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鉴赏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外名曲鉴赏(共7篇)

中外名曲鉴赏 篇1

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缺少的元素,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乐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一段音乐,如何带感情去欣赏一段音乐。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养,也激发了对音乐更广泛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里,我会以此为翘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一、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审美教育,我们未来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等,它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之中。如果音乐教育离开了这些审美因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声音组合的音乐美

中外名曲鉴赏 篇2

一、对我国古典、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

美丽的中国古典音乐,长笛、琵琶的声音,这些我们都感到冲突美妙的声音,欣赏中国古典的魅力。中国古典音乐是一首曲子的五个音--宫商角徵羽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音乐创建了一个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现在是非常流行的民间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婚礼或葬礼唢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作为我们的传统乐器唢呐在我国音乐创建了良好的音乐,如"百鸟朝凤"是一个典型。

感受很多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了祖国的爱。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流动特性到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以其独特的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命运和风景如画的诗歌、绘画。音乐是最重视和高度发达的艺术,甚至每个中心和源的艺术,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诗歌和绘画。中国的词"诗"是常用的表达最高,生动地说明了中国这个词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强调相结合的"好"与"美",寻求美丽为好。"诗有画、画中有诗"指的是抽象的词语可以表达抽象的吸引力。诗歌是用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意境,这幅画是用图画描绘这幅画的美。"写意中国画在"画"、"两个类别,工笔画细致的工作,追求"形状";写意画的钢笔是放纵,模型泛化,追求"神似"。和"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

任何艺术是建立关系的主观和客观的基础上的,徐复观先生曾说道:"这幅画不仅是代表自然,但最终是基调与自然繁殖,所以它往往是偏向客观。在我看来中国的诗歌艺术和绘画可以超过"互相启发,循环无端"书法和诗歌、书法、篆刻、音乐、书法、音乐和诗歌,中国艺术的传播正是因为这些才能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所以想,中国音乐要很好地展现出来,就要把握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意境。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结合音乐、音乐更好的性能。如诗歌和绘画。在享受一些风景如画的古老的歌曲,我们可以结合特征的诗歌和绘画享受它。

二、我对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西方音乐让我们立刻想到很多震撼人心的旋律,最经典的"命运交响曲",历史的结果显示,音乐表现出命运的很多,但是只有贝多芬的音乐选择了向命运敲门,频繁的短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决心与命运的斗争。"命运"主题在解释贝多芬有另一种情况,成为历史上的经典,没有人能够挑战成功。同时在学习本课程和欣赏幽默歌曲,华尔兹等等,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歌曲欣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时代的音乐是在这些艺术家学会寻找不要放弃理想和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谈及我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最感彻人心的是,作为一个除了用思维捕捉音乐意蕴外还要用耳朵辨别音乐真缔的音乐家来说,失聪将是何等的令人痛楚和绝望!但贝多芬成功突破了这种绝无仅有的困扰和窒碍,最终创作出如火山喷发般振聋发聩的辉煌的第九<<欢乐颂合唱>>交响曲。贝多芬的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艺术形式!贝多芬一生都在担当着别人无法担当的患难而成就辉煌,我总想,是什么东西造就了贝多芬坚毅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灵魂!

我个人喜欢的钢琴家:Maksim Mrvica(马克西姆)欧洲新古典的王子,来自于克罗地亚,钢琴大师,"出埃及记"--关于原创歌曲是最熟悉当然是同名电影中配乐,但是在电影原声电影"出埃及记"不是讲述的单纯的故事,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逃避法老的奴役,是关于以色列的犹太人多灾多难的历史。这音乐其实并不能够算作出自这部电影。最初的形态知识一首简单的演奏曲,添加了一个词就做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宏伟、壮丽,是很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洲和美国流行古典音乐的音乐迷不会奇怪。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关系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史诗,最受年轻人的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流行音乐是说唱音乐,周杰伦是一个代表性的现代音乐,他是许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但即使是在这个人看起来很现代音乐家,他的音乐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菊花台",这首歌最后的结尾部分是云南省在中国传统乐器葫芦丝,紧随其后的是"青花瓷"、"东风破"等都涵盖了中国风味在它。又像今天的年轻人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和"北京一夜",大胆学习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受到人们的欢迎。

对传统的回归是一种趋势,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基于传统和现代音乐元素结合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西方歌手,"王洛宾是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演绎他的流行歌曲,在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受欢迎

四、音乐的影响对人们的情感世界

很多人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由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享受音乐创作者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欣赏音乐,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的心坚定,不屈不挠的意志,词曲作者与高尚、圣洁、庄严的混合的华丽的旋律,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血液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上涨突然,害怕崇高和尊敬。随着陈刚、何占豪联合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那些真诚的情感,梁祝音乐主要是"草桥结拜"、"英台拒婚"、"化蝶"作为情节的展开,大提琴和小提琴相互应该形式的音乐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鉴赏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英雄的情绪。

着社会在不断的继续发展以及进步,在人们生活中,音乐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音乐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调合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意义。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音乐的激情像交响乐,心情烦躁时,轻音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人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音乐一直都在,音乐相伴人生感觉很惬意,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着探索着人生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红.思想行为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试论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宗旨[J].中国音乐学,2008.

[2]贺绿汀.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回顾[J].音乐艺术,1979(1).

中外名曲鉴赏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百首经典;分层鉴赏

一、小学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并不乐观,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不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歌曲的领唱,很少引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还有一些教师在介绍音乐作品的时候,只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无法深入音乐作品内部去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鉴赏中采取分层鉴赏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的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应该制订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说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音乐教学实践的延伸,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而我们所说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对百首经典名曲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进行划分是一种相对来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小学音乐鉴赏中进行分层鉴赏的方法

(一)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

一个班级的学生受家庭教育和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从小学习音乐或受家庭的熏陶而具有较强的音乐素质,他们不仅能够简单地鉴赏音乐作品,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音准和较强的节奏感,这一类学生在进行百首经典名曲鉴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对音乐接触较少,就会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出现能够听出音高唱不准;听过音乐作品但不能对其进行鉴赏的现象,这种学生大多数对音乐学习充满了兴趣,愿意去学习,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取得较好的成绩。此外,还有一类学生非常排斥音乐,他们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一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态度的制约,影响学习效果。

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一项较大的学习工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类。百首经典名曲中既有以演唱为主的歌曲类音乐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欣赏类音乐作品,还有以演奏为主的器乐类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按照不同的学习层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如,给课后集中班上学习乐器的学生介绍一些器乐类的经典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钢琴曲《天鹅》、二胡曲《赛马》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这类音乐比较感兴趣,他们也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去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鉴赏。对于那些喜欢唱歌、音准较好的学生来说,在课后或者是课堂教学中,推荐学生去听一些歌曲类的名曲,如《黄河大合唱》《弯弯的月亮》《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让学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深层次地了解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那些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将百首经典名曲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欣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层、图形等方式开展鉴赏活动。

在对百首经典名曲进行划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歌曲类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将器乐类的音乐作品划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或鉴赏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作出恰当的鉴赏。

(二)重视课后鉴赏对课堂鉴赏的补充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如,百首经典名曲中的《夏夜》这首歌曲,从歌词和曲调上看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充分表现了夏夜中萤火虫漫天飞舞的可爱情境。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这首歌进行简单的聆听和学习,并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外,由于这首歌是二声部的歌曲,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音色较好的学生对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进行聆听并演唱,安排音准较好的学生负责第二声部的鉴赏和实践。等到这一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双声部进行聆听,并教学生演唱《夏夜》这首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讨论,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信息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这种将课后鉴赏与课堂鉴赏相结合的分层鉴赏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还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百首经典名曲的校本课程,从而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制订恰当的分层目标

百首经典名曲中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阶层,所以,学生对其接受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设计鉴赏目标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鉴赏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类音乐作品,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反复聆听—初步跟唱—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名称和旋律的对接—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情感”这一步骤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这种从初步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分层鉴赏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学习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手段,并将这一手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一来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小学音乐教学中,在进行百首经典名曲鉴赏教学时,采用分层鉴赏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不断进行探索,并对其鉴赏方式进行完善,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章璐.浅谈百首经典名曲鉴赏与分层教学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4(30).

[2]王艳波.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6(3).

中外名曲鉴赏 篇4

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 藏身于雨雪之中

Tryi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 努力忘记,但我怎能就这样离去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 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

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So many people 这么多的人

All around the world 在世界上

Tell me where do I find 请告诉我在哪里可以找到 Someone like you girl 像你一样的女孩

Take me to your heart 将我留存心间

Take me to your soul 与你的灵魂相伴 Give me your hand before I’m old 给我你的手,在我老去之前 Show me what love is 问情为何物

Haven’t got a clue 在我们彼此离开前

Show me that wonders can be true 问奇迹上演

They say nothing lasts forever 他们说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 We’re only here today 我们也能此时相守 Love is now or never 现在或者永不回头 Bring me far away 请带我一起远走

Take me to your heart 请爱我吧

Take me to your soul 与你的灵魂相伴

Give me your hand and hold me 给我你的手拥我入怀 Show me what love is 问情为何物

Be my guiding star 让星辰照亮我路

It’s easy take me to your heart 其实爱我真的很简单

Standing on a mountain high 站在高山之颠

Looking at the moon through a blue sky 看着月亮高挂于清澈的蓝天 I should go and see some friends 也许我应该去和朋友们在一起 But they don’t really comprehend 但他们真的不明白我此时的心情 Don’t need too much talking 不需要繁琐的言语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甚至可以一语不发 All I need is someone 我仅仅需要

clear Who makes me wanna sing 一个能让我欢乐而歌的人

Take me to your heart 将我留存心间

Take me to your soul 与你的灵魂相伴

Give me your hand before I’m old 给我你的手,在我老去之前 Show me what love is 问情为何物

Haven’t got a clue 在我们彼此离开前

Show me that wonders can be true 问奇迹上演

They say nothing lasts forever 他们说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 We’re only here today 我们也能此时相守 Love is now or never 现在或者永不回头 Bring me far away 请带我一起远走

Take me to your heart 请爱我吧

Take me to your soul 与你的灵魂相伴

Give me your hand and hold me 给我你的手拥我入怀 Show me what love is 问情为何物

Be my guiding star 让星辰照亮我路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篇5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得艺术,也是是声音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想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象,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速具体的情节。但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与共鸣。

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当数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由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的,以及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的我国少数民族或国外外族的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在器乐上:中国传统器乐共有8类包括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戏曲类就有很多了,其中发展成曲种最出名的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还有“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的秦腔。说唱音乐早期都是农民艺术。由于曲种的流行地域不同、流传的阶层的审美观念不同 ,以及南北文化差异 ,就形成了南北说唱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关于民歌文化,那就真丰富多彩了,而且是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而萌生的,每一个民族又各以多样化的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主要有五种形式: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小调、长歌。

徐中玉说过:“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则更应有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具有宽厚的人文底根,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与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传统音乐从人们有意识开始就形成衍化,早在《诗经.》中就有诸多体现,它是最原始的,最朴实的,最纯洁的,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一朵奇葩,一道激情澎湃的洪流。同时通过对中外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更感受到了音乐之于人的感悟和力量。它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和交汇。

传统音乐已及其他音乐都可以直接而强烈的表现感情,心灵的撞击仿佛是语言的交流,给人更深重的理解。音乐也能间接的反映思想意识和生活现象。比如听《春江花夜月》,我真的有一种荡舟湖上,体会纯朴而美丽的风情。又比如《二泉映月》,在那悠扬有不失激昂的旋律中,我听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反衬出他悲惨的一生:双目失明又受反动派的迫害。那个调子仿佛在控诉对于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不公与挫折,悲惨的命运,世事的折磨与严酷的压迫,又仿佛在歌颂无比坚强的内心与意志和崇高的追求与信仰。

作为人类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然而在现在国际化与社会化的影响下,这种文化在逐渐的被取代,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还有一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生存环境及特殊的“口头”传承方式,均面临着急速消失的危险。因此传统音乐一旦“消失”,就是“完全的不留痕迹”,在这些“边缘位置”的音乐中也包含着我们的本土音乐,而学生却是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承人。我们应该利用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力量与智慧呼唤全社会来传承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规日渐详细,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形势宣扬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起对传统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总之,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它让我感受得到心头的一片淤血逐渐划开,能够看得清曾经走过的路,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让我在它的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第二题:

多元文化之所以为多元,就是涉及的地方广,涉及的题材多。它与本土文化是对立的。可是我觉得它包括本土文化,然后吸收了外来文化,使多种形势、风格、体裁得到融会贯通。多元化音乐教学打破封闭、隔阂加大开放性,使我们做到对世界音乐有一宏观的了解,知道我们与其它音乐文化区,其它民族、国家相比较有哪些共同之处与独特之处?本民族音乐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而我们以前的音乐学习紧紧围绕中国的一些音乐,这样让我们的视野有狭隘性,对音乐的认识也没有比较后的深刻认识。

常言说:“老师是启开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我觉得中外音乐鉴赏的老师更是如此。您带我们走进了艺术的大门,走进了音乐的天堂。我觉得可以享受音乐,可以品味音乐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谢谢老师带给我这种幸福,并教会我怎样去更好的体会这种幸福。这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无论哪个地方的音乐都有自己的色彩,而且是五彩缤纷的,可是它们都不矫揉造作,都只为表达我们的情感。让我更珍惜在音乐中的幸福。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 篇6

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恤椰琴、长鼓。

《阿里郎》是一首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直白又流露出委婉缠绵的朝鲜族民谣,蕴含朝鲜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歌词中的“阿里郎”相传是朝鲜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失败以后,与妻子一起隐居深山。一天,其妻子被人调戏,阿里郎因怀疑妻子不忠,愤而离家出走,他的妻子追着用痛苦哀求的声音叫喊着:“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目前在朝鲜半岛,还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个地区也都流传着旋律结构各不相同的《阿里郎》。从《阿里郎》整首歌词作品来看,表达的就是女主人翁被弃的情感倾诉,虽然女主翁是因误解而被弃,但是从她所表达的感情中来看,却没有因为无故受伤害而怨恨自己的丈夫,而是始终在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期盼着与丈夫的再次相聚,并且倾诉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虽然也是倾诉无奈的情感,但是却控制了悲哀和怨恨,并在此基础上用不断坚持和等待去超越悲哀、怨恨、伤痛,直至获取喜悦,获得梦想的实现;虽然也有悲伤的情感,却是对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的悲伤,同时又是悲而不哀,因为只有悲才能有所振奋,就算被弃也无悔,始终坚守着,始终相信着,这是朝鲜民族“恨”文化的鲜明个性,这也是朝鲜民族文化的生命美感。

其次令我最深刻的便是日本的能乐,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其实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平安时代中叶(782-1185)直至江户时代(1603-1868),这种艺能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猿乐之能”。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界,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关于能乐的起源,虽然在具体分析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能乐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可谓学术界的共识。许多文化样式都对能乐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起到过作用。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古代的日本早就有了十分丰富多采的歌舞艺能,其中包括祈神祭祖的仪式、赞美生产劳动的歌谣、关于战争题材的英雄赞歌,以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歌舞等等。在民间,还有傀儡师、游女、巫子等流浪艺人,他们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戏剧的表演者和传播者。在奈良、平安初期,即相当于我国唐朝的时期,大陆各国及朝鲜半岛的伎乐、舞乐、散乐陆续传入日本后,长期在宫廷演出。这样就使日本古代的艺术,以中国、朝鲜、林邑为媒介,和印度以及欧洲国家等早期演剧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水平,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材,甚至还保存了后来别国已经失传的宝贵艺术财富。把外来因素和民族传统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百戏杂陈”的民族文化的高涨时期。镰仓时代以后,新兴的武士阶级代替了旧贵族的统治地位。宗教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这时的演剧艺术,就和普遍开展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以各地的寺院、神社为基点,进行各种演出活动。延年、田乐和猿乐等广为流行。到了十二、三世纪,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戏班(座),并已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在室町时代,在我国宋代大曲和元代杂剧的影响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中外名歌剧鉴赏及对比(观后感) 篇7

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他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者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排除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单纯来讲我认为音乐其实本身是一种可以让人肃静的艺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载体。如果生活中还需要加入一种基调,便是戏剧性。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便是我对歌剧的理解。简单地说,歌剧即是用演唱的方式来表演某个戏剧故事,其间往往带有连续不断的音乐。因为变幻的歌剧有其音乐和戏剧综合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含有歌曲、戏剧、文学、舞蹈甚至舞台美术等许多门艺术贯穿其中。正是这种特色的综合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歌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载体并不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纵向观察,歌剧的地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区别和特色。由于笔者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课堂,故无力长篇奇谈,仅选用中外歌剧经典之二——法国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江姐》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每幕经典桥段进行分析,浅谈作者对中外歌剧的各自特点的理解,共同和不同之处和个人启示,并对未来歌剧发展过程的初步见解,望与君共勉。

《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真完美的舞台艺术和演员服饰,还是从表演者的歌剧表演,都深深地触动我对音乐的理解:最原始的心声当由半说半唱形式表达出来更显淋漓尽致,更显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四幕《卡门》讲述一名生性无拘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中,先后爱上士兵豪塞和斗牛士吕卡,最终当她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却死在了豪塞的剑下。

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曲目,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虽然整体给人产生华丽、紧凑和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是同样也为整部剧情的跌宕埋下伏笔,暗示着未来未知悲惨的结局。每当卡门遭遇紧张局势或由暗转名时总会响起,交相呼应,明暗对比,给整体话剧蒙上一层神秘的跌宕气势,不仅让每一个人心情随其起伏跌宕。

第一幕主要是士兵豪塞和卡门的出场和见面。最著名的就是卡门表达内心悸动的那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散漫的步伐加上婉转而有力的声音,将卡门的热情、奔放、神秘魅力的天性暴露无遗。与之后其在引诱豪塞而唱的另一曲咏叹调衔接恰到好处,后者节奏更浓烈,像是一种西班牙舞蹈曲,热情和野气将卡门的直率和泼辣性格自然流露出来。

第二幕之前的间奏曲基调依旧停留在洒脱和富有活力的氛围之中,第二幕将之渲染浓烈,吉普赛女郎的酒店欢歌纵情的场面,喧闹的人声刻意夹杂在紧凑的音乐中,将所有人的期待落在欢悦的氛围中,为下一幕做出了坚厚的铺垫。二三幕间奏曲属于一个过渡,将热烈分为转为温柔抒情,行情脉脉的温情,或许是这段轻柔优美的旋律,将故事由扬转抑,带到了转折的地方,同时也预示着卡门悲惨的人生以及坚强的内心之间的斗争,卡门悲剧人生略显端倪。

第三幕,最经典的便是中心曲《斗牛士之歌》,凯旋式的歌声节奏感突出,声音浑厚有力,把吕卡的勇敢和百战百胜的英雄魅力表现得恰到好处。之后还有一曲重唱的音乐给人不祥之兆,正是这种狂欢的场面,最终走向悲伤的第四幕。

第四幕,其中脍炙人口的西班牙舞曲的喧闹中转到两位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局。

提到法国歌剧《卡门》,作者比才功不可没。真实是其最大的特点,正是这种对人类善恶的真实体现,才对之后的歌剧发展创造了灵感。同时,比才运用的民间元素众多,不仅表现了民族文化,同时热情奔放更易表达感情。全剧以女工、农民和群众作为主人公,在当时的歌剧作品中实属罕见,作者的刻意创新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巴黎上流社会无法容忍这种歌剧的题材,但是今天,《卡门》可以与莫扎尔作品相提并论,我认为这种创新不但对法国产生影响,甚至促进了19世纪歌剧真实化的转变吧。所以至今,其才会更加长盛不衰。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中国歌剧《江姐》的鉴赏。《江姐》改编自小说《红岩》,讲述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地下党员江姐在完成党的指令途中惨遭叛徒出卖,最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而牺牲的悲壮故事。整体风格相对于西洋歌剧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艺术共鸣,不论是艺术风格,民间特色的体现还是人物的种种举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和接受。下面仍旧从剧中的经典桥段表达我对这部歌剧的种种理解和鉴赏。

《江姐》共分为六幕,由于唱腔方面以咏叹调为主,故在这里我仅以咏叹调桥段介绍为主,并对《江姐》中的伴唱伴奏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做出一些个人鉴赏。

其中《红梅赞》十分著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脍炙人口,“江姐”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示出了如红梅傲骨的情怀,在歌剧的开始就充分表现了自己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付出的满腔热血,更是为之后的壮烈牺牲做铺垫。

同时,《五洲人民齐欢笑》也是歌剧中富有代表性质的一首咏叹调,其占篇幅之长,我认为可以算的上是塑造江姐形象的一个十分主要的大咏叹调吧,快慢自如表现出她机敏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到剧情的高潮部分,那高亢的“云水激,卷怒潮,风雷震,报春到”及之后的拷问环节咏叹,将其坚定的意志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谓声中有字,字中有声啊!

除此之外,剧中的伴奏伴唱很有特色,洋乐队变民族乐队,加入了中国的锣鼓等乐器,在细节微妙之处渲染出浓郁的民族色彩。例如第一场结束时老奸巨猾的沈阳斋决定要处理甫志高时吹牛打火机前轻轻的一下打击乐,便把这个刽子手的黑心肝透视出来。伴唱更是随处可见,简短的对唱、合唱以及重唱结合剧情和人物特色使用,使歌剧创新出来。尤其是那段江姐、华为和甫志高各有心思时三人的对唱一句接一句,节骨眼突然加入一句幕后的伴唱作为转折,更显思想深刻。

其实中国歌剧至此最具特色的,我认为还应该是地方戏曲和民歌的介入。例如江川号子,还有民歌《山尖尖》以及杨二嫂唱的几段小曲都带有口音,加入四川民歌甚至是地方的戏曲精华,使歌剧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更加浓厚大大加重了生活性和时代特征。

中西歌剧对比之我见

中国歌剧和西方歌剧真的有很多不同之处,我认为这主要是由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还有汉语本身的某些发音决定的。最终导致在题材上,思想上,表达上面都出现差异,但是我认为,这种差异不会阻碍中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唱法上面,中国如果死搬西方教条的话,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为什么我们唱不出西洋歌剧“原汁原味”呢?在宣叙调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中国许多话用宣叙调是唱不出来的,唱出来会非常难听,所以干脆改为对白,其实是我们取长补短的一种好的措施。

其次在表达方面,西方歌剧的感情表达都是十分的直白炽热,《卡门》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主人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反而中国歌剧不这样,抒情和诗意非常多,例如《江姐》中的《红梅赞》,对象没有直接表明,既有江姐对老彭某种意义上的赞扬,同时也有对自己的信仰的坚贞不渝,同时我认为还有可能带有对全体共产党人的赞同和鼓励吧,表达感情十分的含蓄和委婉。而且中国歌剧更喜欢表达喜怒哀乐而西洋歌剧更侧重心理变化描写,《江姐》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比起《卡门》就十分的少了。

最后是在格局本身的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中国歌剧内容多元化,而西洋就比较单一。《江姐》中穿插的四川民歌、方言和一些地方戏曲,在《卡门》中类似其西班牙舞曲主旋律一致的形态是找不到的、所以我认为,中国歌剧含有的特色剧种十分多,更突出了我们多民族的性质和特色,而西洋歌剧就很单一了,一步歌剧中,基调和文化背景是不会变化的,其实我看来这未必就不好,这恰恰就是西洋歌剧中的那股“原汁原味”吧。

其实我认为,歌剧的发展没有一条最准确的道路,求同存异的世界里,每一种好的题材风格都会拥有一定的发展和受体,即使西洋歌剧单一,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向体式的自我完善方面发展。中国歌剧虽然达不到西洋歌剧的那种用歌声唱出戏剧的效果,但是但结合我国自身引以为傲的地方特色民歌和方言,加以融合改造,不就可以开辟一个更由中国特色的歌剧模式吗?

上一篇:高校后勤先进典型材料下一篇:人身损害赔偿协议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