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方案(通用8篇)
阿拉善左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印发《2013年阿左旗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方案》的通知
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为切实加强全旗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工人的饮食安全,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阿拉善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转发**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2013年**自治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阿建建发[2013]128号)的要求,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工作目标
对全旗在建工程工地食堂食品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对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整治,督促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强建筑工地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整治内容
(一)对新开办的工地食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的食堂,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二)严查从业人员健康证。认真核查食堂是否具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健康合格证明,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
(三)严查食堂环境卫生状况。认真核查食堂卫生检查是否有制度,环境是否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的防护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通风和排烟装置。食堂是否配备有效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是否掌握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有消毒记录。
(四)严查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认真核查食堂采购的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具有进货台账,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盐、食用油脂、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
(五)严查加工制作等相关管理制度情况。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制作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食品原料清洗是否彻底,是否生、熟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是否具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和专用冷藏设施等。
三、进度安排
本次食品安全隐患消除专项行动从2013年5月至11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查阶段(5月初~5月底)各建筑企业进行自查,按照整治方案要求,从环境卫生、健康证明、索证索票管理、加工制作管理制度、清洗消毒、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整改。
(二)检查阶段(6月初~9月底)我局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联合对建筑企业自查工作进行复查,监督整改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发生过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建筑企业及建筑工地,要进行重点检查。
(三)检查总结阶段(10月初~11中旬)
在全面排查治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排查治理工作,对各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归纳,分析和研究活动开展的成效,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旗在建工程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决定成立阿左旗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景新元(阿左旗住建局局长)
副组长:李新民(阿左旗住建局副局长)
成员:冒奋纹(阿左旗住建局建工办主任)
安兴永(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站长)
顾晓燕(阿左旗住建局建工办科员)
毛永利(阿左旗住建局建工办科员)
李培杰(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监督员)
郝得贤(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监督员)张文轩(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监督员)
任娜(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监督员)
张磊(阿左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监督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刻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二)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企业法人负责制,分解目标和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加强对建筑工地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果断采取处罚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责任追究。在对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的检查过程中,对消极懈怠、推诿扯皮、工作不力的企业有关人员,记入不良信誉档案。对存在失职或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依法追究其责任并给予严肃处理。
(五)各单位接到方案后,组织人员全面排查隐患,企业加强自查自改工作力度,确保治理工作全面,不留死角,做到排查与治理全覆盖。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规划翻新改建的步伐不断加快, 建筑工程正朝着风格个性化, 形式多样化, 规模大型化, 功能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建筑行业为了抢进度、减少施工期, 违章操作, 建筑潜在的火灾危险性极大, 并随时可能爆发,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如:北京央视大楼火灾、上海“11·15”高层居民住宅楼火灾等。
1 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及规章制度留于形式。
许多建设施工单位为赶超工程进度, 往往忽视消防安全, 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不制订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主体确立不明确。即使相关安全生产制度上墙公布, 但落实不严, 安全生产管理松懈, 单位负责人的消防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思想麻木, 侥幸心理严重, 对工人的一些违章现象视而不见。施工单位多层转包或分包给多个施工队伍, 造成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脱节, 留下火灾隐患。建筑施工工地人员组成复杂, 建筑工人多为临时雇用的民工, 流动性大, 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消防安全意识差, 一旦发生火灾, 不会扑救初期火灾, 不会报警, 自防自救能力差。
2) 施工现场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
施工现场用电点多, 电线乱拉乱扯现象严重, 随时都会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有的电线由于频繁拉动, 致使绝缘层破损;有的将配电箱安装在可燃木板上, 有的电线直接插入插座, 电线接头裸露, 随时可能发生漏电、短路, 引发火灾事故。其次, 进行电焊、气割的工作人员有的无证上岗, 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 操作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电焊火花飞溅、散落, 很容易引燃现场的各种可燃材料造成火灾。
3) 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 堆放不规范, 占用防火间距。
施工现场存放和使用木板、塑料防护网和墙体泡沫保温层、油漆及装饰、装修材料等易燃、可燃物品, 分布范围广, 稍有火源, 极易酿成火灾, 且一旦发生火灾易火烧连营, 不易扑救。
4) 员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情况差。
员工宿舍等临时建筑仍然存在采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作为夹芯材料的彩钢板建筑, 室内人员密集, 存在乱拉乱接电线, 使用大功率用电器, 充电器长时间待机, 随手乱扔烟头等现象, 火灾隐患严重。
5) 施工现场消防车道占用, 影响灭火救援。
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车通道泥泞不平, 且被大量堆放的建筑施工材料占用, 无法保证消防车在应急情况下通行和停放。
6)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不完善或擅自关停建筑消防设施。
一般建筑施工现场, 仅有少量的灭火器或沙子和生活水源, 未设置比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 灭火器数量不足, 部分灭火器长期露天暴露, 筒体磨损严重, 部分工地灭火器超期未维修或气压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大难以遏制。消火栓箱内消火栓栓口、水带、水枪经常丢失, 多数单位通常是申报消防验收手续时才配置到位。还有一些装修公司对消防设施不了解, 擅自将火灾报警探头电路切断, 关闭消防供水阀门, 使消防设施无法正常工作, 或将消防安全通道变窄甚至封闭, 严重影响了建筑工地消防安全。
2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对策
为切实加强建筑工地施工消防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确保绝对安全, 可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各建设工地应明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各自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 加强日常防火巡查、检查, 自查隐患并及时整改, 确保不漏管, 失管, 保证各项防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 加强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强化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组织建立志愿消防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施工现场应建立志愿消防组织, 明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员, 全面开展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重点加强施工现场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对务工人员进行消防法律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开展用火用电、消防器材使用和逃生自救知识的教育, 真正让消防知识延伸到工地的每一个角落, 制定建筑工地的应急预案, 明确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 适时组织灭火和疏散演练, 从而有效地增强建筑人员的防火意识, 达到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
3) 合理划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分区。施工现场应在满足防火分区和防火间距的前提下, 划分固定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存放、易燃废品集中站、临时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区域, 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管理, 要重点加强外墙保温材料等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区的用火、用电管理。
4)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用电管理。施工现场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工人在现场吸烟, 若确需明火作业, 应当办理审批手续, 落实现场监护人, 确认施工现场安全;电、气焊等工人必须持证上岗。电气设备加强经常性检查, 发现短路、线路绝缘老化等情况要及时更换维修, 禁止在用电线路上乱拉乱接, 超负荷用电。
5) 强化员工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员工宿舍等临时建设采用彩钢板等建设材料的, 内部填充材料应采用非燃材料, 不得采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作为夹芯材料。员工宿舍内严禁乱拉电线, 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6) 施工现场设置消防车道。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 并保持畅通, 临时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 m,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 确保消防车在应急情况下通行和停放。
7) 加强建筑工地现场消防设施的配置。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灭火器材以备不测之需。要首先加强消防水源设施的建设工作, 如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防水源和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应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地方配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等消防器材, 同时要制订和完善灭火应急预案, 并经常性地开展灭火演练工作, 让建筑工人掌握一定的灭火技能。
8) 积极应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根据不同的建筑形态, 采用不同的先进装备, 如超高层密集区域设置特勤和航空消防合用站, 配置消防直升飞机和扑救超高层建筑的登高消防车;大型石油库灭火救援时采用远程供水系统, 使用超大流量消防水炮;公路特长隧道配置消防摩托车和排烟消防车等便于初期火灾扑救的装备。同时, 要加强先进技术在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中的运用, 如在地铁、隧道中加强高压细水雾系统的应用;在地铁、隧道和大型油库中加强光纤感温火灾报警检测系统运用;在超长高速公路隧道采用特殊灯光带分成若干个短隧道, 缓解视觉疲劳, 保证行车安全;在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中推广新型防火材料的应用;在大型商业建筑的“中庭”“内天井”等区域推广自动可开启天窗。推广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的使用, 弥补传统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存在短路限流保护时间长, 受短路后冲击大等缺陷, 提高监控电气火灾效率。
9) 开展性能化评估和性能化设计技术应用。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 能够使大型化、复杂化、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消防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长远来看,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无论是在应对现代建筑的纷繁复杂、现代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 还是在其实践过程中显现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拓展空间, 都是传统消防设计无法比拟的, 是解决复杂的建筑消防安全技术问题的必然趋势。
在建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单靠某一部门或单位都难以管理到位, 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单位共同努力, 通过严格、合理、有序的管理, 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 确保在建工程的安全。
摘要:通过对建筑工程工地现状的调查, 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并对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以消除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 确保在建工程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朝晖.在建工地与消防安全管理[J].上海消防, 2001 (12) :46-47.
[2]任丽娟.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J].山西建筑, 2012, 38 (2) :275-276.
一、建立“三级”排查制度
什么是“三级”排查制度?即每月(每季)两次的矿级隐患排查;每月两次的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排查;每班一次的班组排查。矿级隐患排查要重点放在下月(下季度)的矿井重大事故隐患上,由矿总工程师负责,召集专业副总工程师和生产科室主管工程师、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技术主管参加;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重点排查当月及下月存在的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技术主管负责,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排查出的隐患形成书面材料后,在矿级隐患排查会上进行汇报;班组主要排查当班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由当天区队值班人员和班组长负责,当班或在一天内解决。坚持每周安全办公會制度,定期分析、排查矿井安全状况,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严格执行副总以上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做到时刻都有领导干部在井下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基层区队干部24小时井下带班,保证现场动态安全监查到位。经常组织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按照谁带队、谁签字、谁复查的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全部进行落实整改。“三级”排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岗位各负其责,形成紧密的排查合力。
二、狠抓排查的重点环节
1、发挥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监管职能作用。各级领导下井要严查细管,各类检查要注重实效,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位,凡出现检查不负责任,隐患不按期整改,隐患督查不到位的,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者的管理责任,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隐患管理要做到档案管理规范,隐患上报及时,凡出现建档不规范、流于形式或上报材料不及时,按公司和矿考核办法处罚。各级领导、业务科室要认真排查、检查和督促整改隐患。凡工作不认真、不仔细,导致被上级部门查出重大隐患,造成停产或受到经济处罚的,隐患单位、各业务科室、矿分管领导以及包队领导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将井下作业环境的排查放在首位。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隐患。这类事故隐患分长期性事故隐患和短期性事故隐患。长期性事故隐患主要有:水患威协、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然发火倾向、瓦斯涌出、顶板压力等。短期事故隐患主要有:地质构造变化,瓦斯、煤尘、涌水出现突然异常变化等。环境因素中的长期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找到有效的防范方法,除加大强化管理力度,在开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要做好防御基础工作,确保长期事故隐患不引发事故。另外,短期事故隐患引发的事故,是由于这类事故隐患的突发性所造成的,其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突遇短期事故隐患,而现场作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认识不高,处理不及时,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酿成事故。
3、如实上报隐患信息。煤矿各生产区队和班组每天坚持对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处;煤矿各专业每旬组织对本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结果筛选后报告矿领导,同时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矿长每月组织1次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每季度由集团公司汇总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每月组织1次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的专项检查,每旬对各矿上报安全隐患信息,筛选统计分析并向集团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三、安全隐患处理措施
煤矿安全隐患的长期性、顽固性、复杂性、动态性决定其在防范、治理方面的艰巨性、持久性、群众性。安全隐患不可能不出现、不发生,但要切实加强管理,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排查治理,主要还必须从隐患的源头和矿井从业人员思想教育上抓起,从矿井的每个岗位和矿井基础工作管理抓起,达到标本兼治,总体提升。
1、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企业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业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摈弃单纯追求效益的思想和做法,真正确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安全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真正做到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无条件服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没有整改不生产。
2、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煤矿事故发生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仍然有自身规律可循。只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隐患发展、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实现事前控制,把事故提前到对隐患的预防上,把对事故的处理提前到对隐患的处理上,就会预防事故发生。
3、增强隐患即事故的理念。这是新时期应当坚持的安全观。隐患是事故发生的苗头,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要加强隐患的预防工作,及时割裂、阻止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故条件之间的联系,就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反之,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从这种意义上讲,隐患就是事故,预防事故发生就是要预防隐患发生,消除隐患的存在。确立这种认识,有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加强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的重点转移到隐患治理上来,切实建立隐患的预防、发现、整改、检查、验收、处罚机制,完善隐患治理整改制度,严肃隐患整治纪律,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作风,有赖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严密措施和到位执行。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的隐患排查,一旦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就及时治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一定能够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安全生产。
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邵东县教育局2011年度安全工作计划》,《邵东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及《邵东县2011年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抓好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学校群体安全事故发生,严防拥堵、踩踏、火灾、中毒、溺水、道路交通等易发事故,确保学校安全形势平稳、良好,确保校园平安、师生平安,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学校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遏制学校重特大事故尤其是群体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教育,创建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工作目标
在上学年我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全校进一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排查,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治理事故隐患,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责任事故,确保我校的安全与稳定。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仙槎桥中心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检查全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组长:徐亚龙
副组长:李新飞
成员:黄能智刘巧灵张芳群阳小杲莫永康
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制,认真排查学校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有效防范和遏制学校安全职责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各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二、时间安排
2019年6月27日至7月10日
三、排查整治的范围、资料及方式
1、安全监管职责制的落实:是否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实行一票否决制和“一岗双责”制等。
2、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是否彻底,安全隐患登记台账运行是否正常,各种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整改落实到位情景,尤其是学校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食堂、教室、宿舍等,安全隐患整改是否切实到位。幼儿园排查和整治的重点为校舍安全和学生接送车安全。
3、排查整改的方式:以学校自查整改为主,县教育局指导督促检查相结合。
四、有关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职责。各学校校长要亲自组织这次排查和整治工作,其他副校长分别带队下到辖区(包片挂点学校)认真开展排查和整治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职责人和整改时限。
2、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本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学校在进行“拉网式”排查的同时,要切实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重点排查整治食堂、教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为深刻汲取近期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类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与要求,梁家寨中学决定,从5月中旬至6月底,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特制订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安全隐患治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安全工作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立即防范,力争实现“零隐患、零事故、零伤害”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目标。
二、成立领导组 组长:檀守业 副组长:梁俊红
组员:韩俊明 韩锋锋 崔成军
梁俊平贾有福 刘东平
各班主任
三、检查内容
此次专项行动以校舍安全、防汛工作为重点,具体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学校是否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对于一般危房是否及时加固检修,校舍是否位于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河水危害的位置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对学校校 1 舍、围墙、地面逐栋、逐面、逐片进行拉网式排查鉴定,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2.检查学校是否建立健全汛期安全责任制度,是否完善防汛工作应急预案,是否开展防汛防灾应急演练,是否开展汛期安全宣传教育,防汛物资储备是否到位,是否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
3.检查临崖临水临坡学校地段防汛防灾准备情况,是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否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
4.检查学校周边是否有危险水域,学生上下学路段是否存在交通、滑坡、溺水等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要建立相关台账,必要时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治理工作。
5.检查学校是否加强汛期安全教育,重点围绕防溺水、防洪水、防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对其他涉及汛期校园安全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三、方法步骤
(一)工作方法
一是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此次检查以学校自查为主,必要时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帮助排查,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针对检查出来的突出问题,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无法 2 解决的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检查与督查相结合。本次检查,坚持学校全面自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检查、市教育行政部门重点检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
三是检查与问责相结合。对安全工作实行严格问责、倒逼尽责,对上级部门督查抽查中发现,而学校自查中没有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追究学校隐患排查相关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上级部门督查抽查中发现,而学校在自查中没有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视同发生较大事故,对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问责;要对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的进行责任追究,造成事故的,依纪依法从严问责。
(二)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为自查整改阶段(从即日起至5月31日),重点以学校自查自纠为主,对上面提出的检查内容逐条排查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一般隐患限期整改,重大隐患上报有关部门,挂牌督办。
第二阶段为督查落实阶段(从6月1日至6月30日),迎接学校领导及上级督查检查组,全面检查属地内学校的开展情况,确保各项治理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因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我国发生极端天气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园)要明确此次隐患排查的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常规安全工作,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预防洪涝灾害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园)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明确各自的目标、范围、责任、分工、内容和要求。在坚持“日查、周查、月查”的基础上,必要时联系社会单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明确治理期限和责任人,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发生安全事故,要倒查原因,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组织检查要切实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学校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检查排查。
(三)突出重点,严格督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园)要针对当前特点,认真检查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严防事故发生。各县(区)教育局要对学生人数多、交通隐患大、校园硬件差、管理较薄弱的学校进行重点督查,同时配合好市级教育部门的督查工作。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一般隐患要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对整改困 4 难的重大隐患要逐级上报,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对可能引发事故或严重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场所,必须采取停课或转移师生等相关措施进行整改。
(四)宣传教育,形成声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园)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和天气预报,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安全第一“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发动师生、社会共同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争取此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 做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行业之一的电力企业, 信息安全尤为重要, 不可忽视。
企业信息安全隐患包括内部和外部。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通常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比如:增设“防火墙”、“杀毒软件”、“网闸”等来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这些软、硬件的购置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抵御来自外部的隐患和威胁。然而, 这些软硬件的防护措施对于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隐患的作用确实微乎其微。
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隐患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不单纯是一个管理问题, 它不光涉及到信息从业人员, 更多的是覆盖所有使用计算机的终端用户。因此, 明确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涵, 确立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流程, 是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的重点。
1 信息安全隐患的内涵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是偶然或者恶意地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可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信息服务不中断。
1.2 隐患的概念
隐患的存在是事故的成因。多一个隐患就多一个发生事故的危险。同时, 隐患也是变化的、动态的, 有生产活动就会出现隐患, 老的隐患解决了新的隐患又出现了, 有的隐患是动态的, 有的是静止的, 有的是潜在不易发现的。
有些隐患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有的隐患会在瞬间发生裂变。隐患有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性, 隐患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原因, 认识隐患是预防隐患的重要前提, 要运用监测监控手段、管理的手段、技术手段, 做好预防隐患和治理隐患的工作。
1.3 隐患与缺陷的区别
缺陷是指物体本身应该具备此种功能, 但却没有。隐患是指物体本身存在的能引起风险的客观存在。前者可以看见的, 而后者看不见。
1.4 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是具有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生产装置、设施和场所。
一般来说, 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 否则, 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1.5 隐患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级划分
1) 安全的 (Ⅰ) :是指不会造成系统损坏, 不中断业务运行。
2) 临界的 (Ⅱ)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 暂时不至于造成影响网络、业务正常运行, 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措施。
3) 危险的 (Ⅲ) :造成主干网络中断或者重要应用系统损坏, 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要立即采取措施。
4) 灾难的 (Ⅳ) :造成重要系统严重损坏, 使主要数据丢失无法恢复, 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2 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在日常的信息工作中, 由于人的因素 (例如:管理能力、制度执行、操作技能、心理状态、知识水平等) 、物的因素 (例如:设备自身故障、老化, 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到位等) , 以及环境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粉尘等) ,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隐患, 如果没发现、不排查、不消除, 就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进行。有的严重隐患不进行整治或不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信息安全管理说到底是对人和物的管理, 因此, 按照“物”和“人”两大类别进行隐患原因的分析。“物”从信息专业的角度来说, 包含六大信息安全隐患类别, 包括:物理安全 (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边界安全、桌面安全。“人”是指:由人员的技术、管理以及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信息安全隐患。
2.1 由“物”引起的安全隐患
1) 物理层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物理层的安全主要体现在通信线路的可靠性 (线路备份、网管软件、传输介质) 、软硬件设备安全性 (替换设备、拆卸设备、增加设备) 、设备的备份、防灾害能力、防干扰能力、设备的运行环境 (温度、湿度、粉尘) 、不间断电源保障等。
2) 软硬件自身故障, 是指因信息系统中硬件设备的老化、软件缺陷、设备性能不足等而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硬件老化是指线路、介质、设备等硬件使用时间过长;软件缺陷是指软件设计、开发时软件的自身缺陷;设备性能不足是指设备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3) 网络设备不安全隐患, 包括该层次的安全网络设备自身缺陷、过载、超期投运;网络拓扑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隐患;OSI/RM参考模型中各层通信的安全隐患等。
4) 软件本身的安全漏洞隐患, 包括该层次微软的Windows系统的安全漏洞、IIS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漏洞, MS SQL Server的漏洞和Oracle的漏洞等比较多, 其中有很多漏洞可以使攻击者直接窃取到系统管理员的高级控制权限。
5) 病毒带来的不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 一段可执行码, 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使之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使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硬盘损坏。就像生物病毒一样,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可以很快地蔓延, 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和传送时, 它们就随之一起蔓延开来。
病毒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 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 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 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由“人”引起的安全隐患
2.1.1 人员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
人员包括所有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开发人员、网管和用户。
1) 网络层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 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缺陷等。
2) 系统安全,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 如Windows NT、Windows 2000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 数据安全, 包括数据库系统账号权限、数据访问控制、口令策略、审计策略、数据备份的方式、类型、范围以及策略等。
4) 边界安全是指供电企业网络中最主要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这三大类。如果这3个类设备的配置、策略设置不当会引起安全隐患。
5) 管理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是指公司内部员工权限设置和离职员工的账号处理不当。
6)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人员角色配置不合理、对重点或敏感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充分等都是安全隐患。
2.1.2 用户习惯性违章
1) 用户终端空口令、弱口令、开启默认共享、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信息、一机双用、泄露机密文件、入网口令等。
2) 利用认证介质随意拷贝、将存取系统中的涉密文件转到外网的机器上使用等。
3) 自行卸载防病毒软件。
4) 系统补丁不全。
5) 文件共享和用户权限安全隐患。
3 隐患排查目的和范围
3.1 排查目的
排查目的旨在排除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隐患, 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信息安全检查, 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3.2 排查范围
按照作用对象分类分为设备质量、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安全行为性3类确立信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范围。
1) 设备质量范围对象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质量隐患;网络设备、主机以及其他信息设备质量隐患。
2) 信息技术管理范围对象包括:软、硬件设备安全性测试技术和方法欠缺;信息技术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3) 信息安全行为性范围对象包括:个人终端计算机使用管理、移动设备丢失和滥用、非法外联等违规行为导致的数据泄密和病毒泛滥安全隐患。
4 隐患排查的方法和管控流程
4.1 排查方法
信息安全隐患排查, 需按照信息专业所辖设备和技术管理职能进行分工, 采取信息隐患排查表法和信息安全督查方法进行。
1) 信息隐患排查表法:是把信息安全隐患所涉及的安全因素和检查项目用表格系统的方式罗列出来, 逐项对照检查评审的方式, 是隐患排查最常用的方法。
2) 信息安全督查法:是指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闭环动态管理。排查分为管理、技术、行为3个层次, 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和年度督查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安全监控、内容审计、安全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隐患排查。 (1) 日常督查。结合日常开展督查工作进行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日常信息隐患排查由公司信息安全督查组组织实施。日常信息安全督查执行月报制度, 月报周期为上月20日至本月20日。 (2) 专项督查。根据特定时段、特定事件而发起的信息安全隐患排查。例如:迎世博、国家重大节日期间、以及由上级公司安排的特巡等。报送专项信息安全排查总结, 报送时间随时。专项督查由公司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组组织实施。 (3) 年度督查。年度排查结合日常督查、专项督查, 从20大类75项147个指标对被本单位信息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由公司督查组组织专人, 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安全年度督查方案》通过访谈、查看文档、技术检查以及工具扫描等方式进行现场督查。督查结束后, 督查组将督查结果和整改建议形成《信息安全技术督查整改通知单》。并于当月底, 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督查通报》对督查结果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4.2 实施管控流程
依据《安徽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以标准规程与规范为依据, 以定期、定点的技术检查、过程跟踪、指标监测、评价与分析为工作手段,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原则, 以及“分层管理、逐级控制”管理的要求, 实现对信息安全隐患的可控、能控、再控。以上隐患排查跟踪活动管理性、装置性、行为性可以分级、分类、按职能实行“排查 (发现) —分析 (预评估) —报告—整改 (治理) —评估 (验收) —归档 (销号) ”流程化控制管理。
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在信息化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实施, 由信息安全技术监督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指导信息运维人员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隐患的等级逐级上报;对隐患进行整改或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对隐患进行验证或评估;建立隐患库归档, 将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及整改情况建立档案进行全程跟踪, 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
5 隐患整改 (治理) 管控
5.1 技术管理欠缺隐患治理
由隐患所在部门编制补缺纠错方案, 或修改公司相应技术规程、标准、制度的治理方案, 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后, 责任落实到人, 进行治理。
5.2 运行中的设备隐患治理
1) 信息网非常态运行工况下 (设备检修、新主干设备接入信息网、技术改造、受灾等) 可能存在的动态隐患, 由信息部门组织信息专业人员, 在设备调整前进行认真分析, 制定隐患预控方案, 实施预控措施。
2) 信息网正常运行工况下存在的运行方式隐患, 由信息安全技术监督组成员提出事故预想, 加强信息网运行监视, 使隐患可控、能控、在控。
3) 对在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设备、线路超限额运行的隐患, 信息安全技术监督组成员应提前进行分析, 提出备用控制预案, 由当值运行值班员进行控制。
5.3 机房安全管理隐患治理
1) 由信息部门负责, 通过安全意识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提高机房运行值班人员安全和技能素质。
2) 根据季节、重大保电任务以及信息网存在的薄弱环节由信息部门组织有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特巡, 并按期组织开展反事故演练, 评价演练效果, 提高机房运行值班人员的事故处置能力。
3) 信息部门根据信息网结构变化、设备重大调整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修订信息网相关应急预案。
5.4 网络安全隐患治理
1) 对运行中的网络设备隐患, 由隐患所在部门, 根据设备现场运行环境和条件, 首先实施技术或组织预控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2) 对网络设备IOS的BUG所引起的隐患, 由设备所在部门编制治理方案并落实治理责任人和治理期限, 经信息主管部门审核后, 联系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实施治理。
3) 网络设备硬件问题所引起的隐患, 由所在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消缺, 如果无法消除, 可提出装置更换报告, 经信息主管部门批准后, 实施更换。
4) 网络设备配置所引起的隐患, 由所在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消缺, 重新配置方案上报信息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原配置需备案。
5.5 系统安全隐患治理
1) 对于操作系统漏洞存在的隐患, 由信息部门利用技术手段桌面管理系统实时向各客户端机器进行推装, 并不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抽检, 预防隐患发生。
2) 结合信息安全日常督查的工作对于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并优化, 对策略的调整上报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3) 对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隐患, 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治理。应用系统相关权限的设置以及废弃用户的处理, 由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治理, 上报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5.6 对用户行为性而引起的隐患治理
此类活动是由用户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由信息部门督促用户进行整改。
1)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用户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 通过公司主页进行宣传、发放信息安全知识手册、及时转发上级下发的有关信息违规通报, 提高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2) 通过桌面系统对用户弱口令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由信息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对违规用户由公司对所在部门进行考核。
3) 不定期对自行安装操作系统、卸载防病毒软件、不安装桌面管理客户端的用户进行抽查, 如发现一例要进行严肃处理, 由公司进行通报, 对违规用户由公司对所在部门进行考核。
6 结语
信息安全是技术问题, 更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它不光涉及设备设备的安全, 更多的是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安全因素, 采取多种安全措施, 不应将信息安全问题只交给IT部门, 应当作全公司的问题, 各级管理层和工作人员都应尽到责任, 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信息应急预案, 形成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对查处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 遏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庞南. 信息安全管理教程[M]. 北京: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2] 杨云江.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闫宏生.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M]. 北 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变电站 基建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234-01
在变电站不断发展之际,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变电站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变电站基建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变电站的经济收益,还关系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变电站基建存在的安全隐患,文中将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解决变电站基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基建的安全性。
1 变电站基建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电力行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重视变电站的基建工作,对其投入逐渐增多,变电站的基建工程不断增多,其规模不断扩大。变电站基建的完善与发展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便利。但近几年,变电站基建工程中的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企业的收益与人身的安全等,因此,要注重变电站基建的安全管理。变电站基建的安全才能促进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并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如果变电站基建存在安全隐患,将带来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因此,变电站基建安全管理是重要的,注重安全,从而利于变电站基建的安全,利于变电站的安全发展[1]。
2 变电站基建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阶段,变电站基建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其一,对基建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未能全面认识。部分变电站未能重视基建工程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方面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够全面、系统,在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安全监理机制。其二,对基建工作中的安全责任未能落实。由于基建工程中负责人员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方面缺少专业的部门与人员进行负责。安全管理的制度未能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其三,对基建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的水平不足。基建工程在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安全信息,对设计、施工等方面未进行严格的审查,基建管理的部门与人员缺少预防安全的相关措施与手段,致使基建安全问题得不到全面的解决。同时,随着基建工程的快速发展,其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但缺少专业的机构与人员对其负责,因此,其管理的水平较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少学习与培训,不能对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方法进行学习[2]。
3 促进变电站基建安全的对策
3.1 树立变电站基建安全的意识
变电站基建安全工作方面,要逐渐重视安全,并树立安全的意识,从而在工作中才能进行安全管理,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发现与解决。同时变电站基建工作中要不断创新,从而保证其安全。变电站要将安全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安全第一,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安全、强调安全,在基建建设与管理中要保证安全思想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基建的设计、施工与日常管理均要围绕安全展开工作,从而保证变电站基建的安全与发展,并以安全为评价标准,开展对基建工作的评价。同时,在基建工作中,要注重对安全的预防,在设计中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从而保证设计具有安全性,在工作中要设置专门的部门与人员对基建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降低安全隐患造成的损失。
3.2 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变电站基建工作中要注重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保证这项工作具有经常性,对违章作业的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保证工作的科学性,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与贯彻纠察工作,坚持每日的纠察,并对纠察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发布,并根据监理单位下发的整改与罚款通知等,进行通报;对变电站基建的设计与施工等方面,进行联合性的检查,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大规范的检查,保证基建的安全;同时,要保证施工设备与工作机械的安全性,对于相关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可以为其配备统一的、醒目的服装,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3.3 加强变电站基建的执法
变电站基建安全工作中,要加强执法力度,保证其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实现安全工作的法制化。首先,要求基建工作要形成法制意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法开展工作,对于基建工程要明确其法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并对其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可以采用安全责任制,并对其安全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保证设计的完整性、施工的安全性与监理的全面性。其次,变电站基建工作中对其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等,通过定期的学习与培训,让其重视安全与法律,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将安全与法律贯穿与工作中,从而实现基建的安全与法制管理。
3.4 开展严格的检查工作
变电站基建工作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其检查可以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落实,保证工程中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对于违章问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带来的影响[3]。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基建安全工作是重要的,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发展与人身的安全,但目前,变电站基建工作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隱患,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文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相信,变电站基建通过安全意识的树立、安全隐患的排查、执法力度的加强与检查工作的开展等措施的落实,其安全隐患将得到全方位的排查与处理。
参考文献
[1]陶思瑶.排查隐患,落实责任夯实基建安全基础[J].中国电网报,2013,5(1):1-2.
[2]姚强文.浅论变电站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J].学术交流,2013(2):467.
【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方案】推荐阅读:
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方案10-17
2024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活动方案06-01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06-26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06-29
丰都中心小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方案06-12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10-25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10-18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07-20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10-25
上栗县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