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生论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读人生论文(精选15篇)

品读人生论文 篇1

众所周知孙悟空十分爱钻进别人的肚子里,于是我数了一下,孙悟空一共有六次钻进了妖怪的肚子里并将其制服。

第一次,孙悟空去找铁扇公主借扇子时,他变作t燎虫,乘铁扇公主喝茶之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弄得妖精躺在地下求饶。

第二次,孙悟空大战黄眉妖。他变作一个大西瓜,乘黄眉妖吃瓜之际钻到黄眉妖的肚子里,用翻跟斗、竖蜻蜓的战术制服了黄眉妖。

第三次是在七绝山孙悟空大战红鳞莽时,行者见莽精张开巨口要吞八戒,便迎上去钻进肚内耍弄金箍棒。

第四次是在狮驼山孙悟空大战老魔时,被老魔吞入肚内。这次挖心战术写得最有特色了!为了制服狡猾的妖精,孙悟空临出来时还把毫毛变为绳子,拴在妖精的心肝上,跳在山顶上,拉着绳子,一提一放,像放风筝一样,弄得妖精死去活来。

第五次是在无底洞大战白骨精时,变作红桃钻进妖精肚内,施展本领。

还有一次是与观音合谋,钻进黑风怪肚子里。

品读人生论文 篇2

诗词意境深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散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 课堂是音乐的最佳地方,古诗与歌词理解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互助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通过歌词的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美,体验诗歌的内涵美,从而引发学生想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并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教师教得灵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学得有效。

一、反复诵读,品读意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以诗歌的语言最精练,感情最丰富。 “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 )。 古人云 :“三分诗 ,七分读 。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的意蕴。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 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领会和把握,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从而理解诗歌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 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 初中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将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通过描述、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便于正确把握古诗词基调的“生活新境”。 教学中老师不要急着逐字逐句去讲解,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给他们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结合插图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感受古诗词诠释的语境,领悟古诗词的深刻内涵,直至熟读成诵。 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字句、诗词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和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不必强加解释,硬要塞给学生。

二、用诗歌激励学生勇于面对人生

用诗歌激励学生勇于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健康地成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总会遇到种种离别,小到迁居、升学、与旧友分离,大到生离死别,天各一方。 但是不管怎样,人都会成长,会从离别中得到成长的教益。 因此,在《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的学习中, 让学生懂得自古离别总伤情, 而王勃化悲观为乐观,化黯然为豪放,唱出千古高昂之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人生接二连三的挫折与困难,刘禹锡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学生懂得:历史向前,社会发展,腐朽没落,万木争春,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不管何时何地何种际遇,都要以宽广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三、多种形式并存,做到音诗画并举

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品诵古诗,让学生感悟歌词的意蕴,还要运用多媒体手段,音诗画并举,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歌,歌中有诗”,在歌曲学习中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理解音乐作品的深邃内涵,享受其中的知识精华,陶冶性情。

比如在习作课《我的故事》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经历中最快乐、最开心、最难忘的事情,大多数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意犹未尽;但也有个别学生讲得不够精彩,事例显得平淡,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这时,我立即改变教态,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师这边。 我给学生讲了创作《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作者迪斯尼的故事,迪斯尼在穷困潦倒时仍百折不挠地坚持创作,最终获得成功。 这一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然后, 我请学生欣赏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使学生感受到命运之神敲门的激情。 最后欣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坚贞的民族气节 ,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通过文天祥的故事,学生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是息息相关的,明白从“我”做起,想要做个怎样的人,平时必须注意哪些事,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说。

学以致用。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 在另一节习作课《我最喜欢的 ___》 上 , 有位学生写了自己的家乡 :兰州,西部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位学生在习作的不同地方用了许多描写西部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古道西风瘦马”、“大漠黄沙绿洲”、“明月出天山,苍茫人海间。 长风几大万里,几度玉门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我把这篇习作作为范文,在讲评课上给予肯定、表扬。 学生纷纷认为这些千古名句用得好,用得妙,并加以学习借鉴。

走进书籍 品读人生 篇3

如今,世事的纷扰,想走进书中,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领会发人深省的哲理哲思,洗涤蒙尘已久的心灵,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总感到焦虑,害怕时间一天一天的逝去,人一天一天的老去,却依然没有找回失去了的那一片阅读的乐园。是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的乐园!当看遍了人间百态,尝遍了世间辛酸,一切都厌倦和麻木的时候,只有书籍才能够拯救自己。尝试着拿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那些方方正正的铅字,会在眼前跃动起来,幻化成一片迷人的风景,让我如饮清泉,如沐春风,那颗临近枯萎的心,在静静的阅读中,慢慢地复苏。原来,阅读是可以疗伤的。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灯下,在纸醉金迷的薄情世界里,不随波逐流,拾起那本久违的书,一盏青灯的陪伴,足矣。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对寒窗学子的一种诱惑,一种价值追求。我却认为书中是有知音的,书籍中相似的心路历程,对某种事件和人生的见解,往往如晤到老朋友,让你慢慢打开心扉,与之对话,达到思想上的相互融合,没有什么比这种心灵的碰撞更让人感到愉快的了。有人说,经常阅读的人,精气神会游走全身,连面容都会变得美好。这么说来,读书成了最好的修行。

读书得以致远,古往今来,那些经受历史的考验,在人格上散发出无穷魅力的人们,无一不是把读书放在首位的。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就是一位及其酷爱读书的人,有一次他不幸被捕,当他得知监狱有图书馆时,竟非常高兴,在狱中坚持阅读直到出狱。毛主席一生喜爱阅读,素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他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他们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阅读,知识得以日积月累,最终得到质的突破,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阅读的人是智慧的。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这与他们酷爱读书是分不开的。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当小孩子开始阅读时,母亲会滴一点蜂蜜在书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你打开一本本书,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找到很多可以不去阅读的理由:工作,家务,应酬……仿佛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不刻意的去挤一挤,恐怕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来得及拾起哪怕一本书。此时,内心恐怕早已变得荒芜,言行也狰狞不堪,失去的也便永远失去了。阅读贵在坚持,每天就挤出一二十分钟,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安静的角落,那将会是每个人呈现给自己的一道最美的风景。

正如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的: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让我们走进书籍,品读人生,使精神时时栖息在天堂。

读书笔记 品读人生 篇4

学府路小学梁丽莉

我有幸拜读了《品读人生》这本书,确实令我获益良多。书面上分别有春,夏,秋,冬四幅图片。我想设计者的意义是:我们的人生是在无数个春夏秋冬走过的,春去秋又来,不敢怎么做,时间不会停止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人生,不要虚度光阴,让有限的生命换发无限的光彩!

书面上有几个闪亮的大字:品人生,读人生,悟人生。我觉得书面上的几句话写的非常棒:我们应该感悟自己的人生,学会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人生。采取正确的行动,摆脱失落感,越过人生的种种障碍。

是啊!我们都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也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不必回头,不必挽留,大步向前走,壮志在你心中,困难终究会向你低头!

许多人在乎结果,以前我也是。但现在我明白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奋斗了,这样就够了。

我从这本书中还品味到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有些人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选择了放弃,这样是错误的选择。这个选择影响到今后的人生。

品读人生作文 篇5

当然,我也有跨世纪的阅读,它们都以红色经典而出名。其中就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最辉煌的名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巨著中,主人公保尔有着由蛹变蝶的过程,从生活中、战争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我时常被保尔的那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在第二篇前几章,我得知保尔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连我都替他捏一把汗呐,我的心情也跟着故事情节时常变化。但保尔却一笑而过,从容面对。特别是在第二篇第九章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勇敢,就连最后失明了也决不气馁,决不放弃,绝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这点,实在是令我敬佩极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习保尔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绝不向困难与挫折低头,它们,只不过是人生大道上的一颗绊脚石,只要从容地跨过去就行了。

品读书香感悟人生作文 篇6

读一本好书,就是结识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学者谈话。我爱读书,书中的内容让我如醉如痴。或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或有撼动魂魄的修辞;或有淳朴淡雅的散诗。总之书就是窗棂上的第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把人唤醒,催人奋发。

岁月的涟漪在流水中旋转,篇篇故事闪耀着光芒,但那最璀璨的繁星,则是我与书之间发生的故事。

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孤独无助的小女孩,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还有那铁石心肠的老巫女。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对那如梦似幻的童话充满了深深的好奇。曾记否,童话让我将胆怯转化为动力?每当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个房间,年幼的我对房间的黑暗生成了恐惧,可是只要拿起童话书,忐忑不安的心瞬间轻松自在,并且还做了一个甜甜的美梦呢!书,给我送来了无尽的勇气,书是比天使还要美丽的东西。

时间慢慢的推移,现在的我,不仅仅只满足于图书童话,我对我国的“四大名著”则有更高的看法。

抽出一本历史悠久的书──《西游记》,那精致的封面竟还掺杂着灰尘,轻轻抹去灰,打开那沉重的一页。读了许久,终于阅读出了人生的成长。从孙悟空童年的稚嫩,到猪八戒青春的梦幻,从沙和尚中年的麻木,最后直至唐玄奘老年的顿悟。人生的历程就是这样,花开花落,漫漫长大。我常常会被书中精彩绝伦的内容牵动:那幽默风趣的文字惹的我开怀大笑;那肝肠寸断的结局使得我欲哭无泪;那书中的点点滴滴全都牵动着我的内心,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

风泛起,树叶放肆的挥舞。漫步在人声鼎沸的大街上,举起一本书,不畏前方的危险与艰难,只是默默地盯着《红楼梦》里凄美的情感。车多的很,危险时时降临,但对于我而言对书的痴迷胜过对安全的重视。嘭”,一块大石头将我从书中的.世界拽了回来,痛、很痛。那本厚实的书翻到了:万念俱灰的三姐为了洗清自己的清白,用生命来证明了这一切,花儿凋离了、月光黯淡了、血色消弥了,三姐的善良深深烙入我心。45°仰望天空才思索出——做人的美德尤为重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砖瓦,构建知识与人格的大厦;书是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书是森林,可以栖息人们疲惫的心灵。阅读书籍,你才能历经人生的长途跋涉、风风雨雨,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作为的人!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辽阔、宇宙的浩瀚,所以读书吧!让你的大脑激发出无限的潜能!让美丽的文化传遍温州!

品读人生论文 篇7

一、对话文本, 激活学生思维

苏教版语文教材经过编者的精心安排, 收录了大量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的文章, 这些文章内容新颖独特, 富于想象, 具有深刻的意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走近文本, 对话文本, 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段落或优美词句仔细品味、认真推敲, 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价值,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 在教学《诚实与信任》时, 教师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品读文本, 体会文本内涵,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文本的第十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 深入思考, 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词语深入探究?读完了这一段, 自己有什么收获?并且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首先抓住文本中“很对不起”这个词语, 从中分析出文中的“我”其实是非常有诚意的, 从文中的“不小心”一词能够发现“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并且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从文本中提到“我”要求对方提供购货单据, 可见“我”是真心想要赔偿损失, 从而可以发现“我”的朴实善良。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 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谅解, 诚实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 因此, 我们在生活中做人做事要诚实, 也要学会信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话文本, 让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 获得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启发。这样, 在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品味文本的内涵, 升华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品读标点, 激活无尽想象

一篇文章之所以感人,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它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也就是以情动人。而文章要想充分表情达意, 就必须借助标点。文章因为有了标点, 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激发学生的无尽联想和想象, 让人产生一种意味无穷的感觉, 因此, 品读文中的标点, 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 《二泉映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瞎子阿炳的感人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分析阿炳的性格特征和阿炳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作为教学重点。文中写到:“在阿炳的世界中出现了自己可爱的家乡, 还有美丽的月光......”之后作者在这个地方使用了省略号, 这一标点的使用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 教师抓住文本的这一空白,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一想阿炳还会喜欢什么。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 学生想到了花香弥漫的花园, 涓涓流淌的溪流等,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对于文本中阿炳这个人物的认识也更加透彻, 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固有内容, 而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引领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 让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化。那么, 教师抓住文本中标点的留白, 利用在标点背后隐藏着的想象空间, 鼓励、启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品读情感, 增强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选择一些情感内涵丰富的文章,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 接受感情的熏陶, 提升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其中, 教师应重视朗读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教学《雪儿》一文时, 教师就把教学目标预设为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意蕴, 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体验情感,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文本, 标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其次, 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朗读互评;最后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大家一起交流, 找到最佳的朗读方法。在反复读的过程中, 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的感受:孤独的孩子对白鸽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也为白鸽的痊愈而高兴, 由此可见这个腿受伤的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 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

不同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品味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 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在个性解读文本的同时,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 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还可帮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 提升情感意识。

四、沉静思考, 品味文本意义

好的文章只有静心地咀嚼品味才能得知其中的真滋味, 因此, 品读文本需要宁静的心, 沉下心来, 才能深入地思考。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 对文本中的名言佳句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语段进行反复的品味,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例如,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意义, 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的标题是《生命的壮歌》, 但是通过初读文本, 我们知道描写的是一群小小的蚂蚁, 微不足道的蚂蚁的举动还能称得上是壮歌吗?而且在文本中作者称小小的蚂蚁为蚁国的英雄,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首先找到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小蚂蚁的壮举, 并且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这些句子, 仔细想一想, 深刻体会小小的蚂蚁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在充分的默读以及思考之后, 学生抓住“迅速扭成一团”等关键语句, 体会小蚂蚁的献身精神——它们为了种族的延续,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做法, 难道不应该称之为壮举吗?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 总是认为热烈的讨论交流就是一节好课的标准, 但是, 我要说的是沉思默想同样重要。沉静的思考, 学生可以直达文本的深处, 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完整地感受文本的语言, 感受文本的丰富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沉思的环境, 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进行个性化解读。

品读抗日联 篇8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大片国土沦陷敌手。抗日呼声惊天动地,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无比愤慨。有位开明绅士韩清芳撰联曰:“几千大炮轰日寇;百万雄师缚天皇。”该联气魄大,火药味浓,大有“不灭日寇不罢休”的抗战意志。据传有一家理发店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此联言简意赅,态度明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到底的决心,亦是对蒋介石顽固派的抗议和抨击。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会场两侧贴着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一副对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翌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毛泽东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宣言编写成一副对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主权。”此联语言晓畅,大气磅礴,情绪激昂,爱憎分明,明确地表明了我党的政治主张,成为团结和动员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有力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爱国者撰联谴责日本法西斯的侵华罪行。黄炎培先生曾撰写一联:“天地示人真善美;山河还我北南东。”上联申张真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下联中“北南东”是指我国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重点地区,疾呼收复失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爱国将领冯玉祥亦有一联:“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该联通俗易懂,语重心长,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细品之,谁不痛下决心,同歼侵略者,统二祖国呢!

在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1942年6月2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时不幸牺牲。朱德同志闻讯后,亲书挽联一副:“太行浩气存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联中“太行”指太行山。“清漳”指清漳河,都是左权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此联表达了对战友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同年5月,戴安澜将军在与日寇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不久光荣殉职。噩耗传来,朱德和彭德怀联名撰写挽联一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此联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了戴安澜将军在国内和缅甸抗击日寇的赫赫战功,盛赞了他出类拔萃的雄才大略。同时道出了举国上下对其哀悼之深切。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毛泽东同志为之撰写一副挽联:“廿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此联对彭雪枫的赞扬、哀悼之情溢于联中的字里行间,重建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品读人生的名言警句 篇9

1、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书,等待着人们亲手去书写,也等待着人们细细去阅读、去品味。

2、人生这本书可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不像诗歌那样抽象晦涩,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3、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师长,甚至是每一位过客,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只要善于品读,每个人都能给人启迪,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品读他人,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学习。

4、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品读失败与痛苦,不仅是品读失败的教训,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品读失败与痛苦,是一种面对是一种感悟。

5、品读人生,要学习品读成功与喜悦。人生道路中既有荆棘也有鲜花,品读成功与喜悦,是让人学会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让人学会进取,不止步,不满足,向更高的高峰发起冲击。品读成功与喜悦,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超越。

6、品读人生,是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品读人生,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品读人生,是在成功中学会珍惜。

7、人生之书,需要我们亲手去书写,更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句笑容与泪水,每一句成功与失败,都会在反复品读中不断润色,不断美化,成为颗颗璀璨的珍珠,成为我们毕生的宝藏。

8、学会品读人生,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收获丰收,正确的对待人生,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9、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只有学会如何面对残缺,面对失败,面对自我,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的超越。

学着品读自己-人生哲理 篇10

有人自视阅人无数,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也有人或可阅尽人间春色,却未必真正阅读过自己的底色。读别人容易,读自己难,一个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其实就是自己。读别人有各种各样的读法,读自己却不能变换角度,如同照镜子,无论你怎样晃来晃去,都只能照到你的正面。所以才有一句至理名言:人要有自知之明。

人是可以品读的,自己也是可以品读的。从某个意义上说,人也是一本书,有的精致,有的粗俗,有的渊博,有的浅显,有的厚重,有的浅薄。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更难的是读懂自己。可以说,读自己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品读自己,自省自己。抽空像回放电影般阅读一下自己,则不失为一种便当简易的自省方式。不需道具,没有陪伴,就只有自我的角色,一边品读,一边体验,一边梳理,一边反思。以自己曾经的得失为镜鉴,观照自己,自省自己。也就是在这样的品读中,发现自己昔日的缺憾和过失,浅陋和无知,乃至弱点和荒谬,从而倍加珍惜成长的阅历,完成一次心灵的升华。

品读自己是一种享受。人生总会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值得回味。回眸过去,生活中的一份浪漫,一段真情,一个久藏心底的思恋,一个得而复失的遗憾,都像一泓蜿蜒清澈的溪水,汩汩注入我的心田,滋养我的情愫,它能使我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使我的身心得到一次小憩。

品读自己。唤醒我沉睡的`那一部分感觉,培养一片思维的土壤。新的丰收就在歉收后的探索中回归,新的希望就在失望后的思考中实现。

品读自己,通过静静思考。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这个过程犹如一支画笔,蘸着我的笑声和泪水的墨,从我心灵的隐藏处起笔,一直涂染到我生活的外延。

品读自己,才真正在意生命的价值,才真正地去理解失落的生命内涵,从失落中回过神来,再看看自己。我品读自己,检阅曾经有过的人生印迹,才发觉生活的忙碌和追求是一个个无边无际的省略号,许多被我人生省略掉的东西,恰就是我念念不忘的东西,而那些被曾经忽略了的东西在记忆中重新拾起来后,生活中就多了许多许多的后悔。

品读自己,在反刍的过程中,将曾经的酸甜苦辣重新回味一遍,就发现得与失仅仅只是两种过程,不管在意与不在意,它们都会因境而生,许多耿耿于怀的东西,恰恰都是过眼烟云的往事,才发觉,得与失聚散匆匆,真正能够让心灵刻骨铭心的是:只要你时时替他人着想,你也就不会在别人的眼中消逝。

品读自己。我发现人生如书,读不尽。人生如景,看不完……

品读危机公关 篇11

大雪无情

南方的雪灾,这是2008年上天送给中华大地的第一场试炼。如果说奥运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那么,雪灾也好地震也罢,都不过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间一种磨难罢了。而在这场磨难中,政府也确实得到了非常好的历练。

灾区的民众,尤其是湖南郴州的市民,近一个月的断水断电对这个水电资源异常丰富,平时压根就不会停水停电的城市来说无异于一场炼狱;于是居家“逃难”的,外出旅游的比比皆是,城中能够自我供水供电的宾馆全部爆满,连郴州电视台都把仅剩的两个节目组搬进了宾馆,当然大部分的民众还是在家中坚守,等待着政府的救助。这是城市,而在从韶关往北纵穿湖南的高速公路上,还堵着成千上万的汽车,有急着回家过年的小车,有承载着更多人归家心愿的大客车,这些等待着道路通畅的人群中甚至还有临产的孕妇。当然京广铁路上,各大城市飞机场的候机大厅,这种等待归家的人数不胜数……这便是2008年摆在政府面前的第一次危机公关,其事态之严重,恐怕只有日后的汶川大地震可以比及了。

温家宝总理,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灾区现场,看望灾民,慰问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24小时没有合过眼的民警。相比那些面对雪灾还要坚持把两会开完的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来说,温总理的一切行为都处处体现了其雷厉风行以及亲民的本色。笔者有一个朋友恰恰就是那群穿着两条棉裤,人都冻僵了还在高速公路上没日没夜铲雪的民警之一,温总理的慰问是一种精神上最佳的犒赏,至少他们那一班岗是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幸福而回家的。

国家级的务实和省级的务虚,在这一次雪灾中有了充分的体现。温总理以他的亲临和几次折返,为国家级政府把危机公关做到了极致,至少在受灾的几个月里没有任何针对政府的不和谐音出现。反观省政府,不理会雪灾的报告,忙着开与雪灾无关的会,不会变通,不会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如此的形象如何安民,且如何治民。还好国家级的危机公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加上省政府后续工作的积极开展,勉强算是扳回了一点正面的形象。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一个危机出现的时候,手中却在做另一个看似重要的事情,究竟是停下手里的活还是先干好手里的活,这便成了这种类型危机公关中最重要的一环。打个比方,如果创业者的企业或者产品忽然遭遇了信任危机或者其他,而此时正在召开年终的董事会,议题并不是这个危机事件但是比较重要,而且耗时可能会很长,创业者该如何抉择?放下现有的议题,缩短会议时间,集中讨论如何解决当前危机,对于结论立即执行。

地震之伤

如果说雪灾时,政府的反应速度偏慢,那么地震时温家宝总理的反应速度算得上是一流了。5月12日,就是地震发生的当天,温总理正在河南视察,听闻地震之后,他直接从河南飞抵灾区,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跟随救援部队进入了重灾区。“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面对着受灾民众,面对着救援部队,温总理这一句句流传至今的经典话语,再一次强化了其亲民的形象。他的眼泪和言语安抚了所有的灾民……政府的形象在这一刻,完全成为了灾民仰望的对象,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场天灾所带来的最大危机在还没有成形之前,就被温家宝总理化解于无形。

务实、亲民,这是这两次大型的政府危机公关之后,我们能够读出来的温家宝总理的危机公关手段。也许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或者是他的工作习惯,但是相较与其他人的行为来说,这种最朴实的行为却给了民众最为亲切、最值得信任的感觉;以至于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只要在温家宝总理的任期内,再有类似的天灾发生,只要他老人家亲临现场,便是安抚民心的最佳方案,也就是说,温总理本人已然成为了中国政府最好的危机公关代名词。

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来说,危机公关应该是一门必修课。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创业者去成为一个像温总理一样的危机公关专家,但是最基本的常识是必须具备的,因为将会出现和已经出现的危机环境,对于身处其中或者即将身处其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都是致命的。而要更好地面对这个状态,创业者必须要为自己的团队去寻找一个能够在那个危机环境下帮助自己的伙伴;要不然就让自己去补补课,以应对那个万一的不时之需。

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的毒奶事件,几乎毁掉了中国制造在全世界仅剩的那一点点信誉。而相比这一切最让人的头痛却是相关部门和媒体对于整个事件以及整个行业的不负责任。就在三鹿事发之后的48小时之内,政府部门和媒体合力公布了抽样不合格的公司及其产品若干,其涵盖面之大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的乳制品加工行业,也就是说在一夜之间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所有品牌全部遭遇了一次滑铁卢。然而仅过了12个小时,有关部门和媒体再次公布了这些公司合格的加工厂及其产品。虽然时隔仅12个小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时已晚。而且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从行业角度来说,这两份清单的公布顺序颠倒了。合格的清单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布,而不合格的应该在12小时之后公布,这样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不会这么明显。

其实这就是一场心理战。当合格奶制品的清单公布之后,试问会有谁敢冒着生命危险去买那些没有上榜的产品呢?但是上了榜的产品能够对消费者起到一个抚平心态的作用,毕竟三鹿的影响太大,甚至让很多消费者望奶却步。对于这个即将崩溃的市场,一份合格清单足够救市,当然也能够把消费者从那份恐慌中拯救出来。这样至少可以在消费者这个层面让毒奶事件以最平缓的方式走一个过场,然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但是不合格名单的率先公布,却毁掉了这个可能。一大堆知名品牌的不合格,让原本就处在恐慌状态的消费群体陷入了进一步的恐慌中,以至于那些没有上不合格清单的产品也被怀疑成“这是不合格的,只不过暂时没有查出来”。于是超市所有的奶制品下架,各大公司在各大城市开放退奶点,回收自己的“毒奶”,整个行业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事后公布的合格清单,反而被更多的消费者看成是有明确目的的救市行为,其作用已微乎其微,根本就没有办法达到平抚消费者恐慌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环境,几位乳制品大佬们唯有选择沉默,在自己的广告中去做一些修改和调整,来挽救自己的市场。三聚氰胺对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来说,相当于潜规则,诚如事发之时坊间流传的那一则笑话一样——“别人都是奶里面加三聚氰胺,而三鹿却是往三聚氰胺里面加奶”。事件曝光之后,所有的大佬都知道这个时候出面做任何危机公关都是徒劳,等待政府的宏观调控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选择;然而这次几乎毁掉市场的宏观调控,让他们知道说什么都是徒劳,唯有去依赖国人的某种心理,来挽救自己的市场了……

这又是一个危机公关的典型。有关部门的一步臭棋,影响到了整个行业,让原本就风声鹤唳的危机环境,立马升级至四面楚歌。在沉默中改变,去祈祷品牌忠诚度,成了这个时候唯一的选择。任何一个人如果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我的产品与众不同,不仅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反而会在日后受到同行的打压。当然,这种危机原本就不该出现,如果自始自终都不受这个潜规则的影响,老老实实地做事,又怎么会遭受这样一场无妄之灾呢?由此看来,危机的原始规避也是危机公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套用一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老牛的眼泪

“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牛根生自出道以来一直以憨厚的形象示人,虽经了三聚氰胺的洗礼,但是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在企业圈好友中的形象,当他声泪俱下地请求帮助时,支援的手从四面八方伸了过来。

三聚氰胺事件加上金融风暴,股价的暴跌让蒙牛爆出了恶意收购危机。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的蒙牛,在那一时间完全没有办法去做出任何的主动防御措施,于是牛根生选择向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的兄弟们求援。一封万言书,一次声泪俱下的倾诉,再加上他老牛以往的为人。柳传志48小时之内抽调了2个亿,俞敏洪也火速腾挪出了5000万,中海油的傅成玉更是紧急备下了2.5个亿只等老牛去取,而关切的电话更是一个接一个。且不说后来者,光说先到位的这5个亿现金,对于回收已经严重缩水的摩根斯坦利抵押股份应该是绰绰有余,余下的资金还应该能够在主动防御上有所作为。

万言书、眼泪是老牛危机公关的方式,而他往日的为人则成了这次危机公关的基础。如果他往日的为人得不到这些圈中好友的认可,那么这次哪怕他老牛上吊了,也别指望会有人伸出援手。由此我们并不难看出,危机公关的另一个关键——企业形象的基础以及创业者本身的人脉基础。之前树立的良好企业形象能够减缓企业在一次危机中名牌忠诚度流失的速度,而之前打下的扎实的人脉基础更加能够在危机时刻让创业者找到合适的救命稻草,两者相结合完全可以让企业在被危机摧毁之前挽回败局。

品读美文有效写作 篇12

苏教版七 (上)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路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一个要求, 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一种生活的本领。散文《春》内容浅显, 节奏感强, 具有音乐的美感, 用语准确生动, 观察视角独特, 是写作的最好范本。教师在作文指导时, 借鉴阅读课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赏读方法指导, 给学生构建如何表达的平台,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这样, 学生便能够有创意的表达。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名篇, 通过感知、体验把握写景基本方法。

2、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景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歌颂美。

四.教学重难点

1、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景物描写的基本技巧。

3、学生在写景作文中如何有创意的表达。

五.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 营造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并引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怎样观察景物?

女生有感情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第四段。

男生思考:1、朱自清先生从哪些角度描绘春花?

明确:形态: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颜色: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观察景物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姿态、质地等方面入手 (教师板书) 。

2、朱自清先生又调动了哪些感官去认识和体味春风?

明确:触觉、嗅觉、听觉 (教师板书) 。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 不仅要用眼看, 还要仔细听, 详细问, 用手摸, 用嘴尝, 用鼻嗅。要想准确细致地表现景物, 就要对它的整体有个比较全面具体的认识, 观察景物要全面细致。

(设计意图:通过女生的诵读把一幅美丽的春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从而发现观察景物的方法。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写好写景文章的前提, 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 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三) 怎样描写景物?

男生再次有感情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第四段?

女生思考:1、这段描写中, 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采用了那些妙招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明确: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 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等多个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2、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师板书) 。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讨论明确:

(1) 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2) 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事物的特点。

(比较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四) 要写好一篇写景的文章,

我们既要用心观察, 还要用心写景, 那么观察景物与描写景物之间的是什么关系呢?除此之外, 你认为观察和描写景物还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

明确: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 抓住景物的特点, 才能写好景物。此外,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还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教师板书) , 在这个过程中, 要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诗文、传说, 或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如《春》中写春风时联想到志南和尚的绝句, 最后三段从春天的活力、充满生机的特点, 想象和联想到娃娃、小姑娘、青年, 使作者笔下的春天更加突出。

请朗诵水平高的女生再次诵读最后四段, 其他学生体会想象和联想在此处运用的妙处。

六.教后反思

苏教版七 (上)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 学生在品读这些美文的同时, 也在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在教学设计中, 我就选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春》, 让学生反复品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既有具体的形象感知, 又有宏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写作能力与综合语文素养。

品读人生论文 篇13

王栋铭仙居县仙居二中指导教师:

我前几天看了一本《水浒传》,对于这本书,我刚开始只是有点好奇。可没想到,这本书让我认识许多英雄好汉,致使我把这本书看完。《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属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它描述了众多英雄:鲁智深惩奸除恶,舍己救人;武松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李逵英勇斗敌,从不畏惧......。

在《水浒传》中,我最钦佩武松。开头不久,武松的形象就深刻地反映出来了。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他在擒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对于武松,我觉得我自己相当不如,在他们面前,我深深地懊悔。我只要遇到困难,就会想到对自己放弃。读了水浒传之后,我知道在自己的道路上能帮自己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越是艰难的任务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品读人生》读后感作文300字 篇14

《品读人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人应该怎样去体会、品味人生,即品读人生的重要性。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对这点我也算有所经历、有所感受(比如这次期末大考惨不忍睹的.语文成绩)。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确如此,只要汲取失败的教训,成功就会离你更近一步,失败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在所难免,如果能及时分析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改正它们,那胜利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啦!我一定要身体力行,争取早日抬起自信的头!

品读人生还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成功和喜悦让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幸福、学会珍惜,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积极面对人生,去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而不能像一些娇娇女——父母眼中的小皇帝,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珍惜与感恩,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无谓地浪费、淘气……

品读“五特”感悟《背影》 篇15

一、特定背景。

学习本文时, 我们首先要注意文中一系列的特定背景。社会背景:军阀混战, 兵荒马乱, 知识分子朝不保夕;自然环境背景:冬天;家庭背景:“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些特定背景不仅为整个故事渲染出伤感的气氛, 给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更重要的是, 让读者感受到了时代给一个老人的生活所带来的重压, 感受到文中隐隐透出的悲凉之意。

二、特写镜头。

文章如电影的特写镜头一般展示父亲的背影:“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将感人的一幕定格在读者眼前。父亲的穿戴, 走路的姿势, 爬月台的动作, 无一不昭示着父亲背影的沉重。但尽管看起来如此沉重, 父亲却“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这是因为父亲觉得自己尽到了对儿子的责任, 所以心里才感到踏实轻松。特写镜头一般的描绘, 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体贴。

三、特别感伤。

作者先是回忆父亲的背影, 然后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担忧, 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伤的气息。在把握感伤这一基调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其中蕴含的其他情感。如“他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 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这句描写, 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也反映出作者为父亲老年的凄凉境况感到不平的情感。又如, 祖母去世, 父亲强忍丧母之痛安慰“我”;家中光景惨淡, 父亲却为“我”做紫毛大衣, 还强抑失业之悲为“我”送行。感伤之中, 充满了父子温情。

四、特多铺垫。

本文为了突出描写父亲的背影, 表现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做了层层铺垫。例如, 作者交代“我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按理说父亲可以放心, 让“我”自己去车站;更何况父亲“因为事忙”, 之前已再三嘱咐茶房陪“我”去车站;但父亲还是“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这些铺垫, 可见父亲对儿子始终放心不下, 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又如, 因为家境惨淡, 所以大冬天里, 父亲自己只穿“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但他却给“我”做“紫毛大衣”, 对比鲜明。此处铺垫, 可见父亲爱子心切, 而有了这个铺垫, 才能让人更加理解父亲的背影为何那样沉重:他是一个“胖子”, 又年老体衰, 加之穿着如此厚重笨拙的衣服, 因此爬月台时, 要“慢慢探身下去”, “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 “身子向左微倾”, 动作十分吃力。由此可见, 父亲为了儿子, 已经把自己的一切全然置之度外。

五、特真情愫。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存在问题下一篇: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