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共11篇)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1

一、主要做法

1、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改善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拆除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架起“连心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把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抓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里调整充实了以镇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任组长,党委组织委员、分管农村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纪检办、民政办、经管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村(事)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政办,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书记联席会,汇报和通报村务公开工作情况;坚持舆论导向,在召开有关农村工作的大会上,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政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督促各部门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坚持业务培训,每年年终召开一次村主任、理财小组长、财务人员培训会,并通报推广好的做法。三是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村务民主听证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建立挂村抓村务公开工作制度的通知》和永贡政[2004]6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坚持科学实用的价值取向,规范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我们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抓住富民这根主线,在政村务公开上突出科学实用的价值取向。一是在内容上突出了针对性。根据贡川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突出公开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林业改革、工业园区开发、高速公路征地等都涉及到利益分配和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这些矛盾的解决,我们采取了在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坚持全面性、时效性、合法性、真实性、整体性五项原则,做到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和办事纪律公开,实现了由“我们公布什么,群众看什么”向“群众想看什么,我们就公布什么”的转变,群众较满意。二是突出了热点、难点问题。包括林地征用费上缴、林权转让、林业收益二次分配、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财收支情况、计生指标安排、计生助理考聘等,都提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进行张榜公布,充分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决策权、知情权。三是在形式上突出了多样性,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做法,我们在去年抓了龙大、红安等村村务民主听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针对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在集凤、观成、南坂等村又推行了村务决策听证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集凤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针对一片92亩采伐迹地(山场)转让上交林地使用费问题,采取村务决策听证,同意大多数群众意见,实行对内公开招投标,结果有一村民以每年每亩上交44元林地使用费标走,成为全市上交林地使用费最高用户。该村还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实行决策听证。“计生与分红挂钩”的奖惩写入村规民约,规定凡查环二次未到位的取消当年分红;对已办独生子女证又违反政策生育第二胎的,从当年起,夫妻双方20年内不得享受分红;对已办独生子女证和二女结扎户,多享受一份分红。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群干群联系不断密切。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企业、公众主动公开自身及其所掌握的环境信息, 解决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环境信息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 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实施环境行为选择和行动的重要信息基础, 公开环境信息对于协同和控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快速发展, 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更多选择。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为环境管理领域中积极推行的一项举措, 旨在进一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要路径。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的参与机制, 既是对环境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是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江苏省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陆续出台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 (2006年) 、《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2007年) 、《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 (试行) 》 (2008年) 等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施行已有近10年,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 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信息化都位居前列。为探索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 促进了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环境决策管理, 有效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益, 积累了诸多经验, 本文将对上述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善全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具体对策。

1江苏省环境信息公开实践

1.1政策法规实践

2006年江苏省环保厅经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该办法提出了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应遵循“依法公开、客观真实、注重实效、方便群众和有利监督”的原则, 明确了公开“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状况公报、群众监督与投诉”等十二项内容。2007年江苏省环保厅在《办法》基础上, 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进一步突出了“污染物排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排污费征收情况”等七项重点公开的内容, 并就环保信息公开建立了“信息审查、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反馈、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六项制度, 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公开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2008年又出台了《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 (试行) 》 (简称“制度”) , 明确了省厅系统环保信息公开的考核内容。明确了主动公开信息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具体公开事项、责任部门、公开形式, 并列出不同公开形式的一级、二级指标和不同的分值, 进一步增强了环保信息公开制度的可操作性。为了便于企事业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实施, 2008年, 江苏省环保厅制定了《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上述《办法》、《意见》、《制度》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审议通过的《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年7月在省八届人大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的《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修正) (以下简称《条例》) , 共同构成了全省环境信息公开法规制度体系, 强化了公众对于环保公开工作的监督, 也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 便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1.2信息公开实践

在环境信息公开中, 江苏省政府以及省 (市、县) 环保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 江苏省环保厅先后成立了“厅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等信息公开组织, 积极运用“@ 江苏环保”政务微博等, 具体落实环境信息公开。2014年全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707条,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309条,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46次, 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341次, 依申请公开96件, 实现公开96件, 依申请公开实现了100% 公开。在全国率先按照新标准实时公布了全省13个省辖市72个国控站的空气质量指数, 发布平台运用不同颜色表示空气质量级别, 分别指出健康影响和出行建议, 为公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 方便公众的出行和生活, 充分满足了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1.3公众参与实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 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中来, 把公众的意志及时的贯彻落实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在决策时能充分的得到考虑和采纳。根据相关规定,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主要有调查公众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咨询专家意见等 (见图1) 。近年来, 江苏省加大了政府投资建设规模和力度, 一些大型市政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如宿迁中心城市截污导流二期工程、南京机场高速公路龙西互通连接线工程、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等等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方案改进, 公众在项目公示阶段充分参与进来, 纷纷建言献策。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依法决策相结合的模式, 有更多的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来, 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2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 无论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企业在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但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公开主体有待进一步扩大。根据《办法》规定, 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为环境管理部门, 即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站等等, 而对于环境管理同样具有将官职责的城管、水务等等没有完全纳入到环境信息公开的考核体系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 压缩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资源。 (2) 信息公开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 全省基本实现了对于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和职责以及环境行政处罚的案件、群众监督投诉和关心的环保工作充分的公开, 但缺少对导致一些重要如水、土、大气环境因素原因的公开, 公众虽然实时掌握了身边的水、土、大气等状况, 但对于导致其中一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具体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的公开跟进有待增强。 (3) 信息公开考核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信息公开水平的评估是一个过程性活动, 单纯依靠单一指标是难以完全评价的。依据《制度》的相关规定, 目前江苏省对于环保信息公开施行的是由省级环保厅牵头的多级信息公开考核评价体系, 一方面是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之嫌, 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价, 考核监督的力度还较为薄弱。环境信息考核并没有完全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中, 对政府其他环境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违反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追究不到位, 难以有效发挥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作用。此外, 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也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1]。

2.2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 缺少明确的参与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对于提升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我国的诸多法规、规章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规定, 但多是应然性规定, 条文的规定过于抽象, 缺少具体的参与指引。 (2) 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虽然得到了法律的规制认可, 但对于失范的公众参与行为或没有充分保障公众参与的环境决策和管理后果所应承担的责任并未明确。 (3) 缺少全过程参与。从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 除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及时邀请公众参与外, 大多还是属于末端参与形式, 多是发生了环境污染或者生态出现破坏后公众通过检举、揭发或控告的方式参与, 这种过于强调环境的末端参与不利于减缓环境污染和破坏。

3政策建议

3.1构建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信息公开模式

转变目前由政府环境相关管理部门公开环境信息的公开模式逐步向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信息公开模式。一方面, 加强对环境信息需求的调查和研究, 环境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把定期开展公众问卷调查、访谈结果作为其信息公开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 及时掌握公众对于环境信息需求的动态变化, 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 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形式和公开模式, 充分满足公众对于环境决策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化环境信息公开评价体系, 在现有全省环境信息考核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能够全面反映政府各部门、企业在环境信息公开领域的执行状况, 以及反映全省环境信息透明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引入第三方机制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环境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3.2建立健全全省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具体办法

结合江苏省的省情省貌, 以及本省的人文等特点, 抓紧建立江苏省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技术性导则, 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方式、途径、办法以及阻碍公众环境参与权的惩戒机制, 细化技术性导则, 使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更具操作性和执行力。例如, 对于建设项目需要公众具体参与的时间、数量, 保障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 (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座谈会等等) , 对于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具体处置答复机制, 要明确具体的反馈部门、反馈时效、反馈方式, 充分尊重和保障公众环境参与权。要把公众参与延伸至项目的全过程, 逐步试行公众在区域性环境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参与, 给予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决策的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提升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3健全全省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目前, 江苏省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先后出台了《办法》《意见》和 《制度》, 初步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下一步还需要对上述制度体系进一步的细化。如扩大应当公开环境信息的行政主体范围, 除了目前要求环境职责部门公开环境信息外, 城管、市场监督等部门都应将反映环境信息及时予以公布,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中除了“双超”以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排污者之外, 还应扩大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 针对全省的一些重点工业行业, 建立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定期通报制度, 并分析其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和企业就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建立网上咨询定时回复系统[2],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陈炳基, 冯妙虹.浅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 (11) :9-11.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巩固;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一、深化厂务公开需要强化质量意识

务求厂务公开实效,就需要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坚持和运用好职代会这一基本载体。一是明确职代会上公开的内容。凡是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属于职代会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均要认真向职代会报告,由职代会审议、通过或作出决定。二是拓宽厂务公开渠道。日常工作中,除采取上墙、上会、上公开栏外,还要利用简报、QQ群等形式进行公开。三是健全完善职代会制度。要注重及时总结厂务公开的经验做法,凡是经过实践证明可行、能够纳入职代会制度的,应尽可能通过职代会制度加以规范。

二、深化厂务公开需要强化民主意识

一要抓好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的公开。围绕年度经济奋斗目标和“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实行公开,通过公开发动职工为企业渡难关谋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要抓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公开。要着眼“群众希望知道什么”和“需要群众知道什么”,围绕工资奖金分配、评先聘干、疗休养等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公开,让职工真正了解企业情况,使职工减少疑惑,情舒气顺,安心工作。三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重点问题的公开。干部选拔任用、业务招待费使用、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是职工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要通过公开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大局稳定。

三、深化厂务公开需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

厂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机制,才能有效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等现象。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由党委书记负总责,纪检、工会和有关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深化厂务公开系列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及考核措施等,做到内容全、职责明、措施细、手段硬,不断提高厂务公开的可操作性。三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公开程序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考核。凡厂务公开内容涉及的部门和有关人员都要明确责任,考核结果同评先树优、奖惩兑现挂钩,以此保证厂务公开落实到位。

作者简介:

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篇4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大张旗鼓抓宣传,造浓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搞好宣传,张贴小标语4000余条,书写固定标语60余幅,印发宣传材料2500份;同时,村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政策公示墙,将民主管理有关政策进行公示,使群众充分了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在全乡上下营造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氛围。

[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本网网--写材料的都知道!]

二是突出指导抓培训,克服不良倾向。采取短期轮训、以会代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分层次进行培训,乡组织两委干部、监督组成员、理财组成员集中进行培训,农村党支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集中进行学习,发放学习宣传资料4200多份,发放到每个学习对象;同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为谁干,干部为谁当”大讨论活动,克服怕丢权、怕麻烦、怕揭短、怕疏忽的思想观念,重点解决好,工作合法性和尽职尽责问题。

三是健全组织抓自查,夯实群众基础。在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对照六个组织,重点对村民代表、民主监督组、民主理财组是否依法选举产生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组织不健全的4个村进行了重新选举;明确了民主决策六步工作法,对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了民主决策;按照五个规范要求,对上半年村务工作进行了公开,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向纵深推进。

二、存在问题

1、由于监督组成员都是本村群众,思想上有所顾忌,难以大胆开展监督;2、不少村干部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平时不注重召集和利用村民代表会议,即使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也往往把过程简化,以村两委的决定代替民主决策的程序。

三、下步打算

把观念进一步转变转化。通过印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宣传材料,宣传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典型,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培训等形式,转变村干部的管理和决策观念;利用远程教育、文化大院、公示墙等载体,真正让群众明白自已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营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把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在民主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运行“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做主、村委会办事”的机制,确保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关系。对不负责任、组织不力、弄虚作假、落实不到位的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视情节给予党政纪处分,确保农村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把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是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对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严格按照布六步工作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真正做到各项决策群众定;二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重点完善财务审批、财务审计、述职述廉、责任追究等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体系。邀请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这项工作,听取意见、建议,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村务公开、决策民主、管理规范、监督有效。

(8月1日)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大张旗鼓抓宣传,造浓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搞好宣传,张贴小标语4000余条,书写固定标语60余幅,印发宣传材料2500份;同时,村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政策公示墙,将民主管理有关政策进行公示,使群众充分了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在全乡上下营造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是突出指导抓培训,克服不良倾向。采取短期轮训、以会代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分层次进行培训,乡组织两委干部、监督组成员、理财组成员集中进行培训,农村党支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集中进行学习,发放学习宣传资料4200多份,发放到每个学习对象;同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为谁干,干部为谁当”大讨论活动,克服怕丢权、怕麻烦、怕揭短、怕疏忽的思想观念,重点解决好,工作合法性和尽职尽责问题。

三是健全组织抓自查,夯实群众基础。在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对照六个组织,重点对村民代表、民主监督组、民主理财组是否依法选举产生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对组织不健全的4个村进行了重新选举;明确了民主决策六步工作法,对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了民主决策;按照五个规范要求,对上半年村务工作进行了公开,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向纵深推进。

二、存在问题

1、由于监督组成员都是本村群众,思想上有所顾忌,难以大胆开展监督;2、不少村干部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平时不注重召集和利用村民代表会议,即使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也往往把过程简化,以村两委的决定代替民主决策的程序。

三、下步打算

把观念进一步转变转化。通过印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宣传材料,宣传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典型,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培训等形式,转变村干部的管理和决策观念;利用远程教育、文化大院、公示墙等载体,真正让群众明白自已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营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把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在民主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运行“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做主、村委会办事”的机制,确保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关系。对不负责任、组织不力、弄虚作假、落实不到位的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视情节给予党政纪处分,确保农村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5

简要汇报四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252个村,13个社区,1384个村民小组,152个居民小组。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9.3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79万人。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5亿元,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76个县(区)第6位,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之一,曾三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作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力求实效,由群众决策、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组织、监察、人事、财政、农牧、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成员单位联乡包村,乡镇领导包村联社,村班子成员包社责任制;制定下发了《崆峒区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逐级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工作成效作为干部考核、提拔使用以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在全区形成了区委、区政府宏观抓、业务部门全面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乡村两级具体抓的工作合力,确保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统一思想,强化宣传

采取召开会议、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印发宣传资料、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关法规、文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宣传,全区群众受教育面达到了98%以上。举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知识竞赛38次;在农广校举办的村干部中专班上增设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课程,区委党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每期都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在“三下乡”、“科普之春”等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组织乡村社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赴山东、河南等地学习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情,更是群众自己的事情,只有积极参与,全面介入,才能把大家的事情办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推动了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从内容、程序、时间上进行严格规定,做到了钱、物、地、人、策“五公开”,内容、程序、形式、时间、档案“五规范”。一是在内容上力求“全”字。把群众最关心的“钱、物、地、人、策”等五个方面作为重点,按内容分为重大事项、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计生管理、政策落实五大类。凡村里的发展规划、公益事业、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二是在程序上突出“严”字。严格按照统一制定的操作流程公开,由村委会拟定公开内容后,经村监督小组审核,领导小组审查后进行公开,避

免了“花钱做牌子,新鲜一阵子,公开摆样子”的现象。三是在形式上体现“活”字。各乡镇建起了政务公开栏和监督台,各村建起了规格统一的“村务公开栏”,设置了“村务公开意见箱”。同时,采用广播、电视做为补充,多形式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四是在运行上保证“常”字。全年大事年初公开,财务收支和阶段性工作季度公开,临时性工作、热点问题随时公开,确保了公开到位、运行正常。五是在效果上注重“实”字。区上和乡镇成立了由纪检、组织、民政等部门组成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察小组,按照村务公开标准及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各村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村务公开不规范或违反有关规定的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要求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半年开展一次评比,年终进行一次考核,确保了工作效果。

(四)重点突破,确保实效

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在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积极实施“能人战略”,广泛开展“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先后从党员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大户中选出村支书52名、村主任85名;将村干部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与村域经济发展挂钩、与考核结果挂钩,由村民民主评议干部,向村民公开考核结果。二是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认真落实与农村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建成“五好村党支部”82个,社会治安模范村163个,计划生育模范村231个,涌现出遵纪守法光荣户2万多户。三是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针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过程中群众提出的问题,村两委班子都要认真研究,想方设法解决,尤其是对于计划生育、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宅基地审批、农村低保、集体资产转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办理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办理中积极吸纳群众代表参与,在办结后及时向群众公开结果,确保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四是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实行了乡镇干部驻村定额补贴,伙食自理,凡村里重大活动用餐,必须事先通过村务监督小组审核同意,接受农民群众监督,乡镇财务不再设招待费科目,防止村干部变相报销接待费,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明显减少。五是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由于群众参与广泛、管理民主透明,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广大群众主动投工投劳、集资办学、建桥修路、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改水改厕、改灶改炕等活动。目前,全区建成“文明村”125个,“十星级文明农户”12000多户,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五)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认真评议

一是加强人大监督。区上和各乡镇人大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向区政府提出相关的议案、意见和建议,并对议案、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强政府监督。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到乡镇和一些重点村,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协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各乡镇也抽调专人巡回检查各村公布情况,对村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进行考评。三是加强审计监督。村级财务实行了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帐簿,统一会计凭证“三个统一”。乡镇农经站(所)坚持每年对各村、组的财务收支、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部分乡镇坚持村帐乡管,由乡镇财务人员管理村上的财务,这样防止村上帐务混乱,管理不严的问题。四是加强群众监督。每年年底,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代表报告工作,由村民代表对村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进行考评。

三、取得成效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在全区实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群众对村上的财务收支的疑问消除了,群众和干部的隔阂也消除了,干群之间由误解转变为理解,由怀疑转变为信任,由对抗转变为支持,由疏远转变为亲近。

(二)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曾经是群众来信来访的一个热点,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畅通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渠道,解决了这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强化了监督,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村干部的行为受到了制约,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廉洁等腐败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全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的村务公开重点不突出,公开不规范;二是少数村档案资料不规范;三是个别村干部民主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重经济工作,轻法制教育,忙于行政事务,不注重政策法律学习。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6

1、有“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制度,议事程序严格按“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机制操作;

2、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按民主程序推荐产生并发挥作用;

3、村务公开时间、内容、形式和程序规范,有15平方米以上的公开栏,有意见箱、举报电话、联系人;做到党务、政务、事务、财务等内容按时公开;

4、村民群众对公开内容有疑问的,有投诉渠道,村委会能在7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

5、村集体财务收支按程序审批,并按规定实行年审,对查出的问题处理及时,整改到位;

6、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激励制度等得到有效落实。

签状单位:演法村委会签状人: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7

1 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985”高校网站的调研,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在干部管理方面也引入了信息公开的相关程序,但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其中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高校还没有针对干部管理内容设置独立的信息公开模块。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其信息公开板块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清单”“信息公开年报”“信息公开信箱”“信息公开申请”等,对于人事及干部管理并未设置独立板块。已有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示链接隐藏较深,不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很多信息散落在学校其他版块。人事管理信息公开呈现出隐蔽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从而影响到了干部管理信息公开的实施效果。

第二,干部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师生员工对干部管理中的选拔程序、资格、简历等有强烈的信息需求,如果信息公开不能很好地展现出干部任免中的上述相关内容,就会使师生员工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猜疑,甚至会对相关领域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如果这方面的信息不公开,或者公开得不充分,就会滋生各种疑虑,网络就会流传各种小道消息,有些干部的相关信息就会被网友自发搜集、整理、传播,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等到正规渠道予以回应时,早已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

第三,干部管理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差。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的公示信息显示的仍然是2014 年的相关内容;北京大学的“信息公开- 干部管理”相关数据也公布到2014 年;重庆大学干部人事信息公开的时间点虽然延续到2016 年,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其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也是缺乏的,2015 年仅有10 条任职信息公示,其中11~12 月的信息占5 条,其他分布在1 月、5 月、7 月;华中科技大学的人事信息公开仅有6 条。信息更新的滞后已经严重跟不上学校实际的发展情况。

第四,干部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对“985”院校信息公开网站的查阅和调研,笔者发现各个高校虽然总体上都遵循教育部的公示要求进行公开,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度、监督方式都不尽相同。无序的公开不仅加大了监督的难度,而且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呈现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高校对信息公开管理的混乱。

2 高校干部工作加强信息公开的原则

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对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第一是要坚持“公开性”原则。信息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对于干部管理来说,首先就是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高校应当确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强调公开的同时也必须遵循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学校制度,要尊重个人隐私,遵循法定的程序。

第二是要坚持“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就是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有平等地获取、使用高校信息的权利,高校在实施信息公开时不能有歧视行为。高校与政府不同,在行使一定公权力的同时还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因此,高校信息公开的平等原则又分为对校内师生的平等公开和对社会公众的平等公开。对于干部管理来讲,更注重校内的平等性原则,因为学校干部的任免和管理,是学校的内部事务,他们的主要活动职责也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受校内师生员工的监督。社会公众则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高校申请获取相关信息,高校应给予平等对待。

第三是“便利性”原则。“便利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信息公开制度时,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救济等方面都应包括有利于公众获取信息的环节,确保其知情权的实现。但是如前分析,很多高校的信息公开平台设计简单,很多信息隐藏链接较深,不易被师生员工获得。

第四是“时效性”原则。在信息公开方面,高校一方面要做到及时积极主动地公开所掌握的信息,让公众随时了解高校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对于公众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高校应及时处理,在法定的时间内尽快答复,不得拖延。在信息公开时,除了保证及时,抢占舆论高地外,还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未经核实的信息慎重公开,以免引起误读或者炒作,影响到校园的稳定。对于扰乱校园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3 高校干部工作加强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要遵循以上4 个基本原则,从信息公开的组织建设、平台建设、监督机制、舆论反馈机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制度的完善是信息公开能够顺利实施的的首要保障。一是要设立较高级别的议事协调机构。高校要建立由校领导牵头主抓的高级别信息公开的议事协调机构,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的作用。二是设立独立的、专门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干部管理工作要单独设岗管理,有专门人员依据学校信息公开制度来完善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具体业务,形成干部管理有调整,信息公开有更新的运行体制。三是对从事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学校既有公开制度也有保密制度,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学习了解,把握尺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建立独立的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平台。调研显示,目前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设计的科学性需要进步一加强,多数学校大同小异,从栏目设置来说就是摆放了教育部要求信息公开应该做的几个方面,多数都是制度文件,信息公开量不够。大多数高校在干部工作中没有信息公开的独立板块,很多信息公开的条目都隐匿在学校网站的其他板块。为方便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及时、准确地获取人事、干部信息,高校必须独立设置内容,建立相应的模块,以加强干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再次,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实行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是保证。信息公开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运作的新路,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信息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关键在于“真实”,难点在于“监督”。对于干部工作更是如此,他们的任免和管理是关系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师生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公开的目的就是接受大家的监督,没有监督的信息公开必然流于形式,只有加强监督,信息公开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入开展。因此,要从高校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从信息公开的检查、考核、监督、反馈、处理等有关环节建立高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推动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

最后,重视对舆情的反馈和研究。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后,必然有各种舆论声音,笔者结合舆情实例以及对各高校的调研发现,舆情反馈真实地反映出了广大师生员工对信息的需求,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干部管理问题,更能反映出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舆情反映出的信息需求加以研究,拓展多样化的沟通渠道,积极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信息需求改进日常的干部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此外,还要处理好公开性和隐私的关系。在涉及干部本身的信息公开中尤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布。

摘要: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在信息公开中在干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分散、内容不全面、时效性差等问题。本文认为应当遵循公开性、平等性、便利性、时效性的原则,从组织保障、平台设计、监督机制和舆情反馈等方面做好高校干部信息公开工作。

关键词:高校干部,信息公开,原则,路径

参考文献

[1]马怀德,林华.论高校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14(3)。

[2]曹健慧,信息公开背景下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企业民主管理现状;监督考核的力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学派和行为学派融合,提出了有职工参与的企业民主管理理论并付诸实践,产生了诸如职工代表、职工恳谈会等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我国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和欧美国家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形成的理念虽有不同,但无论其形式还是作用都有相同之处,即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激发其劳动潜能和积极生产的欲望[1]。

近年来,我国企业民主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职工的集体智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保障职工的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想以包头第二热电厂为例,就企业(国企)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应把握好的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包头第二热电厂企业民主管理现状简介

包头第二热电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老企业,于1958年开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多年来坚持定期召开职代会,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完善职代会机制,程序规范、按期换届。会前面向全厂职工征集提案,会中讨论通过有关企业生产经营、职工教育、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会后认真落实职工提案,并以民主联席会的形式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继续体现职工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相关制度有:《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征集办法》等。职代会在工会委员会领导下,下设提案委员会、经审委员会、生活福利委员会、经营管理和职工教育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五个专门委员会,并制定了五个委员会工作职责。通过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自2000年出台《包头二电厂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细则》以来;2006年,下发了《包头二电厂厂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表》;2009年对《实施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其中对公开形式、公开程序、监督检查做了补充规定;2013年,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实施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按照创建一流企业工会要求,制定了《包头二电厂厂务公开制度》。

2000年同时成立包头二电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并在厂工会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公开内容,建立三级厂务公开网络:厂级、部级、班组级,通过厂OA网、广播站、公开栏和各种例会进行公开,形成了形式上多样化、方法上灵活化,时间上快速化的特点。在公开内容上,始终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进行公开,凡是关系企业改革发展、职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问题,都及时向职工公开。在具体内容上有经营收支、招待费、职工竞争上岗、党员发展、招聘任免调动干部、职称评定、公积金提用、工资奖金分配办法等相关内容。同时,将公开的内容不断向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延伸,不断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效考核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等,切实提高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应加强监督考核的力度

1.发挥好工会的组织和监督检查职能

企业民主管理是否正式、规范和可持续,关系到一个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包头二电厂工会按照《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要求,按时、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会前将讨论议题材料发放到职工代表手中,由团长组织在各自的分会场进行讨论,之后召开团组长汇报会,向厂领导汇报讨论结果。在职代会上,企业一把手除了要一一解答提案,还要就团组长汇报会上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和落实意见;职代会结束后,工会要将汇总后的提案及时送到各责任部门负责人手中,督促其落实直接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以季度为阶段,督促其认真落实职工提案内容,年终向提案人反馈落实情况,并在下一届职代会上向全体职工代表作提案工作委员会报告,说明上一年度提案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说明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包头二电厂职工对职代会的履职情况满意度较高,提出提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逐年增高,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成果。

2.发挥好监审部门的评比考核职能

打造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需要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

监审部门根据工会检查结果和统计结果,结合本部门掌握的数据、职工反映的情况等对各部门厂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此项内容纳入党政绩效考核范围。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和实时性都会在分值中得到体现。促进了厂务公开逐步走形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也更加广泛,除生产指标、环保指标、奖金分配之外,供应招标采购、师徒合同兑现奖励、领导持卡情况、先进评比公示、帮扶情况公示等逐渐走进了公开栏目,职工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职工看到公示情况后,会向纪检部门反映一些情况,提出不同意见,说明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三、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应加强职工参与的活跃度

近年来,“提案提出率”这个新概念逐渐兴起,成为评价职代会质量的重要参考数据和衡量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数据。因为在厂务公开的各项工作中,企业作为公开方,进行的是广播式的信息传达,职工作为受众,仅仅是接受信息而已,但职代会提案征集却恰恰相反,职工成为提出问题的主动方,企业则需要根据问题做出反映,因此提出多少条提案和多少人提出提案直接反映了职工队伍整体的参与意识。因此,为了提高职工代表参与的活跃度,职工代表的培训、选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包头二电厂除了举办职工代表培训班以外,还组织职工代表分批到基层视察提案落实情况、《集体合同》落实情况,使更多的职工代表素质不断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真正能代表大多数职工的利益,站在企业发展的最前沿提出问题,在企业和职工之间搭建有效沟通和互动的桥梁,为企业和谐发展、健康发展发挥作用。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厂长接待日、厂长直通车、企业微信平台等新的调动职工民主意识、服务群众的渠道,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鉴别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理论研究与政策建议》张喜旺

作者简介:张晓慧(1978.11—),女,汉族,内蒙古兴和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会民主管理,从事政工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9

一、深入调研、探索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新机制

××镇现有14个行政村联合工会,覆盖143个企业,职工5500名,会员4250名,占全镇会员数18.5%。现在行政村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一是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比较完善规范,但覆盖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制度存在盲区。二是村办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缺少相互沟通的平台。三是部分村级联合工会存在着空转现象,缺乏活力。为了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填补村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空白点,实现全覆盖。镇总工会今年初就确定了把推进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今年创新重点工作。

为了拓展和延伸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区总有关部门指导下,镇总工会先后听取了各村联合工会主席意见,分别召开了由镇民政、经管所、劳保所、司法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2次协调会和2次试点单位推进会。经过4次修改和补充,形成了初步方案,又经镇总工会与镇人民政府第三次联席会议原则通过,形成了两份指导性文件。即《××××镇关于推进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镇关于推进行政村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

在此基础上,镇总工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星火村,首次召开了星火村第二届联合工会委员会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星火村现有村办企业13家,会员450名,是××××镇村级区域性企业较多、会员较多的一个村。星火村联合工会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重视下,按照镇总工会《实施意见》,民主选举了31名职工代表。大会听取了工会工作报告和村民委员会主任通报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还开展了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收到建议13条。14个村联合工会主席观摩了大会,区总工会领导到会并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理顺关系、积极实施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镇总工会出台两份《实施意见》和首次召开行政村联合工会职代会和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试行之前,涉及许多疑难问题。主要涉及到:一是村委会已建立了完整完善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是否还有必要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建立网职代会制度。二是村民代表和职工代表是否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三是村民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是否合并和分期召开。四是村办企业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透明。五是村委会工作繁忙,开展两项工作村干部是否支持和配合等等。

针对这些政治性、合法性、操作性的问题,镇总工会着重把握四项原则。

一是注重合法有序的原则。即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及《上海市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试行办法)》等,作为制定实施方案的依据。并明确了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含九个方面:村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代会职权、职代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职代会代表产生、职代会组织机构、职代会召开顺序、职代会民主管理委员会组成、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等,都依法做出了可操作规定。

二是注重有分有合的原则。即:村民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分期召开,职工代表分别从职工中选举产生,但“两会”召开时,村委会报告和工会主席报告同时作报告或通报,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同时在村级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有分有合,有利于村民代表了解工会工作,职工代表了解村委会工作,共同参与村级经济社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

三是注重切实维权的原则。即工会利用行政村职代会形式,搭建村党组织、村委会、村联合工会与职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决策者更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经济,聆听职工的心声,让职工面对面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问题。沟通推进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社会稳定。

四是注重有效推进的原则。即通过建立行政村职代会制度,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载体,推进行政村联合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提升行政村工会水平。

三、提高认识、切实推进行政村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十七大,市、区工代会对新形式下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镇总工会主动、全面地把行政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放在创新工会工作、提升工会水平高度来谋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主要由三点体会。

(一)推行村区域性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村联合工会更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的必然要求。

延伸和拓展行政村民主管理政治建设,填补行政村区域网所属企业民主管理空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全面加强行政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行政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代表大会仅局限于村务工作,村民代表大会仅局限于本村村民。但所属企业和职工来自方方面面。所以,全面实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主人翁作用,存在着空白和遗漏。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开,能够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维权、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于全方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行政村政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村民包括全体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推行村区域性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赋予行政村联合工会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必然要求。

行政村所属企业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管理差的通病。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壮大行政村经济实力,是职工和企业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推行行政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利于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通过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

(三)推行村区域性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行政村联合工会履行维权职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

通过行政村区域性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起企业和职工互相沟通的平台,由职工群众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涉及自身的利益等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协助和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情况,有利于及时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同时,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统一起来,自觉地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推行村区域性企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我镇今明两年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镇总工会打算,要认真总结星火村试点单位的经验,不断完善和健全行政村联合工会村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制度。在此基础上,今年将在7个村全面铺开,明年将达到全覆盖。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10

篇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X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全县村务公开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管理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认识模糊、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各镇必须正确把握当前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势,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迎感,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真正把精准扶贫这一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一)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如:村财务收支情况;

农民承担的各项劳务和费用;水电费的收缴情况;宅基地的分配;计划生育指标的安排:征收、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的收支;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全使用:重点项目的环境保护;救灾、救济款物贫资金,国家补贴农民资金和捐赠财物的发放使用;扶持农业开发和资助村集体资金的发放使用;村集体债权债务;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等事项应继续坚持公开,要把精准扶贫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同时,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当前,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还草款物情况,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农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一律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

(二)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程序。

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各村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明白卡”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

(三)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

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民监督委员会投诉,村民监督委员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或者不真实的,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也可以直接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询问。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子以解释和答复。村民委员会要对村务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

(四)做好“精准扶贫”公示。

及时把贫固户调整流程和结果等进行公示,保证扶贫名单、信息公开透明,以便让群众心服口服,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五)帮扶进度应及时公开。

定期跟进扶黄效果,及时调度帮扶进度,扶贫措施是不是真的精准,贫困户最有发言权,积极做好“精准扶贫”回访,推动扶贫措施、进度公开透明,让群众实时了解扶贫动态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扶贫过程中的干群联动、帮助配合。定期调度扶贫成效,及时调整完善帮扶措施,推动扶贫工作做真做实。

三、规范民主决策机制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

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集体经济已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按照改革后的有关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

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涉及农村土地承包、调整等重大事项,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依法推选产生,妇女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三)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

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要遵循以下决策程序: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除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外,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的,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

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行为,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

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

五、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要有专人负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指导和帮助村委会开展工作。县民政局在职责范围内支持和引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工作,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导、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二)明确镇政府的责任。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镇政府是关键。县民政局将不定期对全县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不力的镇进行通报批评,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篇二

做好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做好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正在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要秉持“公心”,胸怀“民心”,坚定“决心”,坚决有力地打好脱贫攻坚战。

服务大局,秉持公心。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党员干部要讲大局,讲政治、讲正气,无论何时何地,大局观念、大局意识断然不能淡薄,公正处事,平等待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对“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的问题,要深入走访,细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做到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传承和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落实国家制定的脱贫攻坚决策。

深入基层,胸怀民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深入精准扶贫对象家中,对贫困户进行全面了解,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法子,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党员干部来自普通群众,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的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本领。

多措并举,坚定决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一些贫困地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要坚决有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求真务实、坚定决心。扶贫应当先扶志,要充分发挥困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坚定他们勤劳致富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的面貌。通过政策倾斜、对口协作、驻村帮扶等多种渠道,加大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正在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

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要秉持“公心”,胸怀“民心”,坚定“决心”,坚决有力地打好脱贫攻坚战。

服务大局,秉持公心。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党员干部要讲大局,讲政治、讲正气,无论何时何地,大局观念、大局意识断然不能淡薄,公正处事,平等待人。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对“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的问题,要深入走访,细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做到突出重点,精准扶贫。

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传承和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落实国家制定的脱贫攻坚决策。

深入基层,胸怀民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深入精准扶贫对象家中,对贫困户进行全面了解,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法子,制定精准脱贫计划。

党员干部来自普通群众,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的培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本领。

多措并举,坚定决心。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一些贫困地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要坚决有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求真务实、坚定决心。

扶贫应当先扶志,要充分发挥困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坚定他们勤劳致富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的面貌。

信息公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影响 篇11

[关键词]信息公开;人事档案管理;策略

档案与人事档案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信息公开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冲击与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组织意见”和整个人事档案必须是“封闭”的、保密的。因而,人事档管理遵循民主、公开、透明的现代法治精神将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当然,任何事物的变革,都需要有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发和实施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人事档案信息公开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意义的事情,是公民实现信息享有利用权的一个具体体现,公民利用档案不是获得一种恩赐,也不是享受某种福利,而是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事档案信息公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意义

l、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人事档案信息公开是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接收与输出、运用的过程,是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的作用、实现档案信息价值,满足人事工作的需要。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发现工作上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如果人事档案材料不全,内容不真,不能全面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就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合理正确地使用。人事档案信息公开可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促进基础工作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的有效性。

2、有利于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

得人才者得天下。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人事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是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才信息的缩影。优质的人事档案可全面客观历史地展现人才的面貌、特点和专长,成为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各级组织和部门可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配置,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才在最佳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3、有利于全社会人才资源共享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需要各类人才,人事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即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也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使人才各得其所。俗话说,“知人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基础。人事档案是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里,准确、真实、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将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流动与配置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人才数量、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等情况,进而为未来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分析,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和使用。

二、信息公开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对传统人事档案观念的挑战

传统人事档案观念就是:1、人事档案属于组织、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2、人事档案信息是机密的;3、人事档案不允许个人查阅利用。正是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导致了档案相关部门把是否开放档案和开放哪些档案当作自己的权力而不是一种法律义务,剥夺了公民对人事档案的开放利用权。许多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都没有看过,更不用说涉及国家政府的公务档案,他们理所认为只要是档案就应保密,知道档案开放法律法规的也是为数不多。

(二)对传统人事档案体制的挑战

传统人事档案体制是根据《干部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现实中的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是以人的身份和职务来划分的:省级以上的党政干部的人事档案由中组部集中统一负责;厅级以上的由省委组织部负责管理,市委组织部则负责本市各委派局的主要领导的人事档案。这种身份型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在当前形势下有以下弊端:1、为人才流动设置障碍,限制了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度。2、实施“行政控制”,强化了行政的随意性,是典型的“人治行政”。3、助长“制度交易”,致使平等的公共雇佣关系变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角斗场,滋长了权力腐败。信息公开还给公民更大的权力和力量来监督和抵制这股势力,让人人生而平等地享受社会的利益。

(三)对传统人事档案法规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所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剥夺了人事档案相对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民主权利。传统人事档案法规上“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明文规定势必被信息公开的大潮所淹没,取而代之的是本人有权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并且有权监督本人档案的形成和利用全过程。

三、信息公开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思考

(一)人事档案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打破了“铁饭碗”,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灵活的用人机制似乎使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人事档案失去了作用,可有可无了。许多人认为出外谋职,只要带上身份证和毕业证及相关证书足矣;更多企业认为现代商業社会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中的人,只要你有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档案里的记录并不重要,档案只代表人的过去,而人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的确,在当今这个日渐注重个人现实能力的社会,档案的作用正在弱化,但人事档案在新建立的人事管理体制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个人维权的有力武器,是个人利益免遭损失的法宝之一。

(二)人事档案能否向公众和个人开放

由于历史原因,人事档案长期处于组织掌控之中,人事档案自然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专用附属物。档案当事人无权利用本人的档案,公民在人事档案领域没有知情权。但我国《保密法》中对秘密也有密级和解密的规定,人事档案材料的密级也应遵循“密级递减”的规律。不能材料只要转进人事档案,密级就迅速提升,永远不得公开。人事档案信息是为了利用而生存,利用率越高说明信息的价值高,公开有助于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三)人事档案的主人是个人还是他人

上一篇:英文校长推荐自荐书格式下一篇:低碳生活宣传日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