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精选8篇)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1

内容摘要:

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能在学生心中引起积极情绪反映的那种教育。情感教育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如果学生的基本心

理需要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学生就会情绪平稳,信心十足。(2)教师对学生是关心还是冷漠,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3)教师应该为学生尽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抵制,没有隔膜的新型的师生就是打开 情感教育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能在学生心中引起积极情绪反映的那种教育。曾经有人说过:教育应该是有童心的人所从事的最人道的呈业。教师的情感教育,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副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神,一个无意识的关切行为,都可能在学生敏感的心继中引起强烈反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青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乐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如果教师是个感情贫乏的人,没有饱满的激情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高度热爱,那么走进教室上课充其量是个机械的书写工具和传声筒,那么即使一篇充满了丰富情感的优秀课文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美感享受和兴趣,这种纯粹为了教而教的模式,别说学生反感,教师自己也觉得深闷。因此,情感教育的出现可以说是为传统教学方法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一个面孔呆板,举止单一的教师肯定吊不起学生求知的胃口。一个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好教师,一定是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极具魅力的,一个恰切,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学生遇到困难,胆怯时,教师一个善意、鼓励的眼神,往往会激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当学生取得一个小小的胜利时,老师夸大的一伸大拇指,惊喜地微笑着点点头,无形中为学生增添了信心,在自我欣喜中更积极努力地探索求知。假如老师与学生不能达到和谐的情感交流,缺乏了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倾注,那么一切都只能是徒劳无功。说到这儿,就让我想起我校有了班,两位教师向教导主任反映实在上不下去课,教导主任就去听了一节课。听完以后,主任说第二天他在这个班上一节教育订,请两位老师去听。两位老师不以为然。第二天,一进教室,主任就微笑着组织教学,导语新颖自然,态度和蔼可亲,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在他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气氛,讲例题时,生动活泼,还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就鼓励称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节课结束了。下课后,主任什么也没说,就离天花板了教室,两位老师难受极了。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起学生时代时,总会对都课生动、有趣的老师印象很深,也常常会述说从哪位老师那儿学到了令其一生受益的品质。事实证明,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又是整个教学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对教师来说,它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说教育、学习,成以课堂,败也课堂。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洞察孩子们的精

神世界,不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人,是不配做孩子们的师长的。学生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但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就是他们每个都怀有强烈的向师性。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视“老师相信不相信自己”“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否占有一定的位置?”等问题。对老师都抱有无限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比别的同学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午到更多的爱护和关怀。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忽视了,关心得少了,那么,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认为自老师心目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于是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干什么都没有劲头。我们做教师的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虽然并没有讲出来,但是学生是可以察觉出来的。这就是情感的传递性。别看是小学生,对这一点是十分敏感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全校大扫除,两个一年级小孩都坏分子着去打水。我看水桶很小,就叫其中一个孩子去了。可我回头一看,另外那个孩子失望地神情,突然意识到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于是也让他去了。这个孩子激动地不得了。一个很小的水桶,两个孩子一手拎一边,高兴地回来了,幸福洋溢在脸上。正如林格伦在他的《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学生来说,关心的需要,是必须给予满足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这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那么,学生就会情绪平稳,心理,学习专心,信心十足。当学生发现老师对自己关心得多了,他的心理积极因素会被调动起来,比如说过去一直同老师作对,现在他体谅老师了;过去有意违反纪律,现在他为了维护老师也要尽量管信自己;过去老师的课他不喜欢听,现在他似乎觉得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俗话说:“情通则理达”。没有情的滋润,没有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没有教师德性感召,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就没有教育和教学的成功。有一名小女孩,家庭状况非常不好,每天来上学的时候,关发乱蓬着,又不经常洗澡,身上总有股怪味,班上的孩子都躲着好走,谁也不愿意跟好坐同战桌。接上这个班时发现这个孩子严重“自闭”,从不跟同学们说话。当时每天放学,都要把学生送过马路。我就主动紧紧拉着她的手,象平常领别的同学一样。虽然她不敢看大家,但我察觉到她的手湿乎乎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花。从那以手,全班学生没有了嫌弃,只有团结友爱。小女孩也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了。可见,教师对学生是关心还是冷漠,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怪不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除了医生和教师之外,不需要如此多的热情。”不管我们的学生成绩好坏,能力高低,长相如何,老师对他们都应一视同仁,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尽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那些常常遭到失败的学生,表扬和鼓励从来没有他们的份,掌声和鲜花更是与他们无缘。尽管他们在学习上还不能很快地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还应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校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由于每年评选“优秀学生”的名额有限,那些差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她为了尽快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每学期在班内评选一次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比事“体育小明星”“劳动小模范”“助人为乐好少年”等,并用班费买来奖状,请求校长盖上公章。当学生拿到这小小的奖状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鼓励,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象铁路警察一样,只管一段,而要为学生终生负责。要为学生获得成功而创造多方面的条件。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学生。应注意发现学生心灵深处最本质,最强烈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可以想象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手,也许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奖状,但一回想起小学阶段,他也能自豪地说自己曾经辉煌过。教师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坚信学生“能行”,注得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们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情感教育带给他的将是完善的人格、快乐的人生。

(三)情感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的同进也是师生

感情和思维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意发展,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交流会使师生之间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更要注意情感教育,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不故意当众出学生的丑;不给学生以难堪;不是想着怎样尽快整治他们,而是要思考出现过错的原历;对学生有耐心,特别对过错较多的学生,能耐心地等待;对于非原则问题,能原谅的就原谅。我们都知道“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这句话,尊重是爱的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如果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情感是得到了尊重,那么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所以我们说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老师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随意的教学行为,未加思考的语言,以及随便处理的方式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我校有一个六年级的男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毕业前,他象别的同学一样,请老师们给他在毕业留言册上留言。有的老师就写道:“你真烦人!全班就属你事儿最多!”“你知道吗?你很讨厌,我从不就没喜欢过你!”“希望以后能变得让人喜欢你!”等等。但是有位老师是这写的:“师生情是一种缘份。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老师对你的期望,无论你将来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城市,我都衷心地祝福你一切都好!小伙子,加油吧!”相比之下,两种留言会产生两种效果。当孩子看到前一种留言时,会感到失望,不快和沮丧,严重得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引起他对学校教育的怨恨,对教师的不满。可以说,一则小小的留言,破坏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直接会影响这个学生将来的成长。当学生看到后一种留言的时候,他会为自己曾经的过失行为感到内疚和难过,从而发自内心地萌发出要尽快改正缺点的愿望。难怪有人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比作既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又是一口黑暗的伤害之钟,它既可以使学生奋起走向光明之路,也可以使学生沮丧地滑向黑暗之途。由此可见,这位教师的用心良苦。不管过多长时间,每当这个孩子看到这则留言,都会感到无限欣慰,激励他不进步。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希望的信心。当然,尊重不是放纵,要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培养,这样才能发挥信任的作用,情感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场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中,无疑,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时刻关注他们,当他们遇到因难,情绪波动的时候,就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处处以一个身心健康,开朗向上,乐于助人的教师形象去感染、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喜欢、敬佩信赖自己的教师。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平等交流,密切合作,这种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抵制,没有隔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打开情感教育大门的金钥匙。

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乌市第十一小学

马晓艳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情感教育,引导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感情上似乎很麻木,对待父母、老师,一点“情”都不讲,尤其是对待父母,态度恶劣、脾气暴躁,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而对自己的管教则是多此一举。对待朋友,若是哥儿们,只要哥儿们一句话,杀人放火都愿做;若是“男朋友”或“女朋友”,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可以说是痴情甚至是愚蠢到极点。

一、关于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包括审美的情感(如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道德的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理智情感(如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

一直以来,大家往往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只要提到中职学生,通常都会认为成绩差、素质差,久而久之,情感世界就会对外封闭,而且会有一种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越要做,反正从来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于是他们讲脏话、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沉迷网络、破坏课堂纪律……从来不认为老师的话、父母的话是为自己好,许多的情感表现都与常人不同,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莫名的兴奋,一些不可笑或不值得笑的事,能笑得前仰后翻;而在观赏一些感人的教育片时,他们会觉得很可笑;一些大家觉得不雅的打扮、语言,他们会觉得很时尚……

其实这些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的种种所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他,因为通过正常的方式已无能为力,所以只好通过这种过激的行为。多数中职生都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情感,如:重哥儿们义气,遇事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强,不轻易认输……但是他们也缺少许多作为学生应当具备的情感,如:责任感、同情感、遇事爱冲动……而这一切责任其实并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老师、家长、社会。所以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 摆正自己的位置,营造平等的氛围。

老师首先应当教给学生的并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只会发现他们的缺点,从来没有发现过他们的优点,总是对老师存有一种戒备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放松戒备、对老师敞开心扉,老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遇到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想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追究孰对孰错。

2. 用真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要想让学生有情,老师首先必须有爱学生的真情,用自己的真情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用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马卡连柯告诫我们:“我从来不让自己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3. 扮演多个角色,成为学生心灵的依靠。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上是慈祥的长者,应时时给学生抱以微笑的期待,给学生投以目光的赞许,给学生信任的鼓励,让学生感觉亲切;在课堂以外是朋友,时时与学生促膝谈心,洞悉他们心中的困扰,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感情上的烦恼。

三、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的途径

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导向。

1. 引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是小皇帝和小公主,而到了职业学校,不再重视学习,整天享受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总说自己不如人。

摆正学生的位置很重要,所以教师不仅要摆正学生的位置,而且要引导学生摆正位置。

(1)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潜力,只是没被挖掘出来而已,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1) 帮助学生寻找“好孩子”的感觉。在课堂上,许多学生不论老师在讲台前面讲得怎样精彩,都提不起精神,没有一点课堂气氛,这时多数教师会大声训斥。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是个“坏孩子”,一旦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就很难再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了。因此,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必须经常地给学生以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有“好”的一面。 (2) 创造机会让他们“成功”。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上进,是因为从来没有尝到过成功的甜头,总是失败,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信心不足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后给他以充分的赞许,让他感受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认清本来的自己。老师要告诫学生不论是享受时光,还是认认真真地学习,都不能让三年的学习生活白白浪费,因为一旦失去了,就将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讲一些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的位置是一名学生,一名准备学好技能走向社会的学生,现在只能做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学习,只要没有独立,就没有权利享受生活。一个人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一定会有所提升、有所发展。学校是一个单纯的社会,只有先在这个小社会里锻炼自己,以后才能把自己推向残酷的大社会。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朋友感情。

(1)正确处理“哥儿们”感情。真正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知己,只有真正的朋友才堪称是朋友。在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都有几个关系非常要好的所谓哥儿们,他们之间守信用、讲义气、重情义,但是在有些问题上缺乏判断力,因为交友不慎而导致悲剧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哥儿们”感情呢?

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通过主题班会、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真诚的付出的基础上的。其次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原则,正确对待朋友的各种要求。通过实际的案例教育、法制讲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2)正确处理异性感情。高中生的感情,介于初中生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感情,没有初中生那种对爱的纯洁,更没有大学感情那么实际。所以高中生“爱得麻目、爱得愚蠢”,如何引导学生在男女交往问题上保持清醒呢?

(1) 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关于男女交往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指导。遇到男女关系这一话题,不能一味地回避,毕竟十八、九岁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必须加强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反对、阻挠,这样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迫使他们真的谈起恋爱来。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自己分析应该如何处理好男女关系。

(2) 努力成为学生人生的益友。在处理学生的感情问题时,老师不能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出现,而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给他们机会说出心中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迷茫,让他们自己在男女关系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3) 学会帮助学生保密。老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保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不能动不动就请家长,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后学生就再也不会对老师说真话了。

3. 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的许多青少年似乎已经变成了“冷漠的一代”,变得非常自私,只懂得从父母身上索取,不懂得付出。他们整天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从来看不到父母的艰辛,体谅父母的辛劳。

当然学生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冷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在语文课、政治课等各学科中增加感恩的素材。

(2)在校园里营造感恩氛围。通过学校的广播站、学报、宣传栏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行动。

(3)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艰辛。

4. 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往往决定了他人生的发展方向。许多学生之所以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想逃避一切。其实多数中职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也想使自己的将来过得更好,但往往会将这一切停留在口头上,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人生追求,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优秀毕业生案例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把追求理想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情感教育对英语学困生的作用 篇3

一、言传身教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要求教师的言行要规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小而言之影响一个班级,大而言之则影响一代人。我们不妨把“言传身教,身教甚于言传”这一理念归于情感教育的另一个因素。教师在从事英语教学时,语言优美,言谈大方,富有感情,并具有鼓励性;行为方面,以自己的行为来体现自身的心理情感精神,以这种精神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行”,那就是,追求进步,勤奋好学。

我带初三班的英语课时,我总是对他们说得少做得多,在“行”上率先垂范,以行感人,以行服人。以一个高尚的教师的言行带动自己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把一个英语成绩中等偏下的班级带到了全年级第二。中考中,本人所带的初三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学生来信写到:汤老师,您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们会以您为榜样的。”

教师是辛苦的,但如果能换来学生的勤奋,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以言感人,以行动人。教师以自己的行带动学生的行。现在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言传身教,身教甚于言传”。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大部分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能主动背课文,做练习,并单独让我为他们批阅。看到这些学生一天天在进步,我颇感安慰。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所谓“情”就是以情动人。首先作为教师带给学生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所谓“理”就是给学生以道理。“情”与“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老师的关爱是真诚的。即使批评他,他都会非常感激,毫无怨言,积极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这个理论原则包含着心理学和教育学两方面的内容。如有一年在我所带的八年级中,有个学生,他成绩平平,情绪低落,在班上很不引人的注意。消沉的意志致使他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期中考试他的英语成绩是38分。这一打击更使他从思想上开始走下坡路。他甚至还跟同学说他要转学,他待不下去了。其原因很简单:学习差,不被老师重视。一次班干部会上我才得知此事。我开始注意他,了解他。在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后,又有的放矢地找他谈话,了解他英语学习方面的症结所在。原来,他刚升初中时,由于入学成绩低,父母为他的上学产生了分歧:母亲让他停学在家待业,而父亲则坚持让他上初中。这样的分歧给孩子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加之他本身的学习基础薄弱,他不想学了。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他被打动了。在他的周记里,他向我保证他一定努力学习,赶上所有的课程,为老师和他父亲争口气。除了与他谈心外,在英语课堂上我也格外地注意他,多向他提问,在课后或晚自习上也特别关照他。他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不要求背诵的课文他主动背了,在英语课堂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在以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而且他的其它课程也都不同程度地赶上去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后来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到我家看我时说:“老师,我这一生都忘不了您。当初要不是您,我这辈子就完了。”由于他对我特别信任,他把甚至大学里的所见所闻都跟我说,毫不保留。我暗自庆幸总算为国家多培养了一个大学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归结起来,那就是情感与道理相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4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三个误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家长言传多于身教;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即发挥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一、引言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人们更重视教育问题,家长更希望孩子成才。

二、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几年来,心理学界提出了一个比较新的观点: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将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标,用来比较人的聪明程度。情商指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及人际关系管理五个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乐观进取的性格等对人的影响。情商教育让中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学会为人处世,让他们更加快乐、自信、受欢迎、有爱心和意志力,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这是指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现实地接受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适应环境,表明其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情绪反应适度。所谓合乎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对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的认识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合乎常理的,适度的,该大喜则大喜,该小愠则小愠。

(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将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紧张情绪消除掉,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处在健康正常状态的表现。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够以正常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没有诸如社交恐惧症和极端的自我中心之类不正常的交往行为。

(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健康的人格是统一的,因此它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

然而当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 1.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言传多于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了,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多表现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家长只重视中学生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严重忽视了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中学生受益终生的。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攻击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孩子倾向于模仿成人动作。这一实验向人们证明了榜样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节,无不对中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2.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1)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溺爱型。家长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爱使孩子自私,任性,骄横,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关心和感谢。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会处处碰壁,无所适从。家长的爱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种,专断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苛刻,粗暴生硬,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家长的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或唯唯诺诺,或冷漠麻木,或无所畏惧,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

第三种,放任型。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爱和关心,行为放纵,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第四种,民主型。家长对孩子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对孩子多鼓励和引导。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诚、自信、自尊,积极进取,有责任感,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适应良好。显然四种教养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长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情绪稳定,轻松兴奋,自信开朗,能促进中学生人格特征健康发展和形成,使中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家长教养方式让 孩子或自我中心、骄横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差,主观幸福感缺失,导致中学生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中学生形成自责、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极应对方式。

(2)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智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帮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3.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为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了他们的快乐成长和一生幸福,父母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这是家庭氛围良好的基础。夫妻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孩子创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快乐成长。夫妻间有矛盾分歧,应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使夫妻离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要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爱着自己。在爱的氛围中长大,孩子也懂得了爱,学会了爱,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豁达大度,善解人意。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担负着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学生健康成长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滋养。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5

浅谈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诗词是情感的最好载体,表现的是作者最强烈的情感,因而诗词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诗词专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完美的`情感品质和人格精神.本文从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教学情景对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诗词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所起的积极作用等方面,阐述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作 者:于滢慧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157011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H09关键词:审美情感 情感共鸣 情境交融 情操陶冶

浅谈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 篇6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探索和尝试

潘 冬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 邮编:223900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旨在纠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健全人格,感恩父母,提高留守儿童个人修养及其学习热情,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留守儿童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还存在无人监管的现象。这个群体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现状令人堪忧。留守儿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这些家庭生活条件差,加之老人素有节俭的习惯,多数留守儿童的生活标准比较低,很多孩子营养跟不上,生活质量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2、自控能力差。家长外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只要不犯大错误,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造成行为偏差。这些孩子在家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等现象发生。

3.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少交流,使他们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他们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4、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降低,行为习惯变坏。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退步,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在家里无人督促学习,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讲卫生、不听监护人的话,顶撞祖辈、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强。

5、安全感降低,安全问题突出。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甚至有个别儿童无人监护,使得他们没有安全感。一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治疗,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得到帮助,安全隐患增加。

二、探索和尝试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现状,我校在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了如下几点探索和尝试:

1、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为此,学校制定“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班级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为“代理爸爸或妈妈”,在班级中选用独立能力强的孩子担当“班哥、室姐”,并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诉

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

2、让全体师生用爱心来影响留守学生。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是孤寂的,师生的关爱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教师适时家访,上门嘘寒问暖、辅导功课,同学间相互协作,结对子,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到父母不在身边,胜过父母在身边的家的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有所依靠。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我校在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下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学校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室并设有“心语信箱”,定期为这些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留守儿童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观察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进步、心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演变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形成了留守儿童的成长袋。力求让外出务工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留守孩子,能够安心在外工作。

4.开通“亲情热线”,加强感情交流。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学校与中国移动共建“平安校园信息平台”,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免费开通每月200分钟的“亲情通话”时间。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亲情通话”联系外,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视频通话与贺卡书信等沟通方式,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5.开通校园广播站,感受集体温暖。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发动和互动交流的作用,留守儿童自己办起了“点歌祝福”等节

目,锻炼能力,和谐共处。班级还开展了“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建立“家校互动”,推广教育经验。教师借助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指导“临时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对留守儿童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帮助,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提高其学习热情,降低留守儿童的逃学辍学率;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进取性和集体荣誉感;纠正其行为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其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养成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习惯;使其情感更为丰富,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座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背后》;

2.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明)2007年4月20日;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7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以情动人促进学生练习积极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 不如说是靠理解, 靠内部的诱因, 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这就要建立良好师生间的关系, 而确定这种关系, 须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自己有诚挚的感情, 只有感情真挚, 平等对待, 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

2.尊重、理解学生的感情,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只有尊重、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3.心与心的交谈, 是维持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善良和纯洁的, 而学生的心灵则是玻璃般的清澈和纯洁, 心与心的交谈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安全和信任, 在体育教学中有几位学生不喜欢练习, 我用了很多方法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与他们用心交流后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注重“理”与“情”的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使受教育者共燃圣明之火。

实践证明, 以“理”“情”动之, 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 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 融洽了关系, 达到了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尊重学生

因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极少有书面作业, 在平时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悄悄写在纸上, 送到自己特设的信箱中, 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好每位学生所写的合理要求或建议, 以此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只有如此, 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和误解,

三、巧用嘴, 讲道理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 语言既是工具, 又是一门沟通艺术。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 可以收到一语激情的效果, 这样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局面, 缓解紧张、慌乱的情绪, 摆脱窘困的情境, 融洽师生情感,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技术, 形成技能。如寓理于例, 以事物作依据,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了道理的说服力;角色转换, 让每个学生做一次“教师”, 使之产生一种角色的意识, 然后写个自己角色后的感想。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做教师的心情。

四、指导帮助差生

如同客观事物都有差异一样, 学生的运动成绩也有优、劣之分, 对差生不能一味地训斥, 更不能施舍体罚。训斥或体罚是无能的表现, 也意味着思想教育的失败, 而最有效的办法则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 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 正视自我,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找"病因", 帮其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 安排几个疗程后, 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如去年我所教的班上有一名干部子弟, 因家庭的溺爱, 使他身上带有一股娇气和傲气, 上课逃课, 成绩差。我启发教育他, 并给他写了一张运动处方, 一学期后, 该生成绩直线上升, 成为了该班的优生。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使用以下常用方法和措施:

1.在备课过程中, 准备充分多安排一些针对本课特点的游戏、韵律操等易接受的诱导辅助练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语言, 可以使学生有适度的兴奋状态, 即教学心理气氛, 也保证教学形式的诙谐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3.在教学练习中多表扬, 少批评, 并带有鼓励性语言, 如“很好”“不错”“有进步”“真棒”“再来一次”等, 都会引起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从而喜爱上体育课。

4.针对女生设立了专用信箱, 将女生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给予正确引导, 加强了多渠道的沟通, 并细心观察女生的身体状况, 不好当面用语言来表达的特殊原因时, 要准确判断并予请假。

5.教学过程时可多参与学生行列, 使学生与教师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提高运动效果和成绩。

6.课余活动时多与学生聊天, 接触了解学生, 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 这样,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7.对待学生应该是事无大之分, 要做到事事关心, 多鼓励、少批评, 强化感情教育。

8.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进行培优补差, 发展学生的潜力, 搞特长训练, 因材施教。

谈情感教育对学生作用 篇8

关键词:语文 职高生 情感教育

职业高中是以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各领域如师范、农林、电子电器、医卫、财会等培养了大批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但是在新形势下,尤其是近些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复合型、通用型人才过渡,社会对职高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人文素养便是其中之一,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学生高尚的情操,这是由情感素质的重要性决定的。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第一学科,承载着优秀文化底蕴,与情感发展存在着契合。因此,当前高职教育应探索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缺失凸显高职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虽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却在夹缝中生存,其人才培养上对学生情感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往往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单纯依赖单一的、模式化和公式化的教学达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近些年社会上发生的极端突发事件,许多都源于青年个体的情感素质发展不健全,缺少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的社会态度,以及应对问题与挫折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感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包含着,客观属性、主体需要、主客体三个基本社会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概括起来,情感对于高职生发展的作用主要有这么两方面:1.可以帮助高职生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只靠一门技术,高职生走向社会后很难在一个工作群体中得以立足,这是由人类个体社会群体性决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人际交往水平又和个体的情感素养密不可分;2.可以激发高职生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情感对于维护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重要作用。职高生凭借这种积极的情感引导,能够在相对单一的工作环境中营造健康平和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二、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人文情感教育的载体。作为使用文字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学科,语文所承载的是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性走向,是以重视学生个性弘扬和价值提升,并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生命意义追寻的一门人文学科。高职语文教学,要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感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1.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情感教育所涵盖的方面很广,从社会需要角度看,其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也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因此,高职语文应该选用具有明确情感价值导向的课文作为教材或教辅材料,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指定相关课文或书籍作为阅读材料。比如《雄关赋》,这是抒情散文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她高高地站在那里,两眼凝视着远方,脸上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真个不啻是花木兰再世,穆桂英重生。看着这,一刹那间,我竟然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古战场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啊,雄关,这固若金汤的雄关!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教师通过领读或让学生集体朗读,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历史豪俊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在这种怀古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良好情感。

2.学生审美价值的塑造

美感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能够引起个体积极的社会体验,让个体用美的眼光去对人对事,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个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文积极塑造职高生积极的审美观。像大家熟知的《荷塘月色》便是很好的例子:

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美感往往是借助学生的多种感觉和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其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各种教学方法而非单纯的句段分析和阅读。教师可以借助优美的背景音乐、丰富的荷塘图片,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进行图画创作,这种直观的表达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更深层的审美感受。

3.学生创造激情的引导

与自然学科一样,人文学科也能够通过文字来实现对学生创造激情的培养,所不同的是,自然学科往往是借助严谨的科学流程和神奇的实验来完成,而语文学科则更多借助于丰富多样化的社会情境来实现,还是以《雄关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文中“花木兰再世,穆桂英重生”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小说的延伸阅读,并可以借助章回体小说特有的“扣”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说结局的多样化创作,达到对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新武.语文是一条情感的河流.中学语文教学.2008(4)

2.张艳.浅论语文情感教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

上一篇:学生军训评价及总结下一篇:合作建房的增值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