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印章管理规定(精选6篇)
章
管
理
印章编号
使用人
所在班次
领用日期
印章取样
QC印章
检验01
检验02
检验03
检验04
检验05
检验06
检验07
检验08
检验09
检验10
检验11
检验12
检验13
检验14
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验印章管理制度
制定:
审核:
批准:
文件名称:检验印章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制订部门
发行部门
发行日期:
检验印章管理制度
1、目的对检验印章的制作、发放、使用和管理进行控制,确保检验印章的法律效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检验员印章、产品检验合格专用章的制作、发放、使用和管理。
3、职责
3.1人力行政部负责
a)
检验印章的刻制;
b)
产品检验合格专用章的发放、监督使用和管理。
3.2品质部负责检验员印章的管理。
3.3品质部负责人负责
a)
产品检验合格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
b)
检验员印章的发放和监督使用和管理。
3.4
检验员负责本人使用的印章的保管和使用。
4、检验印章的管理规定
4.1
产品检验合格专用章和检验员印章由人力行政负责统一刻制,任何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刻制检验印章。
4.2
检验员印章的发放、使用和管理
4.2.1
检验员印章由技术品质部负责发放和管理
4.2.2
检验员印章的发放
4.2.2.1
检验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品质部核发检验员印章。
4.2.2.2
发放检验员印章前,品质部负责人应做好印模样记,发放时,应有印章领用人的签字和领取日期。
4.2.2.3
检验员印章应有编号,必须专人专用,专岗专用。
4.2.2.4
当检验员印章不清晰需要重新刻制发放时,应由印章使用人交回旧的检验员印章。新制印章沿用旧印章的编号。
4.2.2.5当检验员印章丢失需要重新刻制发放时,印章使用人应向品质部提出书面说明,品质部立刻向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发出通告,宣布该印章失效。同时刻制新的检验员印章补发给印章使用人,印章丢失后补刻时,不得沿用原印章编号,以避免质量责任混淆不清。
4.2.3
检验人员应随身携带检验印章,不得随意摆放。检验员需对本人加盖的检验员印章负责,不得随意加盖印章。
4.2.4
当检验人员不再从事公司质量检验工作或调离本公司时,应及时交回其使用的检验员印章,品质部负责人应作好回收记录。此印章可在停用半年后重新发放给其他检验员使用。
4.3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的发放、使用和管理
4.3.1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由品质部负责人向人力行政部领取。
4.3.2
人力行政部在发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时,应做好发放记录,由品质部负责人签收并注明领取日期。
4.3.3
品质部负责人应妥善保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不得随意摆放、以免丢失。
4.3.4
品质部负责人对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的使用负责。只有当产品圆满完成全部所策划的检验工作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方可加盖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
4.3.5
当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不清晰时,可向人力行政部申请重新刻制、发放。重新发放时品质部负责人应交回旧的印章。
4.3.6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若发生丢失,应书面向人力行政部说明情况,申请重新刻制、发放。
4.3.7
当品质部负责人调离本岗位工作时,应及时交回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办公室做好印章回收记录,并发放给下一任品质部负责人使用。
—
END
关键词:印章,印文,检验
一、印章的制作及伪造印章印文特点
目前, 伪造印章的常见方法多为单字拼凑法和手工雕刻法。这两种方法伪造的印文文字一般颜色浓淡不一致, 字位不正, 字和线条的印迹不一致、印文整体布局不均、行距不整齐、且字与边框距离、大小不均匀。通常检验以公章和专用章居多, 由于印章盖印时所用压力大小、用力角度、油墨量、衬垫物随条件的变化会有所不同, 印章本身随时间和使用磨损也会产生变化, 因此一枚印章盖出的两枚印文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印章与印文之间既对应的、又是变化的。检验中, 难度较大的要数电脑法制作的印章印文。所谓电脑法, 即将真印文或者复印件, 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 形成电子图像, 再运用激光烧刻, 将有色印文的文字及图案保留, 其余部分被激光烧去。
二、电脑法制作的印文有以下特点
(一) 电脑法制作的印章是运用激光原理烧刻, 并不是用真实的刀具雕刻, 电脑法伪造印文的规格、大小和内容结构等方面与样本真印文基本相同, 直接观察很难区分。如果把伪造印文放在放大镜下观察, 可见印文的文字笔画、线条的棱角不清晰。
(二) 伪造印文的仿真度与所用参照真印文有关, 若伪造所依据的印文不清晰、不准确, 则伪造的印文与真印文的差异就大些。
三、印文初步检验
对印文的初步检验一般采用以下具体方法步骤进行:
(一) 印文真伪的检验, 一般方法是将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进行比对检验, 看印文主要特征的是否一致, 查着本质差异点, 综合判断, 确定检材印文真伪。
(二) 根据检材特点分析印文的制作方法、种类、材质, 判断印文是否正常盖印形成。特别注意由于印章使用时间、油墨量大小、盖印压力大小、衬垫物、洗刷、磨损、磕碰等产生的变化影响与伪造印章印文的差异。
(三) 印章印文样本必须合法取得, 保证样本印文的真实可靠。
四、印文深入检验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 重合比较法, 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其中一个印文进行半透明处理后, 与另一个印文进行重合比对, 观察各部分的文字、线条等印文是否完全重合。重合比较法, 适用于印文较精确的比较, 能有效判断印文大小、文字布局和文字特征。
(二) 画线比较法, 是将检材印文和样本印文同比例放大, 分别在检材照片和样本照片上的相同位置选几个关键点, 可连成数条直线;比较直线切取二者印文文字的部分是否一致, (关键点的选取便于连成直线后能直观发现二者文字差异) 也可用此法划圆、弧线, 确定划线经过的印文图案、文字的位置及距离是否有差异。
(三) 测量比较法, 是在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的相同部位, 选择在两个相比较印文的清晰处, 如笔画的尖端、交接处中心等, 测量比较两个印文相应点与点之间距离是否相同、印文的直径、文字的大小是否一致。
(四) 细节特征比较法。是将疑为同一印章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印文同比例放大进行对比观察, 仔细观察对比印文文字的线条, 看它们的长短、粗细、转折角、线段形态、缺损断线等特征的位置关系是否相同。将检材、样本符合或差异的细节特征用相同序号将其相应部位的异同点标示出来, 作为认定和排除同一的一个依据。
(五) 折叠比较法。此法由于折叠会损坏检材, 应根据检材具体情况应用。是将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按照印文边框、线条、文字的相同部位互相一致, 看二者是否完全结合。为以减少误差, 应将印文稳定放置。
(六) 印油分析法。此法有相对不确定性, 应根据印文具体情况应用。是运用理化手段, 通过对印文印染物的化学成分的分析, 确定印油种类, 比较检材印文所用印油、印泥、油墨等印染物与样本印文所用印染物是否相同。
五、几点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检验方法中, 特征比较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是从图案、文字等的细小特征上鉴别印文的真伪, 即使是印章胀缩变形也不会受到影响。其他方法大都是从印文边框、图案、线条、文字的位置、距离、大小等方面去比较, 即使能看出比较印文的有明显区别或基本一致, 但检验方法较机械, 对已变形的印文还易导致错误结论, 最好是用上述几种方法相互检验, 以增加鉴定意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贾玉文主编.文件检验讲义[J].中国刑警学院, 1999.
[2]贾玉文, 邹明理主编.文件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3]朱艳红, 涂丽云主编.简明文件检验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7.
关键词:印章印文;检验鉴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184—02
一、印章及其特点
印章,又称图章,由印柄和印面构成。印面是指印章在文件载体上盖印出来的印迹,即印文。印章包括党、政、军、各级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及其所属机构法定名称的公章;机关单位内部用于专门事务或专项业务的专用章。
1.印章具有权力的象征,是制文机关确认公文效力的凭证。公文是国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等)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书[1]。印章是权力的象征,公文加印,是制文机关确认公文效力的凭证[1]。依照有关规定,具有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审判权力的机关和单位的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为国徽,不具有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审判权力的机关和单位的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为五角星。
2.印章格式具有法定性。印章格式是印章的规格式样,它是印章具有权威性在形式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保证印章制式化、规范化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应当做为检验鉴定印章印文真伪依据的主要标准。(1)印章形状。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边框统一规定为单边,其宽度一般为1~2毫米。(2)印章尺寸。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分为六种:1)印章直径为6厘米的机关:国务院印章。2)印章直径为5厘米的机关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正部级机构、办事机构,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3)印章直径为4.5厘米的机关和单位:国务院直属副部级机构、办事机构,国务院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自治州、市、县级和市辖区政府,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4)印章直径为4.2厘米的机关和单位:国务院部委外事司(局),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5)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的机关和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6)国务院的钢印,直径4.2厘米;其他使用钢印的单位,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不得小于3.5厘米。(3)印章所刊名称排序及所刊文字、文体。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所刊名称,为机关单位法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文体为宋体。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所刊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印章,可以并列刊汉字和相应的民族文字。(4)印章的图案。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图案分两种形式:一是印章中央刊国徽图案的机关和单位: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部委外事司(局)、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国务院直属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自治州、市、县级、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二是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图案的机关和单位:国务院直属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地区(盟)行政公署,乡(镇)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
此外,按有关规定,党委机关的印章中央刊党徽。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印章中央刊国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印章中央刊国徽[1]。
3.印章制发具有统一性。(1)由国务院制发印章的机关和单位:国务院印章、部、省级,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事业单位印章、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印章。(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印章的机关和单位:自治州、市、县级、市辖区政府、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3)乡(镇)政府的印章,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发。(4)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发印章的机关和单位:国家行政机关所属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印章。
4.刻制印章的单位必须具有合法资格。承制印章是特种经营,依照公安部《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规定,除国家机关专用不以营业为目的的承制印章机构例外,凡经营印铸刻字业的企业必须向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登記,取得特种经营许可证后始准营业。刻制印章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准刻手续后,方可准刻。刻章单位承制印章时,必须凭公安机关准刻手续承制印章。
二、检验鉴定印章印文真伪的基本方法
印章印文鉴定,是指司法鉴定人员运用文件检验学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对涉及诉讼的文书的印章印文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意见的活动。印章格式的法定性和印章制发的统一性,决定了检验鉴定印章印文真伪的方法,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在充分运用测量比较法、画线比较法、拼接比较法、重叠检验法、印章印文与签写字迹先后顺序检验、红外发光检验[2]等六种检验鉴定印章的常规方法进行检验鉴定的同时,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直接而又简捷的方法,实施对印章印文的检验鉴定。
1.采用对照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的方法来鉴别印章印文真伪。印章中央图案分国徽和五角星两种形式。行使不同职权的机关和单位,在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有着原则的区别。“国徽”图案是机关和单位具有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审判等权力的重要标志。依照有关规定,具有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审判权力的机关和单位的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为国徽,而不具有行政管理、法律监督、审判权力的机关和单位的印章,中央所刊的图案为五角星。据此,经对照检材印章与样本印章的图案,如果检材印章的中央所刊的图案为五角星,而样本印章的中央所刊的图案为国徽的,完全可以否定同一。反之,如果检材印章的中央所刊的图案为国徽,而样本印章的中央所刊的图案为五角星的,依然可以否定同一。
2.采用对照公文内容的方法来鉴别印章印文真伪。依照有关规定,机关和单位制发公文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CB/T9704—1999)规定:公文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单一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的横向距离是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1]。也就是加盖印章上距正文不到一行的空白。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变造空文,因为如果空白过大,就容易被人私自加入其他内容,即“变造”公文。公文办理完毕后,制发公文的机关和单位应当将公文定稿、正文保存归档,便于保管和利用。据此,经对照检材公文与样本公文的标题、正文、“主题词”所用字体,每面排行数,每行排字数,以及公文落款的格式,加盖印章的距离等等内容,如果检材公文与样本公文明显不同版本的,完全可以否定同一。
3.采用对照印章所刊名称排序的方法来鉴别印章印文真伪。主要适用于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内设机构的印章。国务院[1999]25号文规定,国务院部门内设机构的印章所刊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内设机构的印章所刊名称,名称前段(即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后段(即内设机构名称)自左而右横行。例如:国家某某部(委)某某司(局)印章所刊名称的正确排序,应为自左而右环行。省直某某厅(局)某某处印章所刊名称的正确排序,某某厅(局)名称排序应为自左而右环行,某某处名称排序应在厅(局)名称后段自左而右横行。据此,经对照检材印章与样本印章所刊名称的排序,如果检材印章所刊的机关名称和内设机构名称均为自左而右环行排序,而样本印章所刊的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内设机构名称自左而右横行排序的,完全可以否定同一。反之亦然。
4.采用对照印章印文的蘸墨方法来鉴别印章印文真伪。印章的蘸墨方式主要分为原子印章和蘸取印泥或印油盖印印章(普通印章)两种。原子印章又分为一次性原子印章、加油原子印章。因注入的原子印油(油墨)本身的特性,原子印章在使用过程中印文即盖即干,不会出现印油堆积、洇散或产生印文擦痕等现象。而蘸取印油或印泥等印染物盖印的印文,会出现印油堆积、洇散或产生印文擦痕等现象。经对照检材印章与样本印章蘸墨方法,如果检材印章明显出现印油堆积、洇散或产生印文擦痕等现象,应为蘸墨盖印的普通印章,而样本印章没有出现印油堆积、洇散或产生印文擦痕等现象的,应为原子印章,据此,完全可以否定同一。反之亦然。
鉴定结论证明效力在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诉讼证据中具有的优先性和排它性的地位,决定了从事印章印文检验鉴定业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受理印章印文鉴定的合法性、实施印章印文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出具印章印文鉴定意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现鉴定意见为诉讼案件所适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东.公文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29-774.
印章使用管理规定
一、目的:规范公司各类印管理和使用,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及制度的规范。
二、范围:此文件适用于****各类印章使用与管理。
三、职责:
1、公司各部门负责此文件的执行。
2、综合管理部负责监督文件的执行。
四、内容:
1.公司各类公章使用范围 1.1 公司公章使用范围
1)对外须以公司名义发送文件、证明、函件及其他资料。2)内部各类通告、通知、决定,确需使用公司公章的。3)必要时为员工出具符合规定的身份、工作及其他证明。1.2 公司合同专用章使用范围
1)以公司名义签订的与销售业务有关的合同或协议。2)采购部签订各类物料采购合同。
3)公司其他部门确须与外部有关部门或组织、个人签署合同的。1.3 部门印章使用范围
1)对内以部门名义发布的公告、通知、决定等。
2)对外需以部门名义发送的文件、证明、函件及其他资料。3)以部门名义,在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有关事宜确需盖章的。
1.4 公司各部门的业务专用章(如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以及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刻制的印章(文件控制章、序号章等)使用范围在对内、对外工作职责范围内,符合专用事项发送的文件、证明、函件及其他资料。
2、各类公章使用审批程序
2.1 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的审批程序
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由财务部经理进行日常保管、管理;由经办人填写《印章使用申请表》后交部门经理签署意见,经综合管理部经理签批后,财务部经理对《印章使用申请表》所载内容与所盖章的文件内容审查无误后方可盖章,2.2 部门印章使用审批程序
确需盖部门印章的,应经部门经理同意后,由部门经理或文员盖章,同时应做好盖章备案记录,企管专员需不定期做好审核,对部门章的使用规范进行监督。
2.3 经总经理授权下在各部门的各类业务专用章由授权保管人员审批使用,根据特定职能需要予以加盖,不得他用。总经理章、公司法人章由总经理进行日常保管。公司各类印章的管理 3.1 公司印章原则上不允许带出公司,对确定带出使用的,应填写《印章使用申请表》并载明详细事项,按2.1程序审核,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审批后由公章申请使用人员等两人以上共同前往方可携带使用。
3.2 禁止开具盖有印章的空白介绍信、证明、合同或其他空白文件,如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具的,需按以上程序审批,财务部作特别登记并跟进管理。3.3 因工作需要,印章保管人需要变更的,交接双方需在工作交接单中注明公章交接记录,并将交接单报至综合管理部备案。3.4 各类印章必须符合特定的盖章条件,严禁超出权限和特定功能,对于不能界定使用范围的,由部门提出申请,经综合管理部复核后,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3.5 任何公章保管人,不得私自加盖和随意加盖公司各类印章,对违反本规定的,对申请人和责任人予以50-1000元的罚款,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加倍处罚,并调离工作岗位。印章的申请、变更、废止
4.1 公司部门因业务需要配备或变更印章的,由部门经理提出书面申请,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签批,由办公室主任到指定单位刻章备案,并经办公室主任备案后方可启用,并通知各相关部门。(各部手中的印章以前没有备案,需提前备案)
4.2 废止印章,应由部门经理及时提出书面申请,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签批,将原印章交至办公室主任处备案,由印章保管人、办公室主任共同销毁,同时由办公室主任通知各相关部门。
5.0
以上各类印章制作按公司有关制度审批,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公司(部门)名称或用途,自左向右环行,并经办公室备案登记,对外具有法律效用的圆形(或椭圆形)印章。
发放范围:****所有部门负责人。
表格名称
保存部门
保存时间
印章使用申请表 财务部
三年 印章使用登记表
财务部
三年 印章废止申请表
财务部
二年 印章交接单
财务部
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印章的使用管理,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规定:
1.适用范围和内容
1.1本规定系根据印章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1.2印章是公司履行职能的标志,为了加强印章的管理和规范使用,确保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3本规定对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各方面做了规范和明确。
1.4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印章使用及管理。
2.印章的管理
2.1公司印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用印应严格按照使用规定执行。
2.2印章未经公司相关领导批准不得随意交由他人、其他部门管理和使用。因故需临时交接,须批准并严格按照交接手续办理。
2.3公司印章一般在公司内使用,禁止带出公司,如因特殊需要,必须经批准,两人以上携带外出使用,用后立即归还。
2.4负责保管印章的部门应指定专人管理印章,印章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章守纪,秉公办事。
2.5印章管理人员应妥善保管印章,每次使用完应上锁保存。
2.6印章管理人员未按本规定履行职责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承担。
3.印章使用
3.1 公司各部门使用印章均须在《公司用印登记表》上认真登记,并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用印。
3.2 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有关合同、协议、报表,以公司名义发出的重要公文、公函、申请及证明材料等,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经公司分管领导、总裁审批、签字同意后,方可加盖印章。
3.3 各部门一般性申请、经常性业务报表、常规上报材料、介绍信、身份证明等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须经过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方可加盖印章。
3.4 印章管理人员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印章。用印前,应首先要求用印人正确填写《公司用印登记表》,并按规定领导审批签字,如没有公司分管领导、总裁的审批、签字同意,一律不得盖章。
3.5 印章管理人员用印时应了解、核实用印内容。对加盖印章的材料,应注意落
款单位必须与印章一致,要骑年盖月,字形端正,图形清晰。介绍信或公函用印,须在落款处与连接线处同时加盖印章。多页的重要合同、协议等须加盖起封章。
3.6 印章一律不得用于空白介绍信、空白纸张、空白单据表格等。
3.7印章管理人员要保存好《用印登记表》,并以年度为单位归档。
公司印章(包括印鉴章)是一个单位、组织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公务活动、行使职权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公司公司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公司印章的正确使用,提高公司印章使用的严肃性、合法性,特制定本规定。
一、本公司的各类公司印章应指定专人保管。使用公司印章必须填写《公司印章使用申请表》,须经领导批准或授权后方可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公司印章。
二、凡本公司与财务有关的报表及相关材料可授权财务部经理审核批准后用章。
三、凡本公司职工需要单位盖章证明的一般性事项、单位介绍信,以及与人事有关的报表、材料,可授权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批准后用章。
四、凡本公司与经营有关的报表、合同、协议、证明及相关材料,可授权经营部经理审核批准后用章。
五、凡本公司其它行政类用章,可授权综合办公室经理审核批准后用章。
六、单位领导外出期间必须用章的重大事项,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请示领导后,经领导同意可代为用章,并做好用章登记工作。
七、公司印章原则上不得携带外出使用,特殊情况确需携带公司印章外出的,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并由公司印章保管人一同前往(财务部用章暂时除外,但财务借章需财务相关负责人本人来借)。公司印章当天下班前必须归还,如有特殊情况当天不能归还的,需总经理批准。
八、公司印章一律不得用于填写不全或空白的介绍信、纸张、单据等。如遇特殊情况时,必须经总经理批准,由综合办公室在登记表中注明用途,未使用的必须及时交回。
九、有印章使用审批权的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印章使用范围,对印章的使用负有全部责任。
十、公司印章保管人应妥善保管印章,所有印章使用均需进行登记签字,印章保管人在盖章前需检查印章使用申请表是否有批准人签字以及事由与用章的一致性,严防被他人非法使用。
【检验印章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检验员印章的管理规定06-23
印章管理使用制度06-10
印章管理及使用办法12-22
印章及资质管理01-27
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协议02-13
文件、印章管理制度02-17
银行业务印章管理02-18
公司印章管理工作总结07-18
公司印章管理办法范本02-16
项目部印章管理制度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