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引路人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的引路人(共10篇)

学生的引路人 篇1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每位教师都要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力争成为所教课程专业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做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新疆才有希望。

在中国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位教师自觉选择了为他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

其次做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人们常说,先成人后成才,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常流水。而“德”是做人的底线,也是学做人的标准。只有“立德”才能“树人”。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去涵养学生的人格,平时要关爱学生,“勿以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时刻起表率作用,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让学生明白老师就是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让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明白“立德树人”的内涵。

第三做个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教师博学多才,学识广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学识,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拥有广博和专深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切反思,在于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在行动中做教育,在行动中做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智慧型的老师,教学课堂才会成为智慧型的课堂。

第四做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赋予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等优秀教育者的品质,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的这一尊重是把学生看作独立完整的社会人,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学生的引路人 篇2

关键词:社会环境,班主任工作,“引路人”角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期, 其身心发展与个性品质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及很强的可塑性。就当今社会环境而言,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正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使他们常感到困惑、迷惘, 甚至无助与失望。在这种背景下, 班主任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重任,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全身心地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自我调控

面对社会环境污染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 班主任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抚慰。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 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设身处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与之心理相融;要循循善诱, 结合自身人生体悟, 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同时, 班主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公益性活动,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以及对自身、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感。班主任在用崇高的师爱温暖、滋润学生心灵的同时, 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健康向上的内心世界。

二、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班主任应坚持向学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的教育要求, 使学生明确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鞭策、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志向。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或演讲会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如何确定人生坐标”的讨论, 为塑造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营造氛围, 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 得到启迪, 懂得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才能使自己的成才趋向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 才能顺应社会的选择,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促使学生理性地把实现远大志向与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 刻苦学习, 积极进取, 真正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健康成长。

三、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主体意识,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 是个体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所在。人的主体性越鲜明, 越能自觉、独立与能动地认识和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其筛选、处理、分析及储备信息以及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和不良思潮侵袭的能力也越强。因此, 在新时期, 从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出发, 教育应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就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应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各种方法, 如“主体学习法”、“内因启动法”以及“情景激励法”等, 为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萌发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 激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机和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断的自我磨砺、自我内化, 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 从而真正成为自身教育与发展的主人。

四、注重为人师表, 发挥人格力量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行为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 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真切, 这种影响是任何教材内容替代不了的,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 而且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事实证明, 一个知识丰富、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班主任, 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因此,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注重自身修养, 更要牢记职责, 加强学习, 提高素养, 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和崇高的事业心, 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导师与楷模。

五、注重与学生沟通,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变成他创造善良事物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朋友的话, 他的精力就绰绰有余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如果他仅仅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老师, 而视其他因素于不顾, 根本不和学生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 尽管付出十倍的辛苦, 那收获也是微小的。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 才会发现并创造出一个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大凡当班主任的都或多或少地走过这样的路程:当班主任伊始, 对一群不谙事的淘气学生, 只感到无从下手, 于是常常板起面孔, 怒目相叱。结果, 尽管班级表面上安定稳固, 但学生和老师之间却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使学生对教师始终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学习成绩及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教育科学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相反, 过分注重学生的内因作用, 任学生自由发展, 尽管师生关系融洽了, 可仍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说, 唯有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班主任的威严, 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 在树立班主任威严的同时, 教师自己必须自觉、自制、坚韧、果断, 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佩服。在教育过程中, 唯有靠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行为的必要矫正。在这个微妙的过程中, 只有掌握好分寸, 才能使学生免为消极被动的客体。班主任可以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和学生们相处在一起, 谈过去、谈将来, 逐渐使学生从对班主任的威严中走出来, 对班主任毫无保留地展示自我, 倾吐心里话。还应适时地开展让学生给班主任提意见活动, 当场向学生保证愿意接受、改正。如此往来,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了, 信任感增强了, 班主任的威严也就无形中转化为威信, 为学生所敬仰。在走入学生心灵的过程中, 教师本人所具有的威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不被学生佩服的班主任是无法去接近学生并为学生所拥戴的。班主任必须全方位地发展自己, 以自身各方面的才能带动并影响学生。敬佩是班主任树立威严的基石, 而威信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篇3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温馨地提醒青年教师,要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纵观本书,不只适合青年教师阅读,也适合所有热爱教育、致力于追求教育梦想的教师阅读。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教师要在学生心灵播洒下真善美的种子。只有教师能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学生才能与教师一样,学会尊重生命、感恩生命。作为教师,我曾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豆芽的生长,一起去登山、做运动。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师生共同喂养小金鱼,天天给鱼缸换水、喂鱼食,为某天死了一条金鱼共同伤心过,也为金鱼生了小宝宝而欢呼雀跃过。我们每天在一起感受着生命成长、喜怒哀乐。我们还同唱过一首歌,同背过一首诗,同为一篇感人的文章流过泪……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吴非老师的书中,学生听到诗句后泪光闪闪,不正是因欣赏到了生命中的美而感动吗?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要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中学时代的一位语文教师,在一年时间里,无论课上课后,我没看到他笑过一次。记忆中的他总是板着脸向学生提问,而他的眼睛却从来不看着人。”这样的事,对现在的教师很有警示意义。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可是许多教师还没有从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还把学生当成看管的对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民主、平等,“师道尊严”还是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位优秀的教师,只有真正把教育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倾听学生,才能真正地培养、造就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专业化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不仅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更会“培养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工作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要博采众长,文理兼修,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要不断读书思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位教师只有给自己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永不枯竭的活力。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习惯,我曾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天天记日记,我们师生共同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我请同学们天天上班级博客评价我的随笔,他们写的日记我也天天批改;对好的文章我每天拿到班上宣读;我们师生同写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在共同读书中,增进了师生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我用我的行动告诉我的学生们: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学习是生动有趣的,生活是恬静美好的……

教师,孩子心灵的点灯人,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孩子前行的方向。

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共) 篇4

摘要:班主任、精神关怀、关爱、沟通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此我们要说,没有精神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精神关怀不仅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更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要把精神关怀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在充盈着精神关怀的环境中,真实地感受到精神关怀的存在,体味着精神关怀,践行着精神关怀,形成关怀精神。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这是魏书生老师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契合,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理解。因此,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学校及老师的深切关怀中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让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当家人,是引导班级走向成功的灵魂。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如何,可以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热情。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要培养出一个出色的班集体,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充分的准备。而教师应以自身优良的榜样影响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理智方式指导学生。把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带入课堂;把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融入生活;把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寓于活动之中。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魏书生曾经这样讲过:“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笑,他当然也对着你笑。”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笔直,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和不幸,特别是来自学习上的困惑,同学间的相处,生活中的不适及家庭和社会上的种种矛盾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和痛苦。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些挫折和不幸。我就拿魏书生这段话来启发、感悟学生:无论遇到多么麻烦的事,只要坚定地抱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具备开拓创新的思想,就会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正如人们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反之,如果遇事总爱生气、烦恼、沮丧、消极悲观,心灰意懒,怨天尤人,就会垂头丧气,痛苦倒霉、疾病缠身、倍受折磨、失意失败。因此要有健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是一个耐心细致、需要时间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关爱每一颗心灵

精神关怀是双向的。作为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掌握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的艺术十分重要,但这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教育实践中,慢慢地去意会、去领悟。诚然,班主任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应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人,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就心理过程而言,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他要关怀学生的心理需求、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发展。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能与学生实现心灵沟通。

1、关心学生

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人是在关心与被关心中学会关心的,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人性化的劳动,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学生生病,你上去轻轻关心几句,并为之送来了药片,常说“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学生心中定会无比地感动,对此我深有体会:一次,我曾送学生去医院并脱下自己的外衣给学生披上。这一点小事,学生始终记在心里,后来她曾在周记中对我说“老师,谢谢你......祝好人一生平安”。加拿大学者范海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

2、理解学生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这里的了解是指对人的理解。对人的理解,主要指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理解,即在心理上体验他人心理、精神需求、人格特点,等等。因此,理解是以人的方式把握人,与对物的认知有根本的不同。窦桂梅老师说:“我常常读名著……我也天天阅读孩子,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便是在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的杰作。”因此,理解就是对人的生命的把握。理解是双向的,教育的成功,不能没有理解。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感悟、相互激励、相互涌动、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学会理解不容易,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不同,要相互理解就应当学会尊重,学会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互袒露胸怀。学会理解,就要如李吉林老师说的“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懂得学生,从而也让学生走近自己、了解自己。

3、尊重学生

尊重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是在实践上承认人的尊严。学会尊重,就是学会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要学会尊重人的自然生命,更要学会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人尊重也是快乐的,学会尊重,要处理好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尊重。如魏书生老师所说:“首先从自己做起,培养自己尊重的信息。要改变只重学生学科成绩分数,较少关注学生心理生活、道德发展的状态,而应多多给予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班主任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4、信任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有主动积极发挥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有光明的、积极的一面,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长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教育人类学指明人是具有“明天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这样,他们总是希望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向往新的学年的到来;他们是创造未来的生命体。班主任相信自己的学生渴望新知、天天向上的要求,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信任学生是对学生应有的态度,是班主任专业化必须具备的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长善救失,接纳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相信学生的辨别能力,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相信“学生总是对的”。这是就面对学生的批评意见,教师应采取的态度而言的,即肯定学生能提意见这种精神、提意见的良好动机和积极的效果而言的。真的领悟到这一点,就会感到愉快。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不歧视,相反却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我与他们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吧,关爱每一颗心灵吧,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综上所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和力量。关心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关心中获得理解,而理解学生才能善待学生。作为精神关怀者,班主任能否掌握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艺术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教育实践中,慢慢地去体会、领悟。

三、建立家、校联系的纽带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仅仅管好学生就显得不够了,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优化学生的校外教育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每学期,我都把家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争取达到二分之一。我认为,家访的目的至少有四种:

一、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在家中表现(不仅限于学习情况,比如做家务情况,孝敬父母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三是倾听家长的心声(对孩子的评价,对学校、老师的希望);四是传播家教知识,协调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关系研究共同教育的方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事,而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学生的引路人 篇5

——学习总书记第32个教师节前夕讲话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李英平

近日,根据学院安排,参加了部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自学了总书记在第32个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作为一个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深受教育,倍感鼓舞。

作为一国主席,一国元首,每年在教师节前夕,都会去一所学校进行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既表明了习总记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一代领袖人物的教育情怀。每一次讲话,总书记都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对全社会发展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反复学习总书记近年来的教师节前夕讲话精神,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从国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教师成长进步环境的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中国的文化自信,坚持中国人在探索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与模式。既不走传统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立德教树人的中国教育道路。

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对全国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今年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比照这两次讲话精神的内涵要求,同样是对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建设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提出的具体要求,但确各有侧重。如果说做“四有”好老师,是从教师职业角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今年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有针对性,即从培养什么人提出的具体要求。它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做“四有”好教师是做学生引路人的前提和基础,做学生的引路人是做“四有”好老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四有”好老师的试金石。因此,在今年的师德修炼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做“四有”好老师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人生不懈的追求,把做学生的引路人作为提升业务的重点。因为,一名教师是不是好老师,关键在于是否培养出了好学生。

因此,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己定要从学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高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仅要有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要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自觉作为,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总书记不仅对好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且也对好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标准。显然,作为一名教师,理想信念是为师之魂。我们务必把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在当下,就是要牢固坚持“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二要锤炼自己的道德情操。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从教标准。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

三要勤奋学习,扎实自己的学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况且,好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就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基础,就必须有勇于创新的思维源泉活水。

四要培育仁爱之心。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充满阳光,塑造学生灵魂的职业。没有仁爱之心,没有博大的胸襟,就根本 不可能在学生心灵里播放“爱”的种籽,点燃学生心灵中的梦想正义之火。

高一引路人话题学生写作 篇6

那是一个春天,雨一直在下。在厚厚的雨帘中,我忍不住加快了脚步。我刚低头走,突然撞到一个行人。我赶紧抬头一看,见他跌跌撞撞却没有摔倒。“对不起,对不起。”我再三道歉。“哦,没关系。”就在那时,我发现他是瞎子。我心里忐忑不安,说:“叔叔,我来帮你回去吧!”说完,我挽住他的胳膊。“非常感谢,年轻人。”他感激地说。我们将慢慢地走下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倒了,差点摔倒。我低头一看,原来是块砖头,我不满地说:“这是谁?怎么才能把一块砖扔在路上?太不道德了!”但一想到旁边的盲人,我就忙提醒:“来,叔叔,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然后停下来,打断了我的手,把拐杖放在一边,蹲下来摸索着说:“以后会有人路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过了一会儿,他摸到了砖头,拿在手里,然后慢慢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路边。这时,我的心剧烈地颤抖起来,我急忙扶住他。他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见,只觉得眼眶湿润了。

雨还在下,我扶着他,走在去他家的路上。这时,我是他的向导;在做人的道路上,他,一个盲人,是我的引路人。

如何做学生快乐的引路人 篇7

一、平等对待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爱 ,我们人人都有 ,但是爱和有目的的教育 ,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 叶圣陶先生在有关教育的理论中提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人性化地对待学生。 因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因此在和学生相处时要因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 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结构不是很完整的学生而言,因成长的环境造成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出现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他们往往会通过违反纪律等“变相”的方式寻求他人的关注。 这个时候老师要多花点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融入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学生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寻求自身价值所在

埃里克森在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中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面临不同任务。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脱节和失误,都会给个体将来的发展带来持续影响。 特别是对15-18岁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同时又带有不成熟性。学生的不成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正因为他们的不成熟, 才在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能。 也正因为他们的不成熟, 学校和老师才有用武之地。 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在“不成熟期”的向师性和依赖性。 但是又得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他们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所在,在“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做深度徘徊。所以,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他们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特别是中职学生因为行为习惯不佳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造成他们未能成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此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群体。 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失去方向感。 这个时候学更需要我们及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供他人学习的优点,尤其对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关注的态度,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及时鼓励。 在必要的时候要运用“激励”机制,任何学生都有想要学好的初衷。 在班级中充分发挥正能量,恰到好处地运用正能量的同时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问题学生内心深处想要学好的潜在动机。

三、采用共情的思想,用心倾听、真诚对待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共情,激发学生潜在的倾诉愿望,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例如,学生说自己和父母因为教育的问题感到很沮丧。 我们的方法是:“你说你因为和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你感到很沮丧,你想要处理好,这让你很为难。 ”当我们用“你”这个第二人称称谓时,在学生的心理上已经融入了,正如同自己所发生的一样。 同时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中立性。 即削去一个教育者的角色, 让学生学会自我判断, 切忌将自己的道德判断强加给学生。 在倾听过程中,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倾诉的愿望,真诚对待他们,我们需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感知,听到学生的声音。在学生遇到难题时,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立即将自己的评判介入其中,而要相信他们自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和赞许及时传递给学生, 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供适当帮助,在这其中充当“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而非“保姆式”的教育。

四、对孩子要有同情心,发现孩子不快乐的原型

“我们应该时常以同情之心去体会孩子在各种境遇中的不快乐。 一旦你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快乐,要想帮助他结局问题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不等于说不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过失进行指导和纠正,只是在这些所有的活动中应有同情心。 凡是所有成功的孩子,他们在教育中会幸运地遇到引路人,而所谓“失败”的孩子则一般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不快乐者所导致的。

1.对教育完全不懂而又缺乏同情心的父母 ;

2.对孩子的教育从不负责的老师 ;

3.严厉而刻薄的老师 ;

4.凶猛而无知的同学 ;

5.俗气而愚昧的亲戚 ;

6.已经变坏的兄长 ;

7.长年不得志 ,内心阴暗的教师 ;

8.粗暴 、武断的长辈 ;

9.有遗传的精神变态家庭 。

罗列下来,这些原型还有很多。 对于明智的父母来说,当发现孩子在求知和习惯、心理上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判断他的“不行”,而是应该像个医生发现病因一样,发现这些不快乐的原型。 当我们指责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定深究学生犯下错误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人会质疑难道学生的问题不应该解决吗? 我们必须肯定地回答“要”,而且必须解决。 但是学生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纠正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出产生问题的背后根源。 在实施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到这些学生内心的接受能力,能否承受我们的话语? 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以“爱的名义”采取学生不愿意接受的方式。 因为很多时候,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犯下的错误,结果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承担。 在教育的时候,请务必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 任何时候一定记得学生和我们一样有需要被尊重的人格尊严。 在老师真诚的关注下会有一个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心理上认可教师的教育,坦诚接受老师的管理和帮助。

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 ,去得也容易 ”,是一句在财富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 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 孩子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发展,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走到了一起,人们成功的生活才会开始。 特别是对于目前青少年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叛逆的性格,在自我角色发展中有可能会面临盲目和混乱, 这个时候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谨慎对待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例如,青春期的学生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发生说话时,一定考虑学生内心的承受能力。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教导”方式,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多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谈话,在班级管理中,改变传统的“发号施令”、“惩罚 ”,而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同时 ,这个时期的他们往往以同辈群体为中心聚集在一起。 在平时的工作中, 一定要及时掌握并足够了解除班集体以外的其他非正式群体,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非正式群体中有“向心力”的学生带动集体的整体发展。

六、育人为本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当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即通过老师系统化的教育和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是非分明,明白如何正确评价事物。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做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在这个年龄阶段所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 例如:真诚、善良、诚实、勇敢等,要求学生习得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理念。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品德,丰富学生情感。 在班级建设中制定大家一致认同的“公约”,以这样的形式规范大家的行为,通过“道德评价 ”、“品行评定 ”、“榜样示范法 ”等方式及时鼓励和纠正学生的道德行为。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开放、包容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喜爱的特色活动,在活动设计及实施环节,激励全民参与,活动和情境的创设都要围着学生的领悟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外在的领悟反思转化为内化的成长。

在理解、尊重下,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重视他们的自我情感体验,在鼓励下,教会学生学会接受生活中所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改变他们能够改变的,感激他们所拥有的,引领他们学会掌握自己人生的风帆,做一个掌舵者的角色,为自己的人生扬帆起航。

摘要: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而且有加速个体发展的作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对个体的发展不仅起即时作用,更重要的是延时作用,即影响个体在整个人生路途中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环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引路人”的角色,以帮助学校教育功能在学生身上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尊重,理解,育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10.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3]王晓松,曲文弘.心灵的守护者:19位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9-1.

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篇8

【关键词】班主任     不良心理    对策      原因

中学班主任是学校育人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育人水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要能认同班主任这个角色,正确把握自我,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当控制情绪;要能了解学生,调节和管理好班级,与学生、科任教师、兄弟班级、领导、同事和睦相处,最大效能地民主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班主任不良心理现状及危害

通过观察、座谈、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中学班主任不良心理有以下几种:

1.自负。这类班主任常常因成绩优异、家长追捧、领导重用等优势而自命清高,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学生、家长的呼声,不接受领导、老师的建议,无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法给予每一位学生尊重与爱护,无法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班级,最终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2.抑郁。这类班主任因无法掌控班级或家庭变故等问题而心理失衡,常常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整日唉声叹气,自我谴责,对班级事务缺乏兴趣,对前途失去希望。

3.多疑。怀疑他人,只信自己。怀疑学生的能力,怀疑他人的建议,怀疑同事的言语,整天活在怀疑之中,大小事情放不开,自己受累,却不能锻炼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

4.嫉妒。自己碌碌无为,平庸消极,嫉妒他人的成就,埋怨自己付出很大努力却受到不公平待遇,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工作中缺乏合作精神,甚至挑剔诽谤先进,弄得整个学校乌烟瘴气。

5.冷淡。得过且过,对待工作应付了事或拖拖拉拉,缺乏激情,情绪低落,对学生的表现听之任之,冷漠麻木,疏于管理,在学生心目中无班主任威望。长久之后,班级正气得不到弘扬,歪风邪气不断滋长。

6.焦虑、急躁。遇到学生突发事件或违纪现象等问题时,心烦气躁、惴惴不安,继而狂躁动怒,缺乏恒心与耐心,处理问题时往往简单、粗暴,甚至违规,学生惶惶不可终日。

7.偏执。以自我为中心、小心眼,言语处世偏激,死盯学生的不足不放,对学生“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在他手中永远无法转变。

二、班主任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极少数班主任因为先天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不适合班主任岗位。但大多数班主任的不良心理病因是社会的影响、工作的压力和自身的调节。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生的素质、班级的管理、上级的检查、班级的评估、学生的安全等工作让班主任焦头烂额,班主任还要接受社会、学校评价,其工作成果大大影响着奖金、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在各种压力下,很多班主任的焦虑、急躁、偏执等不良心理随之产生。

学生道德品质每况愈下,违纪现象日益增多,导致班主任必须全天跟班,加上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学生活动、主题班会、学生考评、家访电访、参加会议等,事务多如牛毛,身心疲惫,难免抑郁、急躁、偏执。

2009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但所有学校几乎没有落实此项待遇,只发放班主任工作补贴200元不等。工作繁重,压力大,工作待遇低,导致有些班主任责任感不强,对班级工作冷淡,敷衍塞责。在现行职称制度下,承担班主任工作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要达到评聘职称的基本要求,有些班主任就辞去职务,导致班主任队伍不稳定。如果班主任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就看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必然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对职业的倦怠,产生失落、自卑和冷淡的不良心理。

工作压力、社会影响等外界因素让班主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但是,由于班主任自身缺乏心理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造成班主任对职业倦怠。

三、转化班主任不良心理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班主任的不良心理现状、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对策与措施转化:

1.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应增强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班主任着想,关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深入班主任,帮助班主任解决实际困难,消除顾虑,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尊重的氛围。学校各项检查评比、会议活动等应删繁就简,尽量为班主任减负,注重工作效率,多换位思考,多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处理问题。积极引导,平等交流,维护班主任的合法权益。

学校还应多引导班主任加强学习,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及管理经验,学习业务理论;多组织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鼓励班主任大胆进行管理改革。

2.教育主管部门。提高班主任津贴,落实好班主任待遇,健全激励机制,多开展与班主任相关的评优评先活动,切实调动和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地位。

3.班主任自身。教育是助人的职业,助人者更应该学会自助。班主任要加强自我调适,提高承受能力,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有不良心理,充分利用課余时间,通过各种兴趣爱好,愉悦身心,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其次,班主任要学会忙里偷闲,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泰然处之。工作中遇到不顺时,要学会自我安慰,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取舍,改变工作方式,调整目标。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至关重要。能尊重领导和同事,就能获得学校的帮助和支持。把陈腐的师道尊严摒弃掉,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勤走访,多沟通,当班主任也就其乐融融。

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在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带着自信,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做好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师、提升精神品质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高一引路人话题学生作文 篇9

我低头向前跑着,突然,我把一个人撞了一下,我把头抬起来,只见她踉跄了一下,倒了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急忙道谦。“没关系,不要紧的。”一个幼嫩的女童声传了过来。

在朦胧的雨中,只见她身高不过一米三,白白的脸蛋上,一双晶亮的大眼睛上闪烁着泪花,呀,她哭了起来。我心里一阵内疚,“小姑娘,我扶你回去吧。”“谢谢你,大哥哥。”小女孩感激的回道。

我搀扶着她向前快步走着,心理还想着她那伤心哭泣的眼泪,唉,真对不起,突然,我脚底下一滑,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香蕉皮,便嚷了起来:“谁这么缺德,把香蕉皮扔到地上。噢,小姑娘,你从这边走,小心绊倒。”说完,我把香蕉皮往旁边一踢。她迈了几步,又问我把香蕉皮踢哪儿去了,我说在马路中间,她走到香蕉皮面前说道:“我不捡起来的话,肯定还有人要摔倒。:说完,她把香蕉皮捡起来。刹那间,我感到浑身的血都在沸腾。我透过她心灵的窗户,看见了她那颗纯洁透亮的心,那是一颗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春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搀扶着她继续向前走着,走着……

教师节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体会 篇10

教师,并不是一份轻易的工作,教师的肩膀上有爱、有责任,也有艰辛和无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有过工作的不适应和对未来的困惑。然而,当我看到身边一大批老教师仍在无怨无悔地工作,他们像春蚕、像蜡烛,为实现教育梦默默奉献,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教师的工作虽然比较平淡,但光照他人、桃李芬芳。

在教育园地里,我深切体会到为实现教育梦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高要自古就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十分浓厚。尤其是去年以来,高要市委、市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目前,全市共投入“创强”资金6.273亿元,全市所有中小学都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实现了“教育强镇”全覆盖。

在教育园地里,我深切体会到教育系统和广大教师为实现教育梦的执着追求。在高要教师进修学校任教以来,我感受到教育系统的和谐温暖,体验到人世间最珍贵的情谊和关爱。各级领导和市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市委开展的“实干兴市”主题实践活动和“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大兴实干之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形成了高要教育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为广大师生创造了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在教育园地里,我深切体会到“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教师的中国梦,系着孩子,系着未来。没有理想的羽翼,我们很难飞入与云相伴的蓝天。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中国梦与教育紧密连在一起,简而言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二、实现教育梦,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建设是关键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实现教育梦的关键。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广东教育界,就涌现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韩亚兰、陆丰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雷锋式的好校长刘海等师德典范。但勿庸讳言,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不良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极少数违反师德规范的现象,这虽然不是主流,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实践“中国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作为根本任务和毕生追求。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切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随其行”。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着力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其中,教育是重点,宣传是抓手,考核是核心,监督是关键,奖惩是突破口。要加强师德教育,将其纳入教师培养体系。要强化师德宣传,激励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要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界定。要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要落实奖励和惩罚,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的主要依据。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未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我在德育工作中十分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鼓励他们多与别人沟通,使消极情绪及时释放。对有孤独感的同学,我积极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逐步适应和同学们的交往;对有抑郁或自卑心理的同学,我引导其参加体育活动,培养顽强的意志,并在活动中改善人际关系。其次,要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些学生对于社会理想比较淡薄,他们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强调自我发展,缺乏社会观念和集体意识。更有一些学生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享乐”,把金钱看成是享乐的前提。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通过讨论成功人物的成长经历、学习名人格言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努力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

★ 家教小论文

★ 家教的社会实践论文

★ 暑期家教实践论文

★ 《蜜蜂引路》课后练习题

★ 暑假兼职家教的社会实践论文

★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主题教育征文

★ 家教广告范文

★ 家教简历范文

★ 家教广告词

上一篇:党建工作培训计划下一篇:污水化验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