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家门前的海》说课稿(精选2篇)
本文属于精读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从作者深邃学习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一、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遵循本单元及本课的特点,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品味文中的雅词妙句和含义深邃的句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它不仅语言诗味浓郁,而且思想内涵深邃,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切感受到海的博大、壮阔,并由对海的表象认识上升到对海的内在认识,即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海,海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摇篮,是心灵的家园。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品味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三、教法
我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
2、美点寻踪法: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阅读纲要后,让学生对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拔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①对于本文,学生自身必须有相当深厚的知识沉淀和开阔的眼界,才能理解。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与大海有关的歌曲、诗歌、文章图片及各种与大海有关的科技、奇闻趣事等,对海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的能力。②我将此环节还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本文是一篇气势磅礴,内蕴丰富,哲理深邃的大散文,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可能单一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新课标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不仅展现海的浩荡、磅礴的气势,而且让人心胸为之开阔,我采用了一曲能引发沉思的轻音乐,并伴有海浪、海鸥的声音。这样,营造了一种意境,更能读出这种情韵,也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由此产生共鸣。
2、海浪图片
设计理念:
本节阅读指导课注重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
在阅读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课内课文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S版课文《我家门前的海》的学习,提炼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S版课文《我家门前的海》到S版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山里的风景》的学习,提炼阅读的方法,并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转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你们还记得有关读书的名言吗?(指名回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节课,就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二、课内学习,提炼方法
(一)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先走进作家张岐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家门前的海。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我家门前的海”在“我”眼中是(),是(),是()。(先板书:多变的脸、牧场、画,后出示课件)(师评价:你找得又快又准,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3、小结:那谁能说一说这个环节我们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二)理解内容,品词品句
1、过渡:那么,在作者眼中,大海为什么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回答,并划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读一读。(课件出示)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3、点拨汇报。
(1)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大家的阅读成果吧!(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海是“多变的脸”?
②师:那么哪些句子写了大海的变化呢?(清晨、起风时、涨潮时)(课件出示相关的三个句子)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宁静安恬的脸)
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匝的弧纹,就 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慈祥温柔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爷爷翘起的白胡须……(严肃冷峻的脸)
③这三句话分别写了大海怎样的脸,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回答吗?
④在大海的三种变化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变化?为什么喜欢它?指名读,评读。⑤那谁还喜欢写别的变化的句子呢?谈喜欢的原因,读,评读。(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海的脸确实……(多变啊)那在作者眼里,大海还是什么?(牧场)本来,牧场是指放牧牲畜的草地,这里为什么说大海是牧场呢?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的?(适时出示课件“海上牧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渔家人通过在辽阔富饶的大海上养殖海产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所以作者把大海比作是牧场。)(4)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除了“多变的脸”和“牧场”,在作者眼里,大海还是什么?(画)②师:那为什么说是画呢?(适时点拨:大,美,日新月异)③师:你是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的呢?请你读出来。(5)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终于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作多变的脸、牧场和画了,同时,也品读了一些优美的词句。那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学习方法?
(三)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1、过渡并提出问题:要读好一篇文章,光是了解了大意,理解了内容,品读了词句还不够,我们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下面,就请大家想一想:《我家门前的海》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他为什么能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快速把它背下来。(课件出示)
2、学生自学。
3、点拨:老师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海)那么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呢?(仔细观察生活,富有想象力,富有文学修养等)
4、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有很多富有文采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美美地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优美句子)。
5、小结:这一部分我们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呢?
(四)小结课文,总结学法。
时光老人走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这一课讲完了。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习到了一种阅读文章的方法,是……(课件出示)
三、课外阅读,学法迁移
(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山里的风景》)
1、过渡:教学中有句话叫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方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一篇结构相似的课文——第25课:《山里的风景》。
2、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①在浏览课文,了解大意中,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写了《山里风景》的哪三个方面?
②在理解内容,品词品句中:你能读懂课文并解决课文后面的问题吗?带着文章后面的问题变读边想。③在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环节中你想想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背下来。
3、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边读边想边划边背。
4、小组合作学习。
5、点拨汇报。
四、趣味总结,推荐书籍
1、今天跟大家一起读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感到很高兴。那老师问问你们: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这节课同学们收获课真多。希望同学们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去,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多读名著,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精神的成长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下面,老师向你们推荐十本适合我们看的书,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用上今天学到的阅读方法,有选择地分批阅读,我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大。(课件出示)
3、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每天阅读一小时,心灵健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课件出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多变的脸 10* 我家门前的海
牧
场
热爱大海
【课文《我家门前的海》说课稿】推荐阅读:
课文《氓》说课稿09-15
课文荷的说课稿11-25
初中课文《老王》优秀说课稿07-05
小学课文《草虫的村落》说课稿09-30
《狮子和鹿》课文说课稿01-02
月光曲课文优秀说课稿01-04
课文《坐井观天》的说课稿01-04
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03-27
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01-24
二年级上册课文《蓝色的树叶》说课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