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古诗练习(精选7篇)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字区。
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孟()告()唯(帆()猛()浩()惟(辞()陵()欲()凌()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________花 ________柳 ________云
________天 ________草
四、填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________。“黄鹤楼”在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唯: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0.古诗两首(答案)
基础区。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平凡)孟(姓孟)告(告诉)唯(唯独)帆(船帆)猛(猛烈)浩(浩荡)惟(惟恐)辞(辞职)陵(陵墓)欲(欲望)凌(凌晨)
三、请仿写词语。
碧空 红花 青柳 白云
蓝天 绿草
四、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A诗。A送别 B叙事 C抒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孟浩然。“黄鹤楼”在湖北武汉,“之”字的意思是去,到。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广陵。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然到广陵。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3、《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使”的意思是出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是最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单独。尽:消失。唯:只。
句意:这一艘船孤孤单单地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在天边流淌。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再饮完。故人:老朋友。
一、从学习内容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学习内容, 围绕学习内容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这里说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等。
1. 依照单元导语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妙笔生花, 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我们来认真读一读,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一导语分析, 它既是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引子, 也是整册教材学习目标的具体序列之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要求。所以, 针对导语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整体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既面向单元学习目标, 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 从而逐渐达成目标序列。
设计一:这一单元导语告诉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_______, 这些动物在作家笔下都写得 _______、_______。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_______。
设计二: 什么叫妙笔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在哪里?怎么又叫栩栩如生?作家们又是怎样把相同动物或者不同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
2. 依照课例内容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精两略的课文, 再加上形态可掬的动物插图、思考题以及《猫》后面的阅读链接, 内容丰富, 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道理。所以, 针对这样的课例, 我们可以设计遵循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达到熟悉课例内容, 学会表达方式, 以增进人类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目的。
设计三:“白鹅”是我国作家 _______ 和 _______国作家 _______ 描写的同一种动物, “猫”和“母鸡”两种动物都是我国著名作家 _______ 写的。
设计四:“白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 有着不同的形象, 在丰子恺笔下是 _______, 在叶·诺索夫笔下是 _______ ;“猫”“母鸡”等不同的动物在老舍笔下各有的形象是 _______、 _______ ;除了老舍写“猫”, 还有 _______ 也写了“猫”。
设计五:比较丰子恺和叶·诺索夫两位作家对“白鹅”的不同描写,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表达方式值得学习?老舍在写“猫”和“母鸡”时, 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六:作家很喜欢动物, 画家也很喜欢动物。请将插图和课文相比较, 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3. 依照语文园地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语文园地目标非常明确, “口语交际”“习作”都是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先说后写, 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写具体。“我的发现”其实是对表达方式的进一步体会, 字面上是作者不喜欢动物, 实际上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足以表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除以上四个固定栏目外, 还增加了一则“对联趣味语文”, 让人感觉语文是有情趣的。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巩固性或延续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巩固“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设计七:你最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 跟这动物有关的成语有 _______ 。
设计八:我跟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九:我知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生活当中, 有许多看上去不喜欢, 实际上喜欢得不得了的现象,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学习的程度要求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尽管单元主题明明白白, 学习内容清清楚楚, 但针对学习的程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练习活动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1. 学习的程度要求决定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的程度。“动物”专题组教学共花10~13课时, “学习和积累单元词语”“感受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发现和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等成为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 具体目标的确定可以随着教材的编排, 或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作出分解与调整。所以,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习的程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 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单元练习活动, 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符合学情和训练状态的。
通过充分读书, 读单元导语、读四篇课文、读语文园地, 运用单元整组学习方式来设计。
设计一:单元导语是 _______, 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篇课文, 写出了每一种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 语文园地又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运用单篇教学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 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二:分别画出表现“白鹅”“白公鹅”和“猫”“母鸡”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
设计三:同样是写“鹅”, 为什么分别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来形容?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确是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的动物?
设计四:读《猫》和《母鸡》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一向讨厌母鸡”。“古怪”的意思是 _______, “讨厌”的意思是 _______。老舍是喜欢“猫”和“母鸡”的, 而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 是为了 _______。
突出专题训练要求, 可以配合本组专题, 运用精读带略读的方式, 然后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画、圈、议等方法, 充分理解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来设计。
设计五:学了四篇课文,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想学一学, 写一写。我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 它有 _______ 性格特点, 可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2. 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也影响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教师的教学, 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础, 有差异地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依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堂课的差异程度, 突出什么功能就设计相应的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六:精读课文《白鹅》和《猫》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应该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目标指向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而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程度, 设计不同的、有层次的单元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 如同样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七:优秀学生可以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课文内容和某个动物的特点;而薄弱学生借助一定的选择、填空或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来概括主要内容和动物特点。
设计八: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进行小练笔;而薄弱学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步态和架势, 开展表演练习, 然后进行小练笔。
三、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还应该基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因为学习条件能够保障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 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 就会设计针对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有什么样的单元练习活动, 就会促成学习内容掌握。
1.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尊重教材条件和文本思路。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条件, 教材和文本是统一的, 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 目标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如“动物”专题单元, 通过比较, 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该特点的表达方式, 还要掌握“明贬实褒”的写法, 并能够模仿或创造。
设计一:《白鹅》一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字面上的意思是 _________, 实质上表达的是 _________, 并没有 _________。尤其是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中,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欢, 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鹅特别的性格。
设计二:在写作方法上, 《白鹅》和《白公鹅》都是 _________ 来写的, 《猫》和《母鸡》则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来写的。
2.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受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制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尽管媒体资源发展很快, 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条件还是相当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 也会因学习条件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单元练习活动。如人教版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 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来说, 实施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一个地区, 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不一样。从“动物”专题单元看, 应该说对农村学生比较贴近, 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是农村孩子常见的, 有的甚至还饲养过, 对它们的习性、脾气比较了解, 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可以设计观察类单元练习活动和上网搜索类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三:农村的孩子可以亲自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态, 包括吃食、叫声、步态以及和其玩耍, 直接体验动物的温驯和敬业、顽皮和淘气。
城市里的孩子则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它们的介绍, 了解闲情趣事 , 感受动物们的习性、脾气。
设计四:课外布置适当的阅读活动, 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可以是中国的, 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古代的, 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著作类的, 也可以是绘画类的。
四、从目标整体要求出发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按照教材编排体例, 充分展现整组教材所特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 力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体目标要求。以《白鹅》中“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一段描写来说明。
1. 突出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本》上针对以上语段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题是“将句子按顺序排列, 并加上标点符号”, 另一题是“读一读, 写一写”, 可以作以下补充。
设计一:理解“步态”的意思是 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______”都是步态;“更”的意思是_______ ;“颇”的意思是 _______。
设计二:按照内容填空题:鸭的步调 ( ) , 有 ( ) 之相, 鹅的步调 ( ) , 有京剧里的 ( ) 之相, ( ) 。
设计三:用“非但……竟……”仿照着写一句话。
2. 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白鹅”动物的特殊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以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
设计四:读读语段, 画出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_______。
设计五:议一议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融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练习活动都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不容易, 但是要力争融汇, 逐渐培养。
设计六:圈出“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句子中描写“鹅更傲慢”的字词, 想一想, 这样写为了什么?
设计七:课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许多, 请画出来, 并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八:课外长时间去观察动物, 和动物交朋友, 之间能说话、能倾吐, 体验快乐。
一、知识百花园
1.计算152-144÷12×6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早晨,太阳从()方升起;傍晚,太阳从()方落下。当你面向西方时,后边是()方,左边是()方。
3.1.20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变成了12030。
4.0.9表示()个十分之一,0.95表示95个1/()。
5.在○里填上“>”、“<”或“=”。
0.48○0.4790.099○0.1
807克○8.07千克70毫米○0.7厘米
1450公顷○14.5平方千米5元4角○5.4元
6.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48000=()万
54361800(0=()亿
5800万=()亿
120100=()万
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8.344≈()(精确到百分位)
9.08≈()(保留整数)
12.975≈()(保留一位小数)
8.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4÷6)=8□÷3-15=4
50+□×8=250420-7×□=0
二、快乐A、B、C
1.下面各数中与“3”最接近的是数是()。
A.3.02B.2.99C.3.002
2.57+49+43=57+43+49,这是根据()计算的。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5.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A.5.04B 4.95C5.01
4.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就()。
A.扩大1000倍B.缩小10倍C.大小不变
三、小小神算手
1.直接写出得数。
720÷80=34×200=25×12=
80+90×2=40×(25÷5)=(73+127)×9=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40)×857×15+23×15
7827-(827-1200)1200÷5÷4
3.列式计算。
(1)135与65的和除以15与7的差,商是多少?
(2)37的1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四、位置与方向
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比赛路线是从学校出发,向()偏()跑()米到达医院,接着向()偏()跑()米经游泳馆,再向()偏()跑()米回到学校。
五、解决问题
1.1路公车从总站开出时,车上有49人。到第一站付家坡时,有13人下车、20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2.国美电影院楼上有248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是楼上的3倍。某厂职%950人看同一场电影,这些座位够吗?
3.温泉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春游。他们排成15行,每行人数同样多。小霞排在第六行,从左往右数,她是第10个,从右往左数,她是第11个。四年级去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创新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1+4×610+59×6199999×77778+33333×66666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
(古诗练习)
一、运用诗句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来表达思乡之情。
2.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来勉(miǎn)励自己不断进步。
3.每当秋风飒(sà)飒,枫叶火红时,你会吟诵:“”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鸟语阵阵时,你会吟诵:“”来赞美春天。
5.如果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来安慰他。
6.如果你的同学学习不认真,怕动脑筋,你会真诚地劝诫(jiè)他:“
”。
7.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到了:“。”来赞美它的品格。
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1.。。(张继《枫桥夜泊》)2.。。(杜牧《山行》)3.,凌。。(王安石《梅花》)
4.萧萧梧叶送寒声。,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5.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郑燮《竹石》)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勤为径,苦作舟。
一、根据原文默写:
1、毅魄归来日。
2、角声满天秋色里。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荡胸生层云。
6、,一览众山小。
7、青树翠蔓。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9、庭下如积水空明。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11、海内存知己。
12、五岭逶迤腾细浪。
13、感时花溅泪。
14、商女不知亡国恨。
15、,铁马冰河入梦来。
16、金沙水拍云崖暖。,17、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18、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显出努力的样子。
19、婴闻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20、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如,,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1、,盖竹柏影也。
2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一诗中既表现泰山雄伟,又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的诗句是:。
2、《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将大自然写得充满感情的诗句是:。
3、《望岳》一诗中写凝望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为之荡漾的诗句是:。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6、《登飞来峰》一诗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激战中苍凉悲壮之氛围,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8、《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勇往直前,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9、《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唐军将士以死报效朝庭,揭示奋勇杀敌原因的诗句是:。
10、《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的诗句是:。
11、《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山河沦丧极度悲愤的诗句是:
,。
12、《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抗清斗争充满坚定信念,感情悲壮但又显示冲天豪气的诗句是:。
14、《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句子:
。
15、《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
16、《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
17、《小石潭记》一文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18、《小石潭记》一文写用形象的比喻、动静结合描写远望溪岸的句子是:
,,不可知其源。
19、《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的句子是:,。20、《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治水必须亲自实地勘测、询访才能得到真实情况的一组对偶句是:。
21、《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所治之水实际情况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一组排比句是:,。
22、《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假设治水不能成功的一些人为原因的句子是
,,则事不举而 水利不兴矣。
2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记述作者志向,表明作者忠心报国之情思的诗句是:
。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背诵与默写
一.(1)‘‘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就是铁脚板,万水千山不怕难。毛泽东七律 长征 描写这一情景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毛泽东再七律 长征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轻松幽默极度夸张的笔调,视
困难如游戏,展示了红军顶天了地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礴走泥丸。
(3)‘‘渡金沙,巨浪涛;过铁索,凌空高;视困难,乐逍遥。’’毛泽东在七律 长 征中描写红军抢渡金沙,飞夺铁索的情景的诗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铁索寒。
(4)游览风景名胜是一种享受,置身灯红酒绿是一种享受,克服困难是一种享受,而
且是一种回味无穷的享受。毛泽东七律 长征中描写红军翻越雪山战胜困
难,全军将士无不喜悦兴奋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1)《春望》中描写安史之乱后国都长安破败,荒草遍野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成春草
草木深。
(2)《春望》中采用反衬手法以乐衬悲,运用互文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谢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三.(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纸醉金迷,荒淫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
(3)《泊秦淮》一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唐朝国运日衰深重忧虑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抒发了对
国家兴亡的感慨,《泊秦淮》中意境与之相似且富含哲理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曹操在《龟虽寿》中唱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以此
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2)有许多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实现,只有寄寓于梦里完成。《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中陆游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愿望以梦境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
》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2)《 过零丁洋》中诗人感慨国家多次的命运和自己苦身世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大义凛然,以死明志,号召人们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诗
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高尚的民族气节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诗句是: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过零丁洋》中巧用地名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零丁洋里叹零丁。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吻合,表现
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怅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唱的这两句诗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六.(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两句诗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号召后
代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七.(1)晏子避席而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
不同。所以然者和?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到,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八.(1)•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九.(1)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送,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与这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作者道出惜别之情,宽慰之意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你和你的好友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非常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你和你的朋友将各奔前程,朋友伤心难过,作儿女情长态,几欲执手相看眼泪,你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天涯若比邻。
十.(1)知心朋友之间,身相远,心相近,如果表达这层意思,你可以引用王勃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好友离别,有人用王勃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赠,这略显伤(3)朋友是人生的财富,古诗句中有许多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请写两句表达对朋友思念或牵挂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如
比邻。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因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
(7)读到美国哲学家欧美文的名言:“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待在一起”时,我脑
海里不禁浮现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8)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
十一.(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喻,融入议论,表明自己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王老师已退休多年,还一直义务担任学校的课外辅导员,他这种退而不休的为民
精神,呕心沥血培养人才的奉献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描述的那样:落红不是无
情物。
(3)《己亥杂诗》中与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境相似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命运,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可见两者对人生的感慨是何等的不同。十二.(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任愿报效祖国并蕴含哲理的名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三.(1)伐竹取到,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洁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明,明灭可见。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俏怆幽邃。十四.(1)《小石潭记》中给小石潭取名的缘由是:全石以为底。
(2)《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蒙落摇缀,参
差披拂。
(3)《小石潭记》中以潭中游鱼的活动反衬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皆若空游无所依。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明,明灭可见。
(5)《小石潭记》描写环境优美,但不可久居的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中记述作者寻找张怀民的原因的句子是:念无与了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苏张二人见到承天寺美丽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
(3)《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合夜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诗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月光如水。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传神之笔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六.(!)《望岳》中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意较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2)《望岳》中,被人们引用,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3)《望岳》中,描写泰山雄奇秀美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望岳》中,表现出诗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具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临 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极目,世间尽收眼底。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6)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的豪迈壮志的诗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
众山小。
(7)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有学过的一句诗来表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长征时期所写《忆
忆秦娥•娄山关》诗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抒发他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示人杜甫《望岳》
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在《望岳》中,用“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魄。
十七.(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表达自己喜悦 之情得到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3)《钱塘湖春行》中谢花草的诗句是:乱花欲见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早春气息的诗句是:乱花欲见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钱塘湖春行》中谢作者对钱塘湖倾注深情,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浅草才能没马蹄。
(6)春天是诗人笔下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学过的某首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景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发,芳草如茵,游客起码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乱花欲见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从初中学过的诗文中,写出两句咏花的名句:乱花欲见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9)注重阶段学过的古诗中写到“莺”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
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十八.(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有异曲 同工之妙,且富含哲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充满自豪,不畏艰难,立志革新,一展雄心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文化传统。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 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进王安石,去学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寄托。
(4)只因身在高层,立足点高大而襟怀阔大,眼光宏远,一切障碍物尽屏眼外,少许浮云更无所谓。正如王安石诗句中所描写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十九.(1)•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置,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 胼胝。
(2)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是事不举而水利不心矣。二十.《雁门太守行》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
甲光向日金鳞开。(2)《雁门太守行》从听觉的视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雁门太守行》描写天气奇寒,救兵将至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4)《雁门太守行》谢将士们拼死疆场,报效祖国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雁门太守行》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十一.(1)夏完淳在《别云间》中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自己对清军入侵
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的诗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2)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以此来表
春天,迎春花小巧玲珑,颜色嫩黄,走到近处,你一定会感觉到一阵清香的气味芬扑鼻,让你神清气爽。咦,是谁在吹喇叭?哦,原来是迎春花呀!迎春花像一个个小喇叭,风一吹迎春花会秦起春之歌。那歌声真好听。
小草听到了歌声也钻了出来,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周围,点了点头,仿佛在说:“春天的校园真美啊。我生活在迎春花姐姐的怀抱里,真暖和啊!”小草毛茸茸的,风一吹,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又像在林间飞舞的蝴喋。
向前走你会看到教学楼的一面墙上,满是爬山虎。爬山虎有的是绿的,有的是红的。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一点空隙。
早上,学校操场上有一群学生在晨跑,小鸟在教室窗台上干吗?走到近处,原来是在早朝读啊,有的学生在扫地,还有的学生在擦玻璃。那玻璃被擦的一尘不染,晶莹透亮。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四年级上册古诗练习】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09-12
小学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鉴赏10-0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2教学设计 教案09-13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 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练习07-0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西师大版07-11
三年级上册古诗连线10-12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0-03
五年级上册位置练习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