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精选8篇)
作为美的象征,断臂的维纳斯的雕像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美术作品,其复制品遍布世界各地,然而,这幅作品中的尺寸比例有多处巧妙地运用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德国实验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发现人们判断长方形的美观性的时候,主要取决于长方形中宽与长的比值,当比值在0.6左右的时候,人就感觉比较美。比如身份证、银行卡、会员卡,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它的宽与长的比值就是0.6几。一切说明: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术和数学,而数学和美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美术手段,发挥美术活动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1、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积极探索,并带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个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图、漂亮的枫叶、设计完美的飞机。以观察蝴蝶、枫叶、飞机为切入口的设计,以图画作为导入材料,再以图画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图画的共同特征——折痕两侧图形完全重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美术辅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绘画一些漂亮的红花、黄花、蓝花,以3盆为一组,每组按红花、黄花、蓝花顺序排列或以3盆为一组,依次序摆放红花、黄花、蓝花。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这时整个课堂的氛非常活跃,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观察和交流,虽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很快就能从花的颜色,及其排列的次序等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再组织以两个学生为单位小组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来画规律,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不能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3、在数学教学评价中利用美术手段,激励学生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和“×”来判断正误,然后附上优、良、合格之类的评语。然而,我发现,以后类似的错误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次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创造性地画了一个笑脸作为评价,过后我发现学生对我的这一种评价方式非常之欢迎。于是,对作业写得好的学生,每次我都画了一个笑脸的评价,我还顺势把这一评价方式推广到了学生的周评、月评当中,比一比每一周,每一月谁的笑脸最多。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的作业在质量上有进步了,书写也比以前工整多了,渐渐地,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比之前好多了。
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直观的美术手段,使得学生在各种有趣的美术活动中获取数学经验,同时也让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应该更重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积极挖掘各领域教学的融合因素,软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一而实用的知识世界。
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 指导学具使用, 重视学生的发展
长期一段时间以来, 学生在美术课的课前学具准备上不充分, 导致美术教师无法正常教学, 美术课也显得乱糟糟。现在美术学具的配备从根本改变了上述不良现象。通过学习、思考研究, 我逐渐认识到:用好用活学具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又一教改举措。合理的使用美术学具,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来加深所学美术知识的理解掌握, 发展各种能力, 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主体在主动、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 使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得到提高, 真正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充分利用学具操作, 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低年级美术学具配备了彩色橡皮泥, 教师在课前先塑造一些动物, 组合一个小动物乐园, 课上播放音乐,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热情。
我在上5年级美术教学《十二生肖》一课时, 根据学具提供的彩纸和剪刀, 为学生示范, 剪出一组彩色的生肖, 展示给学生看, 这样, 学生兴趣浓, 积极性高, 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可操作性强,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学具操作, 创设参与条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低年级美术学具中为学生配备的油画棒画色彩画既方便, 也可以画出很好的效果。让学生直接触摸到油画棒这种杆状物品, 油画棒涂色时的层层相加, 学生可以知道哪块颜色用了哪几种色, 达到了什么效果, 非常直观。甚至从一幅作品用了哪几支油画棒, 哪支用得最多来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改变了过去美术教师当"演员", 学生成观众的现象, 让教师改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 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作用。
关键词:对话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13-01
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 教学对话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对话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法是指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出对话教学法,目的在于解决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撼,而实施对话教学则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与学生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就有可能发出多种意义。
一、创设情境,师生对话
课堂上要进行对话就必须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问发问是能否顺利开展对话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伊始教师一开始不是直接讲授教材知识,而是先创设对话的情境即叙述或演示与教材相关的生动事实。教师在介绍时要有意释放疑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发特定的情感,激发思维,把学生蕴藏于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学提出,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所谈的情况进行质疑,由疑惑而发问,这是教学引发问题也即引发话题的途径。学生带着疑惑开始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对话。尽管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通过这一特定情境设置,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师生、生生对话的第一环节就算是真正开始。如在学习《外国肖像画作品赏析》这一单元时,当学生看到凡高的《自画像》时,先是惊奇(认为怎么还有这种画法?),随后便认为凡高的这幅画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比起前几节课欣赏的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不是绘画的创新而是倒退,认为画的不够生动逼真,“技不如人”;有的学生甚至还公然要求老师换其它作品欣赏,但也有学生认为凡高的自画像很有欣赏价值,它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可以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到底凡高的这幅《自画像》是绘画的创新还是倒退?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凡高这幅画的兴趣呢?让学生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与凡高的《自画像》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他们各自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明白绘画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逼真地去表现对象,它还有更多、更广的东西值得去表现和关注,正是由于画家技法的多样性,才使绘画变的更加精彩纷呈。
二、教师与美术作品对话
教师自己首先要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之前要对美术作品预先设计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教师个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同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着。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例如,教师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又反过来加强学生对作品各个部分的理解。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教学主体之间的群体互动、交流合作中进行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是以“看”为前提,对话则试图解释如何“看”事物。美术欣赏的流程是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教学中对话的展开,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对话中得以完善。
对话教学模式在欣赏课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教学中真正的对话追求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增进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题。如教学《大碗岛的星期天》,就作品内容的描述,可以这样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画面上除人以外还有些什么?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吗?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吗?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就作品的形式分析,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画面上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画面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不能表演一下?画家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委安排的,人物身上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合在一起,看上去怎么样?画面上的黄颜色使人感觉怎么样?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画面前面的人物和画面后同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看完整幅画,你感觉怎么样?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形式进行思考后,还要帮助学生总结,以帮助他们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要让学生能理解。教学主体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兴趣。
对话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教学中真正的对话追求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增进教学主体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尹少淳著
[2] 《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策略》吴效锋主编
肇源县第四小学
董淑荣
美术是一门造型及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且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对美术教学受益最大。以下是自己的些许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信息技术为教学资源及学生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教师的备课讲究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毫无内容及套用式的备可方法对教学及学生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一阶段,网络查找、相关光盘内容的提炼为教师创造了便捷精准的资源收集条件。如:我在教学《降落伞》一课时,为了了解降落伞的发展史及其种类,我不但查阅相关书籍,点读教学光盘上的资料图片,更重要的是上网搜集关于降落伞的历史知识及种类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填补了我对降落伞这一历史悠久的飞机逃生工具的浅显认识,最后再把筛选的资料配上背景音乐、解说词和文字提示,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对于预设中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我也在设计CAI课件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我将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到的事件场景缩小后放在屏幕一角,在讨论中学生提到时,我就用放大程序及时进行全屏显示,形象清晰,协调自然。这样,课前教学资料准备充分,操作简便,画面、文字、音乐等配合得浑然一体,才真正提高了美术课教学备课的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的有利条件。如:在手工教学中,学生按照我课前提出的预习任务,网上搜索关于绘画、剪纸、泥塑及动画资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被本课的有趣内容大大吸引,待课上交流信息环节时,学生的展现欲望极其强烈,进而促动了课堂整体气氛的升华,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及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脑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和显示文字、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图片等资料,并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以本质的揭示,将教育技术带进了信息时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课伊始,趣即生。激趣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好这个环节,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好吃的水果》一课伊始,运用CAI课件配合猜谜游戏:大屏幕上出示有关水果的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大胆猜测并抢答,气氛一下就上来了。信息技术结合游戏形式的导入,趣味性、可客观性极强。课件中水果形状的冲击力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锻炼学生观察及反应能力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这时老师再揭示本课课题(课题的书写也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及活动内容,既表达了本课的主题,又使人感到自然而顺畅。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趣中求知,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巧用信息技术展示小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最好的地方就是学生能在白板上及时的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期待和满足感。自己的创作能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孩子看来极其重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清晰的将作品展现在观者面前,供大家欣赏、评价。启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用简单的语言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其中引导评价时善待每一个学生并坚持做到“四保护”即:保护好个性,保护好自信,保护好创新,保护好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已经进入了每一个幼儿园,许多老师也通过学习掌握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但现在是很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是跟上形势的必需品,还可以打字复印。确实带来很多方便。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真正现代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将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各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美术教学时着重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教会孩子对美的欣赏和创造。在美工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可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便于幼儿理解。以前,一些优秀艺术作品,往往缺乏相关的配套挂图,使准备工作变得复杂而烦琐,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让孩子们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选好教材后,利用电脑制作课件或从网络上下载资料,让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因此,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已势在必行。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是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教评,对幼儿来说,这种枯燥的形式缺少声美的感知,缺少创作的灵感,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例如,《水果大集合》,虽然孩子们都见过很多水果,可要他们自己画却不免会感觉太枯燥。我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课件,不但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吃过的,没吃过的,见过的,没见过的,我还摄下了孩子们自己吃水果的情景让他们观看,这可让幼儿兴高采烈,兴趣大增,轻松地画出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品种繁多的水果图。
二、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他们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等,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对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有一节美工制作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儿童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做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老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的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活跃思维,激发创作欲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海底世界》的绘画课中,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描绘海洋的生物,但是幼儿对海洋的了解欠缺,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画面上大都是三角形的热带鱼,再点缀上几根水草,作品内容单调,大同小异。那如何创作出富有童趣、想象力丰富的海底世界的幻想画呢?就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蔚蓝的大海、碧绿的水草、斑澜的珊瑚、五彩的贝壳、美丽的热带鱼......画面色彩艳丽,丰富多彩,动感十足,让幼儿大开眼界,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海底世界,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为幼儿提供了优美的视听享受,使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幼儿便举一反三,思路开阔,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当孩子们一幅幅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作品展示出来,真不敢相信那是他们画的。
四、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随意性
1、多媒体示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图像大而清晰,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
2、使讲评效果更好,以前在讲评幼儿作品时,特别是泥工作品,由于体积较小,教师在结合作品评价时,一些细节问题幼儿很难看清楚,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大屏幕,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3、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开展小组学习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2、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其次,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小学的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即日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及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4、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 ③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5、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序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进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6)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此外,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 直观性强,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一切的开始, 由于课堂教学、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学生“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视觉范围受到限制。只靠教师凭空说, 显得空洞、乏力, 学生也感到茫然。多媒体技术可集中多种素材, 超越了时间、空间。大大增加直观性,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达到了“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如对《宫殿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的欣赏,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带学生到实地参观和感受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和展示故宫等宫殿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的图片、实况录像等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局部的放大观赏, 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 进一步展示作品的精华部分, 从而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2. 知识面广,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 靠传统的教学方法, 速度慢、范围窄, 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认识美术,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个有效手段。它以知识面广、信息质量高、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发挥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可将重点、难点予以突出强调反复观看的功能, 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前后调整组合的优点。如可根据年代、门类、时间等进行演示, 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 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把多媒体技术里的各种用处恰当地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 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 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激发情感, 能有效地诱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对人客体态度的反映。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等, 对人的情感有积极影响作用。触景生情就是美术活动过程的一种现象, 因此, 激发情感可以促进美术教学的开展与深入。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运用实物投影仪、组合音响等, 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同时融入音乐, 渲染气氛, 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越性, 全方位、立体地调动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 就能与学生的需要、兴趣、情趣等感情因素结合, 产生优势兴奋中心, 引起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 在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 可以用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作品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 随着音乐《高山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昂的旋律的变化。再加上教师语言描述作品的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 体会到作者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拓展
中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 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 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 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 如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 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 图形要求非常规范、严格, 填色技巧很讲究, 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 过程也很呆板, 同学们也容易产生惧怕和厌倦感。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 都非常方便、快捷, 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这样难度降低了, 学生们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比如说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在软件中如果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 那么各种字体 (如宋体、黑体、园体、综艺体、楷书、隶书、行书等) 的选择使用, 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 自然是得心应手, 使人感受到: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写美术字问题, 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侧重的是素质教育。在旧的模式没条件实现时, 可用电脑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 让学生了解各种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 开阔视野, 陶冶性情。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 只在电脑上操作, 就可以大致上了解水彩画的作画过程与特点, 而对于工具材料更为复杂的油画, 学生也可以在荧幕上尝试涂抹几笔的乐趣。
多媒体技术操作灵活多样, 可塑性强, 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 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渗透情感教育, 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目标
俗话说:“人无目标则会迷失方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 必须目标明确、有选择地恰当利用, 否则, 将事倍功半, 徒劳无功。
据调查, 有不少美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往往出现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则对多媒体的操作束手无策, 只单纯地把它当作只放图像供学生观看的录像机;一则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操作技能, 不加思索地“即兴表演”, 结果, 种类繁多的图像、声音、字符等信息却丝毫不能滞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此, 多媒体运用是否“适量、质优、针对性强”是多媒体软件制作乃至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离开了教师熟练的操作技能, 充其量亦不过一堆废铁;同样, 绞尽脑汁设计的多媒体软件若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这节课自然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课。作为跨世纪的美术教师必须率先学习和接受新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美术;绘本;绘画
绘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快乐画”巧妙地使用故事方式引入,让他们感悟美术、热爱美术,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其愿说愿画,乐说乐画。
一、首先教会学生临摹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初学画画,都是从简单的临摹开始,因为我认为临摹绘本是学习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让绘本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事先铺垫:这个绘本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画家会用哪些颜色;用什么材料上色等。在讲述过程中,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纷纷感受到画面的色彩和纹理,等到他们临摹时,学生已经能基本掌握画面的绘画特色了。
二、为绘本的“留白”补画
绘本图画中“留白”,就是说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充内容,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三、自主创作
绘本一般篇幅都比较短,读完之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我启发二年级的学生寻找书中的亮点,就是小蓝与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这和相伴二年级美术教材上的《三个好伙伴》相吻合,红、黄、蓝三原色会调出其他颜色。学生纷纷赞叹三原色是小魔术师,真神奇!随后在作业中我启发学生: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出现了小绿,你还能让谁抱在一起呢?学生马上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黄黄和红红、红红和蓝蓝。接下来学生创作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
自从开展让“绘画与绘本牵手”活动以来,学生领略到了世界各国的知名插画家们的作品,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美术素养。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浅谈互动式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6-15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09-19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反思12-06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1-12
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7-21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1-25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1-25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1-16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