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阅读的快乐演讲稿(精选11篇)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对阅读的魅力给予了高度的赞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些诗句都是很好的例子。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法国作家雨果则认为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他还说,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两年多的研究实践也在一步步地证实这些伟人的说法,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首先,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男孩郝亮最大的特点是舌辩群儒,妙笔生花。开展阅读活动以来,他阅读了许多历史古籍,所以,他通晓许多历史知识,往往能语出惊人,是我校有名的小辩论家。女孩赵璐璐博览群书,视书如命,爱阅读首先带给她的就是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她的习作有多篇在《少男少女》杂志上发表,而且多次获得稿酬,是学校甚至武陟县有名的小作家。
阅读不仅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凝练了他们的语言,提高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感,使他们在作文时能正确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所以,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孩子,用阅读来帮助他们,绝对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我们讲厚积薄发,没有广泛的阅读就谈不上积累,更谈不上薄发。要积累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达到郭沫若先生说的:“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钩任歙张。”的写作境界。
其次,爱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的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也说:“它(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是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美国吉姆·崔利斯著在《朗读手册》中写道:“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爱读书的孩子,因为看的多,读的多,记的多,积累的多,自然要比其他孩子聪明。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从而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变得更加聪明。身边很多个孩子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句话。一个名叫文博的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博览群书,不仅学识渊博,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她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更重要的是,她的自学能力也超强,由于对电脑技术的热爱,她无师自通,学会用电脑设计班级刊物,真了不得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也用她女儿圆圆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她说:“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前面提到的赵璐璐同学的学习能力也是超出常人,她连续多次在县里的联考中荣获第一的殊荣。
阅读还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知识的学生。具体表现是:一个知识点还没有弄懂,另一个知识点就有开始学习了;刚刚学会这个,那个就已经忘记了。对于这样的,改变目前学习状态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为什么阅读能改变他们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样的阐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力力量就越活跃。阅读专家认为阅读是促进神经元链接并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阅读可以把孩子由耳聪目明,提升到心智慧敏的阶段。因此阅读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阅读,谁就不善于思考。”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例,证实了这些说法的正确性。蒙特梭利是一位伟大的幼儿教育专家。她认为,一般的孩子并没有充分发挥潜能,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而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就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她悉心调教一群所谓“迟钝”的孩子,帮助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项感官平衡发展,效果非常好,其中有一些孩子最终恢复了正常。
阅读不仅能提高学困生的智力,而且有助于约束他们不良的学习行为,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的课外书,向外通往世界,向内直抵心灵,不仅能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得到智商、情商的提高和对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加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当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被名著中人物的美好品质深深吸引的时候,他的各种不良行为也在悄悄地改变,因为书中那正确的,具有引导作用的言论以及人物高尚的道德会成为他人生的指示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言行,并使之形成一种自律的能力,渐渐摒除其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言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学校把“改变始于阅读,终于习惯”作为我们的教育愿景。
阅读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袁晓峰老师在《为爱出发——亲子阅读开步走》中曾经说过:“你爱你的孩子吗?爱他,就和他一起读书吧!”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局直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中也说过:“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的确如上面两位老师所说,阅读不仅能够让孩子长知识,还能够让家庭更和谐,亲子关系更密切。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相拥着坐在沙发上,或者把孩子香香软软的小身体抱在怀里,一起翻开一本充满着童趣的书时,不论这个孩子性格多么乖戾,他们都会愿意静心地和父母一起去享受这个快乐而温馨的时刻。再加上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都会让这个时刻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在孩子眼里,他们认为和父母共同见证了,共同了解了的都是最值得骄傲的。通过亲子共读,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无形中跟孩子的心又贴近了许多,亲子关系也就更加融洽和谐了。
一位学生家长曾骄傲地告诉我:自从我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后,我感觉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我的儿子今年七岁。在以前,他每次放学回家之后,把作业写完了就看电视去了。而我也是在忙完家务之后上上网,或者做些其他的事。前些天,我和儿子商量好,每天晚上八点,我们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儿子欣然同意了。从那以后,每到晚上八点,我们就准时进入“读书时间”。有时候,我们自己看自己的书,有时候,我们一起朗读。还有时候,我们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过的故事。渐渐地,我发现儿子和我的关系更亲密了,完全把我当做一个好朋友了!一个好的阅读行为,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媒介。通过亲子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亲密。另外,通过阅读,家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知道孩子的感受,并且懂得尊重他。
一.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长松说:“在亲历探究过程中, 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 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因此, 我们上课时要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利用活动, 创设探究情境。
在教歇后语时, 我让学生品尝黄连汤, 感受黄连的苦, 想象哑巴喝黄连汤的反应。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异口同声地说:“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因势利导, 拿出豆腐和葱花分到四人小组中, 让学生动手拌匀, 观察豆腐、葱花颜色的搭配, 领会“小葱拌豆腐———一清 (青) 二白”的含义。我还让学生把小时候穿过的鞋带回来再穿, 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学生看到以前穿过的鞋子, 回忆童年趣事, 体会“大脚穿小鞋———难进”的含义。在教学中创设情景, 让学生亲身实践, 自觉感悟, 体验成功的快乐。
2、观看VCD, 营造探究氛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大陆青年患了白血病, 台湾同胞在地震中冒着生命的危险抽取骨髓送到大陆, 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上, 学生找到令人感动的句子:“小钱是幸运的, 几经辗转, 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老师便让学生观看台湾地震的VCD, 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 配上音乐深情地朗读:“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3、绘制航线, 营造探究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 老师还让学生绘制航线, 用不同的线段标出台湾飞到香港再转飞上海的航线和台湾直飞上海的航线, 让学生去思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被激发了, 举手质疑:“老师, 我发现由台湾→香港→上海的路程比较远, 而由台湾→上海的路程近, 李博士为什么不直接由台湾→上海?”问题的发现,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两岸还没有统一, 不能直航。隔着海峡的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至今, 台湾的慈济医院已向祖国大陆捐献180例的骨髓, 让身患白血病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海水也隔不断, 这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学生表演, 营造探究氛围。
总结时, 老师请出学生扮演患者和台湾青年, 模拟他们日后相逢时的情景。学生对课文理解得透切, 表演时驾轻就熟。“患者”迫不及待地拉着“台湾青年”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 是你救了我的命, 你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以后你遇到困难要告诉我, 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看到学生动情的表演, 授课老师笑了、听课的师生也笑了, 他们在为小钱重获新生而感动, 为老师成功转变教学形式而感动, 为学生能体验阅读的快乐而感动……
二.促进探究的开展, 让学生在网络查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资料, 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将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北京的四合院》中“朝南的一排是正房、两侧相对的是厢房, 与北房相对的是倒座。”这句话介绍了四合院的结构。南方的孩子虽没见过四合院, 但已学会发现问题。问道:“四合院正房、厢房和倒座各住什么人?”时机成熟, 我鼓励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找到几十页图文并茂的北京四合院的资料, 了解北京四合院“北屋为尊, 两厢次之, 倒座为宾, 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 体现“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 体现了我国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
一、巧用教材,悬念激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教师可以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理解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替天行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后,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传奇故事,也都非常精彩;另外,《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情不同,将将本领高强,人人描写传神……以此激发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水浒传》。
二、借用媒体,开渠引流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它们,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名著阅读。如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近年来,《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热播,教师可以在讲授有关的名著篇章之前,利用网络资源先放映相关的影视片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巧妙地引导他们收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学生将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和精彩之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看了电视剧后,产生了阅读原著的愿望。
三、联手家长,营造氛围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与家长联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到书店精心挑选书籍的时候,在墨香四溢的环境中,徜徉在《老人与海》、《红楼梦》、《朝花夕拾》、《飞鸟集》的美妙天地中,与巴金、托尔斯泰、施耐庵、莎士比亚亲切交谈,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简爱的自尊、郝思嘉的自立、美狄亚的自强时,学生也一定会兴趣盎然、受益匪浅吧。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心灵、人格和情感正常地发展。
四、开展活动,体验快乐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磨练学生的阅读意志,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活动可以是:(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4)编演课本剧。(5)演讲、辩论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大家好!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始,还我不明白:这普普通通的一本书中,怎么会有黄金屋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读了许多书,却连黄金屋的影子都没见着。虽然无此“黄金屋”,却能有彼“黄金屋”。我虽然没有挖出黄金,却挖出了知识。原来,“黄金”就是知识呀。
伟大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可见,读书好,但只有读好书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我爱读文艺书籍,因为它很有趣,并且对我的写作有帮助;我也爱读科普知识书,因为我热爱科学;我还喜欢读漫画书,因为它经常使我开怀大笑,是我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
我曾因《假小子戴安》而泪落如珠;也曾为《明朝那些事》中讲述的杨涟之死而叹息不已;还爱在在《数学头脑训练营里》算算难题(即使有些我管不出来)。
我喜欢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却也从不舍去不爱看的部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很多书都让我翻烂了。我会把书翻过来、覆过去地读,不厌其烦地读。我在读书中成长,读书是我获取知识的来源。
让我们与书为伴,让我们的身心得到陶冶,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让我们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让我们遨游书海,乐在书中吧!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2)班的唐可,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阅读。我演讲的题目是《快乐阅读》。
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给我讲故事,美丽的童话故事陪伴我幸福成长。
上小学后,我学会了自己阅读,每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书的世界里。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课外书大约有600多本,看过的同名电影100多部。我现在正在看的书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读者》杂志。相信不少同学都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吧,它是侦探小说的经典之作。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家喻户晓的侦探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几遍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了不少呢。《读者》,荟萃了古今中外、名家大家之作,细细品读,就像是品尝各种美味佳肴。阅读,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思考,带给我快乐。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同学们,如果你有烦恼,就去阅读吧,阅读会让你平静;如果你感到无聊,就去阅读吧,阅读会让你充实;如果你不开心,就去阅读吧,阅读会带给你快乐!
同学们,正值我们学校第九届读书节正式启动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过一个充实快乐的童年!
大家好!
读书可以使人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增长智慧。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我的生活离不开书,很难想象没有书的日子会是多么的无聊!
我最喜欢的书有两类:第一类是侦探方面的书,比如说《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这本书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曲折离奇的侦探方法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深爱着这本书。每当我翻开这本书、读着一个个的片段时,我感觉我正在和福尔摩斯一起来到了现场,和他一起分析案情、侦破案件、追踪凶狠狡诈的凶手。我很佩服福尔摩斯遇见案情后的大胆、冷静和勇敢,他的博学多才、思维慎密和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随着和福尔摩斯一起破案,我的思维越来越严谨、考虑事情也越来越周到了。我的学习也更上一层楼了!在家中,我帮爸爸妈妈考虑事情,他们都说我是一个‘小大人’了!
另一类是动手实验的书,《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本书我很喜欢,书里讲了很多个科学游戏,让我们来动手实验。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杯子倒立不漏水、纸杯不着火、易拉罐自动变扁等,你们相信吗?我也不信,于是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在这本书的带领下去验证书中一个个实验,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它们竟然都成功了。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自然科学的神奇,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加坚定了我多读书的决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多彩互动,快乐
在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150分中, 古诗文占了共30分: (1) 第7小题古诗文默写10分。 (2) 第8小题考查常用文言文词汇的常用义项及用法5分 (主要考查几种类型的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 (3) 第9~11题为文言文阅读, 共10分。3道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在文言文词—词多义的辨析、文言文翻译、文意理解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4) 第12小题:古诗词赏析5分。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呢?
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 每天都做着千年如一日的工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对每一篇课文进行“细筛”式的过滤行为, 重复再重复。课堂上, 老师一讲到底, 沉闷死板的教学课堂, 学生对文言文课文产生了抵触与恐惧心理。“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这就是我们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堂的现状。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为何被教师、学生都视之为洪水猛兽?我们先来看看文言文的特点与难点。文言文阅读与一般现代文阅读的最大区别就是古今意思的差异。学生首先要能懂文本的意思, 进而才可进一步进行阅读。这好比我们学习英语, 如果学生连英语单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那怎么能了解全文的大意, 又如何做英语的理解阅读呢?文言文中更有难于现代汉语的复杂多变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法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只有在学生真正扫除语言障碍后, 逐渐理解阅读内容, 学生才算进入文言文阅读的门槛。学生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分析课文, 进行研读并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是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台湾的教育学者林生傅先生在论及合作学习时指出: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 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那么, 文言文阅读教学如何实行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我们把它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预读感知—合作研讨—巩固运用。这三个阶段彼此之间环环相扣, 互相交叉而又逐渐深化。
一、预读感知阶段 (预习)
教师首先针对文言文课文学习内容的特点, 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简单来讲, 就是预习。如何进行文言文的预习呢?首先, 就是学生熟读课文, 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 (文言文本来就拗口难懂, 如果连读都不通顺, 就更谈不上其他了。课堂上我们可采用“录音带 (或教师) 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段—学生顺读课文—学生提出疑问—学生进行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接下来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进行自我阅读, 自我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的问题, 疏通文意, 概述全段或全文的大意。教师分三步来设计教学流程:第一步,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让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作标注以备讨论。第三步是就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将自己的困惑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把问题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四人一个小组就刚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先解决一部分问题, 小组长记录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也可提出新的疑问, 以便在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活动方面:在学生自读文本时, 教师要积极巡视并关注学生的自读情况, 引导他们养成圈点批注的良好习惯, 了解学生自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分析、小组研讨
文言文的阅读研讨一般比现代文阅读的文本分析浅, 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重复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 让小组之间在课堂中进行立论与驳论的攻守之战。在《咏雪》中, 老师设计问题:文章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美的标准是什么:美的呈现方式如何?有的同学认为“撒盐”这一比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往上扬, 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这一比喻好, 它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经过思辨, 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例如:笔者在进行《塞翁失马》阅读教学时提出了一组问题:“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讲的是谁?失马者与摔断腿的人分是谁?
以下是课堂上师生对答的场景:
学生们纷纷抢答:是“善术者”失去马匹;“善术者”的儿子摔断了大腿。
教师问:那文章中“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的“吊之”、“其父”如何解释?
学生回答:“吊之”的意思是“慰问他 (指代善术者) “;其父”指“他的父亲”。
老师又问:文中写的“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中的“其子”指谁?
学生回答:“他 (善术者) 的儿子”。
老师问:前面讲他的父亲, 后面讲他的儿子, 那文章是否讲祖孙三代人呢?
这时学生们就产生不同意见了, 有人说是三代人, 有人讲只是父子二人。一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入了白热话的激烈争论状态。纷纷找译文、翻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文章中是父子二人, 产生歧义的地方在于文章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将“其父”简单地理解为“他父亲”是不正确的, 按照文本的意思“, 其父”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父”第三声, 指代老人, 这样理解才正确。
一节简单的文言文短文, 老师提出关键的一两个问题让学生研讨、推敲, 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就会产生多彩的变化, 学生的积极性与阅读能力也可随之提高。
三、巩固运用阶段
根据心理学原理, 人们在获得新的知识以后, 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遗忘。为了巩固新学习的知识, 就必须及时复习。文言文阅读的主要复习内容有:课文、字词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写法的运用等。练习与小测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尤为突出。其方式有很多:听写字词的解词、句子翻译、课文的背诵等, 除了老师的检查外, 小组的合作尤为重要。笔者多年在文言文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1.小组内学生自拟题目互测 (课堂10分钟解决) :主要结合课文的基础知识, 自拟检测卷。如每学完一篇文言文, 解释10个生字词, 以课文下面注解的重点字词的解释;2~3句文章的重点句子翻译, 1~2题到对课文文意的理解的选择题。题型基本按照广州市中考的运作。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由学生课前出好题目 (另外一个本子写好对应的答案) , 上课时小组内进行互换, 做完后, 交换评改和打分。由于是自己出题, 出题人相当于提前复习了一轮, 再加上出题人要负责批改, 相当于又复习了一轮。完毕, 再由小组内推荐完成得较为理想的同学进行展示, 不理想的同学可以在课后, 在小组里再进行重测。如此,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 想着自己出的题能否难倒别人, 关心自己的出题与答题, 自己能否成为小组的战胜者, 等等。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甚至出现了学生相约PK的情况。
2.奖励评价:对出题认真的同学、成绩进步较快的小组及时地进行表扬。由于是分组即同一层次间的比拼, 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有了前进的机会。因为底子薄, 提高一点点, 上升的空间就更为容易, 中下游的同学觉得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笔者一般是使用表扬卡的奖励, 学生累积到一定张数, 可以到年级处交换相对应的学习用品。如是者三, 学生的积极性出来了, 学习的有效性就有了保障。
四、小结与期望:
随着多彩文言文课堂的实施, 在文言文阅读课实行小组合作以后, 学生的积极性回来了, 学生的笑脸出现了, 教学的成绩提高了。多彩课堂的实施, 让师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现在学生可不再担心害怕上文言文阅读课了!
但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一些困惑: (1)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关乎多彩课堂的成败, 不易把控思考题的难度, 问题太难, 课堂仍由教师自己包办, 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 问题太浅,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不能形成小组合作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 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课堂交流时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强。 (3) 在展示环节, 个别学生的表达不够阳光、欠缺条理等。这些都还需要笔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屈金城.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例谈[J].中学语文教学, 2016, (03) .
[2]徐国新, 吴伟昌.生本理念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J].中学语文教学, 2016, (02) .
[3]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Z].
[4]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巨瑛梅, 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6]龚孝华, 徐勇.新课程评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阅读教学 快乐指数 体验
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激趣因子,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很多的隐性快乐成分。提升快乐阅读的指数,关键要看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只有科学而艺术的设计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体验美感、情感,享受成功的快乐,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人文关怀,获得成长的力量。
一、体验美感,开拓阅读多维视野
语文教材选文大多属于经典名篇,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教材选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是多彩的,描写的场景是生动的,即使是写花草虫鱼,也都包含丰富的美感因素,具有可读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做好阅读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形成感知体系。学生一旦进入文本之中,其阅读视野必然得以拓展,阅读体验也会得到深化。
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个性阅读,让学生找出精彩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几乎将课文的全部内容都找到了,可见其语言有多经典。有的学生说:课文开头部分就直接写黄山“四绝”,让人顿生好奇之心,这“四绝”究竟有多美,自然会吸引读者;也有的学生说:既然黄山松是“四绝”之首,其描写自然也会妙趣横生……从展示中不难看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已经非常深入,对精彩词句的认知非常到位,阅读积累自然生成,这是快乐阅读的重要标志。
二、体验情感,享受阅读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多种情感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情感的慰藉。小学语文教材中,动人的故事、精彩的事件、感人的场景比比皆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核心,体验文本情感,必将受到极大的触动和心灵震撼。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如何实现有效对接,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在教材文本、学生和教师三个要素中,教师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让学生的思维和文本形成桥接,这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内心世界,这也是打开阅读情感体验的关键环节。
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为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教师设计了一组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国榷》被偷的确是一场厄运?是什么力量让谈迁重新站起来?积累一些关于磨难的名言。”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自主阅读。成果展示时,学生的回答准确到位,特别是关于磨难的名句积累非常丰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显然,这些名言是学生查找资料的结果。不管怎么说,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更深刻了,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感受,受到了感动、感染。这样的阅读当然是高效的。
三、体验成功,获得阅读成长力量
小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动力促进。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抓住兴趣,更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感是支持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为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阅读的成功感,教师要设计具体的阅读目标。当学生顺利达到阅读目标时,他们获得了阅读的成功感。教师还要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从文本中攫取成功因子。特别是那些励志性的阅读文本,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思想冲击和影响。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发挥其激励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感,这是阅读教学最需要关注的因素。在学习《少年王冕》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画图片,对文本进行图解。学生观察之后,对文本内容有更多的认知。于是教师给出一组阅读训练内容: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耽误、积攒、晶莹透亮、争先恐后、年成。②背诵第五自然段。③回答问题: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能够说明这种顺序的关键句。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因为内容都比较浅显,他们很快就完成了训练任务。成果展示时,教师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样,学生深受鼓舞,学习劲头更足了。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就是要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功快感,激发阅读兴趣,逐步形成阅读认知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阅读基础,对阅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形成全新阅读教学设计,从不同视角切入,为学生展开个性阅读创造良好环境。阅读快乐指数的提升,阅读由“苦差事”变成了“喜乐事”,这样学生阅读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阅读的效率也会更高。
内容摘要: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从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课,乐动笔写作文。
关键词:体验 快乐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没有“米”可找,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之“米”,教者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学生难于把握。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帐式的叙述,空洞笼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情感未被调动,“挤牙膏”式的写,文章自然无情而言,无理可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在新课程习作理念的引领下,我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着在课堂习作指导课上实施“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的教学新方式。
一、参与活动,快乐体验。
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活动可以是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根据学生喜欢活动的天性,我利用课间、班会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活动。如和学生一起赛跑,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水果拼盘……丰富的活动带给学生有趣的习作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八”节到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的艰辛,我组织了“保护鸡蛋宝宝”的体验性活动。每个学生保管一个生鸡蛋,要求除晚上睡觉外必须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刻不离。经过一个星期的携带、照顾,我根据这一次的活动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回顾护蛋过程,谈感受。因为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新奇、紧张的心情去亲身经历照顾鸡蛋的过程,都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谈感受时,学生们争先恐后,表现出了强烈的交流、倾诉欲望。
二、强化活动,获得快乐。
传统的活动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模式,即“活动---指导---习作---讲评”。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活动与作文,活动与指导互相脱离。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作文。
“活动体验”型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习作指导--即随着活动的开展,进行“观察、想象、描述”等习作指导,教师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引发学生的述说激情。这样的课,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型作文课:《有趣的实验》
伴随着实验活动的展开,我不断进行以“体验”为附着点的习作指导的生成。
指导环节一:出题设疑,激发好奇心理
课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0+50=?,略带神秘地问:“同学们,看了这个算式,你们想到什么?”
(针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一道简单到及至的算式题,但教师提问时的语调及神态,让学生顿生疑虑,不敢轻易说出答案,学生的“体验”油然而生。由此生成作文内容,让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在情境中萌动、发芽。)
指导环节二: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心理。
老师邀请两名学生做小助手,边进行实验,边指导观察,谈感受。
1、实验准备:先取出两只量筒,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酒精,另一只量筒里装有50毫升的水;再让小助手拿着两只量筒巡回让学生看刻度,闻气味,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准备的这两只量筒,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看同学们思绪飞扬:
“这两杯液体各不相同,老师想要说明什么?刚出现数学算式又来一道科学实验题,真让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两只量筒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脑中的疑团更大了,这、这……又要干什么呀?疑问塞满了我的整个脑袋瓜儿。”
“看到这两只量筒,我不由得产生了许多疑问,真弄不清老师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2、实验过程:请一名助手将50毫升的水小心地到进酒精量筒里,师轻轻摇晃量筒。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什么了?
生纷纷聚拢到量筒前,睁大眼睛认真观察。
师: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同学们又有什么想法?
教室里更热闹了,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惊讶的神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生这样描写道:“我看得清清楚楚小助手倒时一滴也没有洒下,老师也没有偷做手脚,难道50+50真不等于100?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学生急待弄清其中的原因。小学生探究知识或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的心理在此刻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根据活动课堂现场的情况,老师可及时指导学生捕捉富情趣的细节,加深学生在细节上的体验。)
指导环节三: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
1、 师:想知道50毫升酒精加50毫升水怎么不是100毫升吗?
2、 出示答案:原来水的分子结构紧密,酒精的分子结构稀疏,它们混合以后,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的分子空隙里去了,所以50毫升的酒精加50毫升的水不等于100毫升。
3、 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4、 看到同学们神情各异,我下令进行表情定格,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表情,进行说话练习。
“子月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啊---’嘴巴张得老大,简直可以扔进一个鸡蛋了。”
“陈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
(这里引发的一个观察片断,让学生感受、注意到了活动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及时捕捉有趣的情节。)
指导环节四:指导评价,获得成功的喜悦。
1、 师:有趣的小实验做完了,你能按“出题-准备-实验-明理”的过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2、4人小组合作说,师巡视。
3、指名说,评议,指导。
⑴指名生先说,小组内再补充。
⑵评一评,他说得好吗?好在哪?
(指导评价,让评价成为赏识,成为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评价可以伴随着活动过程,伴随着“体验”“交流”与“对话”进程展开。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在仔细观察时,在贴切表述时,教师或同伴的肯定和鼓励犹如催化剂,促使着学生观察、描述、想象、体验等习作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或多或少有精彩之处,有可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是描写生动传神。)
这次活动体验获得了成功。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不断激发、强化学生个体的活动体验,使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习作都有了鲜活的感受和语言。
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帐。因此,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挖掘素材、内涵,找出写作的“点”,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内容,找准写作的路子。活动让学生有具体的习作内容和鲜活、个性的体验,让学生有“米”可“炊”;活动让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种教学机智,有一种灵活的引导技巧。“活动体验”,让习作教学生动起来!快乐起来!
作者邮箱: chenxiuqin63@163.com
是的,快乐对我们的生活多么重要!每天面对一大群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使老师的情绪变化很大,也很容易把来自家庭和生活的苦恼带进课堂。但一个老师的心情不仅仅属于自己,还会辐射到几十个孩子。不快乐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老师本身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把快乐带给孩子,教育原本是一种享受;把快乐带给孩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瞬间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
少先队是广大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她更应该把“创造儿童快乐,追求儿童幸福”的口号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她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员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
一、快乐目标的设定
1.快乐目标设定的载体
作为快乐目标的载体,应融队员身心发展的心理需要和时代对队员素质的要求于一体,并能在不断传递过程中带给队员快乐与追求。比如:中队公约、行动口号、中队名称、中队标记(吉祥物)、中队自编的队歌以及板报、队角、自设奖章等,都可以成为快乐目标设定的载体。
2.快乐目标设定的原则
(1)目标应满足成长需要。凡是符合少年儿童的成长愿望,满足他们某种强烈需求的目标,总是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为达标而奋斗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孩子是具有个性、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人,他们的话语、行为都反映了自己的愿望和心理。
(2)目标应激起情感体验。从我校五(5)班“绿茵中队”的快乐目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五分享:
分享自主的快乐;分享给予的快乐;分享沟通的快乐;分享挫折的快乐;分享友谊的快乐。
四心情:
让我们永远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让我们永远洋溢着快乐的表情;
让我们永远拥有助人为乐的热情;
让我们永远释放勇往直前的激情。
(3)目标应贴近现实生活。目标应是看得见、摸得着、贴近队员生活实际的东西,并能诱之以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如以下快乐公约:
快乐需要制约:遵守学校各项常规,做合格的小公民;
快乐需要友谊:让我们手牵手,建立深厚的友谊;
快乐需要奉献:献出自己的爱心,换来喜悦的果实;
快乐需要自主:我们是小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快乐需要满足: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合理的愿望;
快乐需要乐观: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脑后。
为此,作为辅导员要关心、了解孩子们平时的生活,快乐目标的设定首先就着眼于队员的生活,从而真正走进队员的世界!
(4)目标应体现鼓舞激励作用。把达标生动形象地同某种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收获结合起来,能起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以上四条,可以说是快乐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四者之间有机统一,体现出了目标的艺术性、实效性和整体性。快乐目标以队员们的发展需要为圆心,以辅导员的引领为半径,共同画出“快乐之圆”,让队员们成为快乐目标设定和实施的主人。
3.目标设定的特点――体现“四性”
首先要有童趣性。快乐目标要充满少年浪漫的色彩,引导少年儿童满怀兴趣地追求、探索、学习、活动,积极地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其次是发展性。快乐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因为它需要大家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才能达到,但是过了这段时间,随着目标的一一达成,新的目标也应逐步提出,以此引导队员们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奋斗。另外,目标的设定应循序渐进,不断向前运动,不断发展变化。不仅为实现今天的美好,还要为明天、后天更美好的目标而努力,这样的目标才会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再次要体现互补性。快乐中队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共同一致的,大家都为之奋斗的目标。由于中队存在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为此,目标的设定应有机地整合两种群体的优势,不断协同互补发展。最后还要体现差异性。快乐目标的设定首先就要从真正走进学生世界开始。了解他们的差异,体现他们的差异,承认他们的差异,在设定目标时,给予其引导,促进其发展。
二、快乐生活的创设
1.以兴趣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产生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将“组织快乐学习”的切入口落在“学习兴趣”上。以“兴趣”为首,探索适用于所有学生,并能引导队员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
2.以自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快乐活动
“自主”是个性解放、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将“活动自主”作为切入口,尽量提供学生自由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设计、自由交往的“自主空间”,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快乐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以自主性、选择性、民主性为教育特点的“菜单式”活动形式;第二,一系列主题活动。
3.以团结友爱为核心,创建快乐中队集体
友爱,是儿童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孩子们才能得到快乐的发展,它是创建快乐集体的首要标准。快乐中队创建包括:第一,以友爱团结为核心,制定中队目标、组建中队组织机构;第二,以友爱自主为动力,开展中队活动;第三,以友爱信任为纽带,改善中队辅导员与队员关系;第四,以友爱尊重为驱动,形成中队凝聚力与向心力。
4.以民主为核心,营造快乐家庭
民主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所以,在快乐家庭的营造过程中,“尊重”、“平等”、“信任”、“交流”等都是重点。快乐家庭营造包括:第一,家长教育观念倾向及其对策;第二,“亲子活动”等沟通交流手段;第三,家庭教育中的快乐激励;第四,“快乐墙”、“快乐报”、“快乐帖”等营造快乐家庭的计策。
快乐是一种心绪,是情感上的愉悦;快乐是一种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快活。快乐是一只吉祥的鸟儿,能在心灵的枝头唱出婉转优美的歌;快乐是一支悠扬的乐曲,会在心田深处舒缓地淌过。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度过自己的金色童年,快乐地实现自己的七彩梦想!
关键词:快乐;创新;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05-01
新的形势,新的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呢?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加强作业改革,设计创新作业,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我在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设计了一些创新作业,在做的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创新作业的渴望,他们也从中体验到了诸多快乐。现将自己设计的一些创新作业作一简单介绍。
一、生动的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小华的一天
今天早上7(),小华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丁丁,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小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再比如教学完《24时计时法》这一课后,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来写数学日记,记录周末一天的安排,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愉快的绘画式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这样的课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在班上展览。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有趣的游戏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 《简单的统计》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硬币” 、“选班长”等游戏作业,课后学生相互之间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四、丰富的调查式作业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例如在学完《简单的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五、温情的家长合作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比如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再比如设计一些“我和妈妈比计算”、“我和爸爸妈妈比解应用题”等作业。
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体验阅读的快乐演讲稿】推荐阅读:
我体验到的快乐作文06-16
在体验中享受习作的快乐09-11
体验快乐作文10-18
快乐体验健康成长06-11
体验式快乐作文教案11-27
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09-24
我阅读,我快乐的叙事作文06-20
初中作文500字:阅读是快乐的10-11
军训体验的作文05-26
体验军营生活的作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