都在精心设计着自己的作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创造出无数的惊喜,就连思维最差的同学,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学生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探究,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 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中心校)

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篇9

[摘要]为了使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突出的特点,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掌握科学思维的同时,学会科学方法、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关健词]物理教学 动手 探索 创造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空前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的竞争已越趋白热化,为了使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造就大批的这种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

一种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应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突出的特点,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掌握科学思维的同时,学会科学方法、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在学校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向题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验课,重视实践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配合教材尽量多做课堂演示实验,教材上安排的学生实验应尽可能进行安排,另外还应组织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极积参加;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小制作,如:制作教具、声控电灯、简易收音机等,对学生的小制作应给予评定,对参加者要进行鼓励,对有特色有创意的制作应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感性认识就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不断得到增强,他们的理性认识也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创造欲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探求新事物的兴趣。创造欲望是萌发创造思维的起点,创造动机是获得成功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教给学生完整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求探索,不求创造,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头脑就会僵化,思维就不会有发展,素质就不会有提高。新的世纪,新科技的`发展,必须使学生为民族的振兴,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在高科技的领域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研究、探索。通过阅读材料中的科学家小传,科学发展史,“十万个为什么”,还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等,使学生脑海中萌动一种强烈的创造欲望,人人都想创造,事事都可以创造。形势需要我们去创造、探索,鼓励学生崇尚科学,大胆创造,求实进取,不断求新。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索,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不少人认为许多向题如:电路、电器和机械等不会操作、安装及维修,主要是物理没有学好,少数人甚至还认为要使学生日后成为科技人材就必须学好物理。这种认识虽然是片面的,但对物理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期望,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必需认真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问为什么,大胆设想,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从观察开始,提出问题,发现规律。例如: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不断思考和研究,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到“蒸汽顶起壶盖”这一现象,从而发明了蒸汽动力机;伽利略在教堂做祈祷时,观察到吊灯每次来回摆动时间相同,由此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如果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发现,就不会有创造。在教学中,应诱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例:“霜是怎样形成的?”、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彩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听见雷声?“为什么小鸟立在高压线上不触电?”……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多观察思考,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设问,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创造性能力的基础。为了把这种观察的兴趣长久的坚持下去,开展一日一发现,一日一设想的活动,让学生成为“有心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成为发明者、成为创造者。这不仅发展了学习兴趣,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独立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如果不会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就只能模仿前人的创造成果,就不能开拓思路,在创造中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施行“启发式”教学,克服“满堂灌”,让学生独立研究,独立思考。还应在教学中适当地留下点“悬念”,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例:“用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找出结论。学生在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整理之后,综合分析,画出电路。并且设问:在仪器不齐全的情况下,缺少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时怎样测未知电阻?学生经过讨论后,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用设置隐含条件,一题多解的问题,开辟学生思路,使学生不仅能独立思考,而且善于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有效地把它变为新的思路,新的创造。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新的世纪新的时代要求每一个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科学的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创造中学习,成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论文

★ 浅析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 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

★ 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 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论文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下一篇:2024年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