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精选8篇)
鲁政办发[2002]3l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特通知如下:
一、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目标
(一)到2005年,全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5%,其中国家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以下简称“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0%;所有设市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按功能区达标基础上进一步改善。
(二)到2010年,全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0%,“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5%;所有设市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实现稳定达标,并较2005年有进一步改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二、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利用
(一)各级政府要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对现有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企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或转产,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调整电力结构,发展能效高、污染低的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研究推广新型发电技术,提高火力发电的燃料使用效率。
(二)大力推行清洁能源,逐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利用国家“西气东输”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优先利用天然气;大力发展石油液化气,提倡厂矿企业可燃尾气增热后补充城市燃气;鼓励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水煤浆等清洁能源。设区的城市和“两控区”内的县级城市,是我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应在市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区域。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高污染燃料销售、使用、转运、存放的管理办法,制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政策,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三)各级政府在城镇建设时应统筹规划,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热源。城市市区应发展集中供热和以热定
电的热电联产,替代供热管网内的分散小锅炉。鼓励城市居民供暖采用燃气锅炉、电锅炉,逐步推广地热、电热膜等节能、低污染的供暖方式。
(四)逐步取缔淘汰小规模发电机组和燃煤小型锅炉、茶水炉、饮食服务大灶。到2003年底,淘汰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燃油纯凝汽发电机组;到2010年底,淘汰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的除集中供热、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以外的发电机组。对蒸发量1吨/小时(0.7兆瓦)及以下燃煤锅炉、燃煤茶水炉和燃煤饮食服务大灶,设区城市的建成区应在2003年底前全部取缔淘汰,县级城市的建成区应在2004年底前全部取缔淘汰,改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区要在2004年底前取缔淘汰4吨/小时(2.8兆瓦)及以下燃煤锅炉。
三、加强对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防治
(一)加强对煤炭生产、加工和供应的监督管理。各地和有关部门今后不再审批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对已建成的含硫份大于3%的高硫小型煤矿,应在2002年底前全部关闭;对现有含硫份大于3%的高硫大中型煤矿,要实行限产,到2005年仍未采取有效降硫措施或无法向经环保部门批准可以适当燃用高硫煤用户定点供应的,要实行关闭。新建含硫份大于1.5%或灰份大于15%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含硫份大于2%、灰份大于20%的煤矿,要在2005年前逐步配套煤炭洗选设施。鼓励通过对煤炭实行气化、液化或添加固硫剂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加大对现有燃煤设施污染治理的力度。对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许可要求的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凡剩余寿命在10年及以上的,必须补建脱硫设施;剩余寿命少于10年的,必须采取燃用低硫煤措施或其他二氧化硫减排措施以满足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否则应提前退役停运;超期服役的,应予以淘汰。应当补建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容量在13.5万千瓦及以下的,应在2005年前逐步完成补建;容量在13.5万千瓦以上的,必须在2010年前逐步完成补建。蒸发量小于20吨小时(14兆瓦)的工业燃煤锅炉,应使用工业固硫型煤、低硫煤、洗选煤或建设脱硫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许可要求;蒸发量大于20吨/小时(14兆瓦)的工业燃煤锅炉,应建设脱硫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许可要求。工业炉窑应采用清洁燃料、低硫煤措施或采用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防治废气污染,并逐步淘汰敞开式炉窑。
(三)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燃煤电厂。利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严格控制新建、扩建30万千瓦以下燃煤纯凝汽火电机组,特别要严格控制新建、扩建10万千瓦及以下中小燃煤纯凝汽火电机组。今后新建、扩建燃煤火电机组(包括热电机组)必须配套建设脱硫装置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采用低氮燃烧方式。各城市要编制供热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热电厂建设要根据现状用热需求及预测用热需求合理布局,取缔供热范围内的分散供热小锅炉,同时建设脱硫装置和在线自动监测装置,采用低氮燃烧方式。建设燃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综合利用热电厂或企业自备电厂(站),应与城市供热规划
一、不动产登记是法定的行政职责
正如《通知》所言“要将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等法定职责统一到不动产登记经办机构并统一行使,严禁随意拆分,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完整”。其实这是个不辩自明的登记职责规定,这句话包含以下两个涵义:一是登记程序法定。《物权法》明确了登记以登簿为物权生效标志,而登簿是依法登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其他行政行为一样,登记行为是由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等一系列程序所组成的,前后程序之间不能倒置或缺失,否则即为程序违法。二是行为主体法定。不动产登记是法律赋予登记机构的行政职责,主体资格的适格性是决定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关键前提,如果行政主体为非法定机构或非法定机构的授权委托机构,则即使行政结果是正确的,则行政行为依然认定为违法。非法的行政行为将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二、不动产登记资料管理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通知》对此有规定,“不动产登记档案资料是证明不动产权利归属的重要依据,是依法开展不动产登记和信息查询的基础。各地要按照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尽快将原各类不动产登记簿和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等档案资料移交到不动产登记机构。”这个要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登记资料由登记行为产生。事实上,登记资料和登记簿都是权属的依据,分别是不动产登记行为中从申请人处收取和登记过程中产生的材料和信息,是登记行为产生的结果,它们是登记的依据和最终的成果,登记资料和登记簿紧随登记机构的登记行为而产生,不能独立创设,而是依附于登记。而且登记资料具有动态性,只有将历史登记资料和增量登记资料结合利用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效用,否则任何割裂历史与现时资料的行为都将使登记资料的价值荡然无存。二是登记簿和登记资料由登记机构保管。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登记簿和登记资料由登记机构保管。因为不动产登记簿和登记资料所具有的专业性、动态性、完整性等特有属性,这将导致其保管和利用都有专门的规定,由法定的机构予以保管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用。基于这两点,所以登记簿和登记资料不存在移交问题,它们始终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同时存在,依存于登记机构。
三、经费保障是不动产登记向纵深开展的必要前提
不动产登记工作服务于广大群众,面广量大,服务质量和数据保密性要求都很高,必须有资金保障,因此该《通知》有要求:“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保障登记窗口设置、存量登记数据整合建库、登记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经费需要。各级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任务,科学编制不动产登记保障经费预算,落实各项经费需求”。从不动产登记统一过程的已有实践可知,至少在以下三方面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一是窗口设置及日常运行。当前政府部门的服务要既快又好,让百姓办事感觉到方便快捷,则要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较多的窗口。因此国土系统目前推广的“四全”服务是这一服务目标的最好体现。要真正推广“四全”服务,则要在行政区域内设置多个网点,每个网点根据业务量多少要配备一定人员和设备,相对于原来的集中登记,多网点布局的“四全”模式在行政成本开支上要更多,因此,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各网点的正常运行。二是开发系统整合数据。要将原来散落在各单位的房、地、林、草、海洋等不动产归集到一个单位登记,则势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登记系统,可以适用于以上不同客体的各类登记业务,同时,由于统一前各单位存在大量的历史数据,数据之间不匹配现象极为普遍,而要在同一平台运作,则必须要整合历史数据,做到房或林等与土地属性的相互匹配,这是一项保证登记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极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保障。三是责任承担赔偿基金。履行职责必然对应相应的责任,登记行为是行政行为,登记错误将会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各地因为登记机构工作人员未尽审查责任导致登记错误而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案例屡见不鲜。而每天都要从事这么多登记业务,登记出险的概率在所难免,加上不动产价值又如此之大,因此在加大防范风险的同时建立财政赔偿基金非常有必要。
四、注重与诸多相关横向环节的协调与衔接
通知选摘: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会展业在拉动内需、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带动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商贸企业开拓市场、扩大消费。现就做好2010年内贸领域会展促消费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会展对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
会展业作为重要服务产业,其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拉动消费效果明显,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展会,可以有效汇聚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销售渠道,扩大交易规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展示和推广,有效带动物流、设计、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和消费。
近年来,各地商务部门通过对内贸领域重要展会的引导支持,促进了展会功能的完善,有力调动了广大中小商贸企业参展促销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产需衔接,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加强引导支持,促进内贸领域重点展会发展
商务部在各地商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推荐的基础上,经国内会展业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将8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代表性强、影响力较大的展会作为2010年内贸领域引导支持展会(见文后表格)。这些展会涉及食品、纺织、百货、轻工业、医药、电子、体育、机械制造、五金、餐饮等重点行业以及部分地方特色展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三、做好内贸领域会展促消费工作的要求
(一)丰富会展内容和形式,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各地要结合当地区域优势和消费特点,支持举办各类富有实效的会展活动,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带动各领域消费。
(二)完善服务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办展和消费环境。各地商务部门要加强会展发展规划与区域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展会主办单位积极协调解决办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强化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管理,健全有关应急预案,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三)做好展会统计,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和效果。各地要及时掌握举办展会的进展情况,加强对会展促消费效果的总结分析。
3月份展会介绍:
第10届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汽车展览会
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CIAACE)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汽车用品及改装技术中心、北京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于2005年率先开创了国内首个汽车用品展会,成功举办过多届国内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汽车后市场专业展会,拥有汽车后市场最广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展会以专注汽车后市场的变化与趋势,帮助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为己任,贸易第一、兼顾资讯、买卖双赢为目标,成为行业人士了解市场趋势、建立商务联系、拓展业务范围的首选平台。
为遵循市场与企业的发展需要,雅森将每年一届的北京汽车用品展定位为“行业开年第一展”,因为此时恰逢汽车用品行业采购旺季,这将推动企业全年的产品销量;同时,一年之始,也是企业面向市场和经销商推介新品的最佳时机。展会地点仍然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没有其他展览场馆普遍存在的“交通管制”,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参展效率。
CIAACE因其观众资源富集、成交额巨大、促进行业沟通作用明显,快速成为国内企业展示产品、提升形象、树立品牌、引领需求、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业内树立了“汽车用品行业第一展”的地位,得到了广大业内人士的赞誉和认可,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CIAACE)”将于2010年3月12-14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第117届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
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始于1952年,已连续举办超过百届,是中国唯一历史最久,底蕴最深,影响中国五金三代人的展会。中国国际五金商品博览会春季定点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秋季在全国重点城市轮流举办。博览会展览面积808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4500个,中外参展企业2000余家,中外专业采购商40000余人,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世界知名品牌汇聚的国际性展会,连续多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品牌展会。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春季)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简称“糖酒会”)是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主办的大型全国性商品交易会。糖酒会于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两次。自1955年举办首届交易会以来,已经走过了52年的历史。糖酒会因其规模大、效果显著,因而被业界誉为“天下第一会”。多年的实践表明,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它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食品和副食品行业的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创立名牌产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成为全国食品市场的制高点。
中国(菏泽)农资交易会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1〕4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省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27号)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13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使用违禁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2011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的综合整治(工商部门负责)。
1.集中开展对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与整治。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为重点,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商标侵权、仿冒知名食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户逐品牌进行排查。依法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假)冒等问题食品,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进行调查处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乳制品、儿童(学生)食品以及其他涉嫌问题食品的监督抽检,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及时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建立假冒伪劣食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2.严格食品经营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适时推进“条线管理、备案登记、挂牌经营”的食品商贩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
3.认真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经营主体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严格落实以索证索票为核心的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严格执行食品、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购销货台账及索证索票制度,自觉抵制购进、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督促食品市场开办者、经营柜台出租者及食品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综合整治(质监部门负责)。
1.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品种以及主要销售流向,并于2011年年底前建立小作坊质量安全信用档案。严格监督检查,督促小作坊自觉落实原料进货查验记录、产品执行标准、出厂检验记录等主体责任制度。实行强制抽验,定期对小作坊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加强小作坊食品标识标注管理,对小作坊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必须附加食品标识,严禁含有虚假、扩大内容。对于生产无标签预包装食品、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高仿”、“取大名”等标识标注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对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标识标注以及不具备与其生产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取缔。
2.加强对面向农村销售的中小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建立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生产、不再符合或不能持续保持取证条件的,依法予以查处,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大对面向农村销售、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主体责任不落实、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加大监督抽检和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查验、记录及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制度。对于制度不落实、内容不真实以及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三)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的综合整治(餐饮监管部门负责)。
1.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综合整治。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农村学校餐饮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各级餐饮安全监管部门要对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对照餐饮服务许可标准,逐一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督促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严把原料进货关,做好原料采购台账记录,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落实餐饮安全公开承诺制度,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将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纳入山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网管理。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堂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对不符合餐饮安全基本条件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向当地教育部门通报。
2.落实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责任。农村中小学要制定完善学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学校校长、分管校长、食堂负责人、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员四级责任体系,落实校长是学校餐饮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督促学校落实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的检查指导,着力改善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过期或“三无”食品进入学校,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餐饮安全保障水平。
3.加强农村餐饮服务单位监督管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指导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规范餐饮经营行为。加大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高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加大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卫生状况整治力度,做到场所环境干燥卫生,上下水通畅,加工设施设备与用具保持清洁、存放整齐。加大无证经营和违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对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兽医等农产品监管部门负责)。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对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农资打假综合整治,以规范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为重点,严厉打击经营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环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农(兽)药经营档案制度,全面推行农(兽)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
2.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为主线,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探索农产品及加工过程的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推进农业认证国际化进程。落实《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运用综合措施和配套技术,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抓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畜牧业培育。加快渔业地方标准制定,形成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体系。以养殖证发放、池塘改造和健康养殖场创建
为抓手,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养殖。严格许可制度,进一步深化水产苗种综合整治。强化农产品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
3.规范农(兽)药和饲料使用行为。加大种植养殖过程中农(兽)药和饲料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大力推进疫病专业化防治、农作物统防统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使用优质、安全、高效的农(兽)药。强化农(兽)药安全使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广大生产者科学用药水平。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兽药残留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等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深入开展三聚氰胺和蜂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畜禽“瘦肉精”专项抽检;在水产品主产区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抽查和海水贝类卫生监控与养殖区域划型,不断加大水产苗种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对私屠乱宰的综合整治(商务主管部门负责)。
县、乡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私屠乱宰的综合治理,支持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私屠滥宰高发时段和地域的巡查,严密监控城乡结合部和肉品加工集中区域的私屠滥宰行为。发现私屠滥宰、冒用或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的,要依法予以取缔,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设备以及违法所得,严惩违法责任人员。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肉品品质检验的监督检查,对出厂(场)猪肉产品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要依法对屠宰厂(场)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查处,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安及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负责)。
各级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以及农产品监管等部门,依法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移交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线索,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要突出源头打假和重点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瘦肉精”等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市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卫生部门负责)。
制定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批发市场、面向农村销售的中小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风险监测力度,逐步了解并掌握农村食品市场经营的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及时发现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评估预警,为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引导农村消费者科学饮食提供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26日-9月5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密切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
(二)检查整治阶段(9月6日-11月3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教育,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搞好自查自纠;集中力量,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摸清生产经营底数,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档案和诚信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
法进行查处。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督导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制定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办法,对方案确定的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措施和要求逐一进行量化、细化,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分片督导,督导结果予以通报。各市、各有关成员单位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严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在此基础上,各地对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报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尤其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政权和经济组织作用,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水平。
(二)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明确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逐步探索建立乡镇政府统筹管理,监管部门谁主管谁牵头,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各级政府要实施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举报奖金,对举报人员进行奖励,尤其是重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员,鼓励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三)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整治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集中力量,加强配合,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各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各类副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学校周边小卖部、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深挖细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对重大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挂牌督办。各级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兽医、商务等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禽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屠宰监督力度,确保食品源头质量安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健全企业诚信和自律机制,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四)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建设。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优质安全农产品进城活动。采取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实行厂(场)场对接、产销对接,改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促进农产品销售。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整合农村小型食品超市,建立食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在乡(镇)驻地开办连锁超市,在具备条件的村开办连
锁店。逐步实现乡镇有连锁超市、较大村有连锁店的目标。要针对农村青少年和儿童喜欢食用、质量安全有保证、具有一定消费市场的食品、乳制品和儿童食品,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活动,培育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农村食品产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五)强化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纳入各级各部门“六五”普法规划。要加大农村、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对各类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农产品科学种植养殖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种植养殖能力,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督促引导其守法经营、诚信自律;要广泛深入地向农村消费者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板报、广播、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养知识。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食品安全信息,共同做好学生识别、购买食品的安全行为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做到对不安全食品不购买、不食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六)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逐级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农村食品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政府、部门、企业法人和监管人员。要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定期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和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法人以及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本次综合整治工作为期4个月,各市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请于2011年12月25日前报送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
服务工作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7〕9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老年人实行优待照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需要、造福社会和广大老年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全国老龄办、中宣部等2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5〕4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全省60岁以上(含60周岁)城乡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困难老年人的救助和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
(二)在执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对低保对象中的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可在原有补贴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1
(三)各级政府可设立“尊老金”,对高龄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高龄老年人的范围及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四)社区要动员和组织志愿者为高龄、独居、生活难以自理的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优待
(一)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研究制定向老年人倾斜的相关规定和办法。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门诊,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给予优先照顾;为患有慢性疾病或体弱伤残、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上门提供医疗服务。
(三)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老年人,要落实规定的各项医疗优惠政策。对百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优待
(一)商业和居民生活服务等行业要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和优惠照顾,并在服务场所设置明显标志。
(二)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应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机场、车站、码头等都要尽可能设置老年人候车、候船、候机的休息专座和“老年人优先”标志。城市地铁、公共汽车等对老年人收费给予优惠,并设立“老幼病残孕”专座。
(三)收费公厕应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并设置明显标志。
(四)贫困纯老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
四、为老年人提供文体休闲优待
(一)政府主办的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应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对老年人实行免费开放或票价优惠,并设置明显标志。社会投资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服务单位,对老年人要提供优惠服务。
(二)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为老年人健身和老年文艺团体活动提供方便及优惠服务。影剧院对老年人要实行票价优惠,为老年文艺团体演出和老年组织举办大型活动优惠提供场地。各地各部门要为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校)学习提供方便和支持。
(三)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居民身份证享受优待服务。各市县制定的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公园等优待政策,全省范围的老年人同等享受。《江苏省老年人优待证》由江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监制,在全省范围内通用。
五、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优待
(一)对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和优先指派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的法律咨询要优先接待、耐心解答,提供优质服务。
(二)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缴纳诉讼费等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缴、减缴或者免缴有关费用。老年人因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等纠纷提起的诉讼
案件,要予以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其他社会法律服务机构要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相关服务,并根据老年人经济状况酌情减免服务费用。
六、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老年服务项目,培育和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与人口老龄化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发放床位建设补贴和收养老人补贴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社会投资建立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按规定在土地供给价格、税收和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养老机构使用水、电、燃气应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在电话、网络、电视安装等方面给予优惠;除法律法规和中央、省两级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擅立名目,向各类养老机构强制收取费用。
(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日常监督和检查等;规范行业行为,科学制定养老机构资质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技术水平;改
革养老服务收费核准制度,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放宽服务项目收费核定;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七、加强对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老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积极参与的老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加强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本地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需求,制定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同级政府领导下,对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具体组织、指导、协调。相关涉老职能部门,要按照老年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部门职责和行业特点,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三)各级政府及其老龄工作机构要加强对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拒不执行老年人优待服务政策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老年人优待服务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苏政办发〔2011〕166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
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工作分工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因人事变动,现将调整后的省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工作分工通知如下:
毛伟明,在省长领导下协助处理省政府日常工作。协助做好机构编制、监察、外事、应急管理、政策研究、信访方面工作。
联系省编办、监察厅、外办、省政府研究室、省信访局,省政府驻外省(市)办事处。
李一宁,主持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协助做好教育、人力资源、— 1 —
公务员管理、社会保障方面工作。
联系省档案局、保密局,联系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务员局,省级机关管理局,省地方志办公室。分管省应急办(值班室、会议处、应急协调处)、办公厅人事处。
朱步楼,协助做好科技、知识产权、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法制方面工作。
联系省科技厅、卫生厅(中医药局)、法制办、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省科协、红十字会。
徐国柱,协助做好民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残疾人、老龄和联系驻苏部队方面工作。
联系省民政厅、工商局、质监局、残联。
于利中,协助做好公安、司法、国土资源、苏北发展协调、妇女儿童方面工作。
联系省公安厅、安全厅、司法厅、国土资源厅、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地矿勘查局,华东地勘局,省测绘局、监狱管理局,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团省委、省妇联。
汪泉,负责省金融办工作,协助做好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税务方面工作。
联系省财政厅、审计厅、国税局、地税局,江苏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紫金保险,财政部驻江苏专员办、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人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江苏保监局,金融机构驻江苏分支机构。
徐立,协助做好发展计划、统计、物价、能源方面工作。联系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沿海办、物价局、能源局、江苏调查总队。分管办公厅秘书一处。
周游,协助做好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宗教、国有资产管理、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通信、社会科学方面工作。
联系省民委(宗教局)、国资委,省通信管理局、邮政管理局,省社科院、社科联,省总工会。
张吉生,协助做好商务、侨务、旅游、对台方面工作。联系省商务厅、旅游局、侨办、台办、侨联,贸促会江苏分会,江苏检验检疫局,南京海关,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办。分管省口岸办公室(口岸综合协调处、口岸管理处)、办公厅秘书三处。
肖泉,协助做好新闻发布、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体育、新闻出版方面工作。
联系省文化厅、广电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文物局,省政府新闻办,省文联、作协。分管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新闻联络处。
杨根平,协助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利、人口和计划生育、粮食、扶贫方面工作。
联系省农委、水利厅、人口计生委、海洋渔业局、粮食局、林业局、农业资源开发局、农机局,省气象局,省扶贫办、供销社、农科院。分管办公厅秘书四处。
王志忠,协助做好工业、信息化、安全生产方面工作。联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防科工办、安监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民航江苏安监局、江苏海事局、江苏电监办、华东石油局,省烟草专卖局、盐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局。分管办公厅秘书二处。
陆志鹏,协助做好重点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方面工作。
联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工局)、环保厅、交通运输厅(铁路办)、民防局(人防办)、太湖办,省地震局,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徐州办事处。
何国平,协助做好文字综合、参事、文史方面工作。
联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分管办公厅综合处、信息处,省政府督查室。
于鲁粤,分管办公厅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协助管理省政府驻外省(市)办事处、办公厅在宁代管单位纪检监察工作;联系监察室。
朱光远,联系办公厅文电处、秘书六处、电子政务办公室。谢润盛,协助联系省信访局、省政府驻外省(市)办事处,联系办公厅机关党委(工会)、老干部处、行政处、文印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联系办公厅秘书六处(环保工作)、秘书七处。
李明耀,协助做好省政府接待工作;联系办公厅接待处。
陈少军,联系办公厅秘书五处。
齐敦品,主持省应急办工作。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 领导 分工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市人民政府,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各大企业, 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智慧山东”的战略部署,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智慧山东”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 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 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等网络的融合集成为基础, 通过更加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 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 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 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建设“智慧山东”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为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领导、创新思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 积极稳妥地推进, 务求取得实效。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
(一) 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统筹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典型示范引路、市场主体运作”的原则, 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 深入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无所不在、高速互联的宽带信息网络,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 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及各领域的信息服务和知识创造能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保障信息安全, 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发展环境, 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保障民生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促进和支撑作用。
(二) 基本目标
“十二五”末, “智慧山东”试点工作形成比较突出的示范效应。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光纤到户、无线宽带网络对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 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不低于20Mbps (比特/秒) , 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 全省宽带网络出口达到6640Gbps (比特/秒) , “三网融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信息技术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服务应用以及网络通信、云计算、云安全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 基本形成效能显著提升、成果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应用发展格局, 基本建成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化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三、重点内容
(一) 试点先行, 树立“智慧山东”典型和示范
以试点为载体,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1.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试点, 探索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
选择潍坊、威海等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 重点围绕交通、能源、物流、工农业生产、金融、智能建筑、医疗、环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热点和难点找出突破口,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以智慧应用和服务为核心, 充分发挥地方智慧型产业的优势, 选择物联网应用基础较好的领域, 分期分批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和项目。
2. 着力推动“智慧城区、社区”试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
以济宁市任城区等为“智慧城区”试点, 围绕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 实现对供水、供热、路灯、城市防汛、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 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枣庄市安乔东城国际小区等为“智慧社区”试点, 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先进信息技术, 通过智能家居、智慧楼宇、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区呼叫中心等信息技术在节能、安防、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 进一步完善社区内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 加快推进“数字家庭”建设。
3. 重点抓好“智慧园区”试点, 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发展。
在禹城市等开展“智慧农业园区”试点, 重点在粮食作物生产、农用地资源利用、农用水资源、畜禽水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果园精细管理、设施农业等领域部署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在济南、淄博市等开展“智慧工业园区”试点, 以装备制造智能化为核心和突破口, 深化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船舶、机械设备、消费品等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上的渗透融合, 创建装备制造智能化示范园区;在德州市等开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 以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食品及药品追溯与风险预警等为切入点, 选择重点物流企业、园区和基地开展智慧物流应用示范。
(二) 突出重点, 培育智慧产业
依托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日照市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位置感知技术、微机电系统 (MEMS) 和软件产业, 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 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
(三) 提升服务能级, 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宽带山东”建设工程, 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 率先完成国内领先的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3G、4G) 、无线网络 (WIFI) 、卫星等多种制式综合服务的无线通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加大骨干网升级改造力度, 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和宽带网络接入速率。加快高性能数据中心建设, 探索云计算运营服务和统一建设模式, 推动云计算相关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广播电视网、电信宽带网的建设和功能提升, 全面推进广电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智慧山东”试点工作协调机制, 日常工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组织协调和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 研究解决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建立省与试点城市、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加强部省合作, 建立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合作机制, 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二) 注重规划引导
加强“智慧山东”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 强化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地区要紧密结合实际, 抓紧制订本地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及时纳入省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确保有效实施。
(三) 完善扶持政策
研究制订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省级信息产业、制造业、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业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科技等专项资金对“智慧山东”试点项目建设、示范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重点支持, 为“智慧山东”建设的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四)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细化目标任务, 明确责任部门, 落实考核内容, 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 对责任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确保试点工作目标实现。
(五)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期,部分南美洲国家发生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国也发现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气温较高,蚊媒密度将很快上升,通过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另外,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就有关工作要求下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通过蚊媒传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与地方爱卫办沟通和联系,按照当地的总体安排,及时部署学校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专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防控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春夏季传染病以及预防食物中毒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师生防蚊灭蚊、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有疑似症状主动就医的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全国爱卫办的统一要求,集中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做好校园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要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网站,2016-03-09)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山东省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106-06
山东省网络信息办公室11-02
2024年山东省远程研修报名通知06-03
关于山东蒙山的导游词07-14
关于山东学生道德的调查报告09-29
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专升本通知12-01
关于山东三日游作文10-15
山东乳山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合格证领取通知12-13
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06-07
赴山东学习的体会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