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方法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化学方法(共12篇)

物理化学方法 篇1

1、培养兴趣

如果你对某一科有兴趣,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特别是物理这一科,这科培养兴趣比其他科目容易多了,物理即使理论的一科,也是需要动手实验的科目,所以可以在课外生活中涉猎课外书籍已经一些物理刊物,将课堂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画示意图

学习物理的时候,文字的叙述都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就需要话示意图了,通过图表来加深你对物理的理解,就那力学来说,一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更能直面的展示出这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所以要解答起来也讲究比较容易了。

3、理解概念

物理化学方法 篇2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每个知识点,还有在方法论上有所提升,并领会其思想和哲学内涵。搞清楚其关联和应用,更进一步地,还需要学习物理化学中体现的方法和思想,可以说这是个从微观到宏观,综合立体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能力培养都是可以通过显性的方式进行的,知识的激活、逻辑关系的梳理和再加工、理论的灵活准确地应用,都可以图为载体来完成。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用图来辅助物理化学知识的传授。

1 授课前地图式引导

就像导游带来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先让其看地图来了解要去的地方一样,教师在传授知识前,也可通过简单的图来引导后续的知识的引入。这种引导可先从通用的逻辑关系开始。物理化学有很多是按 “现象→原因→影响因素→相关现象”的方式,引入知识点的,通过 “定量概念→理论推导→结论公式→应用计算”的方式,用数学方法定量地表现知识点。在极化现象、溶液吸附、电解液热力学、表面张力中都可先给出通用的逻辑图,然后边讲课,边把通用部分转化为特定内容,如图1所示。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思路清晰地接受新知识。

在开始第二定律之前,也可回顾第一定律讲授模式,作为其引导图,都是: 现象→定律表述→实验→发现新函数→定律的数学表述→应用。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认识的进展过程具体为: 能量守恒定律→焦耳实验→U→……,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与之类似,为: 一切过程不可逆→卡诺循环( 理想化实验) →S→……。通过类比教学,让学生了解相同的逻辑关系,和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再看看地图,让学生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沉浸在一个景区时,也不要忘了身在何处。如讲吉布斯函数判据用到化学反应之前,可带领学生回顾如何从熵判据到吉布斯函数判据,并展望后面的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的方法,如图2 所示。

2 授课中逻辑性关联

在授课中可边讲边把各关系逻辑图画出来。如图3 所示,每个知识点的地位和应用一目了然,在繁杂的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始终有清晰的思路。

电解液热力学中离子的平均活度及活度因子的定义中,通过画图可突出类比的方法( 见图4) ,这在由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类比出电极反应能斯特方程的讲解中也用该方法。

在例题的讲解中,用图也方便很多,教材给的是完整的解题,但授课时重点是思路,是方法,因此展现形式和教材中的公式应用不同,用图可能更简洁明了。如,在如下同起始态经过四个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终态的状态函数的计算中,可将过程用流程图表示,标注过程特点和所用方法之后,学生科快速掌握解题技能,见图5。

3 复习时多元化提升

笔者在每一章课后要求学生总结,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交上来,强制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总结不是摘抄,是把分散到各章节的内容关联到一起,是把知识从由浅入深的讲授顺序,根据逻辑顺序存放头脑里,是知识消化的过程,是再加工过程,是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首先是各章知识的关联,一些内容虽然分章节讲,但是有强烈的相关性,如热力学第二定律部分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热力学的关联; 相平衡和相图章节的关联。这种关联有列清单式、树状衍生式、环状关联式。如在体积功、热力学能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焓变、热的计算、理想气体的特征、化学势表达式中可用清单式归纳总结各方法和内容( 见图6) 。公式的归纳总结可根据公式的重要性,画树状图( 见图7) 。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的要求不同,比如: 基本公式和重要延伸公式要求记住、熟练运用; 对常用延伸公式要会快速推导。这样,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搞层次关系,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另外突出公式的关联特征的环状图,通过环内环外的关系,也能帮助学生复习( 见图8,其中专属的公式见圈外、关联的公式见圈里) 。同样的知识内容,用多种形式从各种角度归纳,可将图解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教和学中,当然以上三种方法不是独立的,可以同时使用。

其次,总结应该有所提升,帮助学生体会物理化学的方法。方法的传授无法像知识点传授那样显性、表面化、简单。需要引导、提醒、启发。在物理化学理论的推进中,有很多方法论。在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遇到的问题中,常见的有合理近似法、简化条件法、相对值法( 及用相对值替代不可获得的绝对值) 。或者,回到现实中进一步挖掘规律,如: 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中用熵定义式计算受阻后,转而在第三定律中求帮助( 如图6) ; 在吉布斯函数判据用到化学反应中时,在多组分系统研究中得到用化学势表示的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形式,使其得到推进; 这弱电解质的无限稀薄摩尔电导率的获得中,因不能由摩尔电导率通过线性外推获得,需要在物质世界中进一步探索规律,发现离子独立运动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流程图中通过画分支( 图9) ,可体现出上述方法发挥的作用。在动力学理论介绍前,可介绍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以此引入动力学理论,让学生也理解了宏观规律的研究和机理研究的关联和意义,见图10。

最后,上述除了知识总结、方法,最好能引入人文元素和启发学生哲学思考。知识的总结培养的是逻辑思维,方法的认识需要立体的动态的思考方式,理工课里进行哲学则需要发散思维。如前述的分解电压→学习阈值、逆反心理( 原来我们的叛逆是有物质基础的…) 。再如,可逆过程是无限接近平衡的准静态过程组成,其功效最大,趁此教育学生做任何事不要一蹴而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内在稳定很重要。一切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从人类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地球矿产物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能源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物质环境则是基本封闭的,而自发过程是熵增的…通过引发学生思考: 我们为世界环境能做些什么? 由此引出低熵生活的话题,大量的环境污染、资源任意开采的图片可帮助完成这样的教学。其他诸如: 新相生成困难,类比改朝换代、社会变革往往受阻,需要强大推动力,都可以配以响应图片来讲解。

4 结语

用图来帮助难懂的物理化学教学,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不是枯燥的,烦杂的基础理论内容都可以用图清晰地描述和概括。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看到并领会到方法论,感悟到哲学内涵。有助于让学生真正地亲近科学,不会因其越深邃而越遥远。

参考文献

[1]穆筱梅,梁世强.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广东化工,2009,36(1):107-108.

[2]李学峰,赵艳茹.案例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2,27(5):14-16.

[3]刘振新,邢宇,蒋玲,等.物理化学教学中运用相关工业实例的探讨[J].河南化工,2015,32(6):62-63.

[4]刘道胜.问题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99-101.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56-01

物理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主体,对反应化学和检测化学起到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为与化学过程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1]。本校的《物理化学》课程是为我校的化学、化工、粉冶、材料、环境、临床、生物等工科类8个专业每届400多名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南大学的冶金、材料、矿物等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体系、过程无一不与化学密切相关,因此《物理化学》课程是冶金、材料等学科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

根据我校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这些专业学生需要比较扎实的理论化学知识目标要求,本课程开设目标定位于使开设《物理化学》课程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内在关系,牢固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其行为条件与相关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为了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本文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正确把握教学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之间的关系,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

我们坚持“立足基础,保持特色”的课程建设原则,结合化学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把握物理化学在化学系列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物理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即保证了物理化学的经典内容,还增添了近代的物理化学内容简介,如线性非平衡热力学、分形介质化学动力学、化学电源、界面科学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计算二元系相图的原理与方法、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应用等内容,完善和丰富了物理化学课程体系。在保证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具有行业特色的凝聚态高温反应体系与普通物理化学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知识点相结合,突出了物理化学课程在有色冶金提取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从矿石到金属,从金属到金属材料),形成了具有鲜明冶金、材料特色的物理化学(冶金、材料类)课程体系。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喜爱上了《物理化学》,才能将他们吸引到这个抽象的世界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注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决定作用,轻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授课教师除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课的内容以外,还必须认真钻研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的同时,注意激发、提高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能够使学生既能主动地阅读教材内容,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主动地去查阅相关文献。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进行课堂讨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3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课件色彩丰富,形象逼真,信息量大,动感十足,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作用明显[3]。采用多媒体讲课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比较生动、直观。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将过渡态理论的“势能面”制作成3D动画,使学生很容易从三维空间认识“马鞍点”、“能垒”与“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等概念。在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老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讲课。但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多媒体方式讲课不利于记笔记,信息量大难以记住。这是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应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来解决,如幻灯片上应突出教材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即用“关键词”板书,多用动画、照片和图表对一些规律进行说明和讲解,要求学生通过记住“关键词”,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法的改革

过去,学生的“物理化学”课程学习成绩一般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辅助以实验报告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这种成绩的评定方法没有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程度,许多学生平时很少看教材,上课和答疑不积极,听课也不认真,临到考试时,才搞突击,背书本;另一方面,这种成绩的评定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应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过程。首先,课堂提问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学生回答问题的成绩应计入平时成绩;其次,改革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应有实验过程的记述,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内容,而且,每次实验均应评定成绩;其三,认真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读书报告,制定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其四,增加考试次数,由过去的1次增加到2次,1次期中考试,1次期终综合考试,其考试成绩均以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在开课时,就将这种学习成绩考核方法与方式向学生公布,以激励学生在上课前看教材和课外书刊,上课时随着老师的讲述能认真思考问题,认真进行实验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无止境的,这里只介绍一点我们的尝试,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盘良.物理化学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1999(6).

[2] 胡弼成.调动学习积极性:质量保证的教育策略[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2).

[3] 傅玉普.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四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篇4

一是要改变思维习惯。不同的学科知识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逻辑体系,因而学习物理时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要注意按物理学的规则和要求去思考去判断,不要凭想当然,不要跟着感觉走,否则,就走不出疑惑的泥沼。

二是要改变学习方法。学习的内容不同、目标不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也就不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以前所接触的思辨性较强的知识有区别,所以,要注意多观察,要认真做实验

三是要把老师告诉我们的一些结论形象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通过自己多练习,来强化和提高。

当然,物理这门学科,免不了有些抽象。万事都有一个过程,要想找到好的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可操之过急,其有效的步骤是: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物理老师所介绍的方法,接下来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和摸索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化学

九年级了,我们又有新的一门学科,化学。学化学只要认真,自己把作业完成好,理解透就很简单了。看书要细,物质性质要记牢,反应式要特别特别熟

每学一个单元都建立知识网,其实重在课堂上的40分钟,这40分钟认真了,把重点记住了,练一练一些比较提高一点的题,化学还是能学得好的。

化学离子的鉴定方法(初中化学) 篇5

3.硫酸根离子:1)用硝酸钡和稀硝酸(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生成沉淀,但由于碳酸钡也不溶于水,所以要用稀硝酸,当没有气体生成时,所检验物质中就含硫酸根离子了)

2)用稀盐酸和氯化钡(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生成沉淀,但由于碳酸钡也不溶于水,所以要用稀盐酸,同时氯化银也不溶于水,因此要先加稀盐酸,这样,银离子会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生成沉淀,此时溶液中就没有银离子,再加氯化钡,生成沉淀的就只有硫酸钡了)

4.银离子:用氯化钠(银离子会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生成沉淀)

5.氢离子:1)活泼金属(有氢气生成,现象会产生气泡)

2)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石蕊变红)

3)金属氧化物:如带锈的铁钉(铁锈会退去)

6.氢氧根离子: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酚酞变红)

7.铁离子:1)溶液中呈淡黄色

2)用氢氧化钠(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

8.亚铁离子:溶液中呈浅绿色

9.铜离子:1)溶液中呈蓝色

2)用氢氧化钠(铜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生成蓝色沉淀)

10.铵根离子:用碱和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铵根离子和碱反应生成呈碱性的氨气,使石蕊试纸变蓝)

11.钡离子:用稀硫酸(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生成沉淀)

物理化学方法 篇6

本文从一名新任主讲教师的`角度,具体从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管理这三个问题切入,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做了一些初步探索,给出了一些经验总结.

作 者:马传国 王亚珍 陈国华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  

物理化学方法 篇7

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而制药工程是一门化学性很强的专业,四大化学中的核心课程———物理化学是其重要基础课之一[4],物理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物理化学因具有概念极抽象、理论性极强、公式及推导多、各章节逻辑性和关联性极强、需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等特点,被喻为是化学核心课程中最难教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课程[5]。

国内外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但针对工科教学特别是依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制定专门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上存在下列问题: (1) 作为工科,制药工程专业的物理化学学时有限; (2) 物理化学概念抽象、公式及推导多,学生易失去信心; (3) 物理化学理论性强,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易失去学习兴趣; (4) 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5) 教学方法较单一。

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立足三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全国制药行业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物理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和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了一些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出的新教学方法对其它相关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示范和启发作用,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制药工程学科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优化教学内容

限于制药工程专业工科属性,物理化学课程课时有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对教材章节统筹规划,掌握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思路,略去统计热力学初步和量子力学基础章节。对部分章节中较难且相关性不大的内容,如真实气体及其状态方程、节流膨胀与焦耳一汤姆逊实验和Maxwel关系式等热力学相关内容也可以略去不讲; 同时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减少或适度的增加,如我校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开设了化学原理课程,里面涉及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电化学等相关内容,高中阶段学生也学过胶体、化学动力学等内容,这要求我们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时, 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要避免重复,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侧重讲解,突出重点。

2弱化理论、强化应用

物理化学公式较多,且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应弱化推导,强化应用,大大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 讲授过程中在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热力学、相图、动力学、界面和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原理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可以降低课程的抽象性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如药物合成路线选择和工艺优化要用到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和动力学等相关知识,药物在合成过程中的分离和纯化运用萃取和相图的知识,某些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运用超临介萃取的方法,乳浊液、胶体等药物剂型的研究运用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知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稳定性等研究运用化学动力学知识,药物的合成也可以用电化学相关知识,这些应用实例的讲解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让学生对物理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课程的教学。

3分组讨论教学

分组讨论教学,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国内教育界也开始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具体的方法是在每章课堂教学之后,对本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负责部分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并在分组讨论课上对各问题以PPT的形式进行讲解讨论,接受其它小组的质疑,在质疑和讨论过程中归纳总结知识,最后得出结论,从我校物理化学讨论课教学实践来看,分组讨论教学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 提供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分组讨论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进行位置互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成功破解难题的喜悦感能最大限度地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3) 学习效果会更加深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会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更加深刻,加深知识的理解。

4类比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类比法,类比法就是两个对象的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运用在教学上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熵和熵增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说明熵是混乱度的量度与熵增原理,我们可以形象地将之类比为学生宿舍如果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下会变得很脏很乱,混乱度增加,就像是在自发条件下,熵值永不减小,进而引出熵增原理,同时还可以列举当下研究的比较热门的生命熵和信息熵等,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学章节里面的阳极和阴极,可以类比成昼夜、男女等。

5多法并用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利用单一教学法授课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分心,在课堂上应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如讲授式教学、类比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法并用,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6灵活课程考核体系

物理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重点考核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加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如课程的综合考核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50% 和考试卷面成绩50% 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复习笔记和课堂表现,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很好,平时成绩很高的话,其考试卷面成绩不会差,综合成绩自然比较高,如果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很差,自然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都会不理想,不会影响课程公平公正的考核。同时加大对平时成绩的考核,不仅不会影响考核的公平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上课出勤率。

7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要从专业特点出发,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我们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弱化理论、 强化应用、分组讨论教学、类比法、多法并用、灵活课程考核体系等六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目前我校的首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已学习完物理化学上册内容,以上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相关院校借鉴,同时我们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在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经信委医药处.关于《加快全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说明[OL].http://www.hbeitc.gov.cn/xwdt/jxwyw/jxwyw/43681.htm.

[2]蒋丽玲.宜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2.

[3]余剑辉,刘昭文,吴龙火.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67-68.

[4]杨志安.物理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与基础课教学的学科渗透与融合[J].唐山学院学报,2014(4):89-91.

物理化学方法 篇8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堂教学兴趣

[作者简介]张保安,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化学教学、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研究。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具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催化剂。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有关化学现象和化学构成的一门科学,是对化学领域中各种现象的一般性规律的更深刻、更本质的探讨,其课程特点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公式多、原理多、推导多、知识的逻辑性和前后关联性强、涉及的数理知识多、习题计算复杂。因此,课堂教学容易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体会。

一、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信心和动力是产生兴趣的前提。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课程产生兴趣,就要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程,并促使他们激发足够的学习动力。

学习信心可从课程设置、学生素质、历年考试成绩等方面来树立。在课程学习之初,就要向学生阐明:首先,物理化学课程虽然抽象、理论性强、相对难学,但它是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如大学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的前提下设置的,学生完全有足够的预备知识和能力学好这门课程;其次,进人大学,就说明所有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智商和综合素质,鼓励他们树立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信心;第三,从历年统考成绩看,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学生们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第四,学不好物理化学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或付出的努力不够造成的。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消除畏难心理,树立起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学习动力则可从课程的重要性、增长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完成学业的重要性、对自己和父母高度负责的精神等方面,在与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责任感,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才能逐渐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和动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再有趣的教学内容也会显得枯燥无味。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难懂,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授课,势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得发困,教师教得劳心,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准备相关材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而科学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物理化学课程适宜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发现式教学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

1发现式教学法主要是根据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定理、定律的科学发现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科学思维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发现式教学法主要包括实验归纳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假说方法、类比方法,等等。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选用。如理想气体的内能、焓与温度、压力、体积的关系、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具体反应的速率方程,等等,可通过实验归纳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发现式教学,使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去发现知识和规律,可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成就感。

2问题——讨论式教学过程的实施,可有效强化师生的互动作用,使其共处在动态合作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及时进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设问、提问、讨论、评价、归纳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不断讨论和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他们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如焦耳实验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温度测定是否准确?实际温度真的一点没变化吗?在温度测定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如何?当学生得知该实验是在水温没有精确测定下得出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在恒温时内能不随体积或压力变化”结论时,不仅可以较好地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内能与温度、压力、体积的关系,充分意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还可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

在使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熟知的典型事例,或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逻辑展开中提出问题,并提供讨论问题所必需的感性材料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创造便于探索问题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还需注意,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问题的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无从回答,必然出现冷场,抑制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对于问题的创设可以考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适当难度、梯度,并注意趣味性、艺术性和逻辑性。

3模块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从点到面的网络化知识模块的建立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该法不仅适合新课内容的教学,也特别适合知识点归纳、章节复习及课程的系统复习。如学习完有关热力学函数的计算时,可分别归纳出各种热力学函数如体积功等的求算途径、使用的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块式教学法可有效地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学习,深化知识内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教师语言、动作及情感魅力

要促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有兴趣。教师走进课堂,就是登上了舞台,不管本来状态如何,都要精力充沛、情感丰富,都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调、动作和表情,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对教学内容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对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诚恳、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各种学习行为表现要体现出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营造出一个自然、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

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赖、仰慕和敬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让他们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到教师精心设计的表现艺术,获得美的享受。

四、运用相关物理化学史

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Bacon说过: “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物理化学的每个规律、概念和公式,都有其

出现的背景、人物、地点和年代,都有其科学发现的生动过程和有趣事件。适当讲授物理化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历史沿革,积累感性认识,丰富科学发现情景,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发现科学规律的方法、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非常有利。

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的历史资料,尤其是重要的规律、公式的发现等方面的资料。上课时,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课程知识。切忌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过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与日常生活及学生专业应用相结合

物理化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实际上也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它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物理化学原理、规律等理论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物理化学就在他们身边,生动而具体,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讨论渗透压时,可联系医疗上给病人补液。正常人体血浆总渗透浓度为303,7mmol/L,相当于渗透压为770kPa。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小于280m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大于320mmol/L的溶液为高渗溶液。临床给病人补液时,要特别注意补液的浓度和渗透压,比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浓度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还可联系反渗透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应用、渗透脱水技术在蔬菜、肉类、鱼类的盐腌和水果的蜜制、糖制等方面的应用,等等。

在讲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时,可提出:为什么故宫的建筑群近年来所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受的腐蚀要严重?通过讨论,很快就可从刚学习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的知识中得到答案,还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如能结合日常事件进行讨论,不仅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而且还可因其通俗易懂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概念。如讨论熵增原理可联系人们对环保的认识,讨论自发过程可联系热冷转换过程,等等。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师大量板书和绘图时间,加快知识点的讲授速度,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事实上,多媒体不仅包括电脑、投影、幻灯及采用各种软件制作的教学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媒体,也包括黑板、板书、直观教具、模型等传统媒体,甚至教师的语言、动作、形象等也是媒体。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真正体现“多种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各自在教学中的优势。

在制作多媒体教学片时,要注意设计好动画效果,使版面显示符合教学程序、流程以及学生的视觉认知和思维规律。要使教学内容和过程通过形、声、光、色的变化富有魅力地表现出来。

兴趣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不断创造,推动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对大学生而言,不能只凭兴趣学习,更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探索科学的内在需求、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学习毅力。兴趣唯有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的、令人愉快的高效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冷美香,万宗喜-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8(2)。

[2]王桂英,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

[3]舒华,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艺术[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3)。

物理化学方法 篇9

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如何结合海外港澳台学生数理基础比较差,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讲述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如何将教学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等几个方面,对港澳台学生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 者:陈瑶 Chen Yao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 刊 名: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6(12) 分类号:G4 关键词:物理化学   澡堂教学   教学与科研   理论联系实践  

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篇10

比如:

1、化学用语的复习:

建议同学们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区别并掌握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熟练书写化学式并进行物质的分类。书写化学用语时一定要注意规范。

2、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首先就要总结课本上直接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记忆,找出书写各类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其次再按照规律,运用类比法书写出另一个方程式,以提高根据题目信息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3、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分两个版块:1.要掌握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俗名、性质和用途。2.弄清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4、化学实验的复习:

首先,归纳总结一下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的操作、分离方法等;其次,总结课本上出现过的各类化学实验,包括反应原理,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净化、检验、验满,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反常的原因分析等。

二、精选试题,有的放矢,避免进入复习误区选练习题时,要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必须要认真的完成练习,保证每一道题都进行过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思考过程,并将答案书写完整,避免只是在脑中形式思路,就直接对照答案,这样的复习效果是不明显的,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完成练习之后的,一般说来,要从这几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总结解题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归纳解题依据和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提炼解题思路、寻找题目突破口及考点;

三、整理错题,事半功倍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平时练习中的一些错题,把这些做错的题目总结在一起,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分析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导致了错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分析?总之,要不断的对自己的做题的思路进行再思考,分析错因,完善自己。

物理错题反思方法 篇11

一、题意理解的反思

题意理解的反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准确度和理解度。准确度指的是对题目的准确把握。题目做完,对完答案后应反思自己对题目的条件是不是准确把握到位了。常有学生考试或是练习中看多或是漏看了题目的条件。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习惯,即审题习惯马虎大意。有的学生做题时只是追求数量,总是想着多做几题,审题时一目十行。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沉下心来,认真把每一道题看好、做好。切不可只是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应关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高三时,有部分学生由于做过一定的练习,形成思维定式,碰到较为熟悉的情景就误以为和做过的练习完全相同,套用已有结论。此时应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特别是要注意题目中的蛛丝马迹。也有可能有的学生平时做练习时情况效果良好,而到了考试时就老是看错题目,比如水平看成竖直,粗糙看成光滑。越想着要小心越是出错。还有是应试心理的问题,这类问题应该加强平时的应试心态的调整,比如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处理。端正对考试的态度,把每次考试当成一次对自己的检测,适当降低考试的期望值,做到对考试适当的“脱敏”。

理解度指的是对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再现的完整和深入程度。高考物理注重将基本概念、规律与科学研究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试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简化,建立中学物理知识所能解决的模型,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从题目中提取相应的物理量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涉及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和提取信息。物理审题中的理解和语言角度的理解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物理解题中对题目的理解主要是为了能提取有用的信息,要求学生能从题目的较多条件中迅速有效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可以按研究對象是谁,情况如何,过程如何,等方面来反思。看看自己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比如整体和隔离的处理是否合理?对各物理量的信息有无准确把握,比如题目中出现的光滑、轻质、粒子等信息有无注意到?对各物理量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准确理解,比如速度变化带来的洛仑兹力的变化是否领会?二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物理中常见的模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天体运动等。带电粒子的运动可处理为圆周运动和平抛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反思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否合理?是否误用了相应的模型?

二、解题思路的反思

物理解题方法一般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待求量公式中的每个量。综合法是将题目中各已知量的关系明确后将各部分有机综合在一起以求得整体的解决。即从已知量结合题目特点联系到未知量上。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综合时应以分析为基础,分析时应以综合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运用分析法处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时应引导学生着重反思以下几方面: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你想到的是哪些公式?结合题目的特点,你选择了哪个公式?为什么要这么选?对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物理量你用题目中的哪些条件来解决?运用综合法处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以下几方面:题目给了哪些条件?从某一条件中你能联想到哪些方面?你联想到的方面和题目所求能不能建立联系?

三、计算基本功和解题规范的反思

考试中学生计算基本功的不扎实造成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由于初中生计算时基本使用计算器完成,进入高中后计算能力显得较为不足。要提高计算能力就只能通过练习来完成。反思题目时要有意强化数字运算、通分、有效数字、单位等常见的问题。

解题的规范性也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计算题解题时需要适当的文字说明。要看看自己是否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了;比如列出的方程式之前是否有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研究对象有无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有无指出;正方向如何规定等。解题所用的方程式是最基本的方程式还是变形的结果?多个方程是分式布列的还是合写一式的?所使用的字母符号是否规范?上下标的使用是否准确清晰等。

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本领之一。在对待错题上就更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唯有如此才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取得真正的进步。反思的内容和方法也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提高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要授予学生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也正是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刘响.初中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物理化学方法 篇12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成绩评定,教学改革与实践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对各种化学过程深层次的原理和规律的总结。物理化学实验是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验证与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各高校一直把物理化学实验课作为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开设,其中大部分把物理实验单独进行成绩评定[1,2,3,4,5,6]。与其它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不同,由于物理化学实验使用的仪器较多,装置复杂,不宜反复拆装,因此一般都采取将学生按实验题目分组大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仪器的使用率、节省实验室空间、降低实验成本。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们的实验顺序不一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实验题目开设在同步进行的理论课内容之前,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既达不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也影响了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评定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做实验只不过为了应付了事,实验报告也是互相抄袭;而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通常只局限于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也显然不够全面、客观,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的成绩分析,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合理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建立公正、客观的成绩评定方法就成为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7,8,9,10,11]。

为此,我们在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开始对物理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首先将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与优化,把物理化学实验课(夏季短学期)开设在物理化学理论课(春季学期)结束之后,使所有学生对实验内容都能够充分理解与掌握;同时,我们考虑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培养的教学理念,应用综合评价法的相关理论设计了新的成绩评定办法,目的是使学生的实验成绩能够客观反映实验综合能力。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成绩评定方法的建立过程与实际应用。

1 物理化学实验成绩评定方法的建立

应用管理科学的综合评价法,我们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设计制定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成绩评定办法,力求做到教师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具体的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1)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总成绩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实验技能成绩(用E表示);二是实验理论成绩(用T表示)。其中,ET的满分都定为100分,根据实验课指导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论证,确定ET在总成绩中各自的权重,分别用et表示二者的权重系数,e+t=1。

(2)依据设计指标体系的独立性、一致性、可测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我们提出了实验技能成绩的各个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课堂操作与课后总结,由于各个环节对实验课内容及效果的作用不同,我们对每个影响因素都进行了量化指标的规定,具体如下:

①实验准备情况(用P表示成绩,p表示权重系数),包括:实验出勤与实验态度、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实验预习报告与原始数据表格的设计等。

②实验课堂情况(用C表示成绩,c表示权重系数),包括:实验装置的合理化、实验仪器的熟练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实验记录的准确化等。

③实验总结情况(用R表示成绩,r表示权重系数),包括:撰写实验报告的规范性、解释实验现象的合理性、处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讨论实验结果的创新性等。

根据各影响因素对掌握实验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构造影响因素的权重矩阵A:

A=(p c r) (1)

其中:p+c+r=1。

(3)由本课程的实验主讲教师和实验辅助教师组成评定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及时给出客观的评价,并以相应的成绩形式记录(所有影响因素的满分都是10分),使所有学生在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都获得客观、公正的成绩。当学期课程结束时,在学生成绩手册上就能得到每个学生的完整的实验技能评价矩阵B:

B=(Ρ1Ρ2ΡiC1C2CiR1R2Ri)(2)

矩阵中1,2,…,i表示各个实验题目的序号,Pi,Ci,Ri分别为对应实验各个影响因素的得分。

(4)将影响因素权重矩阵A与实验技能评价矩阵B作乘积可得到实验技能成绩矩阵D:

D=A·B=(M1M2 … Mi) (3)

矩阵中M1,M2,…,Mi分别表示每个实验的技能成绩。

(5)考虑到每个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分别对每个实验题目也相应设置权重,得到实验权重矩阵F:

F=(m1m2mi)(4)

矩阵中m1,m2,…,mi分别表示各个实验的权重系数,m1+m2+…+mi=10。

(6)再将实验技能成绩矩阵D与实验权重矩阵F作乘积就可得到实验技能成绩E(满分为100分):

E=D·F (5)

(7)经过实验成绩评定小组集体讨论命题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笔试,得到实验理论成绩T(满分为100分)。

(8)最后,实验技能成绩E与实验理论成绩T加权之和即为总成绩S(满分为100分):

S=eE+tT (6)

2 成绩评定方法的应用

按照上述方法建立的物理化学实验课成绩评定办法,我们首先对吉林大学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进行了实际应用。首先,在课前确定了准备开设的8个实验题目和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

由于我们的物理化学实验课仍然采用了分组大循环的教学方式,造成所有学生的实验顺序并不一致,对任一个实验题目而言,后进行实验的同学能够吸取到其他同学的经验,自然其实验效果往往好于先做实验的同学,这给教师的客观评定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方法,即对第一轮实验的同学适当放宽评分标准,而对后做实验的学生则严格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评定小组的各位老师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及时、客观地给每个同学打分。当实验教学全部结束时,学生成绩手册中的各项指标也统计完成,再利用我们前面介绍的计算方法(实际操作可利用MS Excel等计算程序完成)得出每个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成绩。表2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成绩汇总表(为保护个人隐私,我们未注明学生的完整姓名)。从表2的实例分析,江*同学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等各方面能力相对均衡,成绩比较稳定;张*同学尽管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表现尚可,但实验准备和动手能力略显薄弱,因此总成绩并不理想;王*同学虽然实验操作能力强,但由于实验报告不认真,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好,所以总成绩也比较一般;只有刘*同学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所以总成绩比较理想。由此可见,这套实验课成绩的评定体系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基本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续表

注:最终成绩S经过了四舍五入处理。

4 结 语

我们利用管理科学理论的综合评价法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与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制定了适合于新的教学理念要求的成绩评定办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基本实现了“成绩直接反映能力”这一即定目标。

上一篇:工程力学专业导论报告下一篇:欢乐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