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校本课程研究小结
南安市东旭小学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我校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形成我校办学特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上级的直接关心与支持下,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我校被评为2008-2011年南安市围棋训练网点校,我们基于对校本课程的初步认识,克服没有任何开发校本课程经验的困难,在迷茫中探索,在研究中尝试,在挫折中生成,终于形成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小结一下我校围棋校本课程研究情况:
1、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必然目标定位合理,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利于教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所以,我们的围棋课程开发目标如下:
(1)通过对围棋的普及教学,使全校学生受到围棋文化的熏陶,基本掌握围棋这项受益终身的文体项目;
(2)在围棋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培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与能力;
(3)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动我校特色办学的滚动发展;
(4)通过外请专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使相关教师了解围棋文化和发展历史;初步掌握围棋的作战方法和教学技巧;逐步达成一专多能的培训目的;
(5)发挥本校教师(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孩子心理年龄特点)和围棋专职教师的专长(围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强,对于编写循序渐进的围棋教材有一定经验),开发、编写出符合本校实情的围棋教材;培养教师初步开发校本课程、创编校本教材的能力;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一般规律;初步形成的“围棋特色学校”。
2、形成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陈建成副组长:林万发(教练)
成员:各班校本课程老师
3、调整课时安排,将围棋引入课堂。本学期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围棋课(校本课程);每个班的第二课堂也都增设围棋教学。充分保证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质量。
4、培训与研讨:每星期至少1小时对相关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对校本课程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研讨。
5、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我校的围棋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围棋初级班已经全部掌握初步的围棋着棋技巧;
(2)、2011年6月本校派出的代表队参加南安市围棋比赛获得一等奖两人次,二等奖两人次,三等奖三人次,并获得小学高年级组团体总第三名。
(3)、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据观察发现:学生比以前爱思考了;上课时经常坐不住的情况少多了。
6、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锻炼了学生,还带动了教师的参与与学习。教师在参与围棋教学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学生的进步,他们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性,由当初的反对和随大流这一态度,转变成现在的越来越乐意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7、围棋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意义: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交流;推动了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了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家庭生活的情趣更趋高雅。
8、存在不足与反思:
学校经费无法保证,有的教师利用中午时间义务努力了一学期,也只能得到口头上的一句辛苦了;场地设施相对有限,没办法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教学;家长对该课程的不理解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过相信通过教师不断辛勤的工作,学生不断的努力,所有的困难将会被克服。
一、对围棋课程的认识
何谓“课程”?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却又很难作出回答的问题。在课程探究的历史上, 关于课程的理解有许多的看法, 但仔细地分析总结, 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分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课程观。第一, 课程是知识或学科。这种课程观认为, 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第二, 课程是经验。这种课程观认为, 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它强调课程从人的本性出发, 关注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重视学生在经验中的体会。
我们的围棋课程观取向是这两者兼而有之:一方面, 围棋的文化、历史偏重于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科, 需要传授甚至灌输;而另一方面, 围棋的技术、技能则偏重于第二种课程观——是学习的经验和实践, 这里所讲的“经验”意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认识与心理体验, 包括尝试、行动、思维、反思、实验、实践等个体自助活动。
二、围棋校本课程的建设
1. 制定《围棋课程标准》。
制定一部《围棋课程标准》或《围棋课程指导纲要》来指导围棋课程的建设, 这是所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必须建立的指导性纲领。因此, 《围棋课程标准》是围棋课程建设的前提, 是方向, 是围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探究, 我校在2004年制订完成《围棋课程标准 (实验稿) 》。《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体现以围棋审美、围棋文化和竞技体验为核心,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围棋活动, 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把握全局的能力, 陶冶学生性情,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良好意志品质,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终身喜爱围棋、学习围棋、享受围棋奠定良好的基础。
《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指出, 围棋活动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 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围棋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具有对抗性, 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属于体育的范畴。围棋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样, 我们的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是一脉相承的, 包括知识技能目标、文化历史知识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标准》出台了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标准, 按照围棋固有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内容标准分成了水平一至水平四。
《围棋课程标准》的最后, 我们提出了实施建议, 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 编写《围棋》校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 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标准》作为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在实践性、开放性。
我校组织力量编写了《围棋》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大量的歌谣、格言、文学故事、历史典故编入了教材,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 体系完整。
教材分四单元20课时。我们把每个课时划分为“学一学”、“读一读”、“听一听”、“练一练”四块, 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 又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一学”是本课的知识点;“读一读”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儿歌;“听一听”是介绍与围棋有关的文化历史知识, 部分内容具有地方性和校本性;“练一练”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园地。经试用, 很适合小学低段使用。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 使以往庞杂繁复的围棋知识体系简单化, 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为围棋进入课堂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
2004年8月, 《围棋》教材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并被诸暨市教育局评为诸暨市优秀校本教材。
3. 加快围棋教师培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 也可以是课程的开创者与课程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作为性情中人, 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因此, 我们着力加强围棋教师培养, 举措有二:一是从全国层面公开招聘围棋教练, 分配到小学、幼儿园任教。学校聘请浙籍世界冠军俞斌九段为“名誉总教练”, 聘请浙籍五段棋士裘瑜明为客座教练, 并先后将蔡书平6段和梁伟6段这两名全国晚报杯比赛中的骁将招致麾下。二是加强校本培训, 从我们自己的青年体育教师队伍中培养围棋教师, 通过考核后兼职从事围棋教学的普及工作。学校常年开设“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 有针对性地开展“围棋基础知识“、“围棋文化知识”、“围棋裁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使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成为围棋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4. 构建围棋校园文化。
围棋课程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课堂的, 课外的;校内的, 校外的;教学的, 比赛的。可以这么说, 只要是学生乐意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所有与围棋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围棋课程的范畴。我们学校是“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 是“绍兴市特色学校”, 曾获“首届中国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 围棋教学研究、围棋文化建设富有特色。我们确定“益智、养德、尚美、怡情”作为我校围棋教学的宗旨, 同时努力建设走廊围棋文化、班级围棋文化、草坪围棋文化、橱窗围棋文化。我们确立每年的三、四月份为校围棋文化月, 举办围棋知识竞赛 (分全员参与的知识测试和部分选手参与的围棋知识现场竞答) 、“我与围棋”征文比赛、班级围棋对抗赛, 在十月份举行围棋棋王赛, 评选“十佳小棋士”和“优秀小棋手”, 内容精彩纷呈。
5. 展现围棋科研成果。
教学科研是一项追本溯源的基础工程, 一门科学、规范的课程是在不断研究中成长完善的, 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青少年围棋教学方面的研究。“中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浙江省2005年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浙江省2005年教育科研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如今, 围棋已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全民动员。围棋在我校得到切实的普及与提高, 围棋已成我校师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 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 它能使孩子形象、直观地认识素质教育, 接受素质教育。体育使人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围棋更给人以启迪, 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当然, 围棋教学不等于素质教育, 但是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 要不断钻研, 勇于探索, 在围棋与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架起一座桥, 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从而提升我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内涵。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鉴于此, 我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围棋校本课程, 并加强围棋校本课程建设, 制定了围棋校本课程标准, 编写了围棋校本课程;并加快围棋教师培养, 努力构建围棋校园文化, 积极展现围棋科研成果。
关键词:围棋,校本课程,构建,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2]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3]何铁勇.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1) .
[4]何铁勇.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J].围棋天地, 2006, (6) .
[5]何铁勇.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R].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一、细研教材,制定计划
有了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就有了很好的方向;通过仔细研究制定了教学计划,为教学指定了方向,也为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牢靠的课堂教学
1、精讲多练很重要。在校本课程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简单的方法和大量的联系实际。一般的校本课程讲课不会超过十分钟,重要的是个别辅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练习是学习,体验也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先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给学生讲解,不要按照书本上的死搬硬套,那样学生很难接受,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住了该物体的简化形状。
2、巡视指导不能闲。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校本课程几乎每节课都花大多数的时间在巡视、在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还有学生画的时候在笔顺、运笔方法上出现的错误予以即使纠正。
3、面批作业面面到。每次在上校本课程课之前20分钟左右的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把学生叫在旁边,边改边把在作业上出现的问题当面讲解,并让其改正。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发现错误及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研究方法会有校本课程们想不到的效果,就有额外的收获。校本课程在笔画教学的时候采用庞中华先生的音乐教学法,虽然没有音乐,校本课程用节奏的快、慢、轻、重贯穿到教学中。
四、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校本课程上经常说的一句教学中的话。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研究的课题。有了兴趣还要有学生的参与,还要控制学生参与的面积和参与质量的问题。
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一学期悄悄的过去,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回首俯瞰,忙忙碌碌,谈不上硕果累累;紧紧张张,谈不上满载而归。在这个学期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沮丧。成功的是本学期刚刚学习书法的同学有大多数学生有了大幅度提高,失败的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兴奋的是下学期有更多的好的书法苗子,沮丧的是不一定都能到书法兴趣小组来。
本学期的围棋社团活动简单小结如下:
一.从引导入门到培养兴趣
本学期本社团共开展十余次的指导及活动,教授学员从认识围棋开始,先认识围棋棋盘、棋子,然后教下棋的规则,棋子的“气”以及“气”的计算,再学围棋的基本术语,活棋死棋的界定及最基本的死活知识,最后到吃子的技巧,一步一步引领社员步入围棋的殿堂。许多社员已经入门了,也可以说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在指导活动时,我非常重视对社员的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吃子技巧中,学生对“鬼不出头”、“扭羊头(征子)”等等的演练很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自己就乐此不疲,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棋型的吃子技巧。还有,在最后两次利用多媒体播放《棋魂》(日本著名动画片,是日本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学围棋的兴趣而特意拍摄的),使社员对围棋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二.要提高围棋棋艺还非常艰巨。
围棋—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深层内涵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她博大精深,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瑰宝.学习围棋可得礼仪,得品德,得胸怀,得毅力,得人和,得教化,得悟性,得好友,特别是对开发小孩的智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竞技(或者艺术)项目一样,入门容易提高难。特别是在当前中学生学业负担普遍繁重的情况下,除了一周一节课(还很难保证),学生根本没有其他时间再去钻研棋艺,加上很多人还不能认可围棋,在这样情况下,想要提高棋艺真是难上加难!
三、几点建议
1.需要专门活动室,当然要配多媒体、棋桌等。
2.要保证一周一节课的活动时间,这个学期,初三考试,我们围棋社团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没教室啊)。
围棋社团活动本学期还是刚刚起步,许多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在此只是简单加以小结,如果还要继续搞下去的话,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指导师:
一星考 25级-15级 二星考 10级-8级 三星考 7级-5级
一星考:
25级: 1 围棋基本规则 2 神奇的气 3 提子和打吃 4 逃 5 双方互打 6 禁入点 20级: 可逃之子和应弃之子 2 逃跑的方向 3 认识断点 4 连接和虎口 5 切断 6 能否切断 15级: 1 打劫 向下打吃和断吃 3 双打吃 4 抱吃和门吃 5 征 6 枷 二星考:
10级: 1 基本着法 2 棋盘上的线 3 布局基础 4 厚薄与强弱 5 真眼与假眼 6 死棋与活棋 9级: 1 连接的手法 2 狮子口 3 切断的手法 4 见合 5 先手和后手 6 好形和坏形 8级: 1 对杀基础 2 双方无眼的对杀 3 有眼和无眼的对杀 4 双活 对杀中的紧气技巧 6对杀中的长气技巧 三星考:
7级: 吃子要领:倒扑 2 吃子要领:接不归 3 吃子要领:鲸吞和妙断 4 吃子要领:缓征 5 吃子要领:滚打包收 6 取舍判断 6级: 1 破坏棋形 2 利用先手 3目、4目的死活常形 4 5目、6目的死活常形 5 活棋关键:扩大眼位 6 活棋关键:死活要点 5级:
校本培训凸显“校本”特色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名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强化基础、规范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狠抓科育科研,不断地提升办学品位,使学校成为有特色、高质量、现代化、强辐射的一流的育人基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人才。近年来,我校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在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教研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教研,达到研培一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
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我校领导带头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并组织各种形式的电教理论学习和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校际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先后进行了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知识、课件制作及教育资源收集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两年又针对教学需要进行了以网页安全、论坛运用、博客、校园网管理、软件安装运用、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目前,我校各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应用系统。在每间教室的讲台和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均设置校园网的终端接口,师生可随时上网查阅下载各种信息资料。
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巧日渐提高,一支意识超前、技术精干、乐于奉献的电教专业队伍逐渐成熟起来。学校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在网站上为每位老师建了一个博客,开设了漫卷诗书、教育随笔、网络资源、凝固瞬间、教育叙事、快乐班队、情感绿洲、娱乐休闲等十多个专题栏目,让老师们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做、所思,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随着Blog的不断积累,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自己或是别人的Blog过程中复习或者品位过去,修正自己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博客上“班主任金点子创意”“读陶感悟”“我的三年规划”等专题讨论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同时,我们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的实况或教
1学设计放到校园网站或专门开设的实验学科互联网站上进行展示,每次研究课后均提供BBS论坛供大家自由讨论、评课。网上教研克服了教研组成员难以有固定的研究时间的局限,老师们可以尽情尽兴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聆听”不同的见解,可以说,网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零距离的沟通。
二、以教研带动培训,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课改实验的成败关健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课改实验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抓“源头”――全体教师业务培训
1、专业人员引领。
我们邀请徐州师范大学、市教科所、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校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对话,为教师指点迷津,解答困惑。我们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不断加强省内外和校际交流。承办了 “四省接壤地区协作研讨会”、“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 “江苏省小学数学研讨会”等大型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博采众长,适为我鉴,与更多伙伴一起共同成长。
2、教师互助合作。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我们倡导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高。我们的做法是:
(1)同组交流,随时研讨。点击: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围绕某个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教师办公室成为一个个教研沙龙的场所。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电子备课,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认真备课,我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电子备课的改革。电脑备课实行了两轮之后,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备课资源,使老师不再重复备课,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老师们备课时,只要打开原有备课,在网上直接用红笔进行修改就可以了。这样就把时间节省下来更好地运用在教学研究上。现在备课经过了多轮修改,已逐渐完善。大部分备课可以说都是精品。电子备课减轻了老师们负担,实现了优秀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年轻教师更是受益颇多。我们要求教师不但要精心修改电子备课,同时还要进行资料的链接。现在老师们只要打开备课系统,就可把所
要学习课文的资料链接打开,播放老师们收集、制作的图片、文字、课件等资料,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还要求老师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修改电子备课,通过案头备课,彰显个性。为了明确案头备课的要求,学校为所有学科分别拟定了案头备课具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把它贴在书的首页。案头备课的标准试用以来,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认可。
(3)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及时地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我们坚持周一下午集体备课制度,分年级、分学科组织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备什么,各组自主开发。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集体备课的模板。各组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确定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进行准备。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共同诊断,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然后进行个体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防止和克服了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4)问题引路,开展研究。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我们创立了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究课模式。其基本流程为:点击:集体教研,提出问题----行动研究,集体诊断----二度设计,修正问题----课后反思,集体评议。
(5)教学沙龙,促进反思。点击: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本组的研究课题,群策群力,上好每学期的研究课。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并利用每周教研时间互相交流听课感想、教学反思。点击:在每月一次的教改沙龙活动中,先由执教者谈谈自己根据新课标和组内研究课题确定的教学思路,然后各学科组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评课。在评课时,我们提倡教师们敢于说真话,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在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的观念得到了提升,理念得到了升华。
(二)抓“龙头”――骨干教师培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青蓝工程”、“一、三、五”工程、“名师工程”等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在实践中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照片 青蓝工程:校领导跟踪听课、评课、研讨,并开展师徒结队,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照片“一、三、五”工程:我们对工作满一年、三年、五年的教师进行业务综合素质考核评估,通过给他们搭梯子、压担子,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仅以本学期为例,就有五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区级比赛均获一等奖,赵洪光获省级赛课一等奖,周琳、姜蕾蕾参加语文、数学市级评优课均获一等奖,邓颖、吴征参加区一级教师比赛课均获一等奖。
3、照片名师工程。我校采用“以点带面”,“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青结对”等途径,造就一批能拿得出、打得响的青年骨干教师。目前我校在职的有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名教师一名,市青年名教师4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十名。徐州市语文中心组10人中我校就有3人,翟立群校长是徐州市语文学科中心组组长,王小倩老师为徐州市思品学科中心组组长。
(三)抓“重头”――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引领,2006年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研究会活动宗旨为:读书实践反思 交流研讨提高。即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激励、帮助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师把专业化发展作为自觉的行动。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仅成立一年就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两次《我的成长历程》专题报告: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加强师德建设,使青年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发扬爱岗敬业,奉献教育的专业精神,立志成长为合格而优秀的教师。
2、《我最喜爱的教育专著》演讲: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加大课改力度,使青年教师成为新课改的一支生力军。
3、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通过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心得,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专业性的研究活动,提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举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包括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毛笔字、粉笔字比赛等,本学期围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主题开展赛课活动。通过赛课,在备课、上课、评课、组织
课堂教学等方面研讨实践。为青年教师搭建亮相舞台,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5、现代教育技术系列培训:通过课件制作、博客及论坛使用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增强对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6、参加教学五认真展评活动。通过备课、作业、札记等展评观摩,在常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科研课题实验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深化课题研究是提高校本培训成效的有机保证。因此,我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科研课题,在课题实验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九五、十五期间,科研成果显著。教育部重大课题及《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信息环境下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小学生自能作文研究》等省级课题已通过专家组的验收鉴定,并顺利结题,其中一项还被评为省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中,目前予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省、市教研室立项课题有《小学生快速阅读教学成果的应用与创新研究》、市教科所重点课题《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市教研室立项课题《职后教师的研修与培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区级立项课题有三个。全体教师确立了科研先导的意识,均能积极自觉地投身于教育科学的研究之中,有些教师甚至承担了两三个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科研的“实验田”,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点”。为了使教育科研实实在在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教育教学得到“最优化”,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研究的理念融入到教研课中,把校园和课堂当作实验室,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在实验、比较、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科研沿着正确的轨道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校本培训的开展,学校教师的梯队建设卓见成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业务
素质水平过得硬,个个拿得出,打得响。仅这两三年,就有四位教师获全国各类教学比赛课一等奖,九位教师获省级各类比赛课一等奖。三位教师上课实录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青年教师参加徐州市优质课比赛各学科均获一等奖。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愈加灵活,学生的个性也获得了充分和谐的发展,近几年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层出不穷。,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时间飞逝,转眼间学期已近结束,校本培训也轰轰烈烈地又度过了一个春秋。每每听着专家学者的精彩陈词,每每看着学生的点点成长,曾是那么的热血沸腾,心中充满美好的希冀。相信自己通过培训在教育教学上定能有新的进步。回过头来想想也不正是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学校才组织这样的校本培训吗?
于是,在本年度学校组织了主题为“以课堂设计为抓手,切实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校本培训。并以校本培训活动为载体,学习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转移的行动改革,使教学更关注学生,紧跟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实施小班化教育。通过本次培训,本人对小班化教育有了以下几点的认识:
1、小班化教育因为有了人数上的优势,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品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持续发展,要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风采学生。在课堂上更要化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要精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寻找活动的载体,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小班化教育就是让课堂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场地,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维护。
2、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小班化教学,这次校本培训还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层练习的设计和
交流活动。通过听讲座使我们每位老师心里都明白了,小班化的课堂在设计时,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课文、考虑问题,所有的设计都应该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导课堂。学习之后需要应用,本人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的设计、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本人在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的设计这些方面有了更全面更系统化的认识。
3、当然仅仅听听讲座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吸收消化这些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本人还在放假期间阅读了许多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文章和书籍,从中吸取营养,解除心中的疑惑。这更加让我体会到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4、邓爷爷说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学校还组织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人亦是积极参加,认真听,认真记,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经验,收获良多。
白水江初级中学
潘瑾
转眼间,校本研修即将结束,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表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与知识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这次网上教师培训,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重点围绕“课例研修”通过一系例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力求英语阅读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
二、研修目标与措施
开展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订本校英语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开展以观评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们计划以个人观评课、备课组集体观评课,教研组集体观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课堂岗位练兵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轻负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强化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积极参加“研修一体化”,开展“区域协作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她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让她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结合教研室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学期有一些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评比活动。组内应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辅导。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1、继续贯彻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会议精神,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苦乐观、荣辱观以及质量关。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现象,一经发现,即予教育,批评指正。
2、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发展目标,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3、以同轨学科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的教师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统一进度、重难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题和教学目标。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同时开展“一课例三讨论”活动,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5、交流个体学习感悟,包括理论学习体会自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6、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学习,包括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三、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1)网上观课、评课
借助网络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学校资源库建设,毫无保留地上传备课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组内同仁共享教学资源,在教学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校外听课、评课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英语教师集体外出听课、评课,听取经验介绍。
3)组内听课、评课
每学年每位老师开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课
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展示课,供组内教师观摩、研讨。
四、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我基本养成了“天天反思,月月总结”的习惯,每天上完课后,在备课本上做好简单的反思记录,每月月底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五、个人发展
1)用心读书,不断学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3)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八基本功训练。
4)不可不承认的是,在多项任务的压力下,我对基本功的训练没有那么用功,粉笔字只是在课堂上书写时才当作练习,钢笔字在家里也只是偶尔才练几次,但我觉得我的硬笔字应该不会那么差,这跟以前在校时打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普通话的训练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刚开始很认真地练,读单音节双音节和老师发下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两篇,后来因为任务的繁重就渐渐放一边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遗忘,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不充分的。
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重大。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校本课程不仅增强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与创新性,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按照国家课程规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探索、发挥潜能的作用和空间。校本课程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更是有重要作用。我校在自编英语教材方面,进行了开发和研究,结合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开展小学英语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具体落实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校本教材是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广阔背景下,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的适度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更贴近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在不改变课程总体框架的情况下,根据学校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学校组织一线英语教师编写出一本适应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学校环境的条件与特色,呈现校本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材——《校园英语》。以学校地方课程为依托,每周开设一节英语阅读课,现就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展开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因地制宜 再现校园文化
在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进进出出,但他们却无法用英语描述清楚自己的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学习生活,表述得不是很科学,但孩子对于此很感兴趣,基于这一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将学校的文化特色,文体活动,热爱学校的意识,拓展学生的英语交际面。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爱为源,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校发展改革”的办学理念。校园的文化特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将学校的各项活动编入教材,在《快乐英语》6教材中,Unit 2 More exercise.给学生描述了校园活动场景,这与《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6B的知识点同步,此外,又进行补充:Nancy is good at swimming.就是对be good at的用法进行了拓展,教 材编写时既考虑到与原有知识点的对接,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英语的信息量不多,三年级的教材选材时,我们考虑到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选取了学生喜爱的动物,小猫和小狗的形象,以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动物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等,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增强了趣味性,每课阅读下来,孩子们都能学到很多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知识。
通过类似的拓展和补充,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单词和句子,学会了将生活中的信息用英语进行传达与交流,理解了它们在实际中的用法,能更好的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因材施教 运用拓展教材
英语校本课程的落脚点是学生,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词汇量也随之丰富起来,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英语的能力。我们五、六年级的编写意图,就是在所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改编,然后依此融进与之相关的单元中,目的是以旧知识为蓝本,为新知识作铺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让他们逐步养成自学英语的习惯。
在编写中,我们延伸教材文本,充分体现生活的真实性与多样性,合理利用充满情趣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探索的欲望。每个单元的话题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或是他们能够读懂的与本单元的新知识有联系的。例如5B Unit 1的教学内容是The first day at school.重点内容是介绍所学课程,与现行教材的第一单元话题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一些新词汇,如:课表中的劳技课Labour等。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增加新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够熟练运用;再如,在Unit 7 A Science lesson 涉及到了昆虫类词汇和交际用语,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对科学课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爱护昆虫,保护大自然,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每个单元都有学生能读的懂的内容,既熟悉又简单,大大增强的学生的自信心;又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汇和交际用语,学生可以利用旧知识来帮助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逐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三)因势利导 转变教师角色
校本英语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没有现成模式可搬,需要确立领导组织和课程编写人员,要求相关教师要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同时要制订详细的编写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校本开发的研究者、决策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在定位了编写目标后,我们组织学校一线的教师,结合新课标、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平时的实践研究,审慎编写。在此过程中,所参与的教师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教师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交流心得体会,以发挥出更好的能动作用。在初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改,尽量考虑学生的需求,力争开发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英语校本教材。
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多种形式展开调查分析,获取校本英语实施的资料,根据需求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开发校本资源,创设英语环境和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逐渐视英语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创设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让学生处处感受英语,他们才能自然地融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不断增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四)因文而定 初探教学模式
校本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吸收与融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创建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学习模式,并结合三案 六环节教学模块,灵活运用组合式、对话式、比较式、探究式、学科融合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时要因文而定,更应因人而定、因年级而定。
首先,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放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校本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倡合作,鼓励竞争,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其次,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进一步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英语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由于低年级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低年级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 3 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
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二)中年级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低年级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高年级打基础,所以在中年级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高年级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习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发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教师就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1、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2、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
3、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意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
4、仔细阅读全文,查找是否有错,注意时态、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是否有误,句式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一致。
低年级学年:快乐英语:学唱英文歌曲,学习英文谚语,话题,游戏,中年级学年:趣味英语:趣味朗读与对话,趣味英语阅读。
高年级学年:了解习俗,提升能力中西习俗差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欣赏英 4 语: 欣赏英文原声歌曲和电影。内容来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搜集资料,形成教材。
四、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快乐英语》教材从2011年9月在我校三至六年级使用,每周开设三节课,经过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浓厚。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喜欢阅读《快乐英语》教材。
2、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较快,听、说、读、写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学校开设了《校园英语》兴趣小组,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同时,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我校的《校园情景剧》汇报表演中运用到英语对话表演,让人耳目一新。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地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质做出贡献。
有了以上做基础,每周五的校本活动课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交流,并积累了经验,为杜绝 “ 哑巴 ” 英语和英语词汇的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校本课程实施反思
(一)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在本校英语校本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一些课文或习作中的语言还不够真实,在审定教材的时候,我们与外教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尽力使教材最大化的符合英语语言国家的习惯。由于时间和水平的有限,我们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补充。同时我们也渴望来自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另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材的版面设计。一旦将教材发到学生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版面进行润色、修饰。
2、教学时间缺乏保障
工作量大是许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小学英语教师为例,除固定班级课时外,其他如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也属于教师工作范畴。再加上社会发展迅速,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断改变。教师的工作压力 5 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教师很难会欢迎各种教育改革,他们表示:除非是学校或上级的要求,否则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参与课程开发。而对校本课程的课程考察还没有相应的标准,这也导致了校本教材的教学得不到保证。
3、考核评估没有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描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国家课程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考核标准,指导了学习策略,提出了评价体系。而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的校本课程,它的评价存在着时间、资源和训练上的制约因素。我们找不到有关于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系统程序和建议模式,在师范类院校中也没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训练。这些都导致我们的实际教学评价操作缺乏指导。
(二)几点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从过去在课程开发中仅仅是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承担积极的课程决策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换言之,在角色内容上,教师需要从扮演单一的角色转变为多种角色;在角色的态度上,教师需要从被动的参与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角色的形式上,教师需要从孤立的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合作。此外,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与教师的专业精神也是影响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觉得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培训。让所有教师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及使用的目的,如何将校本与已有教本进行融合,如何考核等等。
2、加强有效沟通
在本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英语教师经常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策略、计划、成就和困难进行沟通,利用各种机会交流,表达参与者的价值,发挥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成效。我们还发现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鼓励家长参与,亲子互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张扬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教师实际、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校特色。离开学校的实际,超出了教师的指导范围,再好的课程也无法实现。在本校英语校本教材编写时,我们在内容上也尽量与学校生活相联系,如体育运动会,英语俱乐部等单元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一下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 6 看出小学英语校本教材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才有兴趣,才感觉有实际意义,才会有积极性。我们还与本校大队部的雏鹰章相结合,开发出英语学习章,在激励学生的同时,也凸现了本校的英语教学特色。
【围棋校本课程研究小结】推荐阅读: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10-20
围棋教学图文05-24
围棋心得10-29
围棋文化的变迁10-22
围棋比赛550字作文06-14
下围棋作文600字06-30
围棋比赛演讲稿07-12
校本研修学习小结05-29
美术校本研修小结07-17
围棋比赛的800字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