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精选8篇)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于确实存在缺点的钻孔桩,应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
(一)、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二)预防和处理方法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当即事故原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全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二、卡管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云去,称为卡管。卡管有以下两种情况: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将被冲走,粗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动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理(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井孔,须按前述第二项处理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到予以清除。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耳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到候伤人。
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三、坍 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险头或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的线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探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到,均有可能引起坍孔。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四、埋 管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办法:应按前述要求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6m~8m;在导管上端安装附着式振动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地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和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照下面所述方法予以补强。
五、钢筋笼上升
钢筋笼上升,除了一此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所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义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 时,混凝土灌注的速度(m3/min)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1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允许的最大灌注速度与桩径有关,当桩长为50m以内时可参考表1办理。
灌注桩的混凝土表面靠近钢筋笼底部时允许最大灌注速度 表1 桩 径(cm)
≥250
220 200
180
150
120
灌注速度(m3/min)
2.5
1.9
1.55
1.25
1.0
0.55
0.4 注:本表根据京津塘高速公路宜兴埠桥测试结果推算得出,数据不多,仅参考使用.克服钢筋笼上升,除了主要从上述性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方面着眼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加以考虑,具体措施为:①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②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③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六、灌短桩头
灌短桩头亦称短桩。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未被发觉,测深锤或测深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最危险,有时会灌短数米。预防办法是:
1、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发生坍孔的征象,如有坍孔,应按前述办法处理后再续灌。
2、测深锤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重力及形状,如系泥浆相对密度较大的灌注桩必须取测深锤重力规定值。重锤即使在混凝土坍落度尚大时也可能沉入混凝土数十厘米,测深错误造成的后果只是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较实际的多数十厘米;而首批混凝土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会越来越小,重锤沉入混凝土的深度也会越来越小,测深还是能够准确的。
3、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采用热敏电阻仪或感应探头测深仪。
5、采用铁盒取样器插入可凝层取样判别。处理办法可按具体情况参照前述接长护筒;或在原护筒里面或外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内,然后抽水、除渣,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七、桩身夹泥断桩
大都是以上各种事故引起的次生结果。此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也会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渣土形成断桩。
对已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夹泥断桩的桩,应采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况,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
1、对于柱桩,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大于设计规定值。
2、桩身混凝土有夹泥断桩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3、取芯率小于95%,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
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检验钻孔桩质量方法,费时多,有时钻孔歪斜,偏出桩外,不能查得结果。
八、灌注桩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力要求,因此需要作补强处理。事前,应会同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上级领导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其施工要点如下:
1、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已钻一个取芯孔外(用无破损深测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孔),应再钻一个孔。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1m,柱桩则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不宜小于0.5MPa~0.7MPa,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的纯水泥稀浆(宜用425号水泥),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0m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0.5的浓水泥浆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陈停一陈,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缩颈,塌孔,断桩,防止措施
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大,抗冲刷、抗地震能力强,以及工艺成熟,设备机具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公路及铁路桥梁墩台基础。但如果施工当中技术、操作不当,稍一疏忽,极易造成很多施工干扰和麻烦,甚至造成质量事故。根据施工实践经验,分析灌注桩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病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1 常见事故及形成原因分析
1.1 钢筋笼偏位
钢筋笼的偏位,大多情况下是由于钢筋笼固定不牢,以及灌注混凝土时人为因素造成,也有可能是由于成孔时就已经偏位造成的。如果是由钻孔本身偏位引起的钢筋笼偏位,就必须在施工中把孔位打正,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发现偏位,及时修正。
1.2 塌孔
塌孔原因。一是地质条件较差造成的,如存在流砂、粉砂层或软淤泥土等,且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极易塌孔。另一个原因是施工因素造成的,如钻进速度过快、振动力太大等。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可适当提高护壁泥浆液位高度,泥浆液面一般高出地下水位2.0m左右,且适当增大泥浆的比重,起到真正的护壁作用。采用这些措施,效果不太明显时,就必须下钢护筒,向孔内加碎石和粘土等,采用冲击钻施工。在施工中,由于护筒埋设不当,也容易造成护筒下塌孔。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埋置钢护筒,如四周回填粘土,分层夯实等,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因素。如果塌孔较严重时,把孔回填封闭,静置15d以上,再行钻孔。
1.3 缩颈
缩颈一般是由于某段地层为流砂或粉细砂,护壁不好,孔内泥浆压力不足而形成。如果不塌孔,仅是缩颈,且缩颈速度较慢,可采取适当加大孔径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灌注完毕,桩径能满足设计要求。做好现场观测,一旦成孔,迅速组织灌注混凝土,一气呵成,不要耽搁。当缩孔仅为局部地层时,可采用变径钻头钻孔。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灌注施工组织很重要,必须强调快捷迅速。比如京沪高速公路某互通立交桥基础的灌注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钻孔、下钢筋笼都很顺利,且满足规范要求,但最后挖桩检验,发现仍存在缩颈。究其原因是由于施工队素质差,组织不力,混凝土的灌注时间过长,加之缩颈速度较快而形成质量缺陷。后来做了一个试验孔,在缩孔段测其缩颈情况,每小时测一次,测十次后找出了缩颈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再确定扩孔尺寸,组织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加快混凝土的灌注速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某段缩颈过快且塌孔,可以从地面到流沙层底部高度范围下混凝土圆管或下钢护筒进行全孔封闭。
1.4 桩身混凝土离析、露筋
桩身混凝土离析、露筋原因一般是由于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导管上下活动或振动太频繁,尤其是在灌注混凝土接近地面时,导管内压力不够,翻浆较慢,上下移动导管增加振动而导致混凝土离析。另外,混凝土塌落度控制不好,拌合不均匀,远距离运输(超过500m以上),用翻斗车运输,使混凝土本身已经形成离析,灌入导管之前又未进行二次拌合,成品桩也必然出现离析。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规范值为18~20cm),尽量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若用翻斗车运输,要控制运输距离,慢速行驶;灌注前认真检查混凝土离析情况,若出现离析,进行人工二次拌合。混凝土灌注到地面位置时,注意观察翻浆情况,导管上提时,要缓慢操作,不要振动导管。
露筋一般是由于缩颈和钢筋笼偏位而造成的。所以,要避免露筋缺陷,可结合处置缩孔的措施一并加以预防。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保证厚度,最好采用滚动垫块,或者在孔四周设置4~6根长20m,直径5cm的胶管,保证桩身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同时,要注意钢筋笼位置保持正中,不得偏位。
1.5 断桩
断桩是最令人头疼的灌注桩事故之一。断桩原因一般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另外,未认真按配合比拌合材料,存在超粒径石料或离析造成卡管;地质情况不好而出现塌孔,混凝土灌注速度慢,或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或冬季气温太低,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停顿时间太长等原因均可造成断桩。严格控制导管深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应在2~6m之内,太浅会造成水压反灌,太深会造成导管上提困难,甚至拔不出来,也极易造成断桩事故。
一旦形成断桩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当出现断桩的位置离地面较浅且地下水位在断桩面以下,地质情况较好时,可采用大开挖接桩。(2)当出现断桩的位置离地面较深,且地下水位较高,可以采用下混凝土护筒,抽干水后进行接桩。(3)刚开始灌注混凝土就发生断桩,可及时把钢筋笼拔出,用冲击钻将已经灌注的混凝土冲碎,重新钻孔,再次下钢筋笼,浇注混凝土。(4)如果已经成桩,检测后发现断桩且断桩位置距地面较深时,可先用钻机在桩身钻1~3个钻孔至断桩位置,用高压水冲洗断桩处的杂质,然后压入高浓度的水泥浆即可完成补桩。(5)还可以通过承载力计算,补齐马桩等。
2 案例
2.1 工程概况
某铁路大桥,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桩数72根,直径1.2m和1.5m,桩端深入微风化基岩1.2m,设计桩长19~22m,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施工场地土层由上至下为素填土、可塑至硬塑的残积土、夹流塑土的硬质砂、强风化混合层和微风化基岩。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1.12~1.20m。
2.2 质量情况
施工单位施工完成后,业主委托第三方对桩基础进行无损检测和钻芯检测,结果发现共有7根桩存在质量问题,5根桩桩身混凝土局部离析、蜂窝,有2根桩桩身的局部混凝土出现严重松散,桩底出现较厚的沉渣。
2.3 处理方案及施工工艺
事故发生后,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召集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研究后,对提出的几种方案作了技术分析比较,决定采用高压压浆补强结合加强承台配筋,换填承台下100cm素填土的方案。其工艺流程为钻孔→洗孔→高压压浆→挖基换填→承台施工。
(1)钻孔。
钻孔布置采用一根桩上钻3个孔,孔径为75mm,要求在钻进中偏斜率不大于1%,钻孔深度为穿过病害位置深度以下一倍的灌注桩直径。
(2)洗孔。
钻孔完成后,注入高压水对病害处进行冲洗,使病害处的泥土杂物、浮浆等通过临近孔返出,直至返出清水为止。
(3)高压灌浆。
洗孔结束后,固定孔口管,下入灌浆管及阻塞器,利用高压注浆泵开始灌浆。浆液为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水泥采用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压力不低于5MPa。灌浆过程中注意返浆情况,若发现开始返出浓浆,则表明浆液已经充分充填病害处的空隙。停止注浆后,等钻孔内的浆液沉淀后及时进行补浆。
针对桩身混凝土严重松散,桩底有较厚沉渣的桩,则采用分段下行逐步注浆加固,分段长度为2~3m,直至设计深度。
2.4 承台加固
将承台下1.0m范围内的素填土挖出,改用夯填砂卵石,同时对承台加厚并加大配筋量,通过桩-土共同工作,使承台下桩间土承担更大的荷载。经过计算分析,加固后每根桩的荷载将有25%~30%由地基土承担。
2.5 加固效果检测
灌浆结束28d后,检测单位对处理后的桩基进行复测,结果显示桩的完整性显著改善和提高,经设计单位进行单桩承载力复算,认为采用此法补强后,桩基达到了设计要求。主体结构完成后并经过长期基础沉降观测,实测最大沉降量为18mm。
3 结语
摘要:本文分析了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质量事故,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桥梁基础 钻孔灌注桩 质量事故
0 引言
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深基础中。但由于灌注桩施工砼需在桩孔中泥浆液面下浇筑,其施工程序和质量控制同一般砼浇筑不同,影响砼施工质量因素较多,因而它的施工技术性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施工技术,就有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可能,特别是水下砼成桩质量缺陷难以弥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及围护结构的安全。
根据笔者从事灌注桩工程施工的经验和体会,针对钻孔灌注桩塌孔现象和混凝土灌注中的钢筋骨架上升以及断桩及夹层问题,探讨其成因和处理方法及控制措施,供施工过程中参考。
1 质量事故及预防
1.1 钻孔偏斜 产生钻孔偏斜的原因: 钻机安装不妥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预防和处理: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上。钻杆、接头要及时检查,及时调正;钻杆弯曲要及时调直;遇到复杂地质时为防止抢进度盲目加压钻进使钻孔向软弱层倾斜,要及时调速。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应采用慢速档钻进。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 可加填粘性土至偏斜处待沉淀密实后再行钻进。
1.2 漏浆及处理方法 本工程位于紧邻长江,钻进过程中遭遇严重流砂。而初期钢护筒埋置深度不够,造成钻孔泥浆泄露。根据这一情况,项目部采取了如下处理办法:加入粘土或PHP高粘度泥浆以提高泥浆稠度,增强护壁;回填大量粘土掺片石、卵石,必要时用低标号混凝土填满裂隙;可加长护筒及夯实回填土,以确保刃脚不漏浆。
此外,在处理漏浆时,如漏浆轻微,可采用单一的回填粘土,效果较明显。但岩层为软弱夹层时,钻进时极易发生斜孔,故在回填粘土的同时,还必须回填一定数量的片石。施工时,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及现场资料,处理的办法也应相应变动。
1.3 缩孔 缩孔原因一是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软塑3土(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为防止缩孔,前者要及时修补磨损的钻头,后者要使用失水 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并必须快转慢进,并复钻二三次;或者使用卷扬机吊住钻锥上下、左右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直至使发生缩 孔部位达到设计孔径为止。
1.4 掉钻 掉钻的原因有卡钻时强提强扭,操作不当,实钻杆或钢丝绳超负荷或疲劳断裂;钻头杆接头不良或滑丝;电动机接线错误,钻机反向旋转,钻杆松脱;冲击钻头合金套灌注桩质量差致使钢丝绳拔出等。本工程发生过一次掉钻头,其原因就是钢丝绳疲劳断裂。因此,应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连结装备。由于钻头埋没且大部分钻孔壁处于稳定时, 打捞钻头时,先加大孔内泥浆的浓度,将旋转钻头放入安全的深度范围搅动泥浆以加强钻孔壁,而后采取“气举法”清除钻头上方的沉积土和淤泥,确认钻头已露出后再实施钻头的打捞工作。打捞工具有以下几种: 打捞叉、螺旋取物器和卡板取杆器、打捞钩、偏沟或钻锥平钩以及打捞钳等。
1.5 卡管 卡管是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灌注的现象。
形成卡管的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为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做水密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的1.3倍的压力,本工程水密试验的水压采用孔内水深的1.5倍。
1.6 埋管 浇注过程中导管无法拔出有两种可能:其一钢筋笼制作质量差,部分钢筋脱离主筋后插入导管吊环内。这时应正反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分离并居钻孔中心再继续浇注。其二导管埋深过大或混凝土初凝使导管内外摩擦力增大,水下混凝土灌注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为防止混凝土初凝,除适当加缓凝剂外还应振动导管。
一旦埋管发生应先查明究竟是何种原因尽可能增大拔力拔起导管(但要防止拔漏导管).拔起过程中应正反摇动导管,使其易于拔起。
1.7 浮笼 由于钢筋笼的加固不可靠或灌注过程中操作因素带来的钻孔桩钢筋笼移位现象统称浮笼。此时,应立即暂停灌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对于钢筋笼上浮在1倍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落的,应及时补焊;悬吊钢筋弯曲的情况应增加钢管支撑。如果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比照断桩进行处理。
1.8 断桩 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此外,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
防治断桩必须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尽可能提高砼浇注速度:一是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二是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临近灌注结束时可选用较长的竹竿进行协助测量混凝土灌注深度以确保砼的灌注高度;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和缺陷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因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除了规范要求以外,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几点:①对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②严把队伍进场关。采用一流的人才、先进的工艺、过硬的设备进场,为优良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③严把检测关。桥梁钻孔灌注桩无破损检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我们的做法是:对承担桩基检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逐根桩做超声波检测;对处理后的缺陷桩做二次检测,以确保成桩质量及工程的安全性。
3 结束语
桥梁桩基钻孔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越来越多,地基处理中钻孔灌注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地下隐蔽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钻孔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坍孔、斜孔、扩孔和缩孔、梅花孔(或十字孔)、卡钻、掉钻落物、糊钻和埋钻、漏浆等.
作 者:吴t 刘绵甄 晏宇 作者单位:吴t(汀西省公路桥梁工程监理咨询中心,江西南昌,330002)刘绵甄,晏宇(江西省公路局交通工程公司,汀西南昌,330002)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 年,卷(期):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坍孔 斜孔 扩孔 卡钻 漏浆 泥浆2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 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4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5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一、填空题
1、校园伤害事故特征包括主体的特定性、时间的特定性、地点的特定性、主观方面的特定性、(结果的特定性)。
2、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造成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事故的侵害赔偿责任。
3、如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中,加害人是学校和未成年人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则归责原则的适用应视加害行为而定。如属一般侵权行为,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或产品质量事故等,则适用(无过错原则);如双方均封锁过错,则有可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4、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5、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校责任),(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责任)和(第三人责任)。
6、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立即上报主管部门的形式有(电话上报)和(文字上报)。
7、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
8、作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主体即学校而言,其减责或免责条件主要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及(第三人的过错)
9、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心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10、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追究应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
1、校园伤害事故的学生范围是指:(B)
A.只要是学生就都属于
B.主要指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C.除社会学生以外所有全日制学生 D.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全部属于
2、以下举例中属于校方有有意的校园伤害事故的是:(C)
A.体育课期间篮球架上的篮筐脱落将学生砸伤 B.晚自习下课时发生学生踩踏事件
C.学校彩未经建筑部门审批的图纸建设围墙,围墙倒塌造成学生伤亡
D.食堂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
3、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者主要包括(D)
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②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③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④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⑤学生
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 A.①②B.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
4、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可以根据以下哪些依据判定学校存在过错?(C)
①教育教学手段或技术手段使用不当致使学生受到伤害
②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③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④学校没有及时采取干预和救治措施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或伤害程度加重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哪项不属于学校与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定位?(B)
A.教育法律上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教育法律上的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 C.教育法律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教育法律上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6、在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中下列哪项是不能被采用的(D)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归责原则
7、下列哪些校园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时可以免除学校责任?(A)
①洪水、海啸、地震
②学生自杀、自伤 ③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偶发的意外行为 ④学生突发疾病
A.①②③④B. ①②C.③④D.②③④
8下列校园伤害事故中教师需要承担责任的是:(A)
A.学生不遵守纪律被老师罚跑操场100圈,学生在受罚过程中休克
B.学生考试作弊被教师发现,该生在学校给予通报批语处分的当天服毒自杀
C.王、李两初二学生在课间嬉闹,老师已予以告诫和制止,但学生未听从,后李不慎将王推倒导致左臂骨折,教师发现后及时送医并通知家长
D.学生吴某在上课期间突然发生抽搐,老师发现后及时送医并尽快通知家长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9、目前,解决校园伤害事故赔偿金来源最有效的途径是(A)
A.参加学校责任险B.建立教师责任险 C.学校自筹资金D.教育行政部门协助解决
10、下列校园事故中属于学生个人责任的是:(B)①高某在体育课中心脏病突发死亡,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未告知校方 ②王某和李某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玩耍,王某不慎将李某眼睛弄伤③张某和于某在学校二楼室外楼梯玩耍时不慎坠到一楼,经查是学校楼梯栏杆不符合中小学建筑规定④张某和王某在上课时打闹,王某不慎将张某推倒造成李某胳膊骨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校园伤害事故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答:校园伤害事故,是指因过失行为造成的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关联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它所侵害的是受害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其基本内涵是:一是事故必须是发生于中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二是受害人为未成年在校受教育者;三是行为人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的结果;四是伤害结果的发生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系;五是学校对伤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有过错的,对此要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
2、请简要论述学校与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定位。答:(1)教育法律上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教育法律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教育法律上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3、导致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学校方面的原因有哪些?
答:
一、学校相关制度不严,管理不力。
二、学校校舍、设备陈旧老化或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
三、教育教学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力。
4、校园伤害事故纠纷解决的调解中如何遵循自愿原则?
答:调解校园伤害事故纠纷,必须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不能施加任何压力,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强迫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自愿原则贯穿在调解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校园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是否由校内调解委员会或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不得采取任何强制的方法迫使当事人接受调解;其次,在调解具体纠纷时,要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采用任何压
制、逼迫甚至体罚等粗暴手段;第三,调解协议的达成及执行,也都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不能勉强,更不能在当事人思想不通、相互未达成谅解的情况下强迫他们达成协议和强制执行协议。只有始终坚持自愿的原则,才能彻底解决纠纷。
5、学校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校舍、设施安全(2)安全管理制度健全(3)安全教育到位(4)即使救助受伤害学生(5)食品安全(6)教育、批评注意方式方法(7)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体质特异学生(8)对擅自离校或有危险行为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9)严格教师的管理与监督(10)在以下几个特殊期间,尽职尽责:
1)到校时间 2)课间休息时间
3)午间休息时间 4)离校时间
5)晚自习时间6)宿舍熄灯前后的时间
7)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或参观期间
6、在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责或免责?
答:学校只要履行了教育法律规定的特定职责并对在校学生尽了“相当注意义务”的,且对其无过错能够举证,就可免责。
7、简述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
答:
一、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
(一)预前制定事故处理预案,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二)及时救治受伤学生,第一时间同志其家长或监护人。
(三)做好对其他学生和受害学生家长安抚的工作。
(四)注意事态发展,郑重对待承诺。
二、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注意保护现场。
三、调查取证,做好证据收集
(一)调查取证应当及时。
(二)收集证据应当合法。
(三)收集证据应当严谨
四、做好受伤学生的安抚工作
8、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如何追究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答: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作为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员,我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此,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由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不尽职责或者违法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后果的,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四、论述题
1、如果你所在学校有多名学生在校食用午餐后或饮用水后发生不适,学校应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我校发生多名学生在校食用午餐或饮用水后身体不适,我觉得首先不应惊慌失措,要外缓内急,有条不紊地进行“缓”处理。
情景设计:我接到教师报告,有几名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或急性呕吐的症状,可能与中午饮食有关。我会立即派校医或经过培训的专业健康教师到场护理,经过现场观察确有食物中毒的迹象,应该由专业健康教师送学生到最近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启动学校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第一步,打电话到防疫站、急救中心、教育局办公室,汇报发生食物中毒情况。同时,参与学校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处理的教师立即到达预定位置。
第二步,学校按正常作息时间上课或下课,经过培训的教师迅速进入课堂“听课”,将课堂变为“现场观察室”,如发现学生有异常反应迅速带到“现场急救室”,同时学校布置好交通便利的1—2个教室做“现场急救室”。
第三步,每排教室前由两名教师组成“护送小组”值班,我会指派专人到学校食堂及校外代饭点封存食品,同时安排专人整理食堂,重新准备次日的学生饮食。
第四步,“现场急救室”应挂上窗帘,进出人员最好不穿“白大褂”,由先到场的医护人员组成急救小组,由最有经验的医生或教育领导任现场指挥,对“现场观察室”送来的学生进行初步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送到医院。
第五步,救护车进出医院或学校最好关闭警报,减轻对小学生心理压力,及时把经过初步处理的学生安全分送到不同的医院。第六步,防疫站专业技术人员到食堂进行检查,同时对校园必要的地点进行消毒。
第七步,教育局会同卫生局相关人员开现场办公会,同时听取相关人员的病情汇报,制定食物中毒的具体治疗方案。第八步,学校安排专人通知和接待学生家长,对家长做好安抚工作,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结果预测:1.查清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整改;2.由于采用外松内紧的处理方式,学校教学秩序正常;3.食物中毒的几名学生救治及时,数日后全部回校上课。设计思想:本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可以进行“缓”处理,处理程序按既定的经过演练的应急方案进行,校园内教师应该没有惊慌失措的表现,学生们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心理恐慌。“现场观察室”的教师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将有异常反应的学生送到“现场急救室”;“现场急救
室”对学生进行初步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用救护车
送到附近医院;校内、校外“护送小组”护送学生到达指定位置;及时封闭食堂,有利于防疫部门查清中毒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缓”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防止学生之间产生较大恐慌,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今后防食物中毒工作的注意事项:(1)以上事件的处理,是针对普通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的,可以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防止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癔病”的发生;如果属于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那就必须启动更高级别的预警方案,请政府与司法部门介入处理。
(2)学校必须有应急处理方案,学校对相关教师进行过系统的培训,使之具有一定处理食物中毒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在学校进行过实际的演练。
(3)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的广播、画廊、班级墙报等,对学生进行过食品卫生知识教育,学生对变质食物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对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反应有初步了解。(4)学校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能,发展心理素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或减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某小学举办春季运动会,三年级学生俞某与其他同学一起观看铅球比赛。李某是参加这次铅球比赛的运动员。在李某之前的运动员投掷完毕后,担任裁判的教师到铅球着落地点丈量投掷距离,俞某等几位同学随该老师进入落地区内观看丈量结果。在老师和观看的同学尚未撤离运动区域时,李某接着投掷出的铅球,砸中尚未退出运动区的俞某的头部,致其头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右额额部硬膜外出血。因治疗费用协商未果,原告诉至法院。俞某称:被告中心小学对运动会组织管理不严密导致原告受伤,明显具有过错,应负民事责任。因此,要求学校赔偿损害。被告中心小学辩称:原告头部在运动会期间被铅球掷伤是事实,愿意赔偿适当的经济损失。但俞某违规进入铅球落地区域,李某擅自投掷铅球,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过错,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告李某辩称:原告头部被其投掷的铅球所伤是事实,但其是参加学校组织运动会的运动员,经老师同意后投掷,且球未掷出投掷区域,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应由学校负赔偿之责。
根据你对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规定的了解,你认为这起事故中各方应该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答:近年来,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受到社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虽然学校在学生安全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采取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依法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现阶段,由于独生子女多,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有时,一次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体育教师、学校乃至教育部门都会被拖得苦不堪言。
以上这起事故属于学生校内活动时的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活动时,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或不可抵抗的力量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小学生在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比如体育课进行器械运动时的摔伤;第二类是非授课时间(即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学生在校园内受伤的事故。这起事故就属于第一种。在解决此类纠纷时,首先,我们必须贯彻过错原则,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办法》总则第七条中明确指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学校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如果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造成学生伤害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从学生被铅球砸伤的事故看, 学校运动会组织者对投掷铅球运动的安全区设置过小。学校在组织运动会时, 应该把学生安排在绝对安全的区域观看,而不能仅仅是站在投掷区以外。在安全区沿线, 还应派人警戒, 以免有学生不注意进入危险区域。如果有条件,应在投掷区设置防护网。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观看投掷类比赛时, 应特别注意投掷物的运动方向,一旦发现方向偏离正常范围时,要迅速、及时地躲避。看到其他同学离投掷区太近,我们也要马上提醒。另外,体育老师在投掷铅球这一危险活动中,没有尽到安全保卫职责,过错是明显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我们明确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但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一切职责只能由教师这个“活生生”的个体实施。而老师的所有行为是否都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呢?这就涉及到老师是否是履行职务,如果其行为是为了履行职务,那么学校就应承担责任;但如果是单纯为了个人利益而与教师职责无关的行为,则学校可以免责,由教师个人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哪些行为可以认定是履行
职务行为?笔者认为:教师上课行为,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这些都是履行职务的行为,学校应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因此,在运动会上发生这样的事故,主要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根据具体的情况主要有医疗费、误工费、后期治疗费、车费等。而且这起事件中,体育教师责任也较大:“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浓;对可能发生的伤害隐患估计不足,技术动作讲解示范不够,保护设施准备不足或不懂如何去保护与帮助。如在进行投掷类的教学,教师对动作讲解不够,对其他学生的位置未做限制,部分学生处于危险区内,学生在投掷时致他人严重受伤,这是较为严重和常见的事故。缺乏责任心:这类事故也比较常见,有的教师上课不布置明确的教学任务,喜欢“放羊”,学生自由散漫,教师管理不严甚至脱堂,不能发现学生出现的一些危险行为,或者即使发现了也放任自流,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伤害的发生。所以教师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警告处分。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二)一、填空题
1、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造成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事故的侵害赔偿责任。
2、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心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3、建立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4、学校安全管理包括学校设备设施管理、学校活动安全管理、(学校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学校治安秩序安全管理、学校交通安全管理。
5、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校长)应“靠前指挥”,亲临第一线领导。
6、学校调查取证过程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让当事人各方参与调查取证的全过程。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7、在校园伤害事故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和调解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
8、校园伤害事故特征包括主体的特定性、时间的特定性、地点的特定性、主观方面的特定性、(结果的特定性)
9、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追究应当包括和三个方面。
10、在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解决中协商的内容包括(当事人各方承担责任的大小)和(赔偿的多少)
二、选择题
1、校园伤害事故的范围是指:(D)
A.在校园内发生的所有事故 B. 在上课期间发生的C.在学校发生,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 D.由学校组织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包括校内与校外
2、以下不属于校园伤害事故的是:(A)
A.林某在上学的路上被汽车撞伤
B.运动会上,李某在进行800米比赛的过程中被田赛场地抛过来的标枪刺伤
C.王某在学校组织的春游中不慎将腿摔伤
D.上课过程中学生甲不慎用铅笔将学生乙的眼睛刺伤
3、学校治安防范工作包括哪些?(B)
①加强校园巡逻 ②建设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网 ③发挥基层治保和调解组织的作用 ④严把校门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
4、下列事故中不属于校方原因造成的是:(C)
A.学校将操场出租商用,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被进校的汽车撞伤 B.校外人员入校砍伤学生数人后扬长而去,学校门卫毫无察觉C.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被从校外飞进来的石子砸伤 D.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原因是食堂选用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5、人身伤害赔偿范围包括哪些?(D)
①对已经支付的医疗、误工、护理、住宿、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赔偿
②对未来将发生的医疗、康复、护理、器械交通、住宿、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赔偿
③精神损害的抚慰金
④残疾赔偿 A.① B.② C.④ D.①②③④
6、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哪几个环节?(A)
①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 ②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注意保护现场③调查取证,做好证据收集工作 ④做好受伤学生的安抚工作
A①②③④. B.① C.④ D.②③
7、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者主要包括哪些方面?(B)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②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③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④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⑤学生
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8、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可以根据以下哪些依据判定学校存在过错的是(C)
①教育教学手段或技术手段使用不当致使学生受到伤害
②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③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④学校没有及时采取干预和救治措施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或伤害程序加重
A①. B.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9、下列哪些校园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时可以免除学校责任?(D)
①洪水、海啸、地震②学生自杀、自伤
③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偶发的意外行为
④学生突发疾病
A.①② B.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校园事帮中属于学生个人责任的是:(D)①高某在体育课中心脏病突发死亡,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未告知校方②王某和李某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玩耍,王某不慎将李某眼睛弄伤 ③张某和于某在学校二楼室外楼梯玩耍时不慎坠到一楼,经查是学校楼梯栏杆不符合中小学建筑规定 ④张某和王某在上课时打闹,王某不慎将张某推倒造成李某胳膊骨折A.①②③④B.④C.②③D.①②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对构建安全校园环境的责任
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校园安全的综合治理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普遍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特别是对群众和师生家长反映强烈,学校又无力解决的治安难点问题加大工作措施和整治力度,治理、清除和取缔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交通、违章建筑、各类摊点和文化市场等。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校园伤害事故中学生及其监护人责任的认定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纪律与规章制度,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2)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予以有效的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绝改正,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3)学生有特殊体质,或患有危险性或传染性的疾病,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知道而未告知学校,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4)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或情绪异常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信息,其监护人知道或已经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的监护职责,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5)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其他过错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6)学生自杀、自伤和自残的。
3、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学生及其监护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各自应该承担何种职责? 答:
(一)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各级人民政府在保证对辖区内学校安全投入的同时,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有领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学校的相关安全工作。上述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本条例规定的法定职责,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及各类教育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不尽管理职责或疏于管理,结果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应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学校、学校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如果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顿;对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
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责令停止发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员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
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作为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员,我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此,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由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不尽职责或者违法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后果的,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学生的责任追究
学生是受教育者,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对造成伤害事故负有责任,学校应给予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学生承担刑事责任涉及一个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的这一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不满14岁的认为不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无论其实施了什么样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能作为犯罪予以追究;第二,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他们只对少数几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第三,已满16岁的人,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关于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六)对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作为学生监护人、亲属及其他参加事故处理的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及事
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故处理机关,妥善处理事故,使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而不能采取过激的不正当的方法,甚至实施违法行为,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否则,不仅会影响事故的正常处理,还会使自己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受到法律的追究。如果在事故处理中,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实施了上述行为,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4、在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解决中,对于学校而言,判定其是否存在过错的依据主要有哪几点? 答:(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备,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2)学校的保卫、防火、宿舍及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3)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有关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及其他有关规定,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4)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或负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职责期间擅离工作岗位,或虽在工作岗位,但对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未按规定尽到必要的管理、告知或制止义务,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5)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具有危险性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集体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或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6)统一提供给学生的食品、药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有关标准语要求,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7)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身心疾病,或已经有明显征兆,学校未采取必要防范措施,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8)学校知道或应当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而未给予相应注意,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9)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受伤,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可能及时采取措施,致使因延误而造成不应发生的后果的。(10)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集体运动,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11)学校未将学生擅自离校、学校作息时间变更等于未成年学生人身安全有关的信息及时通知其监护人,致使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简化而发生危险,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12)学校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其他情形。
1.1 护筒冒水原因分析:
埋设护筒四周的粘土密实度不够, 或护筒水位与设计水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或钻头在起落过程中发生碰撞, 造成护筒外壁冒水, 或由于护筒倾斜、位移而导致钻头洛水。
防治措施:埋筒时, 坑地及其附近要选用含水量最好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上确定一个合适的高度进行开孔, 始终使护筒内的水头高1.0~1.5m。如果护筒出现冒水现象, 则马上叫停钻孔施工, 然后用粘土填实并加固护筒四周, 如果护筒出现了明显的位移或下沉, 必须重新安装护筒。
1.2 地质勘探资料及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持力层难以选择
地质勘探主要存在勘探孔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孔深不够、不按要求进行土工取样及土工试验、桩周摩阻力及桩端阻力不准等问题。所以, 必须在桩基施工前仔细查看设计资料集地质勘探记录。
1.3 孔径误差
出现孔径误差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施工人员工作失误选错了钻头, 二是钻头长时间持续工作, 严重磨损后直径缩小, 从而出现了孔径误差。有的庄直径为800~1200mm, 与设计桩径比照后发现钻头直径要短30~50m m,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技术工人在每根桩开孔之前要仔细核查钻头的型号、规格, 做好签证手续。
1.4 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1.4.1 孔口高程的误差。
孔口高程的误差存在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结束地质勘探后场地再次回填, 对孔口高程进行计算过程中因计算人员的失误而产生误差;另一方面, 施工时, 大部分废渣堆积在现场, 增加了地面高度, 最终导致孔口高程变化而引起误差。
1.4.2 钻孔深度的误差。
部分工程在场地回填还没整平时就开始地质勘探, 地面高程很低, 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 为防止钻孔深度的勘探出现失误, 一定要确保高程换算的结果相同。
1.5 钻孔垂直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成孔后桩孔弯曲或产生过大的垂直偏差, 钻孔垂直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可通过以下途径控制钻孔垂直度: (1) 压实并平整施工场地, 确保轨道枕木着地时保持平衡。 (2) 装设钻机并开始钻进过程中, 必须对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及钻进的平整度进行细致的检查, 如有偏差要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3) 定期对钻杆、钻杆接头、钻头等进行检查,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 倾斜岩面及软硬土层交界面钻探施工, 钻进时必须采用低钻压保持低速钻进。
1.6 孔壁坍陷原因分析:
出现坍塌现象的原因, 主要在于土质松散, 泥浆护壁不符合标准, 护筒内的水位达不到设计要求, 且没有用粘土将其四周填封密实。钻进时, 空钻时间长, 且速度太快;成孔后开始灌注, 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灌注, 且灌注前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 这些因素都有引发孔壁坍陷的可能。
防治措施:部分土层土质松散, 坍塌事故多发, 可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 确保所用泥浆的质量良好, 泥浆的粘度及比重可适当调高, 注意护筒中泥浆的水位不要比地下水位低。搬运、吊装钢筋笼的过程中, 注意避免其变形, 且要对准孔位安放, 以防其与孔壁发生碰撞, 钢筋笼接长时的焊接和沉放的时间不宜过长。
2 灌注成桩问题
2.1 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值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导管灌注底端到孔底必须保持300~500mm的距离, 初灌过程中, 埋设导管的深度至少为800mm。对砼的初灌量进行计算时, 部分施工企业只确定了桩长为1.3m的桩灌注的砼量, 而忽视了积存在导管里的砼, 最终因初灌量达不到要求而使导管预埋的深度达不到要求。同时, 施工企业没有备注各种长度的导管, 装设时仅配管就浪费了大量时间。有的导管低至孔底的距离过长, 但装设导管的人员未及时把实际距离与砼灌注时间联系起来, 最终造成初灌量以及导管埋设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2 堵管原因分析:
(1) 导管内壁存在硬结的砼, 或导管发生变形, 影响隔水塞通过。 (2) 粗骨料卡入隔水塞或在隔水塞上架桥。 (3) 采用了劣质砼。
防治措施:装设灌注导管前必须经专业人员检查, 检查内容有:灌注导管是否有裂缝或孔洞;导管接头是否密封完好;是否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厚度适中的导管。还可通过试拼装压水的方式对导管破漏情况进行检查, 但亚平采用0.6~1.0MPa的试水压力, 防止水灌入导管。另外, 导管底部到孔底保持300~500mm的距离。初灌时提前准备的混凝土只能多不能少。选用与导管直径相符的隔水栓, 确保其隔水性能良好。
2.3 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
(1) 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太高, 混凝土流动性过小, 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 (2) 砼初凝及终凝时间不够, 因为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预埋较深时, 其上层混凝土在经过长时间的浇筑之后, 已在表面形成硬壳, 且接近初凝状态, 混凝土与钢筋笼具有一定的握裹力, 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3) 清孔过程中孔内泥浆存在很多悬浮的砂粒, 砼灌注时砂粒在砼面上沉积, 形成的砂层比较密实, 沙层会随着孔内砼的升高而增高, 当其上升到钢筋笼底部便会将钢筋笼托起。 (4) 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下, 且灌注速度过快, 这时如果提升导管, 导管底端与钢筋笼相距约1m, 从导管流出的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将加速钢筋上浮。
防治措施:在混凝土灌注环节, 要注意观察导管埋设的深度及混凝土标高, 若混凝土超过钢筋笼底端2~3m, 则尽快把导管提离钢筋笼底端。在混凝土面上, 埋设的导管深度为2~6m, 不要将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2.4 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
产生砼离析现象, 或桩身砼强度小, 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劣质水泥, 没有严格控制砼配合比, 以及未充分搅拌等。这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针对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5 桩身砼夹渣或断桩
原因分析: (1) 灌注时间过长, 表层砼的流动性不好, 埋置导管的深度不够, 连续灌注的砼将表层冲破后上升, 桩身就会夹泥或产生断桩等问题。 (2) 刚提升导管时力度把握不准, 为降低导管里砼的高度, 如果导管埋置深度不够, 抖动导管也没有将其提离砼面, 就会使泥浆灌入而产生断桩。 (3) 没有准确测定深度, 由于误将在砼面上沉积的浓泥浆和泥浆中的泥块当成了砼, 将导管提离砼面而产生断桩。 (4) 灌注过程中, 导管或砼卡管出现了严重的漏水现象, 必须将导管拔出方能解决此问题, 也会导致断桩的产生。 (5) 机械故障、突然停电等, 延长了停顿时间, 不得不使导管暂时离开砼面, 由此产生了断桩。
防治措施:成孔后, 用冲洗液冲洗孔内残渣, 按照残渣剩余量来确定冲孔时间, 冲孔后为了防止孔底沉渣超出规定的量, 必须马上开始混凝土的灌注。灌注混凝土时首先测量孔径, 并准确计算和混凝土首次灌注及全孔灌注的量。混凝土浇筑时, 要时时观察导管埋设的深度以及混凝土的地面标高, 提高导管必须准确牢靠, 一切操作按施工要求进行。准确划定混凝土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和易性良好, 根据相关要求设计坍落度。
2.6 桩顶砼不密实或强度不达标
桩顶砼密实度不够, 且混凝土强度与施工规范不符, 之所以出现此类问题, 是因为超灌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砼浮浆过多、或未准确测定孔内砼面等。对于有些桩的桩径不到1000mm, 则超灌高度至少为桩长的4%。有些桩的桩径在1000mm以上, 则超灌高度至少为桩长的5%。对于大体积砼的桩, 桩顶10m内的砼必须多配合比做出一定的调整, 尽量减少桩顶浮浆, 加大碎石的掺入量。
3 其他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可用城市土地越来越少,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本不多的人均土地变得更少。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人均土地减少,以及加快城市商业化进程的步伐,一方面扩大城市面积,将原有近郊开发,提高城市土地面积。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老城区改造,通过高层建筑的建设将土地使用率提高。在进行高层建筑时冲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桩型。高层建筑物,因其对地基和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竖向下沉及水平位移)的要求较高,大直径、深长或嵌岩灌注桩往往成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主选方案。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主楼20层,地下室一层,框架结构,基础为冲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0KN,桩径为1000~1200mm,本工程桩基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石灰岩,嵌岩按设计要求。
三、82#桩地质概况
82#地质地层情况:
0-1.5m:杂填土
1.5-17.6m:卵石
17.6-22.5m:含角砾粉质粘土
22.5-22.8m:中风化灰岩
22.8-23.1m:溶洞
23.1-29.0m:中风化灰岩
桩径1000mm,施工成孔深度24.4m,设计桩长18.35m,成孔时间从4月26日18:00-4月29日9:10,施工过程中没有遇到漏浆现象,冲孔过程正常,4月29日下放钢筋笼,并经过监理、业主等单位沉渣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灌,浇灌砼过程中也无异常情况出现,充盈系数达到1.06。
四、桩基检测情况
根据检测单位数据显示, 82#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N,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Q-S曲线呈陡降型,极限承载力为7200KN,只达到设计要求的60%,试验值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因此对此桩进行钻芯,对82#桩钻芯检测结果如下:
0~1.15m为桩砼芯样,砼芯样连续、完整,表面光滑。
1.15~8.75m为桩砼芯样,砼芯样连续、完整,侧面局部见蜂窝、沟槽。
8.75~18.75m为为桩砼芯样,砼芯样连续、完整,表面光滑。
18.75~18.95 在此处突然漏水,掉钻0.2m。
18.95~19.85破碎灰岩,取出岩芯0.6m。
五、原因分析
该桩施工过程正常,没有漏浆现象,验孔完后即下钢筋笼,经监理验孔沉渣合格后,开始浇灌,这些工序也都在同一天内完成,无异常情况。从取芯情况来看,砼芯样比成孔检验时,深29cm,桩身除局部有蜂窝、沟槽外,非常完整,而持力层以下0.2m掉钻并伴有漏水现象,取出破碎灰岩芯样0.6m,综合以上情况,造成桩底缺陷原因初步分析有三种可能:1、桩身局部存在小缺陷。2、清孔时,桩底沉渣清理不干净。3、持力层为破碎灰岩或存在小溶洞。最后判定为持力层为破碎灰岩或存在小溶洞,导致承载力部未能满足设计要求。
六、桩底补强措施
桩底注浆是通过泵送水泥浆体经桩底向周围介质渗透、劈裂、充填、挤压、胶结,以提升桩底持力层及桩周地层介质的力学强度,以保证桩端及桩周承载力的高效发挥。因此,其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将一定量的水泥浆体送达桩底,并使之留驻桩底周围不远的范围内。基于此制定本注浆方案。
注浆施工主要施工工艺为:取芯孔冲洗→下注浆管→下碎石及封口→压水试验→注浆
1、钻注浆孔(取芯孔)
钻注浆孔时,设备应保证水平且孔位置于桩心,钻进过程不断对钻机进行校证,以保证孔位居中及孔的垂直度。这样桩底注浆时浆液就会较均匀地扩散到桩底四周,以便达到预期注浆效果。因为孔位垂直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注浆效果,若取芯孔垂直度偏移量太大,以致孔底偏出桩外,这样不仅无法判断成桩桩端持力层情况,且注浆时也无法保证注入需要注的部位。
2、了解成桩的基本情况及对桩取芯后的芯样分析情况
洗孔前应详细了解并熟悉成桩的施工原始记录(桩径、孔深、地层情况)及芯样分析情况,然后有选择地安装注浆管及采取相应的洗孔方案。埋设2~3根注浆管。
3、下注浆管
注浆管采用ND15焊接管,壁厚要求能绑牙即可。注浆管下端做成注浆花管,花管长度根据软弱厚度而定。但不少于50cm,且大于软弱层厚度0.2cm。花管成梅花型布置,孔间距为20cm,孔径为6~10mm,孔口毛刺要挫平。花管端部装堵头封闭,花管全长先用胶带缠紧密封,再用橡胶铅丝包裹扎牢。以免一次注浆时浆液串到另外注浆管内,使二次注浆时无法进行而影响到了注浆加固效果。注浆管下放后要用卷尺与钻孔深度重新校核,壁免因操作失误而放错。注浆管接头采用螺牙对接,注浆管下放后要向管内注满水。注浆管上端处露桩面0.3—0.5m,注浆管上端接头,并用堵头封堵,以备压水,注浆时接装闸阀。
4、下碎石及封口
碎石材料需挑选料径Ф10~20mm较均一的无粉末的碎石,抗压强度大于M30。使用前用水进行冲洗,直至泥皮等杂质清洗干净。然后回填至孔口。然后孔口位置用砼或破布进行封堵,确定牢固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压水试验
注浆前压水试验是桩底注浆一道重要工序,起到一般注浆工程的三个作用,即检查设备及系统的密封性与完好率、确定注浆初压、确定浆液起始浓度及浆材配方,调整注浆工艺参数,使注浆均匀有效。压水量一般控制在0.1~0.2m3以内。压水时间2~5分钟。均匀减少进水压力,以防止高压回流夹带杂质堵塞注浆孔。当注浆管内仍存在压力水时,不能打开球阀,以防水谢出伤人。
6、注浆
原则:以可注入为准,尽可能采用浓浆、低压慢注及间歇注浆,以利于定量水泥浆体留驻桩底有效范围内。为了提高桩端软弱层缝隙充填密实度,注浆根据埋设注浆管根数分多次进行,每根桩分2~3个循环注浆,每个循环注浆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根据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注浆工艺参数可按实情在如下范围内调控:
(1)压水压力:以压通为准,难以压通的注浆管,压水压力可提高到6MPa。
(2)注浆过程压力:以可注入为准,控制在5MPa以下。
(3) 浆液浓度(水灰比):1 ~0.6:1,先稀后濃。
(4) 每料水泥浆搅拌时间:1~3分钟。
(6) 注入量:1~2吨水泥。
(7) 水泥:使用42.5水泥,
(8) 注浆时间:间歇注浆,每次注浆时间2个小时左右,其中间歇时间大于等于实注时间。可灌性较差桩须小泵量连续灌注。
(9)注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使用,还应根据现场注浆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以及其他现象及时调整与控制,并非一成不变。
(10)注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措施
①出现桩周冒气、冒水泡或冒浆现象,应改用浓浆底压慢注,延长间歇时间。
②出现注浆压力上不了现象,应改注最浓浆液(水灰比0.5:1),并延长间歇时间。
③注浆过程压力较高时,应采用稀浆、高压,小泵量连续灌注。
7、注浆质量保证体系
1、严格按部颁标准——“注浆技术规程”设计、以及本方案要求实施注浆。
2、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做好作业记录。从注浆管制作安装、压水疏通注浆通道、到实施注浆都要及时、如实记录。
3、严格执行注浆结束标准:
(1) 注浆流量逐步减少而注浆压力不断上升至6MPa以上;
(2) 注浆压力不断上升大于初压1~2MPa;
(3) 超过设计最大注入量的。
达到以上三者任一情况即可结束注浆。
七、注浆效果检测
1、在高压注浆完成28天后,对该桩再次进行抽芯检测,采用二次取芯验证,以判断该桩处理质量,检测钻孔避开注浆孔位,另行抽检一孔,取芯进入桩底5m灰岩。取注浆段芯样进行抗压试验,试件强度需大于17Mpa以上。
2、配制水泥浆时留下二组试件取样,28天强度需达到17Mpa以上。
八、桩端桩底注浆后检测结果
对该桩端注浆加固28天后重新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验在12000KN荷载作用下,沉降量达到57.95mm,在各级荷载作用下Q-S曲线呈缓变型。按JGJ106-2003条款4.4.2,对应荷载即11539KN作为该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经过桩底后注浆,承载力提高了37.6%,说明在岩溶地区,注浆对桩基的承载力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九、结束语
1、该工程地质报告与工程实际施工取样的岩土层分析的地质情况有所偏差,特别是没有探明桩底存在溶洞或小裂隙,致82#承载力没有符合设计院要求。因此,在岩溶地区,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对桩基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质量的根本。
2、在工程地质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工艺,应当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做好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就该工程来说,对于漏浆、塌孔、偏孔、卡锤等问题造成的成桩进度缓慢要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好应急措施。
【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推荐阅读:
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07-21
《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学习心得09-28
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07-12
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10-28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9-09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9-29
变压器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06-17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06-04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