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全诗翻译赏析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乌衣巷》全诗翻译赏析(精选9篇)

《乌衣巷》全诗翻译赏析 篇1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文解释】

朱雀桥畔长满了野草,到处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一片幽暗。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华屋中筑巢的燕子,如今都飞到普通百姓家中去了。

【词语解释】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

王谢: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

寻常:平常,普通。

【诗文赏析】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全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古诗今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头二句以此桥名、巷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 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乌衣巷作文 篇2

缘淮水,舫徐沿。犹忆脂兮繁华,未及适兮彷徨。误闯一古巷,矫首昂视,遂捕一匾,青文淡彩题其上。此即乌衣巷。心生愧怍,不慎扰此清净,孰是无意。缓步品沧桑,安宁消彷徨。水清脂粉,悉似忘流,安然如天下。青阶石道,苔痕历历,桥根戚戚野草。黑楣飞檐,青棂白橹。乌之景,傍水依城之丽兮。拂樯,隐见痕烈,细若青丝,了了墨色,而跃然荒芜之兴,败落之趣。甚惊,此乃旧时王谢当年乌衣?其安得光景如此?

遥想此杰灵之地无一泛泛。犹记灵眺之山水,情寄建康;曦献之狼毫,墨染江南。东山倾社稷,风流断秦淮。洒诗喻情兮韫之絮,画龙点睛兮繇之宣。风云叱咤,瞥得星光溢目,乌衣承史。史源乌衣。无奈兮更迭岁月,悲怆兮轮回春秋,燕来兮艳而归。唯忆旧时王谢堂前艳,十里乌衣燕独行。

《初起》全诗翻译赏析 篇3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这两句是说,三年来置身于雾水迷茫的蜀地,不仅望不见家乡,而且因为蜀地多雾,连家乡所能见到的太阳,也不肯照临离人的屋梁。借埋怨太阳来暗示自己对家乡的迫切思念,写得特别宛转而有情致。

出自李商隐《初起》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①苦雾:积久不散的雾。

②巴江:唐时称嘉陵江为巴江。

③离人:诗人自指。

赏析

此诗首句想像太阳初起的动人情景,次句转写自身盼日出之切,三句写作者处境艰难及生活艰苦,末句写阳光偏照引发作者愤慨,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意境奇特。次句转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转,急盼日出。“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三句,“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末句“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篇4

出自白居易《微雨夜行》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注释】

①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

②稍稍:稍微,略微。

③但:只。

④亦:也。

【参考译文】

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赏析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描写夜雨的诗。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秋夜给人的寒意,后两句以“衣裳湿”,却听不到雨来来写秋雨的细密。

此诗创作背景不可得知,不知因何事,作者独行于秋夜秋雨之中。“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两句写秋雨将至的所见所感。秋云密布,天色已晚,一阵寒气袭来,让人略感到寒冷。“秋云”是秋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夜寒”则是秋雨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但作者并没有点出雨字。“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两句,尤为精妙,将秋雨的细腻之质刻画得十分淋漓。这秋雨是极其细微的,那“夜寒”尚且能使人实实在在感觉到,而这一样寒冷的秋雨却让人根本觉察不到,更不用说听到雨声,看到雨点了。它就像濛濛的雾气,浸润着人衣,久而久之,衣服变得潮湿,作者才发觉:原来是下雨了!

姚合《闲居》全诗翻译赏析 篇5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译文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的黑暗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的黑暗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莺梭》的全诗翻译赏析 篇6

莺梭

宋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①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②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④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译文】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作者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织得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黄莺在这里是被赞美的,它的勤劳换来了洛阳的美丽,而这里面如果没有春天的力量,鸟儿固然不会飞来编织锦绣,柳树的枝条也没有翠绿的颜色,织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艳丽了。所以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功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在狱咏蝉》全诗翻译赏析 篇7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参考译文

秋天寒蝉声声,囚徒相思浓浓。

怎能忍受你黑色的蝉翼,面对我斑白的双鬓。

霜露重重,振翅难以高飞;秋风飒飒,歌声容易消散。

无人相信你的高洁,谁能表达我的心迹?

赏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李白《凤凰曲》全诗翻译赏析 篇8

凤凰曲

李白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⑴。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⑵。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⑶。

注释:

⑴“嬴女”二句:谓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天上的春色里吹箫。

⑵“青鸾”二句:谓弄玉和她的.丈夫箫史一同乘凤凰仙去。青鸾,传说中凤类神鸟,多为神仙所乘。此处指弄玉和箫史仙去时所乘之凤凰。

⑶“影灭”二句:谓弄玉、箫史二人登仙,人去楼空,只有其事千古流传于秦地。

译文:

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简析:

此诗寓夫妻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兴趣,能得到幸福。

山寺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篇9

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

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

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注释

众岫:群山。

岫:峰峦。

精庐:这里指佛寺。

流星透疏木: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走月逆行云: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赏析

贾岛的《宿山寺》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颔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上一篇: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函-样例下一篇:瑞鹤仙,瑞鹤仙熊禾,瑞鹤仙的意思,瑞鹤仙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