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通用8篇)

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 篇1

2006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含实施新准则的其它公司)已经实施一年有余,不仅得到了国际上对中国会计商业语言的认可和赞同,而且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节省了部分上市成本。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特色是,取消了过去分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给予了企业在国家财会法规、会计准则指导下自行组织会计核算的自主权。习惯了按照行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的部分财务人员,也正因为这个特色,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对一般的帐务处理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笔者拟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对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作如下探讨。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与特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薪金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与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比较类似,但是又不完全一致,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真正实现了趋同,改变了我国50多年的“工资核算”传统模式。

2、职工薪酬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工资薪金,而且还将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纳入其中。

3、核算内容上,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比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广泛。

4、会计处理上,“应付职工薪酬”的帐务处理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过去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列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新准则规定,凡是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均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到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

5、信息披露上,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及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为了准确核算职工薪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以及财政部“财会〔2006〕18号”规定,企业应该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分类账户。它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借方记录各项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实际发生额,贷方记录按照受益对象分配的金额,本账户一般说来无余额。

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期末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这时“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就是负债类账户,而不是集合分配账户。

1、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

2、本账户可按“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3、企业发生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社保费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2)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3)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4)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6)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7)在行权日,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股份支付,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8)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5)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6)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车辆等资产使用的,按应其计提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7)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8)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借记“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9)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10)在可行权日之后,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11)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般说来,企业应该设置以下“应付职工薪酬”的明细科目:

1、工资薪金:是指按照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具体范围参见199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2、职工福利费: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精神,主要包括:

1)企业内设的职工食堂、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设施,其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以及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2)企业向职工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周转房的折旧、租金、维护等支出,以及与职工住房相关的其他补贴和补助。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其他以实物和非实物形态支付职工的零星福利支出,如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误餐费、午餐费或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及救济费、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节日慰问费、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费用等。

对于前累积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先冲减以前年度的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在按规定在限额内扣除。

为了核算便利,可以将上一年职工福利费的实际开支水平结合本年计划,测算本年的福利费开支比例(如:5%或8%)。每月可以按照预先测算的福利费比例计提计入职工薪酬,年末根据实际开支额,调整原预提数。

3、员工保险费:根据国家规定,企业为职工个人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保险,应该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也在本项目核算。

4、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中心为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给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现行政策明确在工资薪金总额2%(含)内的,准在所得税前扣除予以扣除。

6、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用于职工个人的教育培训费用,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职工工资总额2.5%(含)以内的,准予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7、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形式(发放实物或提供资产免费使用等)为职工提供的福利支出。

8、辞退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9、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如股票期权等。

三、核算举例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5月发生如下所述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经济业务,其主要帐务处理为:

1、10日,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工工资明细表》显示:本月应发工资薪金总额120万元(其中:公司行政管理人员30万元、甲开发项目部35万元、乙开发项目部40万元、自建办公楼人员5万元、销售部10万元),财务部扣除应该代扣的个人所得税1万元、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18.1万元以及出差借款0.9万元后,本月实际应该支付的金额为100万元。出纳人员开出转账支票100万元,通过开户银行转款到职工的工资卡。

账务处理为:

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 篇2

(一)完善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

旧准则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许多与短期薪酬相关的条文分散在指南和讲解中。 新准则第二章规范了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将原指南和讲解中关于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核算规定,纳入新准则正文。 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是企业向职工提供的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新准则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

(二)首次提出离职后福利

旧准则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概念,除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等各种社会保险费和企业年金外,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定。 新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并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

(三)完善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

旧准则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但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旧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 新准则指出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应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 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

(四)引入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旧准则没有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 但因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福利种类繁多, 故新准则在列举了常见的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核算用于规范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

二、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短期薪酬的范围

新准则规定的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不包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二)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

1. 工 资 、三险一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例1】 2014年7月 ,A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00万元 ,其中 :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10万 元 ;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20万 元 ;公司专设产品销售机构人员工资5万元;建造厂房人员工资15万元。 公司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10%、0.5%、0.8%、12%、2%、1.5%计提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A公司本期的工资、三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均为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期间发生,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634000

制造费用126800

管理费用253600

销售费用63400

在建工程190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00

——医疗保险费100000

——工伤保险费5000

——生育保险费8000

——住房公积金120000

——工会经费20000

——职工教育经费15000

2. 短 期带薪缺勤 。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1)累积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例2】 A公司共有 100名职工 , 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10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享受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1个会计年度,超过1年未行使的权利将作废,职工在离开公司时不能获得现金支付。 职工年休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余额中扣除。 管理人员甲2013年休假8天,另有2天可累积至2014年,假设甲每个工作日的工资为500元。 甲因在2013年向A公司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享有的未来带薪缺勤的权利, 故A公司就产生了一项义务, 应予以确认和计量,2013年12月31日,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1000

【例3】接例2,如果2014年12月31日 ,甲享受了9天年休假,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由于该公司的带薪缺勤制度规定,未行使的权利只能结转1年, 超过1年未行使的权利将作废。即甲只有2014年未行使的1天休假可累计至2015年,2013年未行使的权利已经作废,且不能获得现金支付。2014年12月31日 ,A公司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500

贷:管理费用500

(2)非累积带薪缺勤。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所以,企业无需对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 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或推定义务,并且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或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或根据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时,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 例 4】 A公 司 2014年根据当年净利润的一定 比例为职工计提奖金1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奖金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奖金1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奖金40万 元 。 A公 司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奖金虽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但仍然是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不是由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交易而产生,因此,不能作为净利润的分配。 A公司在计提奖金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500000

制造费用100000

管理费用4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1000000

4. 非货币性福利。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 例 5】 A公 司 2014年以其生产的成 本为 8000 元 的液晶彩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100名职工。 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10000元,A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100名职工中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公司管理人员。 因A公司发放的福利为非货币性福利,故液晶彩电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售价)计量,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819000

管理费用 35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170000

三、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离 职 后 福 利 的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包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二 )离 职后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1. 设定提存计划。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 企业应当参照新准则规定的折现率, 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实务中,企业的设定提存计划,基本会在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

【例6】 接例1,A公司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20%、1%计提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A公司在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A公司应按照缴存的金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05000

制造费用21000

管理费用42000

销售费用10500

在建工程31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养老保险费200000

——设定提存计划——失业保险费10000

2. 设定受益计划 。 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一般是担心在未来离退休后没有资金支付此部分离职后福利,因此企业现在就拿出一块资产作为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在设定受益计划时,企业需要精算义务,并折现,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化(精算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在后续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员工死亡后设定受益计划终止时可以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 例 7】 A 公 司于 2014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向公司部分职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0万元退休金;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其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起为公司提供的服务,而且必须为公司服务到退休;A公司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人,可以为公司服务1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精算预计退体后平均寿命为10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离职因素等。 相关数据列表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1)退休后每年需要支付的退休 金在退休日 (第10年 末 )的现值(A):(P/A,10,10%)×100=6.144×100=614.40(万元)。

(2)根据退休金义务在退休日 的现值和职工能够为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计算的平均福利 (B)=614.40÷10=61.44 (万元)。

(3)根据职工服务期间每年平均分摊的福利计算的当期服务成本(C)=(F/A,N,10%)×61.44。 如:第1年服务成本=(F/A,9,10%)×61.44=0.424×61.44=26.05(万元)。

(4)每 期利息 (E)=期 初义务 (D)×10%。 如 :第2年 利息=26.05×10%=2.61(万元)。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第1年末:

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等)260505.6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260505.60

第2年末:

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等)286310.4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286310.40

借:财务费用26050.5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26050.56

第3年末至第10年末依次类推进行账务处理。

【例8】 接 例7,假设由于精算假设发生了变化 ,A公 司在第2年末调整增加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调整增加10万元。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综合收益1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100000

【例9】 接 例7, 假 设 A公司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并成立基金进行投资。 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26.05万元,假定预期年投资回报率为10%。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第1年末: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60505.60

贷:银行存款260505.60

第2年末: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86310.40

贷:银行存款286310.40

第1年末提存资金产生的投资收益,第2年末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6050.56

贷:财务费用26050.56

四、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辞 退 福 利 的 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二 )辞 退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企业应当比较: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的日期、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的日期,按照两者之中的较早日期确认辞退福利,并计入当期损益。 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将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按照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应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处理。

【例10】A公司管理层于2013年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 ,计划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生产车间的职工。 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辞退计划已于2013年12月经董事会正式批准,并将于下一年度内实施完毕, 假设A公司需要为此支付的补偿额为100万元。因辞退计划已经A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故A公司在2013年12月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1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1000000

五、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其 他 长 期 职 工 福 利 的 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二 )其 他 长 期 职 工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新准则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应当按照新准则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生职工薪酬义务时,应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将义务按类别划分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并根据新准则对每类薪酬的会计核算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会[2014]8号文件.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S].

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 篇3

关键词:会计准则;应付工资;薪酬;核算

会计准则当中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而企业年金基金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不适用于职工薪酬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十章 职工薪酬中内容:(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比如,企业通过与一些中介机构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让这些中介机构提供人员为企业工作,这些员工并不是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个过程中企业也不会提供劳动合同给这些人员,不会对这些人员予以任命,但是他们通过劳动用工合同,并在企业的领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为企业工作。因而,按照准则讲解的内容,可以判定其实这是劳务用工人员同样是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发布了《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该公告第一条“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从中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包括公司交纳的五险一金,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其它相关费用的扣除依据工资、薪金总额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用工单位接受劳务工的劳务时,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发生的工资应当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支出的公司支付部分的社保,个人理解,可按照正常情况处理。而个人部分的社保、个人所得税,都在工资里面包含了,用工单位这部分的会计处理可按正常员工处理即可。

目前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当中的问题,一是发放时直接进入费用,不经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二是对于五险一金当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三是计提工资时通常没计提相应的公司承担的相应五险一金费用。四,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公司派遣员工到公司工作,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三步:计提,发放及缴纳社保、个税等。

一、 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

借:相关成本费用-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二、 职工薪酬中工资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上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实际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打到工资卡中的金额)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工资表中计算出来的个税)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2、企业向社保部门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公司+个人合计缴纳给社保部门和住房公积金中心的金额)

3、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合计金额,与个税明细申报金额要一致)

为便于区分劳务派遣等临时性用工的职工薪酬核算,可以在三级明细核算里面进行区分。

企业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接受用工,相关人员的工资统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对外列报披露个人理解,计哪个科目,应视交易实质而定,而不是依据什么样的发票或凭证,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披露时其发生额中需要反映该部分员工工资的变动情况,余额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更为合理;现流中是计入支付给职工的现流流出。

三、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发生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提示:现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的14%、2%、2.5%范围内限额扣除,一般单位不再单独计提这些费用,而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成本费用

2、对外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以上不管双方如何处理,但是必须遵守两个原则:1、派遣公司仅就中介代理服务费缴纳营业税(差额纳税);(财税16号文);2、派遣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谁承担(支付)就计入谁的“工资总额”中,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基数。(作者单位:河南明锐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贺飞跃.年终奖的税收筹划[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24—27.

应付职工薪酬 篇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薪金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与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比较类似,但是又不完全一致,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真正实现了趋同,改变了我国50多年的“工资核算”传统模式。

2、职工薪酬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工资薪金,而且还将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纳入其中。

3、核算内容上,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比原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广泛。

4、会计处理上,“应付职工薪酬”的帐务处理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过去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列入“管理费用”科目;而新准则规定,凡是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均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到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

5、信息披露上,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及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为了准确核算职工薪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及财政部“财会〔2006〕18号”规定,企业应该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分类账户。它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借方记录各项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的实际发生额,贷方记录按照受益对象分配的金额,本账户一般说来无余额。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期末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这时“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就是负债类账户,而不是集合分配账户。

1、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

2、本账户可按“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3、企业发生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社保费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2)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3)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4)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6)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7)在行权日,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股份支付,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8)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5)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6)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车辆等资产使用的,按应其计提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7)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8)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9)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10)在可行权日之后,根据股份支付准则确定的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11)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明细核算的组织

一般说来,企业应该设置以下“应付职工薪酬”的明细科目:

1、工资薪金:是指按照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具体范围参见199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2、职工福利费: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精神,主要包括:

1)企业内设的职工食堂、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设施,其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以及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2)企业向职工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周转房的折旧、租金、维护等支出,以及与职工住房相关的其他补贴和补助。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4)其他以实物和非实物形态支付职工的零星福利支出,如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误餐费、午餐费或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及救济费、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节日慰问费、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费用等。

对于2008年前累积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先冲减以前的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在按规定在限额内扣除。为了核算便利,可以将上一年职工福利费的实际开支水平结合本年计划,测算本年的福利费开支比例(如:5%或8%)。每月可以按照预先测算的福利费比例计提计入职工薪酬,年末根据实际开支额,调整原预提数。

3、员工保险费:根据国家规定,企业为职工个人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保险,应该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也在本项目核算。

4、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中心为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给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现行政策明确在工资薪金总额2%(含)内的,准在所得税前扣除予以扣除。

6、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用于职工个人的教育培训费用,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职工工资总额2.5%(含)以内的,准予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7、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形式(发放实物或提供资产免费使用等)为职工提供的福利支出。

8、辞退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9、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如股票期权等。

三、核算举例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5月发生如下所述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经济业务,其主要帐务处理为: 1、10日,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工工资明细表》显示:本月应发工资薪金总额120万元(其中:公司行政管理人员30万元、甲开发项目部35万元、乙开发项目部40万元、自建办公楼人员5万元、销售部10万元),财务部扣除应该代扣的个人所得税1万元、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18.1万元以及出差借款0.9万元后,本月实际应该支付的金额为100万元。出纳人员开出转账支票100万元,通过开户银行转款到职工的工资卡。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120万元 贷:应交税费――代扣个人所得税 1万元 其它应收款――代扣个人社保费公积金 18.1万元 其它应收款――个人借支 0.9万元 银行存款 100万元 2、15日,开出转账支票支付社会保险费46.2万元,单位负担34.1万元,个人负担12.1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 34.1万元 其它应收款――社保费 12.1万元 贷:银行存款 36.2万元 3、18日,开出转账支票向公积金管理中心支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12万元,单位负担6万元,个人负担6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6万元 其它应收款 6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万元 4、18日,职工食堂报销购入餐具、炊具一批,价值5000元,现金支付。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5000元 贷:库存现金 5000元 5、20日,职工食堂炊事人员报销购入的主副食、调料一批,价值10000元,现金支付。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10000元 贷:库存现金 10000元

6、月末根据本月计提折旧记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无偿使用的住房应该分配折旧费10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0000元 贷:累计折旧 10000元 7、30日,职工报销培训费2000元、外聘教师授课费5000元(取得发票),现金支付。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7000元 贷:库存现金 7000元 8、31日,现金支付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金30000元。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30000元 贷:库存现金 30000元

9、月末根据本月工资薪金总额,计提3%的职工福利费36000元(根据去年开支水平测算本年每月暂时按照3%计提,年末按照实际开支额进行调整)、计提2%工会经费2.4万元、计提2.5%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三项费用的计提与分配(省略)

计提三项费用的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22500元 销售费用――职工薪酬 7500 元

开发间接费用――甲项目――职工薪酬 26250元 开发间接费用――乙项目――职工薪酬 30000元 在建工程――自建办公楼 3750 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24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30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36000

10、开出转账支票向公司同级工会拨交本月工会经费24000,取得“工会经费专用收据”。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24000元 贷:银行存款 24000元

12、月末根据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不含三项费用),按照受益对象分配到相关成本费用。根据“应付职工薪酬分配表”(省略)所述项目和金额,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440250元 销售费用――职工薪酬 133417元

开发间接费用――甲项目――职工薪酬 466958元 开发间接费用――乙项目――职工薪酬 533667元 在建工程――自建办公楼 66708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转销数 1641000元 上述核算举例仅仅是以5月份的经济业务而进行的,房地产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基本上是明确和清晰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是年末“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尚未涉及。现在仅就年末职工薪酬核算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如下说明:

1、假定该公司2008年全年工资薪金总额为1500万元,全年实际开支职工福利费60万元,本年已经预提职工福利费45万元,尚有15万元的福利费年末应该补计应付职工薪酬。其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 15万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15万元

2、假定该公司2008年全年工资薪金总额为1500万元,全年实际开支职工福利费40万元,本年已经预提职工福利费45万元,有5万元的福利费已经多计入了应付职工薪酬,年末应该将多计入的福利费5万元进行调减。其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5万元(用红字在贷方反映)贷: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 5万元(用红字在借方反映)

3、年末根据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提2008年终奖金100万元,拟于2009年1月发放。其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 100万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奖金)100万元

奖金 应付职工薪酬 篇5

奖金主要是指作为一种工资形式,其作用是对与生产或工作直接相关的超额劳动给予报酬。奖金是对劳动者在创造超过正常劳动定额以外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时,所给予的物质补偿。它是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中国企业中实行的奖金制度,是50年代初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曾在1958年和1966年下半年两次被取消。现行的奖金制度,则是1978年以后恢复和建立的。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

应付职工薪酬培训心得 篇6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的内容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货币性职工薪酬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管理费用”科目(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企业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发放职工薪酬

(1)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税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付职工薪酬准则实务核算的探讨 篇7

一、职工薪酬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现状

2011年初, 笔者参加了某国有企业2010年度的报表审计工作, 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审计中, 发现存在下列情况。

1、“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 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 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有一部分工资性支出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原因是担心“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的金额过大, 引起广泛关注。

五险一金组成的社保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均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而是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且未按受益对象将其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

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 也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原因是职工福利费不再按工资比例计提后, 就不再确认负债科目而是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了。该企业职工福利费科目中核算的内容包括:水电气、误餐补助、医疗补助、交通费、电话费、卫生费、节日发放的各种福利及购物卡、独子费、体检费、劳保费用等。

未使用非货币性福利二级科目反映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全面。

针对上述问题, 财务人员解释说, 知道颁布了新准则, 但本企业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 对准则没有认真学习, 落实到实际账务处理上, 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应付工资”科目名称换成了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其他的相关核算内容没有任何变化, 显然是没有对准则的变化理解透彻并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二、按新职工薪酬准则要求的业务处理方法

“应付职工薪酬”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 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这种情况, 是没有理解新准则中关于职工的定义所致。在准则的应用指南中, 明确规定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也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 虽未与企业订立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 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 也纳入职工范畴, 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所以, 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应该包括在职工中, 他们的工资性支出也应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该企业因担心“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的金额过大, 将本应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确认负债的成本费用直接列支, 而不确认负债也是与准则不符的。因为职工薪酬准则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第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所以, 对于所有记入成本费用科目的工资性支出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先确认负债, 再支付。

职工薪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和内涵:职工薪酬包括八项内容,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都是组成部分。该企业没有将这部分重要内容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显然应该按准则要求将其从“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新准则第四条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 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计入当期费用外, 其余均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原制度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 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意味着这一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将会有较大的影响。

职工薪酬包括的八项内容中有职工福利费一项, 尽管对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取消了原制度按工资总额14%的规定, 但准则规定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可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 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 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也就是说, 企业发生的福利费支出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而不能只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关于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范围, 2009年财政部财企[2009]242号文《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管理, 在这个通知中可以看到,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 (年金) 、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其中: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 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在职工福利费核算的误餐补助、节日发放的各种福利及购物卡要按该通知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该企业由于对非货币性福利概念不熟悉, 不了解哪些内容要在这个科目中核算, 未使用非货币性福利二级科目反映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内容。在职工薪酬准则指南中说明: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以及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服务等。实际中, 一般企业提供给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的项目较多, 主要有:自有产品、无偿或优惠提供的企业住房、物业服务、餐饮服务、有偿性休假、节假日统一发放的外购物品、防暑降温或保暖用品、对因公伤病职工的补偿补助物品和探视物品等。非货币性福利的复杂多样性, 使得如何计量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和有关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福利价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职工薪酬准则指南规定,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计量标准的较大随意性, 很可能增大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 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所以应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核算,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的福利支出区分货币和非货币, 不能不加区分地统一在货币性福利费中核算。

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不全面。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透彻,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不能按准则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也是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于信息披露, 准则有明确规定, 企业只要按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即可。

三、对企业实行职工薪酬准则的建议

新职工薪酬准则不只是会计科目名称的改变, 它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 融合了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 职工薪酬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改变了我国以前对职工薪酬的理解比较狭隘, 一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 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定也散见于各相关规定, 准则颁布实施后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对于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同样适用, 所以广大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工作的会计工作者要学准则用准则。面对今后更加多样的工薪形式, 正确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用好准则仍将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职工薪酬准则在实务中的落实情况, 规范准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际案例, 分析现行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职工薪酬准则及其指南的相关内容, 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职工薪酬,准则,实务,探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新准则应付职工薪酬 篇8

关键词:新职工薪酬准则;问题;建议

1新职工薪酬准则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1.1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实施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新准则中的职工薪酬内涵比旧的职工薪酬制度要广泛得多。职工薪酬的改革,不仅保障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基本权利,而且其中的福利制度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随时注入活力,以此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1.2职工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利润

在新职工薪酬准则中,以将实际发生额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来代替旧制度中的计提应付福利费,这使得职工薪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本,以此提高企业的当期利润。同时,员工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会带动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从长期看,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必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收入。

2新职工薪酬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从长期看,新职工薪酬准则确实能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诸多好处,但是在员工福利方面的投入加大,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许多企业或许不愿意实施新职工薪酬准则。我国的新职工薪酬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员工利益的保障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2.1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新准则充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并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将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等,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账户。而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的人工成本时,按照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要求加入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福利支出,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品成本也随之提高,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企业产品的最终实际价值和购买价格的升高。成本优势的丧失使得出口企业在与众多外来产品的比拼中容易处于不利境地。

2.2在会计核算中,福利费存有调节空间

在新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福利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将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进行发放;二是将外购的产品作为职工福利发放;三是向职工提供无偿住房作为薪酬发放。但新准则没有明确而清晰规范非货币性福利的适用情况;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没有清晰地划定采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的适用边界;企业将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进行发放,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依据新准则将其视为销售处理,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同时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这种方式取得的销售金额越大,越会造成企业利润表失真,很可能成为企业操控利润的新手段。

3对新职工薪酬准则在实施中的建议

3.1新职工薪酬的实施需要企业的配合

企业是实施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体,确保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落实,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3.1.1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新职工薪酬准则的实施离不开企业,只有企业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长远的角度认识到新职工薪酬准则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将新职工薪酬准则认真地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在生产经营时不鼠目寸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牟取自身利润,才能使新职工薪酬准则得到真正的落实。相信我国的新职工薪酬准则一定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3.1.2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贯彻需要企业对其内部组织进行改革,打破企业原有的内在关系网,形成公平、协作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将新职工薪酬准则落实到实处,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3.1.3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合法的基础上对员工福利进行适当调整。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需要,把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发放方式。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合法的基础上对员工福利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3.2细化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涉及的情况也变得错综复杂。根据职工的表现,企业奖励汽车、房产及其他高档商品等非货币福利形式会越来越多,而新准则对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过于粗糙简单,笔者建议,应进一步明确非货币性福利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标准,尤其对标准的界定要更加细化,以便实务的可操作性。

3.3建议增加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的规范

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但未解除劳动关系直至该职工法定退休,企业承诺按期支付给该等职工在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内的每期工资,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故此项职工薪酬已构成企业预计负债,应予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每期应重新进行审视和精算调整,调整额计入当期损益,并按一年内和一年以上到期的标准,分别列入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4结束语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实施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监督,社会公平的实现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保障职工权利,实现社会公平,需要我们认识到职工薪酬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建立健全的职工薪酬准则。

参考文献:

[1]徐淑凤.新修订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解析[J].新智慧:财经版,2014,(3):106-107.

[2]郭雯雯.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研究[J].财会通讯,2012,(6):22-25.

[3]侯万能.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与税法差异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9):28-29.

[4]林少群.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处理的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0,(12):96.

上一篇:英语期中考试总结大全下一篇:孝德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