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j教学设计

2025-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人计数j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人计数j教学设计 篇1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教

具】:PPT课件,磁性小棒,及时贴,拨数器 【教

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0-10这些数,谁能大声的数出来,(生数完后)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师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谁说说11-20中间这个横线都表示哪些数? 生:12,13„„19 师:看老师变魔术,(师出示11-20所有的数,并将其贴在黑板上,请学生齐读)生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你们读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接下来我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二、听故事,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们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出去一只再摆一个„„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棒,邱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就摆一根小棒,那我又放出一只,你们又摆一根。现在请准备好小棒,我可要放羊了,我想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来摆。现在你们的小手准备好小棒,眼睛看着我的羊。准备,一只羊,又一只羊,„„

生摆小棒。

师: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让杨惜沅带着大家一起数。生:一只羊,两只羊„„11只羊

师:孩子们,快数数你记录的是不是11只羊。感谢他为我们数出了羊的只数,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要考大家,请看黑板,谁知道这些是几根小棒?

生:10根。

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好我们一个一,一个一的来数。(出示课件)

生:一个一,两个一,三个一„„十个一(生数完后师板书:10个一)师:10个1是多少? 生:10个1是10。师:现在我把这10个1捆在一起,看好了。(师:出示课件捆的过程)捆了几捆? 生:1捆。

师:这10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生:10 师:几个十? 生:一个十,师:(手指黑板上的10个1)请回想一下刚才这是10个1,老师把这10个1怎么了? 生:捆起来了。

师:来,请你帮我把这10个1捆起来。(生帮师捆黑板上的小棒)师:谁知道我们把10个1捆成了什么? 生:一个十,(师板书一个十)

师:10个1是十,一个十也是十,想想:10个一和一个十相不相等? 生:相等。

师:所以我们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师板书就是后请学生齐读)师:你们想不想试着把10个一变成一个十? 生:想。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打算先数出几个一? 生:10个一,师:然后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请用皮筋捆出一个十,(生动手捆)举起你们的一个十。(让学生收起小棒)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捆出了一个十,现在谁能用计数器拨出一个10? 生试着拨。

师:他就放了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快给我讲讲怎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 生:因为它放在了十位上。

师:你真棒还认识十位这两个字,这个十位叫数位,(师出示自制的计数器)我们把从右边起的第一位叫着个位,第二位叫着十位。

师:谁来说说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 生: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师:这个珠子放在十位上就能表示一个十,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磁铁表示珠子来表示一个十,生摆完后师追问:你摆了几个十? 生:一个十,师:刚才我们数了11只羊,我请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摆出来,(生摆后师提问):我有问题,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个位? 生:因为它是一个一个的,师:哦,个位上的就表示几个一,那合起来是多少? 生:11。

师:那11这两个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示一个十,一个表示一个一,师:这两个珠子长的一样,怎么一个就能表示一个十,一个就能表示一个一呢? 生:一个是放在十位,一个是放在个位。

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而是这个数位不同,那10+1=11。

三、尝试应用,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从10开始数,(师再摆出五根)是几根 生:15,师:(师拿走两根)生:12 师:现在从12开始数,13,13„„19 师: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9? 一生 拨,全班齐数

师: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生:一个十,9个`1。师出示做一做第一题,那10+9=? 生:19。

师:那19再加1是多少? 生:20 师:现在又满10根了,要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来我们一起捆起来,来谁说说这是几个十? 生:两个。

师:2个十是多少/ 生:20。

师板书:2个十,是20。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

师出示:10+10=? 生:20。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新知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动笔写一写,请打开课本翻到第75页,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就是1个十

古人计数教案 篇2

2014年秋季 瑞鹊小学 钟小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①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②反过来让学生倒着数一次。(2)数第一组人数。

教师:如果让你数一数第一组的人数,你会数吗?谁来试着数一数。(3)导入新课。

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数、读数。(课件)

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你会数吗?②如果用小棒代表小羊,这是几根小棒?③学生猜测,自己说一说。(2)介绍计数器

你认识右边这个数学学具吗?它叫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计数器上十位上是1就是表示一个十,个位数上是几个就是表示几。引导学生看图,先说数的组成,在读数。

(3)认识11-20各数。(出示第74页“做一做,说一说”图)①我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那么一捆是几根?(10根)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②1捆就是1个十,那再添1根是多少?(11)再添一根呢?(12)„„一直数到19根。

③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9个一)那么你知道10+9等于多少了吗?(19)

④19再添一根是多少?现在又够了10个单根了,又把它们捆成一捆,原来1捆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两捆就是2个十,那2个十是多少?(20)⑤拨一拨。你能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2-20各数吗? ⑥数一数。你能从1数到20吗?(学生试数)③指名读,只读单数或双数。

④1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呢?后面一个呢?

⑤13与16的中间有哪几个数?18-20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试一试”第3题。学生照样计数。(2)数一数。

完成“练一练”第1题,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自由填数。

四、课堂总结

古人计数说课资料 篇3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在小学低年级,对于数的感悟是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

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一个数,而是以十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三是数的认识和拓展。

2、教材纵向梳理:

/ 3

纵向梳理整套教材后,我们发现:对于10以内数的学习,学生是逐一计数的,这里应用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一个一个数计数器上的珠子,一根一根的数小棒,一个一个的数手指头等,到了2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将正式开始由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学生操作小棒,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当做一个十。

3、新旧版本比较:

修改点:

1.设计了古人计数的情境,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增加了试一试的内容,补充了20以内比较大小的内容,这并不是作为这一课的提升出现的,而是将这一课拆成两课,成为另外一个要研究的内容。

4、横向对比:

相同点:教学中借助小棒,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不同点:更注重直观模型,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11-20以内数的认识,体现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5、学情分析

学生入学前就认识了11—20的数字,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何提升? 学生认识数,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吗? 学生是否真正将情境中的数与抽象的数字符号建立了联系?

/ 3

在入学前,绝大多数孩子都认识了11—20这些数,而且基本具备了正确数出图中数量的能力。但我估计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数方法应该还是较多的使用,按集群计数的方法还没有形成,如何渗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的集群计数的方法 ?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受“集群计数”的必要性 ?

“数的概念的形成可以粗略的分成:计数的数,数量的数和计算的数。”数的表示不仅仅是数的读写,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表示”背后的道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细化,引领学生一起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是我要尽心尝试的。

大部分学生数位和位值观念很模糊或者几乎没有。怎样利用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位值制建构过程?

我的定位:

(1)借助数数活动,经历计数单位“十”的产生,体会位值。

一些学生能直接数数与读数,但却不能很清晰的解释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现在的认知状态,应把重点放在数的意义理解上,就20以内数的认识,应重点放在十进位值制的初步建立上。(2)选择直观模型,并发挥各种模型的价值。

对于一个重要概念的体会,任何单一的表示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来说是不够的,只要有可能,就要鼓励多种方式的使用,学生可以借助实物(如手)和直观模型(如小棒、计数器、方块等)来加深理解,鼓励学生操作“直观模型”来加以体会。

上一篇:防灾减灾宣传日的活动总结下一篇:读书经典名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