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通用7篇)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篇1

湘国资〔2005〕19号

各省直有关厅局、行管办,各省属企业:

为规范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现将《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申报、核销、移交、处置等行为,提高国有资产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企业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存货等实物资产,不能收回的债权、股权、其他权益资产及虚盈实亏的账面资产。

第三条 企业由于以下情形而清查全部资产的,清查的不良资产可以核销所有者权益:

(一)企业合并或者分立;

(二)实施公司制改建;

(三)非公司制企业整体出售;

(四)根据有关规定清产核资;

(五)依法清理整顿或者变更管理关系;

(六)其他依法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行为等。

第四条 对不良资产所对应的资产损失确认及核销,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和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2002〕〕513号)、《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不良资产申报与核销

第五条 企业不良资产核销申报的程序。列入省国资委监管范围的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由监管企业母公司初审;未列入省国资委监管范围的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由企业主管部门初审。企业母公司或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省国资委审批。

第六条 企业不良资产核销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如下:

(一)申请核销报告主要内容为:

1、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2、不良资产的内容,需核销的数额、成因及有关责任落实情况;

3、对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评价。

(二)相关材料主要为:

1、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依法出具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或资产评估报告;

2、不良资产损失的有关凭证和合法证据,包括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等,对大型或关键设备还须提供专家意见。

第七条 不良资产核销的审批。省国资委成立“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专家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审核委员会”),对省属企业申报核销的不良资产,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先由省国资委委托专家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并形成专家审核意见,然后按以下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核销:不良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直接由省国资委审批;不良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由省国资委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不良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报省人民政府常委会议批准)。以上由省国资委或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处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涉及核销国有权益的,应当抄送省财政厅。其中,审批处理的资产损失涉及企业损益的,应当事先征求省财政厅的意见。

第八条 不良资产核销的财务处理。企业对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要做到账销案存,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其中:对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数额较小,企业能够自行消化的,分年计入损益处理;对数额较大,企业没有能力自行消化需核销所有者权益的,可依次冲减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可依次冲减以前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冲减所有者权益应当保留的资本金数额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金数额,不足冲减部分暂作待处理专项资产损失,并在3年内分期摊销,尚未摊销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并在财务决算报告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三章 不良资产移交与处置

第九条 企业在收到准予核销不良资产的批复后30个工作日内,应办理核销不良资产的剥离和移交手续。一级独立法人企业和国有资本整体退出的二级以下独立法人企业,根据批复核销的不良资产金额与省国资委所属资产经营公司签订移交协议,将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的所有权移交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管理、追索和处置;其他二级以下独立法人企业,根据批复核销的不良资产金额与上一级独立法人企业签订移交协议,将批准该销的不良资产的所有权移交上一级独立法人企业,由上一级独立法人企业进行管理、追索和处置。

第十条 已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未经省国资委同意,企业不得自行处置,如企业自行处置的,应追回处置收入并全部上缴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账户。

第十一条 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应对准予核销的不良资产处置按照“公开、公正、规范、高效”的原则,制订相应的处置方法、处置程序和管理制度,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二条 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要切实承担不良资产处置变现的责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展处置渠道,创新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收益。并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处置情况和处置结果,对处置完毕的不良资产要按时形成处置结案报告并上报,报告的时点以不良资产中的实物资产处置结束为准。

第四章 处置收益管理

第十三条 处置收益(包括拍卖收益),是指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对接收准予核销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变现的收益,主要包括实物处置收益、债权催讨收益、股权及其他权益的收益等。 第十四条 在我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前,省国资委所属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处置收益扣除有关税收、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缴入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帐户。

第十五条 资产经营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的月报表和年报表,并及时报送省国资委。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专家审核委员会由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和社会专业人士等组成。其具体工作按照《省属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专家审核委员会实施意见》执行。

第十七条 省国资委要加强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对企业、企业母公司或主管部门、资产经营公司、中介机构等存在弄虚作假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篇2

一、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20世纪70年代,国外在固定资产有效管理问题上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固定资产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全寿命周期运用也得到广泛传播,较早开始步入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从使用与维修扩展到购置、运营、维护、报废处置等全系统,这一理念的改变,对于整个固定资产寿命周期中成本费用预算及控制起到良好作用。国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包括三方面:一是把固定资产管理制定成一个连续不断的环节过程,将设计建设、运维规划、资产效益评估等环节覆盖且贯穿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二是固定资产定期与状态检修结合的方法,运用先进的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对以设备状态为分析基础的混合检修提出新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优选维护检修。三是通过积累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在资产状态的动态分析基础上,对定期检修的固定资产决定提前后延迟检修,对已没有检修价值的固定资产及时清理报废。国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研究较早,也更全面系统,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会随着信息化的更新运用的更加普遍,为固定资产寿命后的报废处置环节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二)国内研究国内有关学者将我国与日本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周润民(2007)提出了我国与日本企业之间在流动、固定、无形资产管理上的差距,对如何控制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改善国有资产运行不良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张燕冰(2008)提出实物管理与实际价值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准确计算折旧及减值准备、树立成本责任意识、健全实物管理制度等策略。吴敏飞、赵祥瑞 (2010) 指出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企业管理混乱,造成资产及设备流失严重;没有系统可循的规章制度,造成资产状况不佳;长期不核对、不清点, 造成国有资产私有化,或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上海某国有企业率先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机制,以完整的资产信息为基础,发挥资产最大效益,高效率运营资产、降低成本投入,实现了高产出。国内固定资产管理一般聚焦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评价等研究上,缺乏对固定资产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并控制。

二、XX地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由表1可见,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的比重较大,2012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是60%。大部分资产都以固定资产形式而存在,固定资产在该企业中是重要的劳动基础资源,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该企业资产管理重点。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体现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快慢节奏及持续发展的能力。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能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充足准备,未来发展动力较大。该指标越低,表面企业固定资产距离被淘汰越近,可能造成过多的维修成本,当达到一定的残旧老化程度时可考虑报废处置。表2表明XX地市国有企业2012年固定资产总成新率为37.84%,成新率未达到一半,说明该企业固定资产总体成新率较低,特别是运输以及其他设备,成新率仅为20.19%、29.65%。说明该企业的运输及其他设备残旧损耗情况严重,但由于运输设备的更新速度缓慢,折旧年限为5至8年的车辆不得不延迟使用至8至10年,甚至更长,该现象必将造成车辆维修成本的逐年加剧,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负担。运输车辆使用残旧但却未有效清理的原因包括:第一,运输工具价值较高,购置权集中在省公司,由于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有限,省公司未经实地考察,一般对已经到达报废年限难以高效运行的汽车不予批准报废,未权衡资产老化带来的维护成本。第二,虽然部分运输车辆已经省公司批准报废,但实物使用部门未及时进行清理、处置,造成报废后仍继续使用,未充分考虑维修成本。XX地市国有企业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申请,由于机器设备类资产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针对机器设备类资产报废申请也最频繁,因此该企业机器设备成新率也最高,高达54.85%。 但是该类机器设备被更新淘汰后,虽然已经进行账务处理,但实物却没有得到实时清理及处置。

图1显示出2012年XX地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分布情况,占比绝大部分的是房屋建筑物,占比85%;占比最小的是运输工具,仅占比2%。虽然运输工具在净值上占比微小, 但由于运输工具是生产工具中的一项重要固定资产,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却最大(若不考虑折旧因素),比如车辆运输费、车辆修理费等。

表3和图2显示,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相关成本数据中,803万元的车辆费用为支出最高的资产相关成本,高于全市总折旧费757万元。若剔除固定成本———折旧后核算, 该企业车辆费用占比达到76%。车辆修理费也超过房屋、设备修理费,达到194万元,该企业汽车数量约100辆,那么每辆汽车年均近2万元的修理费。因此,该企业残旧老化运输工具的继续使用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修理费成本,不及时报废或报废再用都可能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剧增。

(单位:万元)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报废处置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列示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时报废申请、审批流程,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办法》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技术标准进行严格审批。一般由财务部牵头,实物使用及管理部门配合,地市无权自行决定是否报废固定资产,报废决定由省公司审批,涉及重要资产的还要省公司汇总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对于因特殊需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实物管理部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确认。技术鉴定报告需含报废原因、资产使用现状、实物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及报废处置方案。地市财务部审批后向省公司上报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技术鉴定报告,以上资料均以正式纸质文件方式寄送省公司,待省公司审批批准反馈后,地市财务部方可进行报废账务处理及卡片注销。

图4列示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 。 地市 、 省公司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实行分级管理,地市公司负责本级及下属县公司的报废资产处置,省公司也可以对同时统一购置的大规模资产报废进行统一处置 。 资产使用及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废资产的拆除入库管理并及时清理,财务部门负责相关费用的账务处理及整个资产报废处置过程的监督查办 。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填写报废资产移交表,经单位领导 、 专业部门及财务部门签字确认,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员的监督下,与采购中心库管员进行报废资产的实物移交,双方在移交表签字确认 。 第二,采购部门库管员对实物进行妥善入库管理 。 专业部门(含采购员及实物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员)根据报废资产数量或金额的多少采取相关清理措施,比如评估 、 竞价 、 招标等,确定报废资产回收单位 。 第三,实物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回收款并及时上缴 。 与采购部门 、 资产使用部门一起出具固定资产清理报告 。 第四,地市财务部会计根据实际回收金额及报废资产清理报告进行账务处理 。

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建议

(一)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前的清查工作地市级国有企业应对固定资产情况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面盘查 。 盘查工作由财务部总体牵头,做好计划安排,实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会同实物使用部门执行盘查工作,盘查工作主要包括清点实物资产及登记资产使用情况,盘查过程中记录盘点表,在盘查结束后盘点人及监盘人在盘点表签字确认,最后提交资产使用及实物管理部门领导审核确认 。 实物管理部门需在一个月内针对本专业资产的实物清点和使用情况编制盘查报告,由财务部汇总上报省公司 。 盘查报告应包括资产使用状况 、 账卡物是否一致 、 盘盈盘亏损毁情况 、 造成原因及处理意见等 。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由省公司负责审批,实物使用部门填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盘亏应说明原因),经实物管理部门审核后交内部审计 、 纪检或其他相关部门追究责任,并提出处置意见 。 由财务部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以正式纸质文件方式上报省公司审批,省公司批准反馈后由地市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 由于涉及相关部门较多,需要各级部门紧密配合,相互监督 。

(二)重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后的清理工作国有企业应该尽早建立已批准报废储存库,将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拆除入库,确保报废资产的安全完整 。 应设置限定时间(一般为批准报废后本年度3个月内,不得跨年) 进行清理处置,应尽可能的实现高价值回收 。 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废后固定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并将清理收入及时缴交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 实物管理部门应定期(一年至少2次) 对已批复报废的固定资产实物的清理和处置情况进行实施监控,企业组织已报废资产清理小组,清理小组将清理情况实时报告至管理层,对无法清理或尚未及时清理的资产说明原因并制定详细的清理及处置计划,不断监督已报废资产的及时清理 。 财务部应依照国家税务机关规定申报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 已提足折旧但仍可以继续良好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得报废,一般待物理寿命周期结束后才按照规定办理报废申请手续 。 应总结固定资产处置情况,通过电子文件形式将固定资产清理报告上报本级管理层及省公司 。 对于预计回收 、 变卖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 (一般少于10000元以下) 的少量低值报废资产,在限定的报废处置时间内,可以考虑采取简便易行的清理处置方式,不需要进行招标或拍卖等程序,已达到快速有效的对报废资金进行合理处置 。

(三)考虑多种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方式报废固定资产清理处置方式除了拆除变卖、招标等,还应考虑多样化、 灵活化,力争给企业带来较高收益。主要方法包括:一是调配利用。对仍有使用价值的报废资产对于甲企业来说已无利用价值,但对于乙企业来说则刚好紧缺,此时可以在本级及县公司之间采用无偿调拨方式调配,或在省公司层面与外单位有偿调剂使用。二是租赁经营。对于有租赁价值的报废资产可以对外租赁,租赁价格可根据市场行情而定,由实物管理部门组织签订租赁合同。对外租赁一般采取竞标方式,竞标组织工作由实物管理部门组织,财务部门监督执行。三是投资入股。对有价值的报废资产进行评估,以市场评估值对外投资,实物管理部门实施股权管理。 四是盘活报废资产。要敢于与外单位厂商联合开发相关项目,以存量为资本,使无效资产变为有效投资,既能盘活存量资产,又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技术改良。对无效资产进行技术改良后变成有效资产,将公司信息技术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作为技术改造的人才储备。六是信息网络。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建立本企业独立的租赁信息网, 将租赁资源共享到外单位,拓宽报废资产的处置渠道。

(四)采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激励机制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企业对于已经没有使用价值或仍具有使用价值(但继续使用已不划算)的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对企业而言需要淘汰更新,这些资产对于企业不再产生绩效,为了减低企业对该资产的管理支出,需要采取多渠道方法进行及时清理报废。企业可考虑将报废清理责任人、责任部门纳入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对未及时清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的在个人绩效或部门绩效中给予相应扣罚,对于及时清理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收收益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在个人绩效或部门绩效中给予相应奖励。

(五)开发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新系统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设置上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全方位的管理需求,固定资产做了系统报废后便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彻底清除,可考虑联合信息技术开发部门开发新型固定资产报废系统,对报废后的资产录入统一电子储存数据库,电子数据库含报废时间、报废经手人、实物原使用单位、因何原因报废、是否清理处置、清理处置的方式及收回金额等,以便可以动态查找报废资产的清理处置情况。

五、结论

浅谈企业闲置资产的处置 篇3

关键词:闲置资产现状及成因处置问题处置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93-01

引言

盘活闲置资产,不仅能加速国有企业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挖掘社会生产能力,增加供给,缓解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调整投资结构,压缩投资规模、减少投资膨胀压力以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有重要意义。

1 企业闲置资产的现状及成因

1.1 闲置资产现状

服务分公司涉及到的闲置资产主要有闲置的公建房屋及构筑物82套,闲置停用设备275台及其它存量配件等。这些闲置资产分布于9个单位,横跨唐山市5区1县。个别资产闲置时间超过20年。

1.2 闲置资产的成因

(1)企业重组,造成了部分厂房、设备闲置。2002年以后,为提高管理效率,对部分单位以管理地域进行重组,改变了过去一个小区两个单位管理的现象,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产利用率,但节省下来的厂房、设备变成了闲置资产。

(2)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原设备不再适用,形成闲置资产。供水系统改造,为提高水泵效率,水源井改用潜水泵;供热系统改造,供暖方式由燃煤锅炉供暖改由热电厂集中供热;供电系统改造,原变压器、开关柜等改为节能型、本质安全型,所有这些更换下来的设备部分报废,部分变成闲置。

(3)企业破产造成的固定资产闲置。按照国家政策,煤矿主业破产,原来为主业服务的招待所、食堂、俱乐部、职工宿舍等由于服务人群的减少形成闲置。

2 闲置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管理不只为生产服务,更要把企业的资产作为资本来经营,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属于资本金,资本经营的真实内涵就是资本的流动和增值,其核心是通过不断调整资本要素的比例、布局、优化资本运行结构。资产正常流动,是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前提,企业应当了解资产不流动就会贬值,就会失去竞争力。资产在闲置中会发生有形和无形磨损,随着磨损的增加,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会降低。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重新组合,达到最有效的利用,防止资产贬值,是企业经营者应当首先考虑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国有企业对闲置资产的处置并为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盘活闲置资产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对闲置资产处置认识不足。大量闲置资产充斥在企业中,使企业财务数据不实,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运营状况。闲置资产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企业还要付出人工对其管理,而且对于未提足折旧的闲置资产还要提取折旧费用,增加管理成本。

(2)闲置资产信息不通。闲置资产信息基本在本单位内部,盘活资产有局限性,本单位的信息出不去,外单位的信息进不来,对一些专用设备,几乎找不到买家。

(3)闲置资产处置政策不明。企业对处置闲置资产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不甚了解.担心处置的做法不对而要承担责任,特别是对需进行产权处置的资产不敢处置。

(4)闲置资产行业管理上的作用发挥不够,没有专门的市場,没有闲置资产定期报告制度,没有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发布单位内外闲置资产调剂信息,保证不了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和权威性,也难以做到大范围的交流。

3 闲置资产处置的原则

闲置资产处置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积极、稳妥、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的非正常流失,使闲置资产处置真正起到物尽其用,多方受益。在闲置资产处置特别是调剂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依法处置原则。国有资产处置是国家的一种经济权力,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行使。

(2)等价有偿原则。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国有资产处置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是同一的。为了维护国家权益,国有资产处置必须是等价而有偿的。

(3)经济效益原则。国有资产处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服从价值规律的要求。

4 闲置资产的具体处理途径

让闲置资产“活”而有序地流动首先要真正确立此类市场的行业管理主体,由这个管理主体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去培育、发展、监督、管理整个国有闲置资产调剂市场,建立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定期报告制度,由管理主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采集、处理、发布闲置产调剂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接收和分析,可以开展以下业务。

(1)开展租赁业务,进行闲置资产的再利用。资产租赁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加速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减少技术落后的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管理,少花钱、办大事。

(2)实行承包,减少企业投入。企业不需用或利用率低的房屋、场地、设备等,可实行个人承包,减少企业投入。

(3)加强对外投资,寻找合作伙伴。对于企业的闲置资产,可以采取对外投资,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尽量把闲置资产利用起来。比如因集中供热闲置的锅炉,可以把锅炉投到没有热电厂的区域,并提供锅炉安装、检修及运行配套服务。

(4)进行资源再配置,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内部局域网把闲置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互相调剂,互通有无,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资产,创造经济效益。

(5)适当进行资产置换,节约货币资金。对于生产上需要的存货或设备,可以利用现有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以节约企业的货币资金。

(6)通过招标或拍卖进行闲置资产让售。国有闲置资产,可招标或通过中介机构进行拍卖,变现其价值,把死钱变成活钱,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7)申请报废,确认损失。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仍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且无变现价值的闲置资产,可申请报废,以减少管理支出。

5 结语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本公司业务管理水平,规范不良资产管理行为,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确保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我公司按照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标准划分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资产(包括小贷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及其他信贷业务)。

第三条 不良资产管理是根据不良资产的内在特性,通过科学管理方法与流程,对不良资产实行全面管理与最佳处臵。

第四条 不良资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不良资产分类、认定、调查、估值、减值准备计提与使用、处臵清收、损失问责应实事求是,准确反映。

(二)依法合规原则。不良资产管理与处臵全过程,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定执行,规范操作。

(三)处臵减损原则。不良资产形成后,应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价值贬损,及时清收,转化和处臵,实现不良资产回收最大化。

(四)损失补偿原则。按照损失程度对不良资产提取风险拨备,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臵损失。

(五)责任追究原则。对发生的不良资产,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第二章

不良资产认定

/ 8

第五条

不良资产认定按照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小贷业务或担保业务虽未到期、或虽然到期但仍处于“关注”形态,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及公司总经理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均可提前发起不良资产认定程序。

第六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风控部必须提交风控会议审议审批:不良资产欲认定为正常类、关注类的;风控部门与业务部门对分类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审批人(总经理)认为有必要调整形态而提交集体审议的。

第三章 不良资产估值与预案处理

第七条 不良资产经公司风审讨论会认定,并由总经理签批后,由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牵头,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良资产估值工作。不良资产估值实行回避制度,原业务调查人员不得参与不良资产估值。参加不良资产估值的人员由总经理指定,且不少于两人。不良资产估值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

第八条

不良资产估值前业务部应完成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应对不良资产客户的基本情况、客户资产及抵(质)押情况、客户负债及我公司贷款情况及担保人情况、或担保业务标的情况及反担保措施情况、影响受偿的其他因素和不良资产处臵可能出现的结果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不良资产现状,掌握债务人的有效资产和偿债能力,揭示不良资产清收潜力,提出不良资产估值初步意见,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交风控部门。

第九条

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可采取调阅业务档案、查询业务部和风控部管理台账、走访客户和有关部门、现场勘查、核实资产负债、了解市场行情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

风控部门收到业务部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初审的重点是债务人有效资产和偿债

/ 8

能力,不良资产预计收回金额和受偿比率是否真实反映不良资产损失程度,预测未来清收、处臵情况;审核不良资产现金清收、资产处臵预案的合理性。同时,提出初审意见和处臵方案报风控会议审议,总经理审批。处臵方案内容包括: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现状;债务人抵(质)押物及担保人状况;处臵的方式、目标、实施步骤、相关经办人及责任;主要风险点及相关的控制措施等。

第十一条 风控会议根据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和风控部门提交的初审意见及处臵方案,确定最终的不良资产估值,并以此形成具有全盘处臵策略和分步实施的处臵方案,形成会议纪要,经总经理签字后组织实施。

第四章 不良资产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业务部门是不良资产日常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不良资产催收、主债权及担保权维护、现场调查、信息收集、重要事项报告和初步处臵预案制定等工作。

第十三条

根据不良资产收回潜力及损失率高低,结合不良资产管理特点实行分类管理。

(一)次级类资产:重点监控企业流动资产和现金流量,关注客户重大经营情况变化,防范关联企业风险,并对债务人第二还款来源进行保全,确保抵(质)押担保足值与有效。

(二)可疑类资产:应密切关注客户、保证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资产的查证和保全,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处臵清收。

(三)损失类资产:应按处臵收益最大化要求积极清收,确不能清收且符合核销条件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进行呆账核销。对核销后的损失类资产,进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十四条

做好不良资产尽职追索,维护我公司债权。

/ 8

(一)根据不良资产到期、逾期及欠息情况,业务部门应及时向债务人、担保人等还款义务人催收不良资产本息,督促相关方在《催收通知书》签章后作回执留存。

(二)债务人、担保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拒绝在《催收通知书》上签章的,可视情况采取公证送达、依法诉讼等方式维护我公司债权。

(三)密切关注不良资产诉讼时效、保证及抵(质)押担保期间、申请执行期限、资产查封与续封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我公司主债权及担保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第十五条

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小贷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等风险变化情况。

(一)根据不良资产及客户情况,业务部门每周至少对不良资产业务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或电话联系当事人,及时了解债务人、保证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欠缴税款、拖欠职工工资、改制重组、主要负责人变更、工商登记、股权结构、或有负责、涉诉案件等影响我公司债权安全的重大情况,写出检查报告,反映资产风险变化,提出风险化解建议。

(二)加强对不良资产抵(质)押物的管理、使用以及抵(质)押物登记情况的监督检查,密切关注抵(质)押物价值的不利变化,防止抵(质)押人擅自处臵或重复抵(质)押给其他债权人。

(三)积极参与企业改制,防止企业逃废、悬空我公司债权。

(四)对债务人、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或毁损资产,抽逃资金等行为要及时报告,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

做好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客户风险信息。

(一)密切关注集团客户、家族企业、控股公司、担保公司等关联企业的最新动向;关注客户法人代表和其他重要部门负责人遵纪守法等相关情况,防范企业高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 4 / 8

借款或担保风险。

(二)加强与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合作,掌握其他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采取的维权措施及效果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按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要求,财务部负责做好不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算,风控部负责不良资产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五章 不良资产处臵

第十八条

风控部门是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的责任部门,负责不良资产处臵清收预案的审查和处臵方案设计,依法清收,司法救济和不良资产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十九条

经风审会讨论、总经理签批不良资产认定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风控部门应及时启动不良资产处臵程序。不良资产处臵方式包括: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呆账核销、政策制度规定的其他处臵方式等。不良资产处臵可采取依法仲裁、强制公证执行、依法诉讼、依法拍卖抵(质)押品等一切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

第二十条 业务资产形态虽为关注类,风控部门认为客户及担保人、抵(质)押物等已发生重大变化,可能致使本公司业务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但与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时,风控部门应及时报告总经理裁定,并提前启动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程序,不受不良资产认定程序规定的约束,但事后应完善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现金清收。现金清收是不良资产处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对不良资产本息进行追偿、处臵并最终收回现金的行为。主要方式有货币资金清收、处臵抵(质)押物、处臵其他有效资产清收、向保证人追索、依法清收、其他方式现金清收。

/ 8

第二十二条

以物抵债。即债权到期,但债务人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债权虽未到期但债务人已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或其他足以影响债务人按时足额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当债务人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担保人也无力以货币资金代为偿还债务,经我公司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或经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我公司债权的行为。实施以物抵债应优先选择易保值、易变现的资产,尽快实现处臵回收入账,并建立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第二十三条 呆账核销。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均无法收回的不良资产,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核销。要严格执行呆账核销保密制度,对未依法终结的债权债务关系要继续追索。

第二十四条 不良资产处臵清收程序启动后,风控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风控会议或总经理提交以何种方式处臵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案。不良资产处臵方案经风控会议或总经理审议批准后即正式启动工作程序。

第二十五条 不良资产处臵工作程序正式启动后,本公司有能力进行相关行政或司法程序的,由公司总经理指定专人负责,风控部和业务部抽调有关人员配合进行。需聘请专业律师与本公司具有法律从业资格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部门人员积极配合进行。

第二十六条 不良资产清收司法程序启动后的,负责该案件人员应在总经理批准方案后5个工作日内向司法部门提交相关维权资料依据和法律文书,及时主张公司权利,确保我公司主债权及担保权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十七条 风控部门要至始至终全程参与不良资产的处臵

/ 8

工作,协调与有关各方的关系,保持与公司领导的联系,及时解决处臵过程中的矛盾和具体问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并使公司信贷业务资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六章 不良资产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

建立不良资产责任评议与追究制度。对发生的每一笔不良资产,由行政部牵头负责进行不良资产责任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在转为不良资产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责任评议报告,初步确认有关违规违纪责任人及处理建议,经总经理审定后召开风控会议,并最终确认有关责任人及处理决定。

第二十九条

对不良资产负直接责任的业务经理及有关责任人员,视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分别给予扣减该笔业务提成或当年全部业务提成、部分或全部风险保证金、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第三十条

对不良资产负管理责任的部门经理、分管领导,视情况给予扣减部分或全部业务提成、部分或全部风险保证金等处罚。

第三十一条

在不良资产责任评议中若发现有关责任人有违规违纪或违法等严重行为的,公司保留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因国家法律法规、宏观产业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业务经办人员能证明其尽职履责的,可免于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对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经风控会议审议认定,总经理批准,可减轻处罚。

/ 8

第三十四条

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但因业务经办人员不履职、不作为致使损失扩大的,经风控会议审议认定、总经理批准,应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有关责任人员对不良资产认定结果和处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向风控部门提出申诉。对申诉理由和依据充分、可信的,报总经理审定同意后再次召开风控会议,按照认定程序进行调整,否则维持原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

第三十六条

有关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全部或大部分不良资产的,可在已扣业务提成和风险保证金总额的90%以内按比例给予补发,并视收回效果重新确定工作岗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若公司出台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后,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执行。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篇5

(2011年8月26日 鲁财资[2011]7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山东省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1号)等规章制度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省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简称省级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处置,是指省级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产权转移及注销。

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含股权)等。处置方式包括调拨、捐赠、有偿转让(含出售、出让)、报废、报损(含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置换(含以非货币性资产抵顶债权、债务)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

调拨方式处置国有资产,以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为前提。

第四条 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行审批制度。省财政厅、省级单位主管部门(简称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对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审核)。

省级单位处置房屋建筑物(含土地使用权)、机动车辆、对外投资(含股权)等国有资产,按本办法规定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后,方可向房屋登记、国土资源、公安交通管理和工商等部门申请办理产权、产籍、股权等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或者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不得处理相关会计账务。

第五条 省级单位拟处置的国有资产产权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申请处置租赁期未满的资产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被设置为担保物和涉及法律诉讼的国有资产,担保和法律诉讼期间不得申请处置,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般程序是:单位申报、审核审批、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上缴收入、账务处理、产权登记。

第七条 省财政厅、主管部门在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范围内,对省级单位申请处置、或者超标配置、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有权先行调剂使用,促进资源整合和资产共享共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八条 省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产权、产籍等档案资料,充分利用“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反映资产增减变动的情况,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和流程,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合理、节约、有效使用。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九条 省级单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国有资产可以申请处置:

(一)经技术鉴定已丧失使用价值的资产;

(二)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报废的资产;

(三)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四)闲置资产;

(五)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六)因技术原因不能满足本单位工作需要的资产;

(七)抵顶债权债务的非货币性资产;

(八)已达到国家或者省规定使用期限,继续使用不经济的资产;

(九)在不影响本单位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权属关系变更能够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或者能够减少经济损失的资产;

(十)法律上所有权已经丧失或者无法追索的资产;

(十一)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需要处置的资产;

(十二)依据国家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第十条 审批权限。

下列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省财政厅审批:

(一)房屋建筑物(含土地使用权);

(二)货币性资产(含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

(三)对外投资(含股权);

(四)单项账面原值10万元以上交通运输工具;

(五)单项账面原值50万元以上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

(六)单项账面原值50万元以上通用及专用设备;

(七)批量账面原值30万元以上存货;

(八)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形下的整体资产处置。

前款规定以外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省财政厅授权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可适当下放审批权限。

第十一条 报批程序。

省级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申办资料(见附件1)。

单位申报资产处置事项时,按本办法规定提供纸质申办材料,同时通过“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办理。网上办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省财政厅审批事项,主管部门负责单位申办资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后,转报省财政厅审批;省财政厅授权审批事项,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核审批,并抄送省财政厅。

第十二条 审批(审核)时限。

根据需要,省财政厅、主管部门可对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现场勘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鉴证。

省财政厅、主管部门自收到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完整申办资料后14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或者审核转报;需进行现场勘查或者鉴证的,在勘查或者鉴证结束后14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或者审核转报。第十三条 省级单位、主管部门对申办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社会中介机构及相关执业人员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经济或者技术鉴证证明、法律意见书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报批方式

审批调拨(省级单位之间)、报废国有资产事项采取审批表(见附件

2、附件3)方式;审批调拨(不同预算级次之间)、捐赠、股权划转、有偿转让(含出售、出让)、报损、置换国有资产事项,以及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进行国有资产整体处置的,采取公文报批方式。省级单位、主管部门应视其处置资产事项的类别分别采用表格申报或者正式公文形式申报。

第三章 处置管理

第十五条 有偿转让国有资产,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方式进行,不适用或者不便于以拍卖、招投标方式进行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转让或者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省级单位应当按照省财政厅或者主管部门批准的资产处置方式处置国有资产。如需变更处置方式,应按原审批渠道重新报批后实施。

第十七条 以有偿转让或者置换方式处置国有资产的、以非货币性资产抵顶债权债务的,应当委托管理规范、执业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实行有偿服务。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管理。大宗或者大额资产以及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的评估由省财政厅委托,中介服务费用由财政部门支付;其余资产由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

经省财政厅批准处置,由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的资产,评估结束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财政厅履行备案手续。备案需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备案表。

第十八条 资产评估结果是处置资产作价的依据。意向转让价格(包括拍卖保留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或者上一次批准处置价格的90%,须按原渠道报经原审批部门重新批准,未经重新批准,不得擅自降低资产处置价格。

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第十九条 依据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进行整体国有资产处置的,主管部门应负责组织资产清查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在形成资产清查结果和财务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向省财政厅提出资产处置申请。

第二十条 依据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因单位改制进行国有资产整体处置的,主管部门应负责组织资产清查。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由省财政厅组织办理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定国家资本金等事项。涉及资产损失认定、核销的,由主管部门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报废的资产,由单位按国家规定渠道予以处理。第二十二条 涉密国有资产处置,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人民防空国有战备资产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处置的国有资产,在资产移交之前,除另有规定外,原占有、使用单位对相关资产安全完整负责。

第四章 收入管理、账务处理及产权登记

第二十四条 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国有资产(含股权)有偿转让(含出售、出让)收入、报废报损资产残值变价收入、拆迁补偿收入、置换差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以及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其他收入。

第二十五条 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在扣除处置资产发生的评估费、拍卖佣金等直接费用后,全额上缴省级财政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省级单位不得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擅自减收、免收、缓收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第二十六条 省级单位应向省财政厅申请执收项目编码,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山东省非税收入缴款书”,通过“山东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第二十七条 省级单位实际完成资产处置事项后,方可依据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批准文件(审批表)及其他合法有效凭证,按照行政事业财务和会计制度规定处理会计账务,同时在“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减少或者增加相关资产。

前款所称“实际完成”的含义为:

调拨资产,指完成资产移交、办理产权、产籍变更手续并取得调入方接收凭据;

报废资产或者报损实物资产,指完成资产变卖或者交存手续并取得变价收入或者交存凭证;

有偿转让(含出售、出让)、置换资产,指取得转让(含出售、出让)价款、置换资产、置换资产差价并完成产权、产籍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 省级单位对经批准核销的货币性资产损失和对外投资损失,应当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凭证,并继续予以追索。

第二十九条 省级单位因撤销、合并、分立、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进行整体国有资产处置的,在整体资产处置完毕30个工作日内,到省财政厅办理变动产权或者注销产权登记。其他资产处置事项的产权登记事宜结合产权登记检查进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执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省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省级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罚没的非货币性资产处置、省级单位管理的国家储备(应急)资产处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国家和省没有规定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省级单位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建的国有资产以及临时机构的资产处置,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执行企业财务会计规范的省级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由省财政厅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山东省人大颁布的《山东省财政监督条例》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备案。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篇6

(一) 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从相关法规和文件体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从概念形成到逐步健全的过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件规定有《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施办法 (试行) 》 (国资企发[1992]50号) 、《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03国务院令第378号) 和《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9年十五大决议) 等。

对授权经营的定义, 国资企发[199250号第三条指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集团中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核心企业经营和管理, 建立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的产权纽带, 增强集团凝聚力, 使紧密层企业成为核心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 发挥整体优势。”党十五大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 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属国务院, 国有资产管理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分级实施, 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 (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 经营。《公司法》规定国务院可授权经营较好、制度健全的大型独资国企行使资产所有者权利。《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可见, 伴随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体系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二) 土地的授权经营处置方式

为加强土地管理, 明晰土地权益, 推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国企改革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需按相关规定进行土地资产处置。

作为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一种处置方式,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授权经营是指国家根据需要, 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被授权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凭授权书, 可以向其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以作价出资 (入股) 或租赁等方式配置土地, 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和有关文件, 按规定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

由此可见, 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处置是在国企授权经营管理体制下, 为配合国企改革而演生出的一种土地管理形式。

二、土地授权经营处置的特点和实质

(一) 授权经营的特点

1. 主体资格特点。

授权经营的企业范围一般指具备重要的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和服务的行业, 以及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中的重大骨干企业。土地授权经营有显著的主体资格特征, 实施授权经营处置的国企必须是具备国家、省属两个层面授权经营资格。

2. 权益特点。

取得授权经营的土地使用权, 在使用年期内可向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参股企业或控股企业配置使用, 或依法以作价入股 (出资) 、租赁方式向其它单位配置使用。如向其它单位、个人转让或改变土地用途, 需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并缴纳土地出让金。可见, 授权经营土地在授权企业集团系统内部具有完全的土地权益, 但对于系统以外而言, 土地权益受限制。

(二) 授权经营处置方式的实质

土地授权经营方式, 是针对一定的企业范畴, 将企业应向地方财政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转化为国家对企业的资本金, 其实质与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有所区别, 可理解为土地出让金收益的一种空转处理, 有效减轻国企改制成本的一种土地处置方式。在实际操作中, 地方政府未能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 相关土地收益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实施处理。

早期采用土地授权经营方式处置的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电信等大型央企, 近年有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专项改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 以及广东广业资产经营公司等集团企业改制项目。

三、授权经营处置的几个要点问题

(一) 土地资产的使用权人

实施土地授权经营方式的土地使用权人必须是具备授权经营资格的企业或其下属全资企业。如果土地使用权人其股东具有授权经营资格企业集团系统以外的成份, 则需先将其股权单一化到集团内部。以广东省为例, 具备授权经营企业资格的企业需符合《24家省属授权经营企业集团重组方案》 (粤办发[2003]11号) 、《第一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粤府办[2004]64号) 范围中, 或获得省政府批复通过的授权经营企业 (如广东省出版集团等) 。

(二) 土地产权登记

在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资产处置具体方案中, 会明确处置的土地资产面积、用途和评估价值等。可见, 完善土地产权登记是实施土地评估和办理授权经营申报的前提条件。土地资产登记应符合《土地登记办法》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等规范要求。

我国土地管理和房屋管理分属国土资源部门和住房和建设部门两条管理线条。由于管理信息不共享, 在早期的土地授权经营处置中, 曾经出现过企业改制资产经处置后, 土地权属人和房屋权属人不一致的情况。如:土地权属人为授权经营集团企业, 房屋资产因注入到下属控股企业, 房屋权属人为控股企业。该状况与我国《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规相违背, 导致企业改制后资产权属管理混乱。因此, 我们在实施授权经营处置及后续配置使用的时候, 应注重土地和房屋产权的一致性。

(三) 难以实施授权经营的地区

在推动部分国企整体上市,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政策背景下, 从减少改制成本出发, 土地资产的授权经营处置是企业较常用的土地处置方式。由于该处置方式实质为将原上缴地方政府的土地权益转移到国家或省级政府层面体现。在实际操作中, 会出现一些地方政府抗拒土地按授权经营方式处置的情况, 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并非隶属于省级政府管理的城市。

(四) 授权经营的后续管理

按照《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规定要求, 企业须提供年度报告反映土地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情况, 向授权部门报备土地资产的处置情况及企业土地股权的变更, 授权部门需对被授权企业对土地资产的经营及合法利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并有权对违规情况予以依法查处和追究法律责任。另外,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1999]433号) 指出, 由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对国有土地的财务处理和监管办法。

由于土地资产经授权经营处置后, 后续管理涉及国土、国资、工商、财政等职能部门, 缺乏相关配套管理实施细则, 致使在现实的操作中, 出现后续监管不到位和管理脱节的情况。比如, 对于授权企业资本金增加 (计入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 以及当土地资产转让后如何核减的问题;企业在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时, 是否应出示工商部门变更营业执照资本金的材料的问题;授权经营土地的价值年度考核问题等等。

四、授权经营土地评估

(一) 企业改制土地评估实施的相关要求

我国企业改制相关的文件对土地评估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主要的规定有:

国土资发[1999]433号对国企改制相关的土地评估进行了规范, 要求国企改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进行土地价格评估, 且必须由A级土地估价机构对上市改制公司实施评估。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授权经营方式处置进行批复, 企业在进行土地处置申请时, 应同时将土地估价报告备案。《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要求,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 如未按相关法律和规章实施土地价格评估的, 土地评估结果将不予确认, 土地资产置方案亦不予批准。

《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1]44号文) 指出:在办理授权经营土地资产处置方案时, 企业向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审, 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产权状况、地价水平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

(二) 企业改制土地评估的技术思路

企业改制土地评估的目的是为明确企业与国家之间土地权益的分配。国土资发[2001]44号文件指出, 划拨土地价格可参照平均取得和开发成本确定, 并以此作为企业的权益。土地实施有偿使用过程中, 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地价与划拨地价的差额核算土地出让金, 差额金额作为转增的国家资本金。

2009年4月, 《关于完善企业改制土地估价报告备案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09]311号) 再次强调划拨土地实施有偿使用, 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地价与划拨地价的差额核算土地出让金, 并作为转增国家资本金的依据。因此, 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是科学计算改制企业土地资产转增国家资本金或国家股本金、明确企业的国有划拨土地权益等不可缺少的参数。

在311号文件发布以前, 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改制相关的土地估价报告无论何种处置方式只需评估出让土地使用权价格, 国土部门按各地区土地出让金征收的规定 (一般以出让地价的40%) 折算出土地出让金。在311号文件实施以后, 要求企业改制除有偿使用方式处置以外的土地评估, 均需出具出让价格和划拨价格。中国邮政集团速递物流专项改制是最早按该文件要求操作的央企改制项目之一, 而广东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宏大爆破改制是我省第一个按该文件要求操作的项目。

(三) 授权经营土地评估

从以上规定和分析可知, 授权经营土地在企业内部系统具备完全的土地权益, 但对于系统以外而言, 土地权益受限制, 即实施外转让时需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和缴纳土地出让金。授权经营土地在权益上与出让土地存在差别, 在对授权经营土地评估时, 是否该考虑该权益差别的影响?本人认为, 土地资产授权经营处置是针对特定资格的企业主体将原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转化为国家对企业的资本金投入。土地出让金=出让土地使用权价格-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因此, 在改制土地评估中, 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价格应设定与出让土地使用价格内涵一致。

参考文献

[1].赵希田.浅谈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商贸, 2009.

[2].高少军.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评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

[3].孙荣华.大连国有企业改制中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刘成.试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的处置与评估[J].铜业工程, 2008.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篇7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分析;措施

企业生产关停,大部分职工分流安置后,企业进入资产处置阶段,留守职工因大部分同事都通过竞聘成功被集团内其他单位录取,留守职工工作内容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出现了较大变化,许多职工开始面临新的生存压力,如何帮助留守职工走过这段特殊的心路历程,安心留守开展企业资产处置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资产处置时期状况分析

企业关停,没有了资金来源,企业面临着高额债务偿还和高额的事件处置费用,由于企业没有了发电任务,主要经营项目缺失,资金来源紧张,企业是否资不抵债?留守职工工资待遇如何?企业何时能完成资产处置?资产处置结束后自己是否还处于有竞争力的年龄阶段?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人员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留守职工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职工对自己的前景感到迷茫[1],思想上、工作上情绪有较大波动,队伍不稳定苗头出现。

二、留守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在企业关停资产处置期留守职工呈现以下几种情况:

1、悲观失望思想。企业关停职工安置方案采取招聘形式,大部分留守职工都是参加应聘未被录用的,很多人会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抱以怀疑的态度,自信心大受打击;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担心资产处置几年下来,原来的生产技术知识经验慢慢就淡忘了,自己更没有竞争力,担心将来安置时再次被应聘单位淘汰,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愁,悲观失望情绪顿生。

2、等待乐观思想。一些员工对企业关停职工安置工作认识不够,还是国企员工吃大锅饭思想,对存在的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对未来新单位新机组职工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认识不到位,忧患意识不强,危机意识没有,觉得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一定会安置留守人员,将来一定会有一份工作,不用担心,认为不管歪瓜裂枣、黑猫白猫反正都会有一份工作,而且目前集团其他单位都是大机组再差岗位也比原来的好,因此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是一天。

3、抱怨愤慨思想。企业关停后,原来平稳的工作生活被打破,职工工资收入降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部分员工特别是内退员工不满现状,不满自己工资待遇,总是拿自己的工资待遇与集团内部正常生产单位相比较,发现差距大就愤慨,不满安置措施,抱怨上级政策、公司制度、从而产生仇怨,对政策和各种安排采取抵触情绪。

三、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员工思想特点,如何让员工的悲观失望思想、等待乐观、抱怨心理消失,自强意识、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就业观、择业观发生新的改变,心理承受能力迅速提高。企业应从“宣传”、“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针对于员工对企业前景的不确定及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公司用企业发展目标做指引,塑造正面积极心态。公司可以通过形势报告会、民主生活会,职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有关形势任务的宣传,向职工宣传企业共同目标,公司资产状况、资产处置方案,同时定期披露企业资产处置进展情况及相关收益,让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充满信心,员工对企业生存情况有了信心,才能看到未来,从而对资产处置工作有吸引力,凝聚力,从而确保资产处置方案能从上而下具体贯彻落实,促使整个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对涉及工资待遇、未来人员分流安置等各类事项的决策部署的动态进展,做到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传达、讲解真正让职工认可企业还是有能力偿还债务、有能力发放留守职工工资待遇[2]。特别是在职工职位变化,薪酬变化问题上,要善于通过面谈机制,来减少职工对职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传递职工未来职场的机会、以及员工未来可能的定位。让留守职工看到自己未来和前景。

二要开展正确心理疏导,针对部分员工竞聘落选造成的负面情绪,公司通过个别谈话或特殊场合下给予他们最大的肯定,肯定他们过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成绩,并将职工安置人数多与系统单位提供岗位数量少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积极参与集团公司举办各类技能培训会议,让员工与行业不脱节,有机会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技能新理论,从而重新树立职工信心;针对部分职工抱等待乐观态度的情况,采取措施是让职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加强学习。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大部分员工将重新安置到新单位,新单位都是相对较大容量、较高参数的机组,一方面对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单位招聘人数有限,岗位竞争激烈,每位员工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危机感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增加学习的紧迫感,及早地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去,不断加压,不断“充电”,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素质,适应大机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给自己铺就一条更光明的职业发展之路。

3、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企业资产处置期间,开展“暖心”工作,提供人文服务解决实际难题。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工作时间和地点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少职工工作压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适时增加员工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减少留守职工因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生活压力和落差;开展“连心”工作,融洽人文关系搭建沟通桥梁。加强与职工沟通交流,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深入到职工中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意见箱、微信等沟通平台,全方位搭建企业与职工有效沟通平台。广泛而有效的沟通渠道的建立,使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进一步增强,使企业职工始终保持了爱岗敬业、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开展“舒心”工作,美化人文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丰富载体,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结合各节庆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凝聚力,创造稳定、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武玉贞,火电企业"上大压小"转型过渡时期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魅力中国 ,2010, (32)

上一篇:监控室服务标准下一篇:攻坚克难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