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精选11篇)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1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姚芳

1、申报课题题目:“学生如何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

3、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

4、中期检查与交流(中期报告);

5、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6、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2

生产计划与调度环节是离散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最烦琐和最难管理的环节[1]。面对我所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态,生产计划管理方法不能按照传统生产管理办法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充分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执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专家修正相结合、信息管理与现场调度相结合的生产能力评估体系,以满足我所今后生产管理精益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产能力评估体系[2]通过建立完整、可操作的生产能力评估体系,可全面描述现有资源的总体特征和表现能力,准确识别任务承担及技术发展的资源瓶颈,评价总体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对接风险大小程度,从而减少生产实施过程中造成资源冲突和盲目生产。

1 计划的编制规则

1.1 计划顺排:

这种方法是在加工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考虑项目的BOM结构关系来进行计划编排。该方法对加工资源透支较严重,一般不采用,如图1所示。

1.2 计划倒排,这是生产计划编排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应用最广泛一种。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项目的BOM结构[3]关系来确定每项零件的最终交付时间,而不是从一开始全部进行零件的投产加工,根据装配需求而进行计划编排,如图2所示。

1.3 计划编制核心原则

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编排的依据是生产定额人员的估工数据,但是往往估工数据会因估工人员经验情况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估工作业时间无法直接作为计划编排的依据,例如:数铣估工作业时间15小时/件,实际作业时间为2.5小时/件;电火花工序估工作业1小时/件,而实际作业时间为11小时/件。

为了解决这一不合理现象,经常采用“拧湿毛巾”的方法,挤掉其中的水分,使估工作业时间尽量与实际作业时间贴近(按历史经验实做时间数据作为编排的主要依据,不能以估工时间为准)。

如:铣工某人历史1月完成估工时间为450小时,1人1天实际作业时间为9小时/天,1月工作22.5天,则其工时折算系数=450/(9*22.5)=2.22。

如:铣工某工序估工时间为18小时,该工种工时折算系数为2.22,则实际作业时间=估工作业时间/工种工时折算系数=18/2.22=8.11小时,实际编排生产计划时应将8.11小时作为计划编排的数据。

1.4 综合计划分析

依据前面介绍的计划倒排和计划编制[4]的核心原则编排完单个零件的计划后,应该对整个项目的计划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分析在某一时间段期间的预计的加工资源冲突情况。

如图3所示,铣工任务1和任务2发生冲突,电火花任务1和任务2发生冲突,从而需要进行计划调整或者外协。

图3所示的任务加工资源出现冲突,首先应该考虑工序计划是否还存在压缩余量,如果工序作业计划不能压缩则应该考虑外协加工,现假设任务2电火花能够提前1天时间,任务1电火花能够压缩天,这样电加冲突问题就解决啦,接下来如果铣工计划无法调整则应该考虑外协加工,具体安排如图4所示。

2 总体资源统筹

2.1 核定标准加工能力

核定各工种的实际的标准加工能力值;

2.2 核定阶段需求能力

需求-标准=差值,当差值大于0,则需要分析加工资源冲突原因;否则,不需要进行冲突分析;

2.3 总体资源平衡

在计划执行生命周期内进行资源平衡,如果合理,正常;否则,进行资源冲突分析;

2.4 计划评审

包括内部自评和专家评议;对于计划加工周期比较充裕的加工任务通常采用内部自评的方法进行计划评审。对于关键重点项目、特急项目、加工周期明显不足的项目等通常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部领导、工艺员、计划员、操作者等人员参加并以会议的模式进行。

3 加工资源协同管理

3.1 对平衡好的加工资源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各阶段的资源占用情况,并罗列出设备任务列表,如表1所示为DMU60P设备某周的任务列表。

同时,也为各工种任务安排指明努力方向(如DMU60P星期五一天需要完成10件机箱的加工,工作量为30小时,需要进行超长两班倒方能完成该项数铣工作任务,否则,就会导致计划在本工序延误)。

3.2 总体任务安排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加班、超长倒班、提高加工效率、精细安排等方法都充分应用,均不能满足任务安排需求时,请求外部资源援助(所内和所外均可)。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计划编排一些基本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详细研究了计划编排的一些核心原则,尤其是计划编制过程中估工数据水分如何有效的挤掉,保证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重点分析研究了加工资源冲突问题的机理和解决方法,保证整体项目计划的执行的有效性。最后,依据分析评估好的加工资源计划进行分解为设备任务列表,有效解决了班组任务尤其是重点设备任务冲突问题,并能够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摘要:生产计划管理是生产管理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尤其是资源冲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详细分析研究生产计划编排的核心问题,重点研究资源冲突的分析方法和协同机制,为重点设备任务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保障作用,保证生产任务的顺畅高效地执行。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计划编排,资源冲突,计划分析

参考文献

[1]朱钒,连志刚,管在林,邵新宇.离散制造业机械装备企业车间生产调度问题与方法研究-以广东科达机电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8.

[2]曾经莲,邹树梁,吴建时.基于模糊优选神经网络的复杂产品系统合作企业能力的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09.

[3]程好秋,费少梅,张树有.面向动态订单的产品BOM模型构建与求解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程;创造性:自由空间;激发

G623.75

一、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所谓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提出来的。其特点就体现在课堂的创意,创新性方面。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与它相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完全相反。创意美术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教育和创意课堂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同和关注。

当前我国广大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创意美术课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创意教育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它彻底改变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更类似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其次,创意美术课堂作为未来新型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为未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国家社会,拼的是人才。因此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就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我国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创新性的创造生人才为己任,而不能再仅仅以升学,成绩的好坏为目标。所以创意美术这一新型的教育尝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创意美术课堂更受小学生们欢迎。相比起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方法,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往往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和主动性学习,这些方法无疑更受小学生喜欢,更能充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画,去感受,去体验。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更有效。

二、开展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技巧和诀窍

我个人从事这一工作有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个人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创造新时代下的创意美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孩子们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在首先教师需要跟孩子们把关系搞好,只要老师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在教育的同时也关怀着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喜欢和亲近的心理。

创意美术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毕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复杂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他们多想象、自己动手,不加以约束,多鼓励,不批评

想象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它是思维的翅膀,还是创造的起点,又是创造的核心。想象力是天才们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幼年和儿童时期则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在音乐,美术一类的课程中进行。具体作法是小学教师在创意性美术课程中任由学生去想像,发挥。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

3.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情

儿童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活泼,其行为最容易受情绪和其它事物所支配,很难让他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于某件事上,因此在创意性美术教育中更应该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段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比如说生动的语言如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动物的叫声“喵……汪”等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的环境刺激比例展示一些模型,讲“乌鸦喝水”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并用漂亮的画面来不断的刺激他们等等。

4.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多给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传统教育中,老师讲课的时间较多,给孩子们亲自体验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往往只是在听了后就忘记了。这样白白的浪费的教育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创造性美术教育应该以小学生为本,应注重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不断的亲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让他们只是成为简单的听众,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之后不久就把听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5.对小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在小学生创作过程结束后,该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首先放弃自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画作的习惯。而应该转变观念,以作品是否想象丰富,表现力强烈,或者是内容丰富等标准来进行评价。画作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应该公开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互相审视、教师评价每一副作品,多鼓励,不批评,也不给作品打分,这样一来让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暗中记下每个小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三、结论

以上几点就是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结果,我个人发现,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对孩子们的其它行为、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果断地摒弃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教学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每一堂课,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好作品。说明经过改革,不但以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2]王福环.小议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J].新课程(上).2013(04)

[3]申艳玲.创意美术课堂打开想象之门[J].小学教学研究,2010(1).

[4]李青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6).

[5]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4

一.研究的课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自2000年进入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使课堂讨论甚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习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让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使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会议,交流个人课题思路,学习课题资料

2.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3.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课题研究得失,汇报课题研究课

4.课题研究会议,学习资料,听课题组研究课,写听课反思

5.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及各项资料

美术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丰富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让酷爱美术的学生在能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自由放飞心中的梦想,勾勒出一幅幅七彩的画卷,为我们校园生活增添光彩!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的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以更好的发展,更深刻的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出美术人才为目的。

二、活动的内容:

(一)能够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美术种类及常用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使学生渗透基本知识的训练,对于简笔画、剪纸进行基础性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激励学生自主的参加校园环境布置,如:设计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锻炼,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四)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德育及审美能力。

三、活动方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热爱。

(一)名作欣赏:

指导学生搜集各种有关少儿优秀作品,欣赏讨论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生活、构思、取材,怎样着笔,作画表现生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讲授美术知识:

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解,激发其创作的热情。

(三)自办画刊:

组织学生学习并创作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布置班级墙报,要主题鲜明,布局合理,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艺的展示台。

(四)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评价、总结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美术这门艺术学科。

四、具体安排:

三月:各年级制定兴趣培养发展主题。

四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辅导,学生创作阶段。

五月:筹备学生作品展览,迎接区、市级美术作品展览。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篇5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二、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工作目标: (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工作目标: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三、采取措施

(一)继续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1、情境教学

2、合作分工,取长补短

(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领导组成员:党建盛 杨凤根 安彦卿 李红霞 张玉艳 罗虹 邓荷娥

课题负责人:王冬梅 成员:王冬梅 严慧艳

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指导策略研究

制度保证 (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2)落实 “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3)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五、进度安排

(一)课题准备时期: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小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

(二)课题研究期

课题比较全面的展开研究,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遵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比较规范的落实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研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凋整,总结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总结期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6

滨湖花园幼儿园 廖文燕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儿童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并在此中获得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功效。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因受苏联教学论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几十年来,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以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是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主张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发展;以美国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的本质论则强调科目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综合提炼上述两种观点的精华,主张美术教育应建立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成长的课程体系

2、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罗珍在“浅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一文中谈到,儿童绘画是儿童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在现代以注重情、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在艺术创造力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并不断地向儿童提出要求,形成新的剌激,促使儿童迅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

3、陈鹤琴先生在深入调查,具体观察、分析和大量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活教育原则,其中“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防止了教师一味死死压制幼儿、模式化的临摹教学。“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又为我们克服的灌输式传授法。“运用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又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如何读懂幼儿绘图语言,从中分析、引导幼儿思维发展、行为引导,潜能的激发。“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身边的世界”,明确提出了应调整教师教一样,幼儿学一样,教师不教,幼儿不学,只教教材,不教生活,只教今天,不教未来的做法。“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更好地为我们摆脱死教框,调动各方面因素,随生活、随环境、随社会发展而形成教学新教材、新路子。4、1994年出台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学习画画和唱歌的技能,还包括了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探索建构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的构建。

2、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编排。

3、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4、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园自08年尝试进行美术教学研究后,我们教师、幼儿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08年3月我园先后选派教师到上海、青岛等地参加春秋艺术美术培训同时还邀请厦门春秋艺术学校到我园开展幼儿园版画培训。我园已在美术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教师撰写的论文《幼儿版画教学初探》、《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发表在《成才之路》;我园教师的美术活动:线描画:《两个好朋友》、美术活动:《送给小熊的礼物》、手工制作:《蔬果拼盘》等活动在徐州市公开观摩活动中受到了好评。幼儿作品先后有30几人次在徐州市教育局和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书画比赛中获奖。

五、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一)研究 对象:滨湖花园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时间:2013、9~2015、6

(三)研究方法: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问卷、经验总结法为辅。

六、研究遵循的原则:

兴趣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注意兴趣性,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主体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渗透性原则:将美术教育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与其它学科中的艺术教育因素相互渗透,实现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的一体化。发展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幼儿实际水平,以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落脚点使每位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发隐性艺术教育原则:开发环境课程,使校园环境做到美化、净化和乐园化,让幼儿园的每一空间渗透艺术美,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七、研究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3、9~2014、3)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各段、各班拟定子课题,制定课题计划。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3~2014、12)

1、学园增添美术教育设施。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4、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5、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6、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7、撰写心得体会。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1~2015、6)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成果推广: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7

一、主体添加法———引发自觉联想

所谓主体的添加, 就是指在已有的主体物上通过联想进行添加, 让这个主体变成另一个主体或呈现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状态, 从而使画面产生趣味性, 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促使他们独立思考。添加是创意摄影的初级阶段, 更是创作的基础。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添加:可以先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 看谁画得多、画得好、画得与众不同, 最后再把自己的创作草图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图1、图2, 是学生在课内利用手指的造型进行的联想, 并根据联想进行恰当的添加, 让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容易操作, 出效果快。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物品如笔、杯子、铅笔盒等等让学生展开联想。

又如图3、图4, 则是利用实物对主体背景用添加的方式进行的创作, 它更注重画面效果的营造,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种创意方法的使用首先要画创作草图, 然后根据草图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 难点在于趣味性的营造。

采用主体添加法进行拍摄, 只要注意拍摄角度, 光线充足, 曝光准确即可, 普通的家用相机、手机均可以拍摄。

二、主体错位法———突破创意空间

主体错位拍摄, 主要是指把不同对象的前景和远景利用相机的拍摄技巧进行巧妙组合, 利用视觉误差把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这种创意拍摄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组合, 要求学生大胆想象, 甚至可以胡思乱想, 其次才是要解决拍摄技巧。利用错位营造情境,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空间构建, 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作品。

如图5、图6的拍摄, 我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这样的拍摄必须做到相机和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这种创作在突破创意空间思维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采用主题错位法, 对拍摄技巧的要求是:小光圈, 短焦距, 大景深。错位拍摄时往往会遇到景深问题, 毕竟物体体积相对较小, 又不适合放在大场景里。所以, 尽量不用长焦距, 光圈也要足够小。如果一定要使用长焦距和大光圈, 则要考虑物体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 以达到协调效果。

三、主体重构法———引导多向思维

生活中的事物千变万化, 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组合都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对这部分的训练我们分两部分:一是视角的重构, 二是内容的重构。

(一) 视角的重构

视角的重构是指我们利用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拍摄角度进行摄影创作。在教学中, 我们开展了“另眼看世界”教学活动:用不同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美。如图7为利用仰视的拍摄角度所拍的教学楼屋檐一角, 它让学生感受到“在特殊的角度下产生的独有的装饰美感”;如图8为利用俯视的视角所拍摄的校园水池, 它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水池是这样有美感”。这类作品很多, 在校园里展出后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共鸣。

(二) 内容的重构

内容的重构主要是指通过对主体物的重组、分解等进行摄影创作, 这种创作方式下创作者的创作空间更大, 更为自由。

在教学中, 我们开展了两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 一是“我和影子有个约会”, 二是“跨越”。

“我和影子有个约会”主要是利用影子和实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摄影创意, 让影子成为活动的主角, 使影子和实物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的画面很有新意, 如图9打棒球的人, 图10用小菊花来代替人的眼睛。学生有了创意的方向或是思维的方式后, 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优秀的创意作品。

这类作品的拍摄, 对拍摄工具的要求不高。难点在于拍摄的角度及光线的安排, 尤其是要注意千万不要把拍照的人和相机的影子拍进作品里。

“跨越”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可以是时空的跨越, 也可以是结构的跨越, 它通过对拍摄主体的重构产生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图11是表现时空的跨越———两学生把自己小时候在草场上的合影拿到现在的场地进行重新拍摄, 这类照片可以产生很强的怀旧感;图12则是通过方位的置换让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误差。

简谈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    自我学习    教学评价    自我发展

记得林华民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全班同学成为‘小先生’时,就是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的标志。”一线美术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尝试“小老师”教学,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体验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把讲台开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它变成师生共同的活动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我常常鼓励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体验和尝试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尝试“小老师”教学,对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前要做好很多准备工作,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写出简单教案,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老师可以进行学科渗透,鼓励他们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知识做出漂亮的课件。在学生当“小老师”时,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绘画教学示范练习等方面会忙得不可开交,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老师认真地交流。课后一位学生和我说:“本以为当老师是件很简单的事,但自己当了一回‘小老师’以后才发现原来当老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知识的搜集、整理,在当‘小老师’这个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过“小老师”的学生大多数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2.增强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上讲台,虽然此时讲台离他们的座位只有几步之遥,但在他们人生路上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梯。在同学面前,他们站在讲台上敢说话了,课前充实的准备工作让他们在讲台上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讲,觉得自己一切都能做好,当台下的学生听同学讲课,热情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听讲比原来更加认真,课堂气氛更加热烈,课堂便能更加生动有序地进行下去。此时“小老师”会越讲越起劲,越讲越投入,听同学讲课,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很自然、很好理解……讲台下的同学会因“小老师”的精彩讲解而显出羡慕的表情,这些都会让“小老师”找到自信。三年级一个班里有个学生,画画得不错,可平时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她当“小老师”那天,刚开始上课就涨红着脸,我走到她身边鼓励她:“你的课前准备做得很充分,放松心情,相信自己,把自己所知道的、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吧。”说着我示意全班一起“给××同学一点掌声,鼓励一下她好吗?”大家的鼓励使××同学渐渐放松心情,最终有条不紊地把课讲完。课后她告诉我,虽然课前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一上讲台就开始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变得语无伦次。当她听到同学们鼓励、表扬的言语时,又信心大增,最后成功地上完了一堂课。她兴奋地和我说,希望以后多给她走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机会,再次站上讲台会更有经验、更有自信,会上得更好。这样的教学同样激励了大多数没有上讲台的学生,使他们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体验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1.开拓师生间交流空间。

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有目的的备课活动。在这个备课活动中相互配合,共同讨论,深入研究艺术作品。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这种的角色互换方法,让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引发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聚精会神地开始关注“小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表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换位方法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能进一步了解学生想画些什么?想学些什么?想创造些什么?想体验些什么?运用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换位和沟通,在美术教学中开拓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空间。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做老师的心情,养成良好的习惯。五年级有个比较调皮,上课总爱不停随意发表看法的男孩子,老师经常向他提出上课时的习惯问题,但他总是改不了。而他当“小老师”时,刚开始上课,下面就有同学开始发表不同的想法,这些同学没有举手,也没有得到“小老师”的允许,有的只是“大声”。看到讲台下同学们叽叽喳喳杂乱的回答声,他生气了,顿时和同学争论了起来……下课时他写下了当“小老师”的感受:如果上课时,大家能举手发言就好了,这样我就更像老师了。在之后的课堂上,他的变化明显很大,显然懂得了尊敬他人的道理,他上课不再随便插嘴了,而是能举手回答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过“小老师”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体验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在作业展评环节中,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人人当“小老师”,评评自己的长短,评评别人的优劣;帮别人提建议,别人帮我出主意。老师只要当好“观众”,在适当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的评价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既评价了全体学生,又使自己的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学生能够为之心动、行动,并能够感受快乐,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收益的便是好课。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9

科研课题实施计划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我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因此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二、研究目标

1、建构多元化评价的操作方式方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三、研究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观要由竟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经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通过尝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研究步骤与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从2013月开始,在北厂小学选取五(1)班进行试点; 实验前先对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探究多元化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中每学期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撰写论文,收集典型问题讨论及较好的组织方式。(1)制定和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组建教育科研组,负责课题的组织学习和实施;(3)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从2013始,在北厂小学先4—6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对照实验;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

(2)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适时作出调控。

第三阶段从2013年3月开始,在北厂小学所有班级中推广实验。(1)整理、分析各项资料;(2)撰写专题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科研手段:采用调查、分析、研究、总结的科研手段。课题组、项目组人员分工: 组 长:王静 副组长:王建萍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10

孟庆众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对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突出通过有效练习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体现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要彻底改变数学课堂练习的单一性和简单化形式。首先分析了自己在备课中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反馈形式如何设计和操作的,接着了解学生对课堂练习有哪些要求和建议。通过分析调查发现对课堂练习采取的主要形成是只是运用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很少根据自己具体教学情况来设计或是上网搜集其他学校老师的作业设计。认为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学生认为课堂练习对你巩固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很有帮助。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确定了小专题研究内容“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研究”。研究的目标:

一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是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

四是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任务: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研究解决三种类型练习的有效设计。即:课前的引新练习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有效设计、课后的巩固练习有效设计。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研究过程:

第一步研究解决课前引新练习的有效性设计。第二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的有效设计。第三步研究解决巩固练习题的有效设计。

对于课前引新练习必须是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这类练习所起作用主要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起承上启下作用。这类练习量要求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散,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随机练习,这类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练习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保持保量完成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对于巩固练习实质上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这类练习内容要全面,设计份量要适中,练习题层次要分明,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设计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梯度的巩固练习。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教师要尽量当堂面批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为了让“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小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每一个阶段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认真梳理和修改完善。基本上做到研究切口细小化、研究内容个性化、研究方法通俗化、研究周期短小化等特点。为了将小专题研究根植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的目标:

一、以丰富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明确了数学课堂练习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创意的训练题目,如变式训练题、开放式训练题、学生根据要求自编题目训练、一题多解训练等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在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同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

新课程中练习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让练习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练习设计中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量力性原则。二是差异性原则。三是练习要精而有效原则。为了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把练习设计成“自主型”,既将练习分为A、B、C三种层次,以满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注重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降一个层次。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我们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三、通过研究提升本身的专业素质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高度投入、有效合作,对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对策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养成研究习惯。不断地从问题的提出、实施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作出反思.总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孟庆众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篇11

【关键词】 激发 主动学习 途径 策略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22-010

我认为,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缺少的绝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寻求适合他(她)的教育方式,让他(她)能够在教师努力教学的同时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

我的孩子已经在上幼儿园,周围朋友同事的孩子也分布在不同的阶段,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的时候最富乐趣与兴趣;小学刚入学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很强烈;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上学成为许多学生的负担。对于这些,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业负担过重,评价体系不合理等等。但是还有一个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可是却不愿去重视的原因:老师上的课实在是很没意思!填鸭、满堂灌、一言堂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写照。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智慧自主性是一种压抑和挫伤。许多老师找到了这个根源,开始摸索、试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

可悲的是,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竟然是效率最低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在学习某样知识时,积极学习会借助于听,借助于看,借助于提出问题,借助于与其他人讨论。总之,学习的人需要“做”——理解问题,明白示例,尝试技能,使用已经掌握或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业。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近年来我也积极参加了各级培训,深深感受到了培训所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培训进行授课的大都是国内顶级的教育家,讲述的内容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具有实用性的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多方位的告诉我们如何上好课,如何让学生学好。

很多培训课程是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同的授课教师为我们安排了不同人数的组别。我在各位培训专家的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教学;和组员们合作,也感受到了团结协作所带来的学习乐趣,以及积极学习所带来的良好效果。类似这样的教学和合作方式还有很多,我通过培训课程受到启发,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

例一:撰写“学习日志”。

在进行美术专业绘画训练时,我经常让学生写“学习日志”。程序是这样的:

1. 告诉学生:经验未必是最好的老师,对经验进行反思,认识到这些经验教授了自己什么东西是很重要的。

2. 请学生(如果可以,就要求他们务必)对他们的反思和学习做日志。

3. 建议他们每周写一次日志,他们关于所学内容的所思和所感,记录下来作为个人日记(不必担心是否文笔优美)。

4. 让学生关心以下类别中的一些或全部:

他们仍感到困惑的。

学习经验怎样与他们的个人生活相联系。

在学习之后,关于自己或他人,他们观察了些什么。

他们从学习经验中归纳出了什么。

作为学习经验的影响结果,他们想做什么。

5. 定期收日志,阅读并写下评语,这样学生才有理由和兴趣继续下去,你也能获得他们学习情况的反馈。

这种学习日志我从来不让学生们在课后来写,那样学生们会把写学习日志作为一种负担,我总是在一周将要结束的课堂上留出时间来让学生们完成。有的人喜欢像写作文一样写日志,有的人喜欢用表格来填写内容,这些方式都很好。

例二:进行“团队讲评”

另外一个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叫做“团队讲评“。程序是这样的:

1. 将学生分为三个团队(可根据实际人数调整团队个数,3个或4个都是常用的)。

2. 每个团队分别展出个人的绘画作品,由其他团队的成员逐一讲评。如团队A共15人,展出作品15张,团队B第一人讲评第一张,团队C第一人补充;团队B第二人讲评第二张,团队C第二人补充。以此类推。

3. 团队A作品讲评结束后展示团队B的个人作品,由团队C主讲评,团队A补充。

4. 团队B作品讲评结束后展示团队C的个人作品,由团队A主讲评,团队B补充。

5. 所有团队人员讲评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将大家在这幅画面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次强调,并提出新的要求。

这种由学生分团队来进行讲评的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往常由教师进行讲评,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那一幅画,而现在,由于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了,每个人所关注的作品至少增加到三幅,聆听到至少四位学生的讲评以及最后老师的总结,这样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师讲评。

上一篇:面试自我介绍的准备思路下一篇: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