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稿(精选12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
(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生活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 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完成填空。(无论是母亲的____________,还是父亲的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_____,此时,我想对巴迪说:“__________。”)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说教学反思
优点:
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注重个性化阅读。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
1、课堂教学缺乏激情。本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本身的缺乏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激情,自然地,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2、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被忽视。比如在读到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两种声音时,没能让学生好好品读,从读中父亲的那种严厉,母亲的慈祥,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教学流程:
同学们, 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首先让我们品读一下这首父母之爱的诗吧!
1 以诗激情、引入课题
1.1 课件出示诗歌, 学生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 他学会的是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 他学到的是自信;
嘲弄伴随着孩子, 他得到的是羞愧;
赞美伴随着孩子, 他学会了鉴赏;
认可伴随着孩子, 他学会了奉献;
分享伴随着孩子, 他学会的是慷慨;
诚恳与理解伴随着孩子, 他领悟到的是真理和真意。
老师:是啊!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 童年所受到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教师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2 教师板书“和”字 (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父母这截然不同的评价, 会给年幼的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探个究竟吧。
2 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2.1 问题提示
巴迪写的同一首诗为何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边读, 边画。)
2.2 师生交流, 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
1) 体会母亲的赞扬,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母亲言行和神态的句子。
2) 体会父亲警告和提醒的必要性,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巴迪得到母亲盛赞后的句子。
3) 老师小结: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 (板书:母亲) 给予我的是 (板书:鼓励) , (板书:父亲) 给予我的是 (板书:批评) 。
4) 好了, 让我们自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15-17) 段、走进巴迪的心路历程。 (在课文中画出巴迪认识父爱的过程。边交流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
A、我冲出饭厅, 跑进自己的房间, 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B、几年后, 当我再拿起那首诗看时, 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C、一个作家, 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都需来自父母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魂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完全的, 它可能会引入歧途。需要有人时常提醒:“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歧途”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 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5) 整理引读
老师:七八岁的时候, 父亲说我写的第一首诗“糟糕透了”我——— (学生接读)
老师:几年后, 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时——— (学生接读)
老师:现在我认识到——— (学深接读)
老师:我从心底里知道——— (学生接读)
6) 感受楼巴迪对爱的理性把握
A、老师:是的, 也正是因为巴迪正确地认识了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所以- (课件出示句子, 生接读) 这些年来, 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B、理解“谨慎”。 (学生回答)
C、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被两股风刮倒会是怎样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D、老师小结:看来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仅仅有爱远远不够, 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爱的赞扬、鼓励、警告、提醒、才能走得更稳更好。所以, 我们用一颗感的心去回报父母的 (爱板书) 。
3 注重积累, 拓展延伸
3.1老师:同学们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文章对爱的理解和把握的感情的升华, 让我们也把对父母的爱浓缩到这段中, 齐声背诵这一段吧!
3.2小练笔:我觉得同学们此刻已被作者的这份父母爱的理解和把握深深的感染, 一定对爱也有自己的思考, 请把它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
A、写一写:母亲像 () 它 ()
B、父亲像 () 它 ()
4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4.1 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爱的教育》
4.2课外练笔:同学们刚才都谈了生活中对爱的真切感受, 回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读给爸妈听, 让他们知道你们感恩于他们对你们的爱。
5 总结
爱有许多种, 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 我们今天学了课文, 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 他们的爱成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老老师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爱化为实际行动, 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回报父母吧!
让我们在这首诗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 (课件出示诗)
母亲的爱
是慈祥的
是情感的
是一盏不灭的灯
像一张扬起的帆
父亲的爱
是严厉的
是理智的
是一棵智慧的树
像一个把握方向的舵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周家骥, 顾海根, 卢家楣.情感目标和评价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06) .
[2]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 (一) [J].语文建设, 2002 (07) .
[3]张迎春.诗歌教学中的美感渗透[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
[4]刘涛.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2) .
[5]杨叔子, 余东升.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兼论素质教育[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3) .
[6]李庆明.“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J].课程·教材·教法, 1999 (09) .
地点:巴迪的家
人物:巴迪——7岁的孩子、巴迪的母亲和父亲
[幕启]
巴迪(递过去一页纸):妈妈,您请看……
妈妈(兴奋地):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简直精彩极了!
巴迪(腼腆而得意):是的。
妈妈(搂着巴迪):啊,我们的巴迪成小诗人了。
巴迪(红着脸,但显得迫不及待):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摸着巴迪的脑袋,笑吟(yín)吟地):你爸爸晚上7点钟回来,他看到你写的诗也会高兴的。
巴迪(高兴地):我把诗再重抄一遍,加上一圈美丽的花边,这样更好看。
妈妈(赞许地):这是你自己的事,你爱怎么做都可以。
(巴迪做完了这一切,就满怀信心地把那页纸,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心里盘算着,爸爸会怎样赞赏自己写的诗。8点钟,父亲终于回来了。)
爸爸(目光停留在那页纸上,随即拿起来):这是什么?
妈妈(兴致勃勃地):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爸爸(平静地):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巴迪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他觉得读了很长的时间。)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淡淡地):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巴迪(眼睛湿润,低着头,委屈地):这……
母亲(大声的):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父亲(毫不退让):我不明白,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巴迪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画外音]后来巴迪在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鞭策下成长起来,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深深懂得,正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他才能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向正确的方向驶去。“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共同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分页标题#e#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此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进而老师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对于作者“我”所写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定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位置,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师角色位置的变换,在这一环节设计中体现尤为突出。
老师过渡:“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这两种评价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分页标题#e#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最后,多形式的朗读读好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三)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首先,安排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如果说爱有两种,一 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引导。通过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种爱都好,缺一不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辩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后老师进一步拓展激趣:“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诗结尾,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极了”和“糟糕头了”》结课时,老师提供一首现代诗《教育与孩子》让学生齐读,来结束我们这次爱的行程。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这样以诗结尾,既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情感得到自然升华。分页标题#e#
(五)推荐美文,拓展延伸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等
六、说板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得到过别人对你的表扬或是批评,是得到表扬多,还是批评多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问)
2、是呀!当我们在某方面做得表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而在某方面做的不尽人意时,相应就会受到批评的。但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小时候写了一首小诗,却得到的是父亲截然相反的不同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19课,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回忆课文,深入学文。
1、老师在题目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题目中有一对(预设:反义词:你能结合这对反义词说说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吗?)
2、对于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不同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1——14自然段,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笔勾勒出父母不同评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问:①、这段文字是对人物的哪方面的描写?(语言 动作 神态)
②、透过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对巴迪的鼓励)你能读出这种理解吗?
③、面对母亲的鼓励,小小的巴迪有怎样的表现?(高兴 得意洋洋)他可能想些什么?
④、面对母亲的赞赏和鼓励,年幼的巴迪真是又高兴又得意洋洋,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想到了最敬仰的父亲的好评,他利用一下午的时间,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进行了装饰,此时的巴迪可能想些什么?(父亲一定也会热情鼓励他)。他焦急地等待父亲的下班回家,可是: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从这三个时间的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巴迪可能想些什么?
快到8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父亲对巴迪的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看课文102页读:“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问:
1、)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好吗?在巴迪焦急地等待中,等来的是什么?(我看这首是糟糕透了)
2、)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说?(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他面对事实,实事求是。)
⑤、当时,巴迪的表现又怎样呢?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1、)这段文字是对巴迪哪方面的描写?(动作)你能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吗?(冲跑 扑)透过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伤心落泪)
2、)这些词语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如果用其他词语代替(跑走 躺)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不能表现巴迪特别伤心)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如今他已发表许多作品,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用笔勾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
(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他可能会怎样?(骄傲而误入歧途)而如果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也会怎样?(缺乏自信、信心,不能有所作为,就不会健康的成长)所以必须得同时具备这两种评价,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我努力向前驶去)
学生交流
①、你知道这两股风指的是什么吗?
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自己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是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③、精彩极了,这是母亲对巴迪的鼓励,这是一种爱。又怎样理解“糟糕透了”的警告也是一种爱呢?
如:星期天,家里被你搞得乱七八糟,妈妈们批评了你,你怎样理解妈妈对你的批评?今天,你又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你,你又怎样理解老师的批评呢?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一定有不少这样的鼓励或警告,能选择一件说说你对这种爱的理解吗?(学生交流)此时的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说说。
④、同学们,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已经理解了父母当初的不同做法,老师也看到你们也能理解这个不同形式的爱,让我们带着对(爸爸、妈妈、老师)的理解,大声地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注意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表扬、鼓励这是一种爱,批评和警告这更是一种爱。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我们永远唱响的主题,尤其是父母的爱,它博大、深沉,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表扬也好,警告也罢,无不体现着爱的旋律。一首小诗,愿与大家共勉,与老师一起读:
阳光总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总是成长的伙伴。
让我们——
快乐的享受阳光,让我们——
勇敢的迎接风雨,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让我们——
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
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课外链接
为父母制作一张卡片,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送给父母。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首先,我写了一篇作文《面对这危险》,主要描写我和哥哥怎样用智慧打败三角蛇。经六年级四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评比,最后我的作文获得94.8的高分,荣获第二名。成绩排获第一名的选手,是我们班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钟晓颖同学。她只比我多了0.2分,她赢就赢在卷面更整洁。这时,我的心酸酸的,比吃了杨梅还酸。妈妈安慰我:“别难过,你得了第二名,已经很厉害了,妈妈非常高兴,你的作文真是精彩极了。”说完,妈妈又在我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我的心顿时甜起来,美滋滋,比熊二吃了蜂蜜还欢快。
到了下午,我的心却掉进了冰窟窿,心里那番滋味……哎!嫦珠老师告诉妈妈,我画的那幅画偏题了。我自己好好想想也是,题为“快乐的校园生活”,而我的画似乎与校园风马牛不相及,再加上版面设计不合理,色彩搭配不恰当。难怪妈妈说:“女儿,你的那幅画真的是糟糕透了!”“糟糕透了”这四个字在我脑袋中旋转,使我心乱如麻、心神不定,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往下落,完全没有平时里在班上那雷厉风行的班长样。因为美术的失误,我失去了代表学区去县里比赛作文和美术的资格。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哎,真是悲喜两重天!但是妈妈告诉我:不要灰心,只要我继续努力,将来的人生一定是精彩极了。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来说一说。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学生发言:……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b)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c)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
(2)学生回答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注意加点的字)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认真抄写好的诗给父亲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巴迪的父亲回家看了巴迪的诗后和母亲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对他的诗表示赞扬,想一想这样会对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师: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他就不施进取,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作者父亲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写的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确实不怎样)
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语段四:“几年后…糟糕透了”
学生齐读
注意加点的字”不得不”承认说明了巴迪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对的)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的()?(疼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作者的父亲比较()?(公正)。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但当时的巴迪那么小,他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吗?不能。母亲对他的表扬使他得意洋洋,父亲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者不懂的问题,如果有请提出来:
语段五:“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为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语段六:学生回答:“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因为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啊。
好,现在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停止了写作?
学生回答:不是,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语段七:“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
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这句话明了作者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渡: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看着课文第17自然段,老师和学生泛读这一段(5`)
恩,读的非常的精彩,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语段八:“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分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时间1分钟)
下面那位同学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
“精彩极了”代表着妈妈的赞许、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着父亲的批评、提醒,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的爱,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二者都是希望我努力奋斗,争取好成绩,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爱,在生活中...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
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三、拓展延伸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父亲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父亲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父亲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四、总结
怎么样?感人吧!父亲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五、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
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与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题目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时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 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小巴迪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读懂了吗?(一生回答。)
3.找出母亲的评价,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 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 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的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迪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迪很难过,随着巴迪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
默读课文15——17,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
师:只有有了这两种力量,巴迪才能健康的成长。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就不会健康的成长。对给巴迪这两种力量的人,巴迪会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感激)好,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幸运的巴迪对父母的感激,我们一块来读这段话。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第一句,老师读第二句,男同学读第三句。
师: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男同学——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对了,巴迪理解了这一点,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巴迪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老师读。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这种爱你们能感受到吗?(能)自己读读,感受一下。
师:精彩极了是爱好理解,糟糕透了也是爱理解吗?理解吗?(理解)
(3)理解“批评也是爱:
理解了吗?好,测试一下: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你。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的批评了你。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们身上有过吗?想想,说一说。(生说)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我们能理解。巴迪是把这句话对自己的父母说,你想把这句话对谁说?(对我自己)为什么?好,那就说给自己听。你们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生说)
师:同学们,老师给过我们爱吗?(给过)给过鼓励的爱吗?给过批评的爱吗?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
师:老师们能理解同学们的真情。希望我们的父母、长辈多给我们“精彩极了”,更重要的是“糟糕透了”。对。回去把你要送给谁的这句话,写到小卡片上,送给他,这是课下作业。记住了吗?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是完全读懂了作者的心,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因为有这个爱,才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父母长辈给了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同样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回报他们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他们?(生说)你呢?(生说)
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有自己的感受,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共勉: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结束这节课之前,老师还想推荐给同学们一本书。意大利著名作家亚里奇斯《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从中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对作者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看了,对作者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于是作者觉得母亲是慈祥的,父亲是严厉的。作者长大后,认识到事业的成功既需要鼓励,有需要警告,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在爱的鼓舞下,作者不断地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只不过妈妈的爱是慈祥的,而爸爸的爱是严厉的。一次,爸爸出差的前一天,爸爸叫我把英语书上的文章抄一遍,还要背诵下来。我反对,说:”为什么,我已经做完作业了,现在想看书。“”不行,英语会越来越难的,只有靠你自己,到时候爸爸出差了,你又偷懒不多读几遍英语!
我想这门课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认真反思这门课,并与芜湖的历史老师进行讨论。发现了许多缺陷。我过于关注学生的感受,而忽略了真实的中国事物&作者的写作特点。就时间的完整性而言,设计问题太琐碎、太简单。学生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具体思考如下:
读完“精彩”和“糟糕”两篇文章后,我觉得这节课不仅有“精彩”还有“糟糕”
“精彩”。首先,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和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密切相关。我主要通过,掌握关键句子和关键段落来理解,并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父母不同的爱,如团体合作与交流、接触生活现实、父母喜爱的一首小诗、重点黑板书写等。冲破学生无意识的困境,在风雨中感受父母的爱。
当学生真正进入课文并与生活现实相联系时,孩子们会深深地感受并留下感动的泪水,这是自动生成的亮点。
“太棒了;二是教学环节相对清晰,过渡自然。把握“精彩”与“糟糕”的比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
“太棒了;三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本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坏”首先,强调教学重点,如描述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陈述。我只是在多媒体上做了标记,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体验。我们没有先分析写作特点,然后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坏”第二,这个问题有点琐碎,太简单了。例如,几年后,巴迪想到他的第一首诗是如何被他的父母评价的,以及巴迪在他十几岁时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个地方应该深入提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我读后的第一感想是这位作家巴迪真幸运,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两种爱交织在一起使他成为了一个作家,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作文。但我转眼一想,其实我也有一个慈祥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他们两的爱使我平衡,但我却不能像巴迪一样把两种爱交织在一起,而我却把两种爱分开了,有时会倒向这边,有时会倒向那边,使我的心理得不到平衡,使我养成这种性子,可以说我读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也只是一时的感想,永远不能落实到现实生活上去,有时,我会嫌妈妈烦,虽然我知道妈妈也是为我好,但是我的心中好像是因为妈妈对我说的每句话在我脑中回荡过无数遍了,好像一句可以占我的一个脑部。
我以前不知道有些得若贝尔文学奖的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比我们多写几个字儿一吗?但现在我知道了,作家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去,而我呢!却不能,以前我读过许多文章也写过许多读后感,但落实了的却没有几项,作家每参观一个地方后,他都会有感并写出来,而且都写得很好,我以前不明白那些作家是怎么写的,我想在明白了:一个好的作家他的词汇量多;他会观察很多细节;他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写文章;还有就是他会认真的对待每一篇文章。虽然,我不知道我是否会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里的巴迪一样,但我一定会努力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设计06-21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06-09
初中精彩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推荐11-12
成就精彩人生05-24
高二作文精彩06-05
精彩祝福短信06-23
父亲精彩作文09-19
唐骏精彩演讲05-25
精彩的马戏教案06-02
让生命精彩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