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部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通用8篇)
第一部分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运行部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以*厂长提出的“七种意识”、“六个坚定不移”为指导,以实现增产增收、节支降耗及生产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双提升为目标,严格落实“三严一反”、“两票三制”,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事故案例学习,着力提高运行人员的反事故能力,克服机组长期运行设备缺陷多、煤质不稳定、人员紧张等困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在经济运行方面煤泥、洗混等低热值燃料的掺烧量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发电成本大幅降低,煤电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发电生产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双提升的目标。
一、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树立本质安全意识,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强化事故防范措施落实,防止人身伤亡,防止重大设备事故,防止人员误操作,提高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
(一)、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执行力,强化安全监督与考核。
2012年我们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构建并完善三级安全体系,即在安全工作上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厂,把安全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各班组的安全目标、责任和考核标准,让安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部门及时与班组、个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有效地保证了全安全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转变思想,坚持“三严一反”不动摇,杜绝安全生产事故。今年以来,运行部各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行善积德”的思想,坚持“三严一反”不动摇,不断加大现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
/ 12 生产责任追究及各项安全考核制度,对三违现象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全年发电运行队共下发现场检查通报85份,处罚三违人员308人次,其中严重三违7人次,合计罚款金额30800元,“反三违”效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全年安全生产,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及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三)、严格执行“两票”制度,管理人员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监督检查,强化两票执行的检查和考核,及时纠正违反两票制度的现象并进行整改,杜绝误操作等人为责任事故。
运行人员在“两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运行人员对安全规程的学习,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岗位规程,因而不能结合实际运用,存在安全措施执行不完善现象。二是部分运行人员安全思想淡薄,图省事,存在侥幸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两票实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三是基层管理人员尤其是班长、值长对“两票”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班组存在无票作业现象。针对以上不足,部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多引导、多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共性问题及时通报考核,起到较好的效果,使运行人员养成自觉、严肃执行“两票”制度的习惯,并正确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四)、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学习,提高运行人员的认知水平,拓宽运行人员视野,结合我厂实际制定反事故措施并进行落实,组织运行人员进行反事故演习,着力提升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
为吸取2012年上半年#1锅炉爆管及#2炉E给煤机皮带烧损事故运行值班人员处理不当造成设备事故扩大的教训,提高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发电运行队从4月份起组织全员开展了典型事故案例学习活动,结合我厂实际制定反事故措施如:组织学习南京金陵电厂两起电气误操作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案例,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认真吸取各类事故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并参照新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修订完善了《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对“高低压设备停送电操作卡”操作内容进行了细化补充,对操作任务进行重新
/ 12 调整分类,下发各班组进行实施;组织学习华能德州电厂#5汽轮机进水造成中压转子动叶片损伤事故,结合我厂汽轮机系统实际情况,制订防止水冲击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全年共学习火电厂各类生产事故案例120多个,进行事故案例考试8次,根据设备异常状态编制事故预想95项,组织各值开展锅炉爆管、单循环泵运行、线路开关跳闸造成全厂失电、#1机组机械超速保护失灵反事故演练各1次,消防演练1次,进行其他反事故演习(桌面演习)50余次,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运行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的到了显著提高,2012年下半年消灭了机组非计停,全年两台机组非计停次数(3次)比去年下降了40%,机组运行周期和非计停次数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较好水平。
(五)、根据季节特点,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2012年发电运行队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雨季四防、秋季安全大检查及冬季五防、安全月、重大节日等安全专项检查活动12次,共排查并上报各类隐患、缺陷220余项(锅炉124项、汽机58项、公用系统18项、化学20项),全部监督落实整改,为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电厂累计发电137015.418万kwh,上网电量121697.7955万kwh,综合厂用电率9.35%,发电标煤耗338.79g/kwh,比计划值降低3.21g/kwh;消耗燃料83.0435万吨,其中低发热量燃料35.4413万吨(洗混17.1967万吨,煤泥14.0934万吨,洗矸4.1511万吨),占总燃料量的42.68%;向矿直供电1972.1278万kwh,供汽10.3989万吨。附表
三、运行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勤指导、勤监督、严考核”的方针,不断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全面提升运行人员对运行生产工作的驾控能力,对设备缺陷及隐患做到超前预控、超前发现、超前处理,推进运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机组长周期连续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 12
(一)、运行制度管理:部门做到各项管理工作有计划、有布臵、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反馈,使部门管理工作逐渐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针对现场设备异动、技改(蒸汽吹灰改造、增设燃油锅炉、高旁减温水改造等)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了各专业规程,确保了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的正确性,针对季节特点、设备特点、运行方式及时制定“2012年春节保电措施”、“迎峰度夏、防洪度汛技术措施”、“防寒防冻措施”、“ 加强上煤监视措施”等专业技术措施,指导现场操作,使运行人员有章可循确保安全生产。
2、重视现场管理,认真落实主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和重大操作管理人员到位制度。部门制订“运行管理人员到岗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指导作用,防止管理人员出现只听汇报与生产实际脱钩的现象发生,对生产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监督、检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及建议,做到无漏洞、无偏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保证监督、检查的时效性,使运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完善运行人员竞聘上岗机制。2012年运行部由于人员变动及调离部分岗位(集控班长、主值、副值)出现空缺,部门及时组织运行人员竞争上岗,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竞聘评分分为班组测评、部门管理人员测评、笔试三部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让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志走上较高的新岗位,发挥其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走上新岗位的运行人员表现优异能胜任本职工作。
4、定期召开月度运行分析及专业技术分析会,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提高安全运行水平。2012年发电运行队及时组织运行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如#
1、2炉运行过程中一次风量不足,在相同的负荷下一次风机电流明显偏大,#
1、2炉停炉检修过程中对一、二次风管道全面检查,查出一、二次风管磨损腐蚀现
/ 12 象,对磨损腐蚀管道进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
1、2炉因一次风量不足造成锅炉结焦事故;4月上旬#1机轴振出现波动经分析为矿用汽量小,蒸汽流通慢汽温较低,轴封带水造成,轴封汽源由冷再切至三抽后振动消失,通过以上分析及调整处理即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又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5、加强设备巡检及交接班制度管理,确保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
1、#2机组自2009年投运以来,主辅设备都到了检修维护期,缺陷较往年明显增多,成为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2012年运行部狠抓运行人员巡检及交接班质量,做到值班巡检不放过任何设备隐患,实现运行班组“无缝”交接,全年共发现各类设备异常及缺陷4274项,其中主设备重大缺陷165项,因缺陷发现及时避免停机事故15起,做到了有缺陷能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如#2炉水冷壁泄漏、#2机高加疏水至除氧器管道泄漏、#2炉B引风机出口挡板连杆弯曲、#2主变低压侧B相套管升高座渗油、#1机#1高调门阀杆晃动等;对暂时不具备条件消除的设备缺陷编写事故预案95份,组织异常分析48次,编制保障措施400余项,有力地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二)、运行技术管理
1、加强技术管理,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制定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形成闭环管理,做到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如:根据机组方式及时制定单机组安全保证措施、机组启停指导书等,均收到良好效果。
2、加强运行参数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工况,正确分析、准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防止异常扩大,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如5月10日,监盘人员发现#2炉一次风机出口压力有上升趋势,5月26日利用电网低谷期消缺,消除暖风器堵塞缺陷;6月10日集控甲班发现#2炉烟气湿度明显增大,且#2凝汽器补水、汽包水位波动比前期大,判断为水冷壁泄漏,经厂领导研究确定停炉检修,对泄漏点进行焊补,避免了一次
/ 12 锅炉爆管事故;6月21日15:41,集控丁班发现6KVⅠA、ⅠB段电源故障报警,6KVⅠA、ⅠB段B相电压低,综保装臵显示接地故障报警,切换#1空压机电机后接地故障消除,#1空压机电机解体检查发现B相线圈绝缘老化接地,避免了一次厂用电丢失事故。
3、抓好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指标分析,切实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每月对各值经济运行指标进行评比公布,激励运行人员加强机组运行参数调整,严格控制主、再热汽温、汽压等重要参数,发电标煤耗、厂用电率等主要指标比去年有较大提高。(2012年主要生产指标与2011年同期数据比较)
4、强化机组启停过程控制,针对机组启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防范措施,优化调整机组启停方案,量化启停参数,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1)制定机组启停指导书,指导运行人员操作,根据检修内容(如技改、异动)详细列出启停试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并作出预控措施,做到重点突出,指导性强。(2)机组启动前对设备进行试运,确保设备完好达到备用条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出现机组启动过程中因设备原因造成启动中断或者机组并列后延误接带负荷时间甚至被迫停运如:10月17日,#1炉A引风机液偶冷却水堵塞,轴承温度高,锅炉压火消缺(原因为检修清理#1炉A引风机液偶冷却水回水观察窗,恢复安全措施时冷却水回水手动门阀芯脱落,造成冷却水堵塞,油温过高)。(3)规范机组启停阀门检查卡,保护传动试验票。前期存在随意性强,记录不详细,各值标准不统一,因机组启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较长,为统一标准,防止交接不清,6月份部门根据专业特点,统一整理汇编成册,下发运行各值执行,现阶段执行效果良好,做到了运行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准确化。(4)机组每次启停后,当值人员编制启停总结,部门及时组织当值运行人员召开总结会,从操作票制度执行、参数控制调整、机炉专业协调配合、人员安排等进行全面分析,查找不足,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教训,对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启停方案,使运行人员
/ 12 的操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全年机组共启停27次,其中#1机12次,#2机15次,编制启停总结27次。(5)推行机组启停评价工作效果明显。为加强机组启、停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运行人员的正确操作和严格控制机组启、停过程中各项参数在合格范围内,提高设备的健康和经济水平,杜绝机组启停误操作事件的发生。8月20日起执行《机组启、停操作评价规定》,从安全性上有效地克服了前期机组启动过程中出现的屏过超温、爆燃、汽温汽压不稳、低压胀差过高等难题,为降低厂用电消耗提高经济性对机组冷态启动从锅炉点火启动至机组并列时间及并列后后靠曲线时间有明确规定,提高了整体启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附:2012年机组启停统计表
5、合理安排机组检修时间,在保证设备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减少停运时间,争取多发电多供电,提高我厂经济效益。我们围绕2012年发电任务按月倒排电量计划,及时与省电力交易中心进行沟通、联系,多争取电量计划,全年发电计划电量13.5亿度,实际发电13.7015亿度;根据设备状况在完成月度电量计划的前提下,协调省调合理安排机组检修申请进行调停检修,减少机组启停次数,缩短机组停运时间,提高机组的可利用小时数。
6、加强两个细则管理,与省调及时沟通协调,减少电量考核,增加了月度交易结算电费收入。2012年1—4月份是“两个细则”试行阶段,从5月份开始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从当月结算电费中扣除,为减少两个细则电量考核,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运行调整上负荷严格靠曲线运行,减少“日发电计划曲线”中电量考核;(2)、加强与省调度处、计划处、电监办联系与协调,对预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减少电量考核;(3)、具备免考条件的值长及时提报免考申请;(4)、根据季节情况、设备状态合理提报机组可调出力,减少调峰考核;(6)、加强设备管理,减少因设备缺陷提报降出力申请次数,控制调峰考核电量。(7)、影响机组负荷的辅机检修时尽量安排在负荷低谷期进行,减少非计停考
/ 12 核。
7、加大低热值燃料及煤泥的掺烧比例,合理进行燃煤参烧,降低发电成本,煤电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煤泥泵房增容改造后,供煤泥量明显增高,洗煤厂入洗量增加,洗混供应较往年偏多,运行人员加强运行调整,积极采取措施,克服了煤泥、洗混投运量大带来的困难,如锅炉尾部烟道积灰量大吹灰时易冒正压,低负荷时锅炉返料不正常,煤泥波动时造成汽温汽压不稳,落煤管易堵塞等,运行人员加大调整力度统筹兼顾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多掺烧煤泥和洗混,2011年共消耗煤泥 13.3万吨,洗混煤12.52万吨,2012年共消耗煤泥14.0934万吨,洗混煤17.1967万吨,掺烧比例为我厂投产以来最高,在当前煤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发电成本。
四、深化班组管理和建设,逐步完善班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班组执行力,多措并举,推进班组建设上台阶。
(一)、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及保障措施,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各班组认真执行部门下发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不断增强全班组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到不发生未遂和异常,个人无违章、实现“四不伤害”。
(二)、2012年运行部以“A级班组”及“优胜班组”创建活动为契机促进班组工作作风、面貌加快转变。截止2012年10月底,运行部共有3各班组连续12个月建成“A级班组”,获得矿2012明星班组称号。通过持续开展“A级班组”及“优胜班组”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班组成员的收入,而且增强了班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班组的工作质量、文明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人员违章、违纪率大幅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三)、加强班组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月度班组评比活动。部门每月对班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考评项目覆盖面广,涉及经济指标竞赛、两个细则考核、发现缺陷数量、操作票、工作票统计、文明卫生等项目,从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当班管理水平,奖优罚劣,各班组形成“比、学、赶、8 / 12 帮、超”氛围,各班组相互借鉴经验、相互交流心得、相互提高成绩,建立了文明有序的竞争机制。
(四)、实行管理人员包保制。管理人员包保运行班组,协助班长、值长进行班组管理,分管管理人员参加班组班后会、安全活动对班组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指导班组建设有序发展。
(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促进班组团队建设。在会上班组成员为班组建设集思广益、献言献策,合理的建议得到采纳与实施,增加了团队精神,提高班组凝聚力、战斗力。
(六)、合理利用绩效、文明员工的激励作用,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调动班组成员能动性。
五、加强运行人员技能培训,建设学习型、技术型员工队伍,电力生产的高度连续性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发电生产的技术密集性特点,我们坚持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培训学习,采取岗位技能培训与师徒培训项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岗位技能培训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全员学习培训积极性。运行部制定岗位技能培训计划,按照机、炉、电、化专业每月轮流培训,并且将培训效果与班组月度绩效工资挂钩,每月进行考试,按月兑现考核,极大地提升了班组人员的学习热情。集控班组全年开展专业技术培训48次,进行月度专业技术考试12次,合格率100%,优良率95%;此外发电运行队还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班组人员每日撰写1条技术规程,全年每人平均共学习各类规程、措施300余条。
(二)、奖优罚劣,师徒培训见成效。为促进新分员工尽快熟悉岗位操作,促进职工整体业务素质的发展,2012年运行部组织各专业专工根据岗位特点编制了新员工培训大纲与内容,制定了师徒培训奖惩办法,详细地规定了师徒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每月一考核,极大地提高了师徒培训的效率,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培训进度。2012年运行部新进员工5人,已全部达到上岗要求。
/ 12
(三)、取长补短,学习外电厂先进的管理及运行经验。2012年运行部共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到**等外电厂交流学习,并写出学习考察报告5份,提出辅机设备变频器节能改造、石灰石系统改造、班组管理等合理化建议16条,通过学习对比,看到了我厂与其他厂的优势和不足,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我厂发电运行管理水平。
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部门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大局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需不断加强;
(二)、管理工作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软、懒、拖、浮、散”的情况,要继续坚持“三严一反”不动摇,彻底转变思想,改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值长、班长过于依赖部门管理,现场管理不力,调度力度不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四)、运行人员现场操作依赖思想严重,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尤其是重大操作。
(五)、运行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可是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六)、部分班组存在无票作业现象,“两票”制度执行上有待加强。
(七)、由于人员的辞职及调动,造成人员紧张及技术力量存在断层,明年要充分利用师带徒,月度专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形成“传、帮、带”模式,切实提高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八)、班长、值长电气专业知识欠缺,需加强学习。
(九)、目前电厂能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但机组的经济运行水平与国内一流电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2年的工作要以提高我厂机组的经济运行水平为重点,加强与系统内电厂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运行经验,努力提高我厂机组的经济运行水平。
/ 12 第二部分 2013年工作计划
一、安全管理
继续夯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确保实现安全年,对安全工作进行再梳理、再检查、再部署,全力夯实安全基础,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为完成全年生产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一)、坚持“三严一反”决心不动摇,不断加大现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生产责任追究及各项安全考核制度,对三违现象从严、从快、从重处理;
(二)、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误操作等人为责任事故;
(三)、根据季节特点,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四)、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避免机组非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运行生产管理
(一)、牢固树立“机组长周期运行就是最大的效益”意识,加强机组运行管理和设备治理,确保完成发电量,深入开展运行小指标活动,确保机组经济、稳定进行。
(二)、优化运行调整措施,持续改进调整方案,借鉴兄弟厂家的先进经验,加大煤泥、洗混掺烧力度,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煤电联产综合经济效益。
(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组运行经济性分析,不断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四)、切实推进各项技改工作的完成;
(五)、认真履行“两个细则”规定,实现发电曲线电量“零”考核;
三、技术培训管理
(一)、加强运行人员队伍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开展运行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全能值班员培训,合理利用绩效工资分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表现突出的员工要及时鼓励和培养,促
/ 12 进运行人员主动学习、提升素质的良好氛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对运行规程及系统图的培训,定期组织运行人员考试,切实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水平及事故处理能力。
(三)、深入开展专业技术分析,提高运行人员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使运行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班组管理及培训
(一)、持续开展安全质量达标活动,逐步提高工作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文明卫生水平。
(二)、进一步细化班组建设项目,坚持“A及班组”及“优胜班组”评比,不断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争创全矿金牌班组。
(三)、深入学习“三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使文化理念深入员工思想、规范日常行为、指导工作实践,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一、2012年1-9月新疆金融业信贷运行现状
(一)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稳步增长
2012年1月以来, 受国内外环境影响, 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3月末新疆存贷比降至61.5%, 三季度末, 新疆存贷比回升至64.1%。1月-9月,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差距不断缩小。
2000年以来,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2001、2002和2003年略高之外, 新疆存贷比不断走低, 差距逐渐拉大, 至2008年降至历史低点52.35%,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然而,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 随着中央对新疆的政策倾斜和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增强新疆较低的存贷比状况发生扭转, 至2011年末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升至64.93%, 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70%, 差距呈逐渐缩小态势。
(二)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基本状况
1、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同比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稳步攀升, 截至9月末, 新疆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705.9亿元, 较年初新增1432.8亿元, 其中9月新增392.0亿元, 创近年来当月贷款新增量新高。从增速看,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1%。
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1-9月,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新疆金融业不断加大贷款力度, 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新疆短期贷款稳步上升, 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放缓, 票据融资大幅增长势头回落
截至9月末, 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2757.8亿元, 同比增长27.6%, 增速自5月以来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中9月新增304.7亿元, 创近年来当月新增贷款历史新高。
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放缓, 新增量占各项贷款比重同比下降明显。截至9月末,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4428.6亿元, 同比增长22.9%;增速在2010年2月到达峰值后持续放缓。从增量看, 1-9月新增666.9亿元, 占贷款新增量的46.6%。
票据融资增长势头回落。9月末, 票据融资余额322.9亿元增长165.5%, 保持高速增长。但受票据到期等因素影响, 增速在上半年垂直线型大幅增长后呈回落态势。
(三)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基本状况
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稳步回升, 同比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 新疆存款增速稳步回升, 9月末,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022.0亿元, 同比增长19.3%;从增量看, 1-9月新增1634.8亿元, 同比多增435.2亿元;其中9月新增411.1亿元, 创近年来当月存款新增量新高。
二、新疆金融业支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新疆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快, 但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十一五”以来, 新疆金融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总量不断扩大。除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新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第二产业增速,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稳定。2011年, 新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88.77亿元, 增速12.8%。2012年上半年, 新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增加为5.7%, 金融业发展保持较快速度。 (见图1)
然而, 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 新疆金融服务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2011年末新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排位倒数第七, 仅是绝对值排位第一的广东省2916.13亿元的9.9%;新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在全国排位第十四, 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3%少0.9个百分点。
(二) 金融扶持南疆三地州力度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 南疆三地州是金融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 2011年末贷款总额仅占全疆贷款的4.8%。虽然2011年末, 南疆三地州贷款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比全疆同期贷款增速高出近13个百分点。但是, 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存贷比依然偏低。1996年-2009年, 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存贷比持续下跌, 2011年, 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存贷比依然保持较低水平, 克州32.18%, 喀什地区31.07%, 和田地区则进一步降至20.08%。虽然, 近年来南疆三地州贷款高速增长, 但是全疆金融机构贷款仍然以北疆地区为主。
南疆三地州的金融服务较为落后, 而且三地州的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也亟需改善。
三、2013年新疆金融信贷运行形势展望
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新疆金融信贷运行面临一定程度的考验。然而在各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优惠政策的继续支持下, 促进发展的动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新疆经济有望在2013年保持平稳增长。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2013年新疆金融部门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预计金融部门将逐步转变原来主要依靠做大存贷款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以业务经营转型来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展望2013年, 新疆信贷资金需求旺盛, 金融信贷运行将保持稳健。为激活和释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疆金融业会进一步加大贷款投放, 优化信贷结构, 着力加大对重大在建续建项目、涉农、中小企业、民生领域金融支持,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进一步发挥民营资本的投资动力金融服务创新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 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持续增强支持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的金融保障能力。
四、关于2013年新疆金融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借助新一轮对口援疆, 探索新疆金融服务业增长途径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业是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根据国家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目标, 金融业增加值要实现占地区生产总值5%的目标, 需要新疆金融机构大力提升经营实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新疆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借力新一轮对口援疆, 实现金融服务跨越式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经验, 促成对口地区金融机构在疆设立分支机构, 吸引外部资金注入。促成数量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在疆落户, 建议自治区对进入偏远乡村的支援省市金融机构予以税费减免, 并对其相关信贷投入给予相应奖励或补贴。
新疆金融服务业要提高增加值,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 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 才能不断提高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程度。
(二) 进一步提高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存贷比, 以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契机, 创新试点, 成为金融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努力争取国家差别化金融政策, 取消对新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控制, 进一步提高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存贷比, 鼓励更大程度支持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 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积极优化地方信贷结构, 贷款要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 加大对农业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的贷款力度的投放力度, 着力加大对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的扶持。要结合当地实际, 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贫困户”等各种产业化形式, 实现信贷资金的规模化效益, 创新金融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钢铁、水泥等行业贷款加强审查, 使贷款投向结构趋于更加合理。
由于喀什经济开发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央特殊的扶持政策, 依托内地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先进生产力要素, 辐射全疆, 面向中亚、西亚, 广泛集聚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凭借这些优势, 喀什将有机会成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 充分带动南疆各地州乃至全疆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 缩小南疆三地州与疆内其他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差距, 对南疆三地州银行来说, 是巨大的发展机会, 也是新疆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建议国家选择喀什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加快服务创新, 扩大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 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 充实资本、完善治理, 推动新疆金融改革发展。一方面可通过激活民间投资资本,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可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从而缩小差距, 以创新试点为突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加快推动各项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三) 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新疆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 努力推进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制度、品种、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创新产品, 综合运用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保函、融资租赁等多种信用方式和信用工具, 及时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企业信贷管理, 完善综合授信管理制度, 提高贷款评估、审批效率。积极拓展结算、代理、财务咨询、投资管理、委托理财等中间业务, 帮助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 开设政策咨询窗口, 加强金融政策和信贷业务的宣传。正积极开展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活动, 力争用特色化、本土化的产品, 满足企业差别化、个性化需求, 切实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负担, 支持企业稳步发展。
(四) 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加大服务“三农”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金融机构应以客户为中心, 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 细分客户市场, 锁定营销目标, 学习吸收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真正的原创型自主创新。可以推出妇女创业贷款、富民安居工程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多种贷款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加快农村电子化、网络化银行的发展步伐, 以科技进步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积极推行市场化的利率机制, 减轻农牧民利率负担, 实施差别化贷款利率政策, 增加财政贴息力度, 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一般农户一年期贷款规定利率不得超过8%。涉农贷款利率要低于一般企业贷款利率。
在落实信贷风险控制责任制的基础上, 适当放宽基层银行业机构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权限;大力发展各类规范化中介组织, 切实降低确权、登记、过户等中介服务成本, 以有效降低金融产品创新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为农村金融创新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3%;发达经济体增长1.3%,其中,美国增长2.2%,日本增长2.2%,欧元区下降0.4%,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1.5%;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分别增长7.8%,4.9%,1.5%,3.7%和2.6%,远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增长水平。据初步分析,2012年可能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力偏转的重要转折点。
2012年世界贸易总额为22.4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增长率仅为3.2%,远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长率。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增长率分别从2011年的4.9%和5.7%降至2012年的1.7%和2.4%;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增长率分别从9.8%和6.6%降至7.4%和4.0%,其中东亚地区出口额下降尤为显著。
2 2012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
情况回顾
2.1 概 况
2012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发展工作,港口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上海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提升较快。浙江省和江苏省重点港口的吞吐量继续增长:江苏省水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连续6年保持强劲增长;浙江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均超过10%,仅次于江苏省。
2.2 经 济
2012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西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8 765.8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5个百分点,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0.9%。
上海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
江苏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经济增长率继续领跑长三角地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6%。
2.3 外 贸
2012年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进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贸易顺差亿美元,比上年扩大48.1%。
2012年,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 36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
2.4 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
2012年我国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6亿t和80 655亿t km,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6.9%,增长率低于上年和近4年的平均水平。
2012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8.3亿t,比上年增长4.2%,占全国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为40.2%,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上海市完成t,比上年增长3.5%;浙江省完成7.4亿t,比上年增长1.1%;江苏省完成5.9亿t,比上年增长9.2%。2012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5.7%。上海市完成20 126亿t km,比上年增长3.6%;浙江省完成7 346亿t km,比上年增长8.4%;江苏省完成6 062亿t km,比上年增长14.4%。
2.5 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54亿t,比上年增长6.9%,低于2009―2012年11.8%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6.41亿t,比上年增长7.6%;内河港口完成31.13亿t,比上年增长5.4%。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0亿t,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为32.8%,表明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t,比上年增长0.5%,其中:海运货物吞吐量6.4亿t,比上年增长2.2%;内河货物吞吐量1.0亿t,比上年下降4.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港航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2亿t,比上年增长7.8%。
nlc20230903070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长江沿岸港口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4亿t,比上年增长9.8%。
如图1所示,2012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上海港、温州港、江阴港和常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率低于5%,长江沿岸港口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泰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势头较好。
2.6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19亿t,比上年增长9.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53亿t,比上年增长9.2%;内河港口完成2.66亿t,比上年增长12.2%。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30亿t,比上年增长9.0%,占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升,达到34.1%,其中:上海港完成3.54亿t,比上年增长5.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3.63亿t,比上年增长10.4%;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3.13亿t,比上年增长11.5%。
如图2所示,以下5个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较高:南京港增长60%以上,南通港和嘉兴港增长20%以上,镇江港和扬州港增长15%以上。
2.7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8.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8%。
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6.8%,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7.2%,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比上年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1.8%。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如图3所示,2012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以下7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较高:嘉兴港增长50%以上,南京港和苏州港增长20%以上,泰州港、常州港、温州港和台州港增长10%以上。
3 2013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
形势展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6%,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1%,0.9%,0.4%,1.1%,2.0%,1.3%,8.2%,5.9%,3.9%和3.8%,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重新显现。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上升至50.8%,超过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从此发生历史性转变。
预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0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3.35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亿TEU;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4.7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3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万TEU;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首位,达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2013年,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与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的精神,围绕两省一市经济发展重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研究港航业发展态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港航转型升级,加快政策创新和突破,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港港、港航业务融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造新辉煌。希望有关单位积极支持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工作,共同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3-03-08)
2012年即将过去,根据医院整体工作安排,现对一年来医教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创建二乙为标准,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在“二乙”创建期间,医教科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大量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各种台账资料;建立和完善了医院医学统计各项资料和报表;完成了等级医院专科建设的病种病历;举办了各种业务培训,坚持做到每一项医疗活动规范、合理、有序;建立了急诊科接诊绿色通道,同时组织和带领医疗急救医务人员进行30余场模拟演练,不但通过了创二乙急诊演练的检查,而且切实提高了各临床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从而提升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平时,坚持一周一次的大查房制度与一月一次的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了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
2、狠抓病历书写质量。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落实各项医疗制度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必查内容。为了提高病历质量,医教科认真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制度。二乙建设期间,我科对临床各科室的病历进行了反复多次检查,并组织和督促各科室完善了专科技术病历、临床疑难病历和死亡病历。
(2)坚持院科两级病历质量考评,明确科主任为病历质量第一责任人;各病区科室明确一名质控员,负责本科室病历质量控制。同时制定住院病历延时归档日期表,促使各科室及时把出院病人病历进行归档,另外院级质控小组,每月抽取一定归档病历进行检查,优奖劣罚。
(3)为了提高整个病历评审能力和水平,医院根据专科特点,每月抽查部分归档病历,送宁波李惠利医院请专家评审并作点评,及时反馈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评审结束。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创二乙期间,我科对08-11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了全面总结,找出容易产生纠纷的矛盾点,深入临床各科室,与医生进行交流,加强各医生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同时密切关注病人动向,并积极向医院领导汇报。12月份更是邀请了宁波市医疗纠纷处理中心主任来我院进行讲座,大大提升了整个医院的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能力。
4、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始终坚持医疗安全责任追究。临床工作中每发生一起纠纷或投诉,医教科均认真调查处理,分清责任,确属医疗服务不足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全院通报、医德医风考核扣分、当事人书面检讨或承担一定比例经济赔偿。每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都能认真落实责任,及时处理,及时通报。
5、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管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我科
在今年8月份组织全院医、护、药人员进行了一次抗生素的管理与合理使用的学习、考试,通过考试促使临床各科室医护药剂人员对抗生素的分类,管理,临床使用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规范了全院抗生素的使用。
6、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时处理临床危急病情,确保医疗安全,创二乙期间,我科更是对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在急诊演练中多次设置场景考察制度的落实情况,从而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应对和处理危急值的能力。
7、建立医院各项管理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等,监督整个医院的医疗运作与医疗质量,提升全院的管理水平,使医院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各类医务人员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全面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一、加强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全年共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培训20余次,参加人员692余人次,5月份更是邀请顾玉东院士和华山医院各位专家亲临我院进行讲座,吸取专家的医疗经验和方法。12月份我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学习、训练和测试,促使临床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
二、选派医务人员到各大医院进行进修,2012年期间,我院共选派6名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前往宁波市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三、按照区卫生局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牵手工程”工作。
在人员紧张情况下,我院仍然派遣内科和妇产科医生前往社区,保证了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四个社区服务站长期的帮扶,收到一定社会效益。并对全区社区医生开展了两期业务培训。
四、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科研立项、论文书写,努力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
手足外科在医院的支持和科室全体同仁的努力下2012年由重点扶植学科成为镇海区重点学科;并积极开展科研立项申报,一项科研立项获镇海区科技局批准。手足外科、骨科、妇产科(护理)各发表省级论文一篇。
五、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止于目前,全年共接受、处理医疗投诉、纠纷10余件,按照《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条例》,均得到合理处置,未出现重大医疗事件,赔偿金额也比往年大幅下降。
总之,2012年在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协调各科室做了医教科应做的一些工作,但深知还有很多工作未做好,今后需要更加努力。根据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为了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特对2013年医教科工作作以下计划:
一、做好各项医疗制度落实和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1、狠抓病历书写质量。加强低年资医师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强化训练,反复考试,尤其新上岗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病历书写规范知识。坚持对现症病历、门诊病历的经常性检查,促进病历书写质量的提高;坚持归档病历的每月抽查、评审、考核,按《病
历质量管理办法》兑现奖惩并在医疗质量考核中扣分。
2、坚持医疗质量考核,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各科室日常工作,并做好各种资料的上报、整理、归档工作;对医疗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并积极参与解决。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三基训练”,努力提高全员业务素质。
1、加强人才培养。根据各科室上报人员进修计划,结合各专业人员的不同层次,合理选择不同医院选派进修人员。
2、强化“三基”训练和业务学习。制定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季度不少于两次。其中安全教育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结合院内投诉及纠纷案例);另外,聘请院内、院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对初级技术职称(年龄:男45岁(含)、女40岁(含)以下)医、药、技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制定“三基”训练计划,月底考试,以此促进全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要求医院购买“三基”训练考试软件一套)。
三、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纠纷
1、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制度,密切关注临床医疗动向,尽量做到
“早预见、早解决”。
2、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每年两次),全员树立医疗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3、落实医疗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当年发
生医疗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提请院领导给予责任追究并通报全院。
4、认真接待医疗投诉,做好深入、细致地调查工作,妥善化解各种
医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对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因势利导,妥善处理。
四、做好人才引进,专科、重点学科建设,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等工
作。
1、加强与对口支援医院(宁波三院)合作,寻求专家人员扶持,做好专科(呼吸内科、肛肠科、妇产科、新生儿科)建设。
2、利用华山医院及院士工作站资源优势,做好重点学科建设及科
研立项,论文发表等工作。
五、按照镇海区卫生局要求,做好2012年医政、卫生各项重点工作。总之,在新的一年里,要紧密团结在院领导周围,协调、配合好各科室主任,加倍努力工作,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镇海二院医教科
一、各项工作管理有序,成效显著。1.在巷道掘进管理上,我队在安全压力大、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把强化生产组织,提巷道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区队把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各生产班组,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制度,把掘进量与职工工资挂钩,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各生产班组狠抓循环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尺,全队进尺总量稳步增长超额完成了矿井下达的任务。2.在生产协调管理上,各班组相互配合,从安全、质量方面力争为下个班组创造好的条件,狠抓正规循环作业,从各班组人员的配合、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及与外界的配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组织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3.在材料管理上,坚持材料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按计划领料,并对材料的报领、保管、使用全位监控。杜绝跑、冒、漏现象。并且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利用工作,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4.在设备管理上,加强了对机电、维修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实行挂牌包干责任制,每班对机电设备加强维修保养,超前预防,做到勤检查、早发现、快处理,使设备达到良好运转状态,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二、突出抓好五项工作,稳**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转变各级观念,真正从生产型向安全复合型转变,最大化地发挥好了自主管理作用,提高了从管理层到操作层全员抓好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地把安全第一思想落到了实处;二是把排查隐患人物当成工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习惯性违章,实施超前管控、预防。要求各班组对近期发生的违章现象进行分类统计,凡属习惯性违章的人员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跟踪、及时帮教,提升境界,规范行为;三是重点工程要盯靠,对于井下施工条件复杂,重点工程多,跟班领导,技术员都要盯靠现场;四是抓好问题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严格落实,达到接受教训的目的;五是坚持“均衡稳定、正规有序”的原则组织好各项工作,从人员优化、施工方案的摆布、循环地制定、环节地协调等方面要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调节,始终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的原则。
三、深化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现场为阵地,以管理为重点,注意引导职工从思想上,行为上提高控制不安全因素能力,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组织职工学习《煤矿岗位行为规范》等煤矿安全应知应会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此规范了职工的现场操作;学习工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提高职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水平。通过算亲情账、健康账、经济账,使职工明白安全就是压力、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通过算账,真正让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不是要我安全,而是我要安全的重要性,自觉把安全工作作为首要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井巷工程实际情况,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多举措实现队伍稳实。一是以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实现队伍稳定。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我队结合项目管理处要求和生产经营目标,严抓责任的分解和落实,强化相关考核制度。同时,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促进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抓手,实现队伍稳定。进一步加大区队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员工对各工艺工序流程、岗位操作规范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协调,营造和谐管理氛围。三是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队伍稳定。
1、以班组自主管理为抓手,以班组长的管理为重点、以班组考核为手段,加强班组建设。
2、以出勤率的保证为抓手,制定合理的保勤措施,将班组的出勤率与班组长的工资挂钩,多做思想工作,对出勤一直不正常的人员,经反复教育无效的严格按照制度兑现,加强队伍建设。
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今年,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公司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工安全意识仍需巩固和加强,加大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
二、安全形势仍不能放松和麻痹;
三、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队伍整体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巷道掘进、成型率需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质量有待提高。2013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会议精神及重要讲话内容,统筹安排全年工作任务。
二、坚定不移的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将“安全是最根本的保证,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体现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严查现场的“三惯”“四燥(糙)”现象,特别是加强中夜班的安全管理。继续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罚款分解到个人,月底严格兑现。
三、现场质量标准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实现动态达标。现场质量标准化主要问题还是在细节问题,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问题除现场安排后还要在班前会上将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让所有员工都知道标准、掌握标准。
四、继续推行区务公开专栏,开展各项评选活动,促进我区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继续组织职工学习三大规程和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经常性地开展安全大讨论,对标找差,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不断丰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结构和内容,避免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2012年通风工作总结 及2013年工作安排
通风管理部
2013-1-8
2012年通风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安排
2012年“一通三防”工作总结
二○一二年是集团公司开拓进取,戮力拼搏,克难奋进,共创佳绩的一年,在集团公司高管层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指标和生产任务。所属3对矿井都达到了通风一级标准化矿井的要求,全公司在册巷道43202米,失修巷道1421米,失修率为3.9%,严重失修巷道156米,失修率为0.36%,远远的小于了国家规定标准,全年消灭了“一通三防”事故。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加大资金和设备、设施投入,全面完善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强化各项管理,全力保证安全生产。目前各生产矿井都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通风可靠,主要做了如下重点工作:
1、改造重点矿井的通风系统
对二矿二号皮带巷、+10集中回风巷、三小井井筒等进行翻修扩面降阻926米,减少了矿井通风阻力,保证了矿井风量。
对五矿东风井主要通风机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离心式主要通风机更新为37×2KW对旋主扇,提高了矿井风量。
2012年7月16日营胜煤矿划归舒矿公司管理以后,对其主扇进行了改造,将原来30×2KW改造为45×2KW的主扇,满足了矿井生产要求。调整了局部通风方式,在+50新掘了一个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变电硐室,解决了串联通风的问题。
2、保证矿井通风设施合理
全公司各矿井全部实现了铁制风门,淘汰了木制风门,实现了永
久风门钢铁化,通车风门自动化,无压自动风门现已全面推广使用。
3、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局部通风机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并挂牌管理,每天进行调试,达到了通风可靠要求。
4、升级完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各种传感器做到齐全、运行稳定,实现了瓦斯超限断电功能。随着开拓延深采掘作业面的增加,今年又填补甲烷、CO、风速、负压、温度、开停、馈电等各种传感器及分站,做到了监控有效。
5、进一步完善人员定位系统
10月份对五矿的人员定位系统进行补套,增设了一套人员定位系统主机,达到了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双机备份,能够保证工作主机故障时,备机在5分钟之内投入使用。
6、不断健全综合防尘系统
采掘作业面消尘管路铺设到位,采取了多种防尘措施,如放炮喷雾洒水、冲洗巷帮、转载点降尘和设置水幕等,综掘机、采煤机洒水喷雾做到有效使用,并推广使用了半自动喷雾降尘装置。井下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测定工作由仪器仪表检测维修站负责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送至各矿井,指导各矿防尘工作,使防尘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7、健全矿井防火系统
各矿坚持永久防火闭周检制,采区结束后及时封闭,有完善的静压水池和注浆设备,除3年前五矿+150高温火点外,全公司各矿未发生过火灾事故,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8、“一通三防”专项治理活动情况
公司 3月份按吉煤集团的要求进行了“一通三防”专项治理活动,董事长亲自布置由分管安全、技术的高管层带队对三处生产矿井的通风系统、通风设施、局部通风、消防尘、消防火及瓦斯管理、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检查,全公司共维修密闭 26个,风门18 组,清洗、吊挂风筒3120 延长米。共查出问题29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吉林省能源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煤监局,12月5日对我公司下属3对矿井,进行了瓦斯防治专项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验收结果3对矿井都达到了瓦斯示范矿井要求。
9、仪器仪表检定站
安全仪器仪表检定站更名换证工作,购置了光干涉瓦斯检定器校验仪,热催化原理瓦斯检定器报警仪、瓦斯传感器校验仪,投入资金13.4万元,年初申报,于8月份通过了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初审,得到了授权,取得了安全仪器仪表检定中心二级资质,下半年检测检验风表68台、光干涉瓦斯检定仪139台、各种传感器及便携210台。
另外,公司6月份又购进30分钟化学氧自救器2400台,并已下发到三对生产矿井,并于6月21-23日由矿山救护队队员实际操作,对三对生产矿井的入井人员自救器的使用进行了全员培训,达到了入井人员对自救器的使用应知应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3年通风工作安排:
提高通风设施质量,继续推广使用无压风门且要联锁化,所有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实现超限断电,杜绝假报、误报现象发生,加强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双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安全仪器仪表监测中心,要做好本年度,各种仪表、传感器、光干涉瓦斯检定器、自救器等检定工作,具体重点工作
安排如下:
1、做好二矿-165联络道的巷道的维修工作,保证通风、运输、行人安全。
2、抓好二矿三小井筒、轨道下山等重点巷道的维修工作,保证通风、行人安全。
3、要继续抓好二矿+
10、-160水平皮带运输道的消尘工作,杜绝煤尘飞扬,煤尘浓度符合规定。
4、抓好二矿各水平采面贯通工作,贯通后及时调整风流,保证各采面有充足的风量。
5、抓好四矿巷道回撤工作,对局部通风加强管理,保证通风可靠。
6、做好五矿中央区+150水平,高温火点的检查检测,加强对高温火点的维护及管理工作。
7、做好营胜矿+50皮带下山、轨道下山、副井筒等巷道翻修工作。
8、做好营胜矿轨道下山、皮带下山的风流调整工作,保证通风系统合理可靠。
9、做好五矿人员定位系统联网,及二矿人员定位系统备机补套工作。
10、按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要求,各矿建立瓦斯巡检系统。
11、做好安全仪器仪表检测检验中心,风硐校验室内屋面、水暖、门窗等改造,迎接吉林省煤监局监督评审工作。
一 水泥行业产销概况
1 水泥产量略有下降。
从统计数据看, 2012年1-12月, 全国水泥和熟料累计产量分别为221216万吨和133559万吨, 累计增长率分别为5.7%和1.5%, 广东累计水泥产量和熟料产量分别为11861万吨和7355万吨, 累计增长率分别为-5.6%和-12.9%, 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1) 。
从图1中可看到, 除1、2月春节原因外, 2012年1-7月广东水泥产量每月单产基本都低于1000万吨以下, 8月份开始月产量才突破1000万吨, 从9月进入传统中的水泥旺季, 水泥月产量开始增加, 每月都在1100万吨左右, 但与2011年相比, 月产量都比2011年同期有所减少。2012年水泥产量约为11861万吨, 比2011年减少约7%。
2 增速继续放缓。
和全国水泥形势一样, 进入2012年, 广东水泥产量增速继续放缓。从图2中可看到, 除3、4月以外, 其他月份都是负增速, 进入第四季度, 减速收窄。水泥产量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3 价格前低后高。
2012年上半年, 水泥行业价格出现全国性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目前高铁建设、房地产开发、重点工程建设等涉及建筑行业仍然疲弱, 从而导致水泥需求量下降。
纵观广东今年水泥价格走势, 2012年一季度水泥价格较去年四季度旺季跌了10%, 二、三季度继续下跌。从图3中可看到, 2012年水泥价格低于2011年水平。从3月份开始, 珠三角地区PO42.5水泥市场价格开始跌破400元大关, 由于第二季度仍然是淡季, 雨水较多, 需求不足, 企业库存高, 导致水泥价格继续下滑, 7、8月水泥市场价格更是跌到315元/吨, 比年初下降了25%, 已经低于2008年的水平, 接近5年来最低价的2009年。
2012年8月底, 广东某民爆公司炸药配送车发生爆炸特大事故, 导致矿山炸药供应受到严格监控, 在该区的海螺、台泥等水泥企业10多条熟料生产线, 均由于石灰石的供应不足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事故发生后, 由于熟料产量及库存大幅下降, 水泥价格每吨升30-40元, 拉开了广东水泥价格上涨的序幕。
与此同时, 由于西江水位下降, 以及广西水泥市场回暖, 减少了进入广东水泥的供应量。一时间, 广东水泥库存持续下降, 广东水泥供应量大幅减少, 9月初开始, 广东水泥经历3次价格上调, 各大水泥企业的价格均上涨100元/吨左右, 水泥价格下跌得到有效遏制。但调价后的水泥价格仍没恢复到年初水平。
4 销售收入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 2012年1~12月份, 全国水泥行业累计收入额8828.2亿元, 增速自2011年10月份的高点44.13%一路下滑, 增速放缓, 同比增速为6%。广东水泥行业销售收入393.6亿元, 同比增速自2011年10月份的高点45.76%一路下滑至2012年12月的负9.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季度本来是水泥行业的传统旺季, 往年这个时期产销两旺, 价格上扬。2011年的11月以来, 广东共出现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先后受5次冷空气影响特别是20日以来, 受频繁冷空气影响, 广东降水频繁, 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大暴雨。2012年1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21.1毫米, 较常年增加2.2倍, 为1951年以来最多的年份 (1972年同期全省平均降水日数同为12.9天) 。由于雨水原因, 影响了建筑工地工期, 对水泥销量影响很大。不少企业库存压力大, 形成降价压力, 销售不畅, 价格不挺, 直接导致销售收入减少。
影响主营收入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产能利用率较低。由于经济增速放缓, 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减缓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其中就包含了停窑限产, 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5 利润大幅下降。
2012年1~12月份, 全国水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657.4亿元, 同比增速下滑32.8%。其中10月份单月实现利润79亿元, 是全年以来单月利润最高的一个月。2012年?1~12月份, 广东水泥行业实现利润25.84亿元, 比2011年同期同比下滑了42.96个百分点,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需求量和价格的大幅下滑, 量价齐跌致业绩同比下滑。
二 经济形势对水泥行业影响分析
纵观2012年广东形势, 广东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与年度目标和全国相比, 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年初预期, 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低于年度预期发展目标,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 也是广东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付出的代价, 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的叠加反映。主要体现在内外有效需求不足, 企业经营困难,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等。
1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导致水泥行业发展乏力。
2012年年前三季度, 广东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很多经济指标低于全国水平。2012年前8个月, 广东投资增速继续出现放缓的态势。1~8月, 广东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45.98亿元, 比2011年同期增长16.3%, 比2012年的上半年下滑4.2个百分点。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减少。2012年1~8月, 基本建设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63.61亿元, 同比下降36.9%。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下降, 表明广东投资缺少大型项目, 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2012年, 进入第四季度后, 广东经济有回暖迹象。1~11月, 广东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6674.46亿元, 同比增长15.2%, 增幅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3774.54亿元, 增长13.7%;农村投资2899.92亿元, 增长23.2%。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滑态势得以扭转, 累计增长3.0%, 1~10月, 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15亿元, 为年度计划的77.9%。这些经济热点, 让水泥行业有回暖迹象, 水泥需求量明显上升, 水泥价格企稳。
2房地产投资回暖带动水泥行业走出低谷。
广东省约40%的水泥投放到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水泥市场的“晴雨表”。2012年, 广东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不高,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持续回落。随着部分在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和新开工项目的减少 (上半年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2%) ,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持续走低。2012年上半年, 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93.39亿元, 同比增长10.0%, 但比2011年同期大幅回落22.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 有三分之一的地级市负增长, 其中汕尾、河源和江门降幅超过20%。
进入第四季度, 房地产形势逐渐好转。尤其进入11月份以来, 各项指标均出现好转迹象。到2012年11月止, 一是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4745.23亿元, 同比增长14.0%, 增幅达到自7月企稳回升以来的新高。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中, 建筑工程投资3036.73亿元, 同比增长11.9%, 安装工程投资342.36亿元, 增长20.3%, 设备工器具购置费43.66亿元, 增长6.0%;其他费用投资1322.48亿元, 增长17.7%, , 二是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状况略有好转, 到11月, 本年到位资金6973.35亿元, 同比增长15.4%, 三是商品房销售增幅持续回升。“金九银十”行情延续, 商品房销售增幅持续回升, 创2012年以来新高。2012年年1~11月, 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6728.29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5.4%, 商品房销售额5476.37亿元, 增长7.7%。房地产行情的好转, 水泥市场需求量逐步上升, 水泥行业才走出前三季度的低迷, 有量价齐升的基础。
三 2013年预测
2012年12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作为主要任务。会议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这其中传出不少对水泥行业利好的消息。
1 预测今年水泥市场会好于去年。
国以民为本, 民以房为基。从政策上看, 推进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明年乃至接下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而城镇化建设也必将带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民住房等建设需求, 这对于建材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尤其对水泥行业来说。
据统计数据, 2011年, 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 达51.3%, 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 我国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点, 将会有1000万的人口转移到城市, 如果按照每人住房面积30平米来算, 每年需新增3亿平米的住宅, 若按照每平米住房建设需要0.2吨水泥计算, 也就是说, 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水泥需求是0.6亿吨。据此估算,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 以1.2亿人口城镇化计算, 居民住宅建设需求水泥7.2亿吨。与此同时, 城镇化进程中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诸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建设需求也非常巨大。有专家预测, 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水泥市场需求, 具体影响有多大目前难以预测, 但今年的经济形势应该不会像去年那么“冷”。
2012年11月, 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该《规划》, 广东省将安排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达189项, 总投资约近2万亿元, “十二五”时期计划完成投资约10671亿元。至“十二五”期末, 广东力争铁路出省通道达15条, 高速公路出省 (区) 通道达19条。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带旺2013年的广东水泥市场, 还会长期拉动水泥需求。
2水泥产量稳中有升。2013年由于有扩大内需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两个需求亮点, 无疑会提高水泥市场需求量。预测2013年广东水泥产量逐步回升, 产量比2012年会有10%的增幅。
3水泥价格难以恢复最好水平。据统计, 2011年, 广东水泥产量约为1.2亿吨, 加上每年从广西水运2000万吨到广东市场, 估计广东每年水泥需求量为1.4亿吨左右。但是, 2012年, 由于经济不景气, 水泥产量略有减少。水泥市场行情连连下滑, 水泥企业库存压力较大, 加上近两年预计新增产能约有1000-1200万吨左右。与全国总体形势一样, 广东水泥产能过剩压力开始显现。需求不畅的时候容易出现低价竞争状况, 导致了水泥熟料价格下降, 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4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带来压力, 对水泥行业影响较大。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的精神,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业发展;港航业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2010年有所放缓。
1.1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速回落
2011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强烈振荡:年初日本发生大地震;年中美国和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中东和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利比亚发生大规模内战;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2011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1.0%,其中:上海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 19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2%;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0%;江苏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0%,经济增长继续领先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进出口贸易发展趋于平衡,外贸顺差逐步收窄。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20.3%;进口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亿美元,比上年收窄14.5%。2011年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18.5%和22.0%,其中:外贸出口总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16.0%和19.9%。
1.2 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我国水路运输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42.39亿t,比上年增长15.0%,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15.0%。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和水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7.34亿t,比上年增长16.7%,占全国的比重为40.9%,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上海市完成4.84亿t,比上年增长26.4%;浙江省完成7.20亿t,比上年增长15.0%;江苏省完成5.30亿t,比上年增长14.6%。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2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24.5%;浙江省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26.5%;江苏省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33.7%。
1.3 货物吞吐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1.01亿t,比上年增长13.0%,增长率较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1.56亿t,比上年增长13.0%;内河港口完成29.45亿t,比上年增长13.0%。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84亿t,比上年增长13.7%,增长率较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为32.5%。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业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是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50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等建设进一步加强。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4亿t,比上年增长10.3%,增长率较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区完成6.21亿t,比上年增长10.7%;内河港区完成1.03亿t,比上年增长14.4%。
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浙江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t,比上年增长8.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8.2个百分点。
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4月15日,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启动,南京港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2011年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4亿t,比上年增长19.3%,增长率较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
由图1可见,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常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79.8%,达到,成为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
图1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1.4 外贸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7.66亿t,比上年增长11.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5.27亿t,比上年增长11.4%;内河港口完成2.39亿t,比上年增长11.3%。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9.44亿t,比上年增长12.9%,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1.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34.1%,其中:上海港完成3.35亿t,比上年增长11.0%;浙江省港口完成t,比上年增长13.0%;江苏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6.4%。
由图2可见,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温州港完成431.23万t,比上年增长126.6%,增长最快。
图2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1.5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11.2%,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TEU,比上年增长11.3%;内河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8.4%。受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美国和欧洲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大幅放缓,2011年分别增长3.8%和4.2%,增长率较上年分别回落17.3个百分点和18.0个百分点。美国航线自7月份开始进入下降区间,欧洲航线自9月份开始进入下降区间。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3.7%,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3.0个百分点,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达到34.3%,其中:上海港完成TEU,比上年增长9.1%(见图3),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增长率均明显领先于位居世界第二的新加坡港;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2.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23.0个百分点;江苏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20.55万TEU,比上年增长24.4%,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4.0个百分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此外,2011年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41万TEU,比上年增长41.1%,成为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
图3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2 2012年展望
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预计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8.5%左右;港口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港口生产增长放缓,主要生产指标增长率将有所回落;航运业仍然处于艰难时期,但形势将逐步好转。预计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
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将继续全面有序推进,并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预计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7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7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仍将保持世界首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为促进港航业平稳健康发展,建议港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加快调整发展方式,优化经营结构,主动应对挑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和适度调整我国国际航运政策,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运行。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携手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精神,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增强预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港航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通过港航业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创新和突破,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港港、港航业务融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造新辉煌,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2-02-10)
【电厂运行部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运行核电厂安全生产工作规定06-11
电厂运行班组年终总结11-08
电厂运行部各岗位规范07-25
电厂经济运行07-04
电厂运行先进个人材料07-21
电厂试运行目标07-23
电厂电气运行专业考试题10-25
发电厂锅炉运行考试复习题10-24
电厂2014年春季及汛前安全大检查总结12-04
热电厂2009年工作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