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会的安排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运动会的安排(精选12篇)

关于运动会的安排 篇1

为了更好的完成运动会的各项安排.再次重新安排一下各部门所需事项.运动员的训练.由体育部主要来训练.生活部,配合体育部.完成平时的训练.所需要的具体事项安排.由两个部门的部长具体协商.健美操的排练.文艺部,负责教.办公室负责一切的监督.自选舞蹈(男生舞蹈): 宣传部可以不用去监督.但是自选舞所需的道具由宣传部来制作.具体事项遵循文艺部部长意愿.方队:方队人员已经定好.由纪检部全面负责训练.副主席叶津江全面督促.希望纪检部部长和副主席默契配合.组织部,请尽快写好关于班长考核细则的策划书和评定打分表.写好以后,通过了,就具体实践.注意:关于班长考核,目的是为了考察一个班的领队人,到底是否深的民心.是否表里如一.这才是关键.心理部 学习部.根据系里安排 进行各自部门的事情.若接到通知,请积极配合各个部门.关于时间安排:运动会开幕式彩排时间:本月25,28,30 三天

本月20号 我系自选舞蹈检查,本月23号 我系方队 健美操 检查

本周周末 不休息,请全体学生会干部以及干事 辛苦一下..两个舞蹈和方队在周末都继续练习.练习时间为 上午9点—11:30下午3—5:30

关于运动会的安排 篇2

话题一:运动负荷如何分类与定义?一般合适的运动负荷参考指标有哪些,如何判断与测量这些运动负荷指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上,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体育课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心理负荷是指在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量与强度的程度。

——江苏张建、安徽黄燕

在体育课上,运动负荷包括强度、时间、密度和数量等基本因素,反映学生身体状况的外在的和测定的一些身体指标。面部表情,需要观察;个人感受,需要咨询;排汗量,需要教师判定。

——山东杨正伟

按照运动主体的性质(运动主体差异、运动目的、运动方式、运动内容、运动过程等)对运动负荷进行分类,可将运动负荷分为:训练负荷、竞赛负荷、教学负荷、健身负荷等。

——甘肃董平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而使学生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此处的训练因素是指通常所说的运动量,也称训练的外部负荷。构成训练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及负荷密度等。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测定常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自我评估、教师观察和客观评定等。

——甘肃高栋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在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那么,如何理解“量”和“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m快速跑,跑后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而1分钟慢跑,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运动负荷的大小应该和运动时间和练习密度有关。

——湖北曹继锋、浙江孟凡东

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一次锻炼中所承受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量指人体在一次锻炼中所做的功,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做的功。界定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评价。如,学生以5分钟一圈的速度跑了6圈(每圈400米),用时为30分钟,运动强度较低,所以这30分钟的运动负荷偏低。

——山东赵林楷

运动负荷域是指在运动训练课中,适宜运动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生理范围,包括运动训练的强度、时间、密度和数量等4个基本因素(教科书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适宜的运动量。一节体育课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最大负荷应该出现在课堂练习的主要内容中,也就是基本部分。体育课中,学生的练习密度达不到,运动负荷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满足课的量。运动负荷一般是根据心率来测定,这种方法比较实用、易操作。

——四川贯玉平

一般合适的运动负荷参考指标有:练习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心率、血压等。

——安徽李厚余

在实际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没有一定强度的量和没有一定量的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提高运动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运动量,增加运动量,则要相应降低运动强度。大强度和大运动量(如,快速跑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的练习机体承受不了,而小强度和小运动量(如,慢速跑一段很短的距离)的练习又难以获得练习效果。

——山东臧向前

运动负荷可从以下2个方面评价:1.学生练习时的组数、次数和时间.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或之后,面部表情变化、出汗量的多少等。

——河南付艳军、宁波王兴发、山东蔡全坤运动负荷的采集主要有脉搏测量、询

问和观察等方法。

——江苏周洁琼

测定生理负荷的方法:1.学生的自我感觉;2.观察。如,面色、汗量、呼吸、动作质量和表情等;3.生理测定。如,心率、血压、心电图、肌电图,一般采用较简易的手测脉搏方法来判断生理负荷。

——安徽黄燕

一般来说,采用较简易的手测脉搏的方法来判断生理负荷还是比较适用的。学生课堂平均心率在120~130次/分为小运动量,130~150次/分为中等运动量,160~180次/分为大运动量。

——吉林叶延军

判断与测量可以采用测心率和测脉搏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观察进行,如,观察学生出汗的程度、面部表情、动作协调性等。如果汗较多、脸色较红、动作较迟缓,那可能负荷较大,反之较小。可以选定一名学生,每到一个阶段让他自测或小组长、教师帮测,并做好每个阶段的脉搏记录。同样内容不同手段方法的负荷也是不一样的。

——浙江易勇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表现,获知学生的运动负荷承受情况。如,精神是否

愉悦,体力是否充沛等。

——河北郑伟强

在体育课上,随着运动量的积累和运动强度的逐渐提高,运动负荷也相应变大。在课上通常根据学生的表现初步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

——浙江严月华

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更好健身效果的迹象。因此,通常把正常人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该次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

——山东臧向前

话题小结:通过本话题研讨,大家认为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数测试方法:可以选定一名学生每到一个阶段让他自测或小组长、教师帮测,并做好每个阶段的脉搏记录。一般判断合适的运动负荷参考指标有:练习次数、总时间、练习密度和强度、心率、血压等。此外,不同项目、不同体质的学生群体,运动负荷也应有所不同。

——江苏苏常水

话题二:结合教学中的案例,您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何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将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混淆。

以篮球传球课为例,在一节课中可以在基本部分进行强度较低的技能学习,这里保证的是运动量。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10分钟的体能练习作为强度的保障,那么这节课的负荷就是合理的。如果仅设计篮球传球练习,即使练习密度大,只有运动量而没有运动强度,本节课的负荷设计是不合理的。

在设计200米全力跑时,单位时间内的强度够了,但整堂课运动量不够,那么这堂课负荷设计也不合理。在设计时应注意:站立起跑技能学习阶段强度可以低,但可以让学生增加练习次数以增加运动量,在课中结合技能学习安排几组间歇时间短的50米跑的练习,可保障运动强度,整节课的负荷就合理了。

——山东赵林楷

对课的运动负荷的测试,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在练习前应先测一次安静心率,在练习中,每隔3~5分钟测试一次心率;各项练习开始前及结束后即刻测试一次心率;每项练习结束后的第3~6分钟进行第2次测试。这样可以掌握每节课练习心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便在整个锻炼过程中将心率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氛围内。

——山东梁雨军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负荷不大,练习密度不足,为了提高练习密度,笔者一般的做法是增加练习时间和练习组数,有时可以采用分组轮换教学法上课,还可以进行“课课练”练习,“课课练”对提高本次课的运动量有较大帮助。若本次课为新授课,运动量较小,那么在进行“课课练”时,可以提高练习次数,若本次课负荷较大,那么在进行“课课练”时,可以适当控制练习组数等。

——四川贯玉平

笔者学校当前体育课堂中的运动负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兼职教师较多,其对课堂运动负荷的意识淡薄;2.在加大运动负荷时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练习。

——江苏吴洪椿

针对吴老师的问题应有以下对策:1.对兼职的体育教师进行有关教法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适应新形势的情况下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2.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上,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如,在练习站立式起跑的课堂上,开始时一般以游戏过渡导入主教材,练习者双脚左右开立,听到哨音后开始游戏,之后再采取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的站位方式进行游戏,让学生比一比到底是哪种起跑速度快。教师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技能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不断尝试的同时,运动负荷逐渐提高了,运动量也加大。

——山东杨清妍

在体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之外,还有询问和观察。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时,与学生的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相对应的心率却有所不同,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观察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速度、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每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有运动负荷的影子。同时教师要注意,在预设运动负荷时,要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考虑进去,要做到“因材施教”。

——浙江孟凡东

目前,体育教学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既保证了运动强度,又提高了运动量。如,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和B两组学生站在起跑线上,C组学生站在终点线上,起点线与终点线间隔50米的距离,A组学生跑至终点线后,C组学生开始跑向起跑线,C组学生跑至起跑线后,B组学生再跑向终点线,以此类推,A、B、C三组学生进行迎面接力的间歇练习。

——广东张喆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即,运动负荷的预设要满足整堂课要达到的平均心率的要求,在学生学练过程中,让学生达到合适的运动负荷,但不是追求最高心率,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再逐渐缓慢下降到“原始”状态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没有考虑这一点。另外,教师还应注意不要因为追求运动负荷而忽视运动技能的学习。

——浙江易勇刚

笔者认为,目前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准备部分时间较多,结束部分匆匆忙忙;2.运动强度主要是放在“课课练”部分;3.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有时需要变换方式方法。安排运动负荷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或者改变教学方法。如,在实心球教学中,部分女生每次仅掷3米多,练习的次数越多,学生越缺少自信,再多的练习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此时,就应改变练习方法,逐渐使其从心理上愿意去练习,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成绩。

——江苏苏常水

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如果课的主教材运动负荷不够,教师可以通过课课练(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提高课上学生的运动负荷,课课练的内容可以设计成让学生无意中就能参与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运动负荷的调控,使学生乐于参与,敢去完成,让他们有成就感。

——江苏聂尔林

教师在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时易出现的问题:1.一味追求安全;2.过分追求形式;3.过分强调成绩;4.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学生自主性不强;5.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甘肃董平

将所学技术融入到游戏中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运动负荷。往往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练是感觉不到累的。

——江苏张丹

话题小结:体育课堂在运动负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层面: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忽视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提高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方面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学生方面:运动量低,参与积极性不高,运动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针对其存在问题,大家也都提出建议:1.按学生的能力分组、强弱互助等。2.教师在安排教材内容时注意相互间的搭配,运动量大小要交替合理安排,合理确定教学目标。3.在提高练习密度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多安排不同的练习方法,适当调整练习次数。4.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在教师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同时,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

——广东黄宁波

话题三:针对不同学情、教材、季节、时间等情况,您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的策略有哪些?坚持了哪些原则?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学情等,在跑的频率和距离上应有所区分。以快速跑为例,根据学生跑的能力,可以采用让距跑的形式,可以让速度不等的学生异质分组比赛,也可让学生自由结合编组比赛。

——安徽刘书奇、河南何艳军

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关。如果想降低运动负荷,可以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减少练习时间、增加休息和间歇时间,也就是降低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组数、距离、个数等。如,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穿插教师的讲解、示范、评价、脉搏自测等进行调节放松。进行分组跑时,让耐力差的学生在队尾跟跑。

——甘肃郭凌霞、江苏张建

有效设置课堂体育运动负荷,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有效防止伤害事故,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马德福

安排适宜运动负荷的策略有:1.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兴奋性比较高,要适当控制运动负荷。2.对初中生来说,要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以保证学生有适宜的负荷。3.对高中生来说,要加强选项内容的技术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保证学生有适宜的负荷。4.在每学期的开始阶段,负荷不宜过大,可以安排一些负荷相对较小的内容,之后再逐步增加运动负荷。5.天气炎热时,要减小运动负荷。6.教学中上肢的练习内容要与下肢练习内容相搭配,防止身体局部负荷过大。7.枯燥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搭配。

——安徽李厚余

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应遵循以下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规律,每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一般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在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渐降低生理负荷。从整个学期考虑,学期开始的几节课的生理负荷应适当小些,之后根据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计划地逐渐加大运动负荷。2.适宜性原则。如,大课间活动后的第三节课是体育课,在体育课上,热身活动时可加快过渡,课的运动负荷要低于其他课次。否则第四节课时,学生会过于疲惫。

没有运动负荷的体育课不是体育课,增强不了学生体质。在体育课中要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如,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全班学生一起练习,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运动量,但也要根据课的内容来定。

——安徽金文渡、浙江但凤荣

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的。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将此心率保持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浙江孟凡东

控制运动负荷的策略有:1.合理搭配教材内容调节运动负荷。可以将运动负荷较小的体操内容与有一定强度的素质练习搭配,如,球类等项目;将学习的内容与复习已学内容搭配;2.改变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来调节运动负荷。如,身体练习的难易程度、动作幅度的大小、力量与速度的改变、增加或减少练习组数、延长或缩短间歇时间等;3.根据器材、场地及天气等客观因素来调节运动负荷。如,一物多用、一场多用、改变组织形式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通过调整场地的大小、器材的轻重等合理调整运动负荷,使学生的学练更加有效;5.通过精讲多练控制运动负荷。

控制运动负荷原则:1.有效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持续发展;2.科学性。运动负荷的适当调整;3.安全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如年龄、能力等;4.计划性。正确处理预设与调控的关系。

——广东黄宁波

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小,机体的反应则小,而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大,超过了机体适应能力,则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适当增加,一般在开学初运动强度要小一些。对于耐久跑教学,可采用间歇跑、变速跑、超越跑等变换练习方式,从而逐渐加大运动强度。

——江苏苏常水

根据上课的内容,采取“课课练”的形式,调节课的强度:一是在新授课时,运动量较小,可以在“课课练”时增加练习强度;二是对于运动负荷较大的课,可以安排较小“课课练”强度或者尽量不安排“课课练”环节。

——四川贯玉平

发展有氧心肺能力的长跑(以800米为例)教学课,面对此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头疼”,因为在跑的过程中腿部酸痛难受,体力消耗也较大。那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一般而言,学生能接受前200米的强度,随着乳酸堆积、氧债积累,学生会越跑越慢,强度也越来越低,虽然学生能坚持跑完,但学生运动后反应很强烈。

一般来讲,磷酸原和糖原系统供能可以满足400米的能量消耗,如,快速300米接30秒小步放松跑+—快速200米跑接30秒小步放松跑+快速150米跑接30秒小步放松跑+快速100米跑接30秒小步放松跑+快速50米跑接30秒小步放松跑。这样练习,既保证了单位时间内的强度,又保证了运动量。

大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一次性进行蹲起50次的练习,休息2天完全恢复后,再进行一次实验,第1组做10次深蹲动作,组间深呼吸5次;第2组做15次深蹲动作,组间深呼吸10次;第3组做20次深蹲动作,组间深呼吸15次;第4组……以此类推。对比2次体验,会发现第2次实验的练习方法更容易接受,并且第2天的腿部酸痛感也弱于第1次的实验。这种锻炼模式也考虑了心理负荷,让学生更易接受。第2个实验更注重的是每组的锻炼强度,然后在组间深呼吸调整,以几组高强度的训练保障负荷。这种实验告诉我们,相对于靠运动量的积累提高运动负荷比一次性完成大强度的负荷练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山东赵林楷

安排运动负荷及运动量时,应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如,女生在生理期不宜进行大强度的练习,但适宜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生理期的抵抗力,所以在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时应考虑学生的身体情况。

——上海王彩云

冬季可让学生在游戏和循序渐进的身体练习中加大运动负荷,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更应加大练习密度从而提高练习强度,尤其是趣味性且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内容,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季节对运动负荷安排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教师需要根据天气控制运动负荷量。而对于时间的安排,应根据班级人数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和练习量。

——安徽申克才

话题小结:从教师们热烈的研讨中可以感受到,一线教师的教学理论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对于学情、教材把握很有见地,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们谈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建议,也提出了小学生与初、高中生的个体差异、主观能动性等。如,浙江张建林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有关控制运动负荷的策略及原则,让很多参与探讨的教师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交流,也将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原汁原味地散发出来,更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青少年晨练的运动量当如何安排 篇3

当出现上述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合理科学的安排晨练的运动量。那么当如何安排青少年学生的晨练运动量呢?由于每个人的体质,运动爱好不同,运动条件等原因无法定制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安如下的运动量去做会好一些。

青少年每日晨练半个小时为主,逐步提高到45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为宜,晨练可以安排一些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徒手操、打太极、武术和一些球类,但不要运动的过分剧烈,在做运动之前,要充分的热身,以使身体各个关节活动开,可以做一些慢跑之类的运动,然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对青少年的身心都有好处。

晨练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可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判断:

1、运动后,在半个小时即能恢复平静,心率、呼吸的次数以及情緒状态都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以心率为例,如果运动量过大,运动结束后5~10分钟内,心率比运动前还要快7~10次/10秒,而且半小时之内不能完全恢复平静。

2、运动达到出汗为宜。但不出汗意味着运动量没有达到效果,量不够。(有些青少年不爱出汗除外)大汗淋漓则说明运动量过大。

3、晨练后,早餐食欲好,食量增加,说明运动恰当。否则运动量过度。

4、锻炼后精神依然饱满,精力充沛,没有困意,对上课学习,工作没有代来影响。反之,如果精神萎靡、疲乏、头昏、目眩,则说明运动量过大。

5、通过经常性的循序渐进的晨练,体质增强,记忆力也会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也会上升,表示运动量恰到好处。如果出现消瘦、多病、学习和工作效率因锻炼有所下降,无疑是运动量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当加以调整。

院运动会安排 篇4

一、主办部门:学生会体育部

二、活动时间:2011年3月5日,第二周周六下午两点正式开始。

三、活动目的:

1、为校运动会选拔人员进行训练

2、增强大家的交流

四、活动地点:北苑体育中心 五。、活动项目:男子、女子100米、200米、400米跑。女子800米跑步。男子1500米。男子、女子50米往返接力跑。男子(7公斤)、女子(4公斤)扔铅球、三级跳。

六、活动的物品准备

1、铅球(4公斤、7公斤各一个)、接力棒、哨子(两个)、院旗、长绳(跳绳用)、卷尺(2把,一把用三级跳,一把用于跳远)、桌椅两套(在北苑7#借),小黑板一个

2、常用的药物和水(生活部准备)3计分表(19张),奖状33张。笔一支。

七、人员安排

1、各班的班长作为各班联系负责人,主要负责比赛时候各班的秩序以及比赛的时候寻找参赛选手。

2、设立检录处(人员李丹、郭欢)位置就是靠近入口的地方,检录完毕后检录处可以撤销,所有参赛选手到场时候需要到检录处进行登记签到,检录完毕后郭欢负责比赛中与各班的负责人的联系。

3、计分处人员:李珍(负责登记最后的分数并且计算出每一项目的相应发奖人员的名次)、闫欢(负责从各个项目收集计分单送到总计分处)、陈冠君(总负责人),申诗阔(拔河比赛)、管士猛留后等待总负责人的临时调配

2、项目人员安排:

1、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主要负责人是:李树震,负责决定比赛的开始,然后向发令员举手示意,发令员开始法令,比赛正式开始。每一轮开始的时候发令员在比赛的起点,负责人在比赛的终点,此项目需要计时员一人(余建新),一个记分员(李真),发令员(柴茂丰)。维持赛道秩序的(耿亚伟、邵磊)

2、200米跑的主要负责人:胡全宝,计分员(冯美琪),计时员(赵学红)

2、男子和女子铅球项目负责人是:张明红。计分员刘艳。

3、男子和女子三级跳项目负责人是:陈玉峰,计分员:袁衬衬。

4、团体项目负责人:

1、男子和女子50米接力,负责人李树震。计分员李真,计时员闻有阳,发令员(余建新),维护场地秩序

2、跳绳比赛的负责人:胡全宝。计分员:李真、郭鹏娇

3、拔河比赛负责人:陈超、计分员:刘艳。

3、记者团负责照相(负责人任亚飞)。

4、场上查看负责人:陈超,负责查看比赛的进行以及负责比赛中项目负责人和总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临时的进行调人员,以确保比赛的进行。

5、顾香香、冯美琪负责保管运动员的衣物和帮助运动员倒水。

6、比赛中有些项目可能需要搀扶人员,所以请各班的班长安排相应的人员负责本班的参赛队员,请多配合

5、比赛结束的时候所有学生会的人员留下清理场地和整理物品。

八、流程

1、周六下午1点开始集合,各班的班长负责把各班的人员带到北苑体育中心,先有体育部的耿亚伟把院旗扛到操场,然后各班根据院旗的位置开始站队,1:30集合完毕。

2、集合完毕后等卢老师进行比赛的开幕致辞。卢老师讲话完毕后由体育部陈超,进行比赛的相关的项目场地的安排和比赛的流程的介绍以及比赛时间的大致的安排、项目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就位。

3、项目开始的顺序:男子100米和男子、女子三级跳,男子、女子扔铅球,同时进行,所以有涉及到这几个项目中有一个人同时报多个项目的,一个项目比完了赶紧到其他相应的比赛场地进行其他的项目比赛,注意,项目的主要开始时首先要参加的是100赛跑。

4、接下来是男子。女子接力赛,先是男子后是女子。

5、后面的是跳绳、最后是拔河比赛。

九、比赛的时间大致安排如下: 9:00-----9:40男子和女子100米跑。9: 40----10:20男子和女子200米跑。10:20-----10:30男子400米

103:30-----10:50女子400、800米跑。103:50----11:00男子1500米跑 11:00---11:30男子和女子接力赛

11:30----12:00拔河比赛和男女混合跳大绳。

十、其他安排

由于安排的人员有的是比赛中的参赛选手,所以没有比赛的时候大家多配合将比赛场地的秩序维护好,保证比赛的时候能够顺利进行,节省时间。

十二、奖项安排

男子:

100米取前三名、200米赛跑取前三名、400米取前两名、1500米取前三名、铅球取前三名、三级跳取前两名。女子:

100米取前两名、200米取前两名、400米取一名、800米取一名、三级跳和铅球各一名。团体赛

运动会赛程安排 篇5

(1)参赛形式:

单位派出20名同学(男女各10人)

具体说明:2010级各班每班派出20人参赛(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若人数超出或不够则视为弃权,比赛分为三大场,每大场分为三小场,每小场间不休息,决赛当天没大场比赛间休息10分钟

(2)裁判:两名比赛裁判,保证比赛公平

(3)监督:每队出一名,监督人员监督对方是否有违反规则现象,如发现有违反现象将立即取消比赛资格.(4)分组安排:比赛分为三大组,即A,B,C.具体分组由各班班长抽签决定,每组只有一个队伍晋级.(5)最终决出三支队伍争夺冠军:冠军以自由形式进行

二:50米迎面接力

(1)参赛形式:各班以班为单位派出8名同学参赛(男女各4人)

(2)分组安排:比赛共分为三大组,既A,B,C.具体分组由各班班长抽签决定

(3)比赛方式:9支队伍以淘汰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各组第一名晋级决赛

(4)裁判:3名裁判,1名负责比赛开始,2名负责监督比赛过程和评审最终结果

(5)最终决出三只队伍争夺冠军

(6)具体说明:比赛分为9号,10号进行,以12:50为准,各班负责人开始确认参赛人员,并向工作人员汇报(若在13:00还未到齐的参赛队,可按弃权对待),三个班一个小组,各小组由抽签决定,9号决出各小组第一名,10号进行冠亚季军比赛

三:跳大绳比赛

(1)参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派出8名同学参赛(2名摇绳,6名跳绳)

(2)具体说明:比赛分为13,14号进行,13号由5个班进行比赛(国贸1,国贸2,市场营销,司法1,司法2),14号由4个班进行比赛(法务1,法务2,法务3,法务

4),以12:50为准,各班负责人开始确认参赛人员,并向工作人员汇报(若在13:00还未到齐的参赛队,可按弃权对待)

(3)分组安排:比赛以淘汰赛的方式进行,各班以2分钟内所跳次数多少决出冠军

(4)裁判:3名裁判,1名裁判负责记时和发号开始口号,2名记数裁判以确保比赛公平

四:参赛要求

(1)每班必须有负责人2名,专门负责比赛的相关事项

(2)各队要求1名监督人员,监督对方班级人数以及是否有违反规则行为

(3)每队至少有5人组成后勤小组,负责比赛后勤工作

(4)参加比赛队员需要携带本人学生证,否则不得比赛

(5)参赛队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

五:注意事项

(1)比赛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参赛

(2)比赛不的与裁判发生冲突,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3)遵守比赛纪律,准时参赛

(4)以为天气原因比赛难以进行时可以适当延后

(5)各具体赛程另附

六: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让大家更加了解和记住这个日子,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激发同学的合作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望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使本次活动圆满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外联部

运动会开幕式安排 篇6

开幕式主持:

1、7.40-8:00进场(由教室到指定观看区,学生带椅子分四列纵队)

2、8:00学校行政到主席台就坐;彩旗队就位各中队进场 3、8:05进场(各中队进场)

4、8:10宣布仙涌小学2012年《阳光校园、快匀》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开始

4、升旗仪式宣布:

3、校长致开幕词

4、XX老师提出运动会的目的、要求及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5、主持人宣布运动会比赛正式开始。请各班有序退场到观看区。

6、足球队表演赛:

六、运动会组织纪律与工作要求

(二)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在运动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一切行动听指挥,各工作组相互配合、协调,确保运动会圆满成功。

对中跑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的研究 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是以我国优秀中跑选手年度周期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跟踪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中距离跑运动员年度周期安排的基本理论

2.1.1有关训练周期安排的基本原理训练战略的制定, 并确定各年度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选择某一年度周期的结构问题, 换言之, 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解决关键训练任务的方法, 这体现在训练过程分期的不同特点之上。在年度周期训练安排上, 短周期形式要好于长周期形式。在年度负荷安排上, 对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来说, 增加负荷强度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但低强度的负荷有助于运动员机体的调整与恢复。

2.1.2我国中距离跑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安排

对于我国中距离跑项目来说, 通常情况下都是安排双周期年度结构形式。

中距离跑运动员的年度双周期训练结构是由第一准备期+比赛期 (冬季) +过渡期+第二准备期+主要比赛期+过渡期构成, 每一个时期又由各自的中周期构成, 每一个中周期在年度训练中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2.2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一般准备期周训练安排

我国优秀中跑选手在比赛年度训练一般准备期中, 所有的训练安排都是围绕着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改进技术、培养意志品质, 为竞赛时期的训练和提高专项成绩打好基础, 该阶段的运动量较大, 强度适中, 训练期长。时间主要是在进入冬训之前, 目的是为以后的专门准备期做准备, 为后期的训练, 强度做储蓄。

2.3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基本周训练安排

运动员通过改变负荷来引起身体的新的适应, 并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是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在基本周的主要目的。基本训练周又分为加量周和加强度周两种类型。在需要给运动员机体以强烈刺激的同时, 还应组织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强化训练周。

表2所示为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基本周大体训练框架, 基本周的主要训练目标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 改进技术, 培养意志品质, 为竞赛时期训练和提高专项成绩打好基础, 该阶段的运动量较大, 强度由小到大, 负荷适中, 训练期长。

2.4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强化周训练安排

比赛前的一个专门准备周叫强化周。在强化周中一般不做专门的准备, 只是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做出调整, 在平时训练和比赛前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两周的训练强化。强化周与基本训练周的主要区别在于训练内容更加的专业化, 更具有针对性, 采用的方式更加接近比赛的强度, 准备和组织模拟比赛的特点形式。

2.5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测试或比赛周训练安排

我国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在进行负荷训练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一样, 那就需要把耐力训练、无氧代谢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放在比赛前的3~5d中进行, 在比赛的前1~3d一般进行低强度和具有恢复性的有氧代谢训练, 让运动员各方面最佳的状态处于比赛日的最高点, 让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达到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5]。

3结语

(1) 在一般年度周期上耐力项目运动员可安排年度双周期结构形式, 全运会年因有一个单独的赛前时间段, 因而可安排三周期的训练结构形式。

(2) 在比赛前进行强化训练针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专项耐力和力量耐力的安排不一样, 有明确的标准。

(3) 优秀运动选手训练时采用的训练手段多以复合形式出现, 特别重视专项成绩的发展和间歇跑的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宗伟.“训练周期”理论发展的思考[J].运动期刊, 2011 (7) :26-27.

[2]B.C.鲁宾.奥运会训练周期及年度训练周期理论与实践[M].詹建国, 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2:60.

[3]张宏磊, 刘建立.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88-90.

[4]陈小强.高中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浅谈[J].教师, 2009 (4) :99-100.

[5]陈兴胜.青少年中长跑科学化训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72-178.

小学语文教学关于作业的安排 篇8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作业优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業、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学《节日的大街》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节日大街的景象。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作业功能、形式的优化

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小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多限于词语摘抄、背课文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它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1.设计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我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设计实践性、活动性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在上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类似的实验;在上完《燕子》一课后,让学生自选一部分内容,用彩笔画一幅画;在上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调查本地空气的污染情况,在看、问、听、写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形式有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查一查、问一问、辩一辩等。

2.设计自主性作业, 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首先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3.个性化特长作业自设, 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机会。让学生设计一份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时间为一周或一月,这样的作业,就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人人有观点、家家有看法。但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们语文教师的路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13运动会具体工作安排 篇9

1、文体部部长李安白领取号码牌,时间地点等候体育学院的通知。

2、10月23日12:00之前新闻部把运动会解说词和运动会口号发给王浩老师。

3、10月23日下午生活部协同13级各班生活委员查看运动会会场并清洁。

4、10月23日下午开运动员大会,通知个运动员比赛时间及号码牌,并要求每位运动员必

须带一个人在身边,方便我们了解情况和催场。

5、10月24日早上7:00大一新生在美术学院门口集合,姚军业,万雷,李俊带队,并负

责院旗、锣鼓、与各班的座位安排等工作。

6、10月24日早上7:00仪仗队在美术学院门口集合,孙昕煜带队,邓晨曦、陈秋月、李

芹负责仪仗队的服装、鞋、衣服、装外套的袋子。

7、10月24日早上7: 00运动员在美术学院门口集合,李安白带队,李坤伟协助负责运动员的总调度与座位安排。

8、10月24日早上宣传部、社团部7:00到场进行会场的简单布置。(如:海报,标语,桌

椅的摆放,锣鼓、彩旗、横幅等)

9、10月24日生活部负责药品、食物的采购与发放工作。

10、新闻部负责拍照、新闻稿的撰写等工作。

11、学习部与各班班委负责各班的签到工作。

12、秘书处于早上7:00进行学生会干事签到工作及联系工作。

13、组织部、文体部、青协负责运动员的后勤工作(运动员的签到、检录、比赛时

间、衣服手机的保管、催场等工作)做到一对一到个人。

14、运动会总指挥与安排由李想负责,坐台秩序维护与总体工作协调工作由万雷负责。

夏院长、廖院长的接待工作有谭琳仔、李俊负责。

注:两天的运动会学生会团委的干部及干事必须到场、热情参与。

青协:100m、200m、4*100m、迎面接力

组织部:400m、800m、1000m、4*400m、迎面接力

文体部:跳高、跳远、二级蛙跳、铅球、三项全能、迎面接力

运动会工作流程安排方案 篇10

运动会前期准备

一、运动人员的储备及各项目的训练(体育部)1.从各班班长获取各项比赛强项人员。2.确定参加人员,选拔出参赛运动员。3.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安排。4.运动员服装的挑选与购买。

二、运动会的院内宣传(宣传部)

1.院内的海报宣传和广播宣传,动员院内同学积极参加。2.根据体育部提供的运动会赛程绘制赛程表并制作龙虎榜。

三、志愿者的报名与筛选(文艺部and办公室)

面向全院招募运动会期间的志愿者,并进行对志愿者的相关要求和培训。

四、运动会方阵(体育部and大学生活动管理中心)1.确定参加方阵的人数。

2.确定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时的服装要求。

3.确定开幕式和闭幕式时方阵的队形、口号和助兴工具。

4.确定运动会开幕式或闭幕式当天人员到场时间和预留好人员准备时间,以保证时间的充足。

五、编排赛程及物资储备(体育部and女生部)

1.根据竞赛日程表编排赛程,并和本校体育部保持紧密的电话联系,以确保竞赛日程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告知各运动员比赛项目的时间安排,让运动员有充足的准备。

3.购买运动会期间所需的物质,如装饰用品,药品,饮用水,横幅等等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如桌子,软垫等。4.安排各部门负责搬运桌子等所需物品到运动场。运动会期间安排

一、部门职责

安排XXX作为学生代表打分 后勤A点:

学术调研部:负责运动会投稿,稿件可在运动会前期准备时由各大一班级提前备好和监督当天值日班级的保洁工作。文艺部、秘书处和女生部:负责大本营的拉拉队纪律要求和口号,发动同学积极为赛场上我院健儿加油助威,呐喊。办公室:负责班级签到和考勤。要求各班有负责人负责签到和考勤,并每天将当天的班级考勤情况回报给秘书处。社会实践部和学习部:负责运动会期间大本营处的物质保管和器材的搬运。(结

束时,要清点和把器材与相关物质放到指定位置)宣传部:负责每天对龙虎榜的更新和核对,以确保大本营的同学能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负责大本营的装饰布置 后勤B点: 体育部:负责在运动会期间将比赛的消息及时告知运动员,同时负责将运动员集中,避免出现检录失误。生活部:负责运动员的饮水、休息以及基本的赛前赛后需要和突发状况的处理。大学生活动管理中心:负责运动会期间后勤B点处得器材搬运和保管。(结束时,要清点和把器材与相关物质放到指定位置)志愿者: 由办公室安排到每个运动员都有至少一名志愿者负责,确保每个项目比赛场地都有志愿者在场以避免运动员的受伤 组织部:负责与后勤A点的联系,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签到、考勤和卫生保洁。宣传部:负责后勤B点的装饰布置和卫生保洁。

二、部门排班

关于运动会的安排 篇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體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这样体育课才具有健身、锻炼地价值。

在一次我区教研活动中,有这么一个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的内容是: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和跳跃练习。但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步骤不一样,组织能力不一样,导致可得整个过程有了一定的区别,学生运动负荷,以及课的最终效果有了可很大的区别。下面有个案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教学过程:周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把排球垫球内容作为新授课,跳跃练习立定跳远作为复习课。集合好以后,宣布内容,接下来是两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三圈,边跑边喊口令“1-2-3-4”,“1.2.3.4”。学生跑得也不沉闷,气氛很好,再接下来准备操。要求学生在做操时要求用力的地方,在老师的引领下齐喊口令。准备操中教师能结合垫球技术的作编进操里。学生的兴致很高。在接下来,垫球的移动练习,结合地滚球交换位置接对方球的游戏形式进行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老师讲解垫球技术动作,把课前分发给每个学生两根橡皮筋要求学生套的垫球的部位,明确垫球是手臂上的位置,接下来两人一组垫固定球,再一抛一垫,集合纠错,然后学生对垫。第二个内容是跳跃练习,学生拍成八路纵队,在八组小垫子后进行并退双脚跳,单脚跳,跨步跳等等。每人每个项目练习五次。轮流完成。在接下来是放松练习。课中老师组织到位,口令清晰,讲解清楚,收放自如。很是老练。学生整堂课都表现出积极参与,兴趣很浓。在课的过程中,我们对其中一位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进行了心率测定。

学校:东海实验学校;年级:初一(2)40人;上课教师:周老师;测定时间:2010年12月16日上午第三节;场地:体育馆;气候:下雪的晴天;测定者:余老师;受测者:第一排排尾第三位女生;记录者:王老师。

把所测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再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心率进行分析。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做下面的总结:生理负荷的大小不仅与负荷过程相关,而且与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相关。休息的量是负荷后休息实际那的长短,恢复的强度是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的水平。体育课的负荷安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体质,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第1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合理安排初中体育课运动量探析 篇12

关键词:体育,运动量,合理安排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很要生的作用, 体育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技巧,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为好的体育锻炼打出坚实的基础。好的体育课,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体育课, 按计划上好体育课。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一定的运动量, 只有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因素, 学生才能全身心的身心参与, 在体育课上通过身体运动, 达到锻炼的目的, 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那么合理安排运动量如何才能实现呢。下面就教学经验就运动量的安排作交流。

1 制定合理运动量的原则

体育课中的运动量一定要有, 没有运动量的体育课不能称为是体育课, 至少不是好的体育课, 体育课是以学生的身体为基本手段的, 通过一定的活动, 才能达成学习目标。运动量不以太大也不能太小, 合理安排运动量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生要安排多大的运动量才是适中的呢。运动量的安排合理性一直是体育专家研究的问题, 也提出很多可行的办法, 运动量的研究从教学法、学法, 练习密度与强度等多个因素来考虑的。曾有一位日本学者撰写了《中小学体育课究竟多大适宜》一文, 在文中对合理运动理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合理的运动量表现的学生身上, 平均心率以一般120~160次每分钟最为合适, 如果小于120次每分钟就说明运动量不够, 反之, 如果大于160次每分钟就会出现疲劳的感觉, 甚至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果在一节中, 心率在130次每分钟的时间持续占总课时的1/3, 那么, 体育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 没有一点生机, 甚至是静悄悄的体育课。如果130次每分钟的这个心率能持续一节课的一半时间, 那么学生就会很投入的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量比较适中, 这是一个适宜的体育课。在国外, 如日本、德国以及北欧等一些国家, 他们对体育教学非常重要, 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这些国家为了让体育课有一定的运动量, 都会让学生在体育课不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甚至运用循环练习法, 让学生反得练习, 在一周中仅有的几节体育课初充分利用起来了, 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 规定水平四的体育课每周三节,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那么单一的体育课形式不再出现, 没有器材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 所以, 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 还对他们的心理、情结体验等各个方面进行锻炼, 所以, 运动量的安排上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新课程改革条件下, 运动量的安排需要我们重新进思考。新课程标背景下, 运动量的合理安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正确区别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概念

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他需既有一定的联系, 也有一定的区别, 两者共同构成了运动负荷, 一般来讲, 运动量大, 运动负荷就大, 运动强度大, 运动负荷就大, 但是运动量大, 运动强度小, 也可能出现运动负荷大或者小的不同情况。所以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体育课上, 小强度的练习只能发展慢速的活动能力, 大强度的负荷对运动能力, 则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两者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 在一定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高强度练习, 才能让学生身体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1.2 根据学生的与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运动量

由于学生的体不同, 所以学生所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 所以在一节课中, 我们不可能安排一个不变的运动量,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考虑, 还要根据学校的条件而定。我们知道不同强度施加在学生身上, 会出现不同的心率, 一般来说, 86%~99%这一范围属于大强度, 心率能达到170次每分钟, 当运动强度在50%~85%时, 就属于中等强度, 一般来心率在160次每分钟左右, 当强度在50%以下, 就属于小强度范围了, 心率一般会在120次每分钟。这是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量的一个参考依据。

1.3 体育教师要有调控运动量的技能

有时候, 运动量的控制可能不是那么准确, 有时候, 学生对一项运动或者教师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学生喜欢运动, 那么, 运动量就可能会有所增大, 如果学生对一个项目不感兴趣, 运动量可能就会上不去, 教师要适当的控制, 让运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以适当学生的身体锻炼。

2 合理判断运动量的方法

合理的运动量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定性、定量的去做, 而是采用观察或者临时确定、灵活处理。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2.1 观察面色与出汗

人们在一定的运动后过, 备注流通加快速, 身体发热, 表现的脸上就是面色发红。运动量如果达到一定适度就会跟随有排汗现象, 由课的开始无汗到大汗, 再到课的结束时微汗, 这说明运动量施加给学生的运动负荷是较为合理的, 但是如果一节课, 学生的面部没有发生变化, 也没有出汗, 那么运动量就会过小, 如果绐终处于大汗, 说明运动量过大。

2.2 练习参与程度

一般的体育课, 学生会处于正常参与下, 他们喜欢并乐于不断的练习, 表现积极, 精力也较为集中, 等下课的时候还有种想继续运动下去的表现, 证明运动量是适中的, 如果运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 表现出疲劳、想偷懒, 不想再运动下去了, 那么运动量可能会有点大。我们要适当提高把运动量减下来。

2.3 从学生的呼吸上观察

在正常的运动中, 学生的呼吸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呼吸均匀, 吸氧量能正常满足运动的需要。但是通过一段的练习, 如果出现呼及加快, 吸入的空气不能满足生理的需要, 呼吸急促, 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这说明运动量在这一时刻有点偏大, 我们应该放慢速度减少运动量来调整呼吸, 或者做片刻的休息。

2.4 憋气试验

这种方法来检测运动量操作比较简单, 一般教师都会用到。我们学生做过这种憋气的试验。方法是运动之后, 把自己的呼吸调整到最佳状态, 鼻嘴紧闭或者控制住不能呼吸, 计算能维持这种状态多少时间。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 呼吸正常, 憋气一般为男生45s左右, 上下不差10s, 女生一般为37s左右。如果一堂课的运动量合理, 则不会对憋气时间的长短造成影响, 或者憋气更长。如果憋气时间缩短了10s以上, 说明运动量有可能过大。

2.5 仪器测量心率或血压

我们在体育上, 听课或者评课上, 都讲究学生的心率变化, 来看体育课的运动量安排是否合理, 当然也可以测量血压来判定。因为心率与血压都会因为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合理的运动量能使心率与收缩压都会有所上升, 而上升的是平行的, 如果运动过后出现平行失衡, 可能是因为运动量而产生的。如果运动量适中, 或者对于学生是适合的, 那么心率平均会在140次每分钟左右, 收缩压在150左右, 上下各有20次的幅度, 心率如果超过了180次, 那么运动量就过大了。

3 安排体育课运动量的方法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让体育课成为有效的育课, 如果这些都做到科学化, 那么运动量的安排也就会合理了, 学生在练习中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2) 对教材了如指掌, 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 并做到精心的备课, 才能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有个全面的了解, 在安排运动量时才能做到有针对性, 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3) 严格组织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服从教师的指导。运动量的调控都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如果课堂组织失控, 那么运动量就可能失控, 有的学生过大, 有的则会过小, 运动的次数、间歇等都要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

(4) 体育教师有有较强的责任心。体育教师对事业的责任心与对学生的责任心是保证教学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当作主要任务, 让学生在自己的体育课上都有所收获, 只有这样, 才能有充实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来实验教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体育课的核心, 我们在体育教学时, 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让体育课成人真正的体育课, 实现体育的本质。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育质, 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温继生.体育课的运动量及其测定[J].辽宁体育科技, 1982 (2) .

[2]姚宏茂.对100例中专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定分析[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2) .

[3]曹淑忠, 曹洁.围绕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3) .

[4]洪其典.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密度、运动量指标[J].中国学校体育, 1985 (3) .

[5]蒋立谟, 袁祥森.对体育课运动量的初步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 (S1) .

上一篇:手术室的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工业旅游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