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换届选举的调研报告
按照《关于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的通知》(忻组通字【2011】30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全面掌握目前村级组织建设状况,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前川乡组织人员对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前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和掌握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为确保村委换届选举提供第一手材料。
一、前川乡村委基本概况及换届的有利条件
我乡辖23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4530。村干部平均年龄52岁,其中高中中专5人,初中文化18人。
从调查情况看,我乡村委换届的有利条件是:
1、村民参选的积极性比较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一些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有效解决;
3、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很大提高。
二、村委换届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第八次村委换届选举的工作实际,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开展村委换届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个别村遗留问题大。村财管理不规范,账目长期不公开,群众意见比较大,村委换届时阻力较大。
2、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从调查的情况看,全乡外出人口占
选民人数的58.5%以上,其中举家外出的占38%。由于外出人员的数量较大,给换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个别选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选举环节多,政策性强,对选民的民主意识、文化素质和独立判断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选民由于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偏低,对换届的认识不够,在选举时有乱选现象。
4、部分村干部对换届认识不到位,竞争意识不强。一是村干部待遇偏低。每月300元的工资还不如出去打三天工挣钱多,离职后生活又没有保障,影响了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竞选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认为干工作多、得罪人多,不敢大胆工作,担心落选。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5、家族观念表现突出。传统的家族观念驱使一些人尽力拉拢自己的家族成员参与选举,为自己拉票,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导致能干事、想干事的选不上,不干事、干不成事的能选上。
三、对策和建议
1、强化责任,明确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为换届选举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换届前要做好财务清理和审计工作,不留后遗症。特别是要强化党支部的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在村委换届前先进行党支部换届,解决支部成员的后顾之忧,便于全面了解和把握换届的问题和情况,主动工作,依法进行。也有利于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干部“交叉”任职。
2、精心组织,积极为村委换届创造条件。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会议、走访座谈等形式,大力宣传村委换届的意义,让广大的群众了解和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和法律依据。调动选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换届奠定基础。二是调查摸底。从班子凝聚力、群众基础、工作情况等几方面入手,对每个村进行划类排队,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对班子涣散的弱村,要及时化解矛盾,提前消化问题,重点把好程序,争取工作主动权,确保稳步进行。
3、依法办事,推动换届的有序开展。严把几个关口:一是把好选民登记关。确保选民的参选人数要准确无误,不能重登、漏登,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把好候选人推荐关。要通过宣传发动,提高选民的思想意识,积极推荐个人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带动致富能力强的人员积极参加竞选。三是把好选举程序关。包括会场的组织,划票地点,投票的方法,确保依法选举,一次成功。不能引起矛盾,影响选举效果。
4、高度重视,妥善处理落选干部的思想问题。秉着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工作年限长,成绩突出的落选干部,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给予适当补助,解决后顾之忧,维护农村大局的和谐稳定。
5、搞好培训,提高当选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新干部工作积极性高,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需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正确对待岗位变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发
展观念,积极发挥作用,快速成长进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人才。
中共前川乡委员会
1998年11月4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下简称)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 由本村有先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的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十年有余, 这是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的第一步, 其意义非常深远。
一、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经验
(一) 领导重视, 摆正位置, 换届工作进展顺利
村委会换届选举事关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派出了大批干部深入基层, 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 培训了选举工作人员。人大派出了巡视指导组督查。乡村也制定了具体的选举方案和选举办法, 为村委会换届选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 统一认识, 广泛宣传, 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
按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班子,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 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科学抉择。为此, 各地都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刊登黑板报, 开辟电视专栏, 张贴宣传标语, 召开选举培训会议, 发放村民自治教材等形式, 使《村委会组织法》家喻户晓, 基层干部学习《村委会组织法》热情之高前所未有, 广大农村群众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三) 严格程序, 依法选举, 确保村民行使民主权利
一方面, 在保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同时, 拟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 提请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并向全体村民公布。从而有效防止选举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私欲性。另一方面, 把好选举大会关, 在组织选举大会、推选监、计票员、选票分发、监票、计票、宣布选举结果、颁布当选证书等各个环节, 严格依法办事, 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二、选举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一) 家族、宗派、宗教势力干扰了选举工作
在换届选举中, 大村易受宗派势力干扰;小村易受家族势力的干扰;偏远山区易受宗教势力的干扰。由于竞选, 一些地方沉淀多年的宗派、家族势力有所抬头, 个别村民把换届选举当成了本族“捞权”的机会, 不惜一切代价, 搞串联、拉票, 使神圣的民主选举蒙上了阴影, 严重地干扰了村委会的选举工作。
(二) 上届村委会的遗留的经济问题没有稳妥地加以解决
由于上届村委会在合同兑现、经济承包中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造成新旧村委会的工作交接困难。有的村新班子上任把旧帐封存, 不理旧事, 建新帐, 唱新戏, 工作没有连续性。有的村虽交接顺利, 但新班子把帐一算, 外欠十几万元, 是个大窟窿, 马上面临一屁股债务。客观上形成了新旧班子矛盾和干群关系对立, 给新班子开展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 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认亟待加强
一些村民并不珍惜自已手中的民主权利, 谁给一包烟, 或者几斤玉米种子, 就选举谁。少数人甚至于借选举之机, 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不达目的, 就煽动告状, 抵制选举。而一些基层干部中有的不善于学习, 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 工作中存在随心所欲现象。有的不会用政策法规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 因而极易站到群众的对立面, 甚至激化矛盾。还有少数基层干部私心严重, 为了拉选票, 高唱不切实际的承诺, 甚至施小恩小惠泼撒钱物。
上述问题, 既有村级换届选举中本身存在的问题, 也有农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这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 队伍不强, 素质不高, 人才不足, 指导不力是分不开的。
三、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几点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各级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目前,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坚定的信心, 高昂的热情, 勤奋的工作, 旺盛的斗志, 扎扎实实地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法规。
(一)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 充分认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在于紧紧依靠群众, 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各级干部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群众对一些政策的接受、理解和支持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宣传力度再大一点, 思想工作再实一点, 方法再灵活一点, 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时, 心和群众贴得再近一点, 对村情民情了解得再深一些, 细一点, 党群干群关系自然更加密切了。群众心顺了, 干部心齐了, 基层工作才有立足点。
(二) 抓紧对基层干部轮训,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
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的优势, 紧紧抓住党校这个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 分期分批对乡镇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轮训,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群众观念和政策观念, 进一步充实他们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 进一步树立领导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认真学习农村的政策、法规, 学会依法办事。教育他们正确理顺村委会同党委政府、村委会同党支部、村委会同村民的辩证关系。
对广大农村基层组织而言, 村级骨干后继乏人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必须扶持新秀, 储备人才, 要拓宽视野和渠道, 注意从大学生村官、复员军人、科技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培养。通过建立农村后备干部制度, 逐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素质。
(三) 继续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使之真正成为一面镜子
我国有九亿农民,村民委员会的稳定,政治民主在农村的实现,是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农业发展、民心稳定的大问题。而村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好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问题。它不仅是农民的政治生活问题,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乡级政权在村委会选举中所起作用这一乡村政治问题的研究,引发社会对广大农村民主政治问题的更广泛关注,使人们从民主政治的角度重新认识农村状况,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理顺农村存在的各种政治关系,让农村政治更好地为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而言的,是指这一级政权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我国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从组织机构上说,我国的基层政权是指乡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以及市(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所以乡级政权是指国家基层政权中的乡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深入访谈等方法,并重点选取安徽省两个下辖村为研究案例,分析了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选举贿选现象严重、乡镇政府干预、村民政治冷漠等,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基层选举中乡级政权所起到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细致分析,并提出采取: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提名物色候选人,宣传动员、组织选举,选举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基层选举的法律法规,杜绝乡级政权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从制度上改变原有限制,解决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措施,期望乡级政权能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村委会选举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实现村情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
通过调研,结合调查资料分析评估发现,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对换届工作越来越重视。县委和各乡镇党委都把村级组织换届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超前谋划,特别对一些问题较突出的村,下大力破解难题,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了相应预案。二是历届选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县村级组织换届历经数次,获取了许多成功经验,有助于换届的有序进行。三是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近两年问题村的综合治理,使一批干群矛盾突出、班子软弱涣散村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村级组织顺利换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还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
(一)村委会选举在规范性上仍有不足,贿选现象较为严重
两村在乡镇政府的监督下,选举过程较为规范,如秘密写票处的设立和委托投票的实施等方面都有严格按规定操作:但由于村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贿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调查中有78.5%(A村)和82.1(B村)的村民认为选举中存在请客贿赂、出钱买票等,这将严重阻碍选举活动公平公正的实现,也将严重破坏基层民主建设,最终危及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二)涉矿征地拆迁政策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前几年,由于政府征地政策不到位,征地项目不同,造成一些涉矿村地价不统一,群众意见很大,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情况看,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村土地被征用后,群众生活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二是同一地块,不同的时期征地价格不一样,并且不同的建设项目,征地价格相差很大。对此群众意见很多,经常上访要求落实政策。三是部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不清,集体资产流失,群众意见很大。
(三)农村大量的人员外出会影响选举和选民资格的界定
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给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人口流动使一部分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对村情、村务了解较少,因而会出现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其次是人口流动可能会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有效参与。外出村民通过委托投票行使选举权,往往受接受委托方的意愿所左右,降低了他们对选举的有效参与。再次是人口流动给村干部的配备增加难度。部分村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会出现班子后继乏人的现象。
(四)宗族宗派势力和违法违纪活动影响换届选举。
尽管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村中的宗族因素对村民的影响逐渐在减弱,但这种影响并未消失。据调查,目前全县有个别村“两宗”问题比较严重,在换届中,可能出现竞选人利用宗族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不正当拉票、“协议竞选”、恶意承诺的现象。同时部分大款、老板为谋求政治地位,采取一些非法活动,干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五)操作程序不规范影响换届选举
由于部分村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省、市、县有关文件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盲目乐观,存有麻痹、松懈思想。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程序不规范,指导失误的现象,造成选举失败,引发部分党员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多级上访。
(六)村民自治意识、选举意识薄弱,对待政治持一种冷漠态度
民主选举是村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但调查统计表明:村民对选举活动缺乏主动,对选举的政治效能感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有着必然联系。本文将深入探究科学可行的培养村民选举意识的对策。
(七)乡镇政府和村干部在与村民委员会选举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到位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6.4%的村民不知道或仅仅听说过《村组法》,知道安徽省相关地方性法规的人还不到两成。作为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主体不知道相关法律法规,是难以保障他们在选举过程中的合法权利的。这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探讨务实有效的宣传对策。
村委会选举是国家对农民自发民主要求的积极回应。从以上对乡镇政权在农村社会作用和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的过去和今后,都离不开乡级政权的指引和保障。
(一)乡级政权在选举组织机构上的保证。
成立村民选举的指导机构,这既是乡镇领导指导村民选举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村民选举有效有序进行的组织保证。其职责在于制定出选举规则与工作进程,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协助各村选举领导机构组织投票与计票工作,负责处理选举中出现的各种非常事件。确定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施方案与工作日程。这一方面保证了全乡镇换届选举的统一性,另一方面能够使选举有效进行而不至于各行其是,以保证选举的规范性。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对选举的认同和适应。
(二)乡级政权的宣传动员工作。
美国传播学家罗伯特·福特纳说过:不论是哪个国家,自由表达和自由获取信息是基本人权。在宣传、动员方面,乡镇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因为乡镇干部置身于广大农民之中,他们对每个村的情况最为了解、最为熟悉。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法律法规、选人标准和典型经验,让广大村民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要引导党员群众顾大体,识大局,不感情用事,不随波逐流,不违法违规,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自己的当家人。县、乡两级一定要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业务骨干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所有直接参与选举工作和直接指导选举工作的人员在选举之前全面受训一次,使他们熟悉和掌握选举工作政策法规、操作规程,切实提高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
(三)乡级政权应给予选举制度法律的保证。
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需要在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下进行,这是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乡镇政府应该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依据全国人大所颁布的《村组法》和本省、本县市的有关法规、文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与规则,作为各村制定选举方法的蓝本。进一步解决民主的法制化问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用选举程序的公正来实现选举原则的公正,防止村民民主选举权利虚化;发展农村民主,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本文认为有必要制定关于村委会选举的专门性法律,从国家层面对民主选举进行法律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参照有关法律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条例;各村根据相应法律法规精神,制定各具特色的选举方法,规范选举程序,尤其要具有确定性,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就不得随意变更。保护农村不陷入混乱和动荡。
(四)乡级政权应在经济上支持选举。
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选举在经济上的支持,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举经费上的支持,包括选票的印刷费、各种宣传资料和公告的纸张费、工作人员的误工补贴、或者给投票选民一定的经济报酬,以刺激选民参与,保证一定的参选率等;二是给村干部一定的经济补贴,承担村委会干部培训费用,给其他村民一些实惠,以鼓励村民竞选,鼓励村干部履行职责。三是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使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只有具有一定物质基础,他们才有能力和时间进行政治参与,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一定的经济水平是实行以直接选举为前提的村民自治的条件和基础。尽管我们不能说经济落后的地方,贿选就一定发生,但经济发展状况不好是贿选的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了,村民家庭富裕了,农民手中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才可能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精力参加政治生活,村民对政治活动的热情才会相对上升,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不会因一包烟、一袋洗衣粉或一餐饭而出卖自己的选票。
(五)乡级政权在选举中应加强推动和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尤其乡镇政权组织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推动者,它深深地影响着农村民主,村委会选举的进程和速度。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加深对村委会民主选举相关精神和原则的认识,以提高其指导水平;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掌握相应的选举知识和操作方式,促进选举工作在最终落实时的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监督,及时纠正不符合规划和程序的错误行为。唐兴霖、马骏认为,关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知识主要是一种可交流的知识,一个村民可能并不能了解国家层面的制度形式,但他完全可以理解基层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村民完全可以逐步地学习和掌握关于乡村民主制度的知识。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自由精神和平等观念等,使他们逐步增强对“政治人”的定位,提高参与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加强对民主选举的认识,逐步熟悉民主的原则、规范和程序,通过民主选举的实践,积累民主经验,提高参与技能。
[1]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陈冬生.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5).
关于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果报告江宁区教育工会:我校工会于年月日召开了(全体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应到人,实到人,符合法定人数,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了我校届工会委员会。任期三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本次大会同时选举产生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现将选举结果及委员分工情
况报告如下,请审批:
一、工会委员会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得票数分工情况
二、经费审查委员会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得票数分工情况
三、女职工委员会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得票数分工情况
工会年月日我村共有选民
名,于
****年**月**日进行了投票选举,实际参加投票的选民
人,共发出选票
张,共收回选票
张,其中有效票
张。本届选举应选主任
名、副主任
名、委员
名。经提名确定主任候选人
名。当选人姓名:主任、副主任
、委员。
唱票人(签字):
记票人(签字):
监票人(签字):
岳坊镇
村第八届村民选举委员会(盖章)
****年**月**日
首届团总支委员会选举情况的报告
XX机关团委:
根据市局机关团委《关于成立XX共青团总支委员会》的批复,我局于X年X月X日正式组建团总支委员会,并于会上选举产生首届团总支委员。
X年X月X日,X局政秘科X科长同志代表局党组织召开全处X会议。在会议中,我局正式组建团总支委员会,并以坚持德才兼备、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组织民主选举。
选举程序符合组织要求,由全局X名X(参会X人)当场投票,将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素质全面、热心共青团工作的团员选进团总支部委员会,选举结果公开、公正、公平。通过选举,首届团总支委员由以下成员组成: 团总支书记:X
副书记:X
组织委员:X
宣传委员:X
文体委员:X
会议中,团总支部决定通过下设四个团支部,加强和推动共青团工作,并决心将各团支部建设成工作活跃、作风明显的团组织,起好团组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此次会议是我局党、团组织的重要举措,首届团总支委员会的组成,将有力的提升我局共青团工作,促进我局共青团组织团结。我局将以加强我局全体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规范管理,完成机关团委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特此报告。
XXX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农村改革农作制度向非集体方向的变迁, 集体经济大多难以维系,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难以为继。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 一部分基层组织涣散, 甚至陷于瘫痪。农村公共财政因而日渐萎缩,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断恶化。如何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 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来解决。
二、村民选举的制度表现
我国村民选举自从实施以来, 从很多方面去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些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 选民直接选取候选人
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可以保证民主权力的充分行使, 同时, 这一做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上级直接指派和任命干部的现象, 充分体现了民主, 而且也更加的发扬了民主。
(二) 差额选举
所谓的差额选举主要是强调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因为只有通过对比比较村民们才会知道谁是真正能代表自己, 为自己为村民利益服务的人, 这样就避免了职位总是被少数几个人长期占据的局面的出现。
(三) 竞争性, 开放性, 参与性得到了提升
有比较则会有竞争, 这样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选举活动中来。而竞争和参与则体现着开放, 因为选举避免了政治资源的垄断, 同样, 开放性也促使村民投入到选举事务中来, 激发了候选人的竞争意识。
三、选举过程中的问题
尽管我国村民选举有诸多的优点, 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 领导部门监管不力, 违法违规操作
我国宪法和村组法明确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 村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 但有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仍有上级部门任命、指选和派选村干部的事情发生。另外一种违法行为是乡镇派遣干部到村子里监督选举工作的实施, 但却暗地里授意或者指使村民选谁或者不许选谁。
(二) 采取不恰当手段, 甚至违法手段干扰选举
1、贿选。
贿选这个问题也不能单单的就看到候选人为了获得选举的胜利而进行不法的活动, 当然这种贿赂应该是对选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或者说是使用价值的。往往进行贿选的候选人会考量付出和最后的收益, 在利益面前往往都是很理性的。
2、恶势力对选举活动的干扰。
他们往往通过暴力手段干扰正常的选举活动, 一方面是他们为了使自己获取选举的胜利从而控制政治资源, 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候选人为了使自己选举胜利而雇佣一些恶势力进行干扰。
四、选举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国村民选举自实施以来, 法律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尽管如此, 为什么仍然会有那么多的问题的存在呢, 笔者认为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所以笔者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 以期待概括的清理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 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虽然法律甚多, 但往往实施的效果并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从法制过度到法治, 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在普通百姓心中扎根, 而不是仅仅就为政治精英们所理解和掌握, 一部法律实施的好坏, 关键在于普通的大众是否对其知晓理解以及拥护的程度。
(二) 乡镇政府对选举的干预
乡镇政府在我国现有体制中既连接着我们最广大的农村, 同时又承担者许多的行政责任, 为了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和指标, 他们往往视村委会为自己的执行机构, 大量的委派任务, 所以为了控制其并以期达到政通令行的目的, 他们往往会干涉村委会的选举, 有的指派或者指定村干部, 为的就是他们可以与乡镇保持一致, 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这不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有的地方甚至因为结局不好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上访。
五、怎样完善和加强村民选举
针对以上体积的诸多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村民选举的监督和管理, 所以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供参考和讨论。
增强法制观念
选举过程中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 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法律意识淡薄, 没有形成法制观念, 村组法没有深入人心,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而不能领导和带领村民掌握和运用法律以实现自己的权利, 所以首先应该加强干部的法制观念, 加强法治学习, 引导和促进广大的普通百姓学习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 完善选举过程
1、选民资格的认定。
选民资格认定是选举的最基本的环节, 根据法律规定, 我国选民的认定必须是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户籍在本村, 不在本村居住, 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户籍不在本村, 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 本人申请参加选举, 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 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和人口流动的加速, 很多人已经脱离了本村, 长期在外居住, 与原来的村子的联系越来越少, 因此有很多人放弃了参加本村的选举, 但是同时他们往往又不能参加现住地方的选举。另外就是城镇化的加速, 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成为了城镇户口, 但是这一部分人的选举资格也难以界定。
2、对选举的方法加以改进。
总结现行选举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使同一候选人参与多个职位的竞争, 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才因同时竞争一个职位而落选的情况, 在计票方法上, 可以采取变一次投票为二次投票, 第一次按相对多数选举出一部分人, 然后再根据绝对多数的原则对村主任, 副主任和委员进行选举名额的分配, 这样可以更加的保证选举的公平。
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开始, 我过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必会影响政治体制的变革, 在此, 我们只着重论述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基层民主自治下的农村村民选举制度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关键词:政治制度改革,基层民主自治,农村村民选举,村委会选举
参考文献
[1]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2]于建嵘:《岳村政治》,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麦卡琴的诉讼
这一具有转折性意义判例中的原告肖恩·麦卡琴,年龄大概在45岁到50岁之间,来自美国南方农业州亚拉巴马。
成长于深南环境、立身于能源产业(麦卡琴的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麦卡琴几乎是个天生的共和党人,在亚拉巴马当地共和党圈子内十分活跃。在事业刚刚起步的上个世纪90年代,麦卡琴就不遗余力地为各个层次的共和党参选人捐款或募款,后来还跻身于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共和党执行委员会,领衔财政主管。2010年之后,在“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一案的影响下,麦卡琴很快组建起了自己的超级行动委员会——“保守行动基金”,以实现对共和党、特别是“茶党”候选人更多的财政支持。不过,超级行动委员会方式显然不能满足麦卡琴通过捐款实现政治意愿或政策介入的“雄心壮志”。在2011年参加共和党青年保守派联盟的一次活动时,麦卡琴结识了一位亲共和党的竞选财政专家丹·贝克。当麦卡琴毫无保留地向贝克“倒出苦水”时,贝克的意见是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司法诉讼撬动那些既有的束缚。
2012年大选周期,出于法律的限制,麦卡琴捐出了约3.3万美元,支持了16位联邦层次共和党参选人,另外的2.5万美元则捐给了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等外围组织。按照麦卡琴的设想,他还想再多支持12位共和党参选人,而且认为针对参选人的捐款额度实在是“杯水车薪”。于是,当年夏天,麦卡琴想起了贝克的大胆建议,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状告联邦选举委员会关于个人捐款总额上限的约束违背了《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开启了所谓的司法“斗争”。颇为戏剧性的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很快跟进,不但支持麦卡琴的行为,甚至还直接参与到了案件的司法推进之中。
转折性的判决
正是由于共和党组织的介入,麦卡琴的案子迅速吸引了政界和公共舆论的关注。在提请诉讼三个多月之后,特区联邦地区法院作出了倾向于联邦选举委员会的判决,认定政府出于防止腐败目的或考虑有权对个人捐款额度进行限制。对于该判决,麦卡琴和共和党阵营显然无法接受,于是麦卡琴本人在2012年10月9日直接将该案告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对于“麦案”的处理,又一次显露出以约翰·罗伯茨为首席大法官的联邦最高法院颇具“司法能动主义”意味的政治手腕。在罗伯茨的主导下,联邦最高法院于2013年2月决定接受“麦案”的审理,并最终在一年零两个月之后做出了支持原告麦卡琴主张的判决。关于判决结果,多数派正好是九位大法官中五位由共和党籍总统提名的人选,而四位少数派则都是民主党总统提名的。不可否认,这一判决是罗伯茨法庭又一项沾染着浓厚政党色彩的争议决定。
联邦高等法院对“麦案”的判决,最简单地概括,即以后选举中的个人将可以不再受任何额度限制地向某参选人进行竞选捐款。事实上,关于个人竞选捐款限制的制度安排,来源自上世纪70年代。国会于1971年通过的《联邦选举竞选法案》在1974年的“水门事件”之后得到了严厉的修正,设置了在一个自然年中每个个人进行竞选捐款的总额上限。1976年,这一制度安排曾在所谓的“巴克莱诉维罗”案中遭遇违宪质疑,但并未被推翻。直到在2002年的《两党竞选改革法案》中才轻微松绑,要求上限数额应该依据通货膨胀情况适当调整,并将每个自然年的范围扩展为每两个自然年。
按照目前制度限制,在2013年和2014年两年中,个人可以向竞选参选人、政党组织以及其他政治行动委员会总共捐助12.32万美元,其中4.86万美元被限制给予参选人,同时在每次选举中只能给予单一联邦职位参选人2600美元捐助。但在“麦案”胜诉之后,在一个435位国会众议员、33位国会参议员换届的正常选举周期中,如果个人自由地向两党每位候选人都继续捐款2600美元,这样就达到了原本参选人捐款总额限制的25倍!而且,个人对于两个主要政党全国委员会、100个两党各州委员会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类政治行动委员会的竞选捐助,则势必数十倍、数百倍的暴增。
4月2日案件判决宣布后,麦卡琴欣喜若狂,他直言不讳地感叹“没想到会那么快”。当被问及会否为更多参选人进行更多捐款时,麦卡琴坦言:“当然!我已经开始与一些参选人见面,我会捐助给参选人、政党以及政治行动委员会”。
金钱政治的本性
“麦案”对于个人捐款总额上限的彻底推翻,不但将直接颠覆美国竞选政治的规则性制度安排,也会更为深远地塑造美国政治生态走向。
仅就2014年和2016年两个竞选周期的形势看,“麦案”的胜诉无疑有利于共和党阵营,这也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强力支持麦卡琴的逻辑所在。根据对2012年竞选周期捐助数额最多的1000位个人捐助者的统计,其中90%的捐款流向共和党阵营的捐款者为580人,而90%令民主党阵营受益的捐款者为326人,其中差距可见一斑。通常而言,共和党支持者个人握有更多财富,自然也就具有更高的捐款能力,“麦案”的胜诉则恰好释放了这种能力。通常认为,2014年竞选周期有利于共和党,而对于2016年竞选周期,共和党也跃跃欲试,在这种背景下,“麦案”的胜诉将极大地提振共和党获胜的可能性。不过,民主党阵营,特别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早已开始新一轮攻势,将共和党人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名列前茅的科赫兄弟联系在一起,呼吁选民不要让富人通过共和党掌控国家命脉。这种竞选策略或者可以在“麦案”胜诉之后得到更大市场。
相比于总额上限松绑的个人捐款,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这一制度变通方式将可能失去比较优势。只有明确要求捐款一定用于某些助选目的的媒体造势的“金主”们才会坚持使用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方式。同时,个人直接捐款方式回归到竞选舞台中心位置后,连接“金主”与政治人物之间的人脉则成为捐款去向的决定性因素。换言之,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政治新手而言,要想得到更多捐款,政党“大佬”的认同与互动就是重中之重了。这就意味着,作为“大佬”们的政党领袖和资深人物在竞选过程和选后资源分配中掌握极大权势。权力的个人化倾向加剧,腐败滋生的土壤也势必会有所增加。
从美国竞选财政改革的发展历史上梳理,“麦卡琴诉联邦选举委员会”的判决及其后续影响可以说是一种赤裸裸的倒退。一般而言,虽然在竞选财政改革过程中屡次出现了“问题——改革——新问题——新改革”的螺旋渐进,但基本主线还是制度的自我否定与改良。在金钱与选举政治具有天然链接的“美式民主”环境下,一个制度被制定,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漏洞或变通方式,随后又出现新的制度安排,然后再有新的变通。这些变通如软钱、绑并、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等,虽然事实上腐蚀了原有制度,但毕竟是在既有原则基础上的“钻空子”。相比之下,“麦案”的胜诉几乎是推翻了原则,彻底倒退到了1970年之前的状况,几近将40年来的众多改革智慧与制度实践归零。不得不说,这是金钱对政治的操纵走向极端的恶性表现。
相比“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中的收敛,罗伯茨法庭伸向党争政治的手实在是太长了。虽然曾经判决支持了奥巴马医改,但“麦案”的胜诉甚至已足以将罗伯茨法庭的司法遗产降至冰点。当然,民主党阵营也不会坐视不理,新一轮竞选财政改革的大幕将徐徐拉开。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麦案”的胜诉几乎是推翻了原则,彻底倒退到了1970年之前的状况,几近将40年来的众多改革智慧与制度实践归零。不得不说,这是金钱对政治的操纵走向极端的恶性表现。
和女职工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常州市教育工会:
××学校工会第×届×次会员(代表)大会于××年×月×日召开,会期×天。本届工会委员会委员、经审委员会委员和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由工会小组推荐,上届工会委员会提出,经校党委(支部)研究,并报市教育工会原则同意,经大会主席团审议,交全体会员(代表)反复酝酿讨论,主席团汇总各代表团意见,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大会选举。本届工会委员会选举采用无记名差额的办法进行,经审委、女工委选举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进行。大会应到会员(代表)×名,实到×名;女会员(代表)应到会×人,实到×名。
第×届学校工会委员会委员的选举结果是(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票,……(所有候选人和另选人的得票情况都要列出)。×××等×位同志当选为××××工会第×届委员会委员。
第×届学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的选举结果是(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票……。×××等×位同志当选为第×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女工委选举情况写法同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后,分别召开了×届一次××××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学校党组织提名,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经审委主任和女工委主任。选举结果是:×××同志以×票当选为主席;×××同志以×票当选为副主席;×××同志以×票当选为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同志以×票当选为女工委员会主任。特此报告,请批复。
×××× 工会 ××××年×月×日
另附:1.主席、副主席干部任免审批表(一式三份,必须由学校办公室填写,在市教育工会网站下载专区栏目有样式)
关于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
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徐州市总工会:
我校于2010年4月14日召开了第十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由大会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的办法,从33名候选人中选举出31名委员,组成了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由大会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的办法,从5名候选人中选出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组成了第十三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2010年4月14日,我校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的办法,从10名候选人中选出9名工会委员会常务委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的办法,选出1名主席、3名副主席。
2010年4月14日,第十三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等额选举的办法,选举出第十三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委1名、副主任委员1名。
具体名单和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国防: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信电学院教师、院工会主席,副教授。
刘圣汉:男, 1957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校长助理兼校工会主席,副研究员。
刘群志:男,1957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校工会副主席,高工。
李克民:男,1957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矿业工程学院教师、校工会副主席,教授。
张书毕:男,196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环测学院教师、院工会主席,教授。
周丽丽: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审计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
段鑫星: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校妇委会主任,教授。
崔金福:男1959.07汉中共党员中专后勤服务集团、工会主席、助工
翟金玉:男,1970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校工会副主席,讲师。
二、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主
席:刘圣汉;
副主席:翟金玉、刘群志、李克民
三、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 主任委员:
周丽丽: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审计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
副主任委员:
杨玉凤:女,1964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管理学院教师、第十二届经审委副主任,副教授。
特此报告,请批复。
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工会委员会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选举 结果
报:徐州市总工会、徐州市教育工会
2010年4月19日印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副主任委员:刘 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姚蓓喜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王小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秘书长:张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
研究所
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副主任委员:曹中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邱学青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
教育系
朱丽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秘书长:茅红美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中心
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副主任委员: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
学院
姚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
教育系
侯莉敏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秘书长: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化敏中央教科所
副主任委员:姜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教处
何幼华上海市教委幼教处
程晓明《早期教育》编辑部
秘书长:章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副主任委员: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罗英智辽宁省教育研究院
黄娟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秘书长:鄢超云(兼)
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筹)
主任委员: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郭亦勤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刘占兰中央教科所
债权人会议作为破产企业组织机构中的权力机构, 掌握破产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实践中, 由于债权人会议成员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 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全部破产事务。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 我国《破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在债权人会议之外设置债权人委员会这样一个常设性机构, 以代行债权人会议的部分监督职能和其他职能。债权人委员会是企业破产中的一个重要机构, 在债权人与管理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债委会的良好运作能减轻管理人工作效力, 提高管理人工作效率。因此, 是否能充分调动与利用债权人委员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对破产事务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债权人会议制度已经有着较为详尽的研究, 但是我国学者针对债权人委员会, 其研究基本限于实体层面, 侧重于研究该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债委会的法律地位等, 缺少对于债权人委员会的相关程序性问题的研究, 尤其是选举制度的问题研究。债委会成员的选举是债委会设立的起点, 选举制度的完善对债委会制度的完善, 对于确保各方权益、保障破产事务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 是债权人委员会良好运作的原点与基础, 如果不能厘清该程序性问题, 那么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在实践中必然造成制度性“原罪”, 阻碍破产事务进程, 有可能损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权益, 势必最终使管理人陷于被动的尴尬局面。因此, 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法律问题亟待研究。
二、债权人委员会成员提名
(一) 有提名权的主体
我国《破产法》六十七条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代表组成, 债委会成员不得超过九人, 也就是说债权人会议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债委会成员。在选举程序中, 应当对被选举的主体进行提名, 而进行提名的前提是明确具有提名权的主体。因此, 笔者将先分析有权提名债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主体:
第一, 管理人不具有提名权。笔者参与的破产案件中, 债委会成员候选名单都是由管理人事先拟定, 然后提交债权人会议进行表决。尽管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但不能说明管理人具有提名权。依据破产法的规定,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 法院具有重大事务决策权, 管理人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 重大事务需要经过法院批准后方可实施。笔者认为, 管理人这一行为实质为法院授权的代办行为, 管理人的推荐名单实质为经过法院同意的债委会成员候选名单。
第二, 法院具有提名权。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之前, 债权人往往因为数目众多、地域分布广泛, 债权人之间往往缺乏了解, 要求债权人提名出合适债委会成员较为困难。法院可以通过管理人对债权人状况获取较为全面的了解, 提出合适的债委会成员人选较为可行。另外, 据破产法的规定,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 法院具有重大事务决策权。笔者认为, 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具有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提名权, 但法院实际具有提名权, 今后的法律修改也可明确规定法院具有提名权。
第三, 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具有提名权。法律规定, 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 债权人会议有权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不难看出, 依法申报了债权的债权人有权提名债委会候选人。笔者认为, 债权人的提名权与法院提名权并列, 债权人认为法院推荐名单以外的债权人更加胜任, 可以推荐其他债权人作为候选人。另外, 法律没有规定债权人提名权的行使条件, 笔者建议, 今后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行补救, 规定债权人数占10%的债权人可以提名一名候选人。
(二) 提名债委会成员的考虑因素
在提名权明确后, 应当提名哪些债权人作为债委会成员呢?债委会成员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利益, 因此提名适格的债委会成员至关重要, 但是我国法律并未对该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故笔者将分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债委会成员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之利益, 因此分析其提名构成, 应当以债权人的代表性角度分析。我国法律虽未对债权人的类别明确相应的法律概念, 但依据《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有关破产清偿顺序之规定, 债权人分为四类:一是对债务人享有担保权利的债权人, 二是职工债权人, 三是税收征管机关债权人, 四是普通债权人。上述四种债权人, 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利益。
笔者认为, 债委会设立之目的在于加强对破产程序的监督, 保障债权人之权益。但是, 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在债务人清偿能力有限的前提下, 这就不可能充分保障到每一个债权人之利益, 在企业破产进程中也很有可能出现损及某一方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因此提名能够代表相关主体利益的债权人进入债委会监督破产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债委会成员的提名, 笔者有如下观点:
第一, 让担保债权人拥有尽可能少的债委会成员席位。从法律上而言, 担保债权人享有最优先的清偿顺序, 使得担保债权人缺乏工作动力, 而职工债权与普通债权的清偿依赖于担保物的高价变现能覆盖担保债权的金额, 这使得普通债权人组成的债委会有足够的动力与积极性努力工作, 尽可能帮助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
当然, 个别案件例外, 特别是金融债权为主的破产案件中, 债权人可能绝大多数都是担保债权人, 在以担保债权人为主的案件中, 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
第二, 税收征管机构代表无须获得债委会成员席位, 因此不需要提名其作为债委会成员候选人。其理由如下:首先, 从现实角度而言企业欠税只占国家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这一点已得到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立法和相关研究机构的认同。①对于国家而言, 企业破产欠税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一笔财产, 因此没有必要专门要求国家税收征收机关委派代表至债委会。我国今后每年破产的企业数目将会十分庞大, 要使每一个破产企业的债委会成员中都有税收征收机关代表, 不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必须要求税收征收机关委派代表参与破产过程, 那么所造成的人力、财力投入甚至有可能超过欠税金额, 反而得不偿失。其次, 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中, 税收担保、税收保全、税收滞纳金、税收强制执行等措施, 都可以在企业破产前起到确保税款征缴的作用, 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出现破产企业欠税的情形。综上而言, 提名税收征管机关代表为债委会成员候选人无必要性。
第三, 让普通债权人拥有尽可能多的债委会成员席位。正如前文所言, 普通债权人对破产事务的关注度远远超过担保债权人, 主要由普通债权人组成的债委会拥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
笔者认为, 除了上述分析外, 还应当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债委会成员的代表性, 即第一, 债权人的威望与能力;第二, 债权金额的大小;第三, 债权人是否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第四, 债权人地域代表性。
现笔者详细分析之:
第一, 应当考虑债权人的影响力与能力。破产是一个利益协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对于入选债委会成员的威望与能力有较高要求。影响力与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条件, 法律无法对此进行评判, 应当结合破产个案在众多债权人中选择出合适的债权人加入债委会, 促进破产顺利进行。实践中, 有影响力与能力的债委会成员往往对破产事务的进展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能稳定债权人的情绪, 化解破产事务中的各类矛盾, 甚至能通过个人影响力协调管理人无法解决的难题。
第二, 应当考虑债权金额的相对大小。依据债权额度, 可以把债权人分为大额债权人与小额债权人。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 任何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债委会中大额债权人往往只会代表大额债权人的利益, 小额债权人的利益有可能遭受损害。为了避免此现象, 有观点认为, 应当提名相应数量的小额债权人参选债委会成员, 理由是大债权人占据着主导权, 这极有可能把中小债权人排斥到边缘地位, 损害其利益, 无法体现破产中的公平。在破产实践中, 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大债权人往往在债权人会议和债委会中都占据着主导权, 这有助于快速集中处理破产事务, 提高破产效率, 因此实现破产的高效性是较容易的。特别是在重整案件中, 重整是债务人获得重生的机会, 同样也是大额债权人重生的机会, 出于自救, 大额债权人往往尽其所能为债务人筹措资金、吸收投资人、落实重整计划。债权人的利益最终体现在分配制度上, 同一顺位的债权人按比例分配的制度使大额债权人谋取私利损害小额债权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 笔者认为, 无须过分考虑形式的公正, 应让尽可能多的大额债权人进入债委会。
第三, 应当考虑债权人是否同债务人 (破产企业) 具有关联关系。在我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四款对关联关系进行了界定。在一些破产案件中, 债务人会精心策划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段来实施逃债行为, 最终严重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 笔者认为, 任何债委会成员候选人, 都应当严格审核其是否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 凡是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的债权人都不得成为债委会成员。
第四, 应当考虑债权人的地域性。笔者参加的一起破产案件中, 该案件中外地债权人数量众多且住所地较为集中, 管理人与法院在拟定债委会候选人名单时, 担心外地债权人因路途遥远缺乏参与破产事务的积极性, 债委会成员候选人均为债务人所在地的债权人。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中, 外地债权人对候选人名单提出质疑, 进而对破产事务处理的公正性表示质疑, 甚至表示自担交通成本也愿意成为债委会成员。因此, 笔者认为, 在类似上述破产案件中, 事先应征求外地债权人的意见, 尽可能在债委会成员在地域上分布均衡, 打消债权人的质疑。
三、债委会成员选举方式
(一) 职工代表是否需要选举
我国《破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的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代表组成。从字面解释上而言, 债权人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但是这里的“债权人”在逻辑上并不包含“职工代表” (即职工债权人) , 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那么职工代表是否应当通过选举产生呢?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笔者认为职工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理由如下:
第一, 从字面解释而言, “选任”修饰了职工代表。在法条中“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为定语, 修饰限制了其后的所有主体。因此, 即使“债权人”和“职工代表”两个主体是并列关系, 二者也一同接受“选任的”修饰限制。因此, 职工代表也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第二, 选举职工代表有其必要性。在破产企业中, 职工数目众多, 要选择代表其利益的主体, 选举是最民主透明的选任方式, 从制度上而言, 选举出来的代表就是代表多数人利益的代表。选举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职工共识, 化解潜在的矛盾, 有利于社会稳定, 保障破产顺利进行。
第三, 选举职工代表有其可行性。同一个企业的职工, 一般不存在时空的分隔, 长期的共同工作, 也让职工之间有着基本的了解, 这有利职工们选择出其认为最合适的、最能代表其利益的代表, 并且职工之间组织一场职工代表选举也并非复杂、专业的活动。因此, 选举职工代表具有可行性。
综上而言, 笔者认为, 职工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如债务人在申请破产前未选举职工代表, 管理人在接管债务人后应当组织职工代表选举。
(二) 是否采用累积投票制
累积投票制, 是指股东所持有的每一股份都拥有与股东大会拟选举的董事或者监事数量相同的投票权, 股东既可以把全部投票权集中于选举一人, 也可以分散选举数人, 最后以得票多少决定当选的董事或者监事。①该制度原本用于股东选举董事或监事, 法律并未明确是否适用于企业破产中的债委会成员选举。
累积投票制最重要的制度价值就在于化解直接投票制引起的股东之间的不平等, 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企业破产的债委会成员选举中, 也存在着同公司股东选举董事时类似的问题:大债权人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表决优势, 在债委会中随意安插有利于己方的债委会成员, 而中小债权人由于债权分散, 有可能无法选举出代表己方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这对于保护全体债权人利益实现破产公平受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从保障债权人实现公平受偿的角度而言, 应当在债委会成员选举中引入累积投票制, 允许中小债权人把投票权集中行使, 选出能够代表中小债权人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三) 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
我国法律并未对债委会成员选举究竟是采用差额选举制度还是等额选举制度做出规定。在与之类似的股东会选举董事会制度中, 除了在《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 (试行) 》中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职工董事之选举要采用差额选举外, 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董事选举也未明确规定究竟采用何种选举制度。
“差额选举”的原则, 或者说“以差额选举为常规, 等额选举为例外的原则”, 一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和人民团体活动中公认的原则。②差额选举原则主要是适用于政治活动当中, 那么是否适用于企业破产中呢?
从可行性上而言, 在破产中适用差额选举并无障碍, 只要提名的债委会成员多于应选的债委会成员即可。因此, 关键要分析使用差额选举制度的必要性。笔者认为, 有必要引入差额选举制度, 理由如下:
第一, 差额选举制度, 是一种竞争性的制度, 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债委会成员需要一定的威望与能力, 一般而言债委会成员能力越强、威望越高也能更好地处理协调破产事务, 更能保障债权人利益。通过差额选举制度, 可以淘汰一部分不适格的债委会候选人, 选拔出更为合适的债委会成员。
第二, 差额选举制度也更符合选举制度的内涵。这一点是在包含债委会成员选举在内的所有选举都适用的, 差额选举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选举制度的民主性, 使不同的债权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主张,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四、债委会成员选出后的相关问题
(一) 债委会成员的任期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债委会成员的任期, 但是依据债委会成员的职权, 可以确定债委会成员的任期。成立债委会的目的在于监督破产进程、保障债权人利益。因此, 债委会成员选出之日, 债委会成员便开始履职, 履职期限截至破产程序终结。
(二) 债委会成员不能履职的救济途径
债委会成员在被选出后, 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履职。债委会成员对于保障破产中债权人利益意义重大, 如债委会成员无法履职, 势必将严重影响受其代表的债权人之利益。
我国《破产法》未对债委会成员不能履职的情况如何救济做出规定, 债权人选出债委会成员, 原则上是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利益, 而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间往往有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因此, 债委会成员一旦不能履职, 必须及时补缺, 否则有可能严重影响破产的公平受偿。
笔者之前讨论的提名、选举之方式, 为债委会成员补缺提供了可行性。首先, 笔者认为债委会成员的选举应当为差额选举。因此, 除了不能履职的债委会成员外, 各债权人还有可供选择的其他债委会成员候选人, 补缺的人员可以从这些候选人中选择, 免除了重新提名的程序。其次, 根据首次选举债委会成员时各候选人的得票数确定新的债委会成员, 票数最多者直接确定为新的债委会成员。
(三) 债委会成员被弹劾的救济途径
债委会成员在监督破产工作的同时, 也接受债权人的监督。因此, 债权人有权对债委会成员提出弹劾。笔者认为, 每一个债权人, 不论债权金额大小都有弹劾权。
债权人的弹劾对象, 应当包括所有债委会成员, 并不限于能够代表其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例如职工债权人代表也可以弹劾普通债权人代表。原因在于, 由于不同债权人群体利益存在冲突, 在破产中很多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都发生在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间, 当债委会内部无法进行利益的协调与保障时, 就应当赋予债权人自我救济的权利, 债权人有权对不尽职尽责的债委会成员或者故意侵害他方利益的债委会成员进行弹劾。
弹劾的条件可以参照公司法中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的资格与义务的规定。
弹劾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有观点认为, 弹劾也可以向破产管理人提出, 笔者不赞同此观点。理由如下: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为完成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分配事务, 同时必须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并受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因此, 即便债务人向管理人提出弹劾意见, 管理人最终还是需要将意见转往人民法院, 为了简化弹劾程序, 提高破产效率, 债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弹劾即可。另一方面, 弹劾往往是弹劾人向更高权力主体提出弹劾意见。在破产中, 管理人却是接受债权人监督的, 如果债权人向管理人提出弹劾意见, 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颠倒了债权人与管理人的相互关系, 因此是不恰当的。综上而言,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弹劾, 既能确保破产效率, 又能防止债权人对管理人的监督关系陷入混乱。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 健康高效的债权人委员会是破产事务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 债权人委员会的选举制度完善与贯彻是债权人委员会健康高效运转的良好开端。选举制度不仅需要在立法层面上逐步完善, 也需要管理人在司法实践层面上不断总结经验并灵活执行。本文笔者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得到专家的点评,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详尽的研究。
摘要:债权人委员会是破产企业组织机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机构, 而选举制度作为债权人委员会的原点, 是债权人委员会良好运作的基石。我国关于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 缺乏针对选举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详细规定。笔者从管理人的视角, 对债委会成员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若干重要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强化债委会成员选举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
注释
1 韩长印。我国破产分配顺序的重构—“破产分配顺位”学术讨论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44。
2 同前注。
3 (1) 梁上上:《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第84页.
思考
富阳市鹿山街道17个村从6月10~16日进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我所驻的陆家村在13~14日选举出第六届村民委员会主任1名和委员2名。全村有1736位村民参加了选举。经过紧张的选举,第一天选出村委2名,第二天选出了村主任。从选举现场看,由于陆家村党支部和村选举委员会组织工作周密,村民们投票秩序良好。另外,陆家村还专设一个流动票箱,由工作人员抬着票箱去残疾老人家、五保户家、敬老院和住在富阳市的老人以及住在医院的产妇等地,为他们进行投票提供了方便,工作做得很细致。鹿山街道党工委对这次选举也十分重视,书记申屠裕仁、主任胡海龙、副书记袁月等街道领导都来到选举现场进行了监督。
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产生群众信任、德才兼备的村委会成员,对于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对于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从富阳市一些地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情况看,本人认为,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的宗族、家族派别在选举中暴露的十分明显。由于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制度的影响,宗族、家族的意识在农村群众的思想中依然存在,有的还十分根深蒂固。不少农民在选举中,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家族,再次是宗族。他们认为,家庭、家族、宗族以外的人品再好,讲的再有道理,既是本族的人各方面不如别人,也要选本宗族的人做村干部。
(二)贿选等行为比较普遍。有的村争权夺利等问题十分突出,有的为了当选,不惜采取送钱送物、请客送礼等手法拉选票,有的村每张选票送一条香烟,个别的每张选票送钱200—1000元不等。
(三)一些优秀的党支部委员或党员,由于没有经济实力,无可奈何地不参与竞选。而有钱的老板竞选上了村干部,无形之中,使不少优秀的党员心中有一种失落感,在农村的威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有的村“两委”不和,干群关系紧张,许多问题长年得不到解决,村委会换届选举常常成为各种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另外,竞选的各派对立面的矛盾更加深了,为今后开展工作,埋下了不利因素的伏笔。
(五)有些村的村民债台高筑进行竞选,如一些村的村民在竞选中借贷几十万元,最后仍未竞选上村干部,而情绪低落,引发了家庭矛盾。
(六)村委会每届三年的任期偏短,不利于其成员的思想稳定和工作开展。因为,新上任的村委会成员,第一年主要是熟悉情况,健全组织,制订计划;第二年集中精力抓工作;第三年就要考虑随后的换届选举。
二、原因分析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原因有:
(一)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一些重大问题规定的不够明确、不够具体,基层不便操作。村委会组织法是村民自治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是重大原则事项,但在,在贿选等界定及处理方面,规定的太原则,基层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部分村民争权夺利严重。村委会主任是村子的法人代表,是村中事务的重要决策人和管理者,同时还享受一定的经济补助;在城郊村和经济强村,村委会成员尤其是主任,有职有权。因此,部分村民就把当选村委会成员作为以权谋私、或为家族、宗族、派别谋取利益的先决条件,为当选不惜采取请客送礼、操纵选举等各种非常规手段。
(三)一些村村情复杂。由于村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家族、宗族、派性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选举期间日常工作难以开展,换届选举时矛盾、问题更加突出。
三、几点思考
(一)必须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为农村的文明开放提供思想源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消除宗族、家族观念的影响。
(二)改进宣传介绍办法,切实保障选民的知情权。由于选举竞争机制在农村尚不规范,有些做法还不够公开、透明、民主。如一些年轻选民,长年累月在外务工,对村子里的人和事知道得很少;一些年老体弱的选民,对候选人不了解,选民无法比较、选择。所以,选民认为选谁不选谁,与己无关;参选不参选,无所谓。为此,可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把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是要拓宽宣传介绍范围,不能只限于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而要拓宽到整个选区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必须要进村入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二是要延长宣传介绍的时间。不仅要在推荐候选人时进行介绍,而且要在酝酿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阶段,直到投票选举日前一天,都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进行宣传介绍。三是要扩大宣传介绍的内容。不能只限于介绍候选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简历等基本情况,而要如实介绍候选人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参政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四是要改进宣传办法。不能只限于张榜公布名单、印发或广播候选人的基本简历,还应该提倡候选人与选民直接见面,当场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推行竞选演说办法,让候选人在选举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这样有利于增强选民对候选人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消除宗族势力非法“地下活动”对选民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选民在听其言、观其行之后,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评估,在相互比较之中,理智地作出选择。
xx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乡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县《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和全市第六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精神,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乡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总动员,以确保我乡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乡镇各项工作的依托点和落脚点。依法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第一,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是村民实行自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切实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真正把一批有文化、有组织能力、作风民主、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优秀人才依法选举到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有利于提高村委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乡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六大要求继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宣传、落实基层民主、实践民主的过程,也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过程。各村在民主选举中要进一步强化尊重群众意愿、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广大群众在民主选举中将进一步提高当家作主意识、增强依法维护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能力。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保证换届选举依法进行,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全乡政治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做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对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培养选拔一支群众信任、作风扎实、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队伍。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农村的加快发展、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各村委会要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全乡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村委会换届选举这一关系到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为全乡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认真做好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根据市县要求,为搞好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召开班子会进行研究讨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本着时间服从任务的原则,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我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村委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到思想重视,体现民意,组织有序,措施得力,确保全乡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引导,搞好宣传动员。一要抓紧建立工作机构。乡上已成立了全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驻村指导组,各村委会也要相应建立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健全领导工作责任制。二要广泛宣传动员。会后各村委会要及时召开各类会议,广泛宣传动员,要利用黑板报、标语、村务公开栏、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提高群众对换届选举工作的认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选举活动。要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性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选举期间,要重点宣传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推选程序、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确定方式以及具体投票程序;在选举后,要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工作,教育当选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和引导村民特别是党员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宣传教育要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做到经常性宣传和阶段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一般性宣传和疑难问题解答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为换届选举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要抓紧时间,搞好试点。为了帮助基层干部熟悉选举的方法、步骤和程序,乡党委决定对双河村进行试点,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将时间前移,乡指导小组将对试点工作加大指导力度,总结出一批成熟经验以指导其它村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二)严格依法办事,精心组织选举。村委会选举要坚持普遍平等、直接、差额、竞争和秘密投票的六项基本原则,要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和步骤,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切实保障广大村民在选举各个环节中的权利,使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真正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具体选举工作,按照乡政府《关于印发xx乡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当中,着重把好“四关”,做到“四公开”、“一监督”,坚持“两过半”。
(三)坚持德才兼备,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质量高不高,主要看是否选准配强了村级班子。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选配好一个精干高效的村级班子显得尤为重要。要抓住这次换届选举的契机,在充分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克服家族、宗派观念,出于公心,真正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受到群众拥护的人选拔到村民委员会工作岗位上来,实现建强班子的目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2004〕14号文件精神,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大力提倡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依法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使新一届村委会主任与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通过换届选举,最大限度地实现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真正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密切村“两委”关系,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
(四)加强协调指导,理顺县、乡镇指导组与村选举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范畴,县、乡镇指导组在工作中要严格把握三个原则:指导而不包办,协调而不具体操作,监督而不干预。工作重点应在指导、协助村党支部、村民选举委员会制定详细的选举《选举细则》和办法,宣传动员选民积极竞选、参选;为村民选举委员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现和调处、化解矛盾,保证选举工作秩序。要通过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来把握工作局面。切忌用行政手段参与选举程序、干预候选人提名,以免工作被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全乡第六次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乡上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吕长安同志任组长、乡人大罗主席、乡政府王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全乡第六次村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建立了党政领导、人大监督、组织实施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运作机制。各指导小组成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要尽职尽责,切实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10月底前依法按程序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检查监督。各驻村指导组要深入基层,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对选举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悉心研究,妥善处理。属于个别地方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属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下功夫研究解决。要善于从实践经验当中,从群众的探索创造当中,寻求解决办法。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不得草率决定。要特别注意帮助那些情况复杂、管理薄弱的难点村、重点村,制定有针对性的选举工作方案,加强工作指导,保障选举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建立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选举中不规范的做法。坚决依法查处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违法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有法不依、以言代法、压制民主的错误作法对选举中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违法行为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要严肃查处。对以选举和宗教名义煽动家族宗教情绪,干扰、破坏选举的,应坚决予以打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申诉权、信访权,重视并正确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典型,曝光各种违法行为。
(三)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换届选举中,要始终把工作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上,要教育村级干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努力提高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起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06-13
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选举办法07-02
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09-30
村民监督委员会12-09
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责06-03
村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05-31
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制度05-29
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06-27
镇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情况06-27
村民小组长选举法细则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