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总结(精选11篇)
首先,我会时刻铭记前车之鉴,认真反思自己曾经的错误和犯罪行为带给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家庭做出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会对自己的过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认真关注矫正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指导。
其次,我会坚决拒绝恶习、扭曲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理智和自制力。我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扭曲思想和贪欲,所以我会通过学习和交流等方式寻求化解这些负面情绪的途径,保持心态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最后,我会积极参与矫正工作和各种有益身心的训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也会注重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让自己更加健康、有活力。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区服刑,考核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依法治国”为主题, 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社区矫正法”。司法部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国务院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论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草案送审稿, 这一草案送审稿已经于去年2月份提请国务院审议。草案一共六章六十三条, 分别是总则、社区矫正机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附则。可以说涵盖了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场所、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诸多内容, 其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制度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那么, 《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是怎样的, 这一考核制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去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机制
(一) 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
《社区矫正法》草案第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规定的;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 情节较轻的;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因此笔者认为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具体有以下六类:第一, 是否按照规定报到;第二, 是否按照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第三, 是否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的规定;第四, 是否违反法院禁止令;第五, 保外就医人员是否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第六, 违反上述标准的次数和轻重程度。
(二) 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方式
对社区服刑人员不符合考核标准的, 主要有三种处罚形式:第一, 警告。《社区矫正法》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第二, 治安处罚。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第三, 收监。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予以撤销缓刑、假释, 收监执行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三) 社区服刑人员的鼓励措施
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良好的, 主要有三种鼓励措施:第一, 表扬。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 自觉服从监督管理, 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或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事迹突出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给予表扬。第二, 减刑或缩短考验期。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 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第三, 暂予监外执行的假释。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 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二、《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问题
(一) 惩处措施设置不当
本草案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惩罚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警告、治安处罚和收监, 很明显收监的处罚力度最大。缓刑、假释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而做出的暂于不执行原判刑罚, 而在狱外观其表现, 一方面有利于罪犯改造,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监狱压力。草案中明确规定缓刑、假释的重处罚为收监, 而对管制的最重处罚则是行政处罚,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无论违反管理规定程度多大、次数多少都是行政处罚, 这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忽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由此可见, 社区矫正的矫正目的有二:矫正犯罪心理和矫正行为恶习。在具体的考核标准中, 我们只是看到了对行为矫正的考核, 而没有对心理的矫正效果的考核。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但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矫正到什么程度算是成功?以及矫正前后心理状况有什么程度的改变, 犯罪心理与非犯罪心理的界限是什么,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整个《社区矫正法》草案只注重矫正行为恶习, 而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三) 缺少现实可行的治安处罚依据
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但是这个治安处罚是什么样的治安处罚并没有明确规定。《治安处罚法》并不能涵盖全部“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行为。比如, 某人因为犯有猥亵儿童罪, 法院发出禁止令, 禁止其进入幼儿园, 而此人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院禁止令进如了幼儿园, 那么应当按照哪一部法律处罚?更不用谈应当怎么处罚了。那么面对草案中社区矫正人员考核机制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在文章的下一部分笔者将着重讨论这一问题。
三、《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
(一) 提高管制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力度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种类。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 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不同于缓刑、假释, 对于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犯罪分子多次违法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不可能收监执行刑罚。因此笔者认为, 应当区分管制与缓刑、假释的治安处罚, 管制的治安处罚上限应当高于缓刑假释。对于那些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人员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处以更重的行政处罚。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
(二) 建立心理测评机构
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各地社区矫正本身都有一个心理咨询机构。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机构除了负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之外, 也应当制定一套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标准,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前后的心理状况都要进行测评, 达到标准的即为成功, 否则就是失败。对于成功者应当如期接触社区矫正, 对于失败者应当适当延长矫正期限。简而言之, 就是建立专门的心理测评机构和心理测评标准, 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
(三) 明确治安罚的处罚措施
一、将恢复性矫正机制引入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中建立恢复性矫正机制,也是把恢复性司法运用于社区矫正实践中。“恢复性司法方案”是指采用恢复性程序并寻求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任何方案;“恢复性程序”是指通常在调解人的帮助下,受害人和罪犯酌情包括受犯罪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区成员共同积极参与解决由罪犯造成的问题的程序。恢复性结果可能包括满足当事方的个别和通常需要和履行其责任并实现受害人和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补偿、归还、社区服务等对策和方案。
由此可见,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具有天然的亲缘性性。二者都希望通过开放的方式促进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而非一味的使用监禁的、惩罚的手段把罪犯隔离于公众视野之外。因此,恢复性司法可以在社区矫正的所有环节中予以应用。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中引入恢复性司法,对于促进社区矫正人员的改造,挺高社区矫正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增强其他部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对服刑人员矫正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被害人的参与,社区及其他受到犯罪行为影响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其他机构和社会成员的积极配合。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也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一个部门的工作,更是需要国家各个职能机构的配合和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与监禁矫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也不仅限制在局限性的空间中,所以社区矫正这项刑罚执行工作是一个开放性的,需要多元主体参与配合的工作。
三、完善心理矫正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社区矫正机构还没有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活动,即便是在个别有心理咨询师的社区矫正机构,心理矫正的措施也是很不完善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统一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
2、没有专职心理咨询或矫正人员,矫正活动很少开展;
3、没有常规的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治方案,大多是临时的,帮扶的心理咨询活动。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基本上心理矫正活动处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停滞状态,非常不利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矫治工作。要做到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就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矫正的措施,完整、可续、统一的心理矫正方案,稳定专业的心理矫正团队,这些是亟待完善的。
作者简介
王姝丽.女.硕士研究生.讲师.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监狱警察系教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及教育工作,提高矫正人员思想觉悟,端正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和态度。4月20日上午,彩虹司法所分批次的组织辖区内名在册矫正人员进行了学习教育。
教育活动中,司法所社工组织矫正人员观看《警戒线》和《今日说法》栏目的法制教育宣传视频,并将视频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刑法》中的条文节选出来,整理打印发给矫正人员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报到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集中学习、社区服务等相关制度作了强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下半年,我工区认真贯彻下级党委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工区实际,以创建“平安工区”为目标,突出固本强基,切实加大防控力度,狠抓防范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工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工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工区治安形势良好。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制意识
我工区 利用 黑板报、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了以“抵制邪教,倡导文明”活动,增强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使职工群众进一步对社会的了解,对家庭社会关爱,为稳定工区治安秩序奠定了基础。
三、依法调处,化解矛盾
1、截止至今,我工区没有发生一次刑事案件,工区结合每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建档登记,工区领导小组定期走访,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
2、我工区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了解职工的生活情况,及时调解职工群众的纠纷,努力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工区共调解矛盾1起,做好了邻里文明的和睦相处这项工作。
四、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工作
针对工区养殖区域,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多,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对外来人口进行了入户登记调查和并签定流动人口暂住合同,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治安秩序。
五、抓好安全生产防暑工作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2012年) 第15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第16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然而八小时的教育学习时间、八小时的社区服务时间, 相对于一个月来说八小时的“底线时间”规定是否合理?同时有调查显示:海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从1992到2006年底止累计收押近1000名未成年犯。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在押犯总数的3.71%,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4%,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9.12%, 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约占1/2。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1700多名未成年犯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1600多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广东省对近几年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发现, 每年约有85%以上的未成年犯在进入未成年犯管教所前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山东省少管所有调查显示, 在收押的未成年犯当中辍学学生占了70%以上。
那么, 排除正常的矫正时间,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当中能做些什么?会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针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比例较高的现象, 我们对未成年犯或未成年社区矫服刑人员, 该如何进行矫正?仅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区内的教育矫正能否达到社区矫正的目标?若不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这样的矫正方法是否符合“政府主导推动, 社会多方参与”的矫正格局?《实施办法》中关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特殊规定”的相关条款也未能给出答案。笔者做出假设:能否让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把学校教育引入我国社区矫正体系, 使“刑罚权”与“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相结合, 使“限制自由”与“享受自由”相结合。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教育矫正新模式。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理论、法律、新模式具体框架建构依据等四大方面来论证教育矫正新模式的可行性。
二、教育矫正新模式的含义
文中所指的新模式主要是在结合上海市社区矫正实践情况基础上所提出的, 具体是指: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所实施的社区矫正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 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学校继续接受文化技术学习、矫治不良思想与行为的教育矫正模式。新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 对象:
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年满14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2.进入分级矫正阶段后才能在学校接受教育 (3个月的初期矫正阶段,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在社区内接受矫正) ;3.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在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二) 执行主体:
1.社区矫正执行小组 (司法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 ;2.学校帮教小组 (校长、教导主任、政教组组长、班主任等组成) 。
(三) 领导小组:
在执行主体之上设立区县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领导小组 (隶属于区县级政府) , 受市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领导小组领导 (隶属于市政府) 。
(四) 新颖性:
新模式是把社区矫正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笔者推崇的方式分为三部分:1.周一至周五,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集中、个别、心理、劳动教育等的时间应多集中与周六、周日 (内容围绕法制、心理、社会功能教育三大模块展开) 。3.对社区矫正及学校教育具体时间的安排与调动由矫正领导小组决定。
三、把学校教育引入我国社区矫正体系的实践依据
(一) 上海市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及不足
从2012年上海市委政法委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至今, 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推动, 社团自主运作, 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构建了包括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心理矫正、公益劳动、帮困解难等五个板块的基本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 总体实现了社区矫正的规范运作。然而其所构建的社区矫正工作尚存很多有待完善的部分, 关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出台的《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其第10条指出:在3个月的初期矫正阶段, 社区服刑人员每半个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第11条指出: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满3个月后进入分级矫正阶段。分级矫正阶段分为一级矫正、二级矫正与三级矫正等3种矫正级别。初次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其中在一级矫正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半个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每月参加集中教育学习不少于1次;有劳动能力的, 每月必须完成不少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在二级矫正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月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每两月参加集中教育学习不少于1次;有劳动能力的, 每月应参加不少于10小时的公益劳动。在三级矫正阶段中, 社区服刑人员每季度接受个别教育不少于1次;社区服刑人员可不参加除心理健康教育以外的集中教育;经司法所 (科) 同意, 社区服刑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公益劳动场所, 每月参加公益劳动不少于10小时。纵观《规定》我们不难发现, 不管是集中、个别、劳动教育时间, 抑或三种教育时间之和。它们与社区矫正非监禁时间相比, 都显得微乎其微。而这正好给学校教育引入社区矫正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时间因素。
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规定了矫正工作的基本内容:将矫正工作整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矫正阶段、分级矫正阶段和期满宣告阶段, 针对处于分级矫正阶段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矫正内容。在初级阶段要注重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在分级矫正阶段除应加强日常管理外, 要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以模块教育为基础, 围绕法制、心理、社会功能教育三大模块展开。在期满宣告阶段应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等方面内容的回归教育。社会功能教育模块中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指: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应当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 帮助并督促其完成义务教育;对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可以鼓励其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 参加高中 (中专) 、高等教育和其他各种文化教育的自学考试, 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然而《意见》中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定却存在以下三处明显的缺陷, 从而使该规定的现实效果大打折扣。1.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执行主体没有规定;2.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在社区矫正期间内还是之后;3.“鼓励”一词不当。很难想象受到过刑罚处罚的未成年人能够凭一己之力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或高等教育。在实践当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社工探索与相关学校建立联系, 给符合特定条件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有学者指出:教育矫正质量是检验社区矫正工作效果的首要标准, 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笔者认为:将中学教育纳入到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体系中, 充分发挥学校在社区矫正的教育作用。使社区矫正中的教育矫正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必定能够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
(二) 美国社区教育矫正与学校教育的成功结合
美国社区矫正中也真实出现了把学校教育纳入矫正体系的实践措施。如:学校型缓刑。帕特里克·格里芬等人指出:“近年来, 这个国家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少年缓刑官们正在离开传统的地区, 正在走进中学、初中和高中的建筑内———在学校内监督他们负责的缓刑犯。”在缓判官的监督下, 少年缓刑犯能够更好地到学校上学增加他们在学校中获得学业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姚建龙.未成年犯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 路[J].青年研究, 2007年第6期.
[2]朱久伟, 姚建龙.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理论与实践[J].法律教育出版社, 2012.
[3]朱久伟, 李光勇.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化教育矫正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教育出版社, 2012.
[4][中]王珏、王平、[加]杨诚.中加社区矫正概览[M].法律出版社, 2008.
[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区矫正比较研究 (上)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区矫正比较研究 (下)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孙立平.社会学导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8]张筱薇.比较外国犯罪学[M].百家出版社1996.
[9]刘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
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有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现就2010年清泉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综治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想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目的,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6年至目前,全镇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78名,衔接78人,衔接率100%,安置78人,安置率100%,无重新犯罪。社区矫正人员15人,衔接15人,衔接率100%。
二、健全组织机构
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镇上成立了以主管副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为副组长,计生、财税、妇联、团委、工商、民政组成的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全镇15个村,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已基本形成镇、村、社三级帮教网络。
三、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报到登记、定期走访、信息报告等制度,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相互支持配合,组织对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努力减少托管、漏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消除治安隐患。镇安置帮教办公室紧紧围绕“四个一”开展工作,即每名刑释解教人员有一个帮教小组,有一个具体的帮教措施,每一季度有一次谈话,有一份详细的档案,从而有效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四、开展走访教育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实际,在帮教工作中,注重心理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做到“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刑释解教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并给予精神鼓励。实现了从思想上帮教,不让其滑坡,从精神上帮教,不让其无精打采,从法律上帮教,不让其重新犯罪,从情感上帮教鼓励他们走出失落,树立生活信心,重扬人生风帆。
五、落实生活保障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加强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组织实施分类就业安置,帮助其稳定收入来源,正常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一是在家务农的,由村一级帮教小组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出外打工的,积极与我镇在外地的劳务基地联系,帮助其找到合适工作。三是生活确有困难的,同民政部门联系,申请给予临时性社会救助。
一年来,我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寻差距和不足,向经验做法比较成熟的兄弟镇镇看齐。使全镇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努力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为全镇社会稳定,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走 访 地 点: 调 查 人: 记 录 人: 被调查人: 性别: 年龄: 社区矫正人员走访谈话记录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民族:
单位及职务: 住址及电话:
调查主要内容:
您好,我们是方顺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出示证件),现在按照相关规定对您进行例行家访,请您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我们就是对您最近一个月的各种情况进行一下了解,希望您能够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实事求是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听清楚了吗?
答: □ 听清楚了 □ 没听清 问: 您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答: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问: 您最近在干什么?
答: □ 打工 □ 务农 □ 在家赋闲 问: 您这个月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 □ 工资收入 □ 经营收入 □卖农产品收入
□ 和亲朋好友借钱 □ 没有收入 问: 您最近对生活期望值有哪些?(可多选)
答: □ 家庭美满 □ 衣食无忧 □ 生活富裕
□ 安于现状 □ 健康平安 □ 没有希望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共 6 页 第 1 页
问: 您最近现在的婚姻状况怎样吗?
答: □ 较好 □ 一般 □ 有危机
□ 未婚 □ 已离异或丧偶 问: 您最近目前经常同谁居住在一起?
答: □ 配偶、子女、父母或亲戚 □ 同学、同事或朋友
□ 与陌生人合租居住 □ 一个人居住 问: 目前家庭成员对您的关心程度怎么样?
答: □ 很关心 □ 一般 □ 不怎么过问 问: 您的孩子或家庭成员最近学习或工作状况情况怎么样? 答: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问: 出现家庭矛盾时,您一般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可多选)答: □ 谁也不找、自己忍着 □ 积极与对方沟通 □ 找邻居
□ 有暴力解决倾向 □ 找亲属 □这个月没有矛盾 问: 您最近家庭成员和别人发生纠纷情况解决情况如何? 答: □ 已经解决 □ 正在解决 □ 没有解决
□ 这个月没有纠纷
问: 您最近家庭环境对您有过不良影响吗? 答: □ 有 □ 没有 问: 您的家庭成员受歧视的情况怎么样?
答: □ 没有歧视 □ 有点歧视 □ 非常歧视 问: 目前的家庭成员对您的矫正工作帮助程度怎么样? 答: □ 帮助很大 □ 帮助一般 □ 没有帮助 问: 您最近对家庭生活状况总体感觉怎么样?
答: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太满意 问: 您最近居住地周边治安有何变化?
答: □ 治安较好 □ 打架斗殴现象增多 □ 流动人口增多 □ 入室盗窃现象增多 □ 其它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共 6 页 第 2 页
问: 您最近与周围的邻居关系如何?
答: □ 很好 □ 一般 □ 较差 问: 您最近有困难时别人给您的帮助程度怎么样?
答: □ 帮助很大 □ 帮助一般 □ 没有帮助 □ 没有困难 问: 您最近经常和地方不良人员在一起吗?
答: □ 经常在一起 □ 偶尔在一起 □ 不在一起 问: 您最近跟其他人的交往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答: □ 工作劳动 □ 业余活动 □ 扎堆闲聊 □ 其它渠道 问: 您最近跟同事、朋友相处关系怎么样? 答: □ 好 □ 一般 □ 不好 问: 您最近经常来往的亲友熟人有违法犯罪的情况吗? 答: □ 有 □ 没有
问: 您本月晚间的生活情况都有哪些?(可多选)
答: □ 大多数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 交往应酬但能适时回家住宿
□ 经常外出聚餐娱乐,深夜才回或者不回家 □
独自生活,随心所欲
问: 您最近的心理状况怎么样?
答: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问: 您最近觉得最近哪些不良心理情绪对您影响最大?(可多选)答: □ 仇富情结 □ 厌恶自卑 □ 依赖心理 □ 贪图享乐
□ 对社会绝望 □ 冷漠消极 □ 没有不良心理 问: 您最近是否需要经常外出到县以外的地方? 答: □ 不外出 □ 偶尔外出 □ 经常外出 问: 您最近外出的时候向矫正小组成员汇报过吗? 答: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问: 您的矫正小组成员平时敦促过您要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吗? 答: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问: 您最近参加村(小区或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情况怎么样?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共 6 页 第 3 页
答: □ 经常参加 □ 偶尔参加 □ 不参加
问: 您最近按照我们的要求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怎么样? 答: □ 学习了很多 □ 学习了一点 □ 没有学习问: 这些法律知识对您的帮助程度如何?
答: □ 很大 □ 一般 □ 没有 问: 您最近的定位手机近期能保持24小时畅通吗?
答: □ 能保持 □ 基本保持 □ 不能保持
□ 设备坏了或欠费 □ 没设备 问: 您现在的被监管的级别是什么类型?
答: □ 严管 □ 普管 □ 宽管 问: 您对您现在监管级别的相关规定了解吗? 答: □ 了解 □ 了解一些 □ 不了解 问: 您最近有没有自己认为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 答: □ 没有 □ 有
问: 你觉得社区矫正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态度怎么样? 答: □ 很好 □ 一般 □ 较差
问: 您最近有没有做过好人好事或立功表现,需要我们把记录在案,以便考核的时候对您有所帮助?
答: □ 有 □ 没有 问: 您认为本月考核能够到得多少分?
答: □ 90分以上 □ 70-90分 之间 □ 70分以下 问: 您认为扣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答: □没有按时报到登记 □没有按时参加教育学习
□没有按时思想汇报 □没有按时参加社区服务 □没有经常遵守法律法规 □没有请假销假 问: 您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司法所帮助的吗? 答: □有 □没有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共 6 页 第 4 页
问: 通过这段时间教育学习,您对您原来违法行为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
答:
问: 通过本次走访的情况和我们了解到您最近的表现,您主要存在以下几
个问题,我们给您指出来: 您听清楚了吗?
答: 问: 请您讲一下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
问: 以后需要做出如下改正,您能做到吗?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共 6 页 第 5 页
答: 问: 您最近在矫正期间,有什么意见、建议、要求和困难吗?
答:
问:今天的走访调查到此结束,谢谢您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希望您能够积 极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主动融入到社会当中,明事理,做好事。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听明白了吗?
答: 问: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
问:您以说的属实吗,如果属实请签字
答: 年 月 日
第九期1
年6月18日
2012
为了防止矫正对象托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确保社会稳定,做好对重点矫正对象的预防工作,在俭坪司法所的指导
下,对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进行集中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
2012年6月18日上午,在俭坪司法所所长的组织和安排下,在林业站站长的指导下,社区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俭坪乡政府花园开展了一次有教育意义的公益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指出了矫正对象在接受监督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耐心的沟通和思想交流,同时希望矫正对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主动定期汇报思想情况、参加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以实际行动矫正自己的行为。
通过此次绿化花园和清除花园杂物的公益劳动活动,让矫正对象从心里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和帮助,更有信
心争取早日解除矫正,顺利回归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1、判决书、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
2、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证明材料
(1)日常管理记录
(2)电话汇报记录表
(3)限期报到通知书
(4)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5)考核台帐
(6)社区矫正人员分级管理通知书
(7)社区矫正人员签到册
(8)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记录登记表
(9)社区矫正人员集体教育活动情况登记簿
3、社区矫正人员奖惩情况证明材料
(1)社区矫正人员奖(扣)分审批表
(2)社区矫正人员奖(扣)分通知单
(3)警告审批表
(4)警告决定书
(5)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
(6)公安机关出具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或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情况说明
(7)社区矫正人员奖惩评议表
(8)撤销假释审批表
(9)撤销假释建议书
4、对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时组织追查的相关证明材料
(1)司法所关于对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组织追查的报告
(2)县司法局组织追查的决定
(3)追查走访笔录(含家属、监管责任人、派出所民警等的证词)
(4)县司法局关于对社区矫正人员组织追查的情况说明
(5)矫正人员清查比对表
5、矫正人员的释放证明(此项专指假释人员和暂予监外执行人员)
左法右情务实人性化铺就矫正对象新生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区司法局牌楼司法所的王涛,是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什么说是普通但不平凡呢?因为有人说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是世界上最难做的管理工作,据说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不是人做的,是人才做的。因为社区矫正管理的对象都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的人员。他们在本质上是罪犯是服刑人员,是违反法律受到制裁的人员。对他们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是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岗位。我本人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在五年多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我取得了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在累计接受服刑人员118名中,有101人实现创业就业的良好成效。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对于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我有了一些亲身体悟与见解,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以下。希望这些感悟与见解能够对大家今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有所帮助。当然,对于我所讲的,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对于怎样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我个人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关系。这两个关系是什么呢?我们先讲讲第一个关系。
一、左法右情——先讲法再讲情第一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总结】推荐阅读:
社区矫正人员摸底排查11-13
社区矫正思想汇报格式10-30
社区矫正人员责任状09-10
酒驾社区矫正思想汇报10-28
司法所走访社区矫正人员06-22
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06-10
村社区矫正工作总结12-25
社区矫正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7-23
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总结11-30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宣传月活动总结09-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