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黄金分割导学案(精选6篇)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使用说明】
1.自学课本59-60页,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用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以备上课时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解,做好纠错、批注。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进行交流探讨,高效展示,总结规律方法.【学习目标】
1、借助图形认识黄金分割;
2、通过作图能准确找到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并能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3、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4、能用黄金分割解释相关图形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蕴涵的文化价值。
【学习重点】认识黄金分割的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难点】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和黄金分割在黄金矩形中的应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索相结合 【学具准备】三角板、圆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成比例线段:若四条线段a、b、c、d满足,那么就把这四条线段称为成比例线段。
2、若2:x=x:8,则x=(x为正数)。
(二)个性独学 走进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的发现:黄金分割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一天,毕达哥拉斯从一家铁匠铺路过,被铺子中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细聆听,似乎这声音中隐匿着什么秘密。他走进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回到家里,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为两段。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后确定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后来,德国的美学家泽辛把这一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律。这个规律的意思是,较大部分与整体这个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无论什么物体、图形,只要它各部分的关系都与这种分割法相符,这类物体、图形就能给人最悦目、最美的印象。
2、断臂维纳斯、金字塔、蒙娜丽莎的微笑、上海东方明珠塔及一些生物现象中用了很多的黄金分割。请搜集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体会黄金分割的广泛应用。
3、由黄金分割画出的正五角星形,有庄严雄健之美。请对五角星上线段AB、AC量取,算出比值,可以发现什么结论? 认识黄金分割
1、概念: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1)如果把 化为乘积式是,AC叫做AB和BC的比例中项。
(2)只要点C满足 和,就可以判断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2、理解:黄金比 = ≈0.618,则AC= AB≈0.618AB 若AB=10cm,则AC= cm≈ cm;
3、推理:若AC= AB,则BC= AB;
4、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分割点? 应用黄金分割
请用黄金分割解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关问题:
1、据有关测定,当气温处于人体正常体温(36 ℃﹏37℃)的黄金比值时,人体感到最舒适。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在 范围,温度最适合。
2、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若舞台AB长为20m,试计算主持人应走到离A点至少 m处;如果他向B点走 m,也处在比较得体的位置。(结果精确到0.1m)
(三)对学群学
探究一:确定黄金分割点(尺规作图)
1、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作图:(1)经过点B作BD⊥AB,使BD= AB.(2)连接AD,在DA上截取DE=DB.(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总结:黄金分割: 黄金比:
(四)点拨拔高
在人的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比值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A女士原本身体躯干(脚底与肚脐之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为0.60,她的身高为1.60米,请你帮她设计一下她应该选择多高的高跟鞋才能看起来更美呢?
(五)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
(1)知道了什么是黄金分割、黄金比
(2)了解了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黄金分割现象.(3)会运用黄金分割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和作图问题
(六)课堂检测
(1)已知线段AB=a,在线段AB上有一点C,若AC=3-√5/2a,则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为什么?(2)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
五、课后反思
关键词:历史,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 (Learning Guide) 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 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从定义中可见, 导学案的制定者是教师集体及个人, 指导标准为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是其编写要求依据, “三维目标”是落脚点。
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总结、环节设置及时间安排、课堂评价、知识链接、预习检测 (自主学习, 可分级)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归纳小结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 、自我评价/反思。根据我的教学实践, 我一般采用以下几部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达标检测、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己做主, 不受别人支配, 不受外界干扰, 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本人在此次课题研究中还特别采纳了宋庆泮先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内涵概括, 即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等。
本课题意在以分层教学理念为指导, 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 形成一整套较成熟的、适用于初中历史教材 (北师大版) 的导学案, 从而为学情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使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的主观起点和学生的真实起点间的差距, 进而为实施有效地课堂转型提供准确的依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受益。
二、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原因
(一) 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重点内容。
本人希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 力求在分层教学理念指导下, 通过设计编写适用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7-9年级) 的完整导学案, 同时作为应用研究验证和充实已有的导学案研究理论, 使导学案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丰富课程标准中的此项内容, 从而有力地推动课堂转型的真正实施和新版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
2. 新课标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强调点线结合。
使用导学案, 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预习, 夯实基础, 进而使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升华有据可依, 从而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3. 冷冉“教会学生学习”理论支撑。
冷冉先生认为, 实施“情·知教学”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 以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冷冉先生说的“教会学生学习”即新课程强调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它包括六项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自觉性和信心, 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耐力的学习态度 (培养兴趣和态度) ;要使学生养成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养成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立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 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 灵活选择对策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 善于探索, 善于试试看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 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学会评价与修正) 。这六项内容能充分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有利于建立生本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并在正确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思维。
(二) 实践依据
1. 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厌教。过重的课业负让教师累, 学生苦, 家长怨。现实中的课堂, 往往是以教师的自我判断为设计的主体, 缺少对学生的精确把握。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转型理念, 通过导学案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课前的“导”和学生学会“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目标和达成目标, 从而便于教师通过课前批阅及时摸清学情, 进而为实施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能力培养搭桥铺路。
在参与我校专门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而开展的“青春快车”系列活动中, 我学习和研读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一书, 同时通过多方面参与课改的过程, 深深感到打造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导学案的使用。无论是山东课改“三驾马车”———杜郎口、昌乐二中、兖州一中, 还是河北天卉、辽宁立人, 导学案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必杀技。借用我们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 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大势所趋。此外, 在参与区域科研活动中, 我在观摩其他老师高效课堂听评课的过程中, 深切地感受到, 无论是区域研讨还是校内展示, 以案导学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由此我更加萌生和坚定了要在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导学案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
2. 以研促教。
进一步促成我开始真正运用导学案来源于我前一阶段教师小课题研究———《课堂转型中初中历史通过教学前测落实学情分析的实践研究》。其实施过程使我感受到以导学案为平台, 教师通过抽查、批改班级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策略, 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导学的同时, 有助于教师以此落实教学前测、进行有效学情分析, 提高教学针对性, 做好预设, 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常说,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正如河北天卉中学一位校领导所言, 其实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你一上路, 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你会体味到从事教育无法言说的妙处。于是, 我从2014年9月开始了大胆的实践。
3. 就教材版本和区域学情看, 如何使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推动区域“读议展点练”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 以我区正在重点研究的小班化教育为背景, 作为区域历史学科基地校,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导学案体系构建对推动区域学科教学和重点课题推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时, 针对我校正在探索实施的“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科内化, 有关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则具有更加现实而迫切的意义。可以说, 学校“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教学模式的探索落实, 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搭建了新的更加稳固的实施平台。
三、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经过组内研讨, 结合实际, 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 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尝试,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 导学案容量与内容的确定
1. 导学案容量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 根据学前调查, 目前在小学接触导学案的学生较少,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使用较为陌生;其二, 从学生小升初适应性和初一课业量考虑, 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角度。经过与同组教师商讨, 结果将导学案容量确定为A4纸正反面, 页边距四面均为2.5cm, 正文小4号, 行距为20磅。
2. 在各种关于导学案的书籍和文章中就导学案内容提出了诸多建议,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学定教”“以学定案”, 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
同时, 出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考量, 最终, 我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整理归纳、拓展练习五部分最终作为初一历史导学案主要内容, 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将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或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等) 作为机动内容适时出现。
(二) 导学案各部分内容设计意图及使用
1. 认定目标:即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部分我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表述除了要科学、准确外, 要特别注意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地图”, 目标表述应尽可能具有可测性, 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在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整理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如“说出”“写出”“背出”“找出”“根据……完成……”等就比较易于学生掌控。
二是在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初一第一学期缺少对学生历史成绩的摸底反馈数据, 同时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考虑, 尽可能避免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动力。我在初一上学期没有专门在此部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而是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尽可能的共同达成目标。但在初一下学期则根据上学期期末历史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目标等级, 即A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20%的学生, B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70%的学生, C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10%的学生。如此划分是参照了许多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如典型的昌乐二中“271模式”。这样, 在目标认定中对不同等级的学生也会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量力而行, 一直前进。
2. 预习检测:主要采用填空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达成情况。
虽然目前初升高考试中早已不再采用填空题这种普遍认为比较僵化的题型来考查学生, 但从版面控制、容量和效益角度, 采用这种题型的好处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预习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 能够最直观有效确认基础知识点。因此, 设计中我通过使用说明提醒学生“请认真阅读教材 (XX页) 内容, 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并记忆。”二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前批阅导学案过程中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从而准确把脉, 为课堂提速做好学情调查。三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标注知识要点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使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够养成预习完后在教材圈画出知识点的习惯, 同时, 这种圈画只针对关键词, 而非之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盲目的成行画线的低效行为。这也为今后学习中利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把握试题题眼等学习训练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学生对导学案的适应情况和学习水平的逐渐提升, 我在初一上学期前十课导学案设计中普遍采用教材原文缺词填空, 而在其后的设计中则逐渐采用调整语序、合并同类词或抽象概括等手法对教材稍作修改, 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在文本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为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铺路搭桥。
3. 共同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问答题或材料解析题。这部分的设计中我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 材料的选取与情境的创设。由于版面所限再加上学生刚接触导学案学习, 我最初多提示学生从教材上的某段史料、课文或图片中提取信息, 思考讨论。随着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熟练和对历史学习的逐步适应及方法的掌握, 我会选取部分课外典型材料或最新时事加以佐证, 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 进而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其二, 适当的提示引导。为了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尽可能的获取到有效信息, 在某些问答题后面我会给出不同形式的温馨小提示。如用④提示该题有四条答案;提示此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或列出大体框架,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史实或结论, 从而掌握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评判思路;抑或提醒学生根据之前对某历史人物、事件的原因、意义或评价的方法来完成本题。总之, 适当的提示引导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望题生畏的心理,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让分层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其三, 出于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和历史学科史鉴功能发挥的考虑, 除了每课必须要求掌握的问题外, 我在每课的这部分尽可能都设计一道开放性试题供学有余力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毕竟除了考试, 历史最有魅力的是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无声的影响。而一旦缺少了这些开放性问题, 导学案也必将沦为昔日学生异常厌恶的题海练习册。这也鼓励同学们能够不拘泥于教材, 打开思路,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寻找和感悟学习历史的智慧, 享受这份应有的乐趣。
4. 整理归纳:
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归纳本科学习要点, 重点是梳理历史脉络, 理清历史线索, 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在初一年级先后采用了三个阶段进行———理解打样、动手模仿、自主选择。
初始阶段, 即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属理解打样阶段。经过与组内教师研讨,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选择了相对来说最为恰当的知识归纳形式, 如表格、时间轴、结构示意图、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完后将所学知识填入相应的位置上。通过这种训练, 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梳理方法, 并逐渐理解每种方法的优劣或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最佳归纳方式。
在此基础上, 进入到动手模仿阶段, 即上学期的后两个单元。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按照要求规定的形式来梳理归纳所学知识。这是一个下水实践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每种归纳方法的掌握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巩固练习, 从而使其真正掌握这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 进而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线索和相应的知识网络。
最后, 在初一下学期就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尊重个性, 多元呈现也是教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逐步实现的是学生从心理到能力上的自主。
5. 拓展练习:
即对本节课所学的巩固应用。为照顾到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 一般多采用选择题为主, 后附有一道材料解析题。由于版面所限, 这部分试题必然是较为经典性的问题。其中, 选择题采取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 这种学生熟悉的题型既便于学生接受、易于产生成就感而树立学习信心, 也有利于教师从中直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材料解析题仍然采用由易到难的思路, 但最后尽可能设计一个与现实有关的启发性问题, 以照顾全体, 兼顾满足A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 为了增添学生语文本的亲切感, 拉近与导学案的距离, 我在每个部分标题后都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激励性的话语, 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收获一份心理上的满足。如:“心中有目标, 你就会走向成功!”“翻开一页书犹如推开一扇窗, 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不依附, 不从众, 让思考成为习惯!”“小试牛刀, 拾级而上, 顺达成功的顶峰!”
四、导学案的使用模式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 我在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践行学校“五环三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 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 有效融入了我组已有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探索制定出切合我组实际的、以导学案为抓手的教学流程。
(一) 学案导学———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能力目标要求、学习方法、课件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因素, 设计制定导学案, 在课前下发给学生。
具体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即要求预习检测必做, 教师据此给基础分;其他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情况选做, 教师在这一部分给出相应的附加分。 (落实三十九中“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环节[“五环三动动静转换”教学模式———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教学模式, 刘艳, 2015, 5])
(二) 摸底反馈———课前收全体或部分学生导学案, 批改, 反馈。
(三) 合作探究———课堂上, 导入新课后, 根据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批改, 互相对照教材, 修改导学案, 扫平自主学习障碍, 并将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以关键词的形式落实到教材上。
各小组将学生问题汇总反馈, 共同探讨解决, 教师适时点拨。 (落实“互助探究、组间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同上])
一般在初一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我坚持将导学案全批全改, 以摸清学情, 利于学生逐步熟悉导学案的使用,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之后, 只收各组组长的导学案进行批改, 然后指导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小组内部对照批改, 总结出本组尚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在班级交流分享、探究解决。待到初一下学期, 学生按照单元组内轮流上交导学案, 并根据教师批改带领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对照批改。
(四) 情境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教学设计等, 酌情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课堂展示, 适时点拨。
(落实“互动、点拨提升”环节, 此间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上])
(五) 小结巩固———利用导学案先点拨方法, 再结合所学检验、归纳, 论从史出, 得出结论, 夯实所学, 提升认识。
巩固练习, 选择性完成导学案作业。 (落实“达标验收”环节[同上])
经过某一阶段的使用后, 我在导学案右上角又增添了“本课自学部分用时分钟”一栏。其目的, 一方面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 以便于根据大多数学生完成时间的长短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做出一定的判断, 从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自学效率, 对学生是一种提醒和鞭策, 有利于其自主发展。
五、取得的成效
(一) 学生方面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导学案使用, 学生自主预习意识逐渐形成, 并随之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利用导学案自主预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他们会在每节课结束后主动向老师索要下节课的导学案, 并及时主动上交;根据导学案教师批改反馈来圈画落实教材要点也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必备的有效方法。
2. 通过导学案学习,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切实提升了学习历史的能力。
导学案中“认定目标”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信心;“预习检测”让他们养成准确圈画知识要点的良好习惯, 感受到有效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共同研究”中学生们尝到了合作学习乐果,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思维习惯, 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归纳整理”的过程, 学生逐步接触并学会了运用图表、示意图、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等梳理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收获了学习的喜悦。复习阶段, 学生捧着一学期导学案, 回顾所学, 查漏补缺, 导学案成为他们自主学习, 复习和总结的学习宝典。
(二) 教师方面
1. 导学案成为教研组内教师多种教科研成果综合运用的成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过程中, 巧妙融合了我组教师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 将我之前关于时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教学前测问卷、芦翠老师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和运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等研究成果都融入其中, 并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使学生享受到教师智慧教学的成果, 推动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2.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转型的探索实践中,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最大的成果。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与探索中, 不乏对美好教育丰满的理想与构图, 但能落到实处, 真正是学生受益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 方法和技术是必须的, 也是最容易学会的, 最难解决的是观念!思想是行动之本, 理念是课改之源, 头脑在任何时候都比嘴巴和手脚重要。这段时间的探索中, 我开始更多的关注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关注学生的所思、所乐, 关注个体差异、目标与学生、不同学生与不同目标, 思考的是怎样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 从而真正推动课堂转型。观念的转变让我看到课改前行路上的希望和动力。
六、新的思考
经过学习、研读相关资料, 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例如, 怎样将史料运用和情境创设相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接下来如何重点讲思维导图训练逐步引入到导学案教学中,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提升思维水平的主要方法。
此外, 针对不同年级和课标要求, 抓住细节, 运用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逐步构建出一套切合我校或区域实际的导学案体系是下一步实践研究的目标。教学中, 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完善跟进, 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导学案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未来我探索学习的方向。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教师就是从事这门艺术的工匠;而能否成为能工巧匠, 则取决于工匠的技巧和钻研。我愿成为一位勤于钻研的巧匠, 更愿通过我的精雕细琢, 让我的课堂教学不断的焕发出新的色彩, 让我手中的教材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
[2]张海晨, 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10
[3]尹兴宇.课堂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9.
[5]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
1、知识与技能: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的写法;
3、情感、 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领悟其思想光彩。
重点 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
难点 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合作交流讲授为辅
准备 多媒体设备。
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提出自学要求( ):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思想感情。
3.划出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
三、挑战新知识
(一)【知识链接】( )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10考取进士。1043年任参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做。他的作品收在《范文正公集》里。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二)【基础知识】( )
朗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属予( ) 浩浩汤汤( ) 怒号( ) 冥冥 ( ) 岸芷汀兰( )( )
偕忘( ) 霪雨( ) 朝晖( ) 霏雨( ) 樯( ) 楫 ( )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课文第一、第二段大意。
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鼓励学生背诵。
2、学习并翻译3--4段。
(1)、翻译文章第3、4段,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答:一、阴雨凄凉 二、明媚晴朗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3、试背诵课文三、四段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1、翻译文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和自己的旷达胸怀与政治抱负。
本段表现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旷达的胸襟,
“先天下… …乐而乐”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三)【重难点学习】( )
问题一:作者想要寻求怎样的古人品德?
--明确: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问题二:从这理想的寻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品?
--不贪图名利和富贵,清廉正直,忧国忧民
问题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拓展提升】( )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劝说君主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它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答:范仲淹的话源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对孟子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即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五)【当堂检测】( )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 )( )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7、找出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胡曼莉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举例两个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
(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活动二:通过多种方式来描述成正比例的关系
1完成书83页2题
(1)书中通过哪几种方法来描述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表格中的2时的路程是200千米,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怎样用关系式表示?
(3)每增加1时,路程的变化在表格中如何看出?在图中如何看出?
(4)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举出生活中或数学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活动三找出实际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
1书85页3题
(1)看图填表
(2)从图中可以看出谁是变化的量?
答
(1) (3)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答
2书85页4题
(1)在书上完成4题的1、2题
(2)列车运行2分半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先独立完成吗,然后在组内交流
列式解答
3书86页5题
写在书上,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4页1题
(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2(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4)()比例,理由
易错点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材创设了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自然语言等方式来描述这一关系,使学生体会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多种形式,并促使学生在几种方式之间进行转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再举出一些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提供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多种方式表示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语言、板书等形式将几种方式进行对应。
举出生活中数学中一量虽另一量变化的例子。将学生的视野由正比例、反比例拓展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教材的特点,学生只要举出例子就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清楚谁随谁变化,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格、兔等大致的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规律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体会数在图形中的变化规律
1书87页1题
(1)把乘法表填完整写在书上
(2)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学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规律多。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你的方法。
2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利用找出的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书88页3题
(1)你发现气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答
(2)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3)第2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2完成书89页4题
1书89页4题
(1)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答
(1) 再找出一组满足(1)题要求的数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答
新课标第一网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8页1、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点名质疑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三检测与反馈
授课日期:年月日
一、 教学目标:
1.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2.掌握以下词语的字形、字音: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竭力倦神疲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禁抓耳挠腮
3.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刻画人物个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刻画人物个性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遂suì:于是。
迸裂:bèng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宿:sù(住宿)、(宿舍);xiù(星宿);xiǔ(住一宿)
山中无甲子:(天干地支)山中生活不分年月。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jiǎ、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xū、亥hài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六十组干支字为一个周期,叫一个甲子。
玩耍:shuǎ嬉戏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滔滔不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径jìng:直接。
当:dāng(当然);dàng(当铺)
石碣jié:石碑。
镌juān:雕刻。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造化:福分。
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造:制作;设:安排。
顽劣:顽皮不顺从。
力倦神疲pí:指气力削减了许多,精神也疲倦了。
拱服:敬畏服从。
三、 课文朗读:
四、 课文导语: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五、 常识(分发)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zǔ》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平安到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修成正果。
六、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孙悟空的名字演变:
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
2、文章段落层次:
开端(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自然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发现了瀑布。
高潮、结局(第4自然段),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一层(从“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3、 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他的来历?
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顶上”是交代地点。“东胜神洲”、“仙石”、“仙胞”、“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写石猴是天地生成。石猴出生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这样起笔,让石猴出一世就显出神异出众,也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笔。
4、怎样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的,这样写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行动、饮食、交往、行踪--活泼、机智、灵巧
5、 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说的?这说明了什么?
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则已带有“人”的特点。
6、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哪些动作和语言?从中可以看出石猴的哪些特点?
发现水帘洞。“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瞑”、蹲”、“纵”、“跳”四个动作显示出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四“看”表现了石猴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能够识字,这是人的特点;无师自通,则又具有“神”的特点了。石猴“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道:‘没水,没水……’”这些动作和连续重复的语言都显示了猴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提议表现了石猴聪明过人、见识超群的特点和热爱自由的思想,表现了“人”的特点。
这一部分写石猴入瀑,发现水帘洞,他向众猴描述了洞中的情景,提出进洞居住的建议。作者通过对石猴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见识超群,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跳、抢、夺、占、争、搬、移”等一系列的动词的作用?
--表现了猴子顽劣的特性。
7、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情)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8、美猴王“美”在哪里?
身世美--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有灵通之意
行为美--瞑目蹲身,将身一跃.入瀑布泉中.
性格美--胆大心细、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9、讲故事:--保留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身经百战打头阵,
惩恶扬善心如佛。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你的故事千家说”,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10、充分发挥想象,请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或以“俺老孙”的口吻,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11、介绍网络知识。什么是网站,什么是是网页及网络内容形式等。
现在要让你们班做一个美猴王网站,请同学们合作设计网页。集体讨论研究制作。
“我们的网址是www.美猴王。上我们的网,你能看到精美的美猴王影视形象,你能查到孙悟空八十一难的故事。”
“我们的网址是www.搜猴。我们做的网页是专门搜集评论美猴王的文章的,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美猴王的,请查阅我们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有关美猴王的民间俗语、谚语、成语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专门是美猴王图片的网页。”
12、总结:
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两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博大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13、观看影视片段:(裁剪中)
七、 中心思想:
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八、 课文引申:--名言等
九、 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十、习题讲解:
十一、 作业设计:
1、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充分发挥想象,请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或以“俺老孙”的口吻,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十二、 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话小说。
十三、 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 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 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 教学反思: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韩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要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十七、 提供的图片:
十八、 音频选择:
十九、 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古田教育局网站、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二十、 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 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 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二十三、 字音、字词订正。
二十四、 文言文翻译:
二十五、 佳作选登:
二十六、 课文附文选读。
二十七、 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八、 推荐讲解。
二十九、 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三十、 板书设计。
三十一、 下轮备课使用的材料--语文教参
第一,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 即导学式教学, 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 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 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同时导学案的使用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二, 编写原则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主心骨, 学案编写的原则有: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 必须要尊重学生,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 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 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确立其主体地位, 做学习的主人。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 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编写时,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小台阶、低梯度,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 要强调内容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 编写学案的关键:1.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和设想。2.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问题要精心设计。3.问题要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 要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要由低到高, 螺旋状上升, 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 就可以了解概念, 推演规则, 应用语法, 完成典型例题, 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第四, 编写学案的具体要求:1.学习目标务必具体, 建议用“记住”、“弄清”、“会”等词, 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 如“了解”、“理解”、“掌握”等。2.重点难点要清楚, 不要含糊不清, 让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3.学法指导是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 比较能够弄明白概念, 学会某种技能技巧的方法, 这是学案最不好写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素养、教学的经验。4.知识链接指学习新课需要准备的知识、工具, 也可能是这部分知识与另一部分的链接, 一般不要向后续发展的方向链接。5.问题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 必须做到知识层次化, 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可以是知识探究, 也可以是方法探究, 不论哪种都需要老师去引导。所谓引导, 即教师按照知识发展的层次、方向, 明确告诉学生要探究什么, 怎样去探究, 探究的工具是什么。结束部分, 一般要有点拨。所谓点拨主要是指对某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某定理的作用、使用的技巧。6.要有学后反思, 从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了那些知识、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思想方法和能力—本节课要掌握那些技能三个方面去反思。7.作业布置要适量, 不要太多。8.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意识, 分四个等级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
第五, 编写过程备课组依据教学内容分块到每位教师, 各位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 认真编写。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 再返回修订内容。修订后, 再把导学案交给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去修改, 要逐行修订, 再返回编者修订, 要注意听取学生意见。主要修订内容:是否层次化、问题化, 关注引导、点拨、分析, 总结提升模块。在具体使用时, 各位教师应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
第六, 注意几点:1.“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2.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 引导思维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 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北师大黄金分割导学案】推荐阅读:
《贺年片》导学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07-21
一只小鸟 导学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0-11
国培黄金分割评价06-15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总结09-25
黄金生产成本10-02
黄金化验报告10-04
黄金技术分析10-08
中国黄金介绍11-04
黄金外汇知识基础07-02
现货黄金投资简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