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精选12篇)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中学 李朝和
【内容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成长十分重要,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天职。要让孩子快乐成长,最终成才、成功,家长就要了解孩子成才、成功的条件,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还应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词】:了解
尊重
引导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职责。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首先接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将会伴随她的一生。因此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心理学说,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土壤。孩子的性格、意志品质、自尊自信等等多是在家庭环境里形成的。孩子的自立、自主性、心理承受及心理平衡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素质等等也多是家庭教育的成果。所以有人说,家庭是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们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成功呢?家长怎样做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呢? 第一,家长应了解孩子成才、成功的条件。
家长了解孩子成才的条件有以下四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即: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做事认真、细致:学会学习的方法,有追求知识的欲望;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合作。
家长还应了解孩子成功的条件,我认为也有以下四点:自信、欲望、快乐、规则意识。即: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信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孩子有一个较现实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 欲望;让孩子始终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从小教育孩子要有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从小就要让幼儿按规则去办事,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各种活动规则。
我女儿今年十岁了,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教她学会如何做人,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单纯学习重要的多。从我们计划给予她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内心就充满了爱与希望。尽管我们都是教师,无法给她提供更优厚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从来没有缺少过爱。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爱的海洋中,我们伴她一路走来,快乐地成长。在始终体现爱的家庭里,孩子富有安全感并表现了对父母深深的信任,结果她也会表现的很自信,学会爱别人。当然这种爱决不是溺爱。
家长即使不能为人师表也应该能够严格自律,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依靠,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庭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邻居、朋友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精神,家长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等等,都有意无意地在做着孩子的榜样,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必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比如每当有空的周末我就带着孩子、爱人 回去看妈妈,开始我是在孩子面前给一些生活费,然后教育孩子这是爸爸给奶奶用的、是我感恩自己的妈妈,教育她以后也要这样。后来每次给钱,都是让小孩拿给奶奶的。我认为言传身教很重要,我们不能在自己沉迷于赌博中时还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能在自己撒谎时还要求孩子诚实,不能在自己面对挫折唉声叹气时还要求孩子坚强乐观,不能在自己对工作三心二意时还要求孩子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我女儿之所以能够经常受到老师、同学、周围人的喜爱、赞扬与肯定,源于她的一颗友爱的心、、诚实的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劲头。
第二,家长还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我们有些家长经常忙于工作挣钱,借口忙而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事要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么武断包办,完全不管孩子的意愿,等到出了事还觉得不可思议。在我们家,一起吃饭以及饭后一起散步已是传统,这是个极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互相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学习,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到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巧妙 的引导。其实哪怕就是睡前的那一点时间的沟通也足够了,要善于倾听她们的话。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不要吝啬表扬。知心姐姐说过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说,当孩子哪怕有了一点的进步时,要赶快夸奖她,并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给孩子树立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如何改正错误。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她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以前我们曾经喜欢在她面前表扬别的小朋友,以为这样能激发她的进取心,我们还以为自己的做法很好。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号啕大哭起来,哭得很伤心,她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总觉得别的孩子比我好,这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十分震撼,泪水随着一起流了出来,我没想到自己自以为是的做法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竟还如此严重地伤害了她的心灵。我跟她解释了妈妈的用心,此后她有一点进步我就表扬她、肯定她,“哇!你真棒!”这句话经常挂在我的嘴边,她的进步也越来越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我从平时的观察中,知道孩子很喜欢新鲜的东西。为了刺激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每期都为她准备一大沓新的毛毛钱,每次考试后,如果成绩优异,我会奖励她几角钱。每次看见她将自己的奖金小心翼翼放进她的积钱罐时,我能体会到她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家长应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
时下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喜欢替子女报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样样精通,却没有考虑孩子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有些甚至只是圆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而已。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可能什么也没学好,还可能挫伤了学习的兴趣,从此惧怕学习,厌恶学习。开始,我看见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把孩子送去参加兴趣班了,我试着跟女儿商量了很多次,“你看,你那么多的小朋友都参加了兴趣班,你准备参加什么班。”她却不屑一顾地说:“我什么都不参加,我为什么非要跟她们学呢”我当时一听,差点冒火,但又细细
一想,女儿何尚没道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叹了叹气,“孺子不可教也!”可是女儿在家也没光顾着玩,她干了很多自己喜欢干的事,比如洗袜子,帮我打扫房间,收拾整理自己的书房,偶尔还进厨房,弄个凉菜什么的出来让你品尝,吃后不禁让你赞不决口之余,还有惊奇“女儿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一手?”女儿会“狡诈”地眨眨眼,“你猜呀?”忽然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生存,靠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靠的是学生学习、艺术、体质、创造力等各方面健康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在某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眼里,学生综合素质包含的内容比较片面,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成绩,将学校的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健康等都要让位于知识文化教育。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学校一些令家长特别满意的“好”现象:教师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拖堂、留堂现象时有发生;家长看到子女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便满心欢喜,望女成风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得到满足。
在这种思想理念下,一些学校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现象:
现象一: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满脸发青,晕乎乎地要倒下去,几个老师迅速扶他到办公室,倒杯水给他喝,学生才慢慢地缓过神来。
现象二:第一节课上,就有学生两眼“昏花”,神态疲倦,无精打采,甚至直接睡觉。于是教师就不停地教育学生,提醒学生不要打瞌睡,要强打精神,认真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不少错误,有时几乎半数以上不对,于是教师又来个回马枪,留几个错误特别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现象三:教师教学完一个知识点,开始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结果,大多数不能令教师和家长满意,于是家长和教师一同查找原因,指出学生存在的弊端。教师说:学生上课打瞌睡,精神状态不好,作业不认真。家长说:孩子在家里时我从来不让他出去,都要求他多看书、做作业,看来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上述种种现象,教师和家长都在努力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停地忙碌着,督促着,但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体质在下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2005年3月来自民盟青海省委的全国人大代表程苏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不容忽视。从身体机能方面来说,学生的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较以往下降。她引用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话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应把学生体质教育作为大事来抓。
二、以大课间活动来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提起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某些老师和家长非常发愁:“现在的教学任务太重,大课间活动与之有冲突。哪有时间去搞活动?”“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了,这些时间还是用在学习上比较好。”“我还比较担心孩子受伤,如果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受了伤,孩子的文化课肯定会受影响,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缺乏锻炼,“小胖墩”“小眼镜”相继出现,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生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一些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紧张、疲惫、焦虑。
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调整心态,放松精神, 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导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对陶冶青少年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天当中的主要时间在学校。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氛围,显得十分重要。而学校大课间活动正是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体育大课间必须以学生为主,重视全员参与性
体育竞赛限制了参与人数,限制了参与项目,忽视了体育运动的群众性,比赛成了一种艺术和表演。注重体育大课间的师生主体性,我们必须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一切资源,让师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入大多数师生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既要选择具有科技含量高的体育器材来开展个人活动,如跑步机、健身器材、拉力器等,适当选择民族传统型体育项目,如花样跳绳、打陀螺、推铁圈、踩高跷、跳竹竿舞、掷实心球、踢毽子等,也要开展全校集体性大型活动项目,如健美操、手语操、中国武术操、艺术体操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合作、团结、协调的精神,以科学发展性、民族承接性的活动来培养师生情感,成为连接师生快乐体验的纽带,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和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策划能力、处理事务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大课间成为锻炼和提高素质与能力的一个极好平台,使学生热爱体育,热爱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体育大课间既要有组织的严密性也要有安排的灵动性
在某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看到一些无序的活动现象:操场上,一群群学生像蜜蜂一样到处追逐游戏,有些活动项目人山人海,老师显得手足无措,有些活动项目冷落稀少,老师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自我娱乐;这里一个学生不小心撞倒了另外一个学生,那里两个学生忙于向老师投诉,诉说对方的不对;班与班之间产生了矛盾,班主任不知自己的学生跑到哪里去了;活动后,体育器材到处乱扔,一两个体育教师满头大汗地收集器材,似乎体育活动就是体育教师个人的工作,与其他教师和学生无关。这种不够合理的思想来源于学校组织工作上的失误。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首先要有严密的组织性。怎样出场,怎样进行活动,分组或者集中活动,组织者首先要安排好,先集中进行全校性活动,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分散活动,分好活动项目和活动场地。以班级活动时,其他班的同学不得到处活动,各班主任和老师分工协作,指挥学生拿好活动器材,活动后收集器材放回,组织学生排好队形回班,一切就显得整齐有序。
其次,要注意活动安排的灵动性。任何活动项目,学生玩久了,都会产生一种厌腻,这是孩子的天性。学校应该循环调节各个活动项目,以一周或者半个月为一周期,让各班学生把活动项目更换一次,使学生保持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和新鲜性。
五、挖掘内涵,建构大课间活动文化
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增强学生健康体魄、提高学生体质的环节,我们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还要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时,还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如体育知识竞赛、知识问答、体育主题演讲、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图片知识作品展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历史和体育精神,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和强化健康意识,逐步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热爱运动,强化身心健康。
同时,为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增设以班为单位的各项活动比赛,如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比赛,如跳绳比赛、50米往返跑,也可以进行师生对抗赛,进行优秀小裁判员、活动积极分子等的评奖工作,保持学生快乐地、持久地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游戏;游戏环境;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活动中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场所,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游戏以及游戏后的恰当的评价,是幼儿体验游戏生活,快乐成长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游戏环境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让其有动手、动口、动脑和自由交往的机会。让让每个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创设环境
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融入环境自由自主地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支持、鼓励并与环境互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地与所在环境进行充分的接触与环境产生互动。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并敢于探索,幼儿期是酝酿、萌发、保护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幼儿,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求,提供丰富多变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真好玩”主题活动中有许多关于玩具的活动,于是天生喜欢玩具的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每天谈论的话题就是玩具,他们还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与幼儿商量着开展了“玩具吧”的游戏,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玩玩具,还共同设计、创造游戏的环境。大家从开始的收集玩具,把玩具按种类的不同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玩具柜上,以及玩具摆放的方式,到后来的推选“玩具吧”负责人,如何在“玩具吧”中玩玩具,制定游戏的规则,等等。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参与,让幼儿从单纯的游戏者,变成了游戏环境的设计者、创造者、参与者,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环境的主人。因此,幼儿对这个游戏的兴趣逐渐增加,游戏中幼儿以玩具为媒介与同伴自主地交往,并自由地与玩具发生互动,并能遵守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知道爱护玩具,会比较自觉地整理玩具,使游戏一直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可见,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游戏、创设游戏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更丰富的兴趣,幼儿的责任感、任务意识、交往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在游戏中,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且有利于幼儿自主摆弄、探索、表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相对自主的发展。
1.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孩子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和构思,引起幼儿游戏的联想和行动。因此,游戏材料的收集成为进行游戏的物质前提。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废旧用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能成为幼儿游戏的材料。因此,我们发动每个孩子和家长进入收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的行列中。对于幼儿来说,收集废旧材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因为这些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收集,尤其是废旧材料在生活中唾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到。如:物品外包装,有牙膏盒、可乐瓶、牛奶罐等;生活中的用品,有毛线、纽扣、旧电话;过时的装饰物、挂历;所有这些材料在幼儿的不同游戏中都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而且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有比较自由的选择权,在操作的过程中,有自主的使用权。并且通过这些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的特征,能使幼儿触类旁通,发生各种操作、探索行为,如把饼干桶当作蛋糕来过生日、把包装盒作为买菜的篮子等,使游戏内容更为丰富。
同时由于游戏材料来源于幼儿自身,游戏的时候,幼儿会对材料产生自豪感和爱护材料的情感,增强了对游戏的情感和游戏的规则意识。
2.丰富材料,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我们知道,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地去尝试、去操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应该随时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整,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自主性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开始只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如餐具、小篮子等简单的材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兴趣,因为单调的材料使幼儿每天只能做同样的事情,让幼儿操作显得非常机械。没有更多的游戏情节,幼儿就得不到更多的发展,于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我们又提供了抹布、扫帚、簸箕、图书、梳子、牙刷等材料。游戏一开始,幼儿就发现了这些新材料,于是出现了打扫卫生、给娃娃讲故事、给娃娃梳头、给娃娃穿衣服等新内容,幼儿游戏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游戏更加富有激情。
三、促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机械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
四、评价游戏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以快乐为宗旨,人人参与评价,通过合理的激励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喝彩,尤其是在他们表现拙劣的时候。 教育者啊,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没有欣赏哪来的才气?没有喝彩哪来的精彩!而欣赏和喝彩便是赏识教育的精髓。 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许多教育者信奉一个“罚”字。完不成罚十遍,二十遍,看你听话不听话,再不听或不会就罚一百遍,令人闻而丧胆。有的教育者信奉一个“奖”字。在我的班上就有这麽一个学生,期中考完试后追着我要看成绩,而且满脸的兴奋。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急于知道成绩时,他说:“我爸爸答应我了,只要平均分能及格就给我XX钱。我现在只差语文了,只要再得30分就没问题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信奉一个“打”字。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不完成作业,打!成绩不合格,打!成绩不合格还总偷偷的去打游戏机,“照死里打!看你长不长记性。”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记吃不记打”,成了打不死的吴琼花,而且在拳脚之下磨练了意志,成了个蒸不熟,煮不烂,压不扁,咬不动的铜豌豆。 而赏识教育信奉一个“行”字。“你真行!”“太棒了!”“很了不起!”……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就曾经吃过抱怨的苦头:有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完成作业,叫到办公室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家长,将学生的毛病列个清单出来,家长和老师一起数落,一块抱怨。学生呢,低头认罪,检查反省……,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 学着赏识一下,也许会好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找到差生张X、王X,对他们说:“今天课上表现不错,老师很高兴。如果能坚持这一周,会得到一封表扬信,拿回去给家长看。”“真的吗?”两人很兴奋。之后的几天,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进步是明显的。于是他们各自怀揣着一封表扬信兴冲冲地回家了。没过几天,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来学校见我,说孩子这些天变化挺大,写作业不用催了,还总说老师对他好,我听了心里很得意,嘴上说:“孩子是个好孩子,挺懂事的,以后别总批评他。” 有些学生,爱读书,文笔也不错,每回看过他们的日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夸奖几句:“你真有文采!”“你很有才气!”“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在这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广了,而才气也真的越来越浓了。如赵润、魏紫鹃、孔敏等。
发生在王洋身上的事就更令我意想不到,他的文笔很差,日记内容也少得可怜。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破例将他的一则既短小又平淡的日记张贴在教室里以示表扬。第二天,王洋便将一个新买的日记本拿给我看,很精制的日记本而且还带密码锁的。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常不交作业的差生,从那天起至今快一年了,一直在坚持写日记,连假期也很少间断。细想起来,这个巨大的变化就缘于我的那次小小的赏识行为。 最近,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什么原因呢?看看赵静同学的日记是怎么写的:“星期四下午,就该轮到我读书了,为了找好的,写出好的感受,我挖空心思,希望明天能表现的出色……,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时,心好象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读着那篇,不知怎的,手不听使唤的颤抖。走下讲台时,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使我开心的笑了,我放松的呼出一口气。分数对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这种“最棒”的感觉难道不是教育者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而这种“最棒”的感觉又是大家欣赏的掌声烘托出来的,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赏识教育创造机会。 教师赏识学生,同学赏识同学,自己赏识自己。
-----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南十二中张川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孤僻、人际关系不好、自大、狂妄、胆小、自卑感强、依赖性强、忧郁、嫉妒等严重的的心理障碍。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使我们教师不得不深刻反思以往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初中各学科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完美结合了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纵观现阶段我国中学所设置的教学科目,虽然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但是多数学校并未配备专业教师,开课也不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课本中选用的许多诗词都抒发了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壮志与豪情。再如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一反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消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强意识:人,不要自悲白发,不能自叹老暮,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这样,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从而让他们明白,对于过去的一切,要永远以科学的态度去总结它;以豁达的精神去对待它;以积极的心理去接受它;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它。同时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为此,在每堂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一首此类古诗词。
二、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寻找心理教育切入点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但语文书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因而,我在备课时都努力的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希望能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蝉》、《贝壳》《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须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时,我结合社会上不少实例,让学生从主人公自我人格的失落、自我价值的毁灭中汲取反面教训,从而潜意识地要求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再如在讲授《背影》时我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容易,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教育学生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想到父母对自己抚养的艰辛,要正确地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多与父母进行交流,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并多听听父母的想法。又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一课时引导学生以书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遇到挫折,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再尽力去改变,走出困境,借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在语文教学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理解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教师,我在这个过程中一但发现蕴含心理教育因素的文章,必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例如,有一次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了《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我立刻发现它的心理教育意义:虎皮鹦鹉最终死于林子里,是由于它长期被豢养于笼子中,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也会如虎皮鹦鹉一般,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后果。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教学中善于审时度势,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如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上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里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把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烦恼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消除烦恼,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引导学生了解到烦恼并不是自己独有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烦恼,并通过成年人对当年烦恼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得到生活上的启示。在“替朋友解脱烦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朋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通过组织三项活动,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烦恼,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各种关爱。再如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课《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等都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及时地进行排解,避免学生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国明
我是高安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恒桢的父亲――刘国明,是一名长期从事监狱教育改造及心理咨询工作的狱警。我的妻子是一位下岗在家的家庭主妇。这次闻听女儿被评为“星级”好少年,我很荣幸,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努力带给我的快乐和荣誉。借此机会,我来谈谈我的教育心得,一点拙见,请别见笑。
我们对女儿的培养,遵循的主要理念是: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在对孩子的培养上,父母应该如何决定培养孩子的方向、规划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我的内心告诉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上,不只是怎样使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得高分,而是要使孩子能快乐、成功,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群几方面均衡发展,并且适应未来的时代。如果我们还用老一套僵化的培养方式,非但无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可能拖子女的后腿,使孩子只知死读书,甚至在起步时就已经落伍。由此,近几年来对女儿刘恒桢的培养,在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注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这两个说法,我和妻子是很认同的。所以,从小对女儿的培养,特别注意通过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义、助人为乐,首先家长自己就应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和她妈妈都是热心肠的人,谁有什么困难总是竭力帮忙;与人交往,总是热情友好,从没有跟人红过脸,有过过节。我们夫妻关系和睦,教育理念一致,家庭氛围良好。孩子生活在这样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情感。另外,我们不断进取,自觉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最新知识,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争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绩,是对孩子最好的精神激励和最佳的行为示范。孩子受父母的熏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所以,我的孩子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具有坚毅自立、有内在自信心而寻求生活独立的个性心理品质。我的女儿课外学了古筝、英语、奥数,课余时间很紧。为了不误学习,我们要求女儿
做每项事都必须计划好时间,形成强烈的“有效率才能赢得时间”的概念。有一次,我们要女儿挑战一天做完15张数学试卷。没想到她居然挑战成功,晚饭时我就煎了两个荷包蛋作为奖赏。现在,她读六年级,学习任务比较重,尽管有的的孩子连学习任务都完不成,但我的孩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且没感到很累。她每天还能自己调配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呀!
2、注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向的光源,它能保证人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情况是:在身体(身高、体重达标率)和智力发展(发展速度、知识面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任性、自私、孤僻、粗暴、自大等。此外,从调查资料中还发现,这些缺点的产生决非完全因为“独生”,而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所造成的。因此,在幼儿时期如何科学地对独生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和妻子都一致认为,孩子要有学习生活的快乐和身心的健康,首先最基本的也是根本的,就是必须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孩子有健康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对女儿思想品德的教养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孩子孝心素养的教化。“百善孝为先”,我们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从我们身上学习怎样敬老、怎样尽孝。所以,每到季节变换时,我们为年迈的父母添置衣物时,总是要带上女儿,让女儿一道挑选款式、颜色,让女儿参与孝心活动;每当节日,都会和女儿一同拨通父母的电话,告诉她怎么向爷爷奶奶说祝福的话语。女儿耳濡目染,现在也懂得孝敬我们了:桌上做了好吃的菜,首先夹给我和她妈妈吃;父亲节、母亲节还会送上贺卡或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最让我感到的是,她还帮我俩洗脚呢。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成了孩子孝敬的对象,更成了孩子学习的好榜样。愿每个家长平常都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并帮助孩子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
我告诉孩子爱父母亲人,感恩父母亲人,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爱自己的老师、同学以及一切值得爱的陌生人,甚至于团体、集体、社会等。所以,我的孩子从小就有爱心、有同情心。走在路上,看到了小孩摔倒,会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前搀扶;看见了穷人乞讨,会毫不吝啬地捐上身上仅有的零花钱。来到学校,看到同学有不会做的题,主动上前讲解;听说要为某某个人或集体捐款,她一马当先,总是捐得最多最早(我家并没有多少钱,这些钱都是她的压岁钱和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身处社会,她每个双休日,都会主动打扫楼道;每年,她
都会选定一个日子,让我们陪着上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上特教学校为特殊的伙伴讲故事。我真的很庆幸,从小,我孩子纯洁的心灵就种下了“爱心”“感恩”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3、注重孩子良好心智的完善。
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我深深认识到:孩子健康身心的长期培育和智慧潜能的有效开发,是保证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充分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工作的相关体验,结合对女儿培养实际,着力培养孩子的心智素质,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准。我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考差了点,就批评。这样,我的孩子总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由于没压力,结果反而非常好。作为家长,我深知道未来社会最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我们总是鼓励孩子能够有创见,平时总是极力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我很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允许孩子与家长辩论,家长错了就放下架子认错。完全听话的孩子心理一定是不正常的。我们家中的事常常和女儿商量讨论。我们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听故事、学画画、弹古筝、练跳舞,甚至玩游戏,孩子都乐此不疲,这些都有益地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开发。
4、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孩子的技能。
对孩子培养的教育方法上,除上面体会到的以外,我还注意让孩子在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紧密地与生活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联系实际。让孩子生活在快乐、成功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成功的目的是为什么?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为实现理想。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脚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获,是在每一刻都在寻找快乐。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孩子的天分在哪里?孩子能否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只有在快乐、成功中去寻找!学习中求“知”,更要注重践“行”。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女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更多的企望是想让孩子在践“行”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快乐,在成功、快乐中健康成长。譬如,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我就让她在学画画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如,发现女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天分素养,我就鼓励她参加演讲、写作比赛。多年来,女儿参加省、市比赛获得许多奖项。成功的快乐,使她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显然,是强调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了。近一年多来,我根椐女儿兴
趣发展实际,也引导她做了一些课外物理实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在以往的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尽管教师借助各种形式,然而表面上的花样翻新并不能让原本拥有游戏天性的儿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游戏一旦沦为教师操控儿童与教学的手段,便徒有表面上的活动形式,也失去了游戏体验的实质。所以,我们认为,开展真正属于孩子的区域活动的原点就是在于关注到儿童真实真正的游戏体验,这个关注成为我们寻找和开发区域活动的崭新角度。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在剪纸区域活动中进行体验,使剪纸区域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幼儿在做中探究、在做中体验,诱发生命感动。
一、区域环境互动策略———变“摆设”为“对话”
区域环境互动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剪纸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
(1)区域材料的暗示。一个能够激发孩子去游戏的区域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这些材料对于孩子的区域活动不仅是活动工具的补充,对孩子的区域活动更是一个暗示和温馨帮助。在创设剪纸区域环境中,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颜料、胶水、油画棒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作品情节,给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比如,在剪纸《有趣的竖线》区域活动中,给孩子投放的材料我们进行了完善,有报纸、卡纸、包装纸。让孩子们在与不同材质的材料交互作用中,感受到剪出的竖线藏在梳子里,躲在毽子里,还在灯笼的流苏里。材料的丰富和分层次投放,使孩子们在剪纸区域活动的学习更主动、更具有神秘的探究感。
(2)区域环境的对话。幼儿园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不仅有装饰作用,更有实用的价值。因此,我们让剪纸区域活动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可以跟孩子进行对话。比如:娃娃家里的妈妈过三八节,我们剪纸区域活动就开展了给妈妈做花裙子的剪贴活动;小吃店的点心展示柜里,是幼儿剪的各种形状的糕点;元旦过新年,则剪贴窗花。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剪纸学习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区域环境不仅是个欣赏环境,更是孩子们以后剪纸作品的展示区。要多方面立体地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实用价值,变摆设为对话。
二、区域共同讨论策略———变“填鸭式教”为“主动去学”
(1)师幼互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开展剪纸区域活动时, 老师角色的定位也是关键。我常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如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剪竖线,我使用了孩子们熟悉的红绿灯的规则,引导语变成了“横线竖线见面握握手,喊来好多好朋友,一二一好排好队,太阳公公看见了,对它点点头,请来小剪刀,沿着绿线剪剪剪,剪到红线停一停。”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什么该剪,什么不该剪,目标在有趣的红绿灯的游戏中落实和很好地达成。
除了要改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孩子剪纸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孩子创设较大的自由空间,保证充足的时间,当好孩子的小助手,和孩子成为合作小伙伴,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始终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剪纸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开展中,首先要相信孩子,他们是一群非常能干的小主人,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另外,教师要对孩子剪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后,作出积极的呼应和跟进的对应指导,真正实现师幼互动。在区域活动“香香的早餐”中,孩子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剪各种镂空图形。有的孩子剪出了三角形,有的孩子剪出了四边形,有的孩子还剪出了葫芦的形状。面对孩子们各具特色的作品,我及时将观察中发现的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反馈给幼儿,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帮助幼儿提高剪纸技能,激发师幼互动。
(2)生生互动。每个孩子在剪纸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差异。幼儿之间要互动学习,发挥强项优势,弥补弱项劣势。假如发现幼儿存在独自游戏的现象,我会试着走近幼儿,观察其游戏现状,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平行游戏,促进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有时,我会请能力强的幼儿当小老师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剪纸区域活动中,有的孩子脑子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功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孩子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引导说:“剪完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还没剪完的小朋友。”剪完剪纸的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也纷纷试着教了起来。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小朋友认真学, 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孩子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老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结对活动中,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自己不会的本领,不但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也在生生互动中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
音乐,给孩子们带去了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的感受,陶冶了审美情操,提高了个人涵养,好的音乐作品甚至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可贵的品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见,音乐是人类社会多么重要的存在!而音乐课,则是小学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事音乐教学的几年来,我一直秉承着“在音乐中得到快乐”的教学宗旨。在引导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我常常思考如何让他们获得最快乐的体验。孩子们的天性是纯真无邪的,情感表达是坦诚直接的,只有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才更加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下面就结合实例来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聆听”中创想快乐
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每当欣赏到一首乐曲时,我总是对孩子们说,“聆听”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用心去寻找音乐讲述的故事,想象音乐描绘的景色,体验音乐表达的感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乐场景中去。
有时带着“思考”去聆听音乐,探讨出音乐的风格类型;有时带着“疑问”去聆听音乐,讲一讲它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在欣赏四年级下册的《电闪雷鸣波尔卡》时,我会问孩子们,“这段音乐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怎样的天气啊?”孩子们一听完就纷纷举手回答,“我听到了像打雷下雨的声音”,“有一种乌云密布的轰隆声”,“暴风雨来临前的感觉”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乐趣,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积极愉悦的氛围。
这样一来,音乐便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激发出了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在音乐中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之后,这种体验也会变成学习音乐的快乐,他们会因为得到快乐而更加热爱音乐。
二、在“歌唱”中体验快乐
音乐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唱”,没有歌声的音乐课是空泛无趣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音乐带来的听觉享受,更要让他们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学习演唱歌曲,提高对音乐的把握能力和参与音乐的积极性,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草原赞歌》之前,我先让全体学生欣赏了这首歌曲的电影片段《草原小姐妹》,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插曲音乐的主旋律反复出现,孩子们慢慢地跟着哼唱起来,看完影片后我再播放《草原赞歌》的范唱,孩子们立刻发现是和影片中一样的主旋律,他们便兴奋地找出了相同的地方,紧接着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准确地唱出了主旋律部分,并且很快能够跟着伴奏音乐自主地演唱歌曲。这堂课因“歌唱”而带来的成就感和音乐的欢快情绪,使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通过“歌唱”的方式,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表现了个人特色,更深层次地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感情,提高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情动声,以声带情”,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找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三、在“律动”中升华快乐
在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要求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变得多样化、趣味化。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律动”成为了音乐课堂上的重要部分,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音调,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孩子们天性爱动,只要在课堂上对他们加以正确地引导,学习热情就会迅速地提升。通常在音乐课开始的时候,我会播放音乐让学生有节奏地做踏步或者列队动作进入教室,并配合音乐速度指导他们做一些相应的动作,例如拍手、耸肩、跺脚等等,更生动地表现音乐风格,孩子们也乐在其中。在欣赏乐曲的时候,我会让学生模仿某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遇到高音部分,我会指引学生将头部或者上身稍稍向上抬起,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声。尤其是遇到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创编一个统一动作的律动游戏,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中,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音乐知识,让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律动”让身体和心灵都活跃了起来,是一种新鲜大胆的学习方式,让老师和学生们融洽地“打成一片”,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友好亲密,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音乐和快乐的名言,“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音乐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更通过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创造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空间,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各种类型音乐作品的熏陶下,在各种或喜或悲的音乐人物的影响下,渐渐塑造了他们乐观、善良、奋进、感恩的个性特征,促使他们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烦恼,并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
音乐,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燕霞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不仅仅为孩子提供吃穿住,更重要的是培养她优秀的品质,让她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家中,我和马荣华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日趋上升,这样的家庭将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学习成绩较差,因而我们一家都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我们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她犯错误时,我们总是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她,如果父母是正确的,她必须听从;如果她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她。我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她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我们总是赞美她;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很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从马舒琪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叫她唱儿歌,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她讲故事,雷打不动,坚持到上一年级,其中《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里面的名篇被无数次阅读,孩子对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订了《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少年文艺》等优秀刊物,让孩子广泛阅读,广泛涉猎,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每到节星期天、暑假,我们都会带她出去玩,到公园、游乐园,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孩子自然开心,而他们更钟情于新华书店,对书的迷恋并不亚于当教师的我。
三、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她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她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她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我们会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她喝斥嘲讽;当她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们爱她,但绝不袒护。我们在努力地塑造她,我们希望她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生活中的强者。
四、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她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与孩子平等的聊天,鼓励好的做法,纠正坏的想法,通过日常小事,养成健全的人格。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配合学校,认真完成,不因为我们是教师而搞特殊,让孩子从小就有优越感。我们要她知道:马舒琪是学生,我们是家长。
老河口市中心幼儿园 陈峻
教学名称:《家有儿女》第七讲——熏陶感染 丰富情感(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通过对家长讲解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灌输家园携手同步实施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本意,达到树立“以美育得、以美健体、以美益智”全面发展幼儿素质的目的。
教学准备:提前在网上收集幼儿的演出或艺术活动的影音资料;收集幼儿手工制作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请家长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幼儿歌舞大赛》——孩子们着成人装,女孩露背装、高跟鞋,看上去就是个“小大人”,唱的也是网络上的“流行歌曲”,评委、主持人、家长都很满意的看着孩子们表演……
反问:家长同志们,你们觉得这样美吗? 我们今天所讲课程的名称就是“熏陶感染、丰富情感——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育儿有道,二是教子有方。
第一部分:育儿有道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那么家庭中的艺术教育也收到重视。
一、什么是幼儿家庭艺术教育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是指家长对3-6岁儿童进行的以音乐、美术为艺术方式和内容的审美教育。即家长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社会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的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活动和音乐欣赏。
1、绘画活动
在家庭中,基本上以意愿画为主,就是由孩子自己命题、构思、创作的绘画。
2、手工活动
包括撕纸、折纸、剪纸、贴纸、染纸、橡皮泥、面泥、废旧物品粘贴、标本制作、玩具制作、布工等。
3、美术欣赏
主要包括作品、自然景物、环境布置、城市建筑等。
4、歌唱游戏
在唱歌活动中既可以练习发声发音,又可以学习语言,是进行音乐、语言互动的最好形式。
5、韵律活动
它是身体的协调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有机结合。如舞蹈、律动。
6、乐器演奏
自制乐器可以与美工劳动活动互动,使幼儿创造力得以体现、7、音乐欣赏
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
二、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有何特点
1、时代性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社会烙印。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尤其是城市里的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不惜财力和精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教育抓好了,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尤其是6岁前,家长让孩子较早地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将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
3、感染性
家庭成员的艺术素养、家庭中的艺术氛围,对孩子的感染性最直接、最持久、最深刻。
4、针对性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具有“多对一”的特点,家长容易聚焦,可以努力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艺术发展。
5、灵活性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从各方面各层次各角度给孩子及时进行艺术教育,为孩子营造艺术教育环境。
三、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2、促进孩子手眼脑协调运作
3、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4、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
5、有助于开发孩子全脑的潜能
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3-4岁幼儿借助音乐进行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大大增强了;4-5岁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显著提高了;5-6岁幼儿的歌唱能力、音乐欣赏水平、节奏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提高。
2、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幼儿美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期(形象期)。一岁半到四岁是涂鸦期,这个时期没有绘画目的,幼儿以游戏形式随意进行画线活动。4-5岁为象征期,是一个过渡,孩子开始尝试利用它在涂鸦期掌握的图形表现经验。5-7岁进入概念期的幼儿,可以在动手之前想好画的主题,开始使用固有色尽情表达自己的心愿,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五、当前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的更多东西,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起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的水平越高越好,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
六、家长在艺术教育中应克服哪些错误心态
1、从众心理
家长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的带有盲目性“其他小孩都在学,我的小孩不得不学”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为数不少。
2、功利心理
一旦艺术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偏离学习本身的目的。
3、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其实是一种“移位”,即家长工作忙,没时间来陪伴孩子,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一旦遇到困难又半途而废。
4、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直接体现就是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艺术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视艺术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第二部分——“教子有方”
一、在家庭中如何指导孩子开展艺术教育
1、家庭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观察欣赏,丰富孩子的审美体验;直观示范,指导孩子的美术技能;形象比喻,启发孩子的联想想象;游戏练习,激发孩子的美术兴趣。
2、家庭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注重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在游戏中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在身体律动中引导孩子感受和创造。
二.家庭幼儿艺术教育的途径
1、环境
2、大自然
3、日常生活 4.专门的艺术活动(游戏)
5、艺术兴趣班
三、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庭环境不同、幼儿个体差异,因此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
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幼儿。家长可以倾听幼儿对自身创作的解读,粘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表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3、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条件
一方面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一个角落,这是有效地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提供足够操作的艺术材料。
4、重视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体验
家长对孩子学习艺术教育应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该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是技能与情感不分离,顺应幼儿的天性。
5、配合幼儿园进行正确引导
孩子的艺术教育也需要家园配合,家长必须意识到,对孩子艺术情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在家中,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艺术感觉的引导,如让孩子多听自然声音,多鼓励孩子跟着节拍舞动,随孩子的意愿任意描绘。
6、积极参与孩子的艺术活动
许多家长不知怎样辅导孩子艺术练习,这时你不妨尝试和孩子一起练习,只要你能融入孩子的艺术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开心即可,孩子不但能愉快进行练习,家长工作一天后的疲惫也在快乐中消失了。
共勉:
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金额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
作业题(填空、判断、简答、简述)和参考答。
一、填空
1、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的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活动和音乐欣赏。
2、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有时代性、早期性、感染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
3、艺术美是对自然美、社会美、日常生活美的集中表现。
二、判断
1、小宝的妈妈在电视上看到郎朗演奏,马上给孩子报了钢琴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手指长,长大能成为郎朗那样的人。(×)
2、优美的环境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简答题:当前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答: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四、简述题: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幼儿。
3、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条件。一方面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一个角落,这是有效地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提供足够操作的艺术材料。
4、重视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体验。家长应该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不分离,顺应幼儿的天性。
5、配合幼儿园进行正确引导。孩子在家中,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艺术感觉的引导,如让孩子多听自然声音,多鼓励孩子跟着节拍舞动,随孩子的意愿任意描绘。
一、大声朗读走进阅读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认为:“为孩子朗读是孩子小学毕业之前应该保持的一种习惯。”是的,对于低年级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朗读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大声地朗读有趣、精彩的文本内容,把自己的阅读热情、阅读理解和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孩子。当教师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中,而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书中奇妙的世界,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心情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教师站在讲台前,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启发提问,孩子们或昂着头专注地倾听,亮晶晶的眼睛闪烁着快乐与兴奋;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猜测着下面的情节;或手握彩笔涂画着心中的小猪、狐狸、小白兔……在这小小的课堂里,老师带着激情和孩子们穿越了一本又一本好书,一次又一次唤醒了那一颗颗稚嫩纯净的童心,思维的火花一朵接着一朵绽放。
二、绘本阅读激发兴趣
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它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是通过图画来认识世界的。图画书以其优美的图画,简短、浅近、精炼的语言,给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儿童直观的体验,把儿童带向广阔的世界,给孩子以最初的审美教育。
例如,老师在讲述《逃家小兔》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那只调皮的小兔子,老师就是深爱着他们的兔妈妈,然后进行了一翻对话:
“小兔”说:“我要变成溪里的鳟鱼,游得远远地。”
“妈妈”说:“那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小兔”又说:“那我就变成山里的石头。”
“兔妈妈”回答:“我就变成爬山的人去找你。”
就这样,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着这看似平凡、幽默却是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而接下来的想象对白更是水到渠成。在整个阅读中,孩子们享受着图画与文字交织的精神盛宴,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着快乐时光,在阅读中放飞美好理想。
三、开展活动爱上阅读
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如:表演、绘画、制作小报、讲故事等,这样,就能让孩子离不开阅读,恋上阅读。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阅读就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例如,在讲完《安徒生童话》一书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推举人担任丑小鸭、鸭妈妈、鬣狗等角色。然后,让他们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了反复阅读,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通过想象把几幅图连起来表演并加上自己的语言。在他们的表演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投入。当演到丑小鸭因为丑陋,被鸭妈妈赶出鸭家族时,一群小观众竞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当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时,所有的孩子一起欢呼、一起歌唱……孩子已完全投入文本,与故事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在表演中,孩子们的灵感也不时地冒出来,他们精彩的表演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这种阅读方法兴趣盎然,只要一有不会表演的地方,就会主动阅读书本,一有空闲,哪怕是课间休息时间,就一起表演。在阅读——表演——阅读——表演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肢体表现力得到发展,记忆力不断提升,想象的空间大大拓展,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低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阅读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阅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人生之初就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积累一定的词汇,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为孩子终生的良好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是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对于他们来说, 周围的人与物都有着极强的神秘感与吸引力。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不应该只是机械地告诉他们“你不能怎样, 不可以怎样”, 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 不能只是机械地灌输, 而是要将安全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 将行为准则渗透于丰富的行为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幼儿积极地参与中实现行为的内化。
(一) 结合日常生活增强幼儿的自我安全意识
从幼儿走进幼儿园的那一时刻, 教师就要认真检查他们的用品, 提醒他们不要将危险品带入园内。在幼儿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也要重视安全教育的渗透, 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在园内追逐打闹, 就餐时不要噎到、呛到, 接水时不要烫伤, 不要随意将物品放入口中, 要远离火、电等, 不随意攀高等。
(二) 通过生动故事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
幼儿年龄小, 对图片、故事类直观事物更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看图讲故事等方式来实现安全教育的无形渗透。如图文并茂的《小兔子乖乖》《白雪公主》故事, 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不要随意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给陌生人开门。随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遇到此类问题要如何处理?这样将安全知识寓于趣味故事中, 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进而使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中来加深对安全的认识与理解。
(三) 利用谈话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虽小, 但却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与观察方法, 有着自己的见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采用与幼儿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如就餐后, 与幼儿一起来讨论“吃饭时要注意什么?”他们都积极地发言:“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 否则会呛到。”“吃饭时不能玩, 不然饭碗会打翻。”“不能马上喝汤, 应该等汤凉一些, 再小口小口地喝, 就不会烫着了。”再比如, 讨论“怎么玩球、流鼻血了怎么办、摔倒后怎么办、外出活动要注意什么”等等具体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经验交流使幼儿了解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危险, 再配以动作的引导, 使他们真正学到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今后万一遇到时, 可以避免伤害, 或者可以采取措施减轻伤害。
二、从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
身处的环境会对幼儿的身心与智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 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 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可见, 幼儿所处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只有处于安全、健康、和谐而愉悦的环境之中, 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 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而且这些并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给幼儿的, 而是幼儿自我思考后内化的结果。
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环境的营造, 要为幼儿营造最佳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在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可以粘贴一些安全标志, 如小心滑倒、小心触电等, 这样幼儿每天都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各种安全标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育内的板报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专栏, 定期更换不同的安全话题, 这样就可以将这一小块宣传栏变成幼儿获取安全知识的小天地。同时这些内容再加上教师的创意, 就可以成为一道向幼儿宣传安全教育的亮丽风景。幼儿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安全小常识, 同时还可以享受美、感受美。此外还可以发动幼儿, 一起将安全常识编成儿歌, 或是设计成趣味图片等布置于教室内,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美化教室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安全学习环境, 让幼儿可以在无形中达到掌握相关安全常识, 提高安全认知能力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环境的营造, 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重视软环境的建设, 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机渗透, 以逐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强化教师的安全意识
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幼儿学习的领路人、心灵的塑造者, 肩负着培养幼儿成长的重任。因此, 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 教师不能让孩子成为被动的受保护者, 而是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不要因为害怕承担安全责任而一味地地限制幼儿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而是要发挥在整个安全教育中幼儿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能够深入幼儿的生活, 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将安全教育渗透于整个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中。如有的教师安全意识薄弱,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身体伤害时, 便长时间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 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反还会因活动的缺失而降低教育要求与标准, 无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智力的开发。
为此, 在教学中要强化教师的安全意识, 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样幼儿才能在丰富的活动中, 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基础上, 尽情展现自我,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才能使幼儿阶段的教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将教师集中起来,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以此来引起教师的重视, 强化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这样, 教师具有了较为强烈的安全意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无形地渗透其中。如在活动前可以集中向孩子们讲解, 要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中不携带铅笔、小刀等危险物品, 不相追逐打闹, 要避开桌椅等, 引起幼儿的重视,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身体伤害的发生。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推荐阅读:
如何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起来12-04
好习惯让孩子快乐成长07-09
师德学习--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06-19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07-17
家长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作文09-21
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充实的暑假10-27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11-09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06-03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09-08
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