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精选7篇)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 篇1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由于家庭和幼儿园的教养环境、成人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成人和幼儿的关系、幼儿的角色地位等不同,幼儿入园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为了使幼儿尽快地渡过这一适应期,顺利地溶入幼儿园的生活,本文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幼儿入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做了深入阐述,并论述了幼儿入园前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以使家长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 入园

1、前言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第一个专门教育机构,也是幼儿第一次接受正规机构教育。家庭中幼儿的活动虽有父母指导,但绝大部分家庭计划性不够,目的性不明确,方式方法不一定得当,幼儿更多的是自发探索或游戏,而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并且与内容相结合创设了特定的环境,配备了特定的材料,活动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在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关系及父母素质不同,幼儿的角色状况各异,有的处于绝对中心地位,是“小皇帝”,有的则处于被严格控制的状态。在幼儿园中,一向倡导良好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幼儿还享有同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权利,并且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度过的。在这种相处的过程中,儿童学会尊重、服从同伴,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与教师的关系中,自己是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己是朋友、伙伴,正是在这种多层面的体验中,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而形成了儿童的责任感、荣誉感及集体意识。在家庭中,幼儿与同伴相处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十分迫切,而更多的是一种对成人的依恋感。3岁后,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有建立密切的同伴关系的愿望,幼儿园中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心理成长十分重要。、2家庭

孩子要上幼儿园前,家长最重要的是先去了解孩子即将就读的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活动方式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这样家长可以先在家里让孩子尝试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向幼儿园的生活靠拢,使孩子顺利地入园,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生活方面的准备

1、作息时间

渐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

2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3每天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4 独立入睡

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2、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后,孩子将面对二、三十个同伴的大集体,一些生活方面诸如穿脱衣服、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基本上要靠自己去完成。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吃饭训练

2自己吃饭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固定时间和地点

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2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3 如厕训练:

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训练孩子双脚踩在砖头上站立、脱下裤子下蹲、站起来拉上裤子等一系列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4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话,在衣服上缝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个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3、卫生习惯

孩子入园前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社会交往及语言发展

对即将入园的幼儿来说,其活动中心将从家庭乐园转入到集体乐园,这也意味着幼儿从自我中心向群体中心转移。入园后孩子要和二、三十个小朋友相处,他必须学会轮流、等待,学会邀请、拒绝玩伴等。早期的交往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学会分享。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为了小朋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有一些规则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相互谦让、友好合作、礼貌待人等良好品德将会使幼儿很快融入到群体之中。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还要以朋友身份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促使幼儿之间爱心的输出,有助于幼儿交往活动的成功。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会与人交流,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要使孩子能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三)物品准备

1、学习物品的准备

让孩子熟悉纸、彩笔、剪刀等学习用品,增加孩子独自安静地看图书或玩的时间,多和孩子玩一些有指令性地游戏及综合数理方面的游戏。

2、生活物品的准备

孩子进幼儿园父母不要忘了为他准备些行头,比如书包、带吸管的杯子、小手帕、一双合脚的运动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准备什么,都要让宝宝亲自参与,并给他选择权。因此,在准备前,父母先要对宝宝说明要买哪些物品和这些物品的用处,必要时,可带宝宝一起去商场选购。

另外,父母还应为宝宝多准备几套换洗的衣裤,尤其是裤子,因为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有时一天可能要换三四套。

最后,父母还应为宝宝所有的物品做好标记,比如在衣裤、手帕上绣上名字或特定的图案,弄好后,记得让宝宝看看,让他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四)心理方面的准备

孩子即将入园前,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1、消除恐惧感

这里我们谈谈埃立克森对发展任务的看法,按照他的观念,信任感的发展是健全人格的首要任务。儿童的信任感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逐渐发展起来,和父母在一起有安全感的儿童可以发展到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也有安全感。如某个儿童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因为搬家频繁,儿童心目中没有一定的、熟悉的物质环境,或者经常离开父母,或者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远离父母等因素造成的。因为安全感对健全人格的发展意义很大,所以减少儿童入园时的紧张情绪是很重要的,减少紧张情绪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不是恐惧感。根据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理论,成人的发展取决于他们早期经验,幼儿入园即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

借鉴国外的做法,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孩子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看一看,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环境。介绍哪里是活动室,哪里是厕所等。在幼儿园老师会怎样让他们吃饭,怎样做游戏等。这样,孩子在入园前熟悉了幼儿园环境,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样能够消除孩子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从而消除了紧张心理,入园后会很快适应并溶入幼儿园生活。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新小朋友参观,老师到小朋友家家访,集体办入园前的亲子班等等,都是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好办法。家长可在孩子入园前多带孩子参与这些活动,另外,家长有意识地联系周围熟悉的同龄伙伴一起结伴入园,可以让孩子在园时不会有孤独感。

通过这些方法,不少敏感的孩子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2、提高适应能力

孩子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之后,是不是就一定爱上幼儿园了呢?也不一定。还会有一些孩子存在着对幼儿园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一般那些在家里比较娇惯的孩子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有的大人对孩子的培养不够理性,以为爱就是替孩子做事,就是立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结果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弱,过度自我中心。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宝贝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孩子得到的关注锐减,这对刚入园的孩子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孩子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打人――也开始出现。

要帮助孩子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孩子做事,是剥夺孩子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了解他人也有需要,了解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以减少孩子今后的挫折感。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耐心地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孩子战胜不适应。

3、家长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经常会看到父母送孩子入托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孩子在父母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开心地玩了起来时;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孩子离开的家长,她们的孩子往往哭闹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教师会“赶”家长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爸妈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家长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孩子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家长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孩子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家长一定要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千万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孩子拒绝入园的种种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他了?是不是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家长的担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对待。千万不能“心太软”,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吗?这时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否则得不偿失。千万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表现的太依依不舍,一会亲一下,一会抱一抱,就是走了还在门口偷看半小时,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其实非常不利,使老师的安慰稳定工作失效。

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要上幼儿园了,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交到很多新朋友”,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地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当孩子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孩子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孩子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家长可以简单向孩子说明:“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家长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认识到,家长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孩子的痛苦。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孩子入园之初,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孩子的情况,但家长最好不要一见到孩子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孩子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家长都要当着孩子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孩子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孩子,进一步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幼儿园

1、教师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对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园老师要提前作好心理准备。这些孩子刚入园,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2、入园前,邀请家长及幼儿来园熟悉环境

所有的父母在有关他们孩子幼儿园环境、入托准备及托幼机构课程等方面都会有一些顾虑和问题。为了帮助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和疑虑,入园前,幼儿园应邀请家长及幼儿来园熟悉环境。

首先,幼儿园在家长来园参观、熟悉环境时,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或教室实地来向父母介绍各个活动区,帮助父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把教室中所有材料的清单发给父母,尽可能的收集幼儿园相关阅读资料分发给他们。

同时,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

向孩子家长介绍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分发一日生活制度一览表,观看和讨论一日生活制度的录像,描述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以帮助父母熟悉一日生活制度。

最后,幼儿园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3、提早进行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了解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吸引孩子来园。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通过家访与孩子接触,初步建立感情,帮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具体做法可采取:

(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

(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4)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5)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4、幼儿园环境布置

针对初入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适用的甚至是熟悉的活动环境;提供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幼儿园户外场地宽敞,孩子就可以在阳光下奔跑;教室如果宽敞明亮,就利于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玩具如果充足,且符合孩子年龄的生长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如小班的孩子应该以拼插玩具、球类玩具为主。孩子的睡眠环境也要符合要求。

5、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幼儿园老师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求老师用心地做,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是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6、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一个宝宝打喷嚏,三个宝宝流鼻涕――这种情形常在幼儿园发生。

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入园前,不但要认真检查食堂卫生状况,还要细致作好幼儿园小朋友的饮食安排;定期对玩具、餐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提供孩子自己专用的水杯和毛巾。

四、结语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 篇2

关键词:托班幼儿,家庭生活,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托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甚少, 从家庭迈出第一步, 离开亲人的呵护,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幼儿园) , “被迫”与许多陌生人 (老师和小朋友) 在一起, 他们大多数表现为拒绝、哭闹, 他们“独立自主”惯了, 不乐意被“集体”所困, 他们不理解成人的期望, 对他们来说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需要过程的。怎样让入园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出, 在幼儿入园前增进师幼间的了解, 是做好幼儿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 我们设计组织了本次调查活动, 旨在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及他们对幼儿教育问题所持的观点等, 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取得共识, 让幼儿尽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托班入园新生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60份, 反馈有效问卷55份, 92%的家长参加了我们这次调查。根据反馈信息, 现对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幼儿生活习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幼儿的午睡习惯、卫生习惯较好, 整理衣服的能力欠缺。这足以说明家长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意识, 但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 可能存在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孩子包办代替的现象。要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生活, 幼儿必须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幼儿身心愉悦, 健康快乐地成长。

2.幼儿独立能力

从以上数据看出, 幼儿独立入睡的习惯较好, 独立入厕、进餐的能力较差。对于幼儿来说, 培养一定的独立自理能力不仅能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从以上数据看出, 幼儿会讲普通话, 并能较好地使用礼貌用语, 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中看出家长素质普遍较高, 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

4.幼儿交往能力

从以上数据看出, 幼儿在与同伴游玩、爱护同伴、遇到困难向成人求助这几方面的能力一般。这可能与幼儿的生活环境、独门独户相关, 还有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较少。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同伴愉快地游玩。这样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5.幼儿学习能力

从以上数据看出, 幼儿能较好地接受新事物, 会表演的幼儿较多, 但愿意表演的幼儿不够多。我们看出了现在的家长还是很注重家庭教育的。但在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方面有所欠缺。我们应多引导, 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6. 如何评价孩子的个性

在家长的反馈表中,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任性、聪明、好动。小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胆小、内向。其中, 有82%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任性。有的家长还提出, 希望改变孩子任性的性格, 让孩子变得乖巧。对于孩子任性这一性格特点, 主要取决于, 我们怎样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当孩子向你提出他的要求时, 你是否该满足他?我认为, 合理的要求, 我们理应给予满足, 不合理的应予拒绝, 使之明白, 不是凡事都靠使性子能得来的。当然,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给予否决, 也是不行的, 会造成负面影响, 让孩子对自己没信心。总之, 合理地对待孩子的每个要求, 孩子的性格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7. 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独特见解及疑惑

在55份反馈表中, 有45位家长谈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有53%的家长表示, 在家庭教育中, 经常给孩子表扬、鼓励,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行的, 我们还是比较赞同家长的这一教育观点。在这里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时, 应给予幼儿适度的表扬。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独立自主、自信心的培养。有位家长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两个原则: (1)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 尽可能让他自己完成。 (2) 对于孩子的过分要求, 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让步。这位家长能掌握一定的度, 过了也不行。如果能在家庭中, 注意教育的艺术性, 让孩子在宽松、愉快地环境中生活, 相信家庭教育会得到更大的成效。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深感疑惑的是什么呢?84%的家长还表示, 孩子任性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在上一题中已作出回答。在这里, 我还是强调一点, 家长应合理地、适度地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8. 要向老师作特别说明的内容

在55份反馈表中, 有47的家长做了特别说明。其中, 92%的家长认为托班的孩子年龄小, 吃饭、穿衣、入厕等生活方面, 孩子不能独立地完成, 希望老师给予特别的照顾。在这里, 我们向各位家长承诺:我们定会全身心地关心、照顾孩子, 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孩子们一定会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四、几点思考

1. 在幼儿入园前, 教师要尽可能每个幼儿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 通过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 便于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以及创造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

2.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 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 教给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和知识。

3.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 但家庭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当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也应配合教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立活动。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篇3

关键词:入园;家长;幼儿园

当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时,意味着他将踏出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关键而重要,他从家庭走向了社会,这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是痛苦的。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和父母共同帮助幼儿度过这样一个转折期非常重要。

一、幼儿园方面的准备

(一)环境布置方面

幼儿进入幼儿园,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畏惧的心里,所以幼儿园的环境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布置,减少他们的畏惧感,让他们对幼儿园充满好奇,多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争强幼儿来上幼儿园的欲望。入园前,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到园里来做客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区、相关阅读资料及一日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基础情况,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自己。

(二)教师方面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非常敏感,模仿能力特别强,若不小心对待就会让幼儿学到自己的坏毛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园中开开心心地学习与生活。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我行我素习惯了,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习惯,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提前作好心理准备。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平时在家里吃饭、喝水、大小便都自由惯了,在幼儿园里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要耐心的进行教育批评,但也不能一味的迁就。

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去幼儿家里作客,一是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以及幼儿家长在对待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作客与幼儿进行交流跟他们建立感情,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各自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吸引孩子来园,帮幼儿做好入园前的心里准备。

(三)卫生方面

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所以在幼儿的吃、用方面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幼儿入园前,不但要严格检查幼儿用具的卫生状况,还要为幼儿做好细致的饮食安排;定期对幼儿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幼儿能接触到的一切东西进行消毒,给幼儿提供自己专用的水杯和毛巾。

二、家长方面的准备

(一)心理方面

每个幼儿入园前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促使幼儿害怕去幼儿园,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去正确地帮助与引导。按照埃立克森对发展任务的观念,信任感的发展是健全人格的首要任务。儿童的信任感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逐渐发展起来,和父母在一起有安全感的儿童可以发展到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也有安全感。让幼儿真实地了解幼儿园,告诉幼儿真相,建立对家长的信任,如果你欺骗了幼儿,虽然表面上不让他哭了,其实幼儿会更焦虑,更没有安全感。所以家长要带幼儿到幼儿园玩一玩,看一看,熟悉幼儿园环境并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解除幼儿的陌生感使幼儿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 ,愿意并喜欢去幼儿园。

(二)生活方面

在幼儿入园前,给幼儿准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可以与幼儿一同去购买并说明这些物品的用处,加深幼儿对这些用品的印象。还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洗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自己能单独去卫生间等等,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给孩子调整他们作息生物钟,把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吻合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三)社会交往及语言表达方面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特别受宠,难免有些小霸王的脾气。在入园前家长就要多鼓励幼儿与小朋友交往,懂得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为了使小朋友间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幼儿园里的一些规则必须要靠大家共同遵守,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还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幼儿与长辈、老师问好的礼貌品质。

三、总结

总之,幼儿在入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顺利地使幼儿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幼儿的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在入园前的准备。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在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恩凤.谈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2]张丽.幼儿入园适应期的心理准备[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11).

[3]章明.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入园前打造“独立宝宝” 篇4

一、顺应宝宝的`发展顺序,为宝宝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

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顺序,并给于宝宝适当的训练,这样宝宝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例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站了,可以让宝宝试着洗手。一岁半的宝宝可以试着自己吃饭。两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如厕、脱袜子、刷牙等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宝宝的小肌肉的发展,又增强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

二、多赏识宝宝,让宝宝的做事态度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由于宝宝的小肌肉还处在发育期,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差,所以每当宝宝独立完成任何小事,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您们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宝宝继续独立做事的动力。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宝宝看到您在剥毛豆,兴冲冲地跑过来。这时您可以提供一个塑料小碗和小凳子,事先将毛豆的壳拨开一小半,让宝宝在自已动手剥豆中充分体验成功地快乐。千万别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担心孩子不会剥,或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剥,这样宝宝因为你的拒绝和责骂而扼杀宝宝独立意识的萌芽。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爸爸妈妈的引导贵在持之以恒。

爸爸妈妈再让宝宝独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示范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动,这样可以方便宝宝模仿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坚持天天这样做,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这样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得很快。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作“成长记录”,完成什么事情,让宝宝自己在记录上打勾或贴五角星,以此激励宝宝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 篇5

入园前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

不少孩子出现入园难的现象,这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一些孩子哭闹不肯入园,一些孩子在与父母分离时难舍难分,家长甚至不得不“一起入园”,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这除了孩子与父母分离焦虑的正常因素外,早教专家指出,很多时候由于家长无意中为孩子做了“负面强化”,也导致孩子对幼儿园的严重恐惧.早教专家总结出“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给各位已经或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们提个醒.第一句:“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

长期以来,家长儿时所受到的”恐吓“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对下一代的教育.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的时候,”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这句话往往是脱口而出.这句话不仅会削弱家长的威信,还为孩子制造这样一个印象: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只有不听话的孩子采取幼儿园,上幼儿园时对孩子的惩罚.当孩子不断听到家长这样的”唠叨"教育之后,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心理不断强化,并出现拒绝入园的行为.

幼儿园返园前核酸检测通知 篇6

大家好!

为了继续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全市师生要进行复学前核酸检测,采取核酸检测人员入园集中现场采样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时间为20xx年xx月xx日上午,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即开始,现将我园组织师生参加核酸检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务必知晓并严格执行,按时入园参加本次核酸检测。

1、检测时间

入园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错峰入园

前大门

小班段:8:00——8:15(8:15前必须到位)

后门

中、大班段:8:50——9:00(9:00前必须到位)

2、检测对象:

全体教职工、幼儿

3、入园要求

(1)家长必须按学园安排时间点对点接送幼儿,注意往返路上交通安全,并佩戴好口罩;

(2)到达幼儿园接送门口,按照日常上学疫情防控要求1米距离等候、排队、测温、出示健康码、核酸码、“刷脸”、洗手、幼儿晨检后方可入园;

(3)幼儿自己入园后统一到各自班级集中等候,班主任做好点名工作。

(4)xx月xx日未核酸检测人员及隔离期未满的幼儿不参与此次核酸检测。

(5)xx辖区外的幼儿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并有一次xx核酸检测点核酸及上交学生返石入学登记申请表。

4、采样流程

(1)各位家长务必按各年段入园时间送幼儿入园,班主任做好点名工作及布置采样事项。

(2)各班主任、科任及各班协助老师按照1-6班的顺序提前10分钟带幼儿到采样点的扫码登记处进行登记(核对人员信息、领取试管等),20人为一管,登记完由引导员指引,医务人员进行采样,采样完依次从接送大厅前门离园。

(3)受检等候人员之间间隔1米距离,现场工作人员、班主任、科任维护秩序,防止人员聚集。段长、班主任、科任全程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5、离园时间及地点

(1)离园时间:各班老师根据检测时间,提前十分钟通知家长到园门口接孩子;

(2)离园地点:

各年段均从前门离园。

6、注意事项

(1)出x不出省的,且健康码、行程码没问题,可以入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检测。

(2)出省返回的应先向社区报备,测一次后,健康码、行程码没有问题的,再参加学校组织的检测。

(3)中高风险地区返石,未完成健康管理要求的,不能入园参加核酸检测。

(4)现场要尽量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5)要积极配合采样工作,不得影响干扰工作人员的工作。

(6)若因事未能及时参加开学前学校团体核酸检测,要提前告知班主任,返校时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方可返校。

★ 回乡核酸检测

★ 核酸检测报告

★ 核酸检测是怎么检测

★ 核酸检测具体步骤

★ 核酸检测纳入医保

★ 核酸检测要多少钱

★ 惊险的核酸检测

★ 手机查询核酸检测报告

★ 什么时候返乡需要核酸检测

入园准备工作,你做好了吗 篇7

宝宝知道

百家号 12-25 10:40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些小朋友迈出了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入园。在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都哭声震天。看着自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家长们既心疼又捉急,非常想知道宝宝究竟要哭多久?下面就给大家支招如何帮助宝宝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

宝宝入园一般要哭闹多久?

通常而言,宝宝需要1、2个礼拜的时间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这段时间,宝宝可能会断断续续哭闹,爸爸妈妈不要太担心。

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面对宝宝的哭闹,爸爸妈妈切不可因为心疼而放弃送他入园,不然会在无形中延长宝宝适应幼儿园的时间。

还有,大家在把宝宝送进幼儿园交给老师后,最好马上离开不要逗留,也不要中途回来看望宝宝。如果大家逗留在幼儿园里或者中途回来看孩子,会给宝宝一种错误的认识:我能把爸爸妈妈给“哭”回来!这会使得宝宝哭闹得更厉害,也不利于幼儿园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以上是一般情况,达妈要提醒各位,假如宝宝入园哭闹的时间超过1个月,哭闹越来越严重就要引起警惕了。这时,大家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宝宝究竟在害怕什么?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幼儿园里又没有狮子、老虎,为什么宝宝会哭闹呢?其实,这是因为宝宝在害怕。宝宝在入园前,主要在家里生活,面对的是家里熟悉的环境和布局,接触的也是熟悉亲近的家人。但他在入园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比如教学楼、操场、食堂等,接触的也是不熟悉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就会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就用哭闹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那么,宝宝为什么在面对陌生的新环境时会感到害怕呢?达妈给大家分析分析: 宝宝生活圈狭窄

宝宝在入园前和其他小朋友很少接触,平常接触的就是照顾他的妈妈或奶奶等家人,对亲近之人非常依恋,当他们离开了亲近之人进入到陌生环境时就会有剧烈的情绪反应——哭闹了。父母教育不当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保护宝宝,经常在他耳边说:“别离开我,不然你会很危险,被人贩子拐走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种消极暗示会让宝宝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感到害怕而哭泣。宝宝性格原因

家庭环境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那么宝宝受到影响会比较难适应新的环境,出现哭闹很正常。传授你7招,让宝宝入园不哭闹 虽然知道宝宝过段时间就不再哭闹了,但爸爸妈妈还是会不自觉的焦虑。大家别担心,达妈教你几招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第一招:家长的态度要明智

同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环境,是因为他的父母态度坚决。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们去单位上班,孩子也要到幼儿园上班,下班了我们才能见面。”而且送孩子入园时家长首先自己不能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情绪。

每天孩子离园后,父母都要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孩子今天有没有新的朋友,和朋友一起玩什么了?今天最高兴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要消极地问:“有没有人欺负你?”或者是用物质刺激来哄孩子入园:“明天不哭我给你买个新玩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在第一个月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这样能让孩子在思想上认定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事情,不能有侥幸心理。这样幼儿在近期能较快充分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结交新的同伴和接纳老师生活上的关怀和情感上的爱。由此,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情感,这种情感会渐渐从自己深深依恋的家庭情感中迁移出来形成归宿感,那么孩子就不再会对幼儿园感到恐惧和陌生。

第二招:熟悉环境是首要 孩子对幼儿园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所以父母要牺牲上班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熟悉幼儿园的老师、活动室、寝室,还要及时在孩子玩得最快乐的时候说:“今后你就在这张小床上睡,这个小床真舒服呀。”“妈妈爸爸去上班,你就跟小朋友在这里画画唱歌上课,记着要专心学,回家表演给我们看!”孩子熟悉了环境,又有父母的叮嘱,今后生活在幼儿园后就会更加安心。他们会想这张小床妈妈摸过,这张桌子我和爸爸一起在这里玩过玩具。第三招:亲子活动,减少陌生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在亲子活动里,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如,老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体验到了交往的快乐。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增进了亲子情感,也让家长知道了与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此外,宝宝聪明时间、宝宝音乐时间、宝宝生活时间、愉快的户外活动、美味加餐、自由活动时间等都有助于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规律,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激发了幼儿的入园愿望,有效地减少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愉快地开始了幼儿园生活,走出了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第四招:建立归属感是关键

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建立归属感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带上全家福的照片,让孩子在游戏或吃饭的时候,能在墙上随时看到自己的家人,他们就会很快乐地微笑。同时老师要告诉孩子哪个是孩子自己的小床、毛巾、水杯、绘画作品、全家福照片,谁是你的同桌,老师的称呼等,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孩子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等。有了归属感的孩子会觉得有某些东西是归属自己的,觉得自己是这里的小主人。第五招:多种方法,稳定情绪

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开学初的一周内采取更多样的方法,如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除了家长做好“功课”以外,幼儿园的老师们也要相应做好工作,家园配合,才能令宝宝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第六招:做好入园前家访

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第七招:家园配合,同步一致

新生入园,老师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那么父母可以用孩子简介方式,把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弱点、强项、身体有什么过敏的地方,都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让老师充分了解孩子,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有所帮助。和老师口头交谈时能及时把握孩子一天的情绪行为表现。但是一定不能长时间和老师聊天,因为入园离园的时候,老师跟家长说话时还要照顾其他孩子的安全。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出现刚入园期间的不适应、哭闹等都属于正常现象,要理智地对待,急不得,更打不得。对孩子每一天进步都要表扬肯定,面对孩子提出“在家歇着不上幼儿园”之类的想法,家长一定不要妥协,要坚持去幼儿园。

上一篇:悔过书(故意伤害)下一篇:混凝土公司的年度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