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精选8篇)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1

2018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考试要点:《教

育法》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各位考生在2018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的备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今天楚雄中公教育为各位考生分享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考试要点:《教育法》;更多教师考试备考资料请查看云南教师招聘资料库;

一、考情介绍

法律法规这部分知识点的考察形式只有一种即:单项选择题,总分值在16分左右。具体考察方式如下:第一,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相关法律条文的细致考察,尤其爱考“学生伤害事故谁承担责任”这类题;第二,考察法律原文,以挖空的方式考察法律法规的重要知识要点,这类题通常涉及相对较少。总的来说,法律在考试中占分比值不高,但却是必考点内容之一,且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识点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1.时间: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2.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3.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针:《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教育的地位】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八条 【教育与国家利益】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九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七条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四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五十四条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模拟训练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我国对于教育的总体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超前发展 B.滞后发展 C.优先发展 D.均衡发展 【答案】C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法 【难度】★

2.《教育法》中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的活动。

A.国家教育活动 B.教育法律 C.教育法规 D.国家教育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法 【难度】★

更多云南楚雄教师考试信息关注楚雄中公教育信息网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2

一、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现状

当前的法学教育方向大致朝着三种方向发展,第一种是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测试方式上都是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部的某政法学院,其从大一的课程设置就基本是按照法律职业资格开始设置,课程内容也主要是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主,学术观点也多是以张明楷等出题人的观点为主,测试方式上也以模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方式进行,而这所大学每年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基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比一般的法律职业资格辅导机构的通过率还高。第二种是完全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法律素养为主,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素质教育,这种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两所大学在法学教育上并不是十分重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是以探究法学研究为主,以培养学生丰富的学术素养为主,其课程设置上十分的广泛,比如犯罪心理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都被设置为必修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也不拘一格,更多的在于客观的介绍中外关于相关研究的前沿观点,比如缓刑制度我国比较主流的观点在和解方面,且普遍认为缓刑撤销制度过于激进,而在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法律实践中缓刑撤销制度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而这些在以法律职业资格为导向的高校在开展法学教育的时候则完全不会涉及。同样,在测试方式上,这两所高校更多的愿意通过主观法理分析题来测试学生的法律知识功底是否扎实,法律思维的深度等。第三种是法学教育是较为尴尬的一种,即其在法律素养的培养上没有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那样专业,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促进上也并没有过多的努力,其在教学上更多是照本宣科,简单的介绍一些主流观点等,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是法律素养较低,法律知识面窄,司法考试通过率普遍在百分之三十以下,毕业后继续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也较少,最可悲的是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可能在大四也未能培养出法律思维。

二、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衔接的中心

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其都需要法律思维。这点无论在法学教育上还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应对上都是十分重要的。长期以来法学教育更多的关注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实体、程序法律方面的训练,而法律职业资格的考试则更侧重法律条文的考查,这两者之间看似是割裂的,但是其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的层面上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以从法律条文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犯罪构成上,法理方面上进行分析,前者侧重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层面,后者侧重于法学教育方,但是其在客观上都在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法学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认识到了其在培训学生法律论证和推理方面的欠缺,而法律职业考试也出现了减少客观法律推理,即通过法律条文分析案件的考查模式。近几年的法学实践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趋势都体现出了这些,法学研究生教育多会在研究生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去公检法机关实习,或者到律师事务所或者企业法务部门进行实习,这就体现了高校对于培养学生法律论证和推理能力的重视。同样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在逐渐增加主观题的体量,更多的去关注考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并不是单纯的积累法律知识或者长期的法律实践就可以简单的培养出来的,其需要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来。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强制性,而是说理性,暴力强制的必要性根植于法律的说理性之中。法与理性在天性上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人们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法律总是与各种理性概念联系在一起。法律的理性特征和人们思维的习惯决定了未来法律人才培养和选拔只能以法律思维的培养和测试为主线来开展,否则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仍是缺乏法律推理和论证能力的理论人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会只会照搬法条,而不是去更多的分析每个法条背后的内在逻辑性和正当性。

法律思维既是法学教育的中心,也是法律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首先从法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法学教育不应当仅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而且在电子图书馆如此发达的今天,法律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十分的容易,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理解每个法律背后的价值和精神。对于法律人来讲,思维方式比专业知识更多重要,因为专业知识可以查询,而且会不断更新,其背后的法理和精神则是历久弥新的。而且通过法律思维的培训能够使得法律知识和理论不断的加深巩固。其次,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角度来看,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中国选拔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思维是法律人应当具有的品德,这种品德是进行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基础。所以,作为具有行业准入门槛性质的资格考试有必要对此进行突出,以法官为例,法官的裁判行为抽象来说是将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进行具体化,特殊化的过程。无论从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规则的寻找和判决的形成都需要法律解释技术,没有任何一个案件是能够完整的对应法条的每一个文字的,因为法律的具体化需要法律思维进行指引的。法律知识在法官判决的过程中主要是提供者基础的作用,法律思维则是起着导向的作用。如果简单以法律条文的考查作为法律职业资格的主要内容,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在法律思维方面则是较为匮乏的,可能无法很好的胜任法律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案件,新情况之时。所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当以考查法律思维为中心,否则这种选拔法律人才的方式是缺乏合理性的。综上所述,法律思维在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可以成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衔接的有效突破口。

三、以法律思维为中心协调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模式

为了提高研究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当前高校法学教育开展的现状,对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实际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是以法律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法学教育模式,这种法学教育的缺陷是对于法学理论,法条本后的精神研究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其优点在于学生对于法律条文和学界的主流观点掌握较为牢固。对于此类政法类院校,在协调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上,应当尽可能体现法律思维,具体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适当增加法学方法论,法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等边缘课程,在内容上客观的讲授更多的前沿的观点,而不是拘泥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人的观点。其实对于政法类院校而言,其在师资力量上是可以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可以较好的培养出学生法律思维。其次,对于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法学一流院校,虽然其在法学教育中并没有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但是其学生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并不低,一般在百分之六十左右浮动。此类院校尽管通过率较高,但是其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的增加法律实践的环节,并将其增加到必修学分之中。最后,对于法学教育缺乏明显导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院校在协调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上任务较为繁重。因为此类院校的教师自身的层次较低,要么理论功底一般,要么实践经验缺乏,这种情况下要想向政法类院校或者一流法学高校一样介绍丰富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案件细节可能较为困难,而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方面似乎更为容易一些,毕竟法律职业资格的命题人观点较为固定和统一,而且有历年真题可以进行测试和模拟。虽然笔者比较倾向于此类高校培养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导向,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法律思维的培养。此类高校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就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内容涉及的理论及其背后的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此类内容进行相关案例和实践的介绍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对学生以后从事法律职业有着较大帮助,避免此类高校的学生既没有较高学历,又缺乏法律思维,还未通过司法考试,只能无奈跨专业就业。

四、结语

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当前法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方式,其核心都是法律思维。实践中高校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冲突完全可以法律思维为中心进行协调和互动。但是由于各个层次高校的师资力量的差异,如果让所有的高校都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法律思维的培养终会走入形而上学的泥淖。所以,笔者就当前法学教育中的三类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分析,尽可能保障在各自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良性互动,保障法律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建伟.统一司法资格考试:观察与省思[J].政法论坛,2011(01):61-78.

[2]霍践烨.中国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吉林大学,2013.

[3]肖萍.从转型中的日本司法考试制度看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0(03):101-104.

[4]张利民.评司法考试导向性法学教育——对中国法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06):59-63.

省委书记参加法律考试的意义 篇3

省委书记考法律,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公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河北省在职公职人员均已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若知法犯法,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此举无疑从根本上切断了腐败分子推卸法律责任的退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历任违法的公职人员一旦面临法律制裁时,总会千方百计地找出各种借口,其中最常用的一点就是装疯卖傻,以“不知者无罪”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

有关研究人员在分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反省材料时发现,有81.4%的贪官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辽宁省抚顺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刘传柱,面对涉嫌贪污14万余元、受贿21万余元的指控泣不成声,企图以“我是个法盲”的“身份”获得法律的宽容;而重庆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小川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滥用职权案受审时,在最后近10分钟的陈述中,亦以“我没有学好法律,当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贿”为理由为自己辩护。在此之前,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也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懂法,“省委书记不懂法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知道是犯罪,我不会置省委书记这个重要的职位而不顾”。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不懂法堪称是腐败分子的一大“通病”。

河北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领军参加法律知识考试,不仅提高了全省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而且也给治疗腐败分子的“法盲病”开出了一个好处方。至于那些无法通过法律考试的公职人员,当然不能给予提拔重用,更不能让他们取得执法资格。这就像一个没有任何执业资格的医生,却让他为人民服务,不搞出人命才怪呢?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4

中公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之义务教育法

(二)(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9月23日晚7点】YY102006 免费讲座 统考将至,备考快人一步!1、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备考指导 2、2015年全国统考政策解读

【9月25日-26日晚7点师大瑶湖】江西教招备考公益讲座

【9月24日晚7点农业大学】江西教师资格证备考攻略免费讲座

第二章 学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 学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第十六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篇5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2.教育路线

教育路线是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基本准则。

3.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

4.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5.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保障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维护与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基本功能)

*规范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标准与范式,起着某种规定性的作用。教育政策、法规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其一,指引作用。其二,评价作用。

*激励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一种激励、鼓舞、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

P25

*制约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与法规有着限制或禁止某种教育行为的作用。

*管理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的作用。

结论: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在整体上具有双重性特征,即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之分。认识功能的这种分野,一方面有利于执行政策、法规时尽量趋利避害,张扬正面功能,克服负面功能,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多地反思政策、法规本身,促进政策、法规的完善。

6.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纵横结构)P30~P36

7.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其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在教育活动中应予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行为依据。

其二,一般说来,教育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建立在教育政策的基础之上,成熟稳定的教育政策会被立为教育法律。

其三,教育政策的实施需要“法”的保障。只有合法化的教育政策才能成为真正可供遵循、实施的政策,同时,政策实施的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

其四,教育政策的制定应以法律为依据,法律规定了政策不可涉及的具体内容。*区别(P41)1.基本属性不同。

2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3制定的程序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实施方式不同。

6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7公布的范围不同。

*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系的把握

1制定与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为指导。2教育政策的落实应以教育法规为保障。

3推行教育政策不能超越教育法规所规定的范围。

8、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第一: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物:物质财富)第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总体意义上的人,是社会全体人员。(而不是少数人)第三:“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凸显人本身的尊贵与重要,强调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本质和依据,强调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为了人。

2“以人为本”的教育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定位在以受教育者为本。第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

第三“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应该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一种有质量的教育。(P48)

9、科学发展(P48)

10、教育的公共性(P51)

教育的公共性体现在如下三个具体特征

第一,国家通过教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主导教育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都在国家的政策法规调控之下,只是在经费提供、师资管理等具体管理措施和干涉程度上在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之间有差别。

第二,教育发展利益的社会共享。教育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扩大,提升公共生活的质量。

第三,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公民。以此来保全和增加公共利益,维持社会规范。

11、教育政策执行

教育政策执行是一种将教育政策精神与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动态行动过程。

12、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决定性环节。*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实行检验的根本途径。*教育政策执行也是教育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中介环节。

13、教育政策评价 所谓教育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和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

14、教育政策的效率=教育政策的效益 除以 教育投入。

15、教育政策运行的成本:

1交替成本:新旧教育政策交替时所必须花费的成本。

2执行成本:新政策贯彻执行时所必须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3时间成本。

26、教育政策评价标准

*发展性标准。

*效益标准

*效率标准。

*教育政策回应度

17、教育政策回应度

教育政策执行后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程度。(以此衡量一项教育政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18、教育政策监控的含义

教育政策监控是教育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合称。它是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19、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类型与方式 *立法机关监督

*行政机关监督:行政机关(这里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教育行政执法职能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在职权范围内对有管辖权的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平行的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遵守教育政策与法规和其他行政管理决定进行的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机关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实施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行为。

20、教育法制监督的含义

*在广义理解上,教育法制监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教育法制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作为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管理教育的活动进行合宪、合法、合理性的评价,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的行为。*狭义的教育法制监督是指专司教育法制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教育立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

21、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所发生的法律效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对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包括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在内的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三是社会力量对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状况的监督作用较弱。

*四是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的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力度和深度,显得薄弱。

22、加强政策监控与法制监督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国家权力机关对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力度。*第二,进一步理顺各种监督主体关系,强化监督机制。*第三,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

*第四,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政策监控与教育法制监督的理论研究。

23、《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P126)

*学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扫除文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24、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是指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视察、监督、评价、帮助和指导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评估制度是指根据既定的目标,确定相应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客观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系统的功效和工作态度做出评议和估价的态度。

25、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P117)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127)

受教育者(学生)的权利与义务。(P128)

27、《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义务教育的内涵: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特征:第一,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和公平性。

第二,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第三,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

第四,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

第五,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28、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P147)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6

2018云南红河教师招聘考试常考法律法规《教育法》法条列举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今天云南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常考法律法规《教育法》法条列举】

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时间: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3.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针:《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教育的地位】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 【教育的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八条 【教育与国家利益】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十二条 【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第十四条 【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第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七条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九条 【义务教育】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七条 【办学条件】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第三十五条 【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 【员工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章 受教育者

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的平等权】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第四十三条 【受教育者的权利】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四条 【受教育者的义务】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一)遵守法律、法规;

honghe.offcn.com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七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五十四条 【教育经费来源】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第五十七条 【专项资金】 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八章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六十七条 【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国际教育服务,培养国际化人才。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 【刑事、民事责任】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刑事法律责任】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更多红河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7

关键词:建造师,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工程法规,案例教学

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建造师是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 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材。他们既要有理论水平, 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建造师注册受聘后, 可以建造师的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在行使项目经理职责时, 一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规定的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二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二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逐步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

《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规定, 建造师考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 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 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还规定, 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 分综合知识与能力和专业职业与能力两个部分。2004年2月人事部、建设部发布的《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进一步规定: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个科目。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3个科目。那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与高职学校学习的《工程法规》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启发呢。

1《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知识体系及特点

《建筑法规及相关知识》是建造师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由于建造师是考核对象是已经从事建筑类相关活动的从业者。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对建筑法规的知识已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课程实行的是“以素质测试为基础、以工程实践内容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教材与建造师实行的现状相结合, 与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相结合, 与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教材编写要求。学员学习时是高强度高密度学习模式。由一个培训教师花三天到五天时间将整本教材从头到尾串讲一遍。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的机会多, 互动和主动的环节少或者几乎没有。

2 高职《工程法规》知识要点及课程特点

《工程法规》是高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土建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设法律意识和解决工程法律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建筑法规概论、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建筑许可法律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法规、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法规、建筑工程监理法规、建筑工程合同法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

我校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二年级接受本课程的知识.相对力学和施工等学科, 本课程没有复杂的计算, 没有繁琐的查表。学生上课时发现书中的文字都是认识的, 但是句子无法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他们需要在老师的梳理下, 进行书中知识进行消化。为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其中案例是必不可少的。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 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做学生, 还是做项目经理, 均需通过法规课程的考试。法规课程的学习有两个目的, 第一, 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树立法制的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第二初步打好法律基础后, 为建造师考试做铺垫。

3《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与《工程法规》的关系

《工程法规》中的建筑工程合同法规、建筑工程招投标法规、建筑工程许可法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这五部分与《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中的内容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时效性强于《工程法规》。新版 (第四版) 的《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基于新的法律法规编写。例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 》,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 2012年2月1日实施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法规》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因此, 《工程法规》教材的编写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截止目前笔者接触到的教材上, 关于投标保证金的额度和投标有效期的规定《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中是最新的, 已经有两年之久。而《工程法规》教材的规定沿用旧的说法, 没有及时更正。

笔者建议《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师上课时, 要参考《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新规定来授课。相关专家在写课程标准时, 要将这些相同的内容写在前面。这样即使教学进度上有误差,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能学到与建造师职业考试相关的法规内容。为工作后的继续提升打下基础。

新版的《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中每节内容都增加了案例。这个给我们上课教师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教师们上《工程法规》课时可以借鉴案例。这些案例比互联网上随意搜索到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信性。笔者在上课时曾多次引用,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配套的有本习题集, 这本习题集同样是教师上《工程法规》课程时的一本素材。如果教师上课光讲理论, 阐述案例。学生不做习题巩固, 学习效果并不好。笔者多年的教学可以证明。良好的教学效果等同于案例阐述, 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后, 及时补充习题, 给学生“回味”的空间。而任何一本《工程法规》的课本, 出版社是没有配套的习题集的。教师们备课往往忽略了习题环节。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左脑进, 右脑出。习题集能让知识扎根在学生大脑中, 教学目的能顺利实现。

4 结束语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学习土建类专业, 不想通过建造师考试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虽然不是人人有机会做项目经理。掌握项目经理必备的理论知识后, 更能胜任其他岗位。《建设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内容高于《工程法规》课程, 从做和学的角度, 前者都可为后者的课堂教学提供延伸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鲁风, 等.《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张振浩, 贺志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总结及教学改革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12 (33.) 220-221.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篇8

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前四年任前法律考试实践的基础上,从本届开始,对拟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适应目前普遍的标准化考试形式,试卷形式由问答合一改为问答分离,即分别设计问卷与答卷,要求参考者在答题卷上集中作答。二是试卷类型打破原来相对统一的格局,按照提请单位的不同,分成四大基本类型,即人大试卷、政府试卷、法院试卷、检察院试卷,进一步增强试题内容与参考者的匹配性,有效减少统一试题内容给不同参考主体造成的不平衡,提高法律考试的公正性。

安徽:出台人大监督条例,虚假答复人大质询将追责

安徽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该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受监督的国家机关或者工作人员,拒不接受质询和询问的,或者接受质询和询问时态度恶劣或者虚假答复的,人大常委会将追究其责任。

广东:广州人大代表视察要记考勤

《关于加强和规范广州市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見》已于日前通过。《意见》提出,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既是执行代表职务,又是知情知政、掌握资料,为出席大会作准备的过程,每名代表一年内参加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应在12天以上。《意见》提出,要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勤登记制度,由原选举单位代表工作部门和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对代表在闭会期间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每半年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备案。此外,《意见》还规定,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代表不得借执行代表职务进行个人职业活动,不得利用代表身份为本人或者亲属牟取不正当利益。执行代表职务活动时,不得接受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赞助。代表不得干预具体司法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对涉及本人和亲属的案件应回避。

湖北:宜都人大代表挂出公示牌

上一篇:音乐大赛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通海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