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篇教学(精选8篇)

语篇教学 篇1

一、语篇的定义:

广义上:语言学家哈里斯指出“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狭义上:学者和一线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对语篇的定义是: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课文、对话、短文、故事甚至是歌曲、歌谣等语言学习材料都可以被称为语篇。

二、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篇中整体理解和运用。

语篇形式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一段对话或是一首小诗。

语篇教学提倡以语段和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和句的学习。

教学模式:整体——局部——整体,即从段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性

三、语篇教学之五语(语境、语量、语音、语法、语用)

在语境中学习,通过语量语境相结合,贯穿着语音和语法的学习,达成语用的教学目标。

语量是一节课的基本容量,语境是一节课的背景框架,语音和语法是一节课的方法和桥梁,而语用才是一节课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语用、语境

四、语篇教学之三个再构(基于教材的目标再构、基于主题的文本再构、基于语境的过程再构)

文本再构是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与文本的再创。文本再构不是为了增加文本的难度,而是要体现文本的适度,即通过提炼原本文的基本支架,再现语言的层层叠加,最后实现对原文本的整理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文本再构

四、语篇意识 学生意识、目标意识、文本意识、支架意识和情感意识。做到:

整体呈现:学习材料一定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才是最有效的。

滚动复现:语篇要有滚动性,要及时加入相关的旧知。

语篇教学 篇2

我认为可以将语篇教学分成五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理、用, 即导入新知、引出语篇、学习语篇、整理语篇和拓展运用。

一、巧妙引导, 创造自然的过渡

精美的新课导入, 像磁石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环节的好坏是决定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好的导入能在整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如以旧带新导入法、师生间的会话法、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 都要与语篇内容有关, 否则就毫无意义了。如译林新版《英语》三上Unit 5“Look at me!”的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白雪公主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一下白雪公主漂亮的裙子, 这样不仅能很快让学生进入欢乐学英语的氛围, 还能激发学生对Fashion Show的期盼。在三下U-nit 4“Where’s the bird?”Story time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唱唱“on in under”歌, 让学生对今天的新授有所感知,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出语篇, 创设熟悉的课堂情境

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则是注重在课堂整体教学中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因此, 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篇, 设置具有真实交际的语境, 保证听、说能力的真正提高, 并通过语篇来巩固所学单词、句型和语法, 真正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媒体的互动, 达到所需要的教学效果。

译林新版《英语》这套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 设置了生活化的情景, 也为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引出Story time的教学中, 完全可以直接从课文中的情景入手, 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情景太熟悉了, 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学生非常乐意和同学一起来表达和交流。如三上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中, 和同学野餐这个场景学生太感兴趣了, 通过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插图, 引出本课的人物、地点, 再让学生观察图后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 now?”在课文学习之前用插图引出语篇的学习, 初步感知Story time的内容及话题, 省去了老师空洞的介绍, 生动有趣, 让学生学起来更亲切、自然。

三、学习语篇, 教会思考的学生

在学Story time的过程中, 我认为问题设计尤为重要, 因为它贯穿于整个语篇。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主要通过文章的阅读,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从而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等设计一些带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从而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 探究语篇的意义。所以问题的引导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整个语篇教学的效率。

如三下Unit 2“In the library”在Story time教学中, 看动画前, 可提出Who’s coming?第一遍看动画时, 可提出What does Liu Tao do in the library?的问题, 让学生选出正确的图。接着问学生Is it good?同时,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二遍听录音回答What does Yang Ling’s advice?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把答案一一划出来, 并让学生模仿着去说。

四、整理语篇, 训练连贯的思维

整理语篇, 加深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整理复述的过程,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内化的过程, 是学生对整体语篇感知的过程, 是学生更高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对话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板书课文中的关键词, 再配以课文图片, 让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经此复述的过程, 学生不仅能够巩固重难点, 而且能够理顺整篇对话的逻辑顺序, 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连贯思维能力。如三下Unit 4“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教学中, 可通过under your desk, behind the door, on your chair, in my desk, in the tree这几个词组, 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来复述故事。

五、提升语篇, 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拓展应用, 是整个语篇教学的升华阶段, 是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 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根据今天学的内容和身边的人或者事来创设新的情境, 让学生编对话。这样既检测了学生语篇阅读的质量, 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更拓展了文本的空间。

如三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中, 我们可将野餐的情景转化为同学开生日party的场景, 运用所学的句型Would you like...?What about...?及回答Yes, please./No, thank you.来自由地编对话, 真实而有趣, 实现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树立语篇意识实施语篇教学 篇3

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基本内涵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语言知识与语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学习素材,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因此,英语语篇学习是从整体上理解语言知识点,其中包括学生对词、句、篇章的含意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还包含学生对词、句、篇章等综合能力的运用。例如: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 Good afternoon./Good afternoon.可以以口头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出现。无论何种形式呈现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一定的语境,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围绕某个语言点而编写的。

二、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从生疏单词教学入手,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词汇,然后进行句型、对话、课文的学习,不仅教学方式单调,同时将英语学习的每一项内容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英语知识,更谈不上英语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实施英语语篇教学后,将抽象的词汇、句型等基本知识与语篇教学有机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出发,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有经验的专家甚至这样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训练中应用语篇意识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语篇情境

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语篇情境,为学生的语篇学习活动做好思想基础,学生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语篇学习活动之中,提高语篇学习的质量。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的语篇情境创设较为恰当,教师则不必再大费唇舌、枯燥又直白地告诉学生这个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用,该什么时候用。给他们一个清晰的文本示范,学生便自然理解。

当然,提高英语学习活动的质量,绝不能只停留于机械重复的练习,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根本性提升。只有语篇情境,才能赋予语言在课堂中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实现英语学科学习的价值。

2.为语篇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架”

小学英语语篇学习活动的“支架”,即对学生的英语语篇学习起到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这样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架可大可小,小到每节课,每个年级段,大到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学生终身的自主学习。比如,对于刚学习的三年级学段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上课习惯,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在英语情境中自主表达,而且小学低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以一节课为例,它的支架结构一般有:热身训练活动,情境导入,巩固操练,有针对性的任务训练,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培养英语思维,提升语用能力。

3.语篇学习“巧”在任务意识

在语篇学习活动中,教师常常与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机整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形式,让学生通过语篇学习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围绕一节课的语篇内容,课堂要实施怎样的任务教学?设计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等。教师从这些角度设计课堂任务,并围绕课堂任务开展语篇学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语言的操练上,而不是活动形式上,从而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服务。

总之,语篇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语篇教学活动不仅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强调语篇教学意识,同时优化课堂语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让语篇教学真正发挥提高小学生语用能力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语篇教学 篇4

我查了下资料“什么是语篇教学”发现语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注重词、句、语法点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它倡导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人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和语篇教学分不开的。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还可以训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到底该如何较好的实施语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进入高年级,语篇在长度上逐步增加,内容上趋于丰富,所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文化等内容更为丰富,因此,语篇教学所承载的内涵比一般词句课或语法课等课型更多、更广、更深,要求也更高。在高年级语篇教学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如牛津小学英语6A第一单元在教授公共场所标志之前就让学生自己预习找出一些公共场所标志并理解其含义,在学习公共场所标志时学生就更容易融入课堂 二.设置情景教学

每一语篇都有相对的语境,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真时的情景,为学生创造学习语篇的环境,学生才会感兴趣,在学习时更容易融入语篇情境。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教具使用可以借助多媒体。

三.在活动中巩固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还是需要反复操练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读写学生会感到乏味。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牛津小学英语5A第六单元Doing houseworkA部分对话中可以设计一些打电话的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现在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Iam…./We are……。四.增加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就能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读读英语小故事,学生之间可以阅读交流展示。

语篇教学:因插图而精彩 篇5

王梅玲

内容摘要:作为非文字性资源,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插图辅助语篇教学:以插图为切入点,拉开教学序幕;以插图为线索,预测语篇内容;以插图为突破口,化解语篇重难点;以插图为牵引,理清语篇思路;以插图为契机,提升文本价值,就会使插图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使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 插图 语篇 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而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非文字资源,它以直观的画面再现课文内容,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

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将单词融入句型,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即纯文字、纯语言的描述展现语言知识。而图文并茂是PEP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众观整套教材,几乎每个语篇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这不仅给纯文字的语篇赋予了生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意思,拉近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符合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插图这一优质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大部分的教师对语篇中配有的插图置之不理,宁可花费精力去搜索课外的资源,忽视了插图应有的教学价值。殊不知,如果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合理利用插图辅助语篇教学,就会使插图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插图为切入点,拉开教学序幕

众所周知,公园需要入口,乐曲需要序曲。同理,语篇教学也需要一个切入点,以此折射出语篇的大意或焦点,让我们逐步领略到语篇无限的风景。找准了语篇的切入点,整堂课就有了线索,有了方向,教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循着这个切入点,沿着正确的路径逐步进入语篇、理解语篇,这是学生高质量理解语篇的开端。而课文插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PEP小学英语Book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A部分语篇主要围绕housework这个单元话题展开,我们可以直接将语篇的主题即Housework作为切入点,围绕“家务活动”话题开展师生间的交流,逐步引领学生进入语篇学习。PEP教材为A板块的语篇提供了如下两幅与语篇内容十分吻合的插图:

图图2

如上图(1)、图(2)是该语篇内容框架的体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为准确、透彻、全面地理解语篇的内容。两幅插图信息显示:Mother Goat is ill.The animals are helping her.我们可以就此创设问题情境作为进入语篇学习的切入点:What can they do?从而引领学生随着这个问题进入语篇的学习。

二、以插图为线索,预测语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文本。其实,在进入语篇文本学习前,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能为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测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PEP 8 Unit 3 Last weekend Part B时,在进入文本学习前,我先呈现课本中的第二幅插图:Zhang Peng的风筝落入了河中,让学生观察后根据问题“What was weather like today? The kite flew into the lake, 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him?”预测文本的信息,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语篇的动画来解疑、释疑。由于学生急切想知识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文本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由此可见,借助插图,以插图为线索预测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插图为突破口,化解语篇重难点

通过整体理解语篇获得相关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而我们强调对语篇在整体上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语篇中的词汇等重要的语言点可以忽略不计。在语篇中,新的语言点同样是语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新的语言点在语篇学习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那么它们就会成为如很多老师所言的“语篇学习的障碍”,并使语篇学习处于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状态,从而在整体上影响语篇学习的质量。而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交错在一起,教学难点解决了,重点也就理解掌握了。犹如一根绳子绑着东西,找到绳结的关(难点)一扯,重点就显而易见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的方式也很多,其中,巧妙利用插图作为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且愉快。

如:PEP 6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部分的语篇,文中四个季节Zoom and Zip的活动即他们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划出四个季节中他们的活动,再呈现重点关键词,同时巧妙利用文中的四幅呈现他们活动的小插图,让他们将句子和插图连线,课文中的插图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就轻松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含义,此时语篇主体部分的理解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有效地凸现并掌握。

再如:在教学PEP 5 Unit 5 My new bedroom Part A部分的语篇时,其中There is和There are的区分与使用是个难点,在教学时,我呈现课本中的插图:the rabbit’s new room,让学生根据插图,用 There is和There are来描述小兔子的新房间,此难点在插图的描述中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巧用插图来突破语篇教学的重工难点效果显著。但是部分教师对课本的插图视而不见,舍近求远,想方设法地去找一些课外的图片资源,以替代课本中与语篇内容十分吻合的教材资源,虽然是引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却削弱了对语篇内容的关注,使得重难点的突破不到位。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妨先看看教材上是否有合适的插图可用,把握教材中每幅插图的教学意图和功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插图,突破重点和难点,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以插图为牵引,理清语篇思路

小学英语到了高年级,语篇长度逐步增加、内容趋向丰富、语言项目逐步增多,有时是比较复杂的人物关系,有时是比较复杂的空间位置等,它们如同一个茂密的语言大森林,对英语语言知识积累尚不多的小学生来说不容易整体把握。思路不清的语篇教学活动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模模糊糊一大堆”的印象,这对学生初步英语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人生感悟的获得会打折扣。因此,面对高年级阶段比较丰富的语篇,依据话题抓住一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显得很关键,这是学生全面、透彻理解语篇的前提。而将教材提供的插图加以连接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主线。

比如,PEP 7 Unit 6 The story of the rain Part A部分的语篇,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文本容量大,主要围绕“水的循环”以拟人化的手法展开,课本呈现了三幅插图:小水滴遇热升空,小水滴聚集成云又落下,小水滴再次遇热升空,以此为主线,撑起了本篇语篇的骨架。在教学时,我以这三幅插图为主线,运用多媒体将三幅图加以连接,配上对话内容,犹如一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主线外的语言知识得以串联,从而使语篇中很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插图这一主线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形成思路,提升理解和记忆效果。

五、以插图为契机,提升文本价值

小学高年级处于一个小学与初中的交替阶段,大多数语篇都围绕主题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启示或隐含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文化,这就是所谓语篇的文本价值。因此,我们要以语篇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视角逐步聚焦于语篇核心,将它适时播种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实现语篇教学的最佳价值。但是文本价值往往是脱离了语言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它们是教师自己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语言体验、思维规律和认识局限,将其强加于学生,其结果只能是越俎代庖,劳而无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插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语篇内容,升华主题,提升文本价值,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PEP 6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文本内容中,Zoom和Zip正在讨论各自喜欢的季节以及原因。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文本拓展到插图:Which season do they like best? Why do they like……?讨论过后,教师又将文本拓展到学生自己,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summer/fall/winter? ②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③Why do you like spring/summer/fall/winter?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每个人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原因。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四季,每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爱每个季节。

又如PEP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A板块语篇主要是谈论做家务这方面的内容,当学生理解文本后,教师再次呈现文本中的插图,并展开如下的对话:

T: Mother goat is ill.They help her.What can they do? 学生再次观看插图回答: They can do housework.They can ….T: But what can we do after school?

S1: Watch TV.S2: Play football.S3: Do some housework with Mum and Dad.T: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

S4: Clean the windows.S5: Clean the doors.S6: Clean the tables and chairs.S7: Wash shoes and clothes.T: Yes, you can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at home after school.But If you want to do sth.but you can’t.What can you do?

S8: I’d like to have a try.T: OK!A good idea.So after school just do housework and write down what you can do.That’s the homework for you today.结合对本堂课的小结适时提升语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悟到作为一位家庭成员该和家人一起承担力所能及家务的义务,并逐步懂得学会一些日常的生活技巧。正是有了课文插图的牵引和教师问题的引领,学生自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内涵,最终引领学生走进编者的内心世界,深刻领悟了文本价值。

插图虽小,但每一幅都有它的利用价值。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中还有着更多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这样一定能将插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使我们的语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2.陶常迎 “让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青年教师》,2011年第6期

3.王荣 “课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4.王春华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年第01期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沈峰) 篇6

近年来,为推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与尝试。

一、What?——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应该建构什么?

在当前的语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新单词、新句式的教授上,一节课常常顾此失彼。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我在进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譬如,在引入一篇对话或短文时,教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信息:如果采用听的方式,我会教给学生速记的方法;如果采用阅读的形式,我会关注学生扫读的技巧。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某些新单词的意义。而在对一篇对话或短文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作为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解决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会让孩子们获益终生。

二、Where?——我们的语篇教学应该建构在哪里?

在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抱怨文章的篇幅过长,内容过多,无从下手;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对于语篇支离破碎的“肢解”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很多老师习惯于在进入语篇教学之前为学生解决所有的新知识点,甚至还会为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做足了“操练”的功课才会放心让学生真正接触语篇。这样的“好心”其实往往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

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这样三个环节:1 导——设置话题,着力于激活与本语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构的基础与可能,同时进行新单词新句式的适当铺垫(铺垫那些会对语篇学习形成较大障碍的内容);2 听/读——根据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以听或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接触语篇的机会,让学生对语篇获得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引导学生借助对文本的听或读获得信息、整理信息、转述信息,同时不断验证老师提供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使之逐步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3 练——设置任务型的语言活动,以交流互动、有效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建构的情境和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

我们的语篇教学,应该建构于学生的已知、已会(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和所思、所想(情感态度,思维过程等)之上,这样的“建构”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Who?——在语篇教学中应该建构的是谁?

在语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构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新的角色意识的转换。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会学生语篇的人,更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语篇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才能在语篇教学中思考:在学习该语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在此过程中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还需要哪些资源?他们有多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等等。经历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语篇教学才会真正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建构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相同的课程标准和相同的教材,一线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对于教材的运用和使用应该也是有区别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材只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形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一种媒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校环境乃至家庭环境对教材做出调整、删减和补充。而对教材的这种创造性使用,首先要求教师研读教材。

浅析翻译教学语篇观 篇7

长期以来,国内外语课堂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以词句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翻译教学中也形成了以词句为单位,讲解翻译原则和技巧的传统教学法。这种做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能有意识地使用技巧处理各式词句,但往往忽略词语与上下文的联系,造成误译。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大纲》要求学生具有翻译语篇的能力。传统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高校翻译教学该如何改革?应以什么理论作为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创新性地将语篇语言学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李运兴指出:“翻译课正在经历一次从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改革”(1997:48)。以语篇为中心不仅意味着把“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还意味着把语篇的相关理论引入翻译教学。以下本文将介绍语篇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并讨论其对翻译教学的指导。

“语篇”概述

1.“语篇”定义

语篇也称篇章。功能语言学者Halliday将语篇定义为形式而非意义单位。Beaugrande&Dressler认为语篇是“交际事例”,需符合7个条件: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唐叶青,2009:1)。胡壮麟(2000:1)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刘辰诞(2011:3)对“篇章”的定义是“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是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且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语篇是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能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关心语言与使用情景(语境)之间的关系。语篇定义揭示出语篇语言学的三大基础概念——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

2.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

语篇能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是因为它符合衔接与连贯两大特征。黄国文(1988)把衔接与连贯比作语篇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通过语法手段和语义手段实现。连贯指语篇中的语义关联,隐形在语篇底层,靠逻辑推理来实现。

语类即语篇范围或语篇体裁,朱永生指出语篇是“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并表达一定意义的话语类型”(2001:86)。祈祷、书信、小说和诗歌等都是不同的语类。

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胡壮麟2000:182)。“上下文语境”指前后文之间的关系;“情景语境”指使用语言时周围的具体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场合、参与对象及其关系等。“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言语团体的文化背景、社会距离和风俗人情等。三者均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预期的交际意图,从而使语篇保持连贯性。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原文和产生优秀的译文具有重要意义。

3.语篇与翻译教学

把语篇与翻译相结合,产生了“语篇翻译”的概念。李运兴是这样解释“语篇”的:“以语篇为准进行翻译操作……(1)将译者的视野从字句扩展到句群、篇章等大于句子的单位。凸显不同语言级层上翻译操作的特点。强调篇章是翻译操作的最终决策级层。(2)语篇类型、交际功能与翻译策略、方法密切相关。(3)语篇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交际功能。翻译操作必须考虑翻译活动发生时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即翻译情境”(2003:59)。以下本文将从翻译单位、衔接与连贯、语类、语境等方面将传统教学法与语篇教学法作对比,以期指出“语篇翻译”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有助于清楚地表达原文意思。

Nida将翻译定义为“从语言到形式在目的语中用最切近又自然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2004:12)。“再现原文意义”是翻译的根本。传统的“句本位”翻译观认为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在实践中先处理字词,然后分析句子,最后产生译文语篇。根据功能语言学,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即语义单位;句子是语法范畴的概念。语篇与句子关系用“体现”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换言之,句子体现语篇,即属于语义范畴的语篇是通过属于语法范畴的句子来体现的。

例1:The boy who remained faithful to him knew how tocook only native food.

译文(Ⅰ):那个忠于他的仆人只会做本地饭菜。

译文(Ⅱ).:那个勉强留在他身边的仆人只会做本地饭菜。

这是毛姆短篇小说The Outstation中的一句话。如果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译文(Ⅰ)是正确的。但依据整篇的意思,那个仆人并不忠于主人,而且老是闹着要离去,把fkithfiul译成“忠于”不能表达小说的原意。纵观全篇,译文(Ⅱ)四更加合适。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有助于清楚表达原文意思。

第二,衔接与连贯手法的正确掌握有助于产生地道的译文。

传统的翻译课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大量练习讲解各类翻译技巧。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应用各种翻译技巧的根本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衔接与连贯的手段不同。英语是重形合(hypotactic)的语言,词句之间用语言手段(如关联词)连接,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突出以形显义。汉语重意合(paratactic),注重逻辑事件顺序和功能意义,较少使用形式连接手段,突出以神统形。

例2:“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候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阕。日前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①

“Two brothers,whose nameⅠneed not mention here,wereboth good friends of mine in high school;but after a separation of many years we gradually lost touch.Some time ago,I happened to hear that one of them was seriously ill,and since I was going back to my old home,I broke my journey to call on them.I saw only one however,who told me that the invalid was his younger brother.”②

英语译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原文中没有对等语。汉语原文没有形式上的连接词汇,却仍然传情达意。但是,英译文如果删去这些词语,破坏了形式连接,语篇的完整性受损,影响表意功能。充分了解英汉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不同特征,才能译出地道的目的语篇。

第三,灵活处理不同语类能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特定的语类旨在实现某种语言功能,有自身的语言特征。如文学语篇凸显语言的叙述、描写功能,词藻华丽,注重修辞;科技语篇体现语言的说明功能,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广告语言主要实现语言的劝诱功能,富有感染力;法律语篇表现语言制约功能,表述清晰,语体正式。好的译文不是与原文字面上一一对应,而是在语类上对应,在目标语中传达原文的信息与功能,实现翻译目的。

例3: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urs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ir fragrance.

原文是上海某年桂花节的一篇介绍。汉语文字华美,词藻堆砌,行文流畅。如果完全对译成英文,许多重复的词语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且有些花名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译文采取大幅改写的方式,传达了原文信息,符合英文介绍性语篇简洁明快的特征,实现了翻译目的。

第四,文化语境是制约习语和典籍翻译的重要因素。

习语在英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典籍翻译中有些现象也仅限于原语文化。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多重视词句而忽视语境因素,在处理习语中文化现象时望文生义,导致错误翻译。

例4:It brings one to the 64,000-dollar question:how andby what standard are films selected these days?

这是笔者讲“文化与翻译”专题中的一个练习。许多学生将划线部分直译为“价值64,000美元的问题”,语意不清。该短语源于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广播节目。由主持人向竞赛者提出几组问题,如果竞赛者答对最后的压轴难题,便可获得大奖64,000美元。现在此习语被用来指“最重要的问题”“起重大作用的问题”。因此,上文的翻译应为:“这把人们引到最重要的问题上来,即如今的电影是如何选择的,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语篇教学法更强调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英汉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不同,在语言上形成差异。以地理环境为例,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汉语中有不少农谚,如:骨瘦如柴(as lean as a rake)、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means drawing nothing)等。英国是个岛国,英文中有许多词语源于航海业。如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杨帆)、Still water runs deep(静水流深)、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沉大船)等。

对于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通常有“异化”和“归化”两大策略。当两种文化差异不大或差异不给目标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时,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源语文化特征。当文化差异过大甚至出现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时,采用“归化策略”,让译文适合目标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读者。

例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

译文Ⅰ:“Guan!Guan!Cry the fish hawks

on sandbars in the river;

a mild-mannered good girl,

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an”.④

译文Ⅱ:“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 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④

作为古汉语典籍名篇,《诗经·关雎》有众多英文译本。国内的许渊冲、汪荣培,国外的James Legge、William Jennings、Arthur Waley、Ezra Pound都曾将《关雎》译成英文。本文只选取两个版本进行比较。

原始采用了中文传统的四字结构,第一、二、四句押尾韵,描绘了河中沙洲之上,雎鸠关关歌唱,翩翩少年爱慕美貌姑娘的浪漫场景。整体看来,译文I采取异化,保留了原文的象声词,直译为“GuadGuan!”,“逑”(伴侣)直译为“match”,忠实于原文。译文Ⅱ采取归化法,省略了象声词,意译为“coo”(鸟鸣),对名词“逑”作了词性转换,转译为动词“woo”(追求)。一、三句尾的“coo”和“woo”,二四句尾的“dove”与“love”形成两组尾韵,音律感强。相比之下,译文Ⅱ虽不够忠实,但更好传达了原文的优美意境,更具诗意。

语篇翻译更强调语境对翻译的制约。培养学生重视语境因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和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结束语

语篇既是一个概念,也是翻译的基本单位。将语篇概念引入翻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避免传统词句教学法将句子与语篇分隔的弊端。语篇翻译教学的关键在于逐步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这包括四方面基本知识的灌输:(1)语篇是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单位,词句只是构建语篇的因子;(2)英汉语的连接手段不同,应注重形合与意合的差别;(3)译文与原文应达到语类上的对应,实现预期的语言功能;(4)在文化翻译中强调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语篇翻译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国著名语篇分析学者Schiffrin曾提出6种可用于语篇语言学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交际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pragmatics)、话语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M.A.K.Halliday在《系统功能语法入门》中明确指出,他提出功能语法,旨在为语篇分析提供可依据的理论框架。国内有学者也肯定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语言学的指导作用(黄国文,2001:29)。教师应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为从“词句翻译教学”到“语篇翻译教学”的转变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摘要:语篇语言学的三大基础概念:衔接与连贯、语类和语境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课堂局限于句子分析层面,而应以整体语篇为单位,提高学生的篇章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篇,翻译单位,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李运兴:《句群分析——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翻译》1997年第1期。

[6]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年第4期。

[7]刘辰诞、赵秀凤:《什么是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8]唐叶青:《语篇语言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9]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语篇教学的提升效能 篇8

情景创设——巧用生活释真情

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语篇教学若能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就增加了学习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的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之前,有一种先生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依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 比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5B Unit7 A busy day的语篇时,上课老师指着自己特意配戴的红臂章说:“Today I am on duty.I go to school early and go home late.I am very busy.”然后,老师询问今天班级中哪位学生值日,通常值日生做些什么?学生述说了一大堆事情之后,感受到了值日的忙碌,老师引导学生真情表达:“XXX is on duty today. He is really busy.”再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8 At the weekends的语篇时,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短语“learn…from…”,引用了相关的生活情景,促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

师:(Pictures)My father teaches me Art.I learn Art from him.

生1:Miss Xu teaches us Chinese. We learn Chinese from her.

生2:Mr Jin teaches us Maths.We learn Maths from him.

生3:Miss Chen teaches us English.We learn English from her.

师:They help us a lot.We love them very much.

在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真实经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同时也流露了学生热爱学习感恩老师的真情实感。

语用体验——真实自然提能力

语篇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一些教师设计的活动往往以机械操练为主,看似师生对答如流,非常热闹,但是实质上学生只是鹦鹉学舌,嘴上说说而已,过后就忘了,在真实的场景中并不会运用语言,没有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因此,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该设计意义操练,增强学生的人文经历,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等,提高语用体验的层次。

话题凸显——把握整体启智慧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每册教材由8个至12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话题,比如Plus and minus、Hobbies、Shapes、Holidays等。单元话题把教材中这一单元各板块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的功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但是,有的教师没有从单元话题的整体角度,处理各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语篇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教学,脱离了单元话题。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7 After school的语篇时,在上课之前就写好了课题,语篇教学时也没有围绕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展开,主题不明确,学了语篇之后学生大概知道了张三在干什么,李四在干什么等一些零碎的东西。这样粗线条的教学导致学生不清楚本单元的语篇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不利于学生的认知构建。相反,另一位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的语篇时,始终围绕“笔友”的话题组织开展教学,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细心思考主人公刘涛的笔友是谁、笔友的基本信息、可以与笔友交流什么内容、能否成为好朋友等问题,思路清晰细腻,学生理解透彻,其思维与交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教学细节虽然细微,但细微之处显示着智慧;教学细节虽然微小,但微小之处体现出艺术;教学细节虽然琐碎,但琐碎之处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深深的关切。随着英语教师对语篇教学的深入研究,必将更有成效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顺应语言习得的规律,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大幅度提高语篇教学的效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草莓作文700字下一篇:分享激扬青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