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精心备课(推荐4篇)
(胡元平)
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具体操作中的成败。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一、教师备课备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 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
(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
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 任务。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使知识 的发现过程问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 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 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作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
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
(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 有效的辅助力量。
(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 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二、教师备课怎么备
(一)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备教具——选准穿插点
教具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当(实为穿插点没选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往往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忽视了使用教具的最佳时机。从教具的作用来说,备课时一旦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或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就要考虑使用教具的问题。相反,如果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问题,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举。
(三)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以语文教材为例。其潜在点主 要有三点:第一是要吃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色,包括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突破了这三个重点,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材。其他各科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应吃透教材“潜在点”的前提下,实现教材价值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
(四)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过去我们曾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惟一维度,导致课堂上生命活力的缺失,所以,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内在的和谐。如有的教师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不注重其内在的关联,“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与能力”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时髦的“标签”,所以,在教学中顾此失彼,目标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两个维度都要和谐地渗透和融合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必须统一起来,完整把握,找准结合点,既不能偏废,也不能割裂。忽视“知识 和能力”,就会使教学失去底线,学生的“地基”就不牢;不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贫乏、狭隘、不完整。
(五)备情境——把握和谐点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谐是课堂情境的生命、灵魂和基础。课堂和谐应包括教材、环境、多媒体等设备的和谐,也包括生活事件、思想感情、情景氛围、师生关系等的和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情境、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呈现生活情景,感悟教学情景如同感悟生活,使学生有一种眼见其物、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之感。
(六)备程序——巧绾过渡点
教学的一般程序(即步骤),对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都是轻车熟路。但就如何使一个教学段过渡过到另一个教学段,却为不少教师所忽视,这就势必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思维和认识上的“掉队”。因此,在备教学程序时要舍得花精力巧设过渡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而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该如此。
(七)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师经验的结晶,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方法的效力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选择和运用。备教法要切中契合点,就是要依据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最能使三者融通的方法,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使学生能吸纳接受,使教材能化难为易,使教学高质有效。
(八)备问题——选准切人点
新课程倡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学习。但是,我们一些教师误解了问题教学的真实内涵,问题设计缺乏质量,缺乏效度。主要表现为以下“误区”:其一,问题过多,课堂从过去的“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几十个问题,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其二,问题过浅,学生有口无心,随声应和,激发不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三,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生活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问题过死,没有充分展开和发散的余地,缺乏灵活度和开放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选准切入点,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和回应。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第一,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启发性;第二,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具有挑战性;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第四,问题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的展开以及问题的难易度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路向,具有层次性;第五,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情味,引起学生的兴味,具有趣味性。
(九)备活动——找准落脚点
伴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逐渐刷
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课堂变得活泼了,生动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变“花”了,变“浮”了,变“虚”了。课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画,一会儿辩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花样翻新,别出心裁。但这些“活动”往往注重形式的花哨,是浮于表面的“演”,是信马由缰的“说”,是是似而非的“听”,是走马观花的“看”。在热闹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肤浅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课堂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活动,但活动要找准落脚点,每一项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追问这样几个问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活动形式?在什么环节活动?活动的效果将会如何?总之,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要让学生从活动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形式走向实质。
(十)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在教学实践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 一些“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随意拓展,无目的利用,甚至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导致课堂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囿于教材之中,确实需要适当拓展延伸,需要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但这里也有一个“适度的空间”,理性的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潜心挖掘教材富含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利用与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
(十一)备语言——凸显精要点
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启发作用。在设计时要抓住“精要”这一关键,做到简明、精当、扼要。第一,引入语要精粹。或激情引趣,或联“旧”唤“新”,或设疑启思。第二,过渡语要精炼。三言两语,巧妙衔接,穿针引线,上下勾联。第三,提示语要精要。提示语一般出现在问题过大、过难,过于抽象而学生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它或是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设计,使之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第四,插入语要精妙。教学中的插人语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话语。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插人语有助于学生深透理解知识。第五,总结语要精辟。总结语或画龙点睛,或激励、或号召、或希望,要注意与引人语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十二)备作业——强化重难点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反馈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性的题目,强化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并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三、教案如何写
教案编写是备课的重要形式,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三)教学时间:说明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四)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说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
(八)教学媒体:或教具准备、资源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九)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教学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这是教案的主体内容。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二)教后记:施教后完成,总结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教案既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又不能完全格式化,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教师可采用多样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四、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
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案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 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
(三)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尽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最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
五、操作点化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教师备好课的四步骤是:
第一步:知书明理,即吃透教材、武装自己。
教师首先自己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所讲教材内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从而确定或详或略,宜简还是宜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知书”,明 确教学中需要搜集的各种资料,以作为对所讲内容的有益辅佐或补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消化和理解。合理安排所讲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延伸拓展的目的。
第二步:知人定法
,即对教学对象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并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
学生来源面广,家庭背景、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梳理排队,从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比如:采用对话讨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的方法等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可能制定出适应学生的正确教学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
第三步:编制教案,即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所要援引的资料,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要安排的活动等加以组织安排并编写出来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逻辑归纳,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教案一般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但是要编写出一个好的教案,首先要求教案要紧扣所讲主题,要围绕主题去展开、阐述、说明,教案扣题是教案的核心,一个只有形式上规范但内容不扣主题的教案,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教案要围绕“三个作用”的发挥去编写,教案的“三个作用”即:其一,使教授过程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其二,编 写教案还要起到对计划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审查作用,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做到及时的补充或修正;其三,教案也要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在教授过程中提示教授人。只有扣题而规范的教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河南省济源市教研室
刘丽霞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进行,着力于语言实践:紧扣文本,揣摩重点语句,进行语言的品味;有效诵读,适度拓展,关注语感的习得。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读写并行,品出文字的声律,嚼出文字的滋味,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是谓“本色语文”。
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进行深度备课。
一、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坚持历练好三项基本功
一指教师把握学情的准度。学生学情起点如何,对文本的“原认知”如何,学习本文怎样让学生的提升幅度、扩张程度更大些:朗读水平提高了、忽略之处关注了,认识浅近之处深化了,课堂积累丰富了。
二指教师进行文本细读的精度。即对文本进行微观分析,标题、关键词语、句式、标点、句序、段序,都可以进行还原、置换、比较,以小明大。以《故都的秋》为例,由标题映照课文,“故都的秋”从第几段写到第几段?由此文章可分为几部分?题目换为“北平的秋”“北国的秋”如何?第三段“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前可以各加上怎样的定语?这几句意思分几层?顺序能否调换?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先写江南的秋?以上问题指向文本细部的解读,或新颖或深入,其实读出了教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而这正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三指教师进行文本增容的厚度。增容,其实就是将文本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相关文本:原文本,课文内提及的原文本,或是课文外删去的原文本;互文本,课文所在的原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篇或书本;超文本,与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篇和书本,包含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写法的文本,包含名家的相关解读成果,包含网络文本,史学、哲学、美学角度的解读可高度关注。占有并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二、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高效教学的四个关键度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标准:课堂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科学,师生互动有效,核心目标达成。
(一)课堂定位准确
首先是学科定位。要有课程意识,定准“语“和“文”,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字内涵、文学内涵。文本无边界,教学有边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其他学科往往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但语文的教材内容只是教学的素材,师生深度阅读后的生成、加工才是教学内容。文本“写了什么”不是教学重点内容,“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才是重点所在。换言之,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言语智慧,即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传达。文本语言既是载体也是本体,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要反对由《背影》批评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之类的“反文本化”,或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单单进行“爱心”拓展之类的“泛语文化”,或声光电狂轰滥炸却不让学生真正触摸语言文字的“多媒体化”,防止语文课异化为德育课、政治课、历史课、生物课、艺术欣赏课、思想方法课等任何非语文课。是否紧扣文本,是否书声琅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
其次是课型定位。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课型。按活动方式,可分为说话课、阅读课、作文课、讲评课、活动课;从阅读教学讲,有教读课、品读课、研读课、理读课、自读课、联读课、审美鉴赏课等;从语言教学讲,有积累课、运用课、品析课等;从读的方式讲,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从文体看,有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等。此处的课型主要指文体特色。比如写景的记叙文,或曰散文,要关注的就是其文体特质:弹性(高度兼容了各种文体各种语气的变化多姿的那些句式)、密度(写景抒情间给人的纷至沓来、字字珠玉的美感)、质料(构成甚至决定全篇文章境界高低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凡作者用心、考究的地方,自然构成教学着力的地方。再比如文言文,关注的首要是“言”与“文”的关系,不能偏重于言,讲成文言语法课;也不能偏重于文,上成政史课。最好是“以言促文,以文索言”,反复诵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以词语句子的理解为切入点,体会含义、理解感情、梳理思路、领会韵律,最后再以读显情,以读悟文。文体定位与其它分类标准结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定位,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再者是目标定位。先澄清一个认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实不是教学目标,而是课程目标,代表的是由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真正的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学情来确定的。而且,“三个维度”是同一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不能人为地割裂成三大块进行简单地叠加,三个维度在不同学段、不同课文、不同的班级也应各有侧重。比如,“在学科课程中,它可能比较明显地体现为知识或能力目标;在综合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它有可能体现出‘二维’或者‘三维’;学科课程内的综合性学习较为关注所学知识在情境中的应用,因而较多地表现为知识或能力与其他两个维度的关系。教学目标有怎样的维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三个维度的关系是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较为切合课堂教学现实的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那么具体目标怎么确定呢?最好有一种全课程意识:这一课处在哪个学段、哪册书、哪个单元?学段教学目标、本书编写意图、单元教学目标是怎样的?比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放置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思乡诗词”中,同时它也出现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高中阶段的审美鉴赏必然有别于小学的诵读感知,但若《长相思》放置在小学第八组“人物风采”或高中另一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目标的设计肯定也会随之变动。
最后是师生关系定位。师生间应该是智慧的双向流动和生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该是在教师的“导”下的主动的学习发展,而教师的“导”体现在精心的教学设计、精选的教学内容、精到的文本解读,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要警惕的是新课程提倡“个性化解读、多元解读”,还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等,并不是要教师淡化出场、作用虚化。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如果只是走进教室,“不预设、不活动、没立场”,必然无法显示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发展主体性”沦为空谈。
(二)思路明晰科学
所谓“科学”,即符合认知规律。比如,教学中尽可以有特色独具、角度各异的导入,也可以有对“最喜欢的句段”“写法的妙处”的热烈讨论,但此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必不可少,如果先局部后整体或有局部无整体,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出现“盲人摸象”式的误读和错读。明晰则是指教学流程设计清晰,环环相扣。可以将教学任务设置成有序的板块,以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覆盖一个个重要信息和一个个活动要点,使课堂结构变得明晰单纯,课堂内容显得丰富而有层次。比如着眼于主旨的“寻找紧要语”,立足于结构的“发现关节眼”,着力于手法的“比较新异处”,都是能体现“用教材教”从而引爆学生的思维能量的。需要指出的是,教材中有非常宝贵的备课资源,那就是课后题,它们常常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教学建议、甚至提供作品的解读方式、探究方式。其中“有感情的朗读、说说词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写故事”稍加设计即是教学步骤,而“选做题、资料袋”则基本可以做成拓展提升环节或课后作业。(三)师生互动有效
说“互动”而不说“活动”,是要强调师生活动的不可割裂。它不是师生活动一前一后式,而是渐进式的、滚动式的、共同成长式的。教师备课时固然要杜绝浅问题、伪问题、错问题、无效问题、无价值问题,课堂上更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体验,这种课堂的试金石就是:生成!如果突破预设问题产生了新问题,如果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发言对教师产生促进作用,就是真实有效的互动。(四)核心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有基础目标,有延伸目标,有核心目标。再从三维目标来看,它们在宏观上是等重的,但目标定位要有重点,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是全体学生必须要达成的。就语文教学看,“涵泳品味”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础部
李海宝
宋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暨“先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使每个教育环节、每堂课都体现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提高人才培养中体现党的先进性„„”。赵院长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加快推进科技大学建设步伐》报告中也指出,“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学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绪,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这是学院党委和行政向全院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随着学院建设科技大学步伐逐渐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化教师、能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创新型教师、敬业爱生的服务型教师、懂得因材施教的导师型教师一定会受到欢迎。这也是具有高度可塑性青年教师的努力方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教师认真上好每一次课,是通过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上好一次课,要注意三个环节:备课、上课、课下。
一、备课
1、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弄清楚;“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地溶化在一起。最后的“化”是真正掌握教材的标准。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学习方法和习惯、可能产生的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3)考虑教法。就是解决如何把以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以上是传统意义上备课所需要做好工作。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以及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大学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更显突出重要。我现在已经承担教学任务有一年半时间里,最大的感触是:“认真”和“投入”是成功完成每一次教学的重要保证。
2、教案的编写是备课的核心
教案的编写我一直是高度重视。在我看来,教案的编写是备课的核心。备一次课的时间平均要超过25小时。单纯编写教案要用去8小时;教案写完后反复检查和熟悉要用去8小时;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用于模拟演练上„„。
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是备课所追寻的基本目标。实际上,仅靠增加时
—1— 间,并不能保证授课质量,必须注意授课内容的合理与优化,并且要注意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教案中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1)注意分层次教学的需要。为满足优秀学生学习和预习要求,编写了课前提示信息,指出了学习和预习的基本内容或方向,提纲挈领、目标明确。(一般提前15~20分中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投影将其循环播放)当然,这只是一种努力倾向。因为现在,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这是事实。
(2)体现教学设计思想。依据教育学原理中的相应教学原则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相关具体方法,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以及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中指出。对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或手段,一般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能千篇一律。
(3)注意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关内容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以及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中指出。实际上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有机结合各种工程实例,并运用演示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来增加课堂信息量,以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意识的认识等等。
(4)体现双语教学。目前所做的,力争接近真正双语教学的标准。除在每次课中给出重要定理、关键字的英文表述外,在部分习题与应用举例课中,板书已经全部采用英语表述。双语教学的内容体现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模拟板书设计》相关栏目中。
(5)规范板书设计。(6)规范教案形式。
在教案中,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化、落实成文字材料,对青年教师来讲是必要的。所以,教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和要求、难点以及突破方法、重点与突出方法、模拟板书设计、课后总结材料、教育原则、素质教育内容、双语教学内容等等。以为素质教育内容的准备工作为例,为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一次课在备课时,我一般要参考10本以上的教材和科普书籍。我想最好的东西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建设成资料型教案、开放型教案,便于日后丰富、修改、充实。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3、走上讲台前的“五个一”工程
对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讲,内容准确、熟练至关重要。我觉得是“五个一工程”使自己比较成功地完成一次又一次教学任务。即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后:听老教师讲一遍课;写出一份详细、规范的教案;请指导教师审查一遍教案;模拟讲课情景默写一遍教案(形成板书设计);脱稿默讲一遍。经过这些程序后,每次能够从容地走上讲台。除此之外,每次课后及时反思,为下一次课和下一轮教案编写提供借鉴。特别是对刚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在走上讲台前,必须要在课前将所准备的材料和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首先要熟,只要没有上课,都要注意寻找更合适的方法。
经过此番努力,课堂上全部实现了脱稿讲课。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这样做对增强自己的信心十分有效,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
—2— 学习的信心。
二、上课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好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是中心,不应该仅在教案中指出,而且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为之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是衡量一次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差错,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的驾驭课堂是教学艺术。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多元化趋势十分明显。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富有挑战性。
由于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寻找灵活、适当的方法,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批评与鼓励表扬相结合。以学生抄袭作业为例,要找出抄袭与被抄袭的对象、哪一部分是抄袭的等,对抄袭者进行严厉批评并限期改正,对被抄袭者即认真对待作业的同学予以保护;表扬鼓励学生要恰到好处,以自告奋勇上讲台操作实验或解题同学为例,为鼓励和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针对同学参与的时机、解答、操作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上有所体现。对偶尔迟到或早退的同学,则采取弹性处理的办法,例如先给他们一定的减分处理,同时鼓励他们通过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等方式,获得加分。对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批评的学生,应注意观察其反应,必要时单独说服教育,消除对立和隔阂。这样的处理办法在扩招学生班级十分有效。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有一定对立情绪的同学,在课堂上能模范遵守纪律,并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2002年下半年,我开出了首次公开课,实践了学院专家组提出的“教学互动模式”,并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教学是由学生自告奋勇参与下完成的,受到听课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这在我看来,是平时努力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的结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课堂上的努力外,课下努力不容忽视。
三、课下
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的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并未停止,只是改变了活动的形式,学生转入独立做作业和自学为主的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应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同时要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随时代的脉搏,努力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本领,顺应时代要求。
1、敬业奉献、作一名服务型教师
(1)尊重学生劳动。实施教学活动时,让自己的辛苦劳动得到学生的尊重,我觉得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为此,我积极主张学生应善待作业,同时我也善待学生的—3— 作业。我基本作到对学生上交的作业全批全改。
(2)注意学生的疑难。为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开学以来,基本做到除每周按规定的时间答疑外,还要深入所教班级的自习教室两次。除此之外,积极利用坐班时间为学生答疑。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及时放下负担,从容学习。
(3)注意情感交流
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除按规定每周答疑一次外,我一般每周要有两次以上时间深入到学生自习教室去辅导答疑;同时在物理演示实验室上班期间,随时为前来询问的学生解决疑难。在物理演示实验室,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在,每天晚上都有若干名同学前来问问题或找我交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使我及时了解了学生的疾苦,并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有了了解。经常性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使得我能够准确地叫出授课班级每一个人的姓名,师生交流空前活跃。计算机四个班级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我曾单独接触开导过。这种接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活跃的氛围,学生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为有效实施“教学互动模式”提供了条件。
2、因材施教、作导师型教师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层次,在作到批改把握总体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一些后进同学,灵活地掌握要求和标准,详批详改、鼓励为主,课堂上注意严格要求;对于优秀学生作业,则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批改,体现引导启发思维的思想。经过努力,授课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在做作业时,注意设计、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已经将自己的作业建设成了资料型的作业。实践证明,以点带面,这样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重视课堂学习。
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本着客观公正、综合评价的原则。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不能仅凭期末考试的一张考试卷来评定。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总成绩中应体现学生平时努力奋斗的成分。在这里平时成绩的给定,又是一个综合评价的结果。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代表各自的自然班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借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在课下,积极主张学生将作业建设成资料型作业,例如对填空题、选择题,学生在给出答案的同时,在一侧又写出相关的知识点或其它思想,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或其它交给的任务视为一个“小工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以使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完成较好的,当成典型予以当众表扬;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平时成绩的评定针对学生的类别,分成若干个评价体系,使学生能扬长避短将自己定位。但无论哪一种评价体系,最终都以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3、终身学习、把握时代的脉搏
不断的学习是保证授课内容常教常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学习的内容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专业特别是基础和前沿知识,这是更新
—4— 教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对前沿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来完成。其中很多书籍是我自己购买的;二是向老教师和同行们学习,这是尽快过教学关的“捷径”。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我没有承担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我整整听了一学期的课。听课笔记和感受记录了整整5大本。这里除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课外,还有教研室老教师和同行们的课。在自己承担教学任务后,也保证了每周听课学习两次以上;三是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例如公开课以及示范课等。在基础部以及学院其他系部教师开示范课、公开课,只要与我的课不冲突,都去听课。在2002年,自动化工程系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由始至终听完了每一位选手的讲课,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四是向学院的老专家学习。近两年时间里,被听课次数累计超过40次。这些与领导、专家、老教师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要非常注意抓取。
结束语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自一开始就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尽早过教学关。上好每一次课是高标准搞好教学关的保证,同时也是一切工作的起点。除了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外,没有捷径可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新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正向文章开始部分所提起的那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化教师、能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创新型教师、敬业爱生的服务型教师、懂得因材施教的导师型教师„„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用现在努力付出来维护“人类文明的工程师”的崇高赞誉!
——金沙县岚头中学
苟明勇
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其身心素质在朝理想化方向上的改变程度,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效果的核心标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朝理想化方向上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须在课前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方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备课如何“备学生”?笔者在近年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把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并指出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点。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启示我们: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心理的水平现状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首先以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
比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感性形象思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必一定要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赖于感性的量的积累,因而教学方式也以大量的感性的重复为基础。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理性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时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同时也要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也需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配合一定程度的练习和积累。
二、考虑学生的地域文化特点
我国当前的教育矛盾之一,是教材的统一要求和各地区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虽然现在已有几套教材可供选择,但是像我们贵州这样的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地方,尤其是我们贵州的广大农村,教材的普遍要求和当地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大。这种状况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实际,在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地“死教教材”。
我在教学《社戏》时,并没有过多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迅哥儿”所在的水乡、乌蓬船和大戏台,因为事实上贵州农村的学生没有水乡生活的经历,他们很难感受到“迅哥儿”在当时情景下的快乐;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童年的快乐,我以《社戏》为例,启发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态,去回忆自己在童年中的哪些天真烂漫的趣事,并将回忆写模仿《社戏》写成作文。同学们在范文内容和形式的影响下,还真写出了比较得体的文章。这样的教学,不仅达到了学习课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锻炼了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启示我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并充分预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的水平。教学的目标设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让学生通过“努力的一跳”能“摘到葡萄”。
我们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其知识呈现大多为阶段性递进,并无明显的序列结构。这种情况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把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能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比如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太简单,则学生索然无味;问题太难,学生又摸不着头。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度”,是每个教师都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考虑的问题。
【语文教师如何精心备课】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课09-12
高中语文如何备课09-20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备课10-31
语文教师如何钻研教材11-23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10-0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11-19
第五册语文备课备课10-27
初一语文备课记录06-26
二年级语文备课07-22
教师备课教案格式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