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重点(精选8篇)
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伦理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第五章
现代学习理论
27、●心理学意义上“学习”的含义:(1)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2)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3)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4)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5)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
28、人的主体性:指人的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行动(活动)在解决问题(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地位。条件有三个:一是自为的自律性;二是自觉的能动性;三是自由的超越性。
29、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三个主体性特征:第一,外部行为的自律;第二,内部意识的自觉;第三,在自律和自觉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30、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1)接受本性(2)构建本性(3)间接特性(4)连续特性。
31、按大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划分,高等学校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种。
32、大学培养目标: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
33、从两种人才的共同素质重要性来看,大学的学习特点: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探索性。
34、现代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5、●现代学习理论四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36、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8、●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
39●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的迁移;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73、●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74、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稳固的心理意向。
7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在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
78、●观察学习的含义:也称为社会学习或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
79、●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80、●品德形成的过程:社会规范的遵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
81、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独立性、全面性和现实性特点;~具有理智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特点;~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82、●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德育生活化是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首先认识能力;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街道意志的锻炼;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
83、有效教学基本特征: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促进学生学习;高效利用时间。
84、教学设计的特征:系统性;创造性;最优化
85、教学设计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86、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老师的教学经验。87、●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制定发展性原则。
1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观察法;心理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1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2)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1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善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1)全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预防、调治和发展性原则。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1)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2)在教育目标上,以开发潜能为目的,避免以“治疗、解压、预防”为目标;(3)在教育途径上,需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加强性互动活动的开展,打破以课堂教学和谈话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15、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18、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1)专业知识。应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2)专业技能。有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3)专业情意。涉及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20、专家型老师的基本特征(斯腾伯格):(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次序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1、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英国的斯腾豪斯):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23、●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简答):(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解与实现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24、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老师角色冲突;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人际适应不良。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第六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88、接受学习(奥苏贝尔)的教学过程主要三个环节:(1)呈现先行组织者。告知
4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生新教学内容的目标、方向以及基本信息;解释并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中的观念;
4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快已学习的内容、个人生活经验,告知学生其先前经验与新教学内容的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联系。(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通过讲解、讨论、阅读或实验等方式介绍学
45、●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利用习材料;明确说明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组织结构与老师期望效应);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发挥先行组织者的关系。(3)优化认知结构。要求学生积极理解新内容,整合新材料与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进行归因训练(了解学生归因倾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自原有认知结构。例如要求学生陈述新内容与先行组织者的联系,举例说明新内容中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概念原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新内容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验新内容。
89、发现学习(布鲁纳):指给学生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和教学
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55、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怎样理解):(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灵活运用90、发现学习的教学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存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3)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4)的矛盾,提出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据实验获得的结果,在仔
56、知识的巩固:实质是知识的记忆。
细评价的基础做出结论。
57、影响知识的识记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
性(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4)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5)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第十二章
教学成效的评价
码。
91、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
58、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习次数要适宜。
92、●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涵义: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60、●策略性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步骤:
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面向发展;尊重个体差异;(1)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指学生在学习策略性知识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评价综合化;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
(2)策略 知识的条件化: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而且知道所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的策略性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情景之下,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该策略性知(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2)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识。
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3)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指将点点滴滴地逐渐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整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纲领化,形成相互关联的产生式系统。
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4)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指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和正视爱情,性态度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61、●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即:怎样促进转化):(1)促进学习者对知2.简述有效教学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标;(2)充分的准备;(3)科学的组织;(4)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清楚明了;(5)促进学生学习;(6)高效利用时间。
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3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迁移;
(2)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第八章
技能的获得与培养
习迁移;(4)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
63、技能的三个特征:第一,技能与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第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形成的。第三,技能是一种接近自动化、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65、动作技能。(1)形成的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35.简述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自我效能感影响新行为的获得;(4)(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指导;示范;练习;反馈
自我效能感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①提高学习者对动作技能形成的6.简述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1)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期望和动机;②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66、智慧技能。●(1)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场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简答):(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语阶段。
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解与实
●(2)冯忠良的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现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化。
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66、认知策略。(1)含义: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
(2)实质:认知方法;认知监控;元认知。
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
●(3)典型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4)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使学生●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教材的组织结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
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
●(5)影响认知策略形成的因素:学习者的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能教学设计的特征:系统性;创造性;最优化
力差异;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的心向和动机;学习者是否具有适宜的方法和认知监85、教学设计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控技术。
法。
●(6)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86、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老师的教学经验。知策略;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87、●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制定策略教学;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有效的认知策略教学必须在以学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启发式策略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类比迁移;生成--检验
策略;简化策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
6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力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70、●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征方式;思维定抛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70、●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构)(2)教授与训练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的练习(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构练构)(2)教授与训练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习;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的练习(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构练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习;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 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 但现状却不容乐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摆花架、走过场, 师资队伍鱼龙混杂,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内容定位偏颇, 重硬件、轻软件, 心理健康教育庸俗化等等现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较为普遍的存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领导要具有正确的理念和客观的认识
学校领导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具有正确的理念和客观的认识, 将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走向。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摆设,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完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做心理辅导教师, 他们既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甚至把心理辅导室等同于德育训导室,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德育的一个分支;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考试无关, 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的投入精力和财力。其实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 所带来的效果是无形的并且是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似与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但它能提高孩子们的抗挫折、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维护亲情、坚强勇敢、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种健全的人格将会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 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成长。然而, 由于认识跟不上, 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 哪一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高,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就到位, 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一些学校的经验表明, 是否能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是否能将其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进行管理, 是否能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事务工作的关系, 是否能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 是搞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 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学校必须先组织好一个机构, 这个机构最好是由主管的校长负责, 成员由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学生志愿者、家长代表及普通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制定计划, 明确工作任务, 定期进行总结。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机构的搭建是关键。
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班华教授《心育刍议》为标志,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舆论准备;90年代进入发展期,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更加广泛,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普遍开展, 课题研究得到重视, 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逐步深入;21世纪以来,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也正因为发展迅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一些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现象, 缺乏一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层的实践热情很高, 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不够, 指导不力, 缺乏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关的学校心理学发展缓慢。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定义不准、定位不妥、定性不清、发展不明的状况, 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比如形式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或娱乐化或课程化;内容上像催眠、释梦、沙盘、绘画等心理诊疗技术在学校有泛滥趋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事实上, 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心理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 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学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合理的人生课题, 虽然在某时间段内会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 但并不构成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各种心理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心理问题的技能和策略, 更能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充分发展自我, 提升人格内涵。比如开展以“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抗拒诱惑, 走向成功;学会适应新环境;青春期情感问题;亲情教育;感恩与无私”等最为贴近于学生心理和生活方面的主题心理辅导课, 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客观地认识自我, 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塑造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心理健康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想要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不能离开心理健康辅导课。
当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以心理健康辅导课为唯一的教育模式, 而是要多种教育模式并存。针对有需要的学生有专门的个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有专题性的讲座 (例如:为女学生开展关于“自尊自爱, 学会保护自己的”专题讲座;为新生进行关于“学会适应、学会生活、自强自立”的专题讲座;为毕业班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等等)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要建立完善宣传手段, 可以通过板报、心理小报、成立网站等各种形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 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注意发挥综合作用。要以体验和调适为主, 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辅导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整合模式,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 同时兼顾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才能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三、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部分都是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 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只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或人生积累来帮助学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仅凭经验和热情就能做好的工作, 它是一种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 就会造成对高中生存在的问题归因不准, 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到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 违背心理咨询原则、规律、要求, 可能会使咨询对象产生适得其反的心理作用, 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必须要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正地落到实处。
但是, 仅仅靠几名专职心理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心灵的成长和发展的, 所以需要依靠专职心理教师以外的力量来帮助专职心理教师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需要兼职的心理教师。而这些兼职的心理教师最好是班主任或者是科任, 因为班主任和科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 很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专职心理教师的培训, 使这些兼职心理教师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 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专职心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开。不仅如此,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还可以使学校的每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导航员”。所以, 通过专兼职结合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立还可以提高普通教师的心理知识水平。
我们常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含义就是教师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 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 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这些方面的烙印, 所以, 对教师的心灵和职业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 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 掌握学生心态, 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 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 因此, 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每一位在校教师必需应该做到的。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如网络发展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 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改变过去的那种以不变应万变传统教育模式, 而是要成为和学生心理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相适应的教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每一届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 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不同压力和问题, 并通过心理教育科研活动适时调整心理教师的辅导方法, 力求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要想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一定要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众所周知,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 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 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发展档案, 提高工作针对性, 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于心理问题比较复杂的学生, 可以根据心理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把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记录下来, 以便更好地调整辅导计划。只有建立起完备的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有的放矢, 才能使心理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要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不能忽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 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真正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绝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才的基地, 而家庭却是绝大多数孩子心灵的摇篮和寄托。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很容易引起孩子心灵发展的扭曲, 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比如有些家长对子女专制粗暴、强迫压服, 或过分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 对子女的正确教育淡漠;而另外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 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 这些因素的影响, 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 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逆反心理加重, 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 我们应该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情况下, 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 通过指导, 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规范教子行为, 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一方面, 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另一方面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要让学生迈好行为习惯第一步, 迈好生活适应第一步, 让学生做诚实正直的人, 做善择信息的人,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坚强, 学会孝敬, 学会消费等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 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才能逐渐形成。否则, 仅靠教师一时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的。教师要适时地与家长沟通, 特别是要与一些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指出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 在具体的做法上给家长以指导, 让家长有的放矢的去帮助和约束学生, 逐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盲目攀比, 重硬件、轻软件
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有些人认为仅仅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才需要的,也就是说,认为只有那些疯疯癫癫、精神不正常的或有一些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言行的人才需要。有些人即使自己心情不愉快、内心痛苦或烦躁不安,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效率和言行举止,也不愿接受心理帮助。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心理现象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心理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减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烦恼和不良情绪,达到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愉快生活的目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健康人服务的,是使健康人更健康的教育;不是仅为那些少数的精神不正常的人服务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确认识自我和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冲突,及时排除内心矛盾,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
我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的精神,于2005年始开展了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
我校校长亲自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定分管学生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副校长主管这项工作,建立由心理咨询专家技术指导,学校领导、政教处、教师和学生心理骨干配合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如图1所示)。目的是做到组织保证有力,工作部署严谨,检查落实及时。
学校领导深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和教师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促进和谐校院建设,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依据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专门聘请了具有专业资格的心理咨询人员,同时有大约25%的教师通过了省级心理辅导资格培训。
二、聘请专业人才队伍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心理咨询人员。我校从2004年开始就聘请全国首届高级心理咨询师督导、国家职业培训师、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等来学校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以全体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各种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达到快乐学习和生活的状态,使学生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同时,关注个别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咨询师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摆脱障碍。显然,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他们目前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还要能在咨询中尽快辨别是否咨询对象,尽快转介非咨询对象(如有明显自杀倾向者、精神分裂症等)到相关医院,以避免耽误来访者的治疗。这些仅靠普通的咨询人员或学校兼职的教师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聘请具有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掌握多种咨询技术,专业能力强,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家是必要的。此外,许多学校常常由本校教师兼职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由于心理问题常常与个人隐私有关,尽管咨询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尽量避免找本校老师咨询,都希望找与自己单位关系不密切的咨询师咨询。因此,学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最有效的。
三、做好心理测评
心理测评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同时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健康的最新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检查能够像生理健康采用常规体检一样检查是最好的方法。采用心理测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好的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测量,可以从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有助于了解学生整体和个别健康状况以及普遍和个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区分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和重点关注的学生;有助于及时排除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和把握自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2年为高一新生做了心理测量,并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四、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自2004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从学生团体到个人、教师和家长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
每年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心理测量,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1)对全体学生(团体)开展以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自我调节心理状况、减轻心理压力等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2)对心理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部分)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克服网络依赖等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3)对来咨询室咨询的学生(个别)根据具体的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4)班级心理骨干培养。由于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象有限,培养学生咨询骨干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从高一年级开始,在各个班级随机选择学生骨干,集中进行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与学习能力、正确理解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网络的优点和危害、如何减轻考试焦虑等专题的培训。
(二)教师
组织召开高一班主任座谈会,明确心理测量对心理档案建立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及时配合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此外,对部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教师自己的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家长
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上课时间,分别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习关系的辅导讲座,包括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纠正不良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和应用心理咨询、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等内容。专门对高一学生家长开展主题为“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关怀”的讲座,具体内容为:(1)青少年的需要;(2)父母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3)发现问题后怎么办?(4)个案分析。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一)心理测量结果
我校可能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为1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刘恒、张建新在2004年对我国中学生进行大规模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以强迫症状、敌对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症状为多见;性格类型与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关系,即内向不稳定者和外向不稳定者易发生心理问题;学生中性格类型以外向不稳定者和外向稳定者多见;情绪不稳定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测量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问题更明显。
(二)对有明显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成果
对心理测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有计划的系列心理辅导。通过对参加心理辅导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发现:学生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减少了55.93%,学生学习有进步的占57.63%。
(三)个别学生心理咨询成果
我们为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对电脑游戏依赖的学生、早恋的学生开展咨询活动。在众多的个案咨询结果中,约90%以上的学生不仅明显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考核重点: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基本原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基本过程、沟通和激励的定义及一般过程或模式图、决策的定义及基本过程。
2、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三种技能、管理者的角色。
3、21世纪管理的新发展: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团队的概念。
4、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5、常见的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6、四种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定量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
7、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8、三种典型的领导理论类型的核心内涵(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
权变理论)
9、计划、组织、有效控制的基本原理。
10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
(1)医院应有正式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2)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至少应设立药剂、检验、放射、手术及消毒供应等医技诊疗部门。(3)应有相应的、系统的人员编配,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行政和后勤人员等,各类人员分工协作,以构成整体医疗功能。(4)医院应具备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及卫生学管理制度。同时,也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章制度,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
2.【填空】按照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层次,医院可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按照运行目标,可分为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3.医院的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营性。
医院的功能: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简答】医院的工作特点:(1)医院必须以医疗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2)医院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3)医院工作的整体性和协作性。(4)医院工作的随机性和规范性。(5)医院工作的时间性和连续性。【简答】医院的发展趋势:(1)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2)专业分工精细和多学科协作。(3)医疗设备先进和医院建筑的现代化。(4)医院从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5)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6)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4.医院直线参谋组织:示意图:
优点:保证医院内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同时有一套职能部门和人员,作为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助手,因而能对本组织内部的活动实行有效的管理。比较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医院,我国的区、县中心医院等二级医院绝大多数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5.【简答】医院病床设置的原则:合理布局的原则;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服从医院等级的原则;效益与动态管理的原则;保证重点反应特色的原则。
6.【简答】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功能任务定位的原则;结构合理的原则;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动态发展的原则。
7.【简答or填空】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人员教育;人员考核;人员奖惩;劳动人事统计和人事档案管理。
【填空】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能级管理原理;互补原理;激励原理;相关原理;动态原理;行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8.【填空】岗位设置的原则:(1)按需设岗、因事设岗;(2)合理结构的原则。
【简答】岗位设置的方法:(1)分析医院的服务功能(2)按服务功能分类,确定需要设立的部门(3)按各部门的学科构成与管理职能要求分类,设立岗位(4)明确岗位的人员数量与结构要求(5)明确岗位责任制(6)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制度。
【简答】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设人(2)责、权、利一致(3)用人所长,扬长避短(4)合理流动,人尽其才。9.【名解】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经过有目的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协调,发掘、发展和利用人员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和创造性,使之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0.【简答】培训的原则:(1)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2)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3)目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11.【简答】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从范围上来说,领导属于管理的一部分。领导与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是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形式。管理比领导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活动对象上,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而领导的重点对象是人;(2)从功能上来看,管理活动包括对未来的预测、目标的选择、战略的制订、资源的分配、人员的激励、工作的考评等,即所谓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三大功能。而领导只是管理的一个功能,即主要针对机构成员的作为,如提高士气、调解纠纷、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等,其中主要涉及人的因素。所以说,管理者并不一定都是领导者,有些管理者如果缺乏领导才能,不善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则他只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真正的领导者。从长期的角度看,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同时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12.【名解】医院的医疗管理:是指对医院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出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目的,是完成医疗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院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
【简答】医院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1)病人第一的原则,即一切从病人需要出发;(2)安全有效的原则,即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3)首诊负责制原则,即对首诊病人做到及时、认真、负责;(4)重点加强的原则,即对重点病人,如急症、重症、疑难病人做到重点保证。
【简答】门诊工作的特点:(1)病人集中并且流量大(2)门诊医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短暂(3)门诊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4)就诊环节多而复杂(5)门诊是方便而经济的医疗服务方式。
13.【简答】急诊科的特点:时间性特别强;随机性比较大;病种涉及面广及专业性强;任务重责任大;医疗纠纷多。
14.【简答】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1)以病房管理为中心设计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2)以三级医生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3)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同性、系统性、综合性(4)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15.【名解】ICU:是指把需要特别诊疗和护理的急重危病人,集中在一个专治的病区或病室,采用专门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实施加强诊疗、护理和监视的一种过渡性诊疗组织形式,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16.康复科的管理要点:(1)加强对康复科的领导和建设(2)抓好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3)搞好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调性(4)抓好社区康复工作。
17.【填空】从护理学科的实践与研究的角度,现代护理专业发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
18.【名解】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是: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
19.【填空】从工作实施角度,护理管理可以大致分为3个主要方面: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
20.【填空】护理人员绩效考评的原则:与工作相关原则;公开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激励原则、沟通原则。
21.【名解】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技术性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效果,以及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
22.【名解】护理医务技术管理:是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护理技术能够准确、安全、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服务,达到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管理工作。
23.【简答】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的原则(2)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的原则(3)系统管理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质量管理(4)标准化和数据化的原则(5)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24.【填空】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一般分为3层:医院质量自主管理、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院级质量管理组织。
25.【填空】PDCA循环是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26.【简答】PDCA循环的8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3)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订质量改进的计划(5)执行计划,按预定计划和措施分头贯彻执行(6)检查效果,把实际工作结果和预期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7)巩固措施,把执行的效果进行标准化,制订制度条例,以便巩固(8)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27.【论述】医疗安全的重要意义:(1)医疗安全是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医疗安全。医院的优质服务是要全面满足患者及其他服务对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文明服务需求的全方位质量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医疗的不安全会损害社会对卫生系统的信任,降低病人的满意度,而且会带来卫生费用的浪费。(2)医疗安全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医院之间竞争的加剧,医院要争取病人,首先要保证有经得起选择的医疗质量。而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质量特性,一旦出现医疗不安全,病人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甚至“等于零”。(3)医疗安全是保证病人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病人的生命健康权是病人的重要权利。医疗的不安全是对病人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只有实现了医疗安全,病人权利的实现才有可能。(4)医疗安全能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医疗保健活动可能产生正反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结果,它可能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亦可能朝着不好的方向转化。无论何种结果均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医疗活动的效果。而医疗不安全因素可使治疗效果向反方向发展,也可终止正方向的发展。医疗安全和医疗效果是并存于医疗活动中的因果关系,没有完整的医疗安全措施,要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是不可能的。(5)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由于医疗不安全带来延长病程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有时还发生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6)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内部保健管理。医疗安全除保障病人的人身安全外,还包括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及医学工作技术等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场所的各种污染、放射性危害、物理化学有毒制剂等也会对院内工作人员和社会群体构成危害。只有健全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健康,更有效发挥医院的功能。
28.【简答】影响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医源性因素;医疗技术因素;药源性因素;院内因素;设备器材因素;组织管理因素。
29.【名解】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双方之间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简答】医疗纠纷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30.【论述】医疗纠纷的原因:医疗纠纷发生无职称、职务限制,因此应强调有的放矢,减少并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是迫切需要的,原因归纳有以下2类。
(一)医院及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
1、制度执行不严。医务人员对相关制度缺乏认识,上班时间脱岗,医疗文献、原始资料保管不善,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交接班制度不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重症病人交代不清,造成隐患。
2、医院内部管理欠缺。医院设备配备不齐,医务工作者自身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医疗水平不高,人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法律规定,患者对疾病有知情权,然而,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缺乏认识,对于一些并发症没有预见性,一些预防性用药或检查不能理解,认为是乱开单、乱收费。还有处理医疗纠纷时的“举证倒置”,使医生不得不全面检查以保留证据,致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产生怀疑,甚至不配合治疗,从而引发矛盾。
4、医疗单位之间协调不够。有些诊所一味追求疗效和效益,诋毁、打压邻近的正规医院,还存在严重的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许多患者都是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不佳才转入正规医院治疗,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疗效差、疗程长,加上患者经负面洗脑,心理上对医院产生挑剔、抵触情绪,出于应激状态,医务工作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
5、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
6、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医疗环境不理想,加上工资福利待遇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生存,迫于无奈,在职人员转行、跳槽,搞第二职业不在少数,导致思想涣散,消极怠工。
(二)病人或家属方面的原因
1、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不够了解,认为进医院如同进商场购物,付费就能买到中意商品,不知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疾病的治疗结果可能不一样。一旦疾病愈后不好或出现并发症,患者家属便把所有责任强加于医院而引发医疗纠纷。
2、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造成的纠纷。极少数病人及家属企图通过吵闹来达到某些目的(经济利益)。
3、病人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些疾病会遗留后遗症,但病人及家属把此责任归于医生身上,因而引起了医疗纠纷。
31.【简答】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下列4个条件: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2.【名解】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33.【简答】医院感染的危害:危害人群健康;降低医院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妨碍先进技术的发展。
34.【名解】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出于一定危险人群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名解】医院感染病死率:是指某种医院感染的全部病例中因该感染死亡的病例数的比值,反映了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
医院感染病速率=因该感染而死亡的例数/某医院感染的病例数 * 100% 35.【简答】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提出以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使用过程中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3、预防用药及联合用药要慎重。36.【简答】医院科研的意义: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措施,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
2、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3、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提高医院学术地位。
4、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
【填空】医院科研的特点:安全性、复杂性、社会公益性、多学科交叉性。
【名解】纵向科研任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项目,包括国家、部门和专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科研任务,或主管部门根据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在防病治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的科研课题。
【填空】医院科研的必要条件:科技人员、科研基地与场所、实验技术装备、科研经费。37.【简答】选题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以学科发展为目的,与学科主攻方向相一致。
2、要有创新性。创新应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已有研究工作上的再创造,包括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可以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开拓的新领域。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
3、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4、要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38.【填空】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医学院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
39.【填空】信息的基本特征:无限性和相对性;时效性和时滞性;可存储性和可传输性;共享性。
40.【简答】医院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仅包括病人生理方面的信息,还有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信息。
2、信息获取比较困难。
3、信息往往不太准确。
4、时效性要求高。
5、医院信息要求连续性。
41.【简答】信息对医院的作用,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
1、信息是医院管理必要的资源。
2、信息是医院计划决策的依据。
3、信息是医院管理中组织和协调的手段。
4、信息是医院管理中有效控制的工具。
42.【名解】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并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支持医院全方位的运作,包括医疗、教学和科研。
43.【论述】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具体地说,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表现在7个方面。
1、管理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医院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仅工作人员处理这类事情的速度加快,而且其正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共享性和传输速度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2、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数量化提高了技术保证,可以使各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得以应用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从而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3、临床医学信息系统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疗工作更加准确、及时和富有效率。
4、医院信息系统增加了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有效杜绝各种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5、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从而使医院最高层决策者有可能掌握医院全面情况,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内耗。
6、简化医院内外信息传报工作。
7、促进教学和科研。
44.【名解】病案: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
45.【填空】病案管理的任务:病案集中、整理归档、保管供应、统计分析、制定规章制度。46.【简答】医院统计工作的作用:
1、医院统计是制订医院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2、医院统计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的主要工具。
3、医院统计是医院工作检查和监督的手段。
4、医院统计是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47.【论述】医院药事管理的任务。
1、是以药学为主体,结合临床医学,运用医院药事管理学的理论,指导规范医院药事管理的实践活动,从采购、制剂、质控、调配、分发等环节控制医院内所使用的药品质量最优,确保药品疗效,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2、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院药事组织机构、人才机构的优化,研究提高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
3、运用系统化、信息化、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医院药事信息及管理现代化。
4、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医院药品的营销、管理、配发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案,维护病人和医院利益。
5、依据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建立健全医院药政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
48.【填空】财务管理的目标:结余最大化、资产要保值增值、事业基金积累越多越好。49.【简答】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
1、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2、收支平衡原则
3、成本效益原则
4、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
50.【填空】编制预算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51.【简答】医院建筑的原则:
1、医院建筑要与防止交叉感染的要求相适应。
2、医院建筑要与综合性多学科的机构相适应。
3、医院建筑要与病人需要的休养环境相适应。
4、医院建筑要与医院功能相适应。
5、医院建筑要与医院工作日夜不间断的特点相适应。
6、医院建筑要与医院设备相适应。
52.【简答】现在医疗设备的特点:
1、医疗设备技术上的综合化程度提高
2、医疗设备的技术更新周期缩短
3、医疗设备的结构一体化、操作自动化
4、医疗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提高。53.【简答】医院设备管理的原则:
1、动态管理原则
2、系统管理原则
3、经济管理原则
4、开放协调原则。
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在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形成的。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言语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教学评定: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个体化社会:是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学习目标:也叫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学习(狭义):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的经验。学习(广义):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简答题: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因素,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聚合功能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情感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加涅关于知道学习的基本观点?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认为教思维方法,知道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
2、情意领域教学目标
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而是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知?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简述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的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己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和校外刺激因素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1、宽大误差
2、光环效应
3、集中趋势
4、逻辑误差
5、对比误差
6、邻近误差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的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面向未来性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
3、效果律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1、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
2、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3、记忆恢复
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1、正常的对待方式
2、正确的态度
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简述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哪些?
1、能力分班或分组
2、跳级
3、留级
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1、变通性
2、独创性
3、流畅性简述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简述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而实施
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了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需求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3、负责教育者不应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简析影响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教师心理因素?
1、宽大误差(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
2、光环效应(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的受到对这个学生总印象的影响)
3、集中趋势(教师自觉的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
4、逻辑误差(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某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
5、对比误差(教师对和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给以较低评价的误差)
6、邻近误差(相对临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论述题: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如何让运用感知规律来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静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
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
力?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任务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周密的计划
3、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学中怎样促进知识的理解?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7、指导学生自学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
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巩固学生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原则?
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量或模式化
2、尽量强化这些行为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根据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活动阶段的研究,说明分析智力技能是如何形成的?
1、智力活动的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无声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2、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1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思维活动表现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特点3内部言语的进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较少)
一、学生状况
调查工具及对象: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在本次调查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 收取有效问卷607份, 其中男生272人, 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 三批次学生317人。重点对该量表中学习焦虑一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研究发现,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 即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 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无法安心学习, 非常关心考试分数, 继而影响正常学习。因心理焦虑水平过高而导致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则有71人, 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 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症状, 这说明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普遍, 但并不代表正常, 说明目前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子们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煎熬付出, 而这一焦虑水平在男女生和不同批次方面差异表现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性别和不同学习程度两因素不是影响焦虑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高中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 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 加之个人目标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与修正, 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同时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其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不如人意, 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此外,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高中生, 总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了拥有这种独立感和成人感, 他们会不惜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措。这几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 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期望水平易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家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孩子, 因此内心特别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 各方面都优秀。然而孩子间是有差异的, 家长这种高期望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巨大压力, 加之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或理念, 导致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压力释放的途径。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 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 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
3. 学校与社会环境因素。
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家长、社会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 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而老师则在学校的评价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 这一链接反应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态, 使羽翼还不丰满的孩子过多地承受与体验这种高压下的生活。同时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 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 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 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 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辅导案例
◆案例陈述
求助者是一位高一女生。她目前的成绩不理想, 进入高中后的所有考试, 每次成绩与其意愿相差甚远 (她认为自己应该是班级的前三名) , 特别是与初中相比, 成绩滑落的更是让她难以接受。数学原本是她的长项, 不过最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到90分, 结果导致她不愿意上数学课, 现发展到不敢上数学课, 目前状态无论上哪科的课, 听不懂也坐不住。自习课上看到其他同学积极认真学习的样子, 对她来说是莫大的痛苦, 她害怕考试, 害怕上课, 最后, 她不想上学了。就这样, 一次期末考试, 让这位学生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树立积极心态和信心是今后应解决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帮助她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 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才能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件背后心理上的变化:一是一贯的“优生”心理, 导致心理承受力较差;二是进入高中后较大的心理落差, 不再是“优生”;三是以点带面的消极心态;四是来自家长的高期望、来自学校及老师的排名、来自自己的心理设障以及周围大环境等;五是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强, 患得患失;六是完美心理, 自我要求过于苛刻, 希望自己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
四、具体措施
基于调查与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要想实现我们理想中适度的焦虑水平, 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努力实践:
◆外因方面
1. 在学校与社会环境方面:
学校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发展阶段, 仅重视高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 因此学校发展应开拓视野, 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层面,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学生才能得到更优更好的发展。同时应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老师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套建设, 树立积极心理教育理念,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开展好团体与个别心理咨询, 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好的帮助, 也应适当考虑个别学生需求, 给予其特殊政策, 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减少一些考试, 缓解学习压力。
2. 在家庭及家长方面, 建议学校开展家长心理讲堂。
普及心理知识, 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孩子合格的听众。从过来人、长者的角度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教授孩子必要的成长阶段知识,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谱, 高高在上, “一言堂”, 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 给予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内因方面
1.改变认知。
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认为考试越重要, 焦虑水平会越高。心理学中提出了焦虑与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 也就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个人的最佳状态得到调动, 只有适度才能最佳。因此适当调整考试期望水平, 方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发挥正常水平。
2.具体行为。
“视练为考, 考似练”, 即把平时的练习当作考试, 那在真正大的考试面前时就能够像平时一样参加了。也就是说,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的, 而应是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实现的, 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小考或练习中能够严阵以待,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在真正考试时其认真与紧张程度不过如此。
3. 给自己留有余地。
目标的制定应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有一定的余地, 这样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 不会出现“瓦伦达心态”, 即因压力过大关注结果而无法专心做当下应做之事, 从而适得其反。
4. 调整心理落差。
心理落差大, 源于自身的一种主宰心理。何不把这次当成成长路上的磨炼, 因为这事发生在高一而不是高考中。要学会积极对待生活中的事,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这样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5. 懂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完美是人人追求的, 但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 能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扬长避短就是最棒的。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而缩小差距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到的, 所以还应客观地为自己的发展定位。正如前面所说, 关键不是别人对你说了什么, 而是你对自己说了什么!你觉得你行你就行, 你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别人说你行你也不行。
6. 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侧面, 各有所长与所短, 正确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 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7. 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建议对惧考、惧学进行自信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 逐步树立信心并解除过敏症状, 慢慢恢复正常学生生活。
(1) 何为自信训练?
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 通过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 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 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自信训练的设计直接针对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如“离考试时间越近, 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次考试”;“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等。研究表明, 当一位应试者出现充满担忧的情感时, 便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自信训练的两大步骤:
第一步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如当得知即将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以后, 就会产生朦朦胧胧的担忧念头。针对这些朦胧的念头, 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的水平, 从而可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是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当你逐条记述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挑战, 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成份进行自我质辩, 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 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 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 (主要是三个问题: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此种担忧对自己有危害吗?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
(2) 何为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基本方法是, 在产生考试焦虑反应时, 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 (放松训练) , 以使考试焦虑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 这种做法又称交互抑制。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 从弱到强, 渐次实施, 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即系统脱敏。
下面, 我们对考试焦虑进行系统脱敏所用的假定等级程序, 并让考试焦虑者大声朗读这段假定程序 (进入情景) 。
(1) 班主任宣布, 三天内将进行一次小测验。
(2) 明天就要考试了, 今晚我觉得准备得还不充分。
(3) 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4) 我看见其他应试者陆续来到。
(5) 监考的教师到了, 我等得得急, 脑子也好像失去了知觉。
(6) 我收到了考卷。开始做题之前, 我把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7) 我中断考试, 考虑自己怎么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8) 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
(9) 我看见有人在我之前答完题, 交上了卷子。
(10) 时间快到了, 我根本做不完了。
进行系统脱敏时, 要求考试焦虑者先进行放松训练, 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 要考试焦虑者按假定焦虑等级的第一种情景进行想象, 看自己是否会出现紧张。如果感到不紧张, 肌群继续呈松弛状态, 便可转入下一个情景。假如在某一个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紧张状态, 即应在自觉紧张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练习。以此类推, 直到每一个情景均不感到紧张为止。
关键词:心理特征;引导重点;课堂大天地
三至六岁儿童是那样的鲜活、复杂、多变。面对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易变体”,幼儿教师该如何正确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呢?又如何正确把握引导重点并行以成之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只有全方位地、多维度地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才能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秘境的钥匙。
一、三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引导重点
【心理特征】
1.三岁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一切都觉得那么的新奇,那么的不可思议,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征。
2.三岁儿童有突出的群聚心理,渴望融入人群之中,特别愿意和岁数相仿的同伴交往,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更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3.三岁儿童有突出的模仿心理,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比如,学会说“拜拜”,像大人那样打电话,学着做各种有模有样的动作,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等等。
4.三岁儿童有突出的情绪支配心理,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全然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而且还有强烈的依赖情绪。
【引导重点】
既然三岁儿童有这样的心理特征,那么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耐心的“保姆”、一个合理的“调解员”、一个大度的“忍耐者”、一个热情的“鼓励者”、一个高效的“促进者”。比如,针对孩子的好奇心理,教师可将儿童认为的所有好奇的事物编成游戏,如将手机、小车、动物、房子等图形剪成两半,和儿童玩拼图游戏。针对孩子的群聚心理,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领孩子们和其他人相识、说话,共同学习和玩耍,教给孩子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常识。针对孩子的模仿心理,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玩耍等习惯,真正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他性格塑造的部分“原料”,甚至延续到他以后人生的分分秒秒中。针对孩子的情绪支配心理,教师不能急躁,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最大程度地敞开心灵,彼此碰撞、信任和接纳,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通过一些柔软灵活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明白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
二、四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引导重点
【心理特征】
1.四岁儿童有突出的活泼好动的特征,爱说、爱问、爱跑、爱动手、爱玩,而且喜欢有挑战性的动作,如不走平顺的路面,喜欢游戏,对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顺从听话。
2.四岁儿童有初步的形象思维,可以给事物进行简单分类,能够联系已有印象进行说话等。
3.四岁儿童由情绪支配逐渐过渡到有意行为,比如,能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一些事情,接受成人布置给他们的一些简单任务,在游戏中能简单地进行角色分配,也能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
【引导重点】
一是要注意引导四岁儿童观察周边世界,因为四岁儿童的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了,所以把他们的生活视野扩展至更为广阔的范围,从学校周围开始,逐步拓展至街道、超市、公园等,以此发展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五种认识能力。
二是注意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针对“家”这个互动主题,可以设计诸多开放与可选择的活动:学习待客,通过剥橘子、剥鸡蛋、倒茶水,等等培养文明礼仪;通过拼摆食物拼盘,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制作贺卡,激发互助互爱的情感……
三是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比如,在“跳竹竿”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协作能力;在“包饺子”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在“打陀螺”游戲中,可以体会到美、规则和力量……
三、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引导重点
【心理特征】
1.五岁以后的儿童好奇好问、思维活跃,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学心。
2.五至六岁儿童喜欢动手,喜欢自己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活动。
3.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有意行为进一步增多,逐步有自己的主见,荣誉感、自卑感、嫉妒心、好强心等都比以前年龄更加显露。
【引导重点】
根据五至六岁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教师应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事件、节日、仪式,经过创造性的开发与整合,变成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种生活经验、物品的性能、事物的因果关系、道德行为准则等。比如,上下楼动作要轻,玩耍时不要伤害别人,过马路时要靠边或走人行道,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等等。
五六岁儿童已经有某些兴趣倾向,同时独立性也有较大发展,可以引导幼儿养只小动物、画画、捏泥、看书、做拼装游戏等等。所有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学习生活自理、活动自理、积极和周围人相处,注重培养孩子全面的运动能力和说话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丰富而活泼的幼儿教学情境,不断地打开活动的边界,打开游戏的边界,打开教学的边界,力争使孩子们成长的地方,成为“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教育管理心理学重点】推荐阅读:
教育管理学重点05-26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06-11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重点06-22
《教育心理学》重点与答案!10-16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07-03
公共管理学重点题目11-05
管理学重点罗宾斯12-02
管理学重点名词解释12-08
教育管理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10-30
汕头大学教育管理学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