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成效(共8篇)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甘南县检察院以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和领导干部受贿案件为重点,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9件9人,渎职侵权犯罪4件6人,办案数居全市前列。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该院侦查部门每办理一起案件,检察长都亲自坐镇指挥,与办案干警奋战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办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查哈阳保险社主任吴某滥用职权一案过程中,检察长亲临一线,和侦查员们一起战斗。由于领导的率先垂范,带动了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每一起案件顺利攻坚。
二是注重协调配合,形成战斗合力。该院党组针对自侦部门只有8人的实际,决定将控申、公诉、批捕、预防、民行等科室的精干力量,填补进以反贪局和监所科为主的两个办案组。办案组以检察长为总指挥,科(局)长为具体责任人,对办案负全责,又当侦查干将,工作中互相配合,办案时服从指挥。
三是全面收集证据,保证案件质量。为了保证每件案件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在每个案件打开突破口后,办案组始终在巩固证据上下功夫,在强化证据的全面性、稳定性、合法性、直观性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安排专人对所收集到的证据逐一复核,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审查,发现问题立即补充完善。并对犯罪嫌疑人全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增强了证据的稳定性和证明力,保证了案件诉出率和审判率的百分之百。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安全事故。“100-1=0”,保证安全无事故才是硬道理。针对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接触的人员多、涉案人员社会关系复杂、社会敏感性强的案件,办案人严格遵守《办案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安全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既保证了办案人员、车辆和材料的安全,也没有发生一起嫌疑人逃跑和自杀自残事故的发生。
关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具体内涵, 樊崇义教授认为: “以审判为中心, 是在我国宪法规定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前提下, 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以法院的庭审和裁决关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要求和标准进行, 确保案件质量, 防止错案的发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有很多, 如苏长永教授 (2) 、陈光中教授 (3) 、陈卫东教授 (4) 等。笔者在前辈学者的启发下认为, 以审判为中心是针对侦查中心主义提出的, 以审判、庭审为中心, 以证据为核心的诉讼模式, 其内涵和特点包括:
( 一) 诉讼程序从侦查、起诉到审判的横向运行中, 审判程序居于中心地位。审判具有决定性和终局性, 即在实体意义上, 定罪权属于法院, 其他机关无权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 在程序意义上, 所有关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大权利的侦查、起诉行为都必须由法院作出裁决。侦查、起诉服务于审判, 其工作成果也最终由审判程序来检验和认可。
( 二) 庭审中心主义, 即在审判程序中, 庭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只有在庭审阶段, 通过控辩的对抗与博弈, 证据的出示与质询, 法官中立地听取各方意见, 形成对案件的自由心证和合理判断, 才可以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要求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以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三) 在庭审过程中, 全面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和证据裁判规则。保障诉讼各方主体实质地参与到诉讼程序中, 通过当庭对事实、证据的充分说明、质问和认定, 避免法官在案卷材料的影响下形成对案件的预判, 从而实现庭审实质化。
二、职务犯罪查办工作的现实问题
从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来讲, 职务犯罪查办工作一般经历由举报中心受理线索, 经反贪、反渎等部门进行初查后立案侦查, 侦查终结后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的过程。在这种“侦查—起诉—审判”的线性结构下, 当前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 一) 侦查主义本位由来已久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侦查人员只有在确认符合定罪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将案件侦查终结, 移送审查起诉并进入审判程序, 实现“流水式作业”。故侦查阶段要对案件进行实质和全面的调查, 自然地成为了诉讼活动的工作重心。受这种“线性结构”隐蔽下的“短视本位思维”束缚, 公检法机关形成了侦查中心的思维惯性———将侦查活动及由此形成的案卷笔录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及审判活动的主要依据, 而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不过是对侦查结果的二次确认。这种理念使得侦查结果对案件最终判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架空了庭审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功能, 忽略了对职侦部门取证行为和取证程序是否正当、合法的考虑。对此, 有一个通俗而形象的比喻: “职侦机关是做饭的, 公诉机关是端饭的, 审判机关是吃饭的。”
( 二) 口供中心主义根深蒂固
职务犯罪案件具有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反侦察能力高等特点。实践经验表明, 职务犯罪侦查通常采取“由供到证”的取证、固证模式, 即当初查认为可能存在犯罪事实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时, 会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方式取得更多的侦查线索, 然后再通过供述寻找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的更多证据。这种依靠侦查人员对口供、证言等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分析, 从而推进侦查工作的取证模式就称为“口供中心主义”。口供中心主义下, 如果口供属实且程序合法, 则将明显提高办案效率; 但对供述、证人证言的严重依赖, 导致侦查取证呈现证据形式单一, 客观证据少、言词证据的问题, 难以有效应对犯罪嫌疑人翻供和庭审中的严苛质询 (5) 。
( 三) 证据审查模式欠优
与侦查中心主义同样遭受学界诟病的还有案卷中心主义 ( 或称笔录中心主义) 。案卷中心主义下, 公诉机关审查的对象通常是职侦机关收集的材料及制作的案卷笔录, 因此审查的范围局限于“在卷证据”, 审查方式也是“书面审查”。这种案卷证据审查模式是侦查中心主义的产物, 又是导致侦查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重要原因。这种审查模式下, 审查起诉程序无疑是对职侦工作成果的再次确认, 而对取证过程和行为则无从评判, 进而导致“带病”起诉。
( 四) 侦诉职权缺乏合力
职务犯罪案件本应由侦诉部门共同组成控方、并以由公诉部门为代表提起诉讼。然而就我国检察机关内部的职能配置来看, 职侦部门与公诉部门相互独立, 各自配有固定的工作人员, 隶属不同的主管, 遵循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 从而出现侦诉部门各自为政、壁垒割据的现象。此外, 由于职侦部门不直接承担诉讼风险和后果, 所以其工作重点在于收集证据成功破案, 而对破案后继续收集、固定证据则不予关心, 以致时常出现职侦部门庆功表彰, 公诉人却在庭审中因证据不足或有瑕疵而面临举证困难的尴尬局面 (6) 。
三、“以审判为中心”对职务犯罪查办工作的影响
“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强调庭审的决定性作用和定案证据的核心地位, 对职务犯罪查办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一) 对侦诉关系提出挑战
侦查中心主义的模式下, 职侦结果对于案件裁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不过是对职侦证据的重复与确认。为保证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 摒弃侦查中心主义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其次, 缺少合力的侦诉部门之间各为其政, 尤其是只由检察机关承担犯罪追诉结果的制度, 造成了诉讼结果承担的不公平性, 分离了侦查与公诉的关系。故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语境下, 不能继续单一地依靠职侦部门或公诉部门的力量, 要密切侦诉联系, 加强侦诉配合与协作, 实现侦诉合力, 以积极、有效地打击犯罪。
( 二) 对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提出挑战
以审判为中心重视庭审中证据的出示、对质等证明过程。然而在职务犯罪案件中, 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 突显收集难、固定难、保存难等特点, 在审判中心的语境下, 职务犯罪侦查的难度将增大, 案件侦破率将降低。因此, 要进一步转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模式, 加快转变传统的由供到证、严重依赖口供的办案方式, 实现向由证到供、以证促供、供证结合的模式的转变, 以更多的客观证据弥补口供的不稳定性。此外, 直接言词原则亦对传闻证据的效力提出了质疑, 因此侦查工作要加强对证人、鉴定人出庭的重视, 以当庭对质来逐步取代传闻证据, 真正实现庭审实质化。
( 三) 对证据审查和公诉能力提出挑战
证据是控辩双方在庭审上博弈的焦点 (7) , 庭审对于证据的显微镜式的审查与质询, 对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审查模式和公诉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当前的“书面审查在卷证据”的证据审查模式已经无法保证定罪事实经得起庭审的质询和法律的检验, 因此要构建严格的证据审查模式。此外, 直接言词证据原则导致庭审质证和辩论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对公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职务犯罪查办工作的应对措施
( 一) 强化侦诉合作, 构建新型侦诉关系
第一, 公诉引导侦查, 侦查配合公诉。强化公诉机关对重大、复杂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引导, 提前介入侦查程序, 从审查起诉的角度及时帮助和引导侦查机关依法收集、固定证据 (8) , 从公诉的证据标准出发为侦查取证提供建议, 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第二, 强化公诉对职侦工作的监督和制约 (9) 。实现敢于监督, 同步监督, 有效监督, 以防止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发生, 保障侦查行为的谦抑性。第三, 建立侦查责任倒查机制。在一些因侦查取证原因导致证据不足, 无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 应当依法追究侦查人员的责任, 以责任的共同承担紧密侦诉关系, 立足检察机关一盘棋格局优化职权配置和合作。
( 二) 摆脱口供依赖, 完善侦查模式
纠正口供中心主义, 实现“由供到证”到“由证到供”或“供证结合”模式的转变。突破以往对口供证据的严重依赖, 注重提高科技侦查手段, 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助推侦查办案, 建立覆盖面完整、种类化齐全的信息资源平台,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项信息确定侦查的方向和重点, 发现、获取更多的客观实物证据, 摒弃“口供情节”, 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效率和质量, 以实现对以往“从供到证”模式中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侦查行为的纠正。亦可以借鉴从司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客观性审查模式” (10) , 强调依据稳定性、可靠性高的客观性证据进行事实认定, 并以此为基础检验全案证据, 强化客观性证据对言词证据的印证作用, 摆脱对言词证据的依赖。
( 三) 改变审查模式, 提高庭审对抗能力
为切实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证据链条的完整性, 应走出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桎梏, 证据审查范围应当由“在卷证据”扩展到“在案证据”, 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案件信息、核实证据材料, 还原案件真实。从“书面审查”变为“亲历性审查”, 便于纠正违法的取证行为和程序, 杜绝“带病”起诉; 加深公诉人员对证据的理解, 有助于举证工作。其次, 加强公诉人员业务培训, 提升业务素质, 尤其是提升以交叉询问方式进行举证和质证的技能, 以增强检察机关在庭审中与辩护律师对抗、交锋、博弈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对抗性的庭审。最后, 发挥庭前会议的程序性功能, 实现庭前程序与庭审程序的有效衔接, 以提高审判效率。
注释
1
22 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现代法学, 1999 (4) .
33 陈光中, 步洋洋.审判中心与相关诉讼制度改革初探[J].政法论坛, 2015 (2) .
44 陈卫东.以审判为中心推动诉讼制度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10.
55 陈桂华.以审判为中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改革[J].中国检察官, 2015 (5) .
66 付凤, 杨宗辉.检查引导侦查与公诉引导侦查合理性辨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3 (3) .
77 张红.以检察应对的视角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法治与社会, 2015.4.
88 汪建成.检察职能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 (1) .
99 樊崇义, 张中.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中州学刊, 2015.1.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案件数量与往年持平。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围绕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作物保险等领域,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54件62人,立案人数与往年同比基本持平。二是案件结构进一步改善。共立查贪污贿赂重大犯罪案件23件28人,大要案比率为95%,与往年同比呈上升趋势。查处科局级犯罪案件10件12人,县处级干部贪污贿赂犯罪要案8件9人。如南阳市文广新局原局长袁某某(正处)受贿500万余元案件;南阳市农科院原院长、党委书记王某某(正处)受贿50万余元;县农业局原局长、党委书记杨某受贿42.2万元案;县交通局原副局长张某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200余万元案件。三是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探索办案新模式,依法办案,文明办案,重调查重证据,深挖细查,不枉不纵,确保罪名准确不漏罪,有查即判无差错。已侦查终结并经公诉部门审查起诉54件62人,起诉率100%,法院已作出有罪判决48件53人,其中被判处实刑32人,实刑率为77%。查处一人犯数罪且数罪并罚的案件社会影响较大。例如,原规划局监察大队队长郭某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四是预防工作深入推进。结合办案加强典型案例分析,针对工程建设、医药购销、涉农惠民领域等突出问题开展个案预防27件,专项预防16件,提出检察建议72份,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1075次,开展警示教育74次,累计受教育人数达26500余人。其中,2013年方城县院在新农合领域进行的预防调查被南阳市院评为“十佳精品预防调查”,此项调查紧密结合预防调研,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从2013年以来方城县院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看,总体数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涉及民生民利行业和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贿赂犯罪案件居多,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严重。
1.查办大、要案件成效明显。共立查贪污贿赂重大犯罪案件23件28人,大要案比率为95%,与2011年同比呈上升趋势。查处科局级犯罪案件10件12人,县处级干部贪污贿赂犯罪要案8件9人。
2.案件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探索办案新模式,依法办案,文明办案,重调查重证据,深挖细查,不枉不纵,确保罪名准确不漏罪,有查即判无差错。已侦查终结并经公诉部门审查起诉54件62人,起诉率100%,法院已作出有罪判决48件53人,其中被判处实刑32人,实刑率为77%。
3.认真做好服务民生和保障工作。出台了民生诉求收集机制、民生诉求分流办理机制、民生诉求办理督察、反馈、评估等农民合法权益司法保护机制。根据民生诉求,围绕征地拆迁、医疗卫生、作物保险等涉农惠民领域严查职务犯罪案件。如渎侦局查办的原方城县农业局副局长刘某某滥用职权案,刘某某因为亲属谋取非法利益,违规推广小麦新品种,造成13个乡镇2149户小麦受灾减产。方城县院紧跟舆论焦点,迅速立案侦查,并对刘某某提起公诉,后刘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方城县院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反响较好,群众拍手称赞,《检察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
当前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也有机制、制度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心理失衡,私欲膨胀,侥幸心理严重,是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表现在:一是受利益驱动,不惜铤而走险。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他们长期放松思想改造,忽视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水准滑坡,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二是权力观发生偏差,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支配下,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换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筹码”。
2.各种“潜规则”盛行、打击不力、对预防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是导致犯罪的客观原因。一是社会风气不正,潜规则盛行。从近年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拿钱办事、金钱开道已成为一种社会潜规则。一些干部对权钱交易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并将这种交易美化为行规,争相效仿,不拿钱就办不成事,甚至日常关系也需要以金钱来维系,导致贿赂常发。二是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与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检察机关受证据获取、侦查手段等诸多因素制约,某些线索(案件)侦查效果不甚理想,使一些犯罪分子认为犯罪风险小,成本低,从而产生侥幸心理。三是一些单位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够重视。平时不注重开展,而是在发案后临时“抱佛脚”,工作缺乏常规性、系统性和制度性,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没有一套完整的硬性要求和制度保障。
3.监督管理制约机制薄弱,监管不力,是导致职务犯罪的制度原因。表现在:一是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如方城县农业局原局长杨某受贿案,杨某作为局“一把手”,在小麦“一喷三防”等招标项目过程中,暗箱操作由其一人说了算,给其受贿带来巨大空间,上级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处于失控状态。二是疏于监督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如县规划局执法队队长郭某滥用职权,无视党纪国法为他人谋取私利,并从中收受大量贿赂。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nlc202309031426
当前,职务犯罪在我县仍然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防治。
1.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构,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通过查办和揭露职务犯罪,形成声势,形成威慑,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公务人员。在办案中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坚决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以打促防,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动员和鼓励社会公众配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
2.扎实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同步推进预防调查、预防咨询和检察建议等工作。针对职务犯罪发案特点、规律、原因及发展变化趋势,协同发案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开展调研,注重从规律上找原因,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研究多发易发的体制性原因和机制性漏洞以及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办法,提出健全职务犯罪惩防体系的对策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加强防范。
3.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是基础。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举报窗口、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深入有关单位举办廉政专题讲座或法律培训班、举办打击职务犯罪成果展览等途径,运用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现身说法,以案释法,引导教育国家公职人员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激发社会公众预防职务犯罪的热情,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环境,推动全社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
4.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形成社会预防的大格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从方城的县情出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预防的良好局面。同时,还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运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与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趙志华,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
一、我市查办惠农扶贫领域渎职犯罪工作的情况 1.近三年查办的涉农渎职犯罪情况。2013 年以来,全市反渎部门以开展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为契机,共查办涉农渎职犯罪 20 件,占全部渎职案件(80件)的 25%,立案 50 人,占全部立案人数(143 人)的 35%。涉
嫌罪名主要是滥用职权罪(29 人)、玩忽职守罪(9 人)。案件涉及领域主要是非法占用耕地,共 7 件 16 人。单一罪名 15 件 28人,占全部立案件数的 75%、立案人数的 58%。
2.近三年查办的扶贫领域渎职犯罪情况。在全市查办的涉农渎职犯罪中,惠农扶贫领域的渎职犯罪有 6 件 12 人,占全部反渎立案件数的 7.5%,立案人数的 7.3%。作案主体全部是乡镇和村级干部,涉案金额 464 万元,涉嫌罪名主要是滥用职权罪(5件 10 人)、玩忽职守罪(2 件 2 人),其中多罪名案件仅 1 件 1人(临泉县院 2015 年办理的李彬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一案)。
3.我市扶贫领域渎职犯罪的发案原因。通过我市已经办理的扶贫领域渎职犯罪案件可以发现,一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只注重扶贫资金的划拨,疏忽对资金的申报、拨付、使用等环节的监督; 二是部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透明、不公开,扶贫项目资金的分配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大部分农民对惠农扶贫资金的种类和操作程序不了解,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如 2014 年**区院办理的贾**、王**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优亲厚友,滥用职权,不按规定进行公示和民主评议,造成危房改造资金被套取 61 万余元; 三是有的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过分强调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小集体利益,将套取扶贫资金行为视为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手段,或者为虚假政绩而故意纵容套骗扶贫资金行为。如**县院反渎局在2014年办理的闫**、刘**、张**滥用职权一案中,原镇党委书记闫**村干部刘**、张**相互勾结套取危房改造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
购房户,帮助开发商解决开发的房产滞销问题,以达到营造良好的招商投资氛围和出政绩的目的,但造成国家 78 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被不符合享受条件的群众冒领。
四是少数干部面对巨额资金,利欲熏心,抵制不住诱惑,便利用各种管理上的漏洞,铤而走险,将扶贫资金据为己有。
二、我市查办惠农扶贫领域渎职犯罪存在的问题与剖析 1.少数基层院攻坚克难、勇于办案的劲头不足,办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办案力量薄弱,“案多人少”现象突出;缺少有效的绩效考评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经营线索意识不强,等案上门,不能主动深入相关领域排查线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2.案 件 涉及的扶贫项目 种类少,没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类案。根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 2011 年发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省、**市的一系列关于扶贫的规定,我市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种植养殖业、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工程、贫困村道路交通、扶贫对象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基金小额信贷、贫困学生资助等方面。但近三年,全市反渎部门所查办的扶贫领域渎职犯罪案件所涉及的扶贫项目,集中在危房改造项目(共 2 件 6 人,其中**区 1 件3 人,**县 1 件 3 人)、农田水利设施(**县 2 件 4 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县 1 件 1 人)。惠农扶贫领域的渎职犯罪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较易形成类案。而我市两级院对于已办理的案件,没有及时总结发案规律、共性特点等形成类案并加以推广,无法形成“系统查、查系统”的办案态势。
3.办 案 力 度不大,效果 不明显。2012 年 3 月我市的沿淮行蓄洪区以及**县、**县、**区、**县被批准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省级皖北集中连片扶贫区,上级不断加大对我市扶贫力度,从以往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我市惠民扶贫领域存在很大的贪污、渎职等犯罪黑数。但我市所查办的扶贫领域的渎职犯罪不仅数量少,而且单一罪名多,造成对犯罪分子处罚过轻,在办案规模和效果方面,与农业大市、农村贫困人口众多的市情不相适应,与党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4..成案 率低,导致 部分基层 院 反 渎部门 存在畏 难情绪。查办渎职案件本身就具有“三难一大”的特点,由于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特殊性,使得作案主体主要集中在县、乡、村干部,且大多数为窝案、串案,犯罪分子主要采取虚报户头、虚报项目、虚报工程量等方式套取扶贫资金,而外人只能了解到表面情况,因而这一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致使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狭窄、渠道不畅。在侦查中往往还要深入农户家中询问取证,由于分到每户的资金少、户数多以及农村地区住户的分散等原因导致侦查成本高、时间长。再加上涉农领域渎职犯罪主体大多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关系网深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反侦查能力较强,易订立攻守同盟,涉案的当事人也不会轻易谈及案情,这些都为惠农扶贫领域渎职案件的取证增加了不少难度和阻力。
三、深入开展查办惠农扶贫领域渎职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1.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全市反渎部门要把查办惠农扶贫领域渎职犯罪与保障民生、服务大局、提高司法公信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增强做好查办惠民扶贫领域渎职犯罪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把查办惠农扶贫领域渎职犯罪与破解反渎“三难一大”结合起来,在实战中提高队伍的侦查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力争全市反渎办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2.主 动出击,捕捉线索。反渎部门要保持高度职业敏感,主动发现案件线索。
首 先,各基层院要到相关部门摸清本辖区 2011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情况、参与部门等信息;同时收集相关扶贫政策,全面掌握国家、省、市、县关于扶贫的法律法规文件,密切关注扶贫政策动向,如最近两年中央和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光伏扶贫、精准扶贫、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等新的政策文件。其次,在熟悉相关项目信息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扶贫资金拨付和扶贫项目实施的流程,紧跟扶贫资金流向,实地查看扶贫对象是否真正受益,项目单位是否真正实施项目。对可疑的资金项目,进一步调查扶贫资金的真实去向,确定是否有虚报户头、虚报项目或工程量套取扶贫资金,是否存在私分、截留、挪用、套取等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是否监管到位,直至锁定嫌疑对象。最后,各基层院针对扶贫领域成案可能性大、易发多发、影响较大的案件线索,选准切入点,确定查办的阶段性目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集中力量查办。要按照高检院和省院的部署,确定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和重点案件作为查办重点,优先查办三种情形的职务犯罪案件。要灵活运用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加强与纪
检、反贪部门的合作,坚持贪渎并查的“两条腿走路”办案方式,确保办案效果。
3.点 面结合,区域联动。以个案为“点”,再达到以全市为“面”,形成办案规模。基层院在成功查办某个案件以后,要紧紧抓住案件的关联性和发案的规律性,根据扶贫项目的类别或具体权力运行环节,分类列出关键部位、关键人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查办类案;在一个基层院成功查办类案之后,要及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上报市院,市院将在全市推广,在全市范围内查办类案,采取专项行动,力争办理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案件。4..上 下 一体,内外协调。市院反渎局将强化分类指导、具体指导、及时帮助基层院排除干扰阻力,解决实际困难。对涉及财政、扶贫办、发改委、国土等多个职能部门、时间跨度长、涉案人员多、单凭一个县院侦查力量查办案件难度大、阻力大、风险高的案件,市院启动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市院将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执法办案氛围。两级院反渎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内部纵向要上下联动,整合办案资源,形成办案合力;同时横向协调反贪、侦监、公诉、案管等部门,确保案件立得起,诉得了。外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法院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密切沟通;同时积极向党委、政府、人大汇报,及时争取支持,确保查办扶贫领域渎职案件工作平稳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对信访工作常研究、常部署,始终把信访案件查办作为我们重点工作之一,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充分发挥信访件为案件提供案源的主渠道作用,为查办案件提供优质案源,使案件查处数量有所上升,为我镇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建立健全基层信访网络,努力拓展信访工作案源渠道 健全信访网络建
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信访工作走向标本兼治的良性轨道。一是建立信访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了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程序、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镇党委联席会制度,推广信访听证会有效机制,用创新的办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形成了镇党委统揽,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分片包村,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二是健全信访网络,拓展信访工作渠道。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党员中设置了“党风廉政监督岗”“矛盾纠纷调处岗”,加强了基层信访信息网络建设,在全镇16个村中都设置了党风廉政监督员,负责本村党风廉政监督,并同时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力求保持本村信访问题不出村,本镇信访问题不出镇,目前在全镇健全了镇、村、社三级信访网络平台,基本形成了镇、村、社三级信访有专人化解矛盾、有专人传送信访信息的工作态势,使信访渠道更为畅通。截止目前,全镇累计化解村级信访苗头问题46件,与往年同期相比,社会治安、退耕还林、惠农政策兑现、计划生育等矛盾纠纷大幅减少,维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围绕重点查办信访案件,扎实夯实信访工作群众基础 认真查办信访案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是纪委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群众信访呈现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突发性集访增多现象。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中心,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信访问题作为查办重点,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坚决查处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案件,切实为民谋利益。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查办信访案件就应当为民解忧,为民办事,一切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查办信访案件同为民解忧结合起来,去年,我镇根据群众信访举报,经过认真的调查核实,查处了镇村干部挪用群众退耕还林补助款一案,清退退耕还林补助款2万多元,从而实实在在地维护了群众利益。二是坚决查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我们坚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集访、越级访以及闹事苗头的群众信访高度重视,做到早处理、早落实,有效地把可能上访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超前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群众的对立情绪。针对多年以来各村普遍存在的低保平均化,评定方式多样化的问题,近年镇纪委根据群众信访对低保评定中存在的抓阄行为,村干部私自认定等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切实将低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时刻维护好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使公平正义深入人心,避免了群访案件的发生,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积极创新信访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信访案件查办水平
大力查办信访案件,展现信访成果,取信于民,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我们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积极探索查办信访案件新思路,突出诚、准、小等办案方法,以此提升信访案件查办水平。
“诚”,把群众的事当着自己的事,以真诚的态度,真心诚意地查办信访案件。在查办信访案件中做到心来心去,而不是身来身去,踏踏实实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以实际工作态度来取得来信(访)人的支持和理解。
近年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查出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临夏经济社会有好有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分析近两年的案件查办工作,办案工作形势比较严峻。2010年全州当年办案64件,2011年51件,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今年元—3月案件全州新立案件10件,虽然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东乡、永靖、临夏县办案数为零,发展不平衡。如何进一步加强查办案件工作,我们认为,必须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强化措施。
一、要进一步认清办案工作形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贺国强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五个方面的案件。省委王三运书记在省纪委八次全会上指出,“清醒地看到反腐倡廉面临的环境条件复杂,始终保持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清醒地看到存在的消极腐败问题突出,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无畏精神;清醒地看到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利条件很多,始终保持打歼灭战的必胜信念。”马天民书记在州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把查办案件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措施,始终保持惩治腐
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提出了“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乡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五个方面的办案重点。今年,查办案件工作的目标明确,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违纪领域种类多样化,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的变化日趋广泛;二是查案外部环境复杂化,工作突破和案件深入的难度日趋增大;三是违规违纪对象高智商化,工作策略和工作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四是作案手段隐蔽,办案方法和手段需要创新改进。
二、要进一步正视查办案件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全州查办违规违纪案件数量、质量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高度重
视。当前,全州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中,个别县(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办案重视不够,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个别县(市)认为去年刚换届,县对上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急于查案会出问题,不谋办案;查办案件工作是待罪人的事,能不查的就不查,只求不出错,不求有成绩,不愿办案;喜欢上级转办,领导批办的被动案件,对辖区内的线索,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不够,不积极办案。还有的认为,教育是目的,处理是手段,处理从轻是爱护违纪者。
二是办案数量质量不稳定,发展不平衡。个别县(市)虽然重视案件线索的调查,注重问题了结,一些应该立案处理的问题,作了一般问题处理,立案标准不高,执行纪律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查处失职渎职类案件比较多、查办有影响的经济类案件相对少,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案件多、查办“三机关一部门”案件少,查处一般性的案件较多、查办新领域的案件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存在;县(市)人员变动相对比较频繁,办案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责任性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是案件线索来源单一,深挖细追不够。普遍重视信访线索排查,忽视从其它工作项目、执法机关拓展线索;在执法监察、专项治理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只做问题上交,一般处理,没有从抓案件的角度,执纪的高度,进行立案处理;对一些司法机关已作出判决的党员或公务员,没有及时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是办案制度坚持不够,案件质量不高的问题。从全州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看,部分案件存在的问题有:
1、依纪依法办案方面。实体与程序并重要求做的不够,有的不严格履行立案审批程序,调查完毕才补办立案手续,有的没有立案决定书,更没有通知违纪者所在单位和本人的记载;有的处分决定运用条规不准确,量纪标准存在畸轻畸重的现象;有的立案案件进行组织处理,重数量轻质量,立案不准;有的案件调查周期过长,甚至久拖不结,超过了办案时限。
2、程序手续关方面。个别案件无立案登记表、无立案决定
书,无告知被调查人单位的记载;特别是乡(镇)办案,无立案程序、无调查材料、无审理报告、无基层组织的处理意见;解除行政处分无考察程序。
3、保障违纪者权益方面。政纪处分决定中没有注明申诉时限;处分决定无送达回执或者送达回执无本人签字;处分决定监督落实不够;对受处分党员考核鉴定制度执行不够。
4、证据材料收集方面。调查阶段提取的书证,无提取人属名和时间,无原单位确认意见,确认手续不全;重视违纪者的陈述,忽视旁证材料的提取。
5、文本制作方面。案件《调查报告》无调查人签名;错误事实材料写进了不应该写的定性意见和认错态度;审理报告中定性和量纪依据不详细;处分决定中对违纪资金无定性和处理意见。
6、案件管理方面。普遍没有执行查处一案,形成案件调查、案件分析和案件总结的“一案三报告”制度,没有从警示教育,分析根源,规范行为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提出治本方面的措施办法,查办案件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县(市)纪委监察局普遍对基层办案管理指导不够。
7、归卷不规范。装订不整齐,材料不齐全,顺序不规范,卷面书写不整洁;备案案卷材料不全。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州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水平难以提高,质量无法保障,治本功能很难发挥,科学化办案很难实现。
三、要进一步强化抓办案工作的措施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高要求,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案件查办工作,提高办案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案件查办工作的治本功能,今后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1、要进一步提高对查办案件工作的认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案件查办工作提高到坚决反对腐败的政治态度,维护党纪政纪的工作责任,体现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来认识,走出思想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区,树立有案不查是工作失职,有案办不了是工作不称职的思想。以查办案件的实际工作,服务中心,促进跨越发展;以查办案件的实际成
效,树立威信,发挥职能作用;以查办案件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维护党纪政纪。
2、要树立“三个观念”、处理好“三个关系”。案件查办是一项政策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我们在办案前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大局观念。查办案件工作,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来开展,在战略决策上、在查办的时机和方式的把握上,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使查办案件起到维护和促进的作用。二是树立中心观念。查办案件要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监督检查政策落实保证政令畅通作为查办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树立群众观念。要始终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盯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开展案件检查工作,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查案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在案件查办中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既要注重案件的数量,更要注重案件的质量;既要按照党纪政纪规定查处各种违纪案件,更要集中力量查处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二是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既要严肃打击少数腐败分子,又要对主动交待问题,有重大立功情节的,就要按规定从轻处理。三是处理好查与防的关系。坚持查办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和预防腐败问题。
3、要进一步加强对案件查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案件查办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查案工作。重视查案工作,要真正做到三个倾斜。即:纪委书纪的主要精力向办案倾斜;纪检监察的工作部署向办案倾斜;对纪检工作的检查考核向办案倾斜。支持查案工作,要做到办案人员、办案经费、后勤服务三个保障。在案件查办中,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的作用,坚持与司法、审计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办案协作机制,联合办案,职能互补,提高办案效率。
4、要把握关键环节,拓展案件线索。要狠抓上级批转要结果信件、群众署名举报、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强农惠农
政策落实中干部与民争利等案件的查处力度,该立案的坚决立案;要建立案件线索评估制度,要组织力量对各种案件线索认真进行评估筛选,不能放过一件有价值的案件线索。要对决定初核的线索,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对事实不清的,一律不研究,不了结。经过初步核实,证实举报基本属实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在监督检查环节,要加强对各级纪委调查处理重大线索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初核了结案件的审查,防止发生大事化小,瞒案不报的问题。
5、要进一步加强办案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新时期,党中央、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了“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明确要求。建设好办案队伍,就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选配好案件检查工作人员。对责任性不强,工作能力欠缺,纪律要求不严,办案作风不实的人员,及时调整,及时换岗,保证有案就有人办。二要提高办案人员的政治素质。通过办短期集训班、安排脱产专业培训等形式,使办案人员系统学习法律、金融、经济以及办案业务知识,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观。三要提高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参与办案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调查取证能力、谈话询问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成为查办案件的行家里手。
6、要严格办案程序,规范办案工作,提高案件质量。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精神,严格程序,规范办案。严格办案程序,就要严把受理、核实、调查、审理、处理和执行六个程序,保证每个程序合法,有效。规范办案工作,就要落实好参加案件检查的不得参与案件审理,确保查审分离;参加案件初审的人员不能参加申诉案件复审,申诉案件,确定专人负责复审、复议、复查、复核,确保审查、审复职能分离;在领导分工上,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分管案件检查的领导不得同时分管案件审理,严格执行查审分离,审复分开制度,保证内部监督效果。坚持“一案三报告制度”,发挥好查办案
件的治本功能。要认真贯彻中纪发[2005]7号《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精神,办案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案件检查条例》《案件审理条例》等一系列党纪政纪法律条规,把办案活动置于法律和条规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树立依纪依法办案理念,坚持安全文明办案,树立好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提高办案质量,不仅要落实“二十四字”办案要求,把办案件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要注重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还要注重是否有利于促进转型跨越,是否有利于腐败的预防。
7、要审慎使用办案措施,确保安全文明办案。“两规”、“两指”办案措施,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权利,是纪检监察机关突破重大案件的一种组织措施和办案手段。在使用两种措施时,要严格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依法采用“两指”、“两规”措施若干问题的通知》、中纪委办公厅《关于纪检机关使用“两规”措施的办法(试行)》和中纪委监察部《关于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的几点要求》,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三要搞准”的原则,严格审批,审慎使用,规范操作。做到审慎使用,就要做到四个“不用”:一是未经领导同意不用;二是不能突破的案件不用;三是不在最佳时机不用;四是不属“两规”“两指”对象的不用。
8、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去年县、乡换届,全州100多个乡(镇)健全了纪委
机构,配齐了工作人员,乡镇一级基本具备了查办案件的组织条件。针对在落实惠民政策中基层干部违纪案件增多的实际,要注意从乡镇纪委找案源,办案件,鼓励乡镇纪委办案,发挥基层纪检组织查办案件的作用。县(市)纪委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管理,乡一级纪委所办案件由县纪委统一把关审理,统一归档保管;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乡办案件由县纪委监察局确定一名办案人员包案,抓规范,抓质量,确保乡(镇)纪委办案质量有明显提升。
2012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罪名相对集中。在全部案件中, 侵犯注册商标权类案件36件72人, 侵犯著作权类案件10件11人, 这两类案件占据了前两位, 占全部案件的65%。侵犯商业秘密案件2件3人, 涉及制售假冒伪劣、非法经营类案件23件48人, 共占案件的35%。
二是共同犯罪突出。在全部案件中, 共同犯罪案件27件90人, 共同犯罪人数占到全部涉案人数的67%。犯罪嫌疑人各自分工负责, 分别负责生产假冒产品、联系客户、进行销售等环节, 与此同时, 不少犯罪分子注册公司, 以单位行为为由规避刑事处罚。如犯罪嫌疑人周世利、王海东、张松涛共同出资成立了捷诺 (郑州) 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已掌握的原单位计算机源代码, 从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造成原单位损失73万余元。
三是侵权产品集中于民生领域, 且知名品牌屡被侵犯。在侵犯注册商标类知识产权案件中, 侵权产品均涉及民生领域, 如烟酒、箱包、鞋袜、T恤、香水等, 涉及的品牌有:LV、GUCCI、香奈儿、耐克、阿迪达斯、惠普、索尼、坦洋工夫等国内外知名、驰名品牌, 犯罪嫌疑人利用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及其良好质量和信誉, 谋求巨额利润。近年来尤其是烟草行业受害较大, 涉及假烟类案件共有16件27人, 涉案金额达到580.45万元, 侵犯的注册商标主要有中华、红双喜、熊猫、南京等。
四是新类型犯罪向高科技、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犯罪案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并向着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明显的便是破译计算机正版软件并生产、销售盗版光盘的案件激增, 此类案件已达到10件11人, 占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的20%。又如近年出现的针对网络游戏开发出游戏“外挂”软件并进行销售牟利的案件, 需要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也呈现出高科技犯罪增加的趋势。
五是知识产权犯罪交叉竞合定性差异较大。侵犯商标权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交叉竞合情况多集中于假烟、假酒、假药类案件。根据2011年1月两高及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上罪名竞合时应择一重罪处罚, 但从实际情况看, 此类案件的定性仍有较大差异。当犯罪嫌疑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时, 因种种原因无法收集到达到定罪要求的证据证明涉案商品是侵权商品的, 均根据涉案的金额大小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定罪。
二、犯罪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是犯罪成本低而收益率高为犯罪创造了动机和条件。犯罪嫌疑人剽窃他人知识产权, 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省去了正品厂家高额投入的产品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如犯罪嫌疑人潘某销售假冒SAMSUNG商标标识的品牌打印机墨盒, 就是向旧墨盒内灌装质量低劣的墨粉后冒充正品出售, 成本不过十几元, 流通到市场上, 价格就能翻几十倍, 从而牟取高额利润。又如销售光盘类非法出版物犯罪收益也较高, 据犯罪嫌疑人林某交待, 盗版光盘等非法出版物的进货成本为2—4元不等, 销售价格为7-10元, 利润率可达300-500%。
二是防伪技术落后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部分注册商标的商品已经提供了防伪查询电话, 但更多的商品未提供上述防伪手段, 仅仅依靠注册商标作为真品的惟一标识, 而作为消费者很难具有专业鉴定水平, 犯罪分子作假水平的提高更使消费者难辨真伪。
三是鉴定机制的不完善增加了指控难度。在司法实践中, 价格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多根据厂商正品的价格出具鉴定结论, 如涉及LV、GUCCI等奢侈品牌的鉴定时, 其正品价格是伪劣、侵权产品售价的数百倍, 不符合实际情况, 亦不利于准确地指控犯罪, 客观评价其社会危害程度。同时对于假冒产品的价格鉴定费用较高, 且其鉴定费用的收取方式是按照最终鉴定的标的比例收取鉴定费, 即鉴定标的价格越高, 其鉴定费用越高。此种收费机制不利于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维护。
四是轻刑判决较普遍降低了对犯罪的威慑力。在全部已判决案件中, 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缓刑的为28人, 占已判决人数77%。对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类、非法经营罪名的案件判处较轻, 客观上降低了犯罪成本和风险。
五是上游生产类案犯难以到案对打击犯罪留有隐患。涉案的上游生产盗版光盘、图书及网络产品、电池等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基地多在外地, 犯罪手段较为隐蔽, 无固定的批发点和交接货方式, 犯罪分子的联系方式亦经常变化, 因此犯罪源头很难找到, 导致到案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多为终端销售商。
三、查办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额认定存在分歧。案件经审查后, 与公安机关认定的数额会存在差异。如“非法经营数额”认定时, 若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材料的情况下, 犯罪嫌疑人一旦在庭审过程中翻供, 必然需要重新认定犯罪数额。同时, 此类犯罪多为牵连犯, 以销售假烟为例, 行为同时触犯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 如果经营数额的认定发生改变, 那么可能出现定罪的变化, 从而影响检察院起诉认定。
二是调查取证存在困难。目前制假售假等的侵权犯罪已经趋于组织化、智能化, 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及“一条龙”服务, 由公开、半公开转入地下、半地下状态, 给取证带来极大困难。案件承办人员普遍反映, 在烟草类案件中, 由于大量的现金交易难以查实, 往往难以查处“幕后黑手”。同时, 网络犯罪的出现和电子证据的往来也给取证技术和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顺畅。部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未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以罚代刑”的现象突出。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落后, 很少主动调查了解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政处罚情况, 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主动意识不强, 导致案件线索缺乏。
四是被害人损失弥补率偏低。案发时, 大部分涉案资金已消耗于犯罪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大肆挥霍, 形成严重亏空, 而犯罪分子本身无经济能力, 或采用多种手段隐匿自己的财产, 导致被害人损失无法弥补, 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无法恢复。部分案件被害人不能及时到案, 或案件判决后仍不断有新的被害人出现并要求主张权利, 存在一定的涉检信访风险。
五是办案人员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检察机关一线办案人员多为法律专业出身, 但多精通刑事法, 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新类型、涉外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中涉及高科技、金融等专业知识了解明显不足。目前办案人员多只能进行形式审查,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和法律适用。同时, 在庭审中面对被告人、辩护人提出的一些专业性问题, 也难以做到轻松应对、收放自如。
四、案件刑事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机制, 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深入工商、质监、知识产权局、海关、烟草等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走访和座谈, 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案件查询和移送等方面的长效联动机制;切实发挥联席会议、个案协调等工作制度的作用, 对证据标准、移送标准统一认识, 确保涉嫌犯罪的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顺利进入刑事司法程序。
二要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备案制度, 加强与权利人合作。鉴于被侵犯的品牌相对比较集中的特点, 与公安机关合作和辖区内高新或优质品牌企业建立联系, 筹建“重点联系企业”备案制度, 与此同时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良性沟通, 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绿色通道和平台的建设。
三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邀请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的实务人员, 讲授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案件办理技巧, 同时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规律和人才特点, 重点培养一批法律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突出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检察人员。
四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广泛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选择典型案件以案释法, 以法说理, 使社会公众熟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程, 进一步威慑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切实提高保护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权产品的意识, 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摘要: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上升趋势明显, 高科技、智能化等新型犯罪手段明显增多, 民生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烟草酒类涉案金额逐年增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对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重视程度不够、调查取证困难、数额认定存在分歧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等问题。由此, 立足检察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从完善协作机制、构建保护体系、加大检察宣传等方面创新检察工作机制, 增强法律监督能力, 应成为化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周刊注疏:
既然贪腐本质上是权力能力的体现,也就根本决定了,一个总揽一切的乡镇书记、县委书记因为大权在握,从而会远比一个有职无权的市级官员乃至省级官员更容易贪腐,也更容易成为大贪。
食品安全
茉莉餐厅熟牛肉含瘦肉精
齐鲁晚报7月28日讯 27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山东省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抽检情况。本次总共抽检样品1408批次,其中43批次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6.95%。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济南恒隆广场茉莉餐厅店的熟牛肉,以及济南槐荫西城饺子城抽检的煮羊肉,均检出含瘦肉精。
周刊注疏:
瘦肉精事件已经过去多年,看来已经有一些企业忘记了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巨大冲击。监察部门有必要顺藤摸瓜,找出瘦肉精的销售、制造窩点,震慑那些对食品安全心存侥幸的不法分子。
灭门惨案
东营一家四口被灭门 最小死者才2岁
澎湃新闻7月28日讯 据微信公众号“东营零距离”爆料,沙营村新园小区14号楼一住户内发生灭门惨案,一家四口于7月27日上午被人发现死于家中;4名死者有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其中两名小孩一人上小学二年级,一人才2岁。28日,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明月派出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此事,称警方正在调查。
周刊注疏: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竞争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给很多家庭带来了诸多危机,社会矛盾与家庭矛盾交织在一起,排解能力较强的,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生存问题不用担心。但也有许多人产生了忧郁症,精神濒临崩溃,这其中就有极少数人产生恶念,自己活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报复杀人,对社会安宁构成严重威胁。
官员去世
山东一副县长察看在建桥梁时坠河 抢救无效去世
澎湃新闻7月28日讯 澎湃新闻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政府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获悉,博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秀江7月22日在察看当地一座在建桥梁时不慎失足坠河,获救后送医,抢救无效去世。而在上周二(7月19日),王秀江还以博兴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身份出现在公开报道中。
周刊注疏:
舆论对官员“非正常死亡”高度关切,说明民众渴望对公职人员上上下下、生生死死的情况了解一二。若并非天大的国家机密,当局确实应提升信息的透明度,满足民众应有的知情权,即使不能立刻下定论,也应在查明真相后对外公布,而不是让真相随官员的死亡而消失。
口岸开放
一城两口岸 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中国网7月28日讯 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这意味着青岛将同时拥有青岛港、董家口港两个一类海港口岸。
周刊注疏: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董家口港的国际航线将增加,这不仅将给港区带来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吸引来更多的投资方,从而带动西海岸新区乃至整个青岛的招商引资工作。对有识之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投资机会。
年报业绩
年报错漏百出 青岛奥盖克业绩动了手脚?
经济导报7月22日讯 继日前被主办券商出具风险提示公告后,新三板鲁企奥盖克20日披露,公司收到青岛监管局对其2015年年报的监管问询函。奥盖克注册地位于青岛平度市,主要从事染料中间体及镁化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该公司本月5日晚公布的2015年年报(更改后)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22%;净利润-5823.96万元,较上年同期骤降1301.18%。
周刊注疏:
有业内人士表示,单从年报来看,奥盖克存在多达16项不实表述,除多项数据表述错误、前五大客户名称错误等外,还存在关联交易错报、漏报等情况。而青岛证监局也在监管函中就是否存在业绩操纵质问奥盖克。
本版数据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舆情监测中心
【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推荐阅读:
查办案件工作机制12-02
纪委案件查办10-31
查办案件经验交流材料09-27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10-04
行政工作职务06-06
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07-08
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07-09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罪名09-30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情况工作汇报07-11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