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精选11篇)
(一)小班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1)入睡前整理好衣物摆在固定位置。
(2)入睡前小手空,不玩弄床上用品,保持安静,不吵闹。
(3)
睡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不趴睡。
2.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
(一)小班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1)入睡前整理好衣物摆在固定位置。
(2)入睡前小手空,不玩弄床上用品,保持安静,不吵闹。
(3)
睡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不趴睡。
2.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
(1)爱惜粮食,不掉饭粒,不剩饭,保持桌面整洁。
(2)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能独立进餐。
(3)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不玩耍。
(4)学会正确使用餐具,添加饭菜请举手。
3.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1)幼儿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入厕前要举手。
(2)
排队入厕不推挤,上下台阶不滑倒,把好扶手慢慢走。
(3)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
(4)便后在成人帮助下整理好衣裤。
4。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
(1)能认清自己的水杯,固定位置取放。
(2)知道按需求喝水,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费水,冷热水要分清。
(3)不玩水,不打闹,双手端水杯。喝水时,不说话,不走动,避免呛水。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
(1)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能够在成人帮助下穿脱好衣服。
(2)衣裤叠放要整齐。
(3)学会独立穿鞋子,分清左右。
6.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并在成人提醒下能够完成。
(2)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
7.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1)不用衣袖擦鼻涕、不在衣裤上擦手,保持衣裤清洁。
(2)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
(3)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
(4)
知道不将脏东西放入口中,不吮吸手指、玩具等,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
学习习惯养成标准: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页码、书名等。
(2)幼儿喜欢看书,对书有兴趣。
4、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1)学会用右手轻轻捏住书的右下角,由右侧向左侧一页一页轻轻翻过。
(2)看完书后要物归原处,轻拿轻放。
(3)不撕书,不折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
5、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1)学习正确的阅读坐姿:看书时,上身挺直,双腿放正。阅读时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
(2)幼儿发言时,不乱插话,不争抢,知道要举手发言。
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
(1)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2)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话,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
1、幼儿园礼仪:
(1)入园时,能够不哭闹,自己走,不用成人抱,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能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
(3)离园时不跟别人走或自己跑出幼儿园大门。
(4)能够自已拿书包,整理衣物,并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
(5)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6)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环境,不在走廊内跑跳,打闹。
(7)不乱涂室内外墙面,不破坏班级的桌椅、图书、玩具等物品及公共设施。
2、家庭礼仪:
(1)知道敲门后才能进入,不大声喊叫、不用力拍门。
(2)别人开关门时知道避让。出入时,随手轻轻关门。
(3)知道电话铃响要接电话,能及时接听
(4)接电话后能够简单对话。
(5)知道通话结束前要说再见,并放好听筒。
(6)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
(7)接待客人时,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客人走时,能与客人道别。
(8)不随便要客人的东西,翻看客人的物品。
(9)做客时,在成人的提示下能主动向主人问候,主人示意入座时,方可入座。
(10)做客时,不争抢物品,不随意扔东西。
3、公共场所礼仪:
(1)在公共场所讲话声音要小,不喧哗、不哭闹、不打扰别人。
(2)与人交谈时,能说完整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边玩边说。
(3)能够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话,双眼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边听边玩。
(4)不轻易打断或抢接他人讲话。
4、基本礼仪:
(1)能够在成人引导下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好”、“您好”、“再见”。
(2)能礼貌称呼人,如“老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而不用“喂”、“唉”等词。
(3)知道递接物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双手递接。
运动习惯养成标准:
1运动时知道保护自身安全,不做危险性动作(如:站着滑滑梯、蹲着滑、倒着滑、从高处跳下等)。
2.不玩危险性游戏。
3.知道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按秩序排队进行活动,不要互相推挤。
(二)中班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1)学会叠放衣物并整齐摆放在固定位置。
(2)睡前枕头放正,盖好被子。
(3)
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正确姿势见小班)。
(4)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起床后要整理被褥。
2、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
(1)
自觉排队入厕,不打闹,不逗留,文明入厕。
(2)
大小便后能及时冲厕。
(3)学会便后用手纸清洁,便后整理好衣裤再出厕所。
3、培养幼儿进餐时会正确地使用餐具,能够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及时吃完。
(1)能将食物的残渣堆放在一起。
(2)注意不洒落饭菜,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清洁。
(3)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边说边吃,以免呛食。
4、学会系纽扣,将衣服、鞋帽穿整齐。
(1)学会整理衣物。
(2)学习独立穿脱衣服、鞋帽,系纽扣、拉拉链、系鞋带。
(3)不乱扔乱放玩具等物品,学会整理玩具。
(4)正确玩玩具,不乱扔乱放,不损坏破坏玩具。
(5)
物品和玩具用过后,及时整理并归位。
5、学会简单的整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1)能按要求摆放室内物品。
(2)会做简单的清洁工作(扫地、擦桌椅等)。
(3)知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6、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1)让幼儿愿意接种疫苗,知道接种疫苗时不哭闹。
(2)让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及时通知成人。
(3)让幼儿知道生病时要及时配合治疗,按时按量吃药。
学习习惯教育标准:
1、学会笔的使用方法及书写姿势。
2、懂得爱护文具。
(1)轻拿轻放,不损坏文具。
(2)不咬、不摔、不把文具当玩具玩。
3、初步学习整理文具的方法。
(1)不乱放文具,物归原处。
(2)文具使用后整理回原样。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不再强光和昏暗的光线下看书。
(2)姿势正确,安静阅读,不干扰他人看书。
(3)不长时间用眼,保证阅读时间。
(4)
爱护书,物归原处。
5.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充分理解话语的指令及内容。
(1)能保持安静专注倾听老师讲话。
(2)能根据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6.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踊跃发言。
(1)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对学习有兴趣。
(2)学习时,勇于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7.能够大胆、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礼仪习惯养成标准:
1、家庭礼仪:
(1)出门前会穿戴、整理自己的衣物,干净整洁。
(2)回家后,能主动与家人打招呼,简单向家人讲述发生的事情。
(3)客人来访时,能起身相迎,面带微笑,热情地请客人入座。
(4)客人问话时,能有礼貌地看着客人回答。主客谈话时,不随意打断或插话。
(5)接待客人或做客时,能友好地与小客人相处,懂得谦让。
(6)接待客人或做客时,会说“再见、请慢走、欢迎再来、请回、不用送、谢谢”等礼貌用语。
(7)做客时,不乱翻、乱动主人家的物品,不随便要主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礼仪:
(1)让幼儿学会用餐礼仪。
(2)能安静、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不乱敲餐具。咀嚼食品时不发出声音,不与人交谈。
(3)进餐结束后,能安静地等待未用完餐的人,如提前离开,要向其他人道别,并把餐具摆放整齐。
(4)学会游园礼仪(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不折花、不践踏草坪……),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5)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草坪,如遇到不爱护环境的行为,能有礼貌地提醒。
(6)爱护动物,不随便触摸、戏弄小动物,不随意投食,当有人戏弄动物时,能有礼貌地制止。
(7)注意环境卫生,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
3、基本礼仪:
(1)会自我介绍:“您好(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在××幼儿园×班。”
(2)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注视对方,不插话。
(3)别人提出问题时,及时给予回答。
(4)1知道他人的物品不能随便拿,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
(5)会正确使用借物语言,如“请把××借给我好吗?”。
运动习惯养成标准:
1.掌握正确的大型玩具和运动器械的操作方法。
2.在游戏和运动时,服饰上不带别针、大头针等危险物品,不带项链、手链等装饰物,系好鞋带。
3.游戏及运动时不吃零食。
4.在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上不做危险性的动作。
(三)大班
生活习惯养成标准:
1、作息习惯有规律,能够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独立进行睡前及起床后的整理。
(1)能够养成定时入睡、起床的习惯。
(2)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整理衣物。
(3)自觉安静入睡,午睡期间入厕不影响其他幼儿,醒后不打扰其他幼儿。
(4)能够自己整理床铺。
2.大小便能够自理,便后能整理衣服。
3.知道吃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能够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暴饮暴食。
4.学会穿鞋带、系鞋带等生活技能,保持衣服整洁。
5.主动整理玩具,保持环境卫生。
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能够做到进餐前擦桌子,进餐后扫地,收拾碗筷等清洁工作。
8.自觉保持自身的清洁(能够主动洗澡,换洗衣裤)。
9.能主动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
10.能够独立整理玩具、书包,能保持玩具清洁。
11.懂得简单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学习习惯教育标准:
1、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
2、掌握学习前准备及学习后整理工作。
3、会主动读书。
4.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
5、幼儿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6.勤于思考,好问乐学。
7.培养幼儿的主动创新能力。
礼仪习惯教育标准:
1、家庭礼仪:
(1)了解接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会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请稍等”等礼貌用语接电话。声音适中、自然大方。
(2)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哪些礼节(学说道别语言:“请回、请留步、不用送”,并知道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谢谢您的招待”。在客人来时,能协助大人)。
2、公共场所礼仪:
(1)使幼儿知道按顺序排队是一种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幼儿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时,可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人先行。
(2)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的乘坐交通工具(主动购票,按顺序上下车,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并使用文明用语……)
3、基本礼仪:
(1)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能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2)
需要打断别人讲话时,知道等别人说完一句话以后,再说“对不起,打扰一下”,然后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事情,讲话时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3)学会在拾取物品时,要走近物品后单腿下蹲、上体前倾,拾取物品。
(4)借来的物品要爱惜,避免弄坏,知道用完别人的物品要及时归还。能大方地借东西给他人。
(5)能正确使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请、鼓掌、胜利、指示方向、举手)。
(6)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使其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多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对不起、没关系”。
运动习惯养成标准:
1.在室外玩耍时,不要爬电线杆,也不要在电线杆附近放风筝,远离所有从高处垂下的电线。
2.上下楼梯不拥挤、不用棍棒打闹。
3.知道遇到危险时要尽快告诉成人。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需着重做好三个方面。
一、良好的表率作用是幼儿礼仪之花的肥沃土壤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通过潜移默化为幼儿提供养成礼仪习惯的沃土。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就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理智地爱孩子,老人也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家长也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性,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品质可以辐射到幼儿的认知世界,也必然影响到幼儿品行的形成。因此,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量化和不容忽视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修养水平,时时处处为幼儿做表率,无声地熏陶孩子。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往创造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巩固提高文明行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对于幼儿的问好,教师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幼儿,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幼儿给予的帮助,教师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教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幼儿道歉,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特别是本班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从平时易忽视的细节做起,使幼儿在模仿中感知行为,内化品质,给予幼儿正确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导向,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二、礼仪教育游戏化和随机教育是幼儿礼仪之花的阳光雨露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而且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把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编成儿歌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利用饭前、午睡前和离园前的空闲时间和幼儿一起互动,这样既可以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又可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使礼仪教育游戏化、兴趣化,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时间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良机。因此,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在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如入园、离园时的“您好”、“再见”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常规培养;游戏时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盥洗时的“节约用水、文明入厕”行为的培养;上下楼梯有序排队,不你推我搡;户外活动时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草;小伙伴遇到困难或摔倒时及时相助,等等。
三、幼儿礼仪之花离不开同步教育的精心呵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不仅教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严格要求,在家里父母也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要因为是独苗就溺爱、放任自流,不对的地方就应该批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经常沟通联系,做到齐抓共管。这样从幼儿园到家庭、社会,从个人行为至集体意识,文明礼仪这粒种子就已在幼儿心里扎根、发芽、成长。
总之,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反复性的工作。幼儿礼仪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树木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园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显得更加自信从容,成就一生的价值,才能成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栋梁之才。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习惯养成;方法;环境
每年小班幼儿入园时,总有哭闹的现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幼儿因为自理能力弱而不会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脱衣服等,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此,在入园前,家长应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家长要放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重视并满足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发展的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尝试体验生活、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其独立性。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切忌包办代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主动放手,让孩子尝试做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事情。如孩子一岁始就应该引导他(她)自己拿小勺将食物放进嘴里;一岁半后培养孩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独立进餐的习惯,用餐时能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吃完饭后再离开餐桌。两岁后,大人该鼓励孩子自主盥洗,会使用肥皂、流水洗手,会自己用毛巾擦手和脸。培养孩子双手捧杯喝水、饭后漱口的习惯。两岁半后,鼓励孩子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少吃零食,口渴时主动用杯子喝水,不洒水。引导孩子学习穿脱衣裤、鞋袜,在成人帮助下能解上衣扣子、脱鞋袜、脱裤子等,能穿简便的衣服和鞋,让孩子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其次,巧用好方法。年龄小的幼儿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趣味性强的方法吸引孩子主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巧用儿歌、故事,引导他们学做生活中的简单事情。孩子喜欢说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也蕴含一些生活习惯的要求,孩子在诵读中也会掌握并养成一些简单的生活小习惯。如儿歌《洗洗手》: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儿歌《小手真干净》: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洗手的时候,家长带孩子一起边念儿歌边洗手,孩子很容易就能掌握洗手的要领方法。儿歌《叠衣服》:衣宝宝,要睡觉,左抱抱,右抱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家长和孩子一起边说儿歌边叠衣服。儿歌《不要妈妈抱》:小羊小羊跑跑,不要妈妈抱抱。小兔小兔跑跑,不要妈妈抱抱。宝宝会跑会走,不要妈妈抱抱。简短的小儿歌可以提醒孩子不让大人抱,学会自己独立走路。运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习惯的养成渗透其中,借助故事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如故事《小手变干净了》,通过听故事,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不用脏手搓眼睛的好习惯;故事《小猪变干净了》,幼儿在听故事中,理解了小动物不跟小猪交朋友的原因,就会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的道理,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内容,可以让孩子懂得吃饭要专心、不东张西望,要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第三,创设好环境。家长可以借助标志、图示等,将一些生活习惯的要求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家庭环境中,吸引孩子在观看图示、标志中受到启发、感染,引导孩子主动去模仿、体验,逐渐养成好习惯。如喝水标志线:在水杯上用及时贴或小粘贴作一个喝水量的标志,让孩子尝试用凉水杯按照标志提示倒水,并自己端杯喝完,这样可以让孩子正确把握喝水量,学会科学喝水。卫生间里制作撕纸线,在卫生纸筒下方划一道20~25厘米的线,教孩子大小便后按照图示学会适量撕纸、取纸。设立固定的玩具柜或者玩具箱,在玩具柜或玩具箱醒目的地方用小粘贴或图示作标志,孩子玩完玩具后按照标志提示将玩具放到玩具柜或玩具箱里,逐步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家长要高度重视。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有坚持性、一致性、一贯性,耐心地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首先,家长应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更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其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或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匆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到幼儿园时,只关心孩子的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三、家长要积极参加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重视家园联系手册,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一、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在每次小便后都能坚持洗手,每次吃东西前洗手,小女孩都学着擦屁股等等。加点时能接着盘子吃点心不掉点心渣,加点后幼儿知道漱口、擦嘴,大多数幼儿做得都比较好。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表现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与幼儿年龄有关,幼儿是小班幼儿还因为班中有部分幼儿是今年春天刚入园的年龄比较小,家长们包办现象比较严重,在穿脱大衣方面幼儿需要大人的帮助。在今年进行的穿鞋比赛过程中因为提前请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都能自己穿好鞋子,但还有个别幼儿分不清左右,需要今后多进行指导。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但通过半年的学习,幼儿上课的“坐功”有了好转表现,尤其是讲故事时幼儿听的特认真,遇到幼儿不听讲,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区角活动后幼儿听到老师喊活动区关门了,幼儿会尽可能的快速收拾好玩具,而不是以前的大扬场。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幼儿在院子里不乱跑,出入排队走,这样以来拥挤的现象少了,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极力配合教师,把家庭变为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温床,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孩子的爷爷奶奶由原来的背着孩子变为现在的领着孩子上幼儿园,这就是一个大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工作要求,以《桑植县教育局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常规与考核细则》为指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养成教育内容,探索培养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达到家园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的。
二、目标内容
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
1、生活卫生习惯目标:
(1)洗手:知道并会按正确顺序洗手,能在饭前、加点前、大小便后、手脏时流水肥皂洗手。注意节约用水,不玩水,保持地面整洁。
(2)饮水、进餐:A:能集体定时适量饮水,不喝生水,能在口渴时主动饮水,正确使用自己的口杯。B:愉快安静地进餐,坐姿正确,正确使用餐具,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不掉洒饭菜,正确使用餐巾,会添饭菜。
(3)入厕:不将小便弄在池外,便后会用纸擦净屁股,冲净便槽,整理好衣服。能按时、及时大小便。
(4)睡眠:能安静迅速地脱衣上床,整齐地摆放鞋子,安静入睡、姿势正确。会整理被褥,穿脱整理衣服,会合作抬小床。
(5)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能将杂物放到指定地方,不乱涂乱画。
(6)卫生常规:不抠鼻、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内,不用手搓擦眼睛。知道保护视力、保护牙齿,不吃手,不对着人打喷嚏。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正确刷牙。
2、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做事专心,不打扰同伴。
(2)坐、立、行、绘画、写作姿势正确。
3、品德行为习惯:
(1)主动、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待人热情大方。
(2)自觉爱护幼儿园的玩具、用具、图书;会整理玩具、图书和学习用具,会修补图书。
(3)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并能提醒别人爱护。
(4)能遵守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规则。
(5)能遵守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设施。
(6)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为他人和集体服务。
三、实施措施
(一)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让老师们对教师的精神面貌、语言、行为以及仪表等要求有了全面的认识,然后结合我园实际,重新制定了新的《日常工作要求》,包括安全、教育教学、生活活动、卫生保健、行为习惯等方面,每一项都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细致的要求。如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严格按照一日活动计划和课时计划开展;行为习惯方面,要求老师提前5分钟到岗,着装整洁大方,上班时间不穿太暴露的服装,不穿拖鞋,鞋跟不可过高过细;同时要爱护公物,厉行节约,搬动桌椅、幼儿用床要小心轻放,下班前关好门窗、电源等。
(二)强化幼儿园教育
1、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通过学习使班主任高度重视幼儿习惯培养工作,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习惯培养工作。
2、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幼儿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突出趣味性和实效性。
3、创设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氛围,充分发挥墙饰、板报的教育作用。
(三)协调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四)依赖社会教育
要加强与园外教育机构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拓宽教育途径,主动争取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幼儿园的积极因素,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具体工作内容:
1、加强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比赛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幼儿劳动比赛,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2、结合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主题教育,并在班级主题墙张贴相关教育内容。
3、开展“我的好习惯”摄影展活动,号召幼儿在家在园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论坛交流活动,交流教育经验,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5、开展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讨论很多,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6、评选“爱劳动的好宝宝”、“尊老敬老好宝宝”、“团结友爱好宝宝”等活动,使德育成效更显著。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进餐环境包含是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指空间环境整洁、清新、安静、令人愉悦;幼儿食品形状可爱、色泽美丽、香味诱人,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餐具要美观实用摆放合理, 便于幼儿取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膳食气氛和谐, 进餐过程中幼儿心情放松、情绪愉悦。在进餐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氛围, 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 融知识教育、情感交流、行为与习惯训练为一体。
二、开展轻松、愉快的餐前活动
(1) 快乐而轻松的餐前小游戏。我们经常在饭前安排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 如“手指游戏”“音乐小律动”等。快乐的游戏总是会让孩子们以快乐的心情进入进餐状态, 十分有助于增进食欲。
(2) 有针对性的餐前谈话活动。我们也会请做值日生的幼儿来报一报当天的菜肴名称, 并请孩子们说一说这些饭菜的好处, 最后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营养特别丰富的菜, 多吃会长高、变得聪明, 看谁吃得又多又香。
(3) 引人入胜的童话小故事。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饮食习惯的小故事, 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小花猫请客”, 通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幼儿不仅能愉快吃饭, 而且还懂得了不挑食、爱惜粮食的道理。
(4) 正面激励法。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 对一点点进步都给予鼓励, 一朵小红花、一颗礼仪小星星等, 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利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
进餐时礼仪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为了让孩子们能随时对应检查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利用既简短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进行记忆。例如, 饭前洗手的方法的儿歌:打开水龙头, 淋湿小小手, 擦擦小肥皂, 相对搓搓手, 手心对手背, 相互搓一搓。吃饭的正确方法的儿歌:手扶小饭碗, 手拿小调羹, 一口饭, 一口菜, 吃个饱。
四、加强家园合作巩固幼儿进餐好习惯
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教师要积极指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培养,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家庭膳食中, 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出努力。很多幼儿在家、园里的表现经常不一致, 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 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 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 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
(1) 注重与家长的日常谈话交流; (2) 设立特定宣传栏目; (3)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等方面由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自觉行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约着学习成绩的高低与优劣。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学习习惯大都很好;有多少人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学习习惯都不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大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育幼儿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专心,力求工整清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上课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培养幼儿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和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科学的好品质。要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畏困难、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心理品质。当然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切忌简单说教。要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故事中。如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小红帽》等,很容易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让孩子从小就对读书有一种美好地向往与兴趣,从而培养其热爱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爱劳动不但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也可磨练人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十分溺爱,是家中的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培养劳动习惯非常必要。当然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学着叠被子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比如我每天都要求早到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帮助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皮,让值日生每天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他们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外在表现。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针对班上幼儿挑食、偏食的突出的问题,我举行主题班会,向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编成歌谣教孩子唱,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样样吃才能身体棒。为了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我为孩子立下一系列规矩,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进餐时不准将饭菜弄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饭后要擦嘴巴、漱口,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又比如睡觉前要养成小便习惯,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同时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文明礼貌的传统源远流长。文明礼貌看起来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要求幼儿上学、放学要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叫“老师好”。其次要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养成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另外还要让孩子和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懂得如何礼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
五、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常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就变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对幼儿要求不严,或要求不一致,时严时松,或对子女溺爱、娇宠。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也难以形成了。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吃饭把米粒弄到了地上,做事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家长不能一味地斥责孩子,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抓、反复抓、抓反复,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李园长为组长,戴副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一)班、大
(二)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李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戴副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兰晓英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杨春蓉老师的《危险的火》、梁碧帆老师的《你好,再见》、甄银华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张建萍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环境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磁带《健康歌》、录音机、摄象机。
活动过程:
1、邀请“小客人”入场,有礼貌地打招呼。
老师介绍“我家”——书房、游戏房;
介绍另一位小客人——“皮卡丘”并出示“皮卡丘”红花榜:“看看下面的活动哪个孩子表现好,比比哪组的红花多。”
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愿意玩玩具的孩子请到“游戏房”。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情绪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现场创设的情境氛围,从而放松情绪投入游戏活动中,保持原生状态,以保证下面环节录像的真实性。
2、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进行。并用摄像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在活动时的行为习惯。
3、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己怎么做的?你的好朋友怎么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你)他的表现怎么样?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给“皮卡丘”听听。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么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教学建议:本环节教师应依据现场孩子的习惯表现、灵活随机地加以组织引导。参与幼儿讨论表扬习惯好的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与不便,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
4、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5、邀请大家参加家庭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教学建议:本环节虽接近尾声但仍以家庭舞会的形式结束,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寓教于乐。
幼儿角度:
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通过自身与同伴的习惯对比是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随机引导,组织幼儿讨论,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轻松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比比谁的习惯好”活动。对有进步、习惯好的孩子,奖红花、贴星进行表扬鼓励。
关键词: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习惯培养
G615
一、引言
在幼儿阶段教育工作中,幼儿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对于幼儿习惯、能力、思想等多方面培养的重要职责。采取科学的策略进行幼儿园班级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正是由于对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在展开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这样才能帮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关键的成长时期。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思路
第一,对于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结合他们的个性展开班级管理工作。不同的幼儿自身的性格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成长。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幼儿当中,对于幼儿的性格、兴趣、身心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步了解并且乐于参与各项班级活动,同时又能充分的遵守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幼儿阶段,幼儿自身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他们对于教师自身的言行的观察和感受印象很深,教师自身言行可以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一个良好的表率,严格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例如,要求幼儿完成的,教师自身首先要进行完成,而对于一些不能违反的纪律,教师则不能违反,一旦出现违反,则要在幼儿面前对错误进行承认,并积极进行改正。只有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幼儿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本身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引路人,教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第二,对游戏活动进行更好地应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对于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和愉悦的心态,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儿们自身的接受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对于游戏活动进行重视,让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教师在举办小厨师的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两个同学出现了争吵。教师过去发现,是由于其中有一个比较好看的小勺子被一个同学占用了,另外同学也想要,就发生了争执。教师在面对这种争执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幼儿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这样,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认识到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养成谦虚谦让的品质,这也是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之一。
第三,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幼儿错误行为的引导和校正。对于幼儿来说,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在微小的错误中积累所形成的。在日常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细节效果,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错误行为进行更好地引导。例如,部分幼儿容易发脾气哭闹,部分幼儿在有想要的玩具没有拿到时,就会大哭大叫。对于这种错误的行为,教师如果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幼儿本身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出现这种行为上,教师要和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的错误性,并且引导他们逐步进行改正。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对自身的习惯和行为进行升华,并且随着幼儿自身年龄的不断增加,他们也逐渐可以更好地认知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习惯,自觉地对班级纪律进行遵守。
第四,利用环境来引导幼儿的良好习惯。幼儿习惯的形成和培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響很大。在展开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良好的观念和意识,并且积极地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真正地在班级内外都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来说,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的意识,这样幼儿可以在幼儿园内外都可以得到积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幼儿行为的激励引导,并且引入更多生活化的内容展开培养。
第五,科学地对幼儿进行评价。不同水平的幼儿本身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在进行实践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多层次的评价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幼儿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活动管理方式。在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实践和反思,给予幼儿自我展示和发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设计一些“最具进步奖”、“最积极之星”等,让幼儿可以真正地看到自身的进步,并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心,让不同水平、能力的幼儿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种科学的评价可以让幼儿形成更好地信心,并且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班级活动当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行为意识习惯也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融入更加科学的管理思路,并且放眼未来,帮助幼儿形成更好地行为习惯。在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性,融入更多的个性成长和培养的思路,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且结合多种手段和形式,对内容进行不断创新,更加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对外界社会形成更好地认知。只有对幼儿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成长目标,同时这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琰.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
[2]张伟卫.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J].好家长.2016(06)
[3]赵露.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02)
[4]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2013(07)
【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1-16
幼儿园绘画能力的养成07-26
浅谈幼儿礼仪的养成12-28
幼儿园饮食习惯调查表07-13
幼儿生活习惯观察记录06-27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研究09-11
科研论文:浅议中班幼儿礼仪的养成12-12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哪些09-24
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06-19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家长问卷调研报告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